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术及并发症防治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提供机械通气支持。
然而,气管插管也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包括机械性损伤、感染和呼吸系统问题。
为了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医护人员需要了解并掌握相关的预防措施。
一、机械性损伤1. 气管黏膜损伤:气管插管过程中,不当的操作可能导致气管黏膜的损伤。
为了预防此类损伤,医护人员应该使用适当大小的插管,并确保插管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此外,插管后应定期检查气管黏膜的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损伤。
2. 牙齿损伤:插管过程中,插管器具可能与患者的牙齿接触,导致牙齿损伤。
为了预防此类损伤,医护人员应该在插管前子细检查患者的口腔状况,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如使用牙套或者软垫。
二、感染1. 呼吸道感染:气管插管后,患者易受到呼吸道感染的威胁。
为了预防呼吸道感染,医护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使用无菌器具进行插管,并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和呼吸机过滤器。
此外,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定期拭洗口腔黏膜,也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
2.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气管插管过程中,导管与血液接触,容易引起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为了预防此类感染,医护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使用无菌导管,并定期更换导管。
此外,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定期更换固定带,也是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重要措施。
三、呼吸系统问题1. 气胸:气管插管过程中,不当的操作可能导致气胸的发生。
为了预防气胸,医护人员应该在插管前子细评估患者的气胸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使用超声引导插管、避免过度插管等。
2. 支气管痉挛:气管插管后,部份患者可能浮现支气管痉挛的情况。
为了预防支气管痉挛,医护人员应该在插管前评估患者的支气管痉挛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等。
综上所述,为了减少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使用适当的器械,并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并发症风险。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持患者的通气和氧合。
然而,气管插管也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损伤、感染和声带损伤等。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预防措施。
1. 呼吸道损伤:- 预防措施:- 在插管前进行喉部检查,确保没有明显的梗阻或者损伤。
- 使用适当的插管器材,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
- 插管时遵循正确的插管技术,避免插管过深或者过快。
- 定期检查插管位置,确保插管位置正确并避免插管移位。
2. 感染:- 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使用洗手液或者消毒剂进行彻底的手部清洁。
- 在插管前进行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插管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 使用无菌器材进行插管操作,确保插管器材的无菌性。
- 定期更换插管器材,避免长期使用同一根插管。
3. 声带损伤:- 预防措施:- 在插管前进行喉部检查,评估患者的声带状况。
- 使用适当的插管器材,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和形状,以减少对声带的刺激和损伤。
- 插管时遵循正确的插管技术,避免插管时对声带造成过度压力或者创伤。
- 定期检查插管位置,确保插管位置正确并避免插管移位对声带造成压力。
