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堵转向重复压裂技术(yida)
压裂转向剂——精选推荐

压裂暂堵转向剂
一、简介:
压裂暂堵转向剂是油水井改造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添加剂。
根据工艺设计的要求,在压裂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暂堵转向剂,在裂缝内形成高压环境,产生新的支裂缝或沟通更多微裂缝,形成裂缝网络。
施工完成后,暂堵剂在地层溶解,从而扩大油井泄油面积,使油水井形成更大的增产和增注。
二、技术指标:
外观:黑色颗粒
粒径:1~6mm
水溶:≤4h(溶解速度与温度有关)
抗压:60MPa
密度:1.05~1.2g/cm3
三、主要用途:
1、压裂转向剂,由于地层非均质性,用暂堵剂对高渗透层进行暂堵,对低渗透进行压裂;多裂缝压裂过程中对已加砂完的压裂缝进行暂堵,以便再压开新裂缝;对裂缝发育优良的地层进行暂堵,以压开新裂缝。
2、代替投球用于多段压裂。
四、使用方法:
新井压裂:
1、压裂正常作业;
2、在破压后,进行第一个程序压裂;
3、停泵30min后加入暂堵转向剂,憋压20min;
4、继续正常进行压裂。
重复压裂:
1、洗井;
2、加暂堵转向剂,憋压20min;
3、正常加砂压裂。
(注:可以根据设计和现场施工情况,加暂堵剂压力升高后,可以连续进行压裂施工。
)
建议用量:按每米油层5~10kg使用。
压后暂堵剂会溶解随压裂液破胶后一起返排出来。
咨询电话:156****6999张先生。
重复压裂技术.正式版PPT文档

②应用流动指数方法进行重复压裂时机评价
油井的产液量可由如下公式确定: Ql PID • lDP
PID 2kh
ln re S rw
PID流动指数,反映 油层允许流体通过能 力,取决于地层渗透
率及井污染情况
l kro krw oBo wBw
总流度,地层流体 饱和度的变化对流 体通过岩石能力的
影响。
初渗透率 二次压实
一次压实 三次压实
27% 39% 52%
16% 29% 42%
48 35
29 23
渗透率(×10-3um2)
葡南PⅠ 6-9
68
57 48 39
渗透率(×10-3um2)
葡北PⅠ 1-5
建立了转向压裂的理论模型 压实引起的裂缝壁面伤害 ①统计22口井,重复压裂井最佳静压力范围7-10Mpa 第二部分:重复压裂垂直缝裂缝转向技术初探 3、研究确定的葡萄花油田选井选层方法及重复压裂时机优选,为重复压裂井合理选井选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其它油田也具有一定 的指导意义。 左试样的液体为瓜胶压裂液, 右试样的液体为清水 其次应用油藏模拟方法进行重复压裂井压前评价 扶余油层 杨大城子油层 ③统计39口井,确定含水最佳范围40-70% 裂缝失效主要原因是裂缝壁面伤害
1
1.8t
0
统计50口完全重复层压裂增产效果
31口未增大规模(加砂6方) 裂缝延
原
面,使得壁面渗透率下降,同时导致地
因
层岩石破碎产生碎屑,堵塞裂缝孔隙。
20
导
流 能
15
力 10
F C D F C 0 1 D ltg 1试 力3验0条Mp件a,:温闭度合压
60℃,支撑剂呈3 层排列,岩石布式 硬度65kg/mm2
重复压裂介绍

1
重复压裂的工艺手段
2、堵老裂缝压新裂缝 采用一种高强度的裂缝堵剂有选择性地进入并有
效封堵原有压裂裂缝,但不能进入地层孔隙而堵塞岩
石孔隙;堵剂强度要高于产层破裂压力。以保证重复
压裂时使裂缝改向,在不同于老裂缝的方位,形成新
的裂缝;
在黄场等油田高含水井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油
效果,提升了油井采出程度。
2.5 2 1.5 1 0.5 0 -0.5
排量,m3/min
压力/砂比, MPa/%
砂比
排量
油压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20 40
砂比
排量
