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日本种族与民族的形成

合集下载

日本人种的起源

日本人种的起源

日本人种的起源日本是否单一民族?日本民族从何而来?在日本古代,向大和朝廷挑战的的原日本人,其真相又如何?熊袭、隼人、虾夷、土蜘蛛族、国栖族、出云族、肃慎,这些和大和政权对抗的民族又是从何而来?日本最早的居民日本最早的人类化石,是在爱知县发现的牛川人。

牛川人约生活於十万年前。

约距今一万年前至纪元前三世纪的七、八千年间,称为绳文时代。

绳文时代是因为当时的陶器上有绳纹模样,故称之。

绳文人过着狩猎、采集、渔捞的生活。

这绳文文化是由美国的动物学家摩斯於一八七七年发现的。

他在东京的大森车站附近发现贝冢(大森贝冢),并发掘出人骨。

这贝冢,北从北海道,南至琉球,散布在日本全国各地,约有二千五百所左右。

绳文人的成年人平均身高,男性一五八公分,女性一四八公分。

头骨比现代日本人还大。

其平均寿命,男三十一一岁,女三十一三岁。

绳文人有依年龄拨牙的习俗。

成年人死亡时,大都是屈葬。

而幼儿用瓮棺葬。

纪元前二、三世纪,稻作文化从中国江南经由朝鲜半岛传到日本,青铜器与铁器也同时传来,改变了整个生活型态,这是弭生时代的开始。

弭生时代约有五、六百年。

弭生文化是因於东京都文京区弭生町发现陶器而命名的。

弭生人身高比绳文人高,脸与鼻子则较窄。

人类学家金关丈夫博士推断,弭生时代初期,由朝鲜半岛的某种族集体迁徙至日本,与绳文人混血,形成北九州弭生人。

南方的勇士──熊袭与隼人狩猎民族,凶猛勇敢的隼人在日本九州的南端,也就是在今日的宫崎县(从前称日向)及大隅半岛(今鹿儿岛县)一带,曾经是狩猎民隼人族的根据地。

「隼」是一种类似老鹰的迅捷猛禽,由於隼人勇猛果敢,所以冠上猛禽的称呼。

在「新唐书」的「倭国传」里,曾提到「邪古、波邪、多尼」等地名。

邪古相当於今日的屋久岛,多尼是种子岛,而波邪(HAYA)就是隼(HAYA)。

这隼人的根据地,几乎都是火山砂与凝灰岩的土质,既不适於水田耕作,而且也因为养分不够,不能作为旱田,因此只能靠狩猎来维持生活。

他们潜海捕鱼,上山追捕野兽,外表看起来非常强壮、凶猛。

日本列岛的形成和日本人的起源

日本列岛的形成和日本人的起源

大和朝廷为了吸收大陆的先进文化,大量接 受登陆日本列岛的外来人,从而使外来人口急 剧增加。根据考古资料判断,古坟时代踏上日 本列岛的人也具有东北亚人的特征,他们大都 居住在日本西部,从而使东西日本人的差异比 弥生时代更明显。 (五)现代日本人 今天,人们不难发现日本东西部在语言、风 俗习惯、食物偏好、考虑问题的方式等日常生 活的各个方面存在差异。不仅如此,东西部日 本人的身高、头和面部形态、指纹、掌纹、血 型、DNA分布频度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2、关于日本人得起源 现代日本人是土著的绳文人和进入弥生时 代以后的日本周边族群的人融合,逐渐形成 了。
日本人的形成
(一)石器时代(200万年前至1万年前) 根据考古发现,目前发现的被认为是日本人直 系祖先的最早的遗骨,是距今约18000年的人 类遗骨。这种遗骨以“港川人”为代表。目前 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日本人都属东南元前2500年) 这一时期在日本列岛生活的人由于制作绳文 图案的陶器,被称为绳文人。
(三)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 弥生人是指弥生文化时代,又叫弥生时代的 原始人,约在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因代 表该时期文化特征的陶器,最初发现于日本东 京都文京区弥生町,所以称为弥生人。
从日本全国来看,居住在九州北部和本州南 部的弥生人存在很大差异。前者具有较明显的 东北亚人得特征,而后者则具有较明显的土著 冲绳人的特征。 2012年11月,日本有研究称日 本人是弥生人和绳文人混血而成的。
(四)古坟•大和时代(公元3世纪至公元7世纪) 古坟时代又称大和时代,日本继弥生时代之后 的时代,因为当时统治者大量营建“古坟”而得 名。古坟时代在日本政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近畿地区出现了“朝廷”,即大和朝廷。
《日本通史》笔记
第一章 史前时代

