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美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意象寓意象征含义和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意象寓意象征含义和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意象寓意象征含义和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意象的寓意、象征和意境特点
寓意和象征
古代诗歌的意象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它通过对事物的描写
和表现,传达了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1. 自然意象:古代诗歌常借助自然界的景观、动植物等形象,
表达人情世故、人生哲理等寓意。

例如,春天的花朵代表希望和美好,秋天的落叶象征衰老和离别。

2. 声音意象:通过音乐、声音的描写,古代诗人传达内心情感
和思想。

例如,鸟鸣清脆的声音常与宁静、祥和的境界联系在一起。

3. 色彩意象:色彩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表达情感和象征特定的
含义。

例如,红色代表热情和喜悦,黑色象征悲伤和绝望。

意境特点
意境是古代诗歌的核心,它指诗歌所展现出的美感和情感的境界。

1. 唯美意境:古代诗歌倾向于描绘美丽、唯美的景象,以引起
读者的情感共鸣。

这种意境常通过对自然景色、爱情等主题的描写
来实现。

2. 催人思考的意境:古代诗歌中的意境常能引发读者对人生、
爱情、社会等问题的思考。

通过对事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寓意,诗
歌创造了一种哲学思考的空间。

3. 抒情意境:古代诗歌常用抒情的方式表达情感,使读者能够
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这种意境能够唤起读者的共鸣和
情感回响。

综上所述,古代诗歌的意象寓意和象征意义给予了诗歌深刻的
内涵,而意境特点则让读者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美与情感的交融。

2019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含答案

2019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含答案

2018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能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它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解答意象类题目的一般步骤。

学习重点:学会分析意象的含义和作用课时安排: 四课时第一、二课时学习目标:熟悉考点,梳理整合形象鉴赏考点知识学习过程:自学交流一、考点样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命题探讨品读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开始。

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高考考查重点放在景物形象(即意象)上。

对意象的考查是从三个角度进行的:一是辨析所用的意象,二是把握形象特征及思想感情,三是兼及意境的把握。

意境分析是诗歌鉴赏中的难点。

不过从近两年的命题看,考得很浅,多是要求分析景象(画面)特征或气氛特点。

二、知识整合一、意象类意象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术语,也是一个重点。

什么是意象?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而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一)鉴赏人物形象1.知识梳理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前者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如《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后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

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只有如此,才能对人物形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其次要对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形象特点,理解形象意义;再次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情感。

古诗意象之美

古诗意象之美

古诗意象之美⾛进古诗的风景⾃然进化,是按美的规律,⼈成百灵之长;上帝造⼈,是按美的原则,⼈便体曲流畅;耶稣塑⼈,给予美的内涵,⼈便⼼地向善。

缪斯更青睐诗⼈,便给他们⼀双双慧眼和⽤之不竭的灵感。

诗⼈们没敢辜负神灵的厚爱,将那醇如琼浆的⾃然美,景观美,⼼灵美,社会美灌注在⼈,事,物象之中,凝聚在审美的诗格之间。

只要你漫步诗林便领略到那千姿百态,风情万种的古诗意象之美。

晚照昏鸦,空⼭落叶,柳堤断桥,悲情系于其中。

飞泉含响,菊花冷艳,黄鹂鸣翠,美情寄于其⾥。

⾼⼭断雾,谗岩摩天,⼤江东去,惊涛拍岸……何其壮美!以其雄浑,旷阔⽽激荡⼈⼼。

绿村环村,红杏出墙,春草幽⽣,渔⾈莲动……何其隽秀!以其端丽,纤婉⽽怡⼈之情。

古诗意象之美,可谓美不胜收;意象之多,可谓不胜枚举。

那林林种种,琳琅满⽬,五彩缤纷的古诗意象组成了⼀道靓丽的风景。

当你展开诗卷,涉⾜诗林,你犹如步⼊⼀⽚美的⼭野,⼀所美的园林,⼀列美的画廊,⼀条美的街巷……触及那纷呈的美学现象,便能触摸诗⼈的内⼼,探索往昔的⽣活,翱翔在想象和幻想的浩渺世界。

