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病人的护理
疼痛病人的护理措施

疼痛病人的护理措施引言疼痛是病人在医疗过程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对疼痛病人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疼痛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疼痛评估、药物管理、非药物措施和心理护理等。
疼痛评估疼痛评估是了解病人疼痛程度和类型的重要步骤。
常见的疼痛评估工具包括视觉模拟量表(VAS)、面部表情评分量表(FPS)、数字评分量表(NRS)等。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疼痛的特点、部位、程度以及对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药物管理药物是缓解疼痛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医生会给病人开具相应的镇痛药物。
护士需要正确计算和给予药物剂量,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给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病人的过敏史、禁忌症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非药物措施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通过一些非药物措施缓解疼痛。
常见的非药物措施包括物理疗法、心理疗法和中药治疗等。
物理疗法包括冷热敷、按摩、针灸等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改善血液循环。
心理疗法包括放松训练、音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可以通过调节病人的情绪和注意力来减轻疼痛感觉。
中药治疗则采用中药煎剂、贴敷等方式,有助于舒缓疼痛和促进康复。
心理护理疼痛不仅对病人的身体造成影响,还会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护士需要关注病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可以通过与病人沟通和倾听,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同时,也可以建议病人参加心理疏导活动,如心理咨询和心理疗法等,帮助病人应对疼痛和恢复心理平衡。
定期复评疼痛是一个动态过程,病人的疼痛感受和情况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因此,护士需要定期进行疼痛复评,了解病人疼痛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在复评过程中,可以利用疼痛评估工具对病人的疼痛进行再次评估,并与病人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反馈。
总结疼痛病人的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护士需要通过疼痛评估、药物管理、非药物措施和心理护理等多个方面来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疼痛的护理-PPT课件

PCA不同给药途径
PCA使用方法
病人自控镇痛(PCA)多采用一次性硅胶囊输 液泵,将配好药液按设定的剂量、浓度和 速度注入病人体内,一般以2~5ml/h的速 率泵入镇痛药,或当病人自我感觉疼痛发 生加剧时,可自行按压给药控制按钮,单 次给药,使泵入速度暂时加快,以尽快减 轻疼痛(此项操作可让病人自己管理)。
3、对于评估疼痛评分>=3分的患者,护士将评估结果报告医生, 由医生决定治疗措施。
4、对于疼痛评估>=5分的患者,护士应在医生给予镇痛治疗后每 4小时对患者进行评估一次,直至疼痛评分<5分。特殊情况时 遵医嘱进行疼痛评估。
5、进行镇痛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护士应进行追踪评估(静脉或 肌肉注射后30分钟或者口服药后1小时),记录评估结果。
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疼痛评估尺
长海痛尺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无痛
轻度疼痛:可 忍受,能正常
生活睡眠
中度疼痛:轻度 影响睡眠,需用
止痛药
重度疼痛:干 扰睡眠,需用 麻醉止痛药
剧烈疼痛:干 扰睡眠较重, 伴有其他症状
无法忍受: 严重干扰 睡眠,伴有 其他症状 或被动体
位
长海推荐的标准
生命体征? 第五大生命体征?
疼痛
疼痛时病人可有下列表现
①面部表情极度痛苦、皱眉咧嘴或 咬牙、呻吟或呼叫、大汗淋漓等;
②常采取强迫体位; ③睡眠和休息受影响; ④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 ⑤常有焦虑、愤怒、恐惧等情绪反 应; ⑥血压升高,呼吸和心率增快,体 温升高面色苍白,严重者可致休克。
五指疼痛评分法
疼痛评估流程
1、患者入院8小时内,护士进行首次疼痛评估,此后每日对患者进 行至少2次评估(在护理巡视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 生命体征时进行),或根据医嘱进行评估,并记录在《疼痛评 估表》中。当患者镇痛不满意主诉疼痛时,护士及时进行评估, 报告医生,并记录入《疼痛评估表》中。
疼痛护理要点

疼痛护理要点
以下是 9 条疼痛护理要点:
1. 要重视病人的感受呀!就像你自己身体不舒服时希望被关注一样,多问问他们疼痛的程度。
比如说,“哎呀,你现在觉得有多疼呀?”这样才能更准确地采取护理措施。
2. 分散注意力可是个好办法哟!像哄小孩子一样,给他们找点有趣的事儿做呀。
“要不咱来看看这个好玩的视频,说不定能让你暂时忘掉疼痛呢!”