4. 意外拔管:- 预防措施:- 在插管后进行固定,使用适当的固定器材将插管固定在正确的位置。
- 定期检查插管固定情况,确保固定器材的可靠性。
- 对于高风险患者,如儿童或者意识状态不稳定的患者,应加强监护,避免意外拔管的发生。
5. 气胸:- 预防措施:- 在插管前进行胸部X线检查,评估患者的肺部情况。
- 插管时遵循正确的插管技术,避免插管时对肺部造成过度压力或者创伤。
- 定期检查插管位置,确保插管位置正确并避免插管移位对肺部造成压力。
总结:为了减少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和预防措施。
这包括进行喉部检查、选择适当的插管器材、遵循正确的插管技术、定期检查插管位置以及加强监护等。
气管插管术后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气管插管术后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声门损伤
处理流程:出现声门损伤表现→报告医生、护士长→禁声→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药物超声雾化;重度狭窄威胁生命者需要急诊处理:立即吸入湿化氧气,使用减轻炎症及水肿的药物,如肾上腺素雾化吸入等;声带周围药物注射)→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二)气管插管脱出
处理流程:出现气管插管脱出→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部分脱出,松解气囊,尝试回插,成功后固定;若全部脱出,重新置管→如医生不熟悉气管插管技术,患者出现严重缺氧症状时,可用面罩连接呼吸器按“EC”手法进行面罩呼吸器通气;同时急请援助→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简介: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通常在手术、重症监护和紧急情况下使用。
然而,气管插管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损伤、感染和声带损伤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管插管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一、呼吸道损伤的并发症及预防1.1 气管黏膜损伤气管插管可能会引起气管黏膜损伤,导致出血和瘢痕形成。
为预防气管黏膜损伤,应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避免插管过大或过小;- 采用柔软的插管材料,减少对气管黏膜的刺激;- 避免插管过深,以免损伤气管后壁。
1.2 气管狭窄气管插管可能会导致气管狭窄,使呼吸道通畅性下降。
为预防气管狭窄,应注意以下措施:- 定期检查插管位置,确保插管在正确的位置;- 避免插管时间过长,尽早拔除插管;- 对于长时间插管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气囊扩张气管,减少狭窄风险。
二、感染的并发症及预防2.1 呼吸道感染气管插管可能会引发呼吸道感染,包括气管炎和肺炎等。
为预防呼吸道感染,应注意以下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和口罩等;- 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和插管,避免积聚细菌;- 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繁殖。
2.2 血流感染气管插管可能会导致血流感染,如血流感染性心内膜炎。
为预防血流感染,应注意以下措施:-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减少细菌进入血液的机会;- 定期更换导尿管和静脉置管,避免细菌滋生;- 提供适当的抗生素预防,特别是对于高危患者。
三、声带损伤的并发症及预防气管插管可能会导致声带损伤,包括声带水肿和声带损伤性声音。
为预防声带损伤,应注意以下预防措施:- 选择适当尺寸的插管,避免插管过大或过小;- 采用柔软的插管材料,减少对声带的刺激;- 避免插管过深,以免损伤声带。
四、其他并发症及预防4.1 气胸气管插管可能会导致气胸,特别是在插管过程中发生误吸气。
为预防气胸,应注意以下措施:- 确保插管过程中严密贴合口腔和气管,避免气体进入胸腔;- 在插管过程中避免过度通气,减少气体过量进入胸腔的风险。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管插管的常见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
一、误吸误吸是气管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的是插管后患者吸入胃内容物或口腔分泌物,导致肺部感染和其他呼吸道问题。
误吸的发生率约为5-10%。
预防误吸的关键在于正确的操作和监测。
1. 预防措施:- 在插管前,确保患者胃内没有明显的残余物,可以通过禁食或抽吸胃内容物来实现。
