语文新课堂
初一上册语文新课堂

初一上册语文新课堂
初一上册语文新课堂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材紧密结合课程标准,选取了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涵盖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既有文学名著,也有实用文章。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本册教材的各个单元。
第一单元:文学鉴赏
本单元围绕文学鉴赏展开,选取了唐诗、宋词、现代诗歌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表现手法,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
第二单元:名家名篇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名家的风采,选取了鲁迅、茅盾、巴金等现代文学家的代表作品。
学生将通过学习这些作品,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感受名家的文学魅力。
第三单元:古代散文
本单元主要以古代散文为主,包括诸子百家、史传文学等不同类型的文章。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古代散文的行文特点、艺术风格,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第四单元:实用文言文
本单元选取了一些实用文言文作品,如古代家书、笔记等。
学生将在学习中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提高阅读和写作文言文的能力。
第五单元:民间文学
本单元主要以民间故事、传说为主,旨在让学生了解民间文学的魅力。
通过学习,学生将培养想象力,学会欣赏民间文学中的智慧与幽默。
第六单元:作文与写作技巧
本单元着重于作文与写作技巧的训练,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类型的文章。
学生将在学习中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初一上册语文新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还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将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语文“三环六步”新课堂流程(简单版)

注意事项 : 一般而言,一节课中各环节时间的安排
如下: 第一环预习、交流大约占10分钟; 第二环展示、点评大约占25分钟; 第三环小结、提升大约占10分钟。 但由于各个班级学生的能力不同或学科
不同、文本内容深浅不同等,教师上课时引 导的时间也很难统一,所以必须灵活掌握, 认真实施,让课改切实有效,真正实现新课 堂的教学。
一、对教师的要求:
二、对学生的要求:
导学案的使用 1、地理、生物等科目的导学案提前一周发 给学生,布置学生做好预习;语文、数学、 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科目提前 1-2天发给学生,布置学生做好预习。 2、预习案要求教师课后收集并进行批阅, 给予评价,如: A、、B、C、D等。 3、导学案的完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 到引导和点拨作用(对学生讨论后不能解决 的问题进行点拨,尽量做到精讲)。
“三环六步”新课堂流程
“三环”
第一环:学生预习(独学)、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点拨、检查督促,用时约十分钟
第二环:学生展示、点评。教师引导纠正、帮 助形成,用时约二十五分钟。
第三环:学生小结、提升。教师引导归纳、反 馈巩固,用时约十分钟。
“六步”
1、预习 2、交流 3、展示 4、点评 5、小结 6、提升。
第二环:
学生展示、点评。 教师引导纠正、帮助形 成,用时约二十五分钟。
第3步:展示
一、对教师的要求: 二、对学生的要求:
第4步:点评
一、对教师的要求: 二、对学生的要求:
第三环:
学生小结、提升。教 师引导归纳、反馈巩固, 用时约十分钟。
第5步:小结
一、对教师的要求:
二、对学生的要求:
第6步:提升
第一环:
学生预习(独学)、 交流(讨论)。教师引导 点拨、检查督促,用时约 十分钟。
语文新课堂七年级下册电子版

语文新课堂七年级下册电子版1、10.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B.《全景故宫》《全景兵马俑》等一批数字全景展厅项目,让观众宅在家中就能“漫游”文化遗产地。
(正确答案)C.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D.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
2、1“朋友,刚才我所说的就是事实,活生生的事实,什么是事实呢?刚才我说的就是事实。
”这句话不够简洁。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1“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的合称。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静谧(mì)庇护(bì)参差不齐(cī)鲜为人知(xiǎn)(正确答案)B.炽热(chì)孕育(yùn)振聋发聩(kuì)惟妙惟肖(xiāo)C.摇曳(yè)诡谲(jué)栩栩如生(xǚ)神采奕奕(yì)D.伫立(chù)星宿(xiù)络绎不绝(yì)强聒不舍(guō)5、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1议论文中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翩然偏执扁舟翩跹(正确答案)B、阡陌陷阱纤维纤夫C、缥缈剽窃漂白饿殍D、点缀辍学拾掇赘述8、下列关于《红楼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红楼梦》里大量诗文判词戏曲歌词,充满了譬喻,往往是对人物关系和命运际遇的暗示。
《枉凝眉》曰:“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新课堂语文参考答案

新课堂语文参考答案新课堂语文参考答案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被改革和创新所取代。
