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XX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昆明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

2007年1月20日

项目名称:XX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文档日期:2007年01月20日 10:37

编写人员:张海龙、闫磊

修改历史:

文档备注:

前言 (5)

1 数据库字段数据字典描述 (5)

2 农村专用图形表 (6)

2.1 表索引 (6)

2.2 表结构 (6)

2.2. 1 影像图(dom) (6)

2.2. 2 宗地(NCR_Parcel) (7)

2.2. 3 注记属性表(NC_Annotate) (7)

2.2. 4 辅助层(NC_Asst) (8)

2.2. 5 行政区划属性表(NC_Canton) (9)

2.2. 6 行政界线属性表(NC_CanVerge) (10)

2.2. 7 等高线属性表(NC_Contour) (10)

2.2. 8 边框注记(NC_frame) (11)

2.2. 9 高程点属性表(NC_HgtPoint) (11)

2.2. 10 线状地物属性表(NC_Line) (12)

2.2. 11 图斑属性表(NC_Parcel) (13)

2.2. 12 权属界线拐点属性表(NC_RgtBLPot) (15)

2.2. 13 权属单位属性表(NC_RgtUnit) (16)

2.2. 14 权属界线属性表(NC_RightBL) (16)

2.2. 15 零星地类属性表(NC_Sporadic) (17)

2.2. 16 地类界面属性表(NC_TerrRgn) (17)

2.2. 17 地类界线属性表(NC_TerrTpBd) (18)

2.2. 18 植被符号(NC_VGT) (18)

3 公用表 (19)

3.1 表索引 (19)

3.2 表结构 (19)

3.2. 1 十字丝(S_cross) (19)

3.2. 2 网格(S_Grid) (20)

3.2. 3 接幅表(S_MapUn) (20)

3.2. 4 鹰眼窗口(TBL_EagleWindow) (21)

3.2. 5 要素表(TBL_Feature) (22)

3.2. 6 要素编码分级表(TBL_FeatureGrade) (22)

3.2. 7 图层元数据信息表(TBL_LayerMdInfo) (23)

3.2. 8 图层关系表(TBL_LayerRelation) (24)

3.2. 9 地图窗口表(TBL_MapWindow) (25)

3.2. 10 地图窗口图层关系表(TBL_MapWindowLayer) (25)

3.2. 11 比例尺字典表(TBL_Scale) (26)

3.2. 12 符号表(TBL_Symbol) (26)

3.2. 13 符号库(TBL_SymbolLib) (27)

3.2. 14 专题图(TBL_Thematic) (28)

3.2. 15 专题图符号化表(TBL_ThematicSymbol) (28)

4 农村地籍元数据表 (29)

4.1 表索引 (29)

4.2 表结构 (30)

4.2. 1 表格保存(NCC_FormSave) (30)

4.2. 2 表行政代码字段(NCM_TableCanton) (31)

4.2. 3 新增建设用地状况代号(NC_AddBldtype) (31)

4.2. 4 土地利用所有功能(NC_Allfunction) (32)

4.2. 5 争议飞地识别库(NC_disputed) (32)

4.2. 7 耕地变化类型表(NC_infldChg) (34)

4.2. 8 土地利用管理权限(NC_RightMG) (34)

4.2. 9 程序升级维护(NC_upgrade) (34)

4.2. 10 境界线类型(TBL_Ambit) (35)

4.2. 11 基本信息表(TBL_Basic) (35)

4.2. 12 房屋结构类型(TBL_BuildingStyleCode) (36)

4.2. 13 行政代码(TBL_CANTONCODE) (36)

4.2. 14 行政代码级别表(TBL_CantonCodeGrade) (36)

4.2. 15 界址点类型代码(TBL_CoordTypeCode) (37)

4.2. 16 土地等级与地价关系对照表(TBL_GategoryCode) (37)

4.2. 18 土地等级代码(TBL_LandGradeCode) (38)

4.2. 19 土地等级地价(TBL_LandGradePrice) (39)

4.2. 20 土地地价地类(TBL_LandPriceCategoryCode) (39)

4.2. 21 土地用途代码(TBL_LandUseCode) (40)

4.2. 22 土地使用权类型代码(TBL_LandUseRightCode) (40)

4.2. 23 打开的图层保存(Tbl_LayerSave) (40)