3 2.5 2 1.5 1 0.5 0
60 40 20 0 0 50 时间,min 100 150
60 80 时间,min
100
120
压力,MPa
40 30 20 10
开始为正常的老缝延伸,
0.5 0
加入暂堵剂后裂缝延伸压
0
-0.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80
100
120
时间,min
时间,min
P70-70-84压裂施工曲线 油压 100
油压/砂比, MPa/%
力明显提高,表明有新支 p72-69-85压裂施工曲线 缝产生。
排量,m3/min
80
典型井例:P70-84
1.地理位置 2.开钻日期 陕西安塞 01 年 4 月 29 日 01 年 5 月 6 日 1386m 1383.2m 合格 50℃
油 井 原 始 数 据
3.完井日期 4.完钻井深 5.人工井底 6.固井质量 7.地层温度
转向压裂

第一章概述 (2)第二章技术原理 (4)一、暂堵转向重复压裂技术原理: (4)二、破裂机理研究 (5)三、重复压裂裂缝延伸方式 (7)第三章重复转向压裂时机研究 (11)1、影响重复压裂效果因素 (11)2、选井选层原则 (11)3、压裂时机确定 (11)第四章暂堵剂(转向剂) (12)1、堵剂性能要求: (12)2、堵剂体系 (12)3、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堵剂 (13)4、配套的压裂液 (15)第五章转向压裂配套工艺技术 (15)1、缝内转向压裂工艺技术 (15)2. 缝口转向压裂工艺技术 (17)3、控制缝高压裂技术 (19)4、端部脱砂压裂技术 (20)第六章工艺评价 (20)1.裂缝监测 (20)2.施工压力 (20)3.产能变化 (21)第一章概述我国发现的油气藏中60%以上为低渗透油气藏,往往具有非连续、非均质、各向异性的特点。
低渗油藏必须进行压裂改造,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随着开采程度的深入,老裂缝控制的原油已近全部采出,传统的平面水力裂缝设计方法和压裂技术已不能满足这类油藏开采的需求。
可以实施暂堵转向重复压裂,在纵向和平面上开启新层,开采出老裂缝控制区以外的原油,有效的稳油控水、提高原油产量和油田采收率,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外的重复压裂实践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①层内压出新裂缝;②继续延伸原有裂缝;③转向重复压裂。
对于重复压裂中出现的裂缝转向,目前认为主要有三种不同方式:①地应力反转;②定向射孔诱导;③桥堵转向压裂工艺。
对于低渗储层,由于出现地应力场反转的难度较大,而采用定向射孔压裂造成裂缝转向,对储层伤害较大。
近些年,利用桥堵作用堵塞裂缝,形成转向的新裂缝的压裂工艺(缝内转向与缝口转向),经过现场实践,增产显著,逐步成为低渗储层重复改造的首选工艺。
在大规模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工艺优化配套,建立了以缝内转向压裂工艺为主导的低渗透重复压裂新模式。
它有效地在疏通原有人工主裂缝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支裂缝,沟通了“死油区”,扩大油井泄油面积。
转向压裂

控制剂主要性能 承受压差:10—15Mpa
转向剂样品
压裂液中溶解性
a、80℃时,1小时微 溶,1.5小时全溶,滤饼 4.5小时全溶 b、100℃时,0.5小时 微溶,1小时全溶,滤 饼3小时全溶
带裂缝胶结岩心的封堵试验结果(50℃) 4ty80-1 参数 20 岩心长度(cm) 3.5×3.5 岩心截面尺寸(cm) 25.74 孔隙度(%) 38.45 孔隙体积(ml) 0.09 基质渗透率Km(μm2) 注水压力与流量关 系 (cm水柱—ml/min) 裂缝渗透率 Kf(μm2) 滤饼阻力系数(Fr’) 突破压力梯度 (MPa/cm) 封堵率/% 9.16x + 0.08 30 79.6 0.12 99.2
