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病因与分类系统
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ICD-11)

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ICD-11)本文档旨在介绍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ICD-11)的相关信息。
ICD-11简介
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ICD-11)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一份用于诊断和统计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该分类册提供了一套
标准化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
理精神障碍。
ICD-11的重要性
ICD-11对于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供了
一种统一的语言和框架,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专业人员能够
在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此外,ICD-11
还有助于统计和研究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和趋势,为制定公共卫生政
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ICD-11的内容
ICD-11将精神障碍分为不同的类别和亚类别,每个亚类别都
有详细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其中包括了常见的精神障碍,如抑郁症、
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一些特定的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儿童青少年期发育障碍。
ICD-11的应用
ICD-11的应用范围广泛。
医生可以根据其中的诊断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符合某种精神障碍的诊断,从而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治疗和支持。
此外,研究人员可以使用ICD-11对精神障碍进行统计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些障碍的特点和趋势。
总结
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ICD-11)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用于诊断和统计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它具有统一的语言和框架,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精神障碍。
ICD-11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于诊断、治疗和研究精神障碍都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障碍是指人们在思维、情绪和行为方面出现异常的病理现象。
由于个人差异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精神障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诊断这些障碍,国际上制定了一套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在精神医学领域,最常用的分类系统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所制定的《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国际分类手册》(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
这本手册目前已经更新到第十版,简称为ICD-10。
根据ICD-10,精神障碍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如精神分裂症与相关精神病性障碍、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适应障碍等。
在ICD-10以外,另一种广泛应用的分类系统是由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制定的。
目前最新版为DSM-5。
DSM-5的分类标准主要由美国精神医学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发布。
DSM-5与ICD-10在精神障碍分类上有很多的重叠与对应,但也存在一些细节上的差异。
分类标准尽管有着普遍的适应性和国际性认可,但在实际运用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精神障碍本身具有复杂的特性和非连续性。
这意味着将精神障碍仅仅分为几个离散的类别可能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病例。
其次,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精神障碍的诊断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
某些症状在某些文化背景下被视为正常或可接受的,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可能被视为病理性的。
因此,将分类系统应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时需要考虑这种差异。
此外,随着精神科学的进步,人们对精神障碍的理解也在不断演进。
以DSM-5为例,它与以往版本相比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和类别,例如自闭症谱系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一演进的过程也反映出对精神障碍的研究和诊断方法的不断深入。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CCMD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为第3版,其保留某些精神障碍或亚型如神经症、复发作躁狂症、同性恋等。
CCMD系统的分类原则为兼顾症状学分类和病因病理学分类,分类与诊断应继续向病因病理诊断的方向努力,有条件按病因病理分类者应按此分类,例如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其他病类目前主要用症状学分类。
CCMD-3主要分类如下: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CCMD-3根据我国的社会文化特点和传统,对某些精神障碍暂不纳入,如ICD-10的F52.7性欲亢进、F64.2童年性身份障碍、F66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及行为障碍的某些亚型、F68.0出于心理原因渲染躯体症状、F93.3同胞竞争障碍等。
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CCMD-3分类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00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病 01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02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2.1脑变性病所致精神障碍 02.2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02.3脱髓鞘脑病所致精神障碍 02.4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02.5脑瘤所致精神障碍 02.6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02.9以上未分类的其他脑病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1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03.2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3内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4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5结缔组织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6染色体异常所致精神障碍 03.7物理因素所致精神障碍 03.9以上未分类的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 障碍
73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 74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 75广泛性发育障碍
75.1儿童孤独症 75.2不典型孤独症 75.3Rett综合征 75.4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Heller) 75.5Asperger综合征 75.9其他或待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80多动障碍 80.1多动与注意缺陷障碍 80.2多动症合并品行障碍 80.9其他或待分类的多动障碍
美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美国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称为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
DSM-IV系统将精神障碍分为17大类:
1.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 2.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 3.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 4.与成瘾物质使用有关的障碍 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6.心境障碍 7.焦虑障碍 8.躯体形式障碍 9.做作性障碍
第五章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类目系统的方法:对疾病按病因、病理改变进行诊断
与分类,是医学各科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但在实践工
作中,就全部精神障碍而言,只有10%左右的病例可
以说是病因、病理改变比较明确,而90%左右的病例
属于病因不明的精神障碍。鉴于上述原因,目前分类
的基轴主要依据症状表现。
▪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 诊断标准是将不同疾病的症状表现按照不 同的组合形式,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 化的条目。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 两个主要部分。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指标、 病情严重程度指标、功能损害指标、病期指标、 特定亚型指征、病因学指标等,症状学指标为 最基本的,又有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之分。下 面以我国目前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为例, 说明各种标准的意义。
▪ (三)病程标准
▪ 1。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重个 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时, 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 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 (四)排除标准
▪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 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若 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 (一)症状标准 ▪ 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
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有 规定;
▪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
或思维贫乏;
▪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 或强制性思维;
▪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
▪ (二)CCMD-3的特点:
▪ 1.以前瞻性现场测试结果为依据 .
▪ 2.分类更进一步向lCD-10靠拢.
