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中国传统建筑寺庙的建筑风格与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寺庙的建筑风格与文化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传统建筑文化自古以来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寺庙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独具特色,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建筑寺庙的建筑风格与文化意义。
一、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寺庙的建筑风格主要包括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两大类。
宗教建筑以佛教寺庙为代表,园林建筑则主要表现为道教寺庙和儒家祠堂。
虽然风格各异,但无一例外地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1 宗教建筑佛教寺庙是中国最为普遍且影响最大的宗教建筑,其建筑风格独具一格。
佛寺通常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佛塔等建筑组成。
寺庙建筑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合,常常建立在具有山水优势的场所。
建筑的内部和外部结构一般采用重檐歇山顶和平顶,整体形状恢弘庄严。
1.2 园林建筑道教寺庙和儒家祠堂作为园林建筑的代表,注重体现自然山水的美感。
道教寺庙常常依山傍水,建筑布局灵活多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相融合。
而儒家祠堂则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建筑造型简洁大方,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平和与宽容。
二、文化意义中国传统建筑寺庙除了在风格上有所体现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寺庙建筑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现了诸多思想理念和宗教信仰。
2.1 宗教信仰佛寺作为宗教场所,提供了信众对佛教信仰的追寻和实践。
佛教倡导顺应自然和人伦,佛寺建筑的布局以及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体现了佛教的思想内涵。
道教和儒家寺庙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2.2 艺术与文化寺庙建筑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是艺术与文化的结晶。
寺庙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造型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
寺庙作为文化活动的场所,还经常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如佛事法会和庙会等,从而传承和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2.3 社会功能中国传统建筑寺庙除了满足宗教信仰和文化活动的需求之外,还承担着社会功能。
寺庙常常成为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社会关爱的重要载体。
中国的古代寺庙与宗教建筑

中国的古代寺庙与宗教建筑中国的古代寺庙与宗教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
这些寺庙与宗教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宗教人文历史,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巅峰之作,也传承了民族信仰与智慧。
本文将对中国的古代寺庙与宗教建筑进行探讨,旨在了解其历史意义、建筑特点以及文化传承。
一、寺庙与宗教建筑的历史意义中国的古代寺庙与宗教建筑源远流长,起源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的祭祀活动。
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中,信仰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宗教建筑作为信仰的场所和象征,在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古代寺庙与宗教建筑是宗教信仰的载体。
佛教、道教、儒教是中国古代的三大宗教,寺庙与宗教建筑为宗教信徒提供了礼佛、诵经、祭祀等宗教活动的场所,承载着人们的信仰和虔诚。
其次,寺庙与宗教建筑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
中国古代寺庙与宗教建筑注重工艺与艺术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建筑材料、结构、雕塑、壁画等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观念,并且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寺庙与宗教建筑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古代寺庙与宗教建筑逐渐成为历史文化的见证。
这些建筑承载着古代社会的历史记忆,记录了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寺庙与宗教建筑的建筑特点中国的古代寺庙与宗教建筑在建筑风格、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们注重均衡与和谐。
古代中国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寺庙与宗教建筑通常以对称的方式布局,形成整体的平衡感。
无论是山水庙宇还是城市中的古代庙宇,都力求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其次,寺庙与宗教建筑讲究精雕细琢。
在建造过程中,中国古代建筑工匠精益求精,注重细节雕琢。
从建筑的门楼、殿堂、塔宇,到屋脊、彩画,每一个部分都体现了匠人们的智慧与技艺。
再次,寺庙与宗教建筑重视装饰与取材。
中国古代的寺庙建筑与宗教文化

中国古代的寺庙建筑与宗教文化中国是一个充满着古老文化积淀的国家,而寺庙建筑是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同时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深邃内涵,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信仰、审美以及建筑艺术的演变历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寺庙建筑、寺庙文化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的寺庙建筑与宗教文化。
