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外部性与公共品

7、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关系
区别
公共物品强调的是成本与收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物品本身的属 性,本质在于如何使公共物品的供应更加合理、更有效率;外部效应强 调的是个体经济行为给其他行为主体带来的收益与成本问题,是某一经 济行为的存在性影响问题,其本质在于怎样更合理地分担成本与收益, 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所有制论:外部效应的存在源于产权的不明晰。 如前面提到的“公用地的悲剧”问题。
6、外部性的纠治:私人解决办法
其一,财产权的分配——产权界定 科斯第一定理认为,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如果交易成本为零或小得可 以忽略不计,市场机制自身可以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使外部效应内部化, 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科斯第二定理认为,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如果交易成本不为零或不是 小得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使内部效 应内部化,合理地配置资源。 举例:如何内部化——种植小麦 的农民和养牛的牧民
其四,法律系统 限制:诉讼的交易成本较大而损失较小、厂商对外部性的损失进行控制、 诉讼结果的不确定性。
7、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关系
联系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即不付费就可以分享物品的益处是典型的私人边际收益大于 社会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情况;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意味 着增加一个人消费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其生产成本是既定的,所以某一公 共物品的提供对所有的消费者都产生了外部效应。 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外部效应可与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共同定义纯公 共物品与纯私人物品:外部性与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强的物品更具有纯公 共物品的特性,外部性与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弱的物品更具有纯私人物品 的特性。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任何物品的生产与提供都会产生一定的外部效应,只不过有 的物品的外部效应不那么明显,而公共物品则是带来外部效应的极端的情况。
5.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卡伦堡工业共生体系
硫酸厂 硫 炼油厂 30万吨年 蒸 汽 燃 气 冷 却 水 脱硫渣 余热
燃气
温室 市政 供热
蒸汽
热电厂 150万千瓦 蒸 汽
石膏制板厂
养鱼场 蒸汽 混凝土 筑路
农田 肥料
污泥 生物制药厂 飞灰
关闭3500座烧油渣炉子 大大减少了烟尘排放 卡伦堡全镇居民供热 硫酸厂
蒸汽供热 制药厂 燃煤电厂 废水生物处理
只要存在一个污染权的自由市场,无论最初的配
置如何,最终的配置都是有效率的。那些削减污染成
本相对较低的污染者在市场上将许可证出售给削减污
染成本相对较高的污染者。这种污染权的重新配置可
以使达标费用最小化,即能够以最低的社会成本达到
特定的污染或排放目标。
庇古税和排污交易的均衡
庇古税
价格 污染权市场需求 价格 污染许可 证供给
钢铁厂想增加排污量100万方。造
纸厂同意,若钢铁厂付给它50万 元,它就减少等量的污染。
AGREE?
36
AGREE!
创造了一种新的稀缺资源
污染许可证
污染许可证的交易市场将由供求因素支配。减
少污染需高成本的企业愿意为污染许可证出高价;
而能以低成本减少污染的企业也愿意出卖他们所拥
有的许可证。
污染许可证交易市场存在的优点:
3、形成产业链
养蜂厂 苹果园
合作经营,既产苹果又养蜂
丹麦在发展面向共生企业的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 的建设和发展方面作出了典范。 丹麦的卡伦堡(Kalundborg )案例是被许多人提及 的工业共生案例,被称为工业生态学中的经典范例, 至今仍成功运行着。虽然该案例涉及的模式还不是生 态工业园,但各企业通过协商方式相互利用对方生产 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 料或者替代部分原料,从而建立了一种和谐复杂的互 利互惠的合作关系。
公共经济学工作原理是什么

公共经济学工作原理是什么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如何影响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福利的一门学科。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部性:公共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中存在外部性,即某些商品或活动的生产或消费对除直接参与者以外的第三方产生了影响。
公共经济学通过研究外部性的性质和影响,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例如,通过实施环境税或补贴,政府可以内部化负面外部性和激励积极外部性。
2.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即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一个人的使用不妨碍其他人的使用。
由于这种特点,私人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因此需要政府进行供给或补贴。
公共经济学致力于研究公共物品的特征和供给方式。
3. 市场失灵:公共经济学认识到市场经济并非总是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垄断、外部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资源配置失灵。
为了纠正市场失灵,政府可以采取干预措施,如征税、监管或直接提供公共服务。
4. 政府干预:公共经济学研究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和职责。
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的运行,以达到改善资源配置和提高经济福利的目标。
公共经济学分析了政府干预的原因、方式和效果,并提出了一些规范性建议,如税收改革、社会保障和贫困救助。
总的来说,公共经济学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研究外部性、公共物品、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等问题,分析和解决公共部门如何影响资源配置和经济福利的相关议题。
2023版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2023版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1.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用油的所有物品与劳务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3.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4.平等:讲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6.理性人:能系统而由母的的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7.编辑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9.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10.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11.市场势力:单个人或者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12.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动数量经济学十大原理L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5、毛衣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又是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事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第二章要点1.循环流向图,见书20o在这个模型中,经济由两类觉得这,家庭和企业组成,2.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家庭是买者,生产要素市场上,家庭是卖者3.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图形,标明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出。