4.2. 24 图幅操作管理表(TBL_MapunMenu) (41)

4.2. 25 菜单操作(TBL_Menu) (42)

4.2. 26 他项权利登记类型(TBL_OtherRightCode) (42)

4.2. 27 土地供应方式代码(TBL_ProvideGroundCode) (43)

4.2. 28 土地登记类型代码(TBL_RegisterTypeCode) (43)

4.2. 29 出让申请事项类型代码(TBL_RelDecTypeCode) (43)

4.2. 30 出让用途代码(TBL_ReleaseUseCode) (44)

4.2. 31 权属性质代码(TBL_RightPropertyCode) (44)

4.2. 32 权属单位名称表(TBL_RightUnit) (44)

4.2. 33 所属系统代码(TBl_System) (45)

4.2. 34 界标位置代码(TBL_TerminusPosCode) (46)

4.2. 35 界标类型代码(TBL_TerminusTypeCode) (46)

4.2. 36 单位性质代码(TBL_UnitPropertyCode) (46)

4.2. 37 界址线类型代码(TBL_VergeCategoryCode) (47)

4.2. 38 界址线性质代码(TBL_VergePropertyCode) (47)

5 农村地籍自定义表 (47)

5.1 表索引 (47)

5.2 表结构 (48)

6 统计表 (48)

6.1 表索引 (48)

6.2 表结构 (48)

6.2. 1 簿一全部二级汇总(NCT12_TotalCollect) (48)

6.2. 2 簿一全部汇总(NCT1_TotalCollect) (49)

6.2. 3 一二级按权属分类汇总表(NCT2Q_TotalCollect) (50)

6.2. 4 簿二全部汇总(NCT2_TotalCollect) (50)

6.2. 5 簿三全部汇总(NCT3_TotalCollect) (51)

6.2. 6 变更图形(NCT_ChangeBMP) (51)

6.2. 7 变更流向分析(NCT_ChangeFlowWay) (52)

6.2. 8 变更记录表(NCT_ChangeTable) (52)

6.2. 9 变更纪录号演变(NCT_chgNumEvolve) (54)

6.2. 10 行政区划台帐(NCT_ContonCollect) (54)

6.2. 11 坡度级别汇总(NCT_GradeCollect) (55)

6.2. 12 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NCT_GradeSum) (55)

6.2. 13 飞地一、二、三级分类面积汇总(NCT_ISLand) (57)

6.2. 14 地类平衡表(NCT_LandBalance) (57)

6.2. 15 图幅汇总(NCT_MapCollect) (58)

6.2. 16 最大图斑号(NCT_MaxParcel) (58)

6.2. 17 图斑面积量算表(NCT_ParcelCala) (59)

6.2. 18 图斑台帐(NCT_ParcelCollect) (59)

6.2. 19 图斑台帐_1(NCT_ParcelCollect_1) (60)

6.2. 20 图斑地类明晰(NCT_ParcelLanduse) (61)

6.2. 21 国有权属单位面积汇总(NCT_RightArea) (62)

7 查询 (62)

7.1 表索引 (62)

7.2 表结构 (62)

7.2. 1 叠加查询(NCQ_Overloap) (62)

前言

1 数据库字段数据字典描述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 目次 前言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2 5数据库结构定义4 6数据文件命名规则14 7数据交换格式16 8元数据1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分类代码1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样本23附录C(资料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信息元数据示例27 表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要素代码表2 表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信息要素分层、定义与属性关联表4 表3表格信息要素属性关联表5 表4行政区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Q)5 表5行政界线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JX)6 表6等高线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GX)6 表7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GCZJD)6 表8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LTB)6

