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建议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建议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3年10月29日18:42 来源:《北方环境》2013年第5期作者:马晴王海英张颖孙玉燕贺娟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1 摘要: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增长,成分日趋复杂,危害也日益显露和突出,这种危害不是单方面的因素,而是全方面的因素所引起的,如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消费观的改变,人们总体环保意识的欠缺等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一起规范和提高我国垃圾处理水平。 关键词:生活垃圾,环境污染,污染控制,处理方法 1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越来越强烈的关注。解决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不再仅是垃圾的最终出路问题,而是生活垃圾源头的减量化、过程资源化和末端无害化的综合管理问题。生活垃圾作为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的副产物,具有产生来源广泛、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庞大等特点。政府在维持城市清洁、合理处置生活垃圾,创造适于人们工作、生活的城市环境,维护人们健康方面责无旁贷。然而,生活垃圾产业发展的领域远不止垃圾的处理,从生活垃圾综合管理的理念来看,生活垃圾产业不仅包括直接的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服务,还包括设施设备建设与制造、资源化利用、咨询服务等。 2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的产量不断增加,垃圾的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国家都把垃圾视为环境破坏的祸首。垃圾,既是人类文明的副产品,又是人类生存的“污染物”,垃圾已成为当今世界一大公害。根据联合国人口统计资料,20世纪末世界人口有70%~80%聚集到城市,城市化发展,致使人口密集,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垃圾量猛增,许多城市形成了“垃圾围城”的严重污染局面,这既侵占了大量土地,污染土壤、空气和水体,破坏生态环境,又易滋生蚊蝇传染疾病。垃圾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的消纳处理和综合治理,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城市整体功能正常发挥和城市居民生活及劳动环境的突出因素。 2.1城市生活垃圾的构成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在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其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有机物增加,可燃物增多,可利用价值增大;这一变化趋势将会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构成为:(1)有机物:厨余、果皮、草木等;(2)无机物:灰土、砖陶等不可回收物和塑料、纸类、金属、织物及玻璃等可回收物;其他:大件垃圾和有毒有害废物。 2.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作为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理方法,目前仍然是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主要方法。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垃圾填埋处理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全国相继建成了一批较为完善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或准卫生填埋场)。在这些卫生填埋场(或准卫生填埋场)中,一般均设有较完善的防渗系统、渗沥水收

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方式及优劣对比

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方式及优劣对比 解决垃圾问题的目标是将垃圾减容、减量、资源化、能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目前,通行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主要有焚烧、填埋、堆肥,另外RDF技术、厌氧生物制沼技术以及其他处理技术也在国外出现并应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实际上这些技术大多为焚烧、填埋、堆肥技术的延伸、配套和发展。 一、卫生填埋法 1)简介 卫生填埋法是指采用底层防渗,垃圾分层填埋,压实后顶层覆盖土层,使垃圾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以达到无害化的垃圾处理方法。因其方法简单、省投资,可以处理所有种类的垃圾,所以世界各国广泛沿用这一方法。从无控制的填埋,发展到卫生填埋,包括滤沥循环填埋、压缩垃圾填埋、破碎垃圾填埋等。 采用卫生填埋法,首先要防止从废物中挤压出的液体滤沥及雨水径流对地下水的污染。一般规范要求回填地最低处的标高要高出地下水位以上,并且回填地的下部应有不透水的岩石或粘土层。否则需另设粘土、沥青、塑料薄膜等不透水层。其次,填埋场应设置排气口,使厌氧微生物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的甲烷等气体能及时逸出,避免发生爆炸。回填后的场地,一般在20年内不宜在其上修建房屋,避免由于回填场不均匀下沉造成的结构破坏。 2)优缺点比较 优点 卫生填埋法主要有技术成熟、运行管理简单、处理量大、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和投资及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是目前我国城市垃圾集中处置的主要方式。 缺点 卫生填埋法的劣势主要在于占地面积大,减容效果差,且填埋的垃圾并没有进

行无害化处理,仍残留着大量的细菌、病毒,还潜伏着沼气重金属污染等隐患,垃圾渗漏液也有污染地下水资源的可能。近年来由于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对防止垃圾填埋所产生的渗沥水、沼气及恶臭对水体、土壤、大气可能造成的污染要求越来越高,以致造成填埋场场址难选,建场投资增大,运行费用提高。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规定禁止原始垃圾直接在填埋场处理。 二、堆肥法 1)简介 堆肥是使垃圾、粪便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可用作肥料或改良土壤。堆肥的关键在于提供一种使微生物活跃生长的环境,以加速其致菌分解过程,使之达到稳定。堆肥主要受废物中的养分、温度、湿度、 pH值等因素的控制。根据堆肥原理,可分为厌氧分解与好氧分解两种。厌氧分解需在严格缺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微生物分解生长较慢,故不多用。好氧分解过程可同时产生高温,从而杀灭病虫卵、细菌等,我国主要采用好氧分解法。堆肥技术的工艺比较简单,适合于易腐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处理,可对垃圾中的部分组分进行资源利用,且处理相同质量垃圾的投资比单纯的焚烧处理低很多。堆肥技术在欧美国家起步较早,目前已经达到工业化应用的水平。 2)优缺点比较 优点 堆肥法是一种非常环保的垃圾处理方法。投资较低,技术简单、可消除有害病菌的传播,有机物分解后可作为肥料再利用从而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垃圾减量明显。 缺点

