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禁忌文化的意义

合集下载

禁忌习俗的概念

禁忌习俗的概念

禁忌习俗的概念禁忌习俗是指在某个社会或文化中被普遍接受、禁止或避免触犯的行为规范或禁忌。

它们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体系、道德准则和社会秩序。

禁忌习俗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中有所不同,但它们一般都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起到规范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禁忌习俗可以涉及各个方面,包括食物、礼仪、婚姻、宗教、丧葬等。

下面以一些常见的禁忌习俗为例进行阐述。

首先,饮食方面的禁忌习俗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比如,伊斯兰教中禁止食用猪肉和酒精;印度教中有许多禁食的规定,比如素食主义、禁止食用牛肉等。

这些禁忌习俗具有宗教和文化的背景,反映了对特定食物的尊重或避忌。

其次,在社交礼仪中也存在一些禁忌习俗。

比如,在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人们在用餐时应避免用左手触碰食物和餐具,因为左手被认为不洁或用于卫生间等不洁行为。

此外,在一些文化中,嘴巴发出声音吃饭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被视为对食物的赞赏。

再次,婚姻是一个涉及到许多禁忌习俗的领域。

在一些文化中,追求与近亲结婚被视为禁忌,因为它可能会导致基因缺陷和遗传疾病的增加。

此外,一些文化中,禁止通婚,也是出于维护族群纯洁性、继承财产等原因,反映了对社会秩序和亲属关系的重视。

此外,宗教信仰也会对禁忌习俗产生影响。

比如,在佛教中,吃素是一种修行和净化身心的方式,所以有许多的禁食习俗;在伊斯兰教中,禁止食用猪肉和酒精,是因为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持灵魂的纯净。

这些禁忌习俗在宗教信仰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信徒们表达虔诚的一种方式。

最后,丧葬习俗也是一种典型的禁忌习俗。

不同文化和宗教的丧葬仪式和习俗都存在差异,但它们共同体现了对死亡和去世者的尊重和敬畏。

比如,在一些文化中,禁止在丧葬仪式中穿着鲜艳的服装,因为它被视为不恰当和不尊重的表示方式。

此外,在某些文化中,还有一些关于禁止触碰尸体或吃东西的禁忌。

禁忌习俗在社会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社会和谐以及文化传承。

文化禁忌演讲稿范文

文化禁忌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文化禁忌的一些思考。

文化禁忌,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在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了解和尊重文化禁忌,对于我们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文化禁忌。

文化禁忌,指的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为了避免触犯神灵、祖先、风俗习惯等,而遵循的一系列禁忌事项。

这些禁忌事项通常涉及言行举止、节日庆典、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

在我国的悠久历史中,文化禁忌源远流长。

从古代的礼仪制度到现代的生活习俗,无不体现了文化禁忌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方面:一、言行举止的禁忌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注意言行举止的得体。

例如,在拜访长辈时,不宜直接询问对方的年龄;在餐厅就餐时,不宜将筷子插在饭中央等。

这些禁忌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和良好的餐桌礼仪。

二、节日庆典的禁忌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也有许多禁忌事项。

例如,春节期间,不宜说“死”等不吉利的话语;中秋节不宜说“没”等。

这些禁忌有助于营造欢乐祥和的氛围。

三、宗教信仰的禁忌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然而,在宗教活动中,仍有许多禁忌事项。

例如,佛教信徒不宜杀生、偷盗等;道教信徒不宜佩戴金银饰品等。

这些禁忌有助于维护宗教信仰的纯洁性。

四、地域文化的禁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差异较大。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地域文化禁忌。

例如,在南方地区,不宜将“福建人”与“吃人”联系起来;在北方地区,不宜将“河南人”与“偷井盖”联系起来等。

那么,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禁忌呢?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认识到文化禁忌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其次,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避免在无意中触犯禁忌。

最后,我们要学会包容和宽容,对待不同文化要有开放的心态。

总之,文化禁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学会尊重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同时也要学会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山西民间的谐音禁忌

山西民间的谐音禁忌

山西民间的谐音禁忌摘要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观察,谐音禁忌是巫术与礼教双重压迫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山西民间禁忌文化五花八门,内容繁多,其中有不少是谐音联想有关的禁忌文化,由此可以揭示出民间禁忌文化古今传承的关系和思想含义。

关键词山西民间禁忌文化;谐音联想;古今传承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国际学术界将这种文化现象称为“塔布”(Taboo),它的本义是“神圣的”、“不可接触的”,由此转化为“禁止”和“抑制”,汉语中称之为“禁忌”。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阴阳家》中对此曾有过记载:“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1]禁忌是人类长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信仰习俗。

谐音禁忌是一种语言回避,即避免说一些不吉利的话,免得招致不利的后果。

谐音禁忌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更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而存在,它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折射的典型映证。