表9线状地物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ZDW)7 表10零星地类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LXDL)7 表11开发整理潜力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QL)8 表12开发整理规划区域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HQY)9 表13面状工程、线状工程、点状工程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C)9表14面状项目、线状项目、点状项目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XM)10表15注记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ZJ)11 表16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区域平衡表(属性表代码BG_BCGDPHB)11 表1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结构调整表(属性表代码BG_GHJGTZ)11 表18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标分解表(属性表代码BG_GHZBFJ)12 表19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表(属性表代码WB_WBXX)12 表20界线类型代码表12 表21界线性质代码表13 表22等高线类型代码表13 表23权属性质代码表13 表24土地开发整理类型代码表13 表25比例尺代码表14 表26规划图类型代码表15 表2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编码16 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代码表18 表《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适用)》代码表20 前言 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要素分类、要素编码、属性数据结构、图形数据结构、影像数据结构、文件命名规则、元数据和数据交换格式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乡(镇)级(含和乡镇级同比例尺的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同时也适用于仅包含土地利用规划文本、指标、影像等要素的市级、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7798-2007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6-200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 1019-200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国土资源部《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国土资源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要素feature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GB/T 17798-2007 3.4要素] 3.2 要素性质feature arribute 要素的性质。[GB/T 17798-2007 3.5要素性质] 3.3 类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要素集合。 3.4 对象object 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封状态与行为特征的实体。[GB/T 17798-2007 3.6对象] 3.5 实体entity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2007年度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国土资源局 二○○七年十一月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国土资源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府对土地实行跟踪监督治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我局多年来一直将此项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在收到省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后,迅速将部和省厅的精神传达下去,及时明确此次调查工作重点、总体要求和差不多程序及方法。并在深入学习《通知》精神和全面领会调查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了《盐都市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对我市变更调查工作作出部署,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局必须做到“月清季累”,年末及时变更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做到数据、图形、实地“三一致”,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方法,全面查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和实际耕地变化情况。同时,加大了质量检查力度,确保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做到图、数、实地三者一致。 并先后三次组织各县(市、区)的分管局长、地籍科长和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土地变更调查的资料预备、外业调查、内业

处理、统计汇总、县乡自查、市局检查和成果上报等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通过认真实施上述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市如期保质地完成了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其成果差不多反映了2007年度土地变化情况。现将我市2007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年内变化情况 截至2007年10月31日,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6737972.2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455080.2亩,未利用地面积为5265579.6亩,合计总面积为25458632.0亩,折16972.42 KM2。土地利用结构见表1 表1 盐都市土地利用现状面积 单位:亩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制图步骤

1.新增规划用地 在ArcCatalog新建(或直接导入)“GH**(乡镇代码)_**乡(镇)_新增规划用地“图层 开始“Editor”,Target:GH**(乡镇代码)_**乡(镇)_新增规划用地 根据乡镇调研成果,找到准确的位置,通过复制现状地类图斑等命令规划新增用地。 单击右键,打开“Attributes”,根据“Shape_Area”调整图斑面积,单位:平方米。(调整结果“Shape_Area”个位数字5以下,最好是0,十位百位必须都是0)规划规模与之对应保留一位小数,单位:公顷。 具体调整方式: 选中图斑,使用Task:Cut Polygon Features命令,割去多余的面积。 双击图斑,调整结点位置。可以单击右键insert vertex或者delete vertex增加或删除结点。 注意: 适当割补,不要出现尖角和小块图斑。 打开“Attributes”,根据“乡镇规划用途分区代码一览表”修改图斑属性。(ps:个人建议,在这一步,只修改XMMC、规划规模、乡镇村名三条属性,出图代码、出图分类、用途分区以及管制分区四项属性可以在规划图层完成后,open Attributes Table,使用“Field Calculator”命令,统一修改,汉字写在英文状态的””里) (1)县级重点项目上图 导入“县级规划新增建设用地等”图层 复制该图层图斑到“新增规划用地”图层 Tips: A.县级重点项目以乡镇调研确定的位置为准,形状根据具体地类图斑情况以及边界作调整,面积不变; B.有勘界资料的,将勘界范围导入Arcgis中进行处理。 (2)高速公路铁路等上图 导入“GH面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图层,选择”县级新增规划中的高速公路”, 将其复制到“GH 面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中. 选中高速公路, Data managemeng tools 再features 再polygon to line,这样就把面转为一个新线图层. 在这个新图层中,再用split tool 把线打碎,删成一条线. 导入“GH线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图层, 把这条线导入其中,即可. 再对线的位置作一定调整. 完成! (3)场镇范围允许建设区以及有条件建设区上图 参考场镇规划基本范围制图(有CAD规划图的要先将.dwg文件导入Arcgis)。将现状场镇作为允许建设区,将规划场镇作为有条件建设区。 Tips: A.将场镇规划.dwg文件导入Arcgis步骤: 1.提取场镇边界。打开场镇规划.dwg文件,选中场镇边界即规划红线,复制到新.dwg文件,并缩放另存 到规划图数据文件夹中 2.打开Arcgis,拖入场镇边界文件。“export data”完成转换 3.配准。缩放到图层,打开spatial adjustment 选四个点,修改点坐标,进行配准。X坐标复制到X,前 加36(36度纬度带)Y坐标复制到Y(看CAD图的经纬度,如果经度位数为6,纬度位数为7,则用上

