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ppt课件

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ppt课件
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生理结构、生 理机能和生理需求等,它主要表现为以人 的生理结构为前提的生理活动,是人类得 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人的生存和发 展,总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在社会生活方面 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首先
人是社会关系 的承担者,这 种社会关系决 定了人的社会 地位。
另一方面, 一个人要想实现 自己的社会价值 就必须提高自己 的技能,完成自 我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实现与评价
要实现自己的人 生价值,必须具备一 定的条件,这些条件 既包括人生环境的客 观条件,也包括个人 的主观条件。
首先
要以一定的生 产力为基础
其次
人的价值的实 现需要一定的 社会条件
人生价值的评价主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其次
社会关系是多 方面的,其中 经济关系起着 支配作用。
最后
社会关系处于不 断变化发展之中, 作为社会关系总 和的人的本质不 是凝固不变的抽 象物,而是具体 的、历史的。
二、个人与集体密不可分
个人离不开集体。 集体需要个人来实现。 个人与集体在人类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中 具有不同的关键地位。 在人类社会历史中,我们一定要重视个人 与集体、社会的联系。
首先
我们应该利用 法律武器保护
自己
其次
我们应该学会 利用媒体的力

最后
我们应该从自身 做起,培养自己
的道德意识
第 十 四 课
人 献生
价 值 与 劳 动 奉
一、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所谓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对社会 和他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是个体人生对社会 和他人需要的实现和满足,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 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作出的贡献。

哲学与人生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精选PPT课件

哲学与人生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精选PPT课件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精选2021最新课件
人生方向大问 题
6
希望大家在学习这门课时,不在于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习惯思考 和追问。甚至怀疑和批评。培养这种精神和习惯,反思自己的行为。
愿大家在毕业时,可以成为这样的人: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 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情感、执着专注的意志、洒脱通达的境界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2
客观实际
定义:客观实际就是指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及其实际 状况,即事物自身的属性和特点,以及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3
阅读P5寓言故事 ,回答: 1.主人公做出的选择是什么吗?这样选择对吗? 2.主人公是否违反了客观规律? 3.请根据这个寓言故事说明如何做到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
精选2021最新课件
7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精选2021最新课件
8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他说“人有选择 的自由,但人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句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 人生处处有选择。那么选择是什么?究竟要如何选择才是正确的呢? 如何正确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呢?
现实性定义:是指一切实际存在的事物。
现实的可能性:中国小康社会
抽象的可能性:各种彩票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1
3.人生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
阅读P11,回答: 1.张立勇成才的道路上都有哪些不利的因素和有利的因素? 2.结合张立勇的事例说明“天无绝人之路”的道理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2
阅读教材第13页案例:
精选2021最新课件
5
二、《哲学与人生》课程内容

《哲学与人生》课件

《哲学与人生》课件

欧洲文艺复兴与哲学
探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思潮对文化、艺术和科学的推动,以及其对现代 世界的遗产与启示。
现代哲学的主要思潮
介绍现代哲学的主要流派和思潮,如实证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并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价值与影响。
生命和存在的哲学思考
用哲学的眼光探索生命和存在的本质,并思考关于身份、自由、时间和意义 等问题。
《哲学与人生》PPT课件
探索哲学的深奥世界,揭示其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从哲学的定义、起源、发 展、主流流派到现代社会的应用,全方位了解哲学与人生的联系。
哲学的定义和意义
一窥哲学的真谛,探讨其对人类认知与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在解答生命存在 问题方面的重要性。
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哲学的发源地与进化过程,并探究哲学历史对现代思维方式与社会价值 观的塑造。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探讨哲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学科的相互影响,揭示哲学的跨学科重要性。
哲学的主要流派
概述哲学的主流流派——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康德主义等,以及 各个流派的核心概念与代表人物。
古希腊哲学
深入古希腊哲学思想,聆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伟大哲学家的智慧,感悟古希腊哲学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影 响。
பைடு நூலகம்

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

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

自我认知的方法
01
02
03
04
自我观察
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情绪和 思维模式,了解自己的性格特 点和偏好。
内省
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深入思考和 分析,探究自己的价值观、信 仰和动机。
他人反馈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了 解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
经验总结
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 自己的发展方向。
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

CONTENCT

• 单元导言 • 哲学与自我认识 • 哲学与价值观 • 哲学与人生意义 • 单元总结
01
单元导言
单元目标
掌握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哲学在人生中的 意义和价值。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运用哲学 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提供指导。
价值观的冲突与选择
文化价值观的冲突
短期与长期价值观的冲突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差异可能导 致个人在面对不同文化时产生价值观 冲突。
个人在追求短期利益和实现长期目标 时可能产生价值观冲突,需要权衡和 抉择。
个人与集体价值观的冲突
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能导致 个人在维护个人利益和服从集体利益 之间产生价值观冲突。
追求内心平静
幸福与满足的真谛在于内心的 平静和满足,学习如何平衡内
心的需求和外界的期望。
下一步的学习方向和建议
阅读经典哲学著作
深入阅读哲学家们的经典著作,了解不同哲 学流派的观点和思想。
探索个人哲学体系
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哲学观点和 体系,构建个人的人生哲学。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五课PPT课件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五课PPT课件
三、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 免的两种境遇
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2012/3/23-25
.
5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 中
2012/3/23-25
.
6
这些图片给我们什么启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 界就是一个由无数事物构成的生生不 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3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苦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天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其心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 动心忍性。