大炮与黄油4.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影响5.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6.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一,实证表述:描述性的,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表述;二,规范表述: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表述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L某种物品与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2、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的市场3、完全竞争的市场具有的两个特征: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买者与卖者众多以至于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此时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4、垄断者: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由他决定价格5.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种物品的数量6.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7.需求曲线:把价格与需求量联系一起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8.市场需求:所有个人对某种特定物品或劳务的需求的总和9.需求变动: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为去求增加,向左移动为需求减少10.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价格11.影响需求的因素: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数量12.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该种物品的数量13.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价格下降,该物品供给量减少14.供给变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为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为供给减少15.影响供给的因素:投入品的价格,技术,预期,卖者数量16.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一,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两者都移动;二,确定曲线移动方向;三。
公共物品经济学

公共物品经济学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一方人员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该物品的机会的物品。
在经济学中,公共物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资源配置、优化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公共物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相关理论和实际应用。
一、公共物品的特征和分类公共物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非竞争性和不排他性。
非竞争性指的是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机会,即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排挤其他人的使用。
不排他性则意味着一旦提供了公共物品,任何人都无法被排除在外,无法阻止其使用。
根据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不同组合,我们可以将公共物品分为四类:公共物品、集体物品、私人物品和混合物品。
1. 公共物品:具备非竞争性和不排他性的物品。
例如,空气、太阳光等。
2. 集体物品:具备非竞争性但具有排他性的物品。
例如,有限制进入的公园、有费用的电视节目等。
3. 私人物品: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例如,食物、衣物等。
4. 混合物品:具备竞争性但部分不排他性的物品。
例如,付费电视节目中的广告时间,只有付费用户可以享受,但不排除免费用户收看广告。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2.1 公共物品的供给公共物品的供给面临挑战,因为私人供应商无法从非使用者那里收取费用,也无法排除其他人的使用。
这导致私营企业往往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通常承担起提供公共物品的责任。
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来筹集资金,并提供公共物品给社会大众。
政府能够通过强制性税收和法律来保证公共物品的提供,并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公共物品。
2.2 公共物品的需求公共物品的供给必须基于公众需求的评估。
存在着公共物品过度供给或不足供给的问题。
过度供给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不足供给则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
为了平衡供需关系,经济学家提出了以下两个重要理论:合理期望理论和社会偏好理论。
合理期望理论认为,公共物品的提供应建立在公众能够理性预期的基础上。
政府和社会应该通过调查研究和市场需求分析,了解公众对公共物品的需求程度,避免过度供给或不足供给。
4经济学原理 第四章

(2)生产的正外部性
机器人 价格
技术溢出 效应的价值
Hale Waihona Puke 供给(私人成本 供给 私人成本) 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
均衡 最优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 +外在成本(外在成 本<0) 社会最适量>市场均衡量
需求(私人价值 需求 私人价值) 私人价值 0
市场量 最适量
机器人数量
(2)生产的正外部性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 需求曲线和社会成本曲线相交决定最优 生产水平。 市场量少于社会希望的需求量。
管制和庇古税
实际上,庇古税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正如 市场把物品分配给那些对物品评价最高的买 者一样,庇古税把污染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 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环境保护署选择的污 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用税收以最低的总 成本达到这个目标。
科斯定理说明,私人经济行为者可以解 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无论权利的 初始分配如何,有关各方总是能够达成 一种协议,使每个人都可以变好, 而且 结果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为何重要? 科斯定理为何重要?