同层中堵老缝造新缝典型案例
堵老缝造新缝重复压裂技术在中原油田、大 庆油田、吉林油田进行了40多口井施工实验 , 从压力变化、产量变化并参考微地震测试结 果分析,转向压裂效果是令人鼓舞的。
裂缝转向的判断,国内目前没有好的办法,争 议较大。国内只能通过几方面综合判断。判断 方法:施工压力变化曲线、产量变化、全过程 的微地震监测。进行测试压裂,目的是为了观 测原裂缝方向和该层的破裂压力值。待余波消 失后加入控制剂进行主压裂。取差值
13-10
递减快,几年来陆续转 注4口井(共对应7口水
13-19 13-24
-3 42 5
N13-15 13-609
N13-15
13-25
-3425
13-22
13-601 13-43
13-41
13-17
13-609
-3 40 0
井),油井仍不见效, 虽然后期进行过重复压 裂,但措施有效期短, 油井处于低液量、高含
110-30本次是第4次压裂,前2次无效,本次压裂日增液6.4吨,日增油 5.7吨,与其初产水平相当. 朝110-30井第三层初次压力19兆帕:第二次压力35兆帕,相 对第一次压裂,压力有明显增高 ,微地震方位由71.2度转向变化 86.0度.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裂缝暂堵转向技术研究

目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hree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 裂缝暂堵转向技术的原理
PART Five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 裂缝暂堵转向技术的未来 发展
PART Two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 裂缝暂堵转向技术的研究 背景
PART Four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 裂缝暂堵转向技术的实践 应用
PART Six
结论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 藏压裂裂缝暂堵转 向技术的研究背景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 天然能量不足,产量递减快 开发难度大,需要采用特殊技术 分布范围广,开发潜力大
压裂向技术的原理和作用
暂堵转向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实 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和挑战
暂堵转向技术对胜利油田的贡献和 效益
应用效果分析
提高采收率:通过压裂裂缝暂堵转向技术,有效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 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可减少重复压裂次数,降低生产成本。 优化生产参数:根据不同油藏条件,优化压裂施工参数,提高生产效益。 减少环境污染:该技术可减少压裂液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强化裂缝监测技术:实时监 测裂缝扩展情况,确保压裂
效果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大 数据和机器学习,提高压裂
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技术创新:不断探索和研发更高效、环保的压裂裂缝暂堵转向技术,以 满足油田生产的需求。
智能化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压裂裂缝暂堵转 向技术的智能化,提高油田生产效率。
