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形态学

合集下载

2022年尿液沉渣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答案

2022年尿液沉渣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答案

5 / 15
2022506
3655 尿酸结晶
2022 年尿液沉渣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
请报告箭头所指对象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6 / 15
2022507
3604 线索细胞
2022 年尿液沉渣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
请报告箭头所指对象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7 / 15
2022508
3637 宽幅管型
3634 蜡样管型
请报告箭头所指对象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15 / 15
序号
2022501 3601 白细胞
2022 年尿液沉渣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
图片
说明
请报告箭头所指对象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1 / 15
2022502
3629 颗粒管型
2022 年尿液沉渣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
请报告箭头所指对象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2 / 15
2022503 3666
磷酸钙结晶
2022 年尿液沉渣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
2022 年尿液沉渣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
请报告箭头所指对象的名称(箭头所指对象宽 度>50μm,未染色标本)
8 / 15
2022509
3657 草酸钙结晶
2022 年尿液沉渣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
9 / 15
2022510பைடு நூலகம்
3602 红细胞
2022 年尿液沉渣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
请报告箭头所指对象的名称(来自于高渗尿, 未染色标本)
10 / 15
2022511
3665 磷酸氨镁结晶
(三联磷酸 盐)
2022 年尿液沉渣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
请报告箭头所指对象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PPT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PPT
参考值:0~3/HP 0~5/ul M:<3万/h F:<4万/h
白细胞
新鲜尿中,WBC外形完整 :胞质内颗粒清晰可见。
脓细胞为破坏或死亡的 中性粒细胞,外形多不规则 ,结构模糊:胞质内充满粗 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常 成堆簇集。
清楚。细胞常成堆簇集 参。考值:0~5/HP 0~10/ul
M:<7万/h F:<14万/h
闪光细胞
在低渗条件下可见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 子运动,由于光折射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 因其运动似星状闪光称之。急性肾盂肾炎时多见。
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
①胞体:略大于中性粒细胞,在尿中易变形,呈不 规则钝角,常为多边形,又称多边细胞。 ②胞质:可有小空泡、分布不规则,有时出现数量 不等的含铁血黄素颗粒或脂肪小滴,此时又称复粒 细胞。 ③胞核:圆形,大,核膜厚。
肾小管上皮细胞 (无染色)
肾小管上皮细胞 (SM染色)
移行上皮细胞:由肾盂、输尿管、膀胱
和尿道近膀胱段等处的移行上皮细胞脱落而来。
(1)表层移行上皮细胞——又称大圆上皮细胞。 ①在器官充盈时脱落,则胞体较大,多呈不规则圆形,核 较小,常居中。 ②在器官收缩时脱落,则胞体较小,形态较圆。
(2)中层移行上皮细胞——又称尾形上皮细胞。 体积大小不一,常呈梨形、纺锤形或带尾形,核较大,呈圆
形态:为略带黑色的细针状结晶,成束状或羽毛状。 意义:见于组织大量坏死的疾病(急性肝坏死、急性磷
中毒、氯仿中毒等)。
酪氨酸结晶
见于:急性磷、氯 仿、四氯化碳中毒及急 性肝坏死、肝硬化等有 大量组织坏死病变者的 尿液中。
亮氨酸结晶
形态:呈淡黄色、褐色小球形、油滴状,并有密集辐射状 和同心纹,折光性强。

尿液有形成分形态学检查病例分析和质量管理

尿液有形成分形态学检查病例分析和质量管理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 小管硬化症、药物中毒等患者。细 颗粒管型一般表示症状较轻,而粗 颗粒管形出现提示病情加重。
红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出现的意义
提示肾单位有出血性改变:常见于急
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 发作、肾出血、肾充血、系统性红斑 狼疮、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异 反应等疾病;还可见于狼疮性肾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肾梗塞、深 静脉血栓形成等。
异常形态红细胞
小红细胞(Microcyte RBC)
小红细胞问题
棘形红细胞
尿中棘形(G1)红细胞的意义 G1细胞百分率法:1988 年起Kohler H, Wandel E等首
先提出一种有囊泡样突起的畸形红细胞——棘形红 细胞,即G1 细胞(glomerular cell),又称芽孢状畸 形红细胞, 为肾小球性血尿的典型表现。 其形态特 征很少受外界因素影响, 仅出现在肾性血尿中。
G1红细胞是肾性血尿的典型表现。特点: 细胞大小 不等,胞膜破裂,结构改变,形成面包圈、口形、 花环形等,并在细胞膜内或膜外附有一个至多个芽 胞状突起, 或者当红细胞血红蛋白丢失后仅见周围 附有小伪足或小圈的淡环影。
G1细胞:>5%,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被公认是一 种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鉴别诊断指标
尿中中性粒细胞一般呈圆形,直径10~14μm,
在低渗尿或碱性尿中直径可涨大至18μm左右。 不染色时细胞核较为模糊,胞质内颗粒清晰。
采用相应的染色法(如SM染色或瑞姬染色)可
以对尿中白细胞进行分类。
加酸处理后的尿标本可以根据核形区别出单个 核和多个核白细胞。
相差显微镜下白细胞形态
变形白细胞
某些情况下,如久
正常未染色红细胞为双面凹进的圆 盘状,浅黄色,直径约7~8μm。