日本人种起源之谜

日本人种起源之谜

日本人种起源之谜亚洲大陆许多国家,都是多民族共处,只有日本列岛,以单一的大和民族存在,官方宣称没有少数民族。

究竟日本大和民族,与亚洲的人种有没有关系?语言基因类近蒙古从基因分析、考古发现、语言结构,在在证明,日本大和民族与蒙古人种有密切的关系。

日本的语言文法和植、动物单词发音,与远东通古斯语相似,与汉语截然不同。

现在生物科技越来越进步,已可以追踪民族的基因沿革演变,根据基因分析,日本大和民族主要有蒙古人种的基因,也夹杂有亚洲南部海岛人种的基因。

亚洲北方草原人种最早到达日本,南部海岛人种(包括长江三角洲越族和马来族)稍后追随进入日本列岛,两者分别组织部落,形成较强大的小国,最多时两支种族、一百多方国并存,公元七世纪奈良大和方国崛起,各方国融合为大和民族,只有其中一支蒙古游牧民,皮肤较白,称为阿伊努族,又称虾夷族,目前人口只剩下二万五千人,流居于北海道。

根据考古发现,在一万多年之前,即冰河时期,地球海平面比今天低一百多米,亚洲与北美洲大陆相连,欧亚大陆草原的游牧民族,主要为蒙古人种,有逐步沿西伯利亚向远东迁徙的石器考古证据,一支到白令海峡,沿亚、美两洲连接的大陆桥,到阿拉斯加,演化为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

一支经兴安岭、吉林入朝鲜半岛,当时对马海峡比今天狭窄,渡过对马海峡,到了今日的北九州和本州。

证据是甚么?就是在日本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精巧而复杂的石刀,同西伯利亚发掘的旧石器相似,日本先民没有陶器,以打猎为生,掘地穴搭篷而居,不会种水稻,这也与西伯利亚的先民相似。

从绳文时代到飞鸟时代公元前七千年,日本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

日本的新石器时代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绳文时代(公元前七千年至公元前三百年),考古发现这时的先民住在竖坑式的住屋,下为坑,上为木头搭盖的草棚,结绳纪事,用泥土制偶像,以精巧的石、角、骨磨制成刀和针进行生产;这时期的生产和文化明显落后于中国,看来当时日本与中国直接往来不多。

初中历史古代日本教案

初中历史古代日本教案

初中历史古代日本教案第一章:古代日本的起源1.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日本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掌握日本民族构成和古代日本社会的基本特征。

1.2 教学内容:日本民族的构成和起源古代日本的社会制度古代日本的政治体制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构成。

分析古代日本的社会制度,如部落制度、封建制度等。

讨论古代日本的政治体制,如天皇制度、摄政制度等。

第二章:大化改新与飞鸟时代2.1 学习目标: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掌握飞鸟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2.2 教学内容: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措施飞鸟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2.3 教学活动:分析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如社会矛盾激化、政治体制问题等。

引导学生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措施,如土地制度改革、官制改革等。

讨论飞鸟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如天皇的权力、贵族的势力等。

第三章: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3.1 学习目标:了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特点和主要事件,掌握日本佛教文化的繁荣。

3.2 教学内容:奈良时代的文化和政治平安时代的文学和艺术日本佛教文化的繁荣3.3 教学活动:分析奈良时代的文化和政治特点,如遣唐使、奈良文化等。

引导学生了解平安时代的文学和艺术成就,如《源氏物语》、平安文化等。

讨论日本佛教文化的繁荣,如寺庙建设、佛教艺术等。

第四章:中古时代的日本4.1 学习目标:了解中古时代日本的状况,掌握日本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4.2 教学内容:中古时代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日本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4.3 教学活动:分析中古时代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状况,如土地制度、市场经济等。