历史背景中国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史前时期,中国人便已经开始崇拜神明。
而随着历史的演进,佛教、道教及众多地方信仰的兴起和发展,中国的宗教信仰日趋丰富多彩。
尤其是唐朝时期,佛教由于得到王朝批准和国家资金的支持,发展得更加迅速。
在大量汉传佛教经典的翻译和传播下,陆续修建了许多佛教寺庙,漆彩绚丽的佛塔、精美的石雕、彩绘和木雕等艺术瑰宝在这里诞生,使得佛教寺庙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寺庙建筑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代表,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寺庙建筑通常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象院、钟鼓楼、经堂、藏经阁等多个建筑组成。
其中,大雄宝殿是佛教寺庙的主殿,建筑高大宏伟,气势雄浑,是佛教信仰中非常重要的场所。
此外,寺庙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寺庙的环境也是一种建筑,常用的手法有石桥、亭子、廊道等等,举凡对寺庙环境的设计都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寺庙的感受和评价。
寺庙文化中国古代的寺庙建筑与宗教文化密不可分,在这里肇始了智慧、修养、慈爱的根基,寺庙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想观。
寺庙中的诸佛、菩萨等神明不仅仅是美的象征,更是中国人孕育着的一种信仰和思想体系。
与此同时,佛教的“空无一物”、“因缘和合”等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的重要宗教文明。
结语寺庙建筑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传递了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为世人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宗教文化的机会。
通过了解寺庙建筑、寺庙文化等多个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和宗教的融合之美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我们促进人类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谐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山门
佛寺的大门称为 “山门”。由于“天下 名山僧占多”,寺院多 在山林之处,所以得名。 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 征“三解脱门”即空门、 无相门、无作门。中间 一座常建成殿堂式。叫 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 塑两大金刚力士像,如 同两个门卫护持寺院。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天王殿
天王殿是山门殿内的第 一重殿,殿中间供弥勒 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 韦驮天尊,面向北。
¡ 受小乘佛教教义的限定,殿堂只贡释迦牟尼像 及其遗物、舍利、佛塔和菩提树等。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南传佛教寺庙
德宏州罕撒 寺
遮勒大金塔 寺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汉藏混合型寺庙
普乐寺
承德普宁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寺庙的整体布局特点
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 坐北面南,从山门起沿一条南北 向中轴线,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 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 围绕起来。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 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 法堂或藏经阁、观音殿。大雄宝 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 堂相对。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 中在主轴线东 侧,包括僧房、香 积厨(厨房)、斋堂、职事堂、荣 堂。接待四方之来者的客房特设 在中轴线西侧 。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宫殿和佛殿
建筑学家傅熹年在《中国古代建筑十论》所言:神的居
所规格是由皇帝来规定的。例如:屋顶的最高规格庑殿顶,
是为皇宫主殿及佛殿专用;斗拱只许皇宫、寺观和王府使用;
可见诸神受到皇帝颇高的礼待,但他们并不能凌驾于皇威之
上,其规格在都城没有超过皇宫,在郡县没有超过王府和衙
署。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神的居所与人的居所一致,其实旨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伽蓝七堂
佛拜
中国古代庙宇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庙宇建筑风格摘要:一、中国古代庙宇建筑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原始宗教与祭祀活动2.发展:封建社会的宗教建筑二、中国古代庙宇建筑的特点1.建筑布局2.建筑形式3.建筑装饰三、中国古代庙宇建筑的代表作品1.故宫2.五台山寺庙群3.普陀山寺庙群四、中国古代庙宇建筑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文化传承2.建筑风格影响正文:正文中国古代庙宇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承载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