- 在插管过程中,确保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的视野清晰,避免误吸。
- 插管后,及时抽吸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 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二、气胸气胸是气管插管的另一个常见并发症,指的是气体进入胸腔,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影响呼吸功能。
气胸的发生率约为1-2%。
预防气胸的关键在于减少气体进入胸腔的可能性。
1. 预防措施:- 在插管前,评估患者的胸部X线片,排除已有的气胸。
- 插管过程中,避免过度通气,控制插管深度,减少气体进入胸腔的风险。
- 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和胸部X线片,如有气胸的征象及时处理。
三、声带损伤声带损伤是气管插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指的是插管过程中或插管后声带受损。
声带损伤的发生率约为5-25%。
预防声带损伤的关键在于操作的准确性和谨慎性。
1. 预防措施:- 在插管前,评估患者的声带情况,如有异常可以选择其他插管方式。
- 插管过程中,避免过度插入导管,减少对声带的刺激。
- 插管后,及时评估患者的声音和咳嗽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四、气管狭窄气管狭窄是气管插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指的是插管导致气管内腔狭窄。
气管狭窄的发生率约为1-5%。
预防气管狭窄的关键在于减少对气管的创伤和炎症反应。
1. 预防措施:- 选择适当尺寸的插管,避免过大或过小。
- 插管过程中,避免过度插入导管,减少对气管的创伤。
- 插管后,定期检查气管内腔的情况,如有狭窄的征象及时处理。
小儿气管插管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小儿气管插管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措施小儿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在一些特定的疾病或情况下必要时进行。
然而,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
本文将介绍小儿气管插管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旨在提供相关知识和操作指南。
一、术后并发症1. 呼吸道问题:术后气管插管可能导致呼吸道狭窄、梗阻或堵塞,进而影响呼吸功能。
这可能是由于气管刺激引起的痉挛或气道分泌物积聚导致的。
患儿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面色苍白等,需要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2. 误吸和胃液反流:插管过程中有可能误吸引起肺炎或其他呼吸道感染。
此外,气管插管还可能导致胃液反流,引发吸入性肺炎或呼吸衰竭。
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咳嗽、吐奶、胸闷等症状,如有情况即刻处理。
3. 声音嘶哑:气管插管可能导致声带受损或肌肉性喉炎,进而造成声音嘶哑。
这种情况多见于插管时间较长的患儿,需要密切观察,并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处理。
4. 气胸: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气胸,即气体进入胸腔导致肺部部分或全部崩塌。
患儿可能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和心率加快等症状,需立即进行处理。
5. 感染:气管插管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或局部创口感染。
合理的抗感染治疗和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二、处理措施1.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抽吸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处理呼吸道狭窄或梗阻的情况。
2. 预防误吸和胃液反流:合理安排患儿的喂养姿势,保持半卧位;监测胃液pH值,如有胃液反流及时处理,包括药物治疗、吸痰等。
3. 声音嘶哑的处理:保持患儿喉部湿润,避免使用过度助呼吸力及频繁吸痰等对声带造成过度刺激;如有必要,进行声带功能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
4. 处理气胸:发现气胸后需要迅速处理,可采用胸管引流或手术治疗。
5. 防止感染: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采取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加强护理措施,保持术后切口和插管口的清洁。