三种重复压裂方式

重复压裂方式重复压裂是在原有压裂井的基础之上再次或者多次进行压裂的一种方式。
目前国内外的重复压裂方法主要有3种:原有裂缝延伸、层内压出新裂缝和转向重复压裂。
原有裂缝延伸在油田的不断开采中,由于地层压力、温度等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很多原来存在的裂缝已经不能正常工作,这样将导致原有的渗透率降低,产量减少。
面对此情况,只需要对原有的裂缝进行延伸,这也是目前最常用的重复压裂方式。
例如压裂所产生的裂缝会随时间的增长而有所闭合,像这样的油井则需要加砂重新撑开原有的裂缝,以增大其导流能力,提高油井产量。
层内压出新裂缝由于厚油层在纵向上的非均质性,油层内见效程度不同,会导致层内矛盾突出而影响开发效果,因此可以通过采取补射非主力油层或对非均质厚油层重复压裂或者压裂同井新层等措施改善出油剖面,从而取得很好的效果,国内目前主要基于这种认识展开理论和实践探索。
转向重复压裂经过长时间对油田的不断开采,油田的渗透率不断降低,很多油田基本上都是处于高含水期,再对油井进行开采也不会产生很大的油量。
由于可以渗透的油藏已接近枯竭,因此要求我们对原来已有的裂缝进行封堵,通过该途径采油可能减少水的进入。
与此同时对该井再次进行压裂,这样就能压裂出新的裂缝。
而暂堵剂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对地层封堵的效果,封堵原有的老裂缝,保证堵水采油的进行,Chevron、Unocal、Dowell和Lost Hill等大公司的试验都表明其具有可实施性。
由于最小主应力原理的存在,因此在对油井进行封堵的前提下进行压裂,虽然有可能使压裂液还是向着最小应力的方向进行压裂,但是封堵会使压裂液进行变向,这样就改变了压裂的方向,使压裂能够较为合理地进行,从而能更大程度地对油井进行再次开发,增加经济效益。
转向压裂

04
05 06
5.0
5.0 5.0
2.54
1.60 1.60
0.153
随着有机单体的增加,室温下2.5h溶解速度从0.75到全溶,并且通过 实验现象观察,转向剂强度逐渐变小,韧性逐渐增强,有机原料加量为
100g-150g时,80℃2.5h的效果较好,说明有机单体能提供较好的溶解能
力及韧性,但影响转向剂强度。
抗温材料加量的影响
抗温材料,g 40 室温2.5h溶解速度 溶解 80℃2.5h溶解速度 溶解
先监测了前置压裂,该压 裂的目的是打开老缝。加 入暂堵剂堵住老缝后,再 次压裂,以压开新缝.
人工裂缝监测结果
卫357施工曲线
100 90
沙 三 中 3 沙 三 中 4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4:08:56 14:25:35
油压,(0-100)MPa 套压,(0-100)MPa 排量,(0-10)m3/min 密度,(0-2000)kg/m3 液量,(0-300)m3
(6) 垂向地应力为中间主应力物模实验
射孔孔眼1个,平行于水平最小地应力
初始裂缝垂直于垂向地应力方位,即水平裂缝 随着裂缝的延伸,裂缝发生转向,最终垂直于最小地应力方位
(7) 射孔孔眼方位夹角为45°物模实验
垂向地应力为中间主应力,孔眼方位与水平最小地应力方向夹角45°
初始裂缝为即有水平分量、也有垂直分量的斜缝 随着裂缝的延伸,裂缝发生转向,最终垂直于最小地应力方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破裂机理研究 三、新裂缝延伸方式
五、堵剂体系
六、配套工艺 七、效果分析
四、时机研究
八、结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低渗油藏必须进行压裂改造,才能获得较好 的效果。随着开采程度的深入,老裂缝控制的原 油已近全部采出,可以实施暂堵转向重复压裂, 纵向和平面上开启新层,开采出老裂缝控制区以
效的物质基础; • 研究暂堵转向重复压裂的影响因素、重复压裂时机确定是 获得措施增产的关键; • 堵剂的筛选,确定合适的暂堵剂,是确定施工成败的主要 因素; • 暂堵转向重复压裂可以沟通新的泄油区、启动二、三类油