这由⾃然界和⼈类⼼灵构筑的世界,愉悦⼈⼼,陶情怡性,令⼈兴喜万分。

⼆、艺海拾贝1.明⽉古今有,常照诗词间——谈古诗中明⽉意象明⽉因其有皎洁、圆满、旷远、神秘等特性。

贴近⼈们的⼼灵,诗⼈们便以含情脉脉的审美眼光观照蝉娟,从这冰冷的⾃然之物中发现了温情的诗意。

固此中国古代咏⽉的诗篇可谓是积累盈箱,汗⽜充。

最早写⽉的要数《诗经•阵风•⽉出》⽉出皎兮使⼈僚兮舒窈纠兮劳⼼悄兮诗⼈思念他的亲⼈,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开始的,因为⽉⼉总是孤独地悬在⽆垠的夜空,普照⼀切,笼盖⼀切,可谓是“隔千⾥兮共明⽉”。

这便容易使⼈产⽣⼀种旷远或是迷离,怅惘的感受。

这种感受正与⼈们的相思之情相吻合的,因此诗⼈们常借⽉抒情,并能翻古为新,悠悠托出绵绵情思,如张九龄的《望⽉怀远》海上⽣明⽉,天涯共此时。

情⼈怨遥夜,竟⼣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觉露滋。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资料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补充)“分析形象意境”复习建议1、重视积累,博闻、强识。

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寓意、常见意境类型尽可能了然于心。

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

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3、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4、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意境(氛围)特点方面的“术语”积累;补充意象:植物类:1、芳草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即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生生不息或离别的愁绪2、牡丹:富贵、美好3、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低微的卑微4、兰: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

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涂——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5、竹: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6、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月亮篇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月亮篇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月亮《古代诗歌月亮意象的解读》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是一个被广泛运用且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意象。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承载着诗人们的情感、思想和哲学思考。

一、月是美的象征月亮皎洁、明净、柔和、可亲,犹如一位温柔美丽且冰清玉洁的女性。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诗意地发现了月亮之美,《诗经·陈风·月出》中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以月光之美映衬人物之美。

周祗则赋予月以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形容其“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

谢庄将秋月的纯净之美与山水结合,“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

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汇成更加清美的景致。

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能赋予山水景物独特的神韵,具有化景的作用。

如张先在《木兰花》中所写“中庭月色下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通过清明月色中飘过的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给人以朦胧的美感。

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不仅营造了清幽绝俗的氛围,让人感到月夜幽林之景空明澄净,弹琴长啸之人安闲自得,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

诗中的“明月来相照”,既与“人不知”形成对照,又起到了点破暗夜的作用,体现出闲、静、淡、远的风格和优美的意境。

总之,在诗人笔下,月亮不管是烟月迷蒙的轻忧淡愁,还是皓月当空的雄浑高古,亦或是月光笼佳人的恬淡婉约的宁静,都是美的象征。

二、月是情的载体(一)寄托恋人相思之情男女相思离别、少妇闺阁之怨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主题,月夜往往是相思主题的背景。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中“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描绘了主人公独守空帏,在明月流光下的寂寞凄凉,引出她内心的无穷愁思。

曹植的“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徐陵的“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沈俭期的“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如何正确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如何正确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如何正确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一、意象的概念与分类1.意象的定义:意象是诗歌中用来寄托诗人情感、思想的具象事物。

它是诗歌创作的基础,是诗人表达情感、抒发胸臆的载体。

2.意象的分类:(1)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日月、星辰等。

(2)社会意象:如战争、宫廷、民生、节令等。

(3)人物意象:如诗人自我、他人、英雄、美女等。

二、意境的含义与特点1.意境的定义:意境是诗歌中意象组合所形成的艺术空间,是诗人情感、思想与客观事物相互交融的产物。

2.意境的特点:(1)朦胧美:意境中的意象往往具有模糊性,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2)深远美:意境蕴含丰富,使人回味无穷。