三、结语小儿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然而,这项操作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并发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管插管的常见并发症,并提供预防措施以降低患者的风险。
1. 气管插管的常见并发症1.1 喉痉挛:气管插管时,插管管道的刺激可能导致喉部肌肉痉挛,使插管困难或失败。
预防方法包括使用适当大小的插管,减少插管时间,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1.2 喉头水肿:插管时,喉部组织可能受损并引发水肿。
这可能导致呼吸道狭窄,影响气体交换。
预防方法包括避免过度插管,使用适当大小的插管,避免过度充气气囊。
1.3 牙齿损伤:插管过程中,插管管道可能与患者的牙齿接触,导致牙齿损伤。
预防方法包括使用正确的插管技术,避免插管管道与牙齿直接接触。
1.4 喉返神经损伤:插管时,喉返神经可能受到损伤,导致声音嘶哑或完全丧失。
预防方法包括使用适当的插管技术,避免过度插管。
1.5 肺部感染:插管后,细菌可能通过插管管道进入呼吸道,引发肺部感染。
预防方法包括保持插管管道的清洁,定期更换插管管道,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1.6 气胸:插管时,气管可能被误伤,导致气胸的发生。
预防方法包括使用适当的插管技术,避免插管过程中对气管造成损伤。
2. 气管插管的预防措施2.1 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身体特征选择适当大小的插管,以确保插管的顺利进行。
2.2 使用正确的插管技术: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插管技术,避免插管过程中的错误操作。
2.3 给予适当的镇静剂:在插管过程中,给予适当的镇静剂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降低喉痉挛的发生率。
2.4 定期检查插管位置:定期检查插管的位置,确保插管在正确的位置,避免误插导致的并发症。
2.5 维持插管管道的清洁:定期清洁插管管道,避免细菌滋生,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
2.6 定期更换插管管道:定期更换插管管道,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管道老化和细菌滋生。
2.7 监测患者病情:对于插管患者,医护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然而,气管插管也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感染、声带损伤、吞咽困难、牙齿损伤、肺不张等。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1. 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在插管前进行手卫生,戴好手套并佩戴口罩。
- 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插管操作,确保器械和插管的无菌。
- 定期更换呼吸机和插管的管路,避免积聚细菌。
- 给予患者适当的抗生素预防,减少感染的风险。
2. 声带损伤的预防- 在插管前评估患者的喉部解剖结构,避免插管时对声带造成损伤。
- 使用适当大小的插管,避免插管过大或过小造成声带压迫或刺激。
- 避免插管时过度旋转或使用力量过大,以免损伤声带组织。
3. 吞咽困难的预防- 在插管前评估患者的咽喉功能,了解其吞咽能力。
- 定期检查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保持口腔清洁。
- 给予患者口腔护理,包括漱口液、口腔湿润剂等,减少咽喉不适感。
4. 牙齿损伤的预防- 在插管前评估患者的口腔状况,了解是否存在松动牙齿或牙齿疾病。
- 在插管时使用适当的保护垫,避免插管时对牙齿造成损伤。
- 定期检查患者的口腔状况,及时处理牙齿问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肺不张的预防- 定期对患者进行气道抽吸,清除气道分泌物,避免堵塞气道。
- 在插管后进行适当的气囊充气和调整,确保插管位置正确。
- 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避免过度通气或通气不足。
除了以上的预防措施,医护人员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的并发症。
在插管后,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循环和神经状态,以确保插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之,气管插管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操作,但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并发症。