引导学生了解日本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如大名与武士的关系、封建等级制度等。

讨论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如汉字文化、儒家思想等的传入和影响。

第五章:鎌倉时代与室町时代5.1 学习目标:了解鎌仓时代和室町时代的特点和主要事件,掌握日本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日本历史简介

日本历史简介

日本历史简介1、日本人的祖先关于日本民族的起源,有许多不明之处。

因为,很多日本人的婴孩,在臀部有被称为蒙古斑的青斑;因此,一般认定日本人是属于的蒙古人种。

日本列岛中,从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类居住,也发现了当时所遗留下的石器和人骨。

过去认为这些原住民,是不同于现在的日本人,后来是因为现在的日本人祖先迁入后,驱逐了原住民。

但是,根据最近的研究认为日本人的祖先,不仅仅是旧石器时代起的居住者,此外也包含了从中国、朝鲜、东南亚等地来的许多人种,也都移往到日本,传入其文化,逐渐地混血,而成今日的日本人。

2、日本国的起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日本各地分立着一百多个小国家,后来这些国家逐渐被统一,而成为一个国家。

公元四世纪时,关西地方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国家,也就是今日天皇家系的祖先。

在这个时期,日本国的范围,从本州的西半部和九州的北半部一直延伸到四国一带。

由于日本国是长期间逐渐被统一而成的,因而很难确定于何年何月所建立。

在公元八世纪编辑的“古事记”、“日本书纪”的史书里,记载着公元前六百六十年,初代神武天皇的建国、即位的事迹。

由于神武天皇的即位日,是相当于今日阳历的二月十一日,因而以这一天订为日本的“建国纪念日”,并放假一天。

3、日本的历史在一至二万年之前的日本,是和中国大陆连接;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与大陆分离。

因为日本是岛国,所以不容易受外国侵略;然而,与大陆的距离近在咫尺,因此也能汲取外国进步的文化。

日本一方面保持与大陆文化的共通性,另一方面,又孕育出有独立性的日本文化,直至今日。

A、原始时代(至公元三世纪为止):从一万年前到公元前三至二世纪左右的绳文时代,生活方式主要以狩猎、渔业、采集为主;到了公元三世纪的弥生时代,则有了稻作生产方式和使用金属器具,创造出日本人生活的原始型态。

当时虽然小国林立,但逐渐的也被统一。

B、古代(公元四世纪至十二世纪):公元四世纪,天皇统一了日本,从大陆引进文字、制度、佛教、儒教、工艺技术等文物,奠定了国家的基矗此时的天皇,凭藉着有势力的豪族的协助来掌控政治,人民则从事以稻作为主的农业活动。

日本民族起源

日本民族起源

日本民族の起源きげんには不明な点が多いが、日本の乳児にゅうじの多くが、臀部でんぶに蒙古斑もうこはんと言う斑紋はんもんがあるところから、アジア蒙古人種じんしゅに属しょくするといわれている。

には1万年以上前の旧石器きゅうせっき時代から人間が住んでおり、そのころの石器や人骨じんこつも発見はっけんされている。

従来じゅうらいから、この人たちは現在の日本人とは異なる先住民族であって、後からに日本人の祖先が入ってきて、先住民族を駆逐くちくしたと考えさていた。

しかし、最近の研究では、日本人の祖先は旧石器時代の住人にほかならず、その後、中国、朝鮮、東南アジアなどからたくさんの人が日本に移住して文化を伝え、次第に混血して現在の日本人になったと考えられている。