从原始宗教和祭祀活动起源,到封建社会的宗教建筑发展,庙宇建筑风格独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庙宇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宗教和祭祀活动。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进行祭祀活动,表达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和感恩。
随着封建社会的形成,宗教活动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庙宇建筑也应运而生。
在这个过程中,庙宇建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中国古代庙宇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布局、形式和装饰上。
在布局方面,庙宇通常采用对称的结构,强调中轴线的重要性,代表着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在建筑形式上,庙宇建筑融合了木结构和砖石结构,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建筑装饰上,庙宇注重细节处理,运用各种雕刻技艺,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中国古代庙宇建筑的代表作品有故宫、五台山寺庙群和普陀山寺庙群等。
这些庙宇建筑在布局、形式和装饰上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庙宇建筑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庙宇建筑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庙宇建筑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让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另一方面,庙宇建筑的风格影响了现代建筑设计,成为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借鉴。
总之,中国古代庙宇建筑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展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一、概述中国古代宗教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既是宗教信仰的象征,又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对于神灵和宇宙的崇敬与理解。
本文将以佛教、道教和儒教三大宗教为主,探讨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
二、佛教建筑佛教在中国传入后发展迅速,带来了许多壮丽的佛教寺庙。
佛教寺庙是佛教信仰的场所,也是修行者追求解脱的地方。
寺庙的建筑风格严谨庄重,主要特点包括寺庙山门、大雄宝殿和佛塔。
1. 寺庙山门寺庙山门是佛教寺庙的入口,通常是一座气势恢弘的牌楼式建筑,上方雕刻着佛教文化中的吉祥图案和佛教经文。
山门两侧常常有金刚力士、天王像等守护神的塑像,寓意着护法庇佑。
2.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庙里最重要的建筑,供奉佛陀的圣像。
大雄宝殿多为木结构,屋顶翘角高翘,雕梁画栋,华丽而庄重。
殿内常有精美的佛像、壁画和经文雕刻,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3. 佛塔佛塔是佛教寺庙内的重要建筑物,用于供奉佛陀舍利或圣物。
佛塔的形制多种多样,有梯形塔、宝塔、舍利塔等。
塔身常常是多层的,层层相叠,寓意着修行者渐次超越世俗之苦,修成正果。
三、道教建筑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与自然和谐、追求长生不老密切相关。
在中国的宗教建筑中,道教建筑以庙宇为主,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和修行方式。
1. 道观道观是道教的主要宗教场所,是道教文化的核心体现。
道观以山为依托,建筑仿佛山水之间,兼具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主要建筑包括山门、正殿、配殿、厢房和道士居所等。
道观的建筑风格以淡雅、自然为主,体现出道教崇尚自然、求得心灵宁静的思想。
2. 神桥神桥是道教寺庙中重要的宫观建筑,通常横跨于水面或渊涧之上,架起连接外界与庙宇的桥梁。
神桥的建筑造型独特,常常是石拱桥,桥下布置有千年古树和奇石,寓意着去除世间尘嚣,登堂入室的过程。
四、儒教建筑儒教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儒教建筑则主要以学堂和书院为代表,作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中国的宗教建筑和宗教组织

中国的宗教建筑和宗教组织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许多不同的宗教流派共存于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
中国的宗教建筑和宗教组织是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和宗教组织,以及当今中国的宗教建筑和宗教组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和宗教组织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和宗教组织极其丰富多彩。
其中,最为著名的应该就是佛教寺庙和道教观院了。
佛教寺庙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这时期,佛教开始从印度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发展壮大。
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多样,有些地区的寺庙建筑风格还会受到当地的文化风格的影响,比如藏传佛教的寺庙就具有独特而美丽的建筑风格。
在佛教寺庙里,供奉着许许多多的佛像和菩萨像,是佛教的信众们祈福、修行的场所。
而道教观院则是道教信仰中的重要场所。
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此后,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一直很重要。
道教观院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其结构和布局都是为了体现道教思想而设计。
例如,观院的前面布置有大匾,匾上写有“天人合一”四个大字,象征着天地间的万物生灵生生不息的循环,是道家哲学的精髓所在。
除了佛教和道教以外,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中国也有建筑物。
基督教教堂通常建在城市中心或旧城区,有着独特而精致的建筑风格,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则建在一些大都市的郊区或者城市的中心位置,具有独特的伊斯兰式建筑特色。