尿液形态学图片

尿液形态学图片

非晶体磷酸盐
磷酸盐结晶
磷酸钙结晶
磷酸铵镁盐结晶
磷酸铵镁盐结晶
酵母样真菌

真菌菌丝
念珠菌
滴虫
滴虫
滴虫
精子
卵磷脂小体
淀粉样体
新型隐球菌
红细胞
尿红细胞
白细胞
尿白细胞
尿脓球
鳞状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尾形上皮细胞
尾形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透明管型
透明管型
透明管型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
白细胞管型
细胞管型
颗粒管型
颗粒管型
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
蜡样管型
蜡样管型
脂肪管型
宽管型
细菌管型
假管型
粘液丝
纤维丝
纤维丝
尿酸结晶
尿酸结晶
尿酸结晶
尿酸结晶
尿酸结晶
非晶体尿酸盐
尿酸铵结晶
尿酸铵结晶
尿酸钠结晶
草酸钙结晶
草酸钙
草酸钙结晶
胆红素结晶
胆红素结晶
胆固醇结晶
胆固醇结晶
酪氨酸结晶
酪氨酸结晶
胱氨酸结晶
亮氨酸结晶

尿液中的有形成分的形态及临床意义

尿液中的有形成分的形态及临床意义

尿液中的有形成分的形态及临床意义尿常规报告分两部分:一部分项目是用干化学方法检测,有形成分现在用尿流式分析仪法检测,现在我们用的是UF1000,但是因为尿液标本的特殊性,里面经常有很多杂质,所以机器报出的结果不是每一个标本都是可靠的,镜检是无法替代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讲有形成分的意义,最可靠的报告是我们检验人员报出来的而不是机器.这个你们在学校时讲过,我选取了一些图谱给大家复习一下。

1RBC红细胞大于3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血尿。

一般来源于肾小球以下部位的红细胞形态与血液中的RBC形态类似,直经在7~8μm之间,无核,形态为双凹圆盘状,可呈淡黄色。

红细胞大小均一,形态多数正常。

如红细胞来源于肾小球及以上部位,由于红细胞经肾小球到形成尿液过程中受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机械损伤,通过肾小管时受挤压等影响使其变形,因此红细胞大小不一,颜色深浅不同,形态各异,可表现为皱缩、破裂、缺损或呈芽抱样等。

增多最常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肿瘤、结石等疾病。

如以形态异常的红细胞为主,提示肾性疾病;但也见于全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及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盆腔炎等。

摄入抗凝剂、环磷酰胺、青霉素、磺胺类药等药物也可有红细胞增多。

(有的人吃过康泰克,感冒通,头孢会出现一过镜下血尿,停药后会正常。

另外高烧的病人也会出现一过性镜下血尿.)2白细胞大于5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脓尿。

新鲜尿液中的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形态与外周血中的白细胞结构基本一致,呈圆形,直径10~14μm,不染色时核膜比较模糊,胞浆内的颗粒清晰可见。

增多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的感染,尤其是急性肾盂肾炎、泌尿道结石、膀胱炎等;也可见于泌尿系统临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3上皮细胞肾实质损害时,如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泌尿系统炎症时,可见较多鳞状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