3. 环境也很重要哇!要保持安静舒适,别乱糟糟的让病人心烦意乱。
“这房间太吵可不行,咱得赶紧让它安静下来,好好休息才能好得快呀!”
4. 温柔的触摸也能带来安慰呢!轻轻摸摸他们的手或肩膀。
“来,我这样轻轻摸摸你,会不会感觉好一些呀?”
5. 千万别忽视心理护理呀!病人心里害怕也会加重疼痛的。
“别怕别怕,有我们陪着你呢,这点痛算啥呀!”
6. 合理的姿势能减轻疼痛哦!帮他们调整到最舒服的姿势。
“这样躺着会不会舒服点呀?”
7. 鼓励病人活动一下也是有帮助的,可别老躺着不动呀。
“走走走,起来稍微活动活动,说不定疼痛就减轻了呢!”
8. 根据疼痛程度用药可不能马虎呀!不能乱吃也不能不吃。
“这药该吃的时候就得吃呀,可别硬扛着!”
9. 一定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啊!有啥异常得马上处理。
“哎呀,要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可得赶紧想办法呀!”
总之,疼痛护理得用心、用情,把病人当亲人一样照顾,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快地康复呀!。
疼痛护理措施

疼痛护理措施疼痛护理措施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
大家都知道,疼痛不只是身体上的折磨,更是心理上的负担。
想象一下,当你经历一场手术,麻药过后,疼痛像猛兽一样扑向你。
这时候,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疼痛评估是第一步。
你知道吗,了解病人痛感的强度,才能采取有效措施。
护士们常用0到10的评分来询问病人的感受。
10就像是一场暴风雨,痛得让人无法忍受。
而0,则是轻松自在。
这个评估不仅能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还能让病人有参与感,感觉到被重视。
接着,我们得说说药物治疗。
止痛药是常用的办法,像是“消炎镇痛药”、“鸦片类药物”之类的。
消炎镇痛药,能有效减少炎症,缓解疼痛。
而鸦片类药物,虽然效果强,但使用时需谨慎,容易成瘾。
因此,在用药时,医生会仔细权衡利弊,制定个性化方案,确保病人既能舒缓疼痛,又能避免副作用。
此外,非药物疗法也很重要。
比如物理治疗,热敷、冷敷、按摩等等,都能帮助减轻疼痛。
想象一下,经过一天忙碌,回到家中,享受一场热水澡,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这种简单的方式,有时比药物更有效。
还有,心理疏导也不容忽视。
疼痛常常让人情绪低落。
通过谈话、音乐疗法等方式,可以帮助病人释放压力,找到内心的平静。
当然,护理环境也会影响疼痛的感受。
安静、整洁的环境会让病人更加放松,减少焦虑。
医院可以通过调整灯光、温度,甚至播放轻音乐,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
想象一下,在一个温馨的环境中,疼痛似乎也减轻了许多。
在护理过程中,沟通是关键。
护士和病人之间的互动能帮助建立信任。
病人说出自己的感觉,护士倾听并反馈。
这种交流不仅能增强病人的安全感,还能让他们更愿意配合治疗。
对于病人来说,能够分享痛苦,得到理解,这本身就是一种舒缓。
当然,不同人对疼痛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年轻人和老年人,男性和女性,对疼痛的忍耐力和反应都不一样。
因此,护理措施需要因人而异,灵活应对。
比如,老年人可能更容易感到焦虑,因此护理人员需更加耐心细致。
疼痛病人的护理

疼痛病人的护理关键信息项:1、护理目标2、护理人员职责3、疼痛评估方法4、护理措施5、病人教育内容6、应急处理流程7、护理记录要求1、护理目标11 减轻疼痛病人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111 促进病人身体的康复和心理的调适。
112 预防疼痛相关的并发症。
2、护理人员职责21 密切观察病人疼痛的症状和体征,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等。
211 准确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和方法。
212 根据医嘱为病人提供有效的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213 对病人进行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其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214 与医生密切合作,及时反馈病人的疼痛情况和治疗效果,调整护理方案。
3、疼痛评估方法31 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让病人在 0 到 10 的数字中选择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数字,0 表示无痛,10 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311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法,通过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来评估疼痛程度。
312 语言描述评分法,让病人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疼痛感受,如轻微、中度、重度等。
313 定期进行疼痛评估,记录评估结果,并根据疼痛的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4、护理措施41 药物护理411 严格按照医嘱给予病人镇痛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用法和用药时间。
412 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包括疗效和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等。
413 告知病人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42 非药物护理421 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温度适宜。