西班牙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组合综合处理

54建设科技| 2004?11 | Window on the Globe 环球视窗 技术组合 综合处理 马德里城市生活垃圾:分选 回收 生化处理 西班牙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不久前组团赴西班牙和德国考察了其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与管理情况。考察过程团主要参观了西班牙马德里市和巴塞罗那市垃圾综合处理场,调研了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处置各个环节的技术特点以及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与运营的资金运作方式,与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交流与讨论,同时拜会了位于德国科隆市的“绿点”公司总部,了解了“绿点”公司的运作状况及德国有关包装废物的立法与管理情况,探讨了“绿点”模式应用于中国的可能性。另外,还对沿途各城市的市容与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考察。 □ 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 张悦 清华大学 刘建国 马德里是西班牙首都,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市区居民人口约300万。另外由于社会经济活动频繁,旅游业发达,还存在大量流动人口。马德里市区每日垃圾产生量约4000吨,其中90%为居民家庭、办公室及商业区产生,其余为道路清扫垃圾及大件垃圾等。尽管过去十多年来马德里市区人口不断减少,但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习惯的改变及收集容器的增多,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呈持续增长势头。生活垃圾的主要组分为:有机物(干重的51.5%)、废纸及纸板(21.9%)、塑料(11%)、玻璃(6.4%)、金属 (3.5%)等,垃圾含水率约35%。 马德里市自1985年起实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密闭式混合收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逐步过渡到选择性源头分类收集:居民将可回收塑料及金属容器类废物(称为黄袋垃圾)投放到黄色垃圾箱,其余废物(称为剩余垃圾)投放到灰色垃圾箱,但玻璃容器、废纸、纸板、废电池等则需要投放到设立于公共场所的专用垃圾箱。各类垃圾每日由专用车辆分别密闭运送到垃圾处理中心。垃圾的清运由马德里市政厅负责。 除分类收集的玻璃容器、废纸、纸板、废电池等,其余所有垃圾均运 送至Valdemingómez 环境公司(联 合体)进行处理。该公司由三个大型综合处理中心组成:Paloma, Lomas和Dehesas,垃圾处理的基本流程为:分选→堆肥→焚烧→填埋。首先进行分选,将垃圾中的可回收利用组分如塑料、金属、纸类等拣出作为原料出售;易降解有机物进行堆肥发酵,制成堆肥产品出售;剩余可燃物质进行焚烧,回收热量发电;剩余少量无机残渣进行卫生填埋处置。上述处理流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实现垃圾资源化,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三个综合处理中心各具特色,但 均以人工辅助机械分选、回收利用 和生化处理(高温堆肥)为基础。 上述三个垃圾处理中心均与马德里市政府签订合同,按照市场化原则实行特许经营,市政府按照合同约定保证垃圾入场量,并支付相应的处理费。垃圾类型不同,支付的费用也不同。政府付费是垃圾处理中心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政府对垃圾焚烧发电的上网电价进行补贴(电价为燃煤电厂电价的2倍)。另外,回收的塑料、金属和纸类等以及堆肥产品出售也可获得一定收益。由于马德里周边葡萄种植较为广泛,堆肥产品销路较好。