宗教组织方面,中国古代宗教组织定位是各不相同的。
在古代,政府和宗教是密不可分的,不同朝代的政府对宗教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例如,隋朝时,政府对佛教的关注度高,佛教的寺庙也得到了大力扶持;而唐朝时,政府对佛教的态度却逐渐转为反感,且向道教倾斜。
对于一些非法宗教组织,也会受到打击和整治。
二、当今中国的宗教建筑和宗教组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中国的宗教建筑和宗教组织也正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
现今,各种宗教在中国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其建筑和组织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宗教建筑和圣地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宗教建筑和圣地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宗教建筑和圣地,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和信仰的重要遗产。
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宗教建筑和圣地。
一、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它是唐代以来著名的石窟寺庙群,共有735个洞窟,壁画和彩塑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了解中国佛教艺术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莫高窟自唐至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都有修建,这些洞窟以壁画为主,题材内容丰富多样,从佛教故事、神话传说到社会生活等,堪称中国古代艺术宝库。
二、峨眉山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是佛教圣地之一,也是中国最高的佛教山脉之一。
峨眉山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佛教胜地,山上有许多寺庙和宫殿供奉着众多的佛像和文化遗产。
著名的宝光顶、金顶等宫殿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吸引了无数信众和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此外,峨眉山自然风景秀丽,被誉为中国的“仙山”,被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三、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道教和儒家文化的圣地。
泰山被古人誉为“五岳独尊”,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宗教建筑和圣地之一。
登山过程中可以前往玉皇顶朝拜,仰望泰山巍峨的山峰,感受到宗教和文化的庄严氛围。
同时,泰山也是道家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山上有许多道教庙宇和文化景点,如岱庙、太宫等。
四、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建筑,也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
布达拉宫建于7世纪,是藏传佛教领袖达赖喇嘛的宫殿和寺庙。
它以壮丽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内供奉有大量佛像和文化宝藏,是了解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地点。
此外,布达拉宫也是游客前往西藏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五、普陀山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市,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是观音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拥有许多寺庙和庙宇,供奉着众多的佛像和文化遗产。
著名的普陀寺是普陀山的核心寺庙,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信众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基
建筑物的骨骼部分
色彩的装饰
雕塑
代表性寺庙建筑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屹立在西
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 的红山上,是一座规 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 群。位于西藏拉萨的 布达拉宫是典型的寺 庙建筑。始建于唐代 的布达拉宫具有典型 的唐代建筑风格,也 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 的建筑艺术特色。
五台山佛教建筑
佛光寺
中国古建筑和寺庙建筑
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 ,中国古建筑各个时期的不同 作法,往往都可以在寺庙建筑中找到实例。所以可以说:寺 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博物馆。中国的寺观是以平民难得一见 的宫殿为蓝本来建造的,这既显示了佛的尊贵,又形象化展 现了佛国的富饶安乐。
宫殿和佛殿
建筑学家傅熹年在《中国古代建筑十论》所言:神的居 所规格是由皇帝来规定的。例如:屋顶的最高规格庑殿顶, 是为皇宫主殿及佛殿专用;斗拱只许皇宫、寺观和王府使用; 可见诸神受到皇帝颇高的礼待,但他们并不能凌驾于皇威之 上,其规格在都城没有超过皇宫,在郡县没有超过王府和衙 署。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神的居所与人的居所一致,其实旨 表明乐土就在现世,在人间,天人合一,人神同在。
山西省的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五台山上 的佛教建筑非常多,保存至今的就有58处。其中南禅寺和 佛光寺比较著名。南禅寺面积不大,南北长60米,东西宽 51.3米。它建于唐代建中三年,是我国现在保存下来的一 座最早的木结构寺院建筑。佛光寺建于唐代大中十一年, 因为寺内有“四绝”:塑像、壁画、墨迹和建筑,被称为 “世间的瑰宝”。佛光寺在建筑上荟萃了我国各个时期的 建筑形式。这座寺院建筑在半山腰,上下共三个院落,各 个院落都有殿、堂、房、舍等各种建筑。佛光寺外形朴实, 比如寺庙的柱于、斗拱、门窗、墙壁等没有什么花花绿绿 的色彩,一律涂成土红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南传佛教寺庙