尿液的有形成分

尿液的有形成分

2、小圆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和低层移行上皮细胞统称为小圆上 皮细胞。正常尿液中较少见到,若数量增多,提示
可能有炎症。
鳞状上皮细胞
A鳞状上皮细胞 B草酸钙结晶
鳞状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小圆上皮细胞
A小圆上皮细胞 B鳞状上皮细胞 C白细胞 D管型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主要来源于中性粒细胞或组织细胞,体积 大小差异较大,约为白细胞的2~3倍以上,核呈类 圆形、肾形或椭圆形,较小,偏位或居中,胞浆丰 富。浆中有大量的吞噬物,如红细胞、白细胞碎片、 脂肪滴、细菌、颗粒状物等。可见于泌尿系急性炎
尿中红细胞及类似有形成分的鉴别
名称
形态
折光性 加蒸馏水 化学试验
红细胞 淡黄色双凹圆盘状 弱
破坏 潜血+
酵母菌 无色椭圆形
强 不破坏 潜血-
脂肪球 无色正圆形
强 不破坏 潜血-
草酸钙结晶 无色椭圆形 强 不破坏 10%Hcl可溶解
尿酸盐结晶 无色或淡 较弱 不破坏 加温60℃可溶解 红色小球状
新鲜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对鉴别“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 性”血尿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3、混合型 为上述两种血尿的混合,依据其中哪一种红细胞 超过50%又分为以变形红细胞为主和以均一红细胞为主两 种。非肾小球性血尿多为均一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多为 变形性血尿或以其为主的混合性血尿。
血尿是红细胞混入尿液中形成的,除月经污染的标本 外,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含有超过正常范围的红细胞 数量均属病理现象。正常人特别是青少年,在剧烈运 动、冷水浴、久站、重体力劳动或精神过度紧张的情 况下,尿液中可出现暂时性少量红细胞,这种一过性 血尿属于正常生理性变化。病理性血尿可来自泌尿系 统本身的病变,也可来自邻近器官的病灶。

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2 0 0
世界最新 医学信息 文摘 2 0 1 3年第 1 3卷第 7 期