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精选PPT

出各种神经症和某些精神障碍样症状。 8包童括年内和性脏少各格年器期因官的素、多内动分障泌碍、、代品谢行、障营碍养、和情胶绪原障病碍等疾病,导致脑缺氧、脑血流量减少、电解质平衡失调、神经递质改变等引起精神障碍。
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患者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男性常因饮洒、吸毒、外伤、性病、感染等机会较多, 男性性常别因饮年洒龄、因吸毒素、外伤、性病、感染等机会较多,易患酒依赖、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性精神障碍等。
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优选)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3.
内容导航
第一节精神障碍的病因 第二节精神疾病的分类
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
❖精神障碍病因学是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课题,是目前精神病学中急需研究和解 决的主要内容之一。前人对精神障碍的病因做了大量探索性研究。一般认为精神பைடு நூலகம்活动异常的发生与生物、心理以及社会等多种因素有关
遗传性是否显现,由患者病前和发病当时的社会环境 对患者的影响来决定。
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 性格因素 性别年龄因素 器质性因素 神经生物改变
(二)性格因素
性格
指先天素质和后天习得性综合形成的个体精神活动模 式。即个体的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生化等特点所形成 的不同信息内容与综合分析等功能,构成了特有的神 经系统兴奋性与稳定性,表现为不同反应强度、速度、 觉醒程度和情绪。
乏 ❖ 躁狂症病人的去甲肾上腺素过高 ❖ 孕产期、老年期病人的性激素水平不平衡
心理因素
生活事件 自然灾害
二、心理因素
生活事件
自然灾害
生活事件包括从婴 幼儿到老年期一生 中所遇到的各种生 活事件。
强烈而急剧的应 激事件,可引起 短暂或持久的精 神障碍
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障碍是一类严重影响个体思维、情感、行为和人际关系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临床医生需要对精神障碍进行分类和诊断。
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对于指导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障碍的分类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程特点进行划分。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是《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CD)。
DSM是由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它将精神障碍分为多个类别,每个类别下又包含了不同的亚类。
而ICD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它将精神障碍归类为精神和行为障碍,并提供了详细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在DSM和ICD的分类系统中,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症和相关障碍、食欲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等。
每种精神障碍都有其特定的诊断标准,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综合评估,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标准和病程标准。
症状标准是指患者表现出的特定的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情绪低落、焦虑、强迫行为等。
病程标准是指患者病程的特点,如症状的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病情的严重程度等。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这些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符合某种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除了临床症状和病程特点,精神障碍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和药物的影响。
有些身体疾病和药物也会导致精神症状,因此临床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排除这些可能的影响因素。
总之,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对于指导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生需要熟练掌握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和诊断标准,才能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为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完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精神障碍常见分类

精神障碍常见分类但很多人还是对精神障碍都包括什么缺乏认识,所以我们今天就简单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精神障碍。
一、神经发育障碍指儿童从胎儿期到18岁心理发展成熟以前,各种有害因素损害神经系统,导致儿童认知、情感、行为、能力、性格等不能达到相应年龄阶段的水平。
主要包括:1.智力发育障碍2.孤独症谱系障碍(自闭症)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4.抽动障碍注:仅列举了临床上常见的几种,其实还有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相比上述疾病较少见,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指以明显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运动性障碍及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为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主要包括:1.精神分裂症2.分裂情感性障碍3.妄想性障碍4.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注:仅列举了临床上常见的几种,其实还有物质/药物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紧张症等,相比上述疾病较少见,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心境障碍指一种以心境或情感紊乱为主要改变,通常表现为低落或高涨,且其他症状多继发于心境改变的障碍。
主要包括:1.抑郁障碍2.双相情感障碍注:仅列举了临床上常见的几种,其实还有恶劣心境、环性心境障碍等,相比上述疾病较少见,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焦虑障碍指以过度的焦虑和恐惧为主,以及相关行为紊乱,并导致患者产生痛苦和(或)功能损害的精神障碍。
主要包括:1.广泛性焦虑障碍2.惊恐障碍3.场所恐惧障碍4.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怖症)5.特定恐怖症6.分离焦虑障碍注:这次不用“其实还有”了,焦虑这几类都挺常见的。
五、强迫及相关障碍指具有类似持续性、闯入性、非己所欲的强迫性思维、先占观念和反复的强迫行为的一类障碍。
主要包括:1.强迫症2.躯体变形障碍注:仅列举了临床上常见的几种,其实还有囤积障碍、拔毛障碍、抓痕障碍等,相比上述疾病较少见,就不一一列举了。
六、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指一类与应激源(主要是精神创伤或精神应激)有明显因果关系的精神障碍,其发生时序、症状内容、病程与预后均与应激因素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诊断标准主要依靠症状间的组合,病程的演变,病情的
严重程度等特点来制定。)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1、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2、精神活动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4、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5、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精神障碍病因与分类系统
临床护理教研室 王晓洋 邮箱:shuqinglinhuwang@
最近总是闷闷不乐? 要完成的任务总是一拖再拖?
晚上一直睡不着?一遍一遍刷 手机?