紀元1世紀ごろ、日本の各地に100余の小国が分立していたが、その後これらの国々は次第に統一されていった。

4世紀には、関西地方に比較ひかく的大きな国ができたが、最後にこれを統一とういつしたのが現在の天皇家の先祖せんぞである。

このころの日本の国の範囲は、本州の西半分と九州の北半分および四国であった。

このように長い期間をかけて徐々じょじょに国が統一されていったので、何年何月をもって国が生まれたと決めることができない。

8世紀に作られた史書ししょ「古事記」こじきおよび「日本書紀」には、紀元前660年に初代しょだいの神武じんむ天皇が建国し即位そくいしたを書かれている。

その即位の日が現在の暦こよみでは2月11日に当たるため、この日を「建国記念の日」として祝日しゅくじつとしている。

1-2万年前まで日本は、アジア大陸と陸続きであったが、地殻変動ちかくへんどうや海水面の上昇により大陸から離れた。

島国であったため外国の侵略を受けにくく、しかも大陸とそれほど離れていなかったので、外国の進んだ文化を取り入れることができた。

そこで大陸文化とは共通性を持ちながら、独自性どくじせいの高い日本文化を育てて今日にたっている。

日本是怎么诞生的

日本是怎么诞生的

现代日本是以大和民族为绝大多数的国家,极少数为阿伊努族人是日本的土著民族,是赤道人种的一支。

国籍上的日本人与民族上的日本人基本倾向于相同。

现发现最古老的日本人人骨、大约属于2万年前至3万年前的冰河期时代。

一般认为(绳文人)最早于冰河期时代到达日本列岛。

由绳文人人骨中采集遗传因子与世界各地的对象比较,与西伯利亚北部的先住民最为相近。

冰河期之前的西伯利亚北部气候温暖,有大型动物、草木生长,进冰河期时代以后则再找不到人类生活的痕迹。

西伯利亚特有的石器如楔形石核的遗迹被发现于西伯利亚北部、库页岛、北海道、与日本列岛等地如弧型分报,故一般认为是于冰河期由西伯利亚北部经库页岛、北海道、再进入日本列岛居住。

冰河期时代的北海被冰所覆盖,于库页岛、北海道、日本列岛间进行移动明显是可行的。

另外,由渡过南海而来的南岛语族,把中国长江下流域开始的照叶树林文化(烧垦文化)带来。

其后,绳文末期、弥生时代开始,有由中国大陆方面(东南沿海:以浙江居多,吴服传入日本即今日之和服,到明朝中国唐手传入日本即今日之空手道)移居日本列岛的新蒙古人种(渡来人、弥生人)。

日本作为国家概念形成的重要事件:元日战争(1274-1281年)元日战争,指元朝皇帝忽必烈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东征侵略日本的战争。

这个事件在日本被称为“元寇”或“蒙古袭来”。

两次侵略企图尽管以失败告终,但其在宏观历史上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使蒙古帝国的持续扩张受挫,也成为日本作为国家概念形成的重要事件。

由于两次侵略过程中元军的船只都遭遇风暴,损失四分之三以上的兵力和补给,神风这个词也由此诞生。

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被盟军占领以外,这两起失败的侵略尝试应该算是日本一千多年来面临的最大威胁了。

前期倭寇前期倭寇是以日本海盗为主,主要攻击范围为当时臣服于元朝的高丽。

由于先前臣服于元军的高丽军,在元世祖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的军事行动中,对日本的对马、壹岐、松浦、五岛列岛等地的居民进行屠杀,因此前期倭寇以这些地区的残存者为主要构成份子,对于朝鲜沿海进行含有报复式的海盗行为,目的一方面在于夺回被俘的岛民,一方面则在掠夺粮食以弥补因遭虐杀而下降的农业生产力。

初三历史试讲---------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初三历史试讲---------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一、东亚:日本(日出之国)(一)日本概况:民族:大和民族国歌:《君之代》国花:樱花国服:和服国名(古代):东瀛、扶桑、东洋国旗:正式:日章旗(にっしょうき)常用:日の丸(ひのまる)国徽:圆形,绘有16瓣黄色的菊花瓣图案地理位置:(二)日本的历程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5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

↓6-7世纪,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增强,政局混乱。

↓7世纪中期,宫廷政变,实施改革。

(三)大化改新1、背景:7世纪时,日本奴隶社会的部民制发生危机。

部民的地位近似奴隶,隶属于皇室或贵族,向主人提供劳役与地租。

由于部民的反抗斗争,日本社会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集团内部也矛盾重重。

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国际上,中国隋唐制度非常先进。

中臣镰足:名仲郎,又名镰子,出身贵族家庭,父亲及祖辈是朝中世袭的祭祀官,属于朝中重臣。

曾“自学周孔之教于南渊先生所”。

645年诛杀权臣苏我入鹿,推进改革。

2、主要内容(646年1月1日,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2)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推动了大化改新进行的因素:内因:统治阶级内讧;下层民众反抗。

(根本因素)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

(催化因素)4、大化改新对日本的作用:(1)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唐朝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2)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得到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3、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