吕梁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吕梁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土地是人类的立足之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具有多功能的利用价值。土地利用是人类作用于大自然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必须科学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深刻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要求,充分认识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农村土地特别是耕地保护的形式日趋严峻。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预期将达到14.5亿,2033年前后达到高峰值15亿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护有一定数量的耕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也需要大力加强对其生态功能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同时,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将不可避免的占用部分耕地,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也需要调整一些耕地。但是,耕地后备资源少、生态环境约束大,制约了我国耕地资源补充的能力,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式。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土地利用问题的有利条件。从土地利用现状看,我国建设用地利用总体粗放,节约集约利用空间较大,为统筹保障科学发展与保护耕地资源提供了基础条件,从国际背景看,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从国内环境看,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主法制和整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展望未来,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必须从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这一社会现实没改变出发,正确把握科学发展与资源配置的密切联系和内在规律,本着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保障科学发展,增强土地资源危机意识,树立全民节地观念,妥善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新模式,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套用国土部的相关文件我们进行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农 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 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土地利用数据库属性表描述

土地利用数据库作业流程 1、土地利用数据库属性表描述 序号要素类型编码要素类型名称几何类型缺省颜色属性表名 1 A11 行政区 Polygon XZQY 2 A12 行政界线 Line XZJX 3 A21 等高线 Line DGXB 4 A22 高程点 Point GCDB 5 B10 权属区 Polygon QSQY 6 B20 权属界线 Line QSJX 7 B30 权属拐点 Point QSGD 8 C10 图斑 Polygon DLTB 9 C20 线状地物 Line XZDW 10 C30 零星地类 Point LXDL 11 C40 地类界线 Line DLJX 12 D00 注记 Annotation ZJFH 在属性表中:字段名称如下 XZQY(行政区域) 目标标识码(字段类型Int)(字段长度6)以下类同,要素代码(char 4),区划代码(char 9) ,行政区名(char 60),计算面积(float 16),平差面积(float 16),控制面积(float 16) XZJX(行政界限) 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境界名称(char 80),境界长度(float 10),境界性质(char 1)

DGXB(等高线) 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等高线类型(char 20),标示高程(int 4) GCDB(高程点) 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高程点名称(char 60),标示高程(float 7) QSQY(权属区域) 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权属区代码(char 8),权属区名(char 60),计算面积(float 16),平差面积(float 16),控制面积(float 16) QSJX(权属界限) 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界限名称(char 60),界限长度(float 8),界限类型(char 1) QSGD(权属拐点) 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拐点点号(char 4),点位记录(char 80),X坐标值(float 16),Y坐标值(float 16) DLTB(地类图斑) 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地类代码(char 4),地类名称(char 60),权属性质(char 3),权属单位代码(char 12),坐落单位代码(char 15),坐落单位名称(char 60 ), 所在图幅(char 60),图斑编号(char 7),坡度级别(char 1),田坎系数(char 5),计算面积(float 14),平差面积(float 14),线状地物面积(float 12),零星地类面积(float 10),田坎面积(float 10),图斑净面积(float 14),原有线状地物面积(float 12),原有零星地类面积((float 10)),原有田坎面积(float 10),原有图斑面积(float 14),(土地分类,新增建设用地状况,当年新增耕地类型,当年耕地减少类型,新增原地类型,备注可以不填) XZDW(线状地物)

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安徽省城市开发边界和 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数据标准 2016年6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1) 3数据内容 (2) 4定位基础 (2) 5数据质量与制图规定 (2) 5.1数据要求 (2) 5.2图示符号 (5) 6成果数据提交规定 (6) 6.1成果数据提交内容和格式 (6) 6.2成果数据存储方式 (6) 附录A 控制线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B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C1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功能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8) 附录C2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9 附录D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10)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城市(县城)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与数据交换。 2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 (4) 《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4) (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 21740-2008) (9)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10) 《城市规划数据标准》(CJJ/T 199-2014) (11)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3-2010) (12)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 (13) 《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6-2010) (14)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15)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0-2009) (16)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 (1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1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试行) (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调整试行稿) (20) 《安徽省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数据库规定》(2015) (21) 《关于统筹开展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问题的通