科斯定理告诉人们,私人解决外部性问题 比想象的更为有效:因为理性的个人总是 有谈判的动因。 科斯定理指导我们寻找出私人不能解决外 部性问题的正确原因(right reason),即什 么原因造成科斯谈判失败。 这些正确的原因包括: 初始产权界定不清楚(而与如何界定无关) 产权转让受到人为限制,交易成本过高
二、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 Private Solutions to Externalities
并不总是需要政府行为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1.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 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 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 a.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 b.慈善组织 c.把不同经营类型的商业组织合并 d.利益各方签定合约
经济学原理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经济学原理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是一个基于供求关系和价格自由调节的经济体系,但在现实中并不完美,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和实现最大福利的情况,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一、市场失灵的类型市场失灵主要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情况。
1.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效果,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内部化。
外部性分为正的和负的外部性。
正的外部性如教育、研究等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负的外部性如污染、噪音等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市场无法正确衡量和考虑到这些外部效应,因此需要政府干预。
2.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无法排除非付费人员使用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削弱其他人使用的物品。
例如,公园、道路等都是公共物品。
市场机制无法提供有效的公共物品供给,因为没有人愿意付费为其他人提供非排他性的物品。
政府干预可以通过提供和提供资金支持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3. 不完全竞争市场经济中存在垄断、寡头垄断等不完全竞争的情况。
少数供应商控制市场,导致价格捆绑、低质量产品等问题。
政府需要通过监管、反垄断法规等手段来保护市场竞争,维护消费者权益。
4.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市场参与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
在某些交易中,卖方拥有更多的信息,而买方则缺乏相关信息。
这可能导致市场交易的失败和不公平。
政府可以通过信息披露、监管措施等方式来纠正信息不对称。
二、政府干预的原因政府干预市场有以下几个原因:1. 资源配置不当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大化社会福利。
政府需要通过税收、补贴、产业政策等手段来引导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提高市场效率。
2. 公共利益保护市场失灵会导致公共利益受损,例如环境污染、市场垄断等。
政府需要通过立法、监管等方式来保护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
3. 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市场无法提供充分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例如教育、医疗等。
经济学原理第5章市场失灵与公共产品.pptx

垄断与低效率
•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1967年控制了数字计算 机76%的市场,以及运用许多办法阻止其他公司的竞争, 于是政府在1969年提出诉讼。但经过长时间的司法过 程,结果是1982年撤消了这一诉讼。政府认为,与电 信业不同,计算机行业存在着时常竞争的强大压力,结 果是IBM没有被肢解。
第一节 垄断和市场效率
1、垄断 • 指一家厂商完全控制整个市场的商品供给。 • 某个行业为垄断,是该行业在其生产的产量
中一个或一组相勾结的厂商的产量大于该行 业总产量的3/4。 • 垄断使得社会福利受到损害,导致市场失灵。
P
A
Pm
F
P0
E1
E2
AC=MC
0
QM MR Q※
D=AR
Q
垄断和低效率
垄断与低效率
第二节 公共物品
• 公共品也会导致市场失灵。单靠市场机制调节, 由私人部门生产公共品会使其产量低于合理水 平,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另外,许多公 共品是由政府提供,但政府提供也不能保证资 源最优配置。
• 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其特征 为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也是与私人物品相 区别之处。
第六章 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公共 资源
市场失灵及微观经济政策
市场失灵
•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完全竞争导致 经济的一般均衡,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 最优状态。
•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看不见的手”的原 理并不成立,帕累托最优状态也不能实 现,这就是“市场失败”。又称市场失 效或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