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注意:(1)从“大化改新”到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的1200年左右的时间,是日本的封建社会时期。

(2)由于中日两国长达两千年的交往,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从日本的围棋、书法、茶道,一直到天皇即位,都有中国文化在背后闪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史专题
• 按照人类学的解释
——新石器时代以后的“流浪者” (1)来自大陆中国朝鲜半岛 (2)来自东南亚群岛 (3)来自千岛群岛等
日本史专题
日本人是一个非常混合的民族。整个日 本群岛最初可能被一个称为阿伊努人的奇特 民族所占据,他们不是蒙古人种。他们现在 局限于萨哈林岛和日本群岛的北部,但是他 们原先占据着整个日本群岛被这个事实所证 实:在最南边的琉球群岛上今天仍有他们的 明显踪迹。这些人无疑是阿尔卑斯人种的成 员。他们必定是在很早的时候游荡到日本诸 岛的,并在那里分离出来。最早侵入日本的 民族可能是高大的北方蒙古人种,来自朝鲜。 这些入侵者把阿伊努人逐步驱向北方。[1]
[1]《三国志· 吴书· 孙权传》。
日本史专题
徐福何时被“确认”去了日本?
沙门鸿渐、昙靖等在《奉送日本国使 空海上人橘秀才朝献后却还》一诗中有明 显的暗示: • 禅居一海隔,乡路祖州东; • 到国宜周礼,朝天得僧风。 • 山冥鱼梵远,日正蜃楼空; • 人至非徐福,何由寄信通。
日本史专题
后周(951—960年)时泉州开元寺僧 义楚955年撰成《释氏六帖》一书,他在该 书“城廓·日本”一章中就说:
日本史专题

结论: “杂种”的日本人
英国人埃利奥特·史密斯认为: 在日本诸岛的居民中有三个主要人种血统: 阿伊努人、北方蒙古人种和印度尼西亚人。他们 在人种上与中国人截然不同。除了人种遗传外, 决定日本人的特点的因素起初与形成不列颠民族 的特点的因素差不多相同,因为两者都注定是航 海的民族,并且都是大陆上的移民和来自南方的 航海者的混合。[1]
日本史专题
第二节 来自中国大陆及朝鲜半岛的移民 ——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
• 日本“弥生文化”形成的原因
日本史专题
• 传说徐福“到”日本的前因
《史记·封禅书》和《史记·秦始皇 本纪》、《史记·淮南王列传》等篇中 记载得很清楚。
日本史专题
三神山、夷洲和日本“三位一体”吗?
黄龙二年(230年),孙权 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 夷洲及澶洲。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 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年男女数千人入海, 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 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 会稽东冶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澶洲 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 千人还。[1]
日本史专题
• 西方势力的东渐与近代民族意识的
形成
(1)与俄国的条约及对阿依努民族的否认 和同化 (2)与清朝的条约及对琉球民族的否认和 同化
日本史专题
日本史专题
第三节
大陆的战争难民与日本氏族的构成 ——“骑马民族征服日本说”的可能
日本史专题
埴原和郎在《日本人来自何方》一书 中说“日本人的祖先绝大部分是公元3世纪 从朝鲜半岛渡海而来”,[1]其证据是“前方 后圆墓”中发掘出来的剑、刀子、马具等。 史学家江上波夫在他的名著《骑马民族 国家——日本古代史的视角》中说,扶余族 3世纪末从高句丽南下,建立百济王朝,继 而在3、4世纪之交征服九州岛,建立“崇 神王朝”;4、5世纪之交,骑马民族东进 征服畿内,建立“应神王朝”。
日本史专题
古代中国人移民日本的第一次高潮 在日本方面的文献记载
(1)南北朝时(1336—1396年),禅僧中 岩修在《日本纪》中说: “国常立尊为吴太伯之后。” (2)江户时代的大儒林罗山在他所著的 《神武天皇论》一文中说: 太伯逃荆蛮,……其子孙来筑紫,……是天 孙降日向高千穗之谓耶?……神武四十五岁东 征,……呜呼!姬氏之子孙(吴太伯本姓姬)可 本支百世,万世为君矣,不亦盛哉!彼强大之吴, 虽灭于越,我邦之宝祚,于天地而无穷,于是愈 信太伯之至德。
[1] [英] 埃利奥特·史密斯:《人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99 页。 日本史专题
• 历史学、文献学的解释
——战争移民和民族迁移 (古代中日之间的三次移民潮)
日本史专题
古代中国人移民日本的第一次高潮 在中国方面的文献记载
(1)唐人编修的类书《翰苑》中引用有已经 失传的《魏略》一书记载,日本 “其俗男子皆鲸 面文身,闻其旧语,自谓太伯之后”。 (2)《晋书·倭人传》中则有“男子无大小, 悉鲸面文身,自谓太伯之后”的类似记载。 (3)宋朝人金履祥在《通鉴前编·吴亡条》中 说:“今,日本又云为吴太伯之后,盖吴亡,其 支庶,入海为倭。”