基于MAPGIS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管理观察·2008年8月 □陈莉莉 杨友长 基于MAPGIS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摘要:本文对采用Geoimager、AUTOCAD、ARC/INFO、ARCGIS和MAPGIS相结合的新技术实现基于MAPGIS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并对建设过程作了介绍重点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ArcGIS土地利用数据库 MapGIS 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 (安徽省基础测绘信息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1) 引言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的目的是:按土地详查有关技术规定要求,建立符合国家 相关标准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实现土地详查成果的信息化管理,全面满足地籍管 理工作的需求,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建立土地详查制度、全面管理土地资源等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管理土地利用情况和集体土地权属状况,完成地类变更、统计汇总等工作。

1.相关技术介绍经过研究、对比,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Geoimager、AutoCAD、Arc/Info、ArcGIS和MapGIS多种软件、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方法。 以下将详细介绍上述提及的各种软件: Geoimager 武汉吉奥公司的Geoimager软件用来对扫描的外业调查成果图进行纠正。 AutoCAD与DMAPS AutoCAD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图形辅助设计软件,DMAPS2002是基于该平台由安徽省基础测绘信息中心二次研发的图形编辑软件,在建库的过程中,主要用于土地利用库数据的采集和编辑。 Arc/Info与ArcGIS Arc/Info和ArcGIS是美国ESRI公司的GIS产品,主要利用它们提供的aml语言和ArcObiect组件编写的程序,对前期由Dmaps2002采集并编辑后的成果进行属性信息化和各种逻辑关系检查以及分类面积初步的统计汇总。 MapGISMapGIS是武汉中地公司的GIS产品,作为国土资源部推介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指定软件之一,MapGIS在原先 的基础平台上增加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2.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流程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制图步骤

斯维尔土地整理预算软件 问题集锦 1、WIN7或WIN8系统下如何安装和运行软件? 如果是win7、win8 系统,单击软件的SETUP,点击右键以管理员身份运行安装即可。运行软件时也需要点击右键,以管理员身份运行打开。或者点击桌面图标右键属性,兼容性界面把以管理员身份运行此程序打上对勾,下次可直接双击软件打开程序。 2、工程信息界面,开发面积、整理面积、复垦面积,新增耕地面积输入时能否 输入单位? 不能,只需要输入数值即可,否则报表中引用面积的表格打开时会提示错误,数据集打开失败。

3、在费用界面,提示这个错误是什么原因? 这个提示表示此项费用的最高值不能超过1.5,如果输入1.5以上的数值就会出这个提示,把此数值调整成1.5以下即可。 4、套好的定额不小心删除错了,如何恢复? 工程在没有退出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撤销按钮, 如果工程已经退出保存,那么可以通过文件下拉菜单-预算书工具-恢复单位工程

5、如何调整甲、乙类工的市场单价? 软件默认的是从基础价格引用甲类工和乙类工的预算单价。如果调整市场价,需要在基础价格界面屏蔽引用,然后在工料机界面直接输入市场价即可。 6、工程施工费界面如何让分部行,子分部行,定额行显示序号? 首先在工具下拉菜单中,显示设置选项,打开显示设置界面,序号一列打上对勾,点应用.然后点中任意定额行,点右键,其他功能中的重排子目序号。