(3)和谐美:意境中的意象组合协调,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三、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方法1.了解诗歌的背景:包括诗人的生平、创作年代、社会环境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把握意象的基本含义:通过对意象的分类和了解,把握意象的基本含义。

3.分析意象的组合与关系:分析诗歌中意象之间的联系,理解意象组合所形成的意境。

4.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理解诗歌的主旨。

5.运用想象和联想:在解读诗歌时,运用想象和联想,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6.注重诗歌的语言和形式:诗歌的语言和形式对于意境的呈现具有重要作用,要注重诗歌的韵律、节奏、对仗等。

四、古代诗歌中的经典意象和意境案例1.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领略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习题及方法:1.下列诗句中,哪个意象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A. “床前明月光”B. “海上生明月”C. “红豆生南国”D. “春风又绿江南岸”解题思路:通过分析选项中的意象,可以看出A、B、C三个选项中的意象与月亮有关,而D选项中的意象与春风、江南岸相关。

诗经中的美丽意象

诗经中的美丽意象

诗经中的美丽意象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优美的诗歌形式传承着古代先民们的智慧和情感。

其中,诗经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丰富多样的美丽意象,这些意象不仅美丽动人,还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情感共鸣。

本文将会以分析不同的诗歌作品为基础,探讨诗经中的美丽意象。

1. 春之美春,是大自然的新生季节,也是人们憧憬的乐园。

在诗经中,春天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生机勃勃的美景。

例如,《关雎》中的“彼作矣,干劓濞。

悔亡吝,不可誉思”描绘了草木复苏的景象,表达了充满希望和喜悦的情感。

又如,《采葛》中的“采采葛兮,薄言乘兮。

岂敢专兮,君子偕老”将春天的葛藤与爱情联系在一起,赋予了春天美好而温馨的情感。

2. 水之美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大自然中一种令人向往的存在。

在诗经中,水的美丽意象以多种方式呈现。

例如,《蒹葭》中的“蒹葭采采,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将水与爱情相联结,表达了深情厚意。

另一方面,诗经中的许多水之意象也通过描绘江河湖海的景象来表达。

例如,《涉江》中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展现了江河畔花草繁盛的景象,令人陶醉其中。

3. 山之美中国自古以来就对山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崇拜。

在诗经中,山的美丽意象通过描绘山川壮丽的景象传递出来。

例如,《采薇》中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中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想君兮君不知”赋予了山的形象以深刻的情感内涵。

又如,《江汉》中的“江汉潇湘,采芰与蘋。

”将山川河流与诗歌创作的情感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感。

4. 花之美花朵是自然界中最美丽的存在之一,也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在诗经中,花的美丽意象通过描绘花的颜色、形状和芬芳味道等方面来展现。

例如,《采蘩》中的“采蘩之郁,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憔悴死谢”将花的色彩与爱情失意联系在一起,抒发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另一方面,花的美丽意象也通过描述花的绽放和凋落的过程来表达,如《南陆》中的“苟余从事于商之厎兮,中心适而不忘兮。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教用)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教用)

鉴赏古典诗词的意象、意境
一、意象与意境 意象——融合情思的景(物)象 意境——意象+氛围
二、怎样鉴赏意象、意境? 1.抓意象,揣摩诗人感情。 2.析意境,探知诗人感情。 3.透过意象表面,挖掘深层含义。
三、答题步骤 景→境→情
22
长城、楼兰:指边关、战争。表精忠爱国,誓
死报国的决心
8
乐器乐曲类
羌笛、胡笳、芦管、胡琴:多表达边关将士的 思乡与忧怨之情。 琵琶:表相思、送别、怀旧、献愁供恨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梅花落:曲调名。表思念。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 情。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雄奇险峻的画面,营造了一种雄浑、苍凉的氛围。
14
常见的组合: 1、山水田园诗。幽美宁静、清新淳朴、自 然恬淡 2、边塞诗:开阔雄浑、苍凉悲慨 3、羁旅思乡:萧条冷寂、荒凉寂寥 4、春天图景:绚丽繁盛 5、6、
15
常见的意境定位词(术语):一般组合成四个字。 1、幽静、清幽、幽美、幽深、幽远、 2、恬静、宁静、安宁、安祥、空灵、渺远、澄澈、空旷、深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 曲,为绮靡之音。暗喻君主昏庸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来自乐舞曲,主 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
杨柳”,表怀念征人
9
诗歌意象有规律,把握技巧好记忆; 杜鹃猿鸣话凄凉,雨打梧桐离别意; 冰雪蝉鸣喻高洁,凌寒坚韧松梅喻; 挺拔翠竹亮风节,斗雪菊花傲骨义; 落日黄昏迟暮感,流水落红伤春去; 红豆寄寓相思情,送别长亭共短亭; 羁旅驿站游子意,望月听笛乡情浓; 蓑衣斗笠指隐士,渔樵垂钓闲适情; 鸳鸯连理生死恋,孤城关山戍卒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水仙