(完整word版)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公害,面对不容乐观的现状,需要积极探索和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的系统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方法,真正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1我国目前垃圾处理和分类现状 1.1垃圾处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我国许多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已经超过了1kg/(人?d)这个标志性的水平线[1]。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过亿吨,占世界垃圾总产生量的26.5%,且每年以8%~9%的速度增长,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52亿t,居世界首位[2]。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m2,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今后30~50年是我国人口和城市化的高峰期,可以预见: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系统和清运能力都日益受到严峻挑战[2]。 有的垃圾处理厂只能进行一次粗略的分拣,由于量大物杂,难以分清,并且厂区内外臭气熏天,殃及周边居民、单位;由于科技进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速,游走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拾荒匠,用锤砸火烧的土法把可卖的部分取下,把铅、镉、汞、聚氯乙烯塑料、溴化二噁英等重金属、特殊污染物丢进了城市垃圾箱,其数量将成倍快速增长[3],这些不可能被一般垃圾处理厂或污水厂处理好的特殊垃圾,通过渗透、生物富集等作用,将对我国的土壤、水体和人民的健康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国外的一些研究指出,未经过检查分类的垃圾收集会导致经济系统的衰退[4]。可见,城市垃圾已成为公害。 面对已成为公害的城市垃圾,要做到城市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前提条件是实行垃圾分类。 1.2现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焚烧和堆肥等方法,其中,填埋是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占20%以上;焚烧量甚微[5]。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对垃圾的成分要求也不尽相同。目前对垃圾的处理能力小,处理设施技术水平低,存在污染隐患多[6]。 1.2.1焚烧技术 焚烧是建立在政府向居民高额收费、政府大量补贴、垃圾源头严格分类、垃圾热值较高的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垃圾经过焚烧后,体积减少85%;降低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但焚烧过程会产生粒状污染物,酸性气体及毒性有机氯化物,主要为二噁英类(PCDDS)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类。尤其二噁英这类物质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分析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量日益增加。这些垃圾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破坏了城市景观,而且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持续性的污染,进而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如何妥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己成为城市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现状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人口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而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建筑垃圾和渣土,但不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根据垃圾的不同产生来源和性质,通常分为可回收垃圾、大件垃圾、可堆肥垃圾、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六类。 (一)国内垃圾产生现状。目前我国平均每天每人产生0.9~1.2kg 城市生活垃圾,并且每年仍以3%—5%的速度增长。根据环保部2016年发布的《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2015年,我国246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18564万吨。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最大的是北京,产生量为790.3万吨;其次是上海789.9万吨,重庆626.0万吨;深圳574.8万吨,成都467.5万吨,广州455.8万吨,杭州365.5万吨,南京348.5 万吨,西安332.3万吨,佛山328万吨。这10个城市产生的城市生

活垃圾总量为5078.6万吨,占246个城市产生总量的27.4%。相对而言,2014年,244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16816.1万吨,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最大的是上海,产生量为742.7万吨,其次是北京733.8万吨;2013年261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16148.8万吨,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最大的是上海,产生量为736万吨,其次是北京671.7万吨。从数据上看,虽然参与统计的城市数量有所差别,但近三年生活垃圾产生量仍然保持了不断上涨的趋势。 (二)国外垃圾产生现状。目前,全球每年排放各类城市垃圾近100亿吨。产生城市垃圾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每年已超过2.5亿吨,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45公斤/天;德国人均年产垃圾541-609公斤,年产垃圾5 000 吨;日本生活垃圾总产生量为约6000万吨,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115公斤/天。 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目前主要有填埋、堆肥及焚烧三种处理方法。 (一)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2015年,我国246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18564万吨,处置量18069.5万吨,处置率达97.3%。为了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标,我国城市垃圾主要通过填埋、堆肥和焚烧进行处理。现有卫生填埋场 1748座、垃圾焚烧厂257座、堆肥和其他处理场72座。到2015年底我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90.3%,其中进行集中

中国的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青岛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的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学生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年月日 中国的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摘要:城市是自然资源的重要消费者,同时也是污染和废弃物的主要产生者。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减少,人们在寻找新的资源的过程中,也逐步认识到城市垃圾资源的可利用性,并力图实现“变废为宝”。城市垃圾的消纳处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居民的心身健康、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 关键词:垃圾现状处理方法出路 引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特点:有机物增加,可燃物增多,可回收利用物增多,可利用价值增大。垃圾种类的多样化,尤其是电子垃圾,如电视、电脑、手机、音响等产品日渐成为困扰我国环境的大问题。城市生活垃圾若不能及时从市区清运,或简单堆放在市郊,往往会造成垃圾遍布、污水横流、蚊蝇孽生、散发臭味,还会成为各种病源微生物的孽生和繁殖场,影响周围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 1、中国的垃圾现状及影响 1、1 我国的垃圾现状 2005年《各地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显示,当年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仅为51.7%。建设部2006年调查表明,全国600多座城市,有1/3以上被垃圾包围。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5亿平方米,相当于75万亩。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1/3以上的城市均深陷垃圾围城困局。另有数据指出,现在中国除县城之外的668个城市中,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1/4已经无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特点:有机物增加,可燃物增多,可回收利用物增多,可利用价值增大。垃圾种类的多样化,尤其是电子垃圾,如电视、电脑、手机、音响等产品日渐成为困扰我国环境的大问题。 1.2中国城市垃圾带来的影响 城市生活垃圾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也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其快速增长的垃圾量,已构成城市管理和城市环境污染的重大问题。 1.2.1 浪费资源 城市生活垃圾中一般含有10%~15%的可回收利用物质,如金属、玻璃、塑料、橡胶和纸张等。随着全球资源短缺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将成为具有可利用价值的资源,据统计:(1)1 t废轮胎,可回收0.75 t再生胶、0.15 t纺织纤维和0.03~0.04 t 金属;(2)1 t废纸作造纸原料,可节省0.27 t烧碱、313 t水和340 kW ·h电能;(3)1 t废电池,经分解可回收0.385 t锰粉、0.06 t锌壳、0.003 t铜、0.005 t塑料、0.006 t 碳棒;(4)1 t废玻璃,可生产15箱(标准)平板玻璃或2 000个500 g装的酒瓶,还可节约1 t