422 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侧卧位等。
423 运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音乐疗法等,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424 给予病人适当的按摩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5、病人教育内容51 向病人介绍疼痛的原因、机制和治疗方法,提高其对疼痛的认识。
511 教导病人如何正确表达疼痛,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等。
512 指导病人合理使用镇痛药物,避免滥用和依赖。
疼痛病人心理护理措施

疼痛病人心理护理措施引言疼痛是一个常见的身体不适症状,在医疗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疼痛病人。
除了给予适当的药物和治疗措施外,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同样重要。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病人减轻焦虑、恐惧和痛苦感,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疼痛病人心理护理措施。
1. 提供情绪支持在疼痛病人的护理过程中,情绪支持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倾听病人的感受,并对其情绪进行有效的回应。
可以通过提供安全、温暖的环境来帮助病人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恐惧感。
在与病人交谈时,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和理解,给予病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情绪。
2. 教育和信息共享疼痛病人往往对自己的疾病和治疗过程了解有限,缺乏必要的知识和信息。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教育和信息,帮助病人了解疼痛的原因、治疗的目的和过程,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疼痛。
教育和信息共享可以增强病人的主动性和参与感,减轻其对疼痛的恐惧和不安。
3. 注意沟通方式在与疼痛病人进行沟通时,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沟通方式。
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和带有否定性的语言,以免增加病人的焦虑和痛苦感。
护理人员应使用温和、鼓励和支持性的语言,以增强病人的信任感和合作性。
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非言语沟通方式(如微笑、眼神交流等),向病人传递关怀和安慰。
4. 暂时性疼痛的干预有些疼痛是暂时性的,可以通过一些干预措施来缓解。
例如,可以给病人提供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活动,如听音乐、看电影等,以减轻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和感知;可以给病人提供一些温热的物品,如热水袋、热敷布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可以使用一些非药物疗法,如按摩、放松训练等,以改善病人的舒适感和心理状态。
5. 慢性疼痛的长期护理对于慢性疼痛病人,心理护理更加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与病人建立稳定的护理关系,与病人共同制定治疗目标并进行持续的护理计划。
在长期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评估病人的痛苦程度、心理状态和生活功能,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支持。
疼痛病人的护理

疼痛病人的护理1、心理支持病人的焦虑程度越重,疼痛程度也越重。
应尽量陪伴病人,允许并鼓励病人表达内心的感受,并对其感受表示理解;使用治疗性触摸或其他方法解除病人身体的紧张度,协助病人精神放松;指导病人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让其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此外,在进行任何可能会引起疼痛的处置前都应告知病人,让其有思想准备,帮助病人摆好舒适姿势或体位,使肌肉松弛,减少可能产生疼痛的肌肉阻力。
2、用药及时为病人应用镇痛药物,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等严格遵医嘱。
使用止痛药物的注意事项有:(1)使用前要了解止痛药物的作用、给药途径、剂量、药物不良反应、适应症和禁忌症。
(2)病人未明确之前,勿随意使用止痛药,以免掩盖或延误病情。
3术后疼痛尽量做到疼痛发作前给药,开始给足剂量,以后改为维持量。
必要时联合用药。
4非麻醉性药物能够达到止痛效果,就不要使用麻醉性药物。
5用药后评估和记录止痛效果。
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使用麻醉性药物时尽量避免病人成瘾。
3 生理方面的措施帮助病人处于舒适体位,经常更换体位,并用枕头来支垫骨突出的地方,抬高患肢或制动等。
及时评估病人疼痛的情况,帮助病人找到减轻疼痛的方法,保证病人在此阶段的休息。
4 健康教育手术病人术前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护理内容。
目标是让病人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以及术后可能经历的疼痛的程度,使病人焦虑水平减低。
研究表明,术前焦虑与术后疼痛关系明显,许多病人术前最大的恐惧就是害怕术后疼痛,不知如何应对。