—《孟子·告子下》
2012/3/23-25
.
4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 忘记昨天,直面今天,迎接明天。 • 命不能争,运可以造,弱者认命,强者抗命,能者
求命,智者造命。 •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 •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同样都带着较大或有利
的种子。 • 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
2012/3/23-25
.
20
二、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1、人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循序 渐进和反复曲折的发展过程。事物的发展不是笔 直的,而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 也就是说事物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 有曲折,但总趋势是向前的、上升的运动,而不 是倒退。 •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5
.
33
3、顺境与逆境的是辩证的统一(联系与转化)。
• 在人生发展中,顺境个逆境是相互贯通、相互转 化的。

哲学与人生(全套课件100页)

哲学与人生(全套课件100页)

为政
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 所措手足。 礼乐。三个层面: 1、从个人的成德这个方面来说,必须是“兴于师,立于礼, 成于乐”。 2、就为政而言,孔子说:“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 义,则民莫敢不服。”又说:“上好礼,则民易使。” 3、在具体的人的行为中。礼是贯穿个人生活的所有阶段的。 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 礼”。
发现真理
市场假相
洞穴假相 种族假相(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印证价值
人生需要体验。
学习哲学,尝试用各个哲学家的眼光去看 世界
孔颜乐处 《论语》:贤者回也,一殫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
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培养思考习惯,在“不疑处有疑”
哲学就是对前提的批判性反思 休谟的怀疑论打破了康德独断的迷梦
二、孔子生平
BC551.9.28——BC479年,终年73岁。 孔子父亲叔梁纥,与殷商王室血统相关 十五志于学 铲除三桓(季孙、叔孙、孟孙) 孔子35岁时,因为“八佾舞于庭”,是可 忍,孰不可忍而离开鲁国事齐,孔子叫 “危邦不居,乱邦不住”,强调士的尊严
由于齐景公未能接受孔子“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的道义,孔子从齐返鲁,仍 未受到重要,但弟子云集,“有朋自远方 来” 孔子51岁时才“作”,做了鲁的司空,后 来又做大司寇,但前后时间都很短 “齐人归女乐”是孔子去职的直接原因。 去齐、卫、陈,在卫见了卫灵公和南子
成德之道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成德之道有两种方法: 进学和交友
交友

哲学与人生(全套课件146P)

哲学与人生(全套课件146P)
因辩证思维而头脑灵活。作为提倡辩证思维的唯物辩证法,哲学可以帮助你在变化无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把握基本的方向和立场。 因憧憬理想而满怀希望。作为根本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哲学为人类以及为每个人的存在、生活、发展提供安身立命之根本。 、因高度概括而精神丰富。作为文化的灵魂,哲学能够以最凝练的方式提升人们的人文素质。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位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坚17页中“对症下药”一例
02
06
分析: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提问: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慧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坛经》记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慧能和尚到广州法胜寺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印宗法师在这里讲《涅槃经》,和尚们都在寺门内坐着静心听讲。忽然一阵风,把悬挂在佛像前面的幡吹动了,飘过来,飘过去。有两个和尚看见了,议论起来。 一个和尚说:“你看,风在动。” 另一个说:“不对,那不是风在动,而是幡在动。” 是风动还是幡动,两个人争论不休。慧能听到了,便插嘴说, “那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哲学与人生ppt课件