通过严格遵守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任何可能的并发症,可以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禁忌症:
喉水肿、气道急性炎症——绝对禁忌 胸主动脉瘤压迫气管、严重出血素质者— — 相对禁忌
二、经口明视插管法
经口插管的头位 喉镜置入 导管插入气管
面罩给氧
三、经鼻插管法
1.经鼻插管适应证 口内手术、有解剖畸 形或上气道有病不能直接窥喉者 术后需较 长时间机械通气者 困难插管病人
第二节
气管内插管 分类(Classification) 根据插管径路分为: 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根据插管时是否显露声门分为: 明视插管法 盲探插管法
一、适应症(Indications) and 优点(Advantages) 1.适应症: 全身麻醉、呼吸机治疗 、心肺复苏。 2.优点: ⑴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和漏气。 ⑵便于呼吸管理,保证通气。 ⑶减少气道死腔量, 增加有效肺泡通气量 ⑷头颈部手术可远距离控制麻 醉和通气。 ⑸便于控制呼吸动作,稳定手术野,利 于精细的手术操作。
气道的应用解剖
一、颌面、口、齿 二、鼻腔 三、咽腔:鼻咽腔、口咽腔、喉咽腔。 四、喉头 1.喉头位置:喉头位于颈前部、喉咽 部的前方,上与喉咽部相通,下与气管相 通。位于成人上界正对第4、5颈椎体之前, 下界平对第6颈椎体下缘;女性略高于男性。 小儿比成人高,随年龄增长,喉头位置逐 渐下降。
2.喉头软骨 ①甲状软骨②环状软骨③杓状软骨 ④会厌软骨⑤环杓关节 3 .环甲膜 4 .喉腔 5 .声门
拔管后并发症
1.咽炎、喉炎(pharyngitis, laryngitis) 原因:插管时咽喉部粘膜受损、琥珀胆碱的 肌震颤 、套囊压迫气管范围增宽或套囊压力 过高 症状:主要为咽喉痛,咽喉发紧,声音嘶哑。
三、插管前麻醉1.全麻诱导:即用全麻药辅
以肌松药快速插管,是最常用、最安全的麻 醉方法,多用于气管插管估计无困难的病人。 2.局部麻醉:多用于困难插管、气道有部分 梗阻或有反流误吸倾向的病人。 (1) 表面麻 醉 (2) 喉上神经阻滞 (3) 气管内注药 3.局部麻 醉及全身麻醉复合:用于无窒息危险的困难 插管病人。
小儿喉头解剖特点 1.喉头位置:比成人高 2 .会厌:新生儿的会厌相对较宽、僵硬呈U 或V形,成人者则扁平、有弹性。 3 .环状软骨:婴儿的环状软骨窄细,呈前高 后低的倾斜位,是整个气道最狭窄的部位,从上 向下看呈漏斗状。 4 .杓状软骨:在婴儿杓状软骨的声带突占声 带全长的1/2因骨性部分较多,声门相对较小。 5 .粘膜:小儿声门下的粘膜与其基底组织呈 疏松连接,血管淋巴组织丰富,尤以婴幼儿为明 显,因此比成人容易发生声门及声门下水肿并发 症。
2.经鼻插管禁忌证
凝血功能障碍者 严重鼻内结构紊乱者 颅底骨折者 有脑脊液漏者
3.经鼻插管分类⑴经鼻明视插管:用于窥喉
无困难者 ⑵经鼻盲探插管:用于窥喉困难的病人
4.经鼻盲探插管的操作步骤
⑴准备 ⑵经鼻盲探插入导管 ⑶盲探插管受阻时的纠正方法①误入梨状窝 ②误入会厌谷 ③误入食管 ④误入咽后间隙
3.鼻腔、咽腔
鼻腔通畅情况 鼻损伤、鼻出血、 咽部手术史 咽喉部炎性肿块、喉炎 4.气管 (trachea) 气管狭窄(外部受压、气管创伤、 气管造口、气管内肿瘤)
二、气管插管用具及准备1.气管导(tracheal
tube) (1) 制作材料及要求 (2) 型号 两种标号:导管内径(ID)标号,每 号相差0.5mm。 法制(F)标号,F号 = 导管 外径(OD) × 3.14 两种标号间的换算: F号 = ID号×4+2 (3) 导管的选择 成人:男性—— 8.0~9.0mm ID,女性——7.0~8.0mm ID 气管狭窄者所需导管外径 = X线气管狭窄处 内径- 1.5mm
四、插管困难的插管方法
1.纤镜引导插管法 2.逆行引导管引导插管法 3.顺行引导管引导插管法 五、更换气管导管
第三节
支气管内插管 包括:①病侧支气管堵塞引流,现已罕用 ②健侧(单侧)支气管插管:适用于身材 矮小病例或儿童 ③双侧支气管插管:目前最常用
一、
适应症(Indications),优点 (Advantages )和缺点(Disadvantages)1. 适应症:大咯血、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痰量 过多或肺大泡有明显液面的湿肺病人。 支 气管胸膜瘘、气管食管瘘等病人。外伤性支 气管断裂及气管或支气管成形术。
气管、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
(Complications of Endotracheal and Endobronchial Intubation) 气管内插管即时并发症 留置气管内导管期间并发症
留置气管内导管期间并发症
1.导管梗阻 ① 导管斜口与气管壁相贴 ②套囊厚薄不均,充气后畸形膨胀 ③ 导管内附着干涸粘痰、血块等 ④ 导管扭折 预防 :侧卧位或俯卧位手术选用管壁内有 螺纹丝加强的导管 、不使用套囊老化及质 地太软的导管 、管壁内有分泌物或血液时 及时抽吸
气管插管术及 并发症防治
含义