术前访视时应用开放式的提问了解病人以往疼痛的经历,应对方法,并和他们讨论目前情况。
有些病人认为手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应该忍受。
所以,应向病人讲解与疼痛有关的知识,术后疼痛可能带来的影响及应对的方法,帮助病人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
疼痛病人的护理措施

疼痛病人的护理措施关键信息项:1、疼痛评估方法评估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护理目标减轻疼痛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生活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康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非药物护理措施环境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支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位护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疗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药物护理措施药物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药剂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药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药物副作用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疼痛评估111 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如数字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法等,以准确衡量病人的疼痛程度。
112 评估频率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疼痛状况确定,一般为每 4 小时一次,疼痛加剧或缓解时应随时评估。
113 评估结果应详细记录在护理记录中,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起始时间、持续时间等。
12 护理目标设定121 减轻疼痛程度,使病人的疼痛评分降低至可接受的范围,如 3分以下(以数字评分法为例)。
122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包括睡眠质量、饮食情况、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
123 促进病人的康复进程,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3 非药物护理措施131 环境调整1311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舒适,温度和湿度适宜,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的疼痛及护理疼痛的定义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
疼痛的含义痛觉:一种意识现象,属于个人的主观知觉体验,会受到人的心理、性格、经验、情绪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患者表现为痛苦、焦虑。
痛反应:指机体对疼痛刺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如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出汗、骨骼肌收缩等。
是机体的重要保护机能。
三个特征:1. 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
2. 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
3. 疼痛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疼痛是个体在身、心两方面同时经历的感受身体疼痛:身体某一部位感觉不舒适。
如手指切割伤。
心理疼痛:精神方面的防御功能被破坏,个体的情绪完整性受到伤害。
如失去亲人引起忧郁和伤心。
疼痛发生机制疼痛由能使机体组织受损伤的伤害性刺激所引起,是一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性适应方式。
其形成机制包括周围神经机制和中枢神经机制两个方面。
疼痛的分类:程度、性质、原因、发生的急缓。
1.按程度分微痛:似痛非痛,常与其他感觉复合出现,如痒、酸麻、沉重,不适感等。
轻痛:疼痛局限,轻微。
甚痛:疼痛较重,出现疼痛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
剧痛:疼痛较重,痛反应强烈2.按性质分刺痛:锐痛或快痛(浅表痛)位于体表或粘膜(角膜和牙髓最敏感)定位明确,痛觉产生迅速,消失也快,无明显情绪反应。
灼痛:慢痛或钝痛(深部痛内脏、关节、韧带、骨膜痛定位不明确,产生也慢,难以忍受,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酸痛:感觉定位差,痛觉难以描述,较强的情绪反应。
3.按原因分创伤性疼痛:因暴力导致骨关节损伤所产生的疼痛,属于急性疼痛。
病理性疼痛:因损伤、感染、结核等使机体的骨和关节发生某种病理性改变如骨关节的化脓性感染、结核、骨肿瘤、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等。
心因性疼痛:也称为精神源性疼痛,是由妄想和幻觉引起的。
如截肢患者的患肢痛,在肢体被截除之后,患者总感觉肢体像未截除一样疼痛。
4.按急缓分急性疼痛:发病急、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在短时间或经处理而消失的疼痛。
如创伤、手术、急性炎症、心肌梗死等。