新课堂语文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其注重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然而,对于新课堂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很多学生和家长仍然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新课堂语文的参考答案。
首先,理论方面的参考答案。
新课堂语文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例如,在阅读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类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写作方面,可以通过写作训练和写作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演讲、辩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其次,实践方面的参考答案。
新课堂语文强调实践和体验,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实践中,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文拼字比赛,通过拼字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记忆能力。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博物馆等,让他们亲身感受语文的魅力和文化的魅力。
除了以上的参考答案,还有一些其他的建议和思考。
首先,教师在新课堂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当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学生在新课堂语文教学中应该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最后,家长在新课堂语文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与学校和教师共同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新课堂语文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新课堂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和机会。
小学四年级语文《新课堂》练习5练习题答案

练习5
一、基础灰尘储存远渡重洋邮递屋顶释放万水千山
二、转(转身)砖(砖头);尊(尊敬)遵(遵守);梢(树梢)稍(稍微);度(温度)
渡(渡江)
三、(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功(成)名(就)
著作(等)(身)(急)起(直)追
四、(奇妙)的互联网改进(措施)(庞大)的地球改善(条件)(高难度)的手术改
正(错误)
五、1、希望 2、盼望 3、渴望
六、即使老师没在教室,同学们也很安静。
我们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七、1、汗水心血司马光枕头童第周毫不气馁奋起直追名列前茅
2、天才工作要想成功,只有靠平时勤奋努力。
八、1、第一句话。
“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种信息无所不有。
”
2、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
3、国际互联网拉进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人们远程活动的梦想。
九、1、精美招待效益居然
2、正轨:指小吃店正常营业。
杞人忧天:李叔叔的企业效益很好,还担心将来会下岗。
3、⑴如果⑵经常
4、李叔叔会做很多精美的小吃。
我不但业余时间从事写作,而且本职工作进步也很快。
5、除本职工作以外的技艺,从事本职工作。
6、我们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一些其他技艺。
十、略。
领悟语文教学的春天——浅谈构建语文新课堂

领悟语文教学的春天——浅谈构建语文新课堂李展森沙坡小学领悟语文教学的春天——浅谈构建语文新课堂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而应试能力也是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对应试能力的日趋重视,小学阶段的语数外考试也被当成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学校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将教师排名,尤为吸引人眼球的,小学毕业生的毕业考试抽测成绩要在全区排名。
压力压得老师喘不过气来,更压得学生叫苦叫累。
六年级这一学年,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等都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很必要。
一、毕业班语文学习的学生类型1.主动好学型这部分学生对语文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能较轻松自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历次语文考试成绩稳定。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同学爱读各类文学书籍,喜爱上语文课,语文课上老师提到过的作家作品,他们课后会想着找一两本来读一读。
其中有些同学(特别是女同学)尤喜欢写点儿什么,有时还投投稿,作品曾获过奖或发表过。
但这些学生有时也抱怨毕业班语文作业、考试太多了,语文课上得不够正规了。
2.被动应付型这种类型的学生数量还不少。
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属于中等水平,他们渴望每次考试尤其是小学毕业考试能考出令人满意的成绩,但由于语文基础不是很扎实,对语文的感悟能力一般或感悟能力虽强,但懒于动手,作业多了就常常不能完成,因此成绩经常波动,从而导致语文学习兴趣减退。
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同学还是比较“听话”的,老师布置什么作业,他们就做什么作业,且基本上能够完成,只是遇到难题不会做时,他们常常会放弃完成作业,或者抄袭拼凑。
3.准备放弃型这种类型的学生语文基础太差,有的连“看拼音,写词语”这样的题目做起来都很吃力。