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综述

引言 针对城市垃圾的迅速增长,垃圾污染问题异常尖锐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中国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了垃圾处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目前常 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发展趋势.要彻底解决垃圾问题,仅靠各种处理技术是不够的,必须完善法律、法规;改进管理方法,加强环境监测;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宣传等。 1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每年垃圾产量440公斤,2000年、200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分别为1.18、1.35亿吨/年,城市历年的垃圾堆存量高达66亿吨,侵占35亿多平方米的土地,已有2/3的 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有1/4的城市不得不把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尤导致城乡结合带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其是城市的二次污染1.1 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 在过去的21年里,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迅速增加,见图1。1986~1995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76%,1995~2006年,其年平均增长 9t,全国已有三分之二10,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累计存量已达6×速度为3.04%。目前8t,10其中座城市的垃圾清运量达的城市被垃圾包围。2006年中国6601.484×52.2%被无害化处理,表1是2006年中国各地区的垃圾清运量。 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2006~1 1986图

图2 1986~2006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增长速度 城市生活垃圾特点1.2 1.2.1 垃圾增长速度快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 平高低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城市的商品消费状况、少的速度增长,,城市生活垃圾平均以每年8.98%年以来等因素密切相关.自1989全国历,数城市如北京增长率则达15%~20%,大大超过世界垃圾的平均增长速度2。5t,占地亿m66年积 存的垃圾量已达亿 1.2.2 垃圾成分变化快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 城市 生活垃圾的成分很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城市生活垃食品结构的变化,尤其是能源结构的变化,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中的可燃物、有机物和,圾的构成成分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总体看来由于垃圾热值等表征参数也将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可再利用物含量将明显增加,

垃圾处理国内现状及趋势9-22

垃圾处理国内现状及趋势 一、中国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垃圾分类政策早有出台,近年来不断加码:(详见附件1) 1、最高领导强调,住建部等九部委文件紧跟,2019年46城启动、5年内全国建成,高度及推进力度空前; 2、对于民众,由提倡变为强制,法制确立处罚挂钩,自上而下全面推动; 3、对于地方政府,新增垃圾分类工作成果考核,住建部打分,政绩考核下驱动力增强,此次垃圾分类的强制推行将对整个固废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 垃圾分类是当下制约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也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再利用困难的根源之一。近年来,我国正加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特别是2019年,上海市率先发布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垃圾分类进入了强制时代。在政策的指导下和社会环境形势的驱动下,根据城乡实际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分类收运方法,有效解决现行城乡生活垃圾混合收集清运的单一模式,形成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格局,进一步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主旋律,因此,我国垃圾分类行业将在良好的政治局面下,迎来市场的开端。 在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同时,垃圾处理作为环境保护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样得到了重视。由于垃圾处理之中可以收获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得到了市场的青睐。从垃圾处理投资的建设规划来看,根据《“十三五”城镇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的设施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国家在无害化处理城镇生活垃圾的设施建设期间,投资总额累计达到了2518.4亿元。其中,投资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资金累计达到了1699.3亿元,投资建设收运转运体系的资金累计达到了257.8亿元,在专项餐厨垃圾工程的投入资金累计达到了183.5亿元,投资于存量整治工程的资金累计达到了241.4亿元,投入到垃圾分类示范工程的资金累计达到了94.1亿元,投资建设监管体系建设的资金累计达到了42.3亿元。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收费总体情况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