•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外部 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其中, 最重要的是垄断、外部性和公共品。 要解决市场失灵,还要有相应的微 观经济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rginal External Cost: MEC) 是钢铁
价格
MSC MC
厂产量增加因排放污 水对下游地区带来的 成本的改变量。
•
边际社会成本
负外部性场合, MSC大于MS。
(Marginal Social Cost: MSC) 是钢铁厂边际 成本(MC)加上边 际外部成本(MEC)。
MEC
负外部性事例
• • • • • 排放污水的造纸厂; 排放有毒气体的冶炼厂; 在公共场所随意抽烟的烟民; 在生态脆弱地区进行过度农牧业生产等; ……
正外部性事例
• 一种药品或其它发明,研发者通过市场 价格机制只能得到社会整体利益的很小 一部分;
• 环保人员机构保护珍稀动物,给社会带 来重要利益,当事人通常难以通过价格 机制得到利益补偿;
• 养蜂人在生产蜂蜜过程中帮助果树传授 花粉,果园主在生产水果时为蜜蜂提供 了产出蜂蜜的原料;……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
假定某钢铁厂向河流排放污水,那么 依据市场机制决定的最佳产量和价格 组合,不再是有效率的配置组合,表 现为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边际外部成本与社会成本
•
边际外部成本
外部性及其类型
• 外部性(Externalities):没有直接在价格 中得到反应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影响。
• 负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ies):经济活 动对其他主体和社会产生额外成本,或成本 没有完全内生化。
• 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ies):经济活 动对其他主体和社会带来额外利益,即利益 没有完全内生化。
第三方界定产权原则
• 实际协商谈判、实施协议存在大量交易 成本,经常需要第三方界定产权。 • 于是产权归属与效率无关命题不再成立, 产权界定和实施方式会对效率发生影响。 • 从效率角度出发,产权界定的原则是以 最小社会成本解决外部性矛盾。 —— 可 理解为科斯定理的引伸含义。
限制和禁止污染行为
• 淮河流域小造纸厂、长江上游小金 矿、沙漠边缘脆弱生态区毁林、毁 草开垦等等,社会生态环境方面污 染损失,远远超过生产方获得收益 (禁止这类行为对它们带来的成 本),产权界定应确定社会不受污 染权,同时考虑对受损害方面给以 补偿或赎买。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 一则污染权交易报道
• 1)外部性及其影响 • 2)外部性和产权界定 • 3)外部性其它解决方式
• 碳排放交易与控ຫໍສະໝຸດ 气候变暖• 4)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
一则新闻报道
• 2002年12月,江苏省太仓港环保发电 有限公司与南京市下关发电厂达成协 议,从2003年7月开始,前者每年以1 70万元价格向后者购买1700吨 二氧化硫的排污权。
案例涉及的经济学问题
• 1)二氧化硫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向外部 环境系统排放的一种有害污染物品,表现 了工业化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
• 2)排污权是政府授予企业排放二氧化硫的 合法权益,这是政府代表社会利益对环境 污染进行管制的产物。
案例涉及的经济学问题
• 3)排污权买卖则是依据科斯定理的思想, 通过污染权转让达到资源有效配置。 • ——案例涉及到经济活动私人和社会成本、 产权理论、政府经济职能等问题。
• 3)总量控制前提下,采用污染权转让 (Transferable Emissions Permits)交易方式, 使污染权这一特殊稀缺资源利用得更有效率。
污染权交易市场功能
• 如果某企业治理成本过高,从成本较低企 业购买污染许可,降低了治理单位污染的 社会成本。 • 如果采用减少排放的成本低于出让排污权 的价格,那么即便某企业拥有排污权,机 会成本(市价)促使其采用治理技术。
企业产出
外部性的效率影响
价格
行业竞争性均衡产出是 q1, 但是有效产出水平是 q*. MSCI S = MCI
P* P1
社会负外部性 福利损失总量 MECI
D Q* Q1
产出
正外部性的效率影响
• 依据类似分析思路,可以推论存 在正外部性时,市场机制导致生 产和消费不足,发生配置资源缺 乏效率问题。
科斯定理
• 科斯定理(The Coase Theorem)构成污 染权市场交易的理论基础:
• 如果产权得到明确界定,如果协商或谈 判等活动发生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 那么在有外部性效应的市场上,无论所 涉及资源的产权属于哪一方,交易双方 总能够通过协商谈判达到资源配置有效 率状态。
假设事例
• 假设一家化肥厂它排放的废气使得附近10个农 场的果园产量减产,每户损失1000元,总的损 失1万元。 • 假定存在两种治理技术:一是在化肥厂安装治 理装置,费用6000元;二是让果农转而生产蔬 菜,废气对蔬菜生产没有影响,但转产使每个 果农发生800元调节损失,总共为8000元。 • 两种方案中,第一种代表了有效解决方案。对 此科斯定理有以下推论。
产权界定与效率
• 如果赋予果农不受污染权利,化肥厂面临 三种选择:一是筹资 6000元安装治理废气 装置;二是不治理废气 ,但对果农支付 8000 元转产蔬菜;三是承担赔偿果农 1 万 元污染费。化肥厂也会选择第一种方案。 • 实质是在果农拥有免受污染权前提下,污 染社会成本在化肥厂方面内部化 (internalized),改进了资源配置效率。
“两害相权”:最优污染控制
污染社会成本 治理污染成本
“控制污染”需要成本,最优 治理水平高于零。假定“污染 社会边际成本”与“降低污染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of abatement)”,最优污染控制 水平为12单位。
MSC
E*
MCA 12
污染水平
克服市场失灵的方法
• 1)利用排放标准(Standards)数量控制方法, 要求企业把污染减少到控制水平。 • 2)通过对排放收费(Fees)价格控制方法,激 励企业把污染减少到控制水平。
产权界定与效率
• 如交易成本为零,无论产权界定给哪一方,都 会达到用6000元进行废气治理有效安排。 • 如给化肥厂排废气权利,10户果农面临三种选 择:一是集资6000元让化肥厂安装治理废气装 置;二是承担8000元损失转产蔬菜;三是维持 现状,承担 1 万元污染损失。果农会选择第一 种方案。 • 实质是在化肥厂拥有污染权前提下,果农以低 于污染损失价格“买来”化肥厂污染权,从而 改进了资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