气管内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是通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 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 如把导管插入 单侧主支气管即称支气管内插管 (endobronchial intubation)。
应用(Application) 全身麻醉
气道梗阻、 呼吸困难的治疗 心肺脑复苏 大咯血急救 单侧肺功能测定 单侧肺冲洗治疗
小儿:导管选择可参考表5-1,亦可参考下列公式: F = 年龄+18 或 ID = 岁 / 4 +4.5
小儿:导管选择可参考表5-1,亦可参考下列
公式: +4.5
F = 年龄+18 或 ID = 岁 / 4
(4)
插管深度: 导管斜口插入声门后继续推进3~ 5cm即可, 使导管斜口位于气管中段(即相当于胸骨上 切迹处)。成人女性:20~22 cm,男性: 22~24cm。 小儿插管深度(cm)= 年龄 / 2 +12
2.优点 可使健肺和病肺隔离通气,避免大量血液脓 汁或分泌物淹灭或污染健侧肺。 防止患侧 支气管漏气。 显著改进开胸手术的条件, 便于手术操作。 3.缺点 单肺通气易致动脉低氧血症。 支气管内 径较吸,明显增加通气阻力,应辅用肌松药。
二、单腔支气管插管1.注意事项(1)单肺通气
可因肺内分流而致低氧血症。(2)所用导管较 一般导管长(32~36cm),管径小 ID6.5~ 8.0),套囊长度不超过2cm,且紧靠导管斜 口。 (3)右支气管导管应凹向右后方,以免堵 塞右肺上叶支气管。 (4)支气管导管不宜插入 过深,且要适当固定。 2.插管方法:类似气管内插管
4.呛咳(bucking)
原因 : 麻醉过浅 治疗 :适当加深麻醉、给予足量的肌松药 5.支气管痉挛(bronchospasm)原因 :浅 麻醉下进行气管内插管或手术操作及吸痰刺 激、误吸胃酸 治疗:适当加深麻醉、停止手术或吸痰操 作等 、支气管冲洗 对症治疗 :静注氨茶碱、激素或氯胺酮 气管内滴入利多卡因 、 2-受体激动剂雾化 吸入 、气管内滴入稀释的异丙肾上腺素
2.套囊(cuff)或塞布
(1) 作用——防漏 (2) 套囊的分类及特点 高容低压套囊 (3) 塞布
低容高压套囊
(3) 纤维光导支气管 (喉)镜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是由光导纤维 制成的细长能任意 弯曲的支气管(喉) 镜,简称喉镜。常 用于气管内插管困 难时引导气管插管。
2.导管脱出
原因 :导管固定不牢或插入过浅 、呛咳 或长期用高容低压套囊间歇 正压通气 、俯卧位时呼吸管的重力作用 预防 :导管插入气管内不要太浅 、妥善 固定导管 、抑制呛咳 3.导管误入单侧主支气管 原因 :气管导管置入太深 预防:导管斜口插入声门后仔细掌握推进 的深度,使导管尖端正好位于隆突和声门之 间。
⑵颏甲距离
指下颌内侧面至甲状切迹的距离。正常
3~4cm(两横指)以上,小于此距离可能窥 喉困难。
2.口齿情况 ⑴张口度(mouth opening) ⑵牙齿情况 ⑶Mallampati 气道分级 1级:可见咽峡弓、软腭和悬雍垂。 2级:可见咽峡弓和软腭,但悬雍垂被 舌根掩盖。 3级:仅可见软腭。此级病人预示有 插管困难。
猛
气管内插管即时并发症 1.牙齿及口腔软组织损伤 原因:喉镜使用不当 窥喉困难 病人有牙病或牙周疾病 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① 喉镜置入不当 ② 喉镜置入过猛过深 ③ 上提喉镜不当 ④ 鼻插管不当或操作过猛
2.高血压和心律失常(hypertension and arrhythmia) 原因 :应激反应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 预防 :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 、置喉镜前静注适 量的芬太尼、 利多卡、硝酸甘油或艾司洛尔、充分 表面麻醉 、充分供氧和避免CO2蓄积。 3.导管误入食管 原因 :气管内插管较困难、操作不当 、操作不 熟练。 诊断 :压迫胸壁导管口无气体喷出 、或呼气时 呼吸囊不膨胀 、通气时胸廓听诊无呼吸音而胃内有 “咕噜”声 、呼气末CO2监测。
第五节
气管、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 (Complications of Endotracheal and Endobronchial Intubation)
气管、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
(Complications of Endotracheal and Endobronchial Intubation) 气管内插管即时并发症
第四节
拔管术(Extubation) 1.拔管指征 :①自主呼吸恢复良好 ②咽喉 反射恢复 ③意识基本恢复④血氧饱和度 95%以上。 口腔颌面部手术、困难插管、有气道梗阻 或误吸危险的病人:①、②同上 ③意识完全 清醒 。
2.注意事项①拔管前吸净导管内、口腔、咽
喉部及套囊上方分泌物。双腔导管吸痰困 难时应更换气管导管再吸痰。②拔管前充 分吸氧。③呼气时拔管。④有气管萎陷或 不能张口的病人拔管前应留置细引流管。 ⑤备插管用具及药品、吸引器等。⑥拔管 后继续观察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