慢性疼痛:发病缓慢、疼痛持续一个月以上或超过正常治愈时间,或疼痛缓解后数月至数年又复发者称为慢性疼痛,如慢性腰腿痛、晚期癌症痛等。
5.按解剖部位分:头痛、肩痛、上肢痛、胸痛、腹痛、腰背痛、下肢痛、肛门、会阴痛等。
疼痛程度的评估法1.文字(语言)描述评定法(VDS)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数字评分法(NRS)4.面部表情测量图(FES)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语言描述评分法)疼痛的分级0级:无痛1级(轻度疼痛) :有疼痛感,不严重,可忍受,睡眠不受影响。
2级(中度疼痛) :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
3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用镇痛药。
疼痛对生理的影响1.胃肠道及泌尿系统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反射性地抑制胃肠道的功能,平滑肌张力降低,而括约肌张力增高,临床上患者表现为术后胃肠绞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膀胱平滑肌张力下降导致术后患者尿潴留,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2.心血管系统术后疼痛可使心电图出现T波及ST段的变化,尤以冠心病患者更应予以注意。
脉搏增快常见于浅表疼痛,深部疼痛则脉搏徐缓,高血压患者因疼痛而使血压骤升,脉搏增快,反之,强烈的深部疼痛可使血压下降甚至发生休克。
3.呼吸系统一般通气量无变化,疼痛强时呼吸快而浅。
在胸腹部手术的患者,疼痛引起的肌张力增加可造成患者总肺顺应性下降,通气功能下降,这些改变又可能引起患者术后发生肺不张,导致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在大手术或高危患者,术后疼痛可能导致功能残气量的明显减少(仅为术前的25%~50%),早期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可刺激每分钟通气量代偿性增加,但长时间的呼吸作功增加可导致呼吸衰竭。
由此可见,术后疼痛可延缓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某些患者由于低通气状态而发生肺实变和肺炎等呼吸系统并发症。
4.内分泌系统术后急性疼痛引起机体释放内源性物质包括:①自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②从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和皮质醇;③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④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和高血糖素也增加。
5.中枢神经系统术后急性疼痛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或抑制,长期慢性疼痛可致精神抑郁。
6.免疫功能疼痛的应激反应可使机体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和网状内皮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此外,麻醉恢复期患者体内的中性白细胞的趋化性减弱,从而抑制了单核细胞的活性。
这些因素使得术后患者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术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
肿瘤患者术后疼痛应激反应的结果可使体内杀伤性T细胞功能减弱、数量减少。
另一方面,应激引起的内源性儿茶酚胺、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前列腺素的增加都可造成机体免疫机制的改变,甚至导致残余的肿瘤细胞术后扩散。
7.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疼痛的应激反应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包括使血小板粘附功能增强,纤溶活性降低,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
这对临床上已有心、脑血管疾患或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极为不利,甚至可能引起术后致命的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所致的心、脑血管意外。
在行血管手术的患者,凝血机制的改变可能造成手术部位血管床的血栓形成,从而影响手术效果。
8.对其他的影响疼痛尚可使手术部位的肌张力增加,不利于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因而,可能影响机体的恢复过程。
同时疼痛刺激能使患者出现失眠、焦虑,甚至产生一种无援的感觉,这种心理因素再加之上述疼痛的种种不利影响,无疑延缓患者术后的康复过程。
有些患者可能发生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常用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1)解热消炎镇痛药常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栓、布洛芬、双氯氛酸钠等。
(2)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等。
(3)催眠镇静药地西泮、硝西泮、艾司唑仑等。
(4)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
(5)抗忧郁药丙咪嗪、阿米替林等。
2、神经阻滞3、椎管内注药4、痛点注射5、针灸疗法6、推拿疗法7、物理疗法8、经皮神经点刺激疗法9、心理疗法术后镇痛术后疼痛是人体对手术伤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它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能影响术后恢复,导致呼吸、泌尿及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