一、谐音联想丰富多彩的禁忌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风俗和习惯,有着不同的禁忌和避讳。

地处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的山西省就有一些饱含黄河黄土风味的民间禁忌和避讳。

山西民间禁忌中存在大量的谐音联想。

(一).结婚嫁娶禁忌中的谐音联想永济等地娶亲队伍来去忌讳重复同一条路,否则新人日后会走“二茬路”(再婚);夏县的娶亲队伍途中不能过沟、桥、河等,否则新人以后的日子会遇到许多沟坎;平遥嫁女,嫁妆忌带鞋,当地方言“鞋”、“害”同音[hai],否则会给新郎家带来“害”,也忌讳陪带被子,“被”谐音“背”,意味着背离、再婚;忻州嫁女,嫁妆箱底四角忌讳空着,要放四个苹果,取四平八稳之意;芮城女子出嫁,上轿(车)后不能再回头,否则有“再婚”的可能,当地方言“回”、“婚”同音[hui];怕带来麻烦,婚礼不顺;晋城结婚忌讳选择农历“单日”,俗话说“好事成双”,婚姻是男女双方的喜事,选择单日意味着“单一”,不吉祥,故多选双日;新绛结婚不过百天的新娘不得到别人家观看结婚场面,否则,再经历结婚场面,意味着“再婚”;[2]芮城新婚后第一道菜忌吃丸子,“丸”谐音“完”,担心美满幸福的生活刚刚开始就完了;夏县娶亲路上新郎新娘的距离忌过宽,以防中间有人穿过,否则将意味着二人之间以后会有隔阂,会出现第三者;运城订婚宴席上忌吃梨,“梨”谐音“离”,害怕日后会分离、离婚;大同男女搞对象,如果双方属相年龄相克而又难以分舍,破解之法是结婚时双方各买一只新锅交换,“锅”谐音“过”,即可以在一起过日子之意;雁北一带结婚时让新娘吃半生不熟的饺子,并且要问新娘“生不生”?新娘只能回答“生”,众人皆大欢喜,不能回答“不生”,“生”谐音生育的“生”;宁武一带结婚时,讲究“姑不娶,姨不送,姐姐送了妹子的命”,意即姑姑不能当迎亲,姨姨和姐姐不能当送亲,因为“姑”谐音“孤”,“姨”谐音“一”,“姐”谐音“结”(了结、终结),怕婚后生活遭遇不幸。

民间禁忌和阴阳常识

民间禁忌和阴阳常识

民间禁忌和阴阳常识
民间禁忌和阴阳常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民间禁忌通常是针对一些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群或行为的限制
规定。

这些规定主要是源于古人对自然、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尊重和
敬畏,又与中国的五行、阴阳、术数等方面的知识相关。

例如,农村
中常有“三月不针,五月不秤”、“鬼门关大寅时,五更分女儿”等
禁忌,意在避免因不遵守规定而导致的不吉祥、不祥等不良后果。

阴阳常识是中华文化之一,主要指的是中国哲学中的阴阳学说。

阴阳是指天地间二元对立的基本要素,事物存在即是阴阳的相互作用。

阴阳学说在中医、易经、道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中医
认为阴阳失衡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通过平衡阴阳来治疗疾病;易
经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也是由阴、阳、爻、变组成的;道家中则依据
阴阳学说提出了“无为而治,以阴阳之数为宗”的治理思路。

阴阳常
识也在民间文化中得到了广泛传承,如婚礼中要请五位成语,讲究
“五音八调”的和谐,其思想也源于阴阳学说中的“五音”、“八卦”。

综上所述,民间禁忌和阴阳常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神秘、自然、伦理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中国民间禁忌

中国民间禁忌

中国民间禁忌一、禁忌的含义1、禁忌与塔怖禁忌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文化现象,国际学术界把这种文化现象统称之为“塔怖”(Tabu或Taboo)。

Tabu或Taboo,英文,汉语译作“塔布”或“塔怖”等等,为禁忌、忌讳、戒律之意。

“塔怖”原是南太平洋波里尼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其基本含义是表示“神圣的”和“不可接触”的意义。

在中国,与“塔怖”相对应的词便是禁忌。

禁忌一词,早在汉代就见著于史籍了。

《汉书.艺文志》云:“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后汉书.朗顗传》云:“臣生长草野,不晓禁忌,披露肝胆,书不择言。

”这里的禁忌的含义,和“塔怖”成为国际通用的学术名称之后的含义是一致的,即表示“禁止”或“抑制”的意思。

学术界对于禁忌和塔怖的一致性,认识上是有分歧的。

如中国宗教学界就有人强调塔怖“只有具备曼纳灵力之意而无不洁之意”,因而塔怖“仅为禁忌之一种”,只是后来才“被衍用以泛指各种禁忌”(参见任继愈主编的《宗教词典》“塔布”条、“禁忌”条)。