层,是提高低渗透油气藏开发效益的重要技术手段。
5
本次暂堵转向重复压裂效果
力1.0t
日产液量 日产油量 含水
压裂后日产液9.5m3,日产油7.4t,含水22.1%,日增油能
本次压裂前日产液10.6m3,日产油6.4t,含水39.6%,
0 20 40 60 80
100
八、结论
• 裂缝诱导应力、生产诱导应力叠加决定重复压裂新裂缝是 否转向;
• 目的层控制的剩余油可采储量是暂堵转向重复压裂能否高
外的原油,有效的稳油控水、提高原油产量和油田
采收率,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意义重大。
暂堵转向重复压裂技术原理:
压裂时可以应用化学暂堵剂暂堵老缝,压开新缝。 纵向新层开启;平面裂缝转向。 实施方法:向地层加入暂堵剂,使裂缝或高渗透 层产生滤饼桥堵,后续工作液不能进入,促使新缝 产生。暂堵剂施工完成后解堵。
裂缝中流动,并在裂缝顶部和底部形成人工遮挡层,
阻止裂缝中压力向上下传播,控制裂缝在高度方向上 进一步延伸,形成较长的支撑裂缝。 • 对于暂堵转向的重复压裂改造井,控缝高技术是一 项必要配套技术。
2、端部脱砂压裂技术
实质:有控制地使支撑剂在裂缝端部脱出,桥架形成 端部砂堵,阻止裂缝向缝长方向进一步延伸。继续注入 高砂比混砂液,沿缝尖形成全面砂堵,缝中储液量增加, 泵压增大,促使裂缝膨胀变宽,造成一条具有很高导流
(2)生产诱导应力场 • 油井长期生产,通常会导致地层孔隙压力下降,引 起原地应力状态的改变。 • 研究表明:孔隙压力减少,使水平应力降低。且在
裂缝方向强于垂直于裂缝方向的区域。所以最大水
平主应力减小得比最小水平主应力多。
3、破裂机理研究
• 初次人工裂缝诱导应力以及生产 诱导应力改变了油气井周围的应 力分布状况 。 • 当诱导应力差足以改变地层中的 初始应力差 ,则在井筒和初始裂 缝周围的椭圆形区域内应力重定 向,从而新裂缝发生转向。
能力的裂缝。
可配合采用控缝高技术控制裂缝在高度方向进一步延
伸。
总之,端部脱砂技术是一项必要的配套技术。
七、效果评价
360-10井裂缝暂堵重复压裂
该井于初次压裂沙三中,3006.6-3063.5m,
30.2m/17,油套合压,加砂56.0m3,平均砂比 32.9%,排量4.2-5m3/min, 破裂压力55.6 MPa, 停泵压力36.8 MPa。
地应力 方位 测井资料解释
声波测定
地电测定 测量井径变化 岩心测试
2、诱导应力场
(1)裂缝诱导应力场 • x=0处,诱导应力最大,离缝越 远,诱导应力越小,一定距离 处,诱导应力变为零;
• 缝口诱导应力最大,缝端诱导
应力最小; • 垂直于裂缝方向诱导水平应力 大,裂缝方向诱导水平应力小。
2、诱导应力场
二、破裂机理研究
• 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和岩石破裂准则,裂缝总是沿 着垂直于最小水平主应力的方向启裂,因此,重 复压裂井中的应力场分布决定了重压新裂缝的启 裂和延伸。 • 储层原地应力场;诱导应力场。
1、储层原地应力场
地下岩石的应力状态,可以用三个相互垂直 且不相等的主应力表示。 水力压裂测试
大小 阶梯式注入/返排测试方法
3 cos K I cos K II sin K IC 2 2 2
2
K K 3K K 2 8 K 2 I II II I II 0 arcsin 2 2 K I 9 K II
• 等效应力强度因子 K eq = K IC 时,裂缝开始延伸 。
裂缝监测:
前置压裂裂缝方位: 北东48.8°
正式压裂裂缝方位: 北东38.9°
本次压裂施工发生了转向,转向角度9.9°,裂缝在平面上沟通了
新的泄油区。
10
15
20
25
0
05-2-24 05-3-10 05-3-24 05-4-7 05-4-21 05-5-5 05-5-19 05-6-2 05-6-16 05-6-30 05-7-14 05-7-28 05-8-11 05-8-25 05-9-8 05-9-22 05-10-6 05-10-20
• 前次压裂的规模偏小,产量下降较快的井;