因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术后镇痛最常用的药物有1.第一阶段轻度疼痛时,选用非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是阿司匹林。
可选用胃肠道反应轻的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
2.第二阶段在轻、中度疼痛时,单用非阿片类镇痛药不能控制疼痛,应加用弱阿片类药以提高镇痛效果,代表药物为可待因。
3.第三阶段选用强阿片类药,代表药物是吗啡。
其选用应根据疼痛的强度(如中、重度癌痛者)而不是根据癌症的预后或生命的时限。
常用缓释或控释剂型。
4.辅助用药在癌痛治疗中,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即加用一些辅助药以减少主药的用量和副作用。
辅助药有:(1)弱安定药,如地西泮和艾司唑仑等。
(2)强安定药,如氯丙嗪和氟哌啶醇等。
(3)抗忧郁药,如阿米替林。
止痛方法有哪些1.药物止痛三阶梯止痛方法:第一步---非麻醉性:芬必得、诺福丁、达宁、曲马多。
第二步---弱麻醉性:可待因、强痛定。
第三步---强麻醉性:度冷丁、吗啡。
给药时间:疼痛发作前给药。
及时评估:给药20~30分钟后。
疼痛原因未明确禁止使用,护理活动安排在药物显效时间内。
2.物理止痛:冷、热、按摩、推拿等。
3.针灸止痛----神经性疼痛。
4.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慢性疼痛。
镇痛方法1.硬膜外镇痛:通过留置的硬膜外导管单次或持续给药。
常用吗啡,吗啡可透过硬膜外腔进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髓后角的受体。
不良反应:常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储溜和呼吸抑制。
2.病人自控镇痛:这项技术是近十年提出的按需镇痛概念与微电脑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
即在病人感到疼痛时,可自行按压PCA装置的给药键,按设定的剂量注入镇痛药,从而达到止痛效果。
PCA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镇痛效果不佳,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尿储留,睡眠障碍和镇静,双下肢麻木,皮肤受损。
PCA的护理1.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2.认真交接班3.掌握PCA的使用、参数设定、药物特性4.指导患者正确使用PCA5.确保PCA正常运行6.PCIA(静脉PCA)使用单独的静脉通道7.定时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镇痛方案、镇痛效果8.防止感染9.防止并发症10.PCEA(硬膜外腔PCA)者拔管注意事项。
疼痛的评估方法1.询问病史:认真听取主诉2.观察和体格检查:注意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3.阅读和回顾既往病史4.使用疼痛评估工具。
患者疼痛的观察1.疼痛的部位2.疼痛的性质3.疼痛的程度4.疼痛的急缓5.疼痛的诱因、缓解因素6.疼痛的伴随症状7.疼痛时患者的表情、体位及姿势8.重要生命器官功能的观察。
疼痛病人的护理评估1.主诉: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影响、支持2.身体运动情况:静止不动,无目的的乱动,保护动作,规律性或按摩动作3.声音:呻吟、喘息、尖叫、哭泣4.病人控制疼痛的模式5.评估疼痛程度。
去除疼痛的刺激因素1.抬高肿胀部位2.有绷带、石膏固定的患者要注意血运情况3.检查患者的姿势和体位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5.主动耐心与患者交谈6.倾听患者述说7.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操作时动作轻柔,解释耐心,态度和蔼。
患者的错误理解1.一个好患者应勇敢面对并承受手术所引起的疼痛,不应抱怨2.疼痛只是术后一种较常见的症状3.镇痛以后会影响医生评估患者病情的精确性,还是忍忍吧4.我现在不想使用镇痛药,因为我想留到以后再用5.镇痛药物会成瘾6.镇痛药物会有副作用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1.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建立信赖关系、鼓励表达、尊重行为反应。
2)分散注意力、参加活动、选听音乐、有节律的按摩、深呼吸、想象、松驰法。
放松疗法1.4个基本成份:安静环境;舒适位置;淘空一切杂念;精神劝说。
2.进行性放松具体步骤1在安静的环境中确保位置舒适;2闭上眼睛作深和慢的呼吸;3呼吸逐渐减慢;4吸气时紧张肌肉,呼气时放松,交替进行;3放松:集中于呼吸,每次呼气时重复一个词。
健康教育的内容1.疼痛是一种意识现象,属于个人的主观知觉体验,会受到人的心理、性格、经验、情绪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患者表现为痛苦、焦虑;是机体对疼痛刺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如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出汗、骨骼肌收缩等。
是机体的重要保护机能。
2.手术后疼痛会对机体带来胃肠道及泌尿系、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
3.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疼痛,患者有权享受术后无痛的经历。
4.如何表达自己的疼痛程度、性质、持续时间和部位。
5.告知病人或家属镇痛泵的作用,教会病人如何使用镇痛泵。
6.自我缓解疼痛的方法:放松、想象、听音乐、看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