而在民俗学界,则大都认为禁忌和塔怖是完全一致的。

塔怖的最初含义虽无明显的“不洁之意”,但那是因为“'神圣的’和'不洁的’二种意义在禁忌的原始起源中并不加以区别。

……它仅是指'似魔鬼的’、'不能被触摸的’,……只有在稍后才开始分化为二”(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

中国民俗学界多依此说,参见乌丙安《中国民俗学》和陶立璠《民俗学概论》等书。

这里,两种观点的分歧,实际上并不很大。

宗教学的界强调点在于“塔怖”本身意义的前后变化;而民俗学界则指出了“禁忌”含义原始状态的“混沌”性质。

二者的分歧只是在于“塔怖”一词的原始意义上,而不在于塔怖一词用作“各种禁忌的通称”之后。

因而成为国际通用学术名称之后的塔怖的含义和我国禁忌一词的含义应当说是完全相一致的。

2、禁与忌组成“禁忌”一词的两个字,“禁”与“忌”,是可以再分别的。

虽然“禁”与“忌”有相同之处、相通之处,如:许慎《说文解字》云:“禁,吉凶之忌也。

对民俗禁忌的看法

对民俗禁忌的看法

对民俗禁忌的看法
民俗禁忌是民间风俗的一种,是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人们为了避免不吉利的事情发生而遵循的一些行为规范。

这些规范可能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饮食、服饰、居住、出行等等。

从文化角度来看,民俗禁忌是一种文化遗产,它反映了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这些禁忌通常是基于人们对自然、宗教、历史等方面的信仰和理解而形成的,它们代代相传,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因此,民俗禁忌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然而,民俗禁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民俗禁忌往往是基于传统和信仰而形成的,缺乏科学依据。

在现代社会中,一些民俗禁忌可能已经过时或不再适用,甚至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不便或困扰。

其次,民俗禁忌也可能会导致人们的思维僵化和行为保守。

一些人可能会过分迷信民俗禁忌,不敢尝试新的事物或行为方式,从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民俗禁忌,既要尊重传统文化,也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遵循科学知识和现代文明的规范,同时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和文化。

总之,民俗禁忌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既有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民俗禁忌,既要尊重传统文化,也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农村民间禁忌习俗,建议收藏,谨记勿犯

农村民间禁忌习俗,建议收藏,谨记勿犯

农村民间禁忌习俗,建议收藏,谨记勿犯测前程、取名字、姻缘择吉、求财改运、趋吉避凶等可在博客置顶文章中找到乾元真人微信,愿广结善缘!禁忌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礼记·曲礼上》记载了这一样一段话:“入境而问禁,入过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 显然“禁忌”是禁止或抑制人们信仰活动、社会行为的某种观念与做法,是一种传统风俗。

民间禁忌源远流长,长期规范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并渗透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

人们在不同环境和不同场合与不同层面的人交往中,了解了禁忌习俗,能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直接关系到交际成功与否。

湄潭民间的禁忌种类繁多,各乡各村又有差别。

主要体现在生活、婚嫁、举止、农耕等各个层面上。

岁时禁忌岁时禁忌,是指民间年节的忌讳,一种传统习俗。

如除夕日,忌打碎碗碟、说不吉利的话。

吃年饭不能用汤泡饭(是害怕来年闹水灾),除夕夜和正月初一日说话忌带“死”、“鬼”等不吉利词语;初一早晨忌喊人名字,吃“汤圆”,忌说吃“汤粑”。

要说吃“圆宝”;初一忌扫地、吹火、动土、向外泼水,妇女忌动针线。

有新丧者,初一要闭门不出,并且年内忌拜年串亲。

正月不宜见到鹊鸟打架,男子忌剃头等。

婚姻禁忌同姓和同族不能通婚;结婚忌生肖相克,如:“狗克鸡兔”,鸡狗、兔狗相配不得到老;婚嫁礼品忌单数;一年内如果没有“立春”这个节气,称为“隔年春”,此年忌结婚;新婚之夜,不准说不吉利话;结婚拜堂时,忌孕妇在堂;新婚前一夜忌空房,须有长辈住宿叫“暖房”。