汉藏混合型寺庙
寺庙的整体布局特点
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 坐北面南,从山门起沿一条南北 向中轴线,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 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 围绕起来。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 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 法堂或藏经阁、观音殿。大雄宝 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 堂相对。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 中在主轴线东 侧,包括僧房、香 积厨(厨房)、斋堂、职事堂、荣 堂。接待四方之来者的客房特设 在中轴线西侧 。
山门
佛寺的大门称为 “山门”。由于“天下 名山僧占多”,寺院多 在山林之处,所以得名。 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 征“三解脱门”即空门、 无相门、无作门。中间 一座常建成殿堂式。叫 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 塑两大金刚力士像,如 同两个门卫护持寺院。
天王殿
天王殿是山门殿内的第
一重殿,殿中间供弥勒 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 韦驮天尊,面向北。
藏传佛教寺庙
重要藏传佛教寺庙
南传佛教寺庙特点
南传佛教寺庙没有明显的庭院和中轴线形式, 也无依山就势高台形式,而是以塔为主或以释迦佛 像为主,以殿堂相配合,周围分布或分散布置房屋。 在佛寺建筑形式与结构上多受缅、泰建筑风格 影响,屋顶高起,坡度较大。有一部分受干阑式结 构的影响,下面凌空,上建殿堂。如德宏州的罕撒 寺和遮勒大金塔寺等。 受小乘佛教教义的限定,殿堂只贡释迦牟尼像 及其遗物、舍利、佛塔和菩提树等。
佛教寺庙是供奉佛像、存入佛经、举行佛事
活动和供僧众们生活、居住的场所。因此, 各类佛教寺庙的建筑和布局,无不与其功能 相适应,同时又受到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的影 响,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大体与三种佛教 派别相适应: 汉地、藏传、南传佛教寺庙。
藏传佛教寺庙特点
单体建筑的经堂、佛殿、僧舍,为木柱支撑、 密檐平顶的碉房式建筑。墙壁厚实、收分大,剖面 呈梯形。墙面上修有许多音窗(假窗),并加上许 多横向装饰。 主体建筑为佛殿和扎仓,居于寺内的重要位置。 其它建筑,如活佛住处、办公处、喇嘛们住处、印 经院、讲经院、讲经坛、塔等,则围绕殿和扎仓布 列。 立面看,往往是开井空筒式佛殿建筑。因藏传 佛教寺庙的大殿内贡奉佛像高大,但进深很小,故 内部呈空筒式,在空筒四周又修有层数不等的围廊。 各层围廊间,有楼梯相通,可以逐层上达。
大雄宝殿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
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 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 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 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 地方。
寺庙中佛殿的特点
中、外学者在谈到中国的佛寺建筑时,均对
其技艺高超的卓越成就赞不绝口。有的建筑 被视为世界珍品,一些学者专家以一生不能 亲往观瞻为憾。中国佛寺建筑特有的变化多 端,庄重大方的造型,以及色彩的装饰等均 是引人瞩目的特点。
南北朝时,佛教信仰在统治阶层 中大为盛行。随着统治阶层中大 为盛行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许 多僧徒成为权势者,拥有政治影 响和经济实力。佛寺的数量和规 模大大超过前代。
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中说: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 雨中。”可见南朝寺庙之多。
寺庙的汉化
到了北魏中晚期,以舍宅为寺的 “功德”活动盛行,许多达官显 贵纷纷将私人的住宅捐献出来改 为寺院。这些佛寺“以前厅为佛 殿,后堂为讲堂”,从此,外来 的佛寺开始和中国传统的四合院 建筑结合起来,使寺院中有了许 多楼阁和花木,形成与前期迥然 不同的风格,成为以后佛寺建筑 格局的主流。 隋唐继承了北魏的院落式格局, 佛寺布局以数重殿堂沿中轴线由 南向北纵列,中间连以横廊,划 分成几进院落,层层深入。这与 印度佛寺以塔为中心的做法有了 很大的不同,至此佛寺汉化已迈 出了一大步 。
宋代,许多寺庙为招揽香客
还定期举行“庙会”。“庙 会”的盛行使中国寺庙充满 了人间的生活气息,比起印 度寺院列能吸引广大民众, 这也使得佛教理加世俗化, 更加贴近百姓。 明代以后一直到清代,佛寺 的布局仍传承宋代的传统, 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人 们今天看到的佛寺大多如此。
我国佛教寺庙类型
国内地。佛教建筑作为礼佛、 拜佛之所和弘扬佛法的殿堂 也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 东汉至东晋年间,佛教传入 不久,这一时期的佛寺还保 留着印度佛教建筑—浮屠寺 的许多特征。印度浮屠寺的 平面布局是以塔为中心,四 周配以堂、阁。
寺庙的初期发展
南北朝的前期,佛寺建筑基本上 沿袭汉代的格局分布,仍以塔为 中心建造寺院,周围配以附属建 筑。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
———寺庙
摘要
寺庙
历史演变
佛教寺庙类型
汉地佛教寺庙
代表性建筑
对比分析
汉地 佛教寺庙
藏传 佛教寺庙
南传 佛教寺庙
汉藏混合性 佛教寺庙
整体 布局特点
寺中佛殿 特点
白马寺
布达拉宫
五台山 佛光寺
寺庙建筑 中国寺庙和 和我国古建筑 西方教堂建筑
寺庙的历史演变 -----起源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
寺庙的成熟发展
北宋和辽代的寺院基本上仍沿袭唐代的格局
分布。至南宋时,禅宗盛行,禅宗寺院确立 了“伽蓝七堂”的制度,所谓“伽蓝七堂”, 是由七座不同功能的殿堂组成一正两厢的多 进院落,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称伽蓝。由于 禅宗寺院的配置最具章法,其他宗派亦步亦 趋,至此,佛寺建筑已完全汉化。
寺庙的后期发展
中国寺庙和西方教堂建筑理念
小组成员
苗欣、董格奇、李向前 王睿枫、黄埔、吕科 杨海东、张耀磊、郭海龙 崔岩岩、段跃钦、胡瑞宾 演讲人:崔岩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