这种类型的学生大致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头脑反应较慢,接受能力相对来讲较差,他们虽然也常常努力,但成绩并没有进步;另一部分则是学习习惯极差,心思不放在学习上,尤其到了六年级,他们常瞒着家长和老师去游戏机室或网吧泡……这类学生,语、数、外三科学得都很不理想,考试常常不及格,包括语文考试。
初中语文改革新课堂实施方案

初中语文改革新课堂实施方案一、改革目标和原则(一)目标1.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及文学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辨、表达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时代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 建立与学科特点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二)原则1.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注重任务导向,强调问题情境和认知冲突的引导。
3. 以体验为主线,突出学科本质和文化内涵的体验。
4. 整合各类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渠道。
5. 注重师生互动,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6. 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教学内容1. 语言基础知识:注重语法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加强脚注、标点和字音字形的教学。
2. 语文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和信息处理能力。
3. 作文写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4. 文学欣赏:注重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通过情境设计和任务安排引导学生有效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开展探究式学习和项目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多媒体辅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
4.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思考,师生互动,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评价和反馈(一)评价体系1. 多元评价:采用综合评价、个性化评价和能力发展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2. 考核方式:改革传统的单一笔试方式,采用组合开放性考题、作品展示和口头技能展示相结合的方式。
新课堂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版

新课堂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版1、1演讲又称演说或讲演。
它是指演讲者面对听众,就某一个问题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社会活动。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遗憾浓酣B、色调协调C、娇柔骄傲(正确答案)D、意境景色3、1《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修辞格是()[单选题] *夸张夸张拟人比喻(正确答案)5、1工作时如果来电话的人太啰嗦,聊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浪费时间,你可以说“别废话”,然后直接挂掉电话。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阔绰(chuò)孱头(càn)亘古(gèng)仰之弥高(mí)B.殷红(yīn)龟裂(jūn)濒临(bīn)殚精竭虑(jié)C.挚友(zhì)篡改(cuàn)倔强(juè)鸢飞戾天(1ì)D.游逛(guàng)倔强(jué)应和(hè)孜孜不倦(zī)(正确答案)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柔滑róu 精致zhì(正确答案)B、晌午shàng 吮吸yǔnC、告辞cí菱角léngD、穿梭sū吆喝yào8、下列各句中,加括号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 *A.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
B.这次西藏之行虽时间仓促,(浮光掠影),但还是留下了深刻印象。
(正确答案)C.对他的错误必须提出严肃批评,不能只(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了事。
D.楼阁建筑精美,(雕梁画栋),尤其是砖雕图案,造型新颖,神奇多姿。
9、1《项链》的作者是莫泊桑,他和欧亨利、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新课堂:继承与重构的和谐交融(一)随着课程改革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蓬蓬勃勃地实施,红红火火地开展,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经历着暴风骤雨般的“洗脑”、“换脑”,正在重组重塑自己的观念系统,重构重建自己的行为系统——不无例外,语文课堂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打破传统的课堂结构和秩序,架构新的课堂结构和秩序。
然而新的语文课堂的现状到底怎样呢?可谓众说纷纭:满意者有之,怀疑者有之;振臂高呼大唱赞歌者有之,怒目圆睁彻底否定者有之;遑遑乎徘徊者有之,糊里糊涂不知应如何上课者更有甚者……我们的语文新课堂究竟怎么了?笔者为此作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1、“两难”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总给人“飘”的感觉,自己也觉得这样上不扎实,但不这样上又不行,因为上级主管部门要这样上,学校领导要这样上——不然怎样实施新课程呢?2、机械操作。
自主、合作、探究似乎每一堂语文课都要用上,不用上就不是新课程,于是自主、合作、探究就变成了一种程序,甚至是一种程式。
3、淡化“双基”。