7、软件提示待定材料(HLTCL)未处理,如何解决? 切换页面时,提示待定材料未处理时,是因为套用的定额中用到混凝土,但混凝土材料没有进行换算。如下图.可直接双击40031这条定额,软件会自动回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 论述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础之上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主要技术方法,以实际的作业过程梳理出了规划辅助建库系统的完整作业技术路线。 标签:土地利用规划规划数据库A技术流程 1引言 根据山东省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规程,确立了清晰明确的技术路线。以县级2009年调查时点的农村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和2010年变更调查调整补划后的基本农田作为基础数据,通过对二次调查地类的转换形成规划基期数据库;结合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图、表、文本成果,进行规划数据分析整合,利用GIS系统建立起符合国家标准的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和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 2收集资料 (1)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2009年统一调查时点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以及文本、表格等数据库建设成果资料。 (2)基本农田划定成果。2010年调整完善上报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图斑,以及相关调整完善形成的过程成果以及审批文件。 (3)己审批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成果。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含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基本土地整治与基本农田保护图等,其他数据库建设资料。 (4)规划完善等其他相关审批资料。 3资料的分析及预处理 (1)资料分析:对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基础资料完整,对规划资料的规范性,包括图形资料的拓扑、格式和精度情况、规划文本和图件的数据一致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资料的预处理:通过对矢量数据与文本、表格数据的分析、对比,结合县乡两级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结合规划修编成果数据,按照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对矢量数据进行预处理。 4数据入库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 研究区概况 武汉是湖北省省辖市,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缘,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介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l °22’之间。东与黄冈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嘉鱼县、洪湖市相连,西与仙桃市、汉川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南北最大纵距15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辖区总面积854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71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60平方公里。现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13个区。总人口838.9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33.21万人。 地形属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山丘、湖泊与平陆相间,其中北部小片山地为大别山余脉。海拔19.2~873.7米。江(河)湖水面占总面积的25%。主要河流有长江、汉水、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较大的湖泊有梁子湖、涨渡湖、汤逊湖、东湖等。呈东西向的两列低矮山系与南北向的长江在市区形成垂直轴线。长江、汉水把市区分割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形成“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 武汉市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284毫米,降水相对集中于6~8月,年平均气温16.4℃。 2 土地利用数量分析 2.1 武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概况 据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008年武汉市农用地面积为556733.21公顷,占武汉市土地总面积的65.12%,其中耕地面积为338344.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58%;园地面积为13455.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7%;林地面积为87971.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29%;牧草地面积为184.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2%。建设用地面积为148273.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34%,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1712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70%;交通用地面积为15378.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0%;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5774.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5%。未利用地面积为149901.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53%,其中可利用土地(包括草地、滩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为31329.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6%;难利用土地(冰川、永久积雪、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坝等)为1635.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9%。 2.2 武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分析 武汉市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等13个区,现研究武汉市各个辖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1996到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可以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来表示,即 %1001 ??-= T V V V K a a b 式中:K 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V a 、V b 为基期和报告期末某一土地利用类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试行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试行)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3月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2) 5 数据库结构定义 (6) 6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5) 7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28) 8 元数据 (28)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代码、空间要素分层、要素属性结构、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与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 CH/T 1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TD/T 1014 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6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TD/T 10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要素 feature 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ISO 19101] 3.2 要素属性feature attribute 要素的性质。[ ISO 19109] 3.3 类 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3.4 对象object 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封装状态与行为特征的实体。[GB/T 17798] 3.5 实体 entity 具有共同性质的对象类。[GB/T 17798]

“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研究

“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201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国土综合整治,2016年12月26日,《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由国务院下发并实施,各地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是十三五期间土地整治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本文以沈阳市为例,结合生态环境现状,总结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整治措施及存在问题,探讨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旨在为更好地进行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整治措施1积极推行生态友好型土地整治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力求推行生态友好型土地整治,将生态安全理念贯穿土地整治全过程,实施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 土地整治活动要保护现有生态要素和景观要素,降低对原始生态环境的干扰。 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景观风貌提升工程,提高土地覆盖的镶嵌性及生态景观服务功能。 加强了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治技术的应用。 提出土地整治工程应将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相结合,推广生态型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做到点、线、面协调统一,构筑物的造型及色彩与自然协调统一。 2着力构建基础性生态网络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重视构建