医学 检 验 ・
尿液红细胞 形态学检查及其 临床意义分析
余 大 莲
( 青海 省中医院 检验科 , 青海 西宁 8 1 0 0 0 0 )
摘要 :目的 分析尿液 中红 细胞 形态学检 查在血尿 的定位诊 断上的I 临床 意义。方法 利 用尿沉渣镜检 法。结果 3 0例肾小 球性 患者血尿 中变形红 细胞 阳性率 为 9 3 . 3 % ( 2 8 / 3 0 ),混合红细胞 血尿 阳性率 为 6 . 7 %( 2 / 3 0 ),3 0 例 非 肾小球性 患 者血 尿 中均一性 红细胞 阳性 率为 9 6 . 7 % ( 2 9 / 3 0),混合红 细胞血 尿 变形红 细胞 阳性率为 3 . 3 % ( 1 / 3 0)。结论 尿 红细 胞形 态检 测在 血尿 的定位诊 断上具有重要 临床意 义。利 用尿 沉渣镜检 法观 察红细胞 形态 ,操 作间 /  ̄ A - 便 ,能判 断血尿的原
目前 认 为 尿 畸 形 红 细 胞 的 产 生 原 因 有 以 下 两 点 : ① 尿 红
环 形 、戒 形 。 因此 , 尿 中 畸 形 红 细 胞 增 多 、但 形 态 单 一 不 能 诊 断 肾 小 球 性 血 尿 ;肾 小 球 性 血 尿 的 特 征 是 尿 中 出 现 多 种 形态 的畸形 红细胞 , 且 畸 形 红 细 胞 数 目明 显 增 多 。
因 ,值 得 在 临床 推 广 。
关键词 :细胞 形态学 ;检 查 ;肾小球 性血尿 ;非 肾小球性血尿 ;I I 盘 床意义 中图分 类号 :R4 4 6 . 1 2 文献标识码 :B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0 7 . 1 5 4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技术及形态学特点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技术及形态学特点
• Patients:适应患者群 • Intervention:临床干预 • Control:对照研究 • Outcome:临床结局
—P:不同的形态学成分发生人群。
—I:临床依据检查结果实施的干预措施。
—C:有形成分检测结果与临床过程的相关性。
—O:有形成分检测结果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建立尿沉渣检查的临床思路
非肾小球性红细胞都表现为: 形态丰满、血红蛋白充盈、 微黄色以及细胞膜完整。
红细胞在尿液中30min 即可发生显著形态改变
尿液中常见的白细胞类型
□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细菌感染所致的泌尿系统炎 症,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见于肾移植术后发生排 斥反应时以及存在泌尿系统慢性炎症时。
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
茶水中的杂质
肾小球性红细胞
□由于红细胞穿越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和/或肾小管周 围的毛细血管壁移行至肾单位时,红细胞受机械性、 渗透压、酸碱度影响,红细胞丢失部分细胞膜,Hgb 逸出,形态改变,亦称变形红细胞。
□ 肾小球性红细胞形态多样,如环形、盔形、三角形 等,大小明显不等,但进一步区分的临床价值不大。
□某些慢性肾炎时,小圆上皮细胞 可发生脂肪变性,胞浆中充满脂肪 颗粒,覆盖胞核,称“复粒细胞”。
尿中的管型
细胞管型
□白细胞管型
白细胞管型
粒细胞管型:见于中性粒细胞浸润和
间质的炎症,比如肾盂肾炎和狼疮性肾
炎。
淋巴细胞管型: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
炎和肾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时。
红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多呈微黄褐色,管型基质
鳞状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妇女尿中有时多见,形态同阴道涂片, 多为阴道脱落细胞污染所致,或膀胱三 角区上皮鳞状化生脱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小数据:半(直)径、面积、
2.形状数据:规则、异形、多形
3.色度纹理数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根据单个细胞特征 、 按设定分组统计:数据比、图形, 对各特征数据组合及图形分析数据化、客观地反映红 细胞形态从而对血尿来源鉴别。
• 尿液中高浓度维生素C,对哪些项目产生 怎么样的影响? • 哪些物质存在于尿液中会影响干化学试 带法的检测结果?如何避免及控制?
尿液有形成分图片
白细胞
白细胞
红细胞
大小不等以小红细胞为主
非均一性红细胞
大小不等的混合性RBC
泪滴样红细胞
皱缩RBC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
白细胞团
白细胞管型
颗粒管型
颗粒管型
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
宽性管型
红细胞管型
血红蛋白管型
镶嵌管型
蜡样管型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透明管型
透明管型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移行上皮细胞
移行上皮细胞
移行上皮细胞底层
鳞状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多核巨细胞
尿酸结晶
尿酸铵结晶
复粒细胞
尿酸结晶
尿酸结晶
尿酸结晶及尿酸铵结晶
尿酸铵结晶
三联磷酸盐结晶
片状磷酸钙及尿酸结晶
片状磷酸钙
细菌稀释液 UFⅡPack BAC
混匀,测定
混匀,测定
报告参数 定量可报告参数12项,临床诊断信 息3项,研究参数11项
RBC、WBC、EC、CAST、BACT、P-CAST、SRC、YLC、CRYSTAL、 SPERM、MUCUS、COND. 红细胞形态学信息、尿电导率分级、UTI信息
影像捕获型尿有形成分分析
使用一次性标准化尿有形成分计数板
尿有形成分检查的标准计数系统
尿流式细胞仪尿有形成分
分析
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核酸荧光染色技术
双检测通道,特异性核酸荧光染色
Sample
沉渣通道
各有形成份(除细菌外) 沉渣染液 UFⅡSearch SED
细菌通道
仅细菌 细菌染液 UFⅡSearch BAC
沉渣稀释液 UFⅡPack SED
尿液有形成分自动识别系统(亦称机 器视觉技术)是根据数字成像原理, 采用 数字摄像机和显微镜光学系统采图,计 算机对目标图像的特征参数进行数据分 析对计数池中的尿有形成份进行分类、 计数,是近年来新兴的尿液有形成分分 析技术。简单、快速、自动化程度高…
机器视觉镜检形态学分析自动化
根据各种细胞形态信息:大小、形状、颜色
片状磷酸钙
胆固醇结晶
真菌
草酸钙结晶
哑铃型尿酸结晶
酪氨酸结晶
磺胺类结晶
造影剂结晶
胆红素结晶
(相差)三联磷酸盐结晶
尿有形成分定量计数板法
标准化的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为尿液 10ml,离心5分钟相对离心力(RCF)为400 g ,剩余沉淀为0.2ml,混匀后吸沉淀物约20μl ,滴入玻片上,用18mm×18mm盖玻片覆盖 后镜检。先用低倍镜(10×10)观察全片,高 倍镜(10×40)仔细观察,细胞检查10个高倍 视野(HP),管型检查20个低倍视野(LP) 。报告方式:个细胞/HP,个管型/L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