日本国亦名倭国,在海中。秦时,徐 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也,今 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千余里有山, 名富士,亦名蓬莱;其山峻,三面是海。 一朵上耸,顶有火烟;……徐福止此,谓 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
日本史专题
中国“难民”流亡日本的第二次高 潮与徐福去日本的可能条件
• 大陆的战争造成大批难民 • 人类学、考古学的依据 • 季风与海流的自然条件 • 造船技术的发达
第一讲
日本种族与民族的形成 ——兼及中日“同种”问题 之辨
日本史专题
第一节 日本人从何而来?
• 日本神学、宗教学的解释
(1)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 的记载为中心。 (2)日本人是神的子孙 (3)以强调“日本是神国”为目 的
日本史专题
• 地质学、古生物学上的解释
——旧石器时代“冰川上的来客” (1)时间大约是一两万年前 (2)条件是“陆桥”的形成 (3)追逐动物是主要的动因
[1] [英] 埃利奥特·史密斯:《人类史》,李申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版,第99~100页。 日本史专题

第四节 明治维新与日本民族的形成
• 在册封体制中培养出来的“小中
华”意识
(1)隋唐时代力求与中国的对等意识 (2)宋代的“本朝”意识(文化优越) (3)元明时代以后的“神国”意识
[1] 古中和:《简谈埴原和郎的<日本人来自何方>》,见《日本研究》1995 年第3期,第92页。 日本史专题
古代中国“难民”流亡日本的第三次高 潮
从日本人的姓氏来源看其与中国的血缘 关系
根据《新撰姓氏录》、《大日本史》 卷二百七十六《氏族志》等书的记载,下 面的一些日本主要姓氏都奉华人为祖先:
日本史专题
• 松野氏——连姓,贯[1]于右京,吴王夫差之后也。 • 秦氏——出自秦主政(始皇)三世孙孝武王,有
• • •
宿祢姓、有忌寸姓、有连姓、有公姓、有造姓, 又有太秦公宿祢、秦大造、秦井手忌寸、秦长藏 连、秦原公、葛野秦造、朴市秦造等姓。 桑原氏——出自汉主(高祖)七世孙万德使主, 有宿祢姓、有连姓、有公姓、有直姓、有村主姓、 有史姓。宿祢贯于左京,直贯于大和,史贯于山 城、摄津。 鞍作氏——村主姓,东汉氏族类也。 牟佐氏——村主姓,贯于左京,出自吴主权(孙 权)子高之后。
日本史专题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三十七年)十一月,行至云梦(今湖 南、湖北一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 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塘。 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 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还,过 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琊。…… 自琅琊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 ,见巨鱼, 射杀一鱼,遂并海西。
[1] 贯即“籍贯”之意。
日本史专题
附:日本人的姓名趣事
(1)天皇的姓氏 (2)贵族和武士的姓氏 (3)平民的姓氏
日本史专题
希奇古怪的日本姓氏
• • • •
如“八月一日”、“四月一日”, 如“十七女十四男”、“数十万人” 。 日本人的姓氏超过了12万个,一说30万个。 日本人的姓一般由一至五个字组成,其中以复姓 (两个字)居多,字数最少的如“一”和“乙”; 最多的达7个字,甚至12个字,如“大身狭屯仓 田部”,“藤木太郎喜佑之卫门将时能”和“笼 谷懿俯舍仰隶里小也弘光”。 日本的三大姓是“铃木”、“佐藤”、“田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