哲学与人生ppt课件

1.准确把握大纲,充分体现大纲要 求。
进一步强化了职业教育中德育课程的育人 功能
进一步加强了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
时代感
完整版ppt课件
7
《哲学与人生》教材编写 特点
1.准确把握大纲,充分体现大纲要求。
2.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突出德育育人功能。
3.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哲学的首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人们追求智慧。 ——周国平
哲学虽然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 ——方东美
完整版ppt课件
3
深刻认识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哲学思想是使人类充满生机、乐趣、幸福的必需品
完整版ppt课件
4
深刻认识哲学对人生的指
黑格尔论哲学
导作用
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地方都 装饰得很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
教师如何有效地使用新教材
• 创新教材:教师可以丰富、拓展课程 资源
• 文字与音像资源——报刊、书籍、图片、 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
• 人力资源pp、t课件纪念馆、文化 30
教师如何有效地使用新教材
(六)实现教材观与学生观的统一
教材观
17
哲学与人生课程内容结 构
单元模块(五) 课(十五)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哲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学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人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完整版ppt课件
15
教材的设计思路和编写思 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生理结构、生 理机能和生理需求等,它主要表现为以人 的生理结构为前提的生理活动,是人类得 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人的生存和发 展,总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在社会生活方面 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首先
人是社会关系 的承担者,这 种社会关系决 定了人的社会 地位。
所谓人生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生活活动对 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 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一个人 要想实现自己的 自我价值,必须 对社会有所贡献。 对社会的贡献越 大,自己的成就 才能越高,最终 达到的自我价值 也越高。
第五单元
在社会中发展自我 创造人生价值
人生就是认识自我并发展自我 的过程。只要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了解人的 本质,明确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 展的辩证关系,自觉地在社会中发 展自我,那么他就一定会有正确的 人生价值观,他的前途也将是一片 光明灿烂!
学习 目标
★ 了解人的社会本质、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的全面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对 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 一个人要想实现 自己的社会价值 就必须提高自己 的技能,完成自 我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实现与评价
要实现自己的人 生价值,必须具备一 定的条件,这些条件 既包括人生环境的客 观条件,也包括个人 的主观条件。
首先
要以一定的生 产力为基础
其次
人的价值的实 现需要一定的 社会条件
人生价值的评价主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历史主 义评价原则, 即用历史的观 点来分析、评 价人生价值。
第二,全面的 辩证的评价原 则,即用全面、 辩证的观点来 分析、评价人 生价值。
第三,实事求 是的评价原则, 即用唯物主义 的观点来分析、 评价人生价值。
第四,集体主 义评价原则, 即用集体主义 思想来分析、 评价人生价值。
三、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奉献中实现价值
★ 正确处理好利己与利他、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 劳动奉献中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人 生价值。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第十四课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第十五课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在西方,最初意义上的自 由,主要是指自主、自立、摆 脱强制,意味着人身依附关系 的解除和人格上的独立。
个性自由是指个人的能力和潜能,按照个人
的意愿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个性自由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个性 自由也是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本质含义是:每 个人获得不受强制性的限制(自然力、社会和他人) 并摆脱对物的依赖的自觉发展与选择的自由,是人类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高度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三个统一
科学与价值的统一 人类与个体发展的历史统一 人同自然、社会的关系与人自 身的能力、需要、发展的统一
二、人的个性自由的内涵及意义
其次
社会关系是多 方面的,其中 经济关系起着 支配作用。
最后
社会关系处于不 断变化发展之中, 作为社会关系总 和的人的本质不 是凝固不变的抽 象物,而是具体 的、历史的。
二、个人与集体密不可分
个人离不开集体。 集体需要个人来实现。 个人与集体在人类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中 具有不同的关键地位。 在人类社会历史中,我们一定要重视个人 与集体、社会的联系。
个人利 益的内容和 实现的手段, 同样依赖于 一定的社会 条件。
要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正确处理小局 和大局利益的冲突,公私分明,不以权谋私。
义与利有对立的一面,但在社会主义条件 下,两者从本质上又是统一的。
四、于己有利,于人有益
利己与利他是人生经常遇到的一对矛盾。 我们既要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又要关 爱他人、服务社会。
人世间最为珍贵的无 疑是生命,最为恐惧的莫 过于死神。
所谓“生不由己,死 不由人”,皆因人类得以 繁衍生息的自然法则使然。
第十五课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 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的发展,是克服了发展的片面 性,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首先
我们应该利用 法律武器保护
自己
其次
我们应该学会 利用媒体的力

最后
我们应该从自身 做起,培养自己
的道德意识
第 十 四 课 人 生 价 值 与 劳 动 奉 献
一、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所谓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对社会 和他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是个体人生对社会 和他人需要的实现和满足,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 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作出的贡献。
弘扬劳模精神,让劳动光荣成为全社会的风尚;倡导 尊重劳动,让热爱劳动、岗位奉献成为人们的追求。
四、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
没有痛苦就无所谓快乐, 没有快乐就无所谓痛苦,它们 离开了对方就无法被定义。如 果我们不经历痛苦,我们就无 法知道快乐的感觉,反之亦然。
从某种意义上说,苦与乐 只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
三、正确处理公私、义利关系
自从阶级降生于人类社会,公私观念也就 随之潜入人们的灵魂,并逐渐成为人们认识和 处理一系列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对于公与私及 其相互关系的不同看法和态度,制约着人们的 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向。
第一
第二
任何个人利益决 不能孤立地获取和存 在,而只能在一定的 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物 质生产、分配、交换、 消费等一系列协作关 系中才能得以实现。
劳动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人类成为“万物之灵” 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手脑并用”的结果,有了两 脚直立的能力,两手可以自由地做各种事情,劳动多 了,人脑自然从多种信息中得到结论,加上语言的辅 助,人们渐渐地有了智慧。
李大钊先生曾经说过:
“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 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 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 由劳动解脱。”先哲们以尊重 劳动为乐,体现了人生的至高 追求和至高境界,应当给我们 以有益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