基础性生态网络。 在土地整治活动中首先加强了生态建设的宏观控制。 注重区域生态功能协调,切实按照生态功能区划进行城市建设与产业布局。 其次加强了生态核心区保护与建设。 优先保护湿地、沼泽、滩涂等自然湿地、重点保护半自然生境,本地植物多样性较高、特有物种群落和生境、自然遗留地、文化遗产保护等区域,增加自然区域面积,可持续地保存、维护和发展具有国家及国际意义的生态系统,形成生态核心区。 最后合理布设了景观生态廊道。 加强生态修复和重建,构建耕地、林草、水系、绿带等生态廊道,连接残存自然、半自然生境,加强各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景观连通性。 3大力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对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提出了具体措施。 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面,坚持规模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积极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综合整治水土流失,有效遏制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在风蚀沙化土地防治方面。 深入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防止流沙蔓延和扩展。 扩大人工种草面积,通过采取改良草地、围栏封育等生物和工程措施,对沙化土地进行有效保护和恢复。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作业:对你所在村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有所侧重)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是自然客观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在受到地理自然因素制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改造利用行为的影响。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同的生产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改变并形成新的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内现实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 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作出的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只有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才能发现问题,作出合乎当地实际的规划。因此,在编制土 地利用规划时,必须对土地利用现状作深入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资料,找出土地利用 存在问题,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P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P2示例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P1 土地利用现状评述内容(所有小点为超连接) 一、土地禾U用的自然与社会条件分析 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 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五、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

作业:对你所在村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有所侧重)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主要对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矿藏、景观、灾害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人口、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商品化程度、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比较、明确本规划区土地利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根据土地详查、变更调查、土壤监测和人口、土地、农业、城乡建设统计年报,分析、比较规划区域各类土地面积、人均占有量和质量,以及土地利用近10年的变化情况,研究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是研究各种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 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占全规划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关系及各 类土地在全区范围内的分布是否合理,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规律。 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主要有以下计算指标: 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利用土地面积)/ 土地总面积]*100% 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农林牧渔业用地)/土地总面积*100% 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 建设用地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 土地复垦率=(废弃土地复垦利用面积/废弃土地总面积)*100% 人均城镇用地=城镇用地/城镇人口(平方米/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人口(平方米/人) 路网密度=公路里程/ 土地总面积(公里/百平方公里)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XX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昆明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 2007年1月20日

项目名称:XX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文档日期:2007年01月20日 10:37 编写人员:张海龙、闫磊 修改历史: 文档备注:

前言 (5) 1 数据库字段数据字典描述 (5) 2 农村专用图形表 (6) 2.1 表索引 (6) 2.2 表结构 (6) 2.2. 1 影像图(dom) (6) 2.2. 2 宗地(NCR_Parcel) (7) 2.2. 3 注记属性表(NC_Annotate) (7) 2.2. 4 辅助层(NC_Asst) (8) 2.2. 5 行政区划属性表(NC_Canton) (9) 2.2. 6 行政界线属性表(NC_CanVerge) (10) 2.2. 7 等高线属性表(NC_Contour) (10) 2.2. 8 边框注记(NC_frame) (11) 2.2. 9 高程点属性表(NC_HgtPoint) (11) 2.2. 10 线状地物属性表(NC_Line) (12) 2.2. 11 图斑属性表(NC_Parcel) (13) 2.2. 12 权属界线拐点属性表(NC_RgtBLPot) (15) 2.2. 13 权属单位属性表(NC_RgtUnit) (16) 2.2. 14 权属界线属性表(NC_RightBL) (16) 2.2. 15 零星地类属性表(NC_Sporadic) (17) 2.2. 16 地类界面属性表(NC_TerrRgn) (17) 2.2. 17 地类界线属性表(NC_TerrTpBd) (18) 2.2. 18 植被符号(NC_VGT) (18) 3 公用表 (19) 3.1 表索引 (19) 3.2 表结构 (19) 3.2. 1 十字丝(S_cross) (19) 3.2. 2 网格(S_Grid) (20) 3.2. 3 接幅表(S_MapUn) (20) 3.2. 4 鹰眼窗口(TBL_EagleWindow) (21) 3.2. 5 要素表(TBL_Feature) (22) 3.2. 6 要素编码分级表(TBL_FeatureGrade) (22) 3.2. 7 图层元数据信息表(TBL_LayerMdInfo) (23) 3.2. 8 图层关系表(TBL_LayerRelation) (24) 3.2. 9 地图窗口表(TBL_MapWindow) (25) 3.2. 10 地图窗口图层关系表(TBL_MapWindowLayer) (25) 3.2. 11 比例尺字典表(TBL_Scale) (26) 3.2. 12 符号表(TBL_Symbol) (26) 3.2. 13 符号库(TBL_SymbolLib) (27) 3.2. 14 专题图(TBL_Thematic) (28) 3.2. 15 专题图符号化表(TBL_ThematicSymbol) (28) 4 农村地籍元数据表 (29) 4.1 表索引 (29)