2007.No.2?月刊日本新能源发展动态 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促使日本加强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技术研发和推广普及工作,成立了专门机构,并先后实施了日光计划、月光计划,对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日本新能源产业开发机构(以下简称NEDO)创立于1980年,隶属于政府,负责执行政府的意图和决策。1988年又将工业技术研发包括进来,更名为新能源和产业技术开发机构。NEDO拥有工作人员1300人,经费由国家财政拨付,2006年度的财政预算资金为2290亿日元(折合154亿元人民币)。NEDO的核心工作包括:一是支持能够实用化的新能源技术开发和各领域的节能技术开发;二是支持新技术和产品推向市场前的技术验证和国际合作;三是采取综合措施促进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日本特别重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到2005年底,累计安装使用量达到142万千瓦,占世界市场的44%。持续的市场应用推动了光伏电池技术进步和生产成本的降低,目前光伏电池的市场价格下降为每千瓦40元左右。NEDO支持薄膜硅电池、超薄硅电池和有机薄膜电池的技术研发,以及便于应用的可随意弯曲的薄膜电池等。日本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太阳能光伏电池总容量达到480万千瓦。 日本非常重视和支持燃料电池的技术开 发和推广应用,一些知名的大型机电企业几乎都在研制燃料电池,并准备在2008年实现燃料电池的商业化。现在日本的燃料电池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单机100千瓦左右的固定式燃料电池机组,以天然气为原料,天然气在机组中转换为氢,再由燃料电池发电,反应过程产生的余热用于供热,这种机组的典型应用是天然气分布式热电联产。二是作为汽车动力,由于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很高,还不具备商业化应用条件,现在主要是进行技术验证。在日本已经建成了11座加氢站,共有30多辆燃料电池在做行驶试验。但是,燃料电池汽车环保性能好,随着技术不断改进,生产规模扩大,燃料电池汽车在未来10年左右将进入商业化应用,并有一个大的发展。■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建设的发展历程Micro.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建设的发展历程 佚名 简介:本文回顾了中国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和设施建设的发展历程,预测、探讨了其发展。提出了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和设施建设中应重点优化、提高的内容要求。明确了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关键字: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设施建设的发展历程 1.题解 1.1 本文主要研究采用机械炉排炉焚烧工艺设备的生活垃圾(以下简称“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厂)。 1.2 本文主要研究已经建成投产并具有发展里程碑意义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厂)。 1.3 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对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进行研究。 (1)焚烧装备 (2)余热锅炉(主要是蒸汽参数) (3)烟气净化 (4)飞灰处理与处置 (5)建厂规模(日处理能力) 2.发展历程 2.1 四川省乐山市凌云垃圾焚烧厂:中国国产化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发展的萌芽。 该厂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设计,于1988年2月于乐山市建成投产。每日进入机械分选工段的垃圾为50吨,每日平均人炉垃圾为30吨(即单台处理能力)。皮带输送机将分选后的垃圾送至炉顶,由入口加料。“乐山1号炉”为炉顶双孔(加料)、双炉排矩形燃烧室;“乐山2号炉”为炉顶四孔(加料),单炉排矩形燃烧室。1989年4月为完成建设部“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乐山市垃圾焚烧炉改造”,建设了“乐山3号试验炉”,为圆筒型直立燃烧室;燃烧室内壁采用耐火砖砌筑,耐火泥抹面。采用固定炉排,铸铁炉条,其断面尺寸为6×5cm,炉条间隙6-l0cm。炉排温度达60—100℃,高温燃烧区温度达600—80℃。垃圾在炉内依次完成干燥、预热和燃烧,不加辅助燃料。垃圾燃烧产生的热量主要用于入炉垃圾的干燥和预热。 单位处理量投资为2.10万元/吨日,单位处理量能耗为3度/吨,单位处理量运行费为6.16元/吨。 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这是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对开发国产化垃圾焚烧技术装备与设施的大胆(积极)尝试,是中国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发展的萌芽。 2.2 深圳市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深圳清水河垃圾焚烧厂):中国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发展的第一座里程碑。 深圳市于1985年与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签订合同,成套引进两套日处理能力为150吨/台的垃圾焚烧装备。该厂由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设计。于1985年11月破土动工,1988年6月试产成功,同年11月正式投产。成为当时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垃圾焚烧厂。 2.2.1 三菱重工焚烧装备采用的是西德马丁式炉排——倾斜逆推往复炉排。 炉排与水平面成26度夹角,炉宽约3来,炉床长约6.5米。炉床从上而下分为干燥区、燃烧区和燃尽区。垃圾在炉排上呈层状燃烧,燃烧空气从炉排下方送人。通过炉排的逆向间歇运动,使垃圾自上而下均匀移动,并对垃圾进行搅动和破碎(烧成团状表面固化的垃圾团),增加透气性,便于空气与垃圾的充分混合,改善了燃烧条件,有利于垃圾燃尽。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趋势及对策建议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趋势及对策建议 姜华吴波 Jiang Hua Wu Bo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100012) (Apprais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tat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12, China) 摘要:通过对垃圾处理方式全面对比以及对国内外垃圾处理现状和趋势分析,垃圾焚烧发电必将成为中国特别是人多地少的发达地区未来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为最大程度上防止二次污染、避免环境纠纷,从完善相关法规、强化环评管理和日常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垃圾焚烧及发电项目污染控制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活垃圾;处理;趋势;对策 Abstract: It is concluded that generating electricity by incinerating municipal solid waste(MSW) is the most popular way in China especially the developed areas which has large population but with less land. This conclusion is based on contrasting different treating methods with all things considered and analyzing MSW treating status quo and trends all over the world. To preventing quadric conclusion and avoiding dissen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constituting and amending environmental code, strengthen EIA management and daily supervise & etc. Key words: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eating method; trend; coutermeasure 解决垃圾问题的目标是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目前,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技术。而运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就是填埋和焚烧。不同垃圾处理方式技术的选择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土地、周边条件、垃圾成分特性(如含水率、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案