娶亲忌同出殡、报丧等不吉祥事;新婚忌用拆洗过的被褥,认为是对新娘的轻视。

结婚花轿不走重路,传说如走重路,男续弦,女改嫁。

丧葬禁忌忌病人死在床上,临危者一般要将其扶起或坐于椅上。

忌人死在外乡,无论男女老幼,死于外乡者,尸体不能抬进龙门和堂屋;停尸守灵,忌猫鼠等动物近前或从尸体上越过,据说这样会“炸尸”。

入殓时,死者忌照天光,一定要用被单罩着。

丧期忌穿孝服或包孝帕进入他人住宅,尸体或棺木忌停放别人家门口;在治丧后“七七”期内孝子不准理发,守孝期不得穿红衣服、戴红冒子,父母丧后百日内不能结婚。

遵义仡佬族民间禁忌及其蕴涵的意义探析

遵义仡佬族民间禁忌及其蕴涵的意义探析
慎《 说文 解字 》 说: “ 禁, 从 示林 声 。 ” “ 示, 天 垂象 见 吉 凶, 所 以示人 也 。 ” 所 以 , 林、 示 之禁 , 多指 “ 禁 止” 的 意思 , 且一 般 是指 君 上 ( 社会 ) 或神 祗 ( 宗教 ) 的外 力
族社会安定、 和谐 的 巨大约束力 , 有利于维持其社会生产、 生活秩序 , 有利于保持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蕴涵着多方面的现 实意 义。 关键 词: 遵义仡佬族 ; 民间禁忌; 意义 中图分类号 : G1 2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3 5 8 3 ( 2 0 1 5 ) 一 0 0 7 9 - 0 4
( 遵义师范学 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 遵义 5 6 3 0 0 2 )
摘 要: 遵义仡佬 族民 间禁 忌, 作 为一种 文化现 象, 规 范和制约着仡佬人 开发 和利用 自然界的行为, 规 范和制 约着他们在生产和
生活 中的言行 。迄今 为止, 它仍为相 当多的遵 义仡佬人 所遵循 , 是遵义仡佬人进行 自我伦理道德教育的独特形式 , 是 维护仡佬
l o we d b y t h e m; b e s i d e s , i t C n a e x e r t g r e a t f u n c t i o n s o f k e e p i n g t h e s o c i e t y o f Ge l a o i n g o o d o r d e r a n d ma i n ai t n i n g a n d d e v e l o p i n g n a -
第 l 7卷
第 2期
遵义 师范 学 院学 报
J o u na r l of Zu n yi No r ma l Col l e g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报/2009年/1月/7日/第003版
理论评论
民间禁忌文化的意义
牡丹江师范学院徐迎花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广大民众直接创造的,它以风俗、习惯、艺术等形式在民间传承。

这部分文化,我们习惯上称它为民间文化,民间禁忌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有些禁忌表面上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实际上有其合理的内核,有益于满足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禁忌大多是无理性的,却有现实意义,而这种现实意义是多方面的。

大体表现如下:
禁忌的教化功能。

禁忌常被作为伦理教化之用,以增强制止胡作非为的威慑力。

如:在古代,悖逆亲尊,属严重的禁忌,惩罚最为惨烈。

在民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已形成“劝惩”的信条,其效果,甚至一般的伦理教化的形式都无法匹敌。

禁忌的自我保护功能。

为了达到避开危险和祸患的目的,禁忌往往在它存在之处营造一种神秘的气氛,使禁忌事项呈现出一种危险的状态,提醒人们在婚嫁、生育、丧葬、祭祀等仪式或接触某事物时必须小心行事,否则将受到惩罚。

“出门不饮酒可防蛊”,关于酒的饮食禁忌,就是抵御伤害的一种有力措施。

禁忌的社会整合功能。

“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山海有禁而民不倾,贵贱有等而民不疑”。

这些话,正可以概括禁忌的社会整合功能。

人是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的,为了保护人与社会的和谐性,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就需要有一定的秩序来制约每一个族群中人的行为,而禁忌是维护这种秩序的有效手段。

我国各民族在这方面的禁忌是很多的,例如:达斡尔人忌有人持马鞭、弓箭、刀枪等物进入室内。

又如蒙古族做客禁忌:客人骑马坐车到蒙古包时,一定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

客人进蒙古包时,忌挽着袖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

也不可提着马鞭子进去,要把鞭子放在蒙古包门的右方,并且要立着放。

进蒙古包后,客人不能坐西炕,忌坐佛龛前面。

否则主人就会冷待客人,并认为客人不懂礼俗,不尊重民族习惯。

再如,苗族人在公共生活中,忌险恶环境中嬉戏、打闹;在交通要道上,忌堆放实物或坐卧;在安全上,忌用凶器指人,忌玩火烛;在社会秩序上,忌盗人家的猪、牛、羊、鸡、鸭、鹅,以及瓜果、蔬菜等。

可见,以上种种禁忌习俗有助于调整人和人的关系,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秩序。

事实上,禁忌是原始社会唯一的约束力,是人类社会中家族、道德、宗教、政治、法律等所有带有规范性质的禁制的源头。

随着经济的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不少迷信性的禁忌,当然会逐渐被民众所淡忘乃至完全遗忘,但合乎科学要求的许多禁忌,却必然会以其旺盛的生命力、顽强的传承力,在人们的新生活中继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