• 前次压裂的支撑裂缝已失效,产量下降快;
• 前次压裂施工失败的井;
• 前次压裂目的层跨度大,油层未得到充分改 造。
3、压裂时机确定
重复压裂时机是重复压裂成败的关键之一 , 通常有如下两个确定准则:
当第一次压裂失效后进行重复压裂;
当地层压力系数达到一定值时进行重复压裂。
三、重复压裂裂缝延伸方式
1、新裂缝延伸规律
• 重复压裂能否形成新裂缝,主要取决于储层地应力场变化 的结果。 • 垂直于裂缝方向附加的诱导应力大,裂缝方向上附加诱导 应力小,可能使σxmin+σx诱导>σymax+σy诱导,重复压裂裂缝 的重新定向就有可能发生。
1、新裂缝延伸规律
• 井筒附近重复压裂新裂缝 将以与初始裂缝呈90 ° 的方位角延伸。 • 距井筒一段距离后,裂缝 仍沿原来的方位延伸 。
1、影响重复压裂效果因素
影响重复压裂效果的因素:地质因素,工程因素。 地质因素: 剩余可采储量 地层压力 有效厚度 地下原油粘度
有效渗透率
工程因素:
含水率
裂缝方位:支撑裂缝诱导应力、生产诱导应力
重复压裂材料:压裂液、支撑剂
2、选井选层原则
• 油井控制足够的剩余可采储量和地层能量;
2、裂缝转向后扩展方向
(1) 储层岩石应力强度因子
• 应力强度因子是描述缝端附近应
力场强弱的重要参数。压剪情况 下含裂缝单元体的受力条件如右 图所示 : • 根据断裂力学理论,裂缝端部应
力强度因子:
K I a
K II a
• 已知
和裂缝扩展角度 0 :
K eq
K I 和 K II ,即可计算出等效应力强度因子 K eq
需的强的。
地面一次交联的颗粒堵剂:自身强度大,但因为在地下很 难形成滤饼,同样存在封堵率不好,压裂液滤失问题。 通常选用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堵剂:承压能力高、易形成滤 饼、封堵率高,水溶性好,且用量少,压后完全溶解无污染。
六、配套工艺
1、控制缝高压裂技术
• 高含水油田,需将裂缝高度控制在生产层内;可配 合采用控缝高压裂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裂缝纵深发 展。 • 基本原理:将上浮式和下沉式导向剂随着压裂液在
向裂缝延伸完毕,否则,回到步骤(3)继续计算 。
因此,垂直裂缝井新裂缝的 延伸可能由三部分组成 : 应力转向区内垂直初始裂缝 缝长方向,穿透深度为 ; ' 应力转向区后,逐渐转向到 Lxf 初始裂缝缝长方向,穿透深 度为 ; ' 转向到原始水力裂缝方向并 L'xf 稳定延伸。
四、重复压裂时机研究
3、裂缝转向后延伸方向与缝长
具体步骤: (1) 计算 K I 、 K II 和 K eq; (2) 裂缝开裂判断。( K eq 、 K IC ) (3)根据得到的
0 ,沿着原裂缝逆时针方向令裂缝扩
展某一小量长度 a ,求出新 K ; eq
(4)判断裂缝是否继续扩展 ,若扩展,计算
1;
(5)计算重复压裂转向裂缝延伸轨迹坐标方程和转向裂 缝延伸长度。 (6)当裂缝与初始水力裂缝平行或者 K eq K IC 时,转
五、堵剂要求
1、堵剂性能要求
强度高 形成滤饼
有利于返排 方法操作简单 时间可控
可溶性好
2、堵剂体系
悬浮性堵剂:因为紊流作用和炮眼变形难以形成很大的压
差阻力,封堵率只能达到70%,不能形成滤饼。
地下交联型堵剂:小剂量达不到所需压力,剂量大会形成 新的伤害,虽然可以形成滤饼但地下反应不稳定,达不到所
初次压裂井温曲线显示,该井压裂层主要开启段集中在该跨度的中段613#,1-5#可能压开,14-17#未压开。 压裂层段的物性解释显示6#-10#层沙岩段集中,厚度大,易形成主要压 开层,测井曲线证明中段油层为主产层。
裂缝暂堵重复压裂1-17#。油管合压,加砂25m3,加砂强度0.83m3/m,平均 砂比25.8%,排量4.2-5m3/min破裂压力68.7MPa,停泵压力32.7MPa。 压后井温显示1-5#未压开、6-12#井温有异常,14-17#砂埋未测出。 未开启的1-5#仍然未压开,堵老缝压新缝未能在纵向上开启初次未压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