一、渣滓分类收受接收的偶然性——国度政策的要求:1.轮回经济,2.节能减排,3.勤俭资本,削减挥霍。“3R”(资本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必然前途。城市渣滓分类收受接收是办理城市土地供给矛盾(渣滓填埋),低落城市渣滓处置本人民币(城市渣滓点火),打造文化卫生环保城市的抱负计划。我国年夜陆地域固然地年夜物博,但人资资本极其匮乏,且情况资本破损严峻。现阶段的城市渣滓处置已成为制约城市化过程的一个年夜问题,渣滓分类收受接收势在必行。 二、蓬勃国度行之有用的履历——蓬勃国度及地域(欧美、日韩、香港及台湾等)都建有相称完美的城市渣滓分类处置体系,引领了期间的潮水。有分门别类收受接收的,有准时定点上交的,还有分类分外细专人准时收受接收的。因为市夷易近整体环保基础比拟弱,我国还应在引进、树立分类收受接收体系的同时加以改良,以顺应我国的详细国情。 三、城市渣滓干湿分离——此计划分歧于以上蓬勃国度的履历,分类体系中只要求进行渣滓的“干、湿”分离。此办法的动身点是: 1. 干渣滓易于由专业职员进行分类收受接收;湿渣滓易于进行固液分离(联合厌氧发酵发电发生新能源)。 2. 我国渣滓分类等环保行动群众基础差,环保教育也不够。分类名目太多不适宜,应交由更专业的职员实现。 3. 城市治理者在渣滓分类处置上还没有响应的实施机制,软硬件不配套,更没有什么思惟热心。干湿分离易于推广实施。 4. 今朝城市中有专业化的环卫步队(或处置公司),优异的小区物业,使城市渣滓干湿分类推广成为可能。 干、湿分类: 干渣滓(可收受接收应用渣滓):首要指废纸张、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等可用于直接收受接收应用或再生后轮回运用的含水率较低的渣滓。包含光碟、录像带、磁带、易拉罐、可乐瓶、利乐包、纸板箱、一次性筷子、饭盒、包装纸(箱、盒、带)、调味瓶(缸、盒)、咖啡瓶、啤酒瓶、一次性尿片、织物、卷烟壳、丢弃的餐巾纸、放弃的旧小家电、旧鞋、旧伞、旧玩具、坏计较器、皮包、铅笔盒、废旧塑料盆(桶)、口香糖(用小纸团包康复后投放)等。 湿渣滓:首要指厨房发生的厨余、果皮等含水率较高的食品性渣滓。包含剩饭菜、鱼骨、鱼鳞、动物内脏、菜梗菜叶、生果皮、果核籽、放弃茶叶渣等。 有害渣滓:指对人体康健或者情况形成实际伤害或者潜在伤害的放弃物,同时也包含对人体康健有害的重金属或有毒物资放弃物。这类渣滓包含废电池、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过时药品以及有机类杀虫剂、除草剂容器(瓶)、打印机墨盒等。 年夜件渣滓:指分量跨越5千克或体积跨越0.2立方米以及长度跨越1米的废旧家具、办公器具、废旧电器,以及包装箱、箩筐等年夜型的、经久性的固体放弃物,是因体积较年夜等要素混入城市一样平常生涯渣滓一路清运有艰苦的特殊的生涯渣滓。包含家具类、家电类以及晾衣竿、自行车等。——可以预定上门收受接收 干渣滓可以经由现有的机械装备加人工筛选进行分类,如:风选(纸)、重力选(塑料)、磁选(金属)及一些其它辅助筛选手腕。因为不带有水份和其它液体,易于操作。 湿渣滓(有机物)因为成份单一后,可直接密闭拖运至有机物发酵厂进行沼气化处置,成为城市新能源之一。可用于管道自然气(夷易近用及工业运用),也可用于内燃机直接发电并

(完整版)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等,这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方式的比例,因地理环境;垃圾成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区别,表2-1为三种处理方式的比较。 由于城市垃圾成份复杂,并受经济发展水平、能够结构、自然条件及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国外对城市垃圾的处理一般是随国情而不同,往往一个国家中各地区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很难有统一的模式(表2-1)。但最终都是以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为处理目标。从应用技术看,国外主要在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利用等方式,机械化程度较高,且形成系统及成套设备。从国外多种处理方式的情况看,有以下趋势:(1)工业发达国家由于能源、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焚烧处理比例逐渐增多;(2)填埋法作为垃圾的最终处置手段一直占有较大比例;(3)农业型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以堆肥为主;(4)其它一些新技术,如热解法、填海、堆山造景等技术,正不断取得进展。 焚烧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大型的配备有热能回收与利用装置的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由于顺应了回收能源的要求,正逐渐上升为焚烧处理的主流。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和西欧,普遍致力于推进垃圾焚烧技术的应用。国外焚烧技术的广泛应用,除得益于经济发达、投资力强、垃圾热值高外,主要在于焚烧工艺和设备的成熟、先进。世界上许多著名公司投入力量开发焚烧技术与设备,且主要设备与附属装置定型配套。目前国外工业发达国家主要致力于改进原有的各种焚烧装置及开发新型焚烧炉,使之朝着高效、节能、低造价、低污染的方向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起步较晚,截止1992年底,全国垃圾、粪便清运量已达11264万t,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厂仅有371座,处理总能力71501t/d。近几年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从对策和规划着手,对城市垃圾处理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杭州、常州、天津、绵阳、北京、武汉等城市在学习国外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经验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垃圾机械化堆肥处理生产线;深圳、乐山等城市建设垃圾焚烧厂的成功,也为各城市应用焚烧技术提供了经验;沈阳、鞍山等城市对医院垃圾实行统一管理,集中焚烧,也走出了特种垃圾处理的新路。 表2-1三种垃圾处理方式比较