为什么呢?
精神障碍的病因
精神障碍生物学因素
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
精神障碍和其他躯体疾病 一样,是生物、心理、社会(文 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父 母的养育方式,以及社会文化状况、宗教、 信仰、人际关系等均是影响疾病的心理、社 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不仅可作为直接原因,也可能 作为相关因素。也有可能在躯体疾病的发生 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如身心疾病。
▲
应激与精神障碍
任何个体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 这些生活事件是导致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应激源。 其中恋爱与婚姻、家庭内部问题、学校和工作场所 的人际关系是应激的主要来源。
深对疾病的研究与认识,也有利于
诊断、治疗与护理。
◇《内经》:癫、狂、痫
◇ 西方:希波克拉底被认为是把精神疾病的概念引入医学的第
一人;克雷丕林明确区分了两种最常见的精神病:躁狂抑郁性
精神病(情感性精神障碍)和早发性痴呆(精神分裂症) ◇ WHO:《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 ◇中国:《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Ⅲ)
与应激有关的精神障碍主要有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 激障碍。
马斯洛
精神/心理应激因素
精神应激(stress): 指生活中某些事件引 起个体精神紧张和感 到难以应付而造成心 理压力。
引发心理应激的生活事 件必须具备:1.对当事 人具有重要的利害关系; 2.达到引发剧烈情绪反 应的强度或频度。
★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
假如你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而 且已经有了足够的钱,你会干什么?
下面哪句话最能打动你? 1、我是好的和正确的。 2、我拥有爱心。 3、我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 4、我独一无二,与众不同。 5、我知识很渊博。 6、我们大家要忠诚和专一,要注意团队合作。 7、我追求快乐的人生。 8、让我来领导和掌管。 9、我是平和的。
• 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染色体畸变、多基因病. 基因将疾病的易感性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 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儿童孤独症 家族聚集现象★
正确看待遗传因素 科学面对疾病风险
2.感染因素:感染因素能影响中枢神经 系统,产生精神障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进入脑内, 产生进行性的认知行为损害,早期表现 为记忆力损害、注意力不集中等。 15%~44%HIV感染者出现痴呆样症状。
正确看待宗教行为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
合理面对信仰信念 远离偏执固执死板
▲
中国好室友
复旦大学投毒案 清华大学投毒案
如何处理与同宿舍同学之间的关
系?
首先,多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及对宿舍人际关系造成的 影响。 其次,争取多沟通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 和他人,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加强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其三,心胸宽广,对别人多加理解和包容。 再次,真诚地对待他人。只有播种真诚,展现真实的自我, 才会收获别人的真诚 最后,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人。学会欣赏、赞美他人。 PS:距离有时是情感的添加剂。
*
你家的家风是什么?
父母对你影响最深的 一句话是什么?
▲
电子产品
时间都去哪儿了
游戏成瘾
“精神鸦片” ▲
宗教信仰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群对其所信仰的 神圣对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义等)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 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 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 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属于一种特殊的 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7-活跃型 鲜感,爱赶潮流,不喜压力。
追求权力,讲求实力,不靠他人,有正义感 需花长时间做决策,怕纷争,祈求和谐相处
人格与精神障碍
人格的特征为相对稳定并可预测,其主要表现在能力、 气质和性格等方面。 不同的人格气质对心理应激的耐受性相对不均。
有些人的性格自幼就明显的偏离正常、适应不良,甚 至到达了害人害己的程度,称为人格障碍。
珍惜美好时光,共建美好宿舍。
▲
病例一: 析
病因分
视频资料
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
精神疾病的分类原则 • 医学各科遵循的基本原则:对疾病 按病因、病理变化进行诊断与分类
• 精神疾病的诊断和分类主要依据症
状学分类的原则
疾病分类的目的
• 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
点和从属关系划分出病类、病种与
病型,并列成系统,这样不但可加
▲
生活压力导致 教育侧重偏移
生活节奏加快导 致教育力不从心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风是 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 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如语言 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家是成长的第一 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
6、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7、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8、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9、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10、其它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思考题
• 与精神障碍发生发展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有
哪些?
• 人格特征对精神障碍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 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 理和行为模式。 九型人格
1-完美型
2-助人型
3-成就型 4-感觉型
5-思想型
6-忠诚型
重原则,不易妥协,黑白分明,对自己和别人均 要求高,追求完美。 渴望与别人建立良好关系,以人为本,乐于迁就 他人。 好胜心强,以成就去衡量自己价值的高低,是一 名工作狂。 情绪化,惧怕被人拒绝,觉得别人不明白自己, 我行我素。 喜欢思考分析,求知欲强,但缺乏行动,对物质 生活要求不高。 做事小心谨慎,不易相信别人,多疑虑,喜欢群 体生活,尽心尽力工作。
▲
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情志是七情和五志的统称,是人对内外环 境变化进行认知评价时产生的内心体验。中医学 将人的各种正常的情绪体验概括为喜、怒、悲、 思、恐五种,并纳人了五脏系统模式,即所谓 “五志”。中医学还将影响人体健康的各种情志 致病因素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 种,简称“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