“双基”似乎不需要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谁提“双基”谁就是老土。
4、听说为首。
现在的语文课堂主要看学生的表现,而学生的表现主要看学生的听说。
语文课堂正以七嘴八舌代替书声琅琅。
5、两极分化。
勿用置疑,大约20%的尖子学生通过语文新课堂的锤炼,语文素养有了长足的提高,但中下学生特别是差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淡漠了。
6、讨好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的权威正在迅速消退。
为了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为了体现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引导者,很多时候教师要挤出满脸微笑,用各种甜言蜜语去讨好学生,不然课堂教学就会遭人非议,斥为老学究、老夫子。
(三)语文新课堂拒绝传统,拒绝经验,追求一种“脱胎换骨”似的全新的架构。
传统与经验似乎与新课程水火不容,分别是两座不同的对峙的分水岭——注重传统与经验的,就是旧课程,注重全新架构的就是新课程。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改革不能是一阵风,今天东风压倒西风,明天又是西风压倒东风;改革不能是一个筐,挂羊头卖狗肉,新瓶装老酒,杂七杂八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还美其名曰新生事物;改革不能是一面锣,谁的声音响、调子高,谁就是改革家!改革应该是一种扬弃,应该是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去芜存本,积淀被实践检验过的经验、传统,在此基础上以博大的胸怀吸纳新理论、新方法、新形式,加以融汇贯通,达到一种新的水平、新的境界——这才是教育改革应倡导的价值取向和技术路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新课堂应是继承与重构的和谐交融。
以此来观照语文新课堂,有四个突出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并在实践中矫正。
1、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一元与多元的有机统整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只有有了科学的、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对教学进行正确的、有效的导航,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视点一:让动态生成与课前预设有机统一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的重要思想,因为注重动态生成,所以有的学者明确提出“让不确定性向语文课开放”,有的教师振臂高呼“让我们追求无法预约的精彩”,“让我们享受语文带给我们的诗意的温馨”。
这是语文新课堂的亮点、闪光点。
但这并不等于说不需要预设了,没有预设就没有了秩序,没有预设就没有了规范,没有预设也就没有了确定性。
仅有动态生成的课堂严格地说是一种放任自流,是一种教育事故,更是一种失责行为。
因此,理想的语文新课堂,应该是动态生成和课前预设的有机统整。
当然,这种有机统整是个模糊概念,具体的比例应该因人、因班而定。
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笔者建议课前预设的目标占70%,动态生成的占30%,以此来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秩序和质量。
视点二:让一元与多元有机统一新课标中提出的三维目标,是对传统的知识、技能目标,即所谓的“双基”目标的补充与提升。
但是,这里也有个“度”的问题,这个“度”就是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主次关系,轻重关系。
事实上,知识、技能目标应该是其它二维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了知识、技能目标,其它二维目标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对知识、技能目标普遍不重视,这必然导致语文教学质量的下滑。
字不能写好,书不能读顺,话不能说白,文不能写通,怎能提高语文素养呢?2、教学方法:新与旧,洋与土,继承与重构的和谐交融大家都知道教无定法,因学论教的道理,因此,在语文新课堂中,我们应该抛弃新课程、旧课程这种无为的争论,坚决摒舍逢课必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主义做法,从教学实效出发,让新与旧,洋与土,继承与重构在语文课堂和谐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不要瞠目相对,彼此相拒。
视点一:让读书声美起来现在的语文新课堂,学生读得少了,读书声似乎已不再是校园里独特的风景;读的形式少了,读书似乎已不再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这显然是很偏颇的。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因此,朗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外显形态之一。
不仅如此,朗读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
具有相当思维负荷的朗读,更是联结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之中介。
读,作为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作为与母语教学的特点相吻合的古老经验,新课程、新课堂不但不应拒绝,而且应发扬光大,合理渗透。
新课标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都要以读为前提,以读为中介,以读为纽带,以读为归宿。
新课程,新课堂,要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亮丽的风景线。
视点二:让语言文字训练动起来不知从何时起,没有人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了,语言文字训练成了陈芝麻烂谷子。
这显然也值得商榷。
研究证明,小学语文教育是发展性与基础性的辩证统一,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化,是遵循积累—整合—外显协调发展这样一个规律的。
积累是内化的前提和基础,整合是内化的关键和过程,外显是内化的展现和终极。