上海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

上海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需走资源化道路。作为循环经济的要求,在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上除了传统的填埋、生化处理、回收利用等方式外,必须摸索出一套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资源化的运作模式。这对于上海乃至其他地区的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都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一、上海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 (一)卫生填埋的老港废弃物处置场(一、二、三、四期) 1989年和1990年,老港填埋场连续两年被列为市政府重大工程项目,一、二、三期工程总投资3.2亿元,担负着上海市区约70%生活垃圾的处置任务,处置负荷已达到原设计能力的120%。老港填埋场的工艺流程见图1。 图1老港填埋场工艺流程 老港填埋场10多年的运行,保证了上海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有效解决了上海近2/3的城市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而位于东海滩涂边的第四期工程,占地面积约为361公顷,为目前我国最大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已于2005年2月22日投入试运行。这个接轨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卫生填埋场,每天处理生活垃圾达6300吨。全部建成以后,老港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垃圾填埋中心。据计算,每吨填埋垃圾可产生沼气145立方,集中收集后每立方米可发电160千瓦时,具有相当可观的附加经济效益。如利用绿化环抱建造高尔夫球场,在周围建设大片防风林和白杨林区,以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还对地下垃圾产生奇特的杀菌效果,使市民置身于森林和海风中,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 (二)应急填埋的浦东新区黎明生活垃圾场

根据计划及设施功能定位,黎明填埋场主要用于处置清道垃圾、御桥焚烧厂残渣、美商生活垃圾生化处理厂残渣,以及在应急情况下的生活垃圾处置。目前处置能力约每天 1200吨。其中,处理御桥焚烧厂残渣和美商生活垃圾生化处理厂的残渣30%,原生生活垃圾(含清道垃圾)68%,其他处置企事业垃圾约2%。 垃圾填埋工艺采用陆运进场,倾卸、推平、压实、覆盖,埋设排气管道导排甲烷气体;库区采用水泥搅拌桩垂直防渗工艺;由于最初是作为御桥垃圾焚烧厂建设期内的临时填埋场,在污染防治方面没有采取严格的措施,污染状况已比较严重,不宜继续直接填埋原生垃圾。 (三)焚烧发电的浦东新区御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这个厂日处理垃圾1000吨,已于2001年底建成投入试运行,日焚烧处置生活垃圾1000吨, 2004年总处理量44.3万吨,残渣总量8.9万吨,飞灰总量5.4万吨。残渣约每天100吨进入黎明填埋场处理,其他部分被利用制砖,飞灰进入嘉定安全填埋场处理。全年发电1.37亿度,其中3021度自用,1.07亿度可向城市电网供电。 图2 御桥生活垃圾焚烧厂工艺流程 (四)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 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一期总投资7.5亿元,目前第二期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工艺流程由垃圾称重、卸料、储存系统、焚烧及锅炉热力系统、烟气净化系统、气轮发电系统、辅助工艺系统及自动控制等系统组成。生产线配置3台500吨旧焚烧炉和2台12兆瓦汽轮发电机组。余热利用由国产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上网,每年上网可发电约1亿度。 该项目工艺和关键设备从欧洲引进,是针对上海生活垃圾热值低、高含水量的特点专门设计的,保证垃圾充分燃烧,烟气保证在炉内850℃以上停留2秒钟,控制二恶英的产生。烟气净化采用半干法石灰喷雾吸收、活性炭吸附和袋式除尘器三道处理过程,将烟气中的颗粒物和酸性气体及其他污染物有效去除,烟气排放执行欧盟1992年标准。自动控制采用国际先进的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探讨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探讨 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也异常迅速地增加。据估计,今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将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加,因此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地消纳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现代环境保护工作中一个刻不容的问题。 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主流的较为成熟的垃圾处理技术,和这些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适合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以实现垃圾“减量、再用、循环”的无害化处理。 关键词: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技术;垃圾填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城市中产生垃圾的种类和速度都在不断的增加,同时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在生活垃圾的处理和污染防治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相对于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增长,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方面的能力与发展十分的不对称,与世界各国相比比较滞后。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分析 一、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其构成特征。 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大幅度增加。自1979 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垃圾平均以每年8。98% 的速度增长,少数城市如北京的增长率达15-20%。而中国600个城市共产生1。6亿吨,同时县城共产生生活垃圾8000万吨,农村生活垃圾1。5亿吨,建筑垃圾5亿吨,餐余垃圾1000万吨。这样的话每年共产生将近10亿吨的垃圾,但是其中大部分垃圾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 我国城市垃圾在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构成及其理化问题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构成拥有以下变化趋势: (1)有机物增加; (2)可燃物增多; (3)可回收利用物增多; (4)可利用价值增大。 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与处置现状。 我国城市垃圾清运处置主要由各市环卫部门主管。垃圾清运处置过程的管理、监督、运行基本由一家完成。许多城市环境卫生实行市、区、街道三级管理体制。垃圾清运处置费用靠政府全额财政拨款,生产效率低而技术含量少,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垃圾处置主要以寻找合适地点加以消纳为目的。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置的最主要方式是填埋,约占全部处置总量的70% 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 以上;焚烧量甚微。 而2005年《各地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显示,当年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仅为51。7%。建设部2006年调查表明,全国600多座城市,有1/3以上被垃圾包围。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5亿平方米,相当于75万亩。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1/3以上的城市均深陷垃圾围城困局。另有数据指出,