朴素高洁,被人们视为吉祥、美好、纯结、 高尚的象征。多从“水仙”名字着眼,视它 为下凡天仙、洛神湘妃、汉滨仙女、姑射仙、 素娥青女等。 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刘邦直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李梦阳 风鬟雾鬓无缠束,不是人间富贵妆
(六)牡丹


娇艳多姿 ,雍容大方,富丽堂皇。 白居易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韦庄 昨夜月明浑如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寄寓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白居易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月圆 —团圆—无法团圆——思乡怀人
(1)游子思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 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残月 ——人缺——分离——孤单寂寞、内心 凄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教材中学过: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三 荷花 (莲花)



冰清玉洁、婀娜多姿、清新自然 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范成大 行到闹红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莲子”谐“怜子”,即爱慕心上人,古人借以表达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2)边塞悲愁
边关的将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 寄托和幻想,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 诗人用这种情结,创造出了月与边塞苍茫悲壮的 空间美。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从颜色上去联想。
月光清澈
静谧安宁
内心平和,高尚情操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教材中学过: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之永恒 时光的流逝 体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 史的慨叹和追思
个 对历
教材中学过: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所谓“意象就是名词”并非绝对,人物动作也是意象。 不过因为诗歌往往以写景来达到抒情的目的,所以有 景物的诗歌多成为意象分析的重点。





美丽、鲜艳、馥郁、可爱,常用来喻女子和 青春时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花美而易谢,又喻青春难留,时光易逝,惹 人伤感 常恐秋节至,焜黄花叶衰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
+
+
+ +
3)杨絮飘忽不定,又被当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 杜牧 缭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处寻 冯延巳
2 、 燕子



1)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 2)因恋旧巢,又成为表现时事变迁、人事代 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文天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喻处于浊世而 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
(四)桃花



来自清新亮丽,象征阳春、爱情与婚姻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人间四月芳霏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生命短暂却灿烂非常 ,又常比喻美人,含有 浪漫和伤情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桃花总带有几分妖冶狐媚之气,平添几分轻 佻浮艳之态 (少见)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古典诗歌鉴赏之 意象美

什么是意象?意象包括什么?

意象,:“意”即意念,具体而言即诗人的思想、情
感、意念或文化内涵。“象”就是物象。有一个想法 (诗歌的主题思想)后,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 现出来,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 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 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
月的藐远宏阔 感的苍凉
环境的空旷苍茫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1、杨柳
+ +
+
+ +
1)“柳”、“留”谐音,故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 意 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 陆游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李贺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 2)杨柳多种于房前屋后,故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许浑
(一)梅花
(二) 菊花



因历尽风霜而后凋,而象征不随俗沉浮,甘守 寂寞,幽芳自赏的情趣,又喻坚强的品格,高 洁的气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 花》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代诗 人郑思肖《寒菊》
+
+
+
+
+ +
+
+ + +
梅花开在百花之先,故称 “花魁”。凌寒傲雪,美丽 脱俗,故喻坚毅不拔、高风亮节。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张谓《早梅》 飘似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刘克庄《落梅》 (--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 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 客”、“骚人”。 超绝于世、清高隐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梅花》 (-------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今古无诗才 ) 旷达高雅,意蕴深长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