因此,作为基础的国民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育,就要着力于语言文字训练,“听、说、读、写、书、字、词、句、段、篇”十字经课课要念,要使语文课真正姓“语”。
当然,这种训练是一种科学的、动态的、有机的训练,而不是纯技能的肢解式的训练。
语文新课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要注意孕伏和渗透语言文字训练,特别要注意孕伏和渗透读写训练,让语文课堂既“活”,又“实”,既有灵动的诗意的栖息,又有规范的素养的内化。
视点三:让教师的讲靓起来在语文新课堂中,教师普遍怕讲、不会讲,讲授法似乎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也是值得讨论的。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
“讲”是教的方法,“不讲”“不教”是讲和教追求的目的和归宿。
许多教师都认为,新课程、新课堂,应该以学论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多地设计、组织学生的活动,因此,在课堂上越少讲越好,甚至当讲不敢讲硬要学生自求答案,满堂提问迂回包抄启而不发,浪费了时间,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不错,古人说:“文贵自得”,叶老也提倡“自求自得”,但明知学生难以通达,教师却当讲不讲,偏要学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那有什么高明可言!就小学语文学习而言,首先是认知感受,其次是上升为理性认识并把它纳入一定的知识系统和以往的积累融为一体,从而转化为知能储备起来再成为获得新的知能的背景。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培育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讲解。
所以,在语文新课堂中,教师的讲应该靓起来,当讲则讲,不要畏畏缩缩,瞻前顾后。
当然,要惜语如金,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趣味性。
视点四:让综合性学习“实”起来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很显然,综合性学习也要体现语文性,要姓“语”。
调查发现,在语文新课堂中,综合性学习变味了,走样了,泛化了:有的姓“音”(乐),有的姓“体”(育),有的姓“社”(会),有的姓“美”(术),有的姓“科”(学),有的姓“表”(演),有的姓“娱”(乐)……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已完全流变为一种为了综合性学习而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失却了应有的价值,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
综合性学习要追求四性,即语文性、探究性、合作性、实效性。
只有让综合性学习“实”起来,源于课本,超越课本,回归课本,综合性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其本来的价值。
3、教师角色:角色的错位与复位,权威的失落与回归教师对自己在新课堂中的角色把握有较大的错位。
不错,角色转变是理念系统重塑的核心,诸如教师是朋友,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引领者,是平等对话的首席;诸如要蹲下来看孩子,要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师生是共同的研究者;等等。
新课程倡导的这些理念是先进的,是正确的,但教师把握时却进入了误区:讨好学生者有之,强挤笑容者有之,硬扮童心者有之,被学生牵着着鼻子走者有之,让学生完全主导课堂还美其名曰尊重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者有之……这种情况必须得到矫正,否则语文新课堂就会失却应有的规范与秩序,效率与质量。
视点一:让教师成为教的主人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构成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是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材这三者的复杂相互作用中展开的统一过程。
教师所教的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现有发展水平存在矛盾,这一矛盾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就能推动教学过程的发展。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共同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的作用,学生处在主体的地位。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统一,实质上就是教师对教的主导,学生对学的主导的统一。
也就是说,教师是教的主人,学生是学的主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使他们兴趣盎然、愉快地学;另一方面,要让教师成为教的主人,要精心设计教案,要控制教学节奏,要达成教学目标……教师也应有自己教的主体地位,不能简单地成为学生学的附着品:学案不能代替教案,学生活动不能等同于教学,该讲之处要讲,该点拨之处要点拨,该引领之处要引领。
视点二:让失落的权威回归教学需要权威,课堂需要权威,一旦失却了权威,课堂教学就进入了一种无政府状态,根本谈不上效率和质量。
组织者也好,指导者也好,引领者也好,平等对话的首席也好,其中都蕴含着权威的因素。
教师应该理直气壮地追求和维护自己的权威。
没有必要强挤笑容,硬扮童心,讨好学生。
当然,这种权威不是师道尊严,不是板起面孔训斥人,而是一种学术权威,人格权威,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
教师应该注重各种形式的示范:范读、范书、范画、范练、范唱、范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示范本身就是教育和教学。
教师也应该强化基本要求,达成各种规范:字要写好,书要读顺,话要说白,文要写通,听要专心,思要缜密……这里没有讨价还价,这里没有商量研究,这里也没有个性特长——“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语文教学的底线绝对不能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