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0-09-10 11:08 环卫科技网作者:邵靖邦 摘要:日本政府对资源和环境保护非常重视。近年来,日本城市生活垃圾的总产生量和人均垃圾产生量无明显变化,循环利用率和减量化率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最终处理量呈现出逐年减小趋势。焚烧是日本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炉排炉和流化床是最主要的焚烧处理方式,填埋处理所占比例很小。日本仍在不断改善垃圾焚烧技术,以实现高温、高效率的燃烧,降低环境污染。 关键词:日本;生活垃圾;焚烧 日本是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之一,也是亚洲的工业和经济大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减少、以及能源问题的尖锐化,日本不断加强和完善环境保护的立法和环保措施的实施。在环境保护领域,日本在法律法规建设、环保技术水平和环保效果等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其经验对世界其它国家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1.政府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高度重视 为了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在垃圾产生后,要迅速地进行无害化卫生处理。日本政府近年来加大了有关生活垃圾处理的立法建设,推出了更强更有效的环保政策。二战后的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生活垃圾处理速度明显落后于经济快速增长速度,大量城市生活垃圾非法堆放,造成了很大的环境问题。由于土地资源匮乏和能源需求加大,在日本无法建设大量垃圾最终处置场,促进了政府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行动。日本政府根据日本的实际情况,在近二十年来,主要推行技术改造和循环利用政策。随着气候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国政府都加强了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立法,并不断加强相互协调和合作。日本政府近年来提出要建设“物质循环社会(SMS)”,通过对垃圾的3R

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概要

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与技术发展方向研究 1.生活垃圾处理发展概况 建设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显示,截止至2005年底,我国垃圾填埋、堆肥和焚烧的无害化处理能力所占比例分别为82.4%、4.7%和12.9%。 在1990-2005年期间,城市垃圾清运量年平均增长率为5.5%,城市垃圾量的增长稍快于城市人口的增长。80年代,人均垃圾产量为0.5~0.6kg/(人·d;90年代,垃圾产量为0.7~0.8kg /(人·d;21世纪初,垃圾产量预计为0.9~1.0kg/(人·d。 从近10年来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所发生的变化可以看出,城市垃圾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明显的,特别是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开始逐步得到应用。例如,在近几年建设的许多填埋场中,为提高填埋场的防渗水平,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作为防渗材料;为提高填埋作业效率,一些大型的填埋场采用了填埋压实机;一些城市如杭州、广州、深圳等的填埋场开始对填埋气体进行回收利用。 垃圾焚烧处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深圳市于1985年从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成套引进两台日处理能力为150吨/日的垃圾焚烧炉,成为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垃圾焚烧厂。国内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如上海、广州、北京等都建设了较高标准的垃圾焚烧厂,这些焚烧厂多为通过利用国外资金、引进关键技术或设备、按照较高污染控制标准来建设的现代化大型垃圾焚烧厂。 堆肥处理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使用最早也是在早期阶段使用最多的方式。堆肥处理主要采用低成本堆肥系统,大部分垃圾堆肥处理场采用敞开式静态堆肥。“七五”和“八五”期间,我国相继开展了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动态高温堆肥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当前,垃圾处理的投入与垃圾处理的需求相比仍明显不足,垃圾处理的水平还很低,从总体上讲,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还处于由粗放到处理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垃圾堆放现象普遍存在,垃圾处理场的二次污染相当普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