土地整理工程

土地整理工程 第一章绪论 1 土地整理的概念 是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破坏、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 2 土地整理的内容 ●农用地整理 ●建设用地整理 ●土地复垦 ●宜农未利用地开发 ●区域性综合整治 A.农用地整理 在以农用地(主要是耕地)为主的区域,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代表工程有:河南省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工程、浙江省“千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B.建设用地整理 建设用地整治包括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和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对农村地区散乱、废弃、闲臵和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进行整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活动。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对旧城镇、“城中村”和旧工矿等进行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加强节地建设,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提升土地价值,改善人居环境,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活动。 C.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是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D.宜农未利用地开发 宜农未利用地开发对宜农未利用地采取整治措施,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E.区域性综合整理 区域性综合整治: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以村、镇为基本整治区域,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对区域内的田、水、路、林、村实行综合整治,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其目标更加多元化,呈现出区域综合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的特点。 3.土地整理的概念发展 第一阶段(1998年以前):以“土地整理”概念为标志。 第二阶段(1998-2007年):以“土地开发整理”概念为标志。 国土资源部构建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基本政策制度体系: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滨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滨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测绘学院资源09 24号马淑敬 一、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一)自然条件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邻东营、南连淄博、西南与济南市交界、西接德州、西北隔漳卫新河与河北省海兴县、黄骅市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

测绘学院资源09 24号马淑敬滨州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快捷。距济南空港只需1小时车程,1个半小时直达黄骅港,3小时抵达青岛,当日往返京津塘地区。205、220国道与滨博高速、津汕高速、荣乌高速融合贯通,在建的黄大铁路和即将运营的滨港铁路纵横境内,三座大桥飞架黄河南北,是华北、华东各省市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 (二)自然资源和历史沿革 滨州市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土地94.5万公顷,其中已开发的耕地46.7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3公顷。黄河贯穿东西,淡水资源充足。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6种,已开发15种。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主采区。海岸线长240公里,是山东省重要的原盐生产基地。 滨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遗迹,不断出土问世。春秋末期,伟大的军事家孙武是惠民县人士,他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堪称惊世之作。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王薄,在邹平县雕窝峪首举义旗,成了隋王朝的掘墓人。明初农民起义领袖唐赛儿,滨州市人,她揭竿而起给明王朝以沉重打击。汉孝子董永的故乡就是位于小清河畔的博兴县。宋朝的范仲淹,就学苦读的醴泉寺就在邹平的长白山中。传统民间艺术异彩纷呈,著名的山东吕剧就发源于博兴县支脉河畔刘官村一带,起源于元朝的胡集灯节书会,泥塑、木版画及具有七百年历史的滨州民间剪纸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独具艺术风格,久负盛名。 (三) 人口 2001年至2007年人口统计如下: 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出生人口数(万人) 死亡人口数(万人) 自然增长人口数(万人) 人口总数(万人) 2001 10.73 6.05 4.68 3.88 2.20 1.68 362.95 2002 10.86 6.20 4.66 3.95 2.26 1.69 364.79 2003 10.18 6.58 3.61 3.72 2.40 1.32 366.15 2004 12.45 6.21 6.24 4.58 2.28 2.30 368.90 2005 12.83 6.77 6.48 4.60 2.43 2.17 371.25 2006 9.94 6.00 3.94 3.70 2.23 1.47 373.16 2007 9.82 6.54 3.28 3.67 2.44 1.23 374.48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1234567年份人口总数(万人) (四) 城镇化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成果数据要求主体指标讨论

五、实验探究题 1.(2011重庆,第16题第(4)题下图是量筒的测量情形,图l4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图14 【答案】2.6 2.(2011江苏南京,第29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纸锥和小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取三个相同的纸锥,每个纸锥的质量为m ,并编号为甲、乙、丙,其中在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3m 的小金属球,在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8m 的小金属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 (1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是;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答案】(1D (21∶2∶3 1∶4∶9 形状相同的纸锥,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3.(2011江西,第23题)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5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 26 64 90 路程S/cm 1S 4 6 时间t/s 平均速度v/26 16 15 (cm/s)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答案】(1)见表中 (2不是,因为小车在全程内的运动速度是不断变化的 4.(2011江苏无锡,第32题)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 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表一 表二 、 (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选壤“大" 或“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