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频电磁场的危害与防护

合集下载

高频电磁场对职业健康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

高频电磁场对职业健康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

高频电磁场对职业健康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我国的民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在其导线周围存在有交变的电场和磁场。

当交流电的频率经高频振荡电路提高到10kHz以上时,电场和磁场就能以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发射传播,称电磁波。

频率从100kHz到300MHz的频段范围称高频电磁场。

其接触机会主要见于:1)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金属熔炼、热扎工艺、钢管焊接等,使用频率在300kHz?3MHz。

2)高频介质加热:塑料热合、高频胶合、木材与电木粉加热、粮食干燥与种子处理,纸张、布匹、皮革、棉纱及木材烘干,橡胶硫化等,使用频率在1?100MHz。

生物体组织接受一定强度的射频辐射,达到一定的时间,会使照射局部或全身的体温升高,此谓高频电磁场的热效应。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并不能测定出人体局部温度的上升,可工人却有一系列的主观诉述,也能见到客观体征,人们把这种不足以引起人体产热而致的健康影响,称为非热效应。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轻重不一的类神经症。

通常,在强场源附近工作的人员,主诉有全身无力、易疲劳、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睡眠不佳、多梦、记忆力减退、多汗、脱发和肢体酸痛等。

女工常有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局。

我国《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GB10437-89)规定,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8小时/天接触的容许限值,连续波为0. 05mW/cm2
(14V/m),脉冲波为0. 025mW/cm2 (10V/m)。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中所接触的电磁辐射已经越来越普遍。

而高频电磁场作为一种常见的电磁辐射,不可避免地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但是,长期接触高频电磁场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在此,本文将会就高频电磁场的危害以及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探讨。

高频电磁场的危害高频电磁场通常产生于在电子设备和通讯设备中,如手机、微波炉、电视机、计算机和WIFI路由器等。

对于长期接触高频电磁场,人体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影响:1. 对健康的影响接触高频电磁场时间长了,会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睡眠质量下降、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等。

2. 更高的患癌风险研究表明,当人体频繁接触高频电磁场的时候,患癌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这是因为高频电磁场会干扰人类体内的电子系统,从而影响身体各个部位的正常运转和细胞分裂。

3. 损害大脑发育孕妇长期接触高频电磁场会严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研究证明,经常性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其他高频电磁场源会使孕妇的胎儿处于一个更大的风险中,患有心衰、自闭症、ADHD等疾病的比例会增高。

4. 减少生育能力长期接触高频电磁场还会对男性的生育能力产生影响,这是因为较高剂量的微波辐射能够破坏精子形态、活力和DNA。

高频电磁场安全措施针对以上高频电磁场的危害,身为个体,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保证身体健康。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1. 尽可能减少电磁辐射各种电子设备的辐射对人造成的危害相当大,而这种电子产品也是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在适量减少至少不必要使用的情况下,使用电子产品时可以采取保护手段,如避开辐射源、移动设备使用距离等。

此外,最好使用无线网卡,而不是使用常规的网络线。

2. 使用防辐射护具在特殊环境下,比如在发射塔上或实验室中等,需要用一些专业的防辐射护具来保护身体的安全。

3. 空气净化器电子设备在使用时会放出一些负离子,这些负离子会令人身体有不良的影响。

高频电磁场辐射危害及防护技术研究

高频电磁场辐射危害及防护技术研究

高频电磁场辐射危害及防护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前进以及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大脑已经接受了各种电磁波的辐射。

从收音机、电视到移动电话和电脑,现代人几乎离不开电子产品的包围。

而这些电子设备所发出的电磁辐射,也成为我们健康最大的隐患之一。

高频电磁场辐射不仅会对我们的健康带来影响,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电磁干扰问题。

本文将围绕高频电磁场辐射危害及防护技术展开讨论。

一、高频电磁场辐射的危害1.电磁波的辐射范围广大,对人体的危害不易发现。

电磁波是指一系列横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是不需要介质支持的。

由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极快,人类是难以感知电磁波的存在的。

然而,电磁波的辐射范围极广,使用电子设备时,人类的身体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它们。

特别是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设备,如手机、无线路由器等,它们会不断地发出电磁波,并在周围形成一定范围内的电磁场。

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这些电磁场中,就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

2.高频电磁辐射对人的生理健康造成影响。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处于高频电磁辐射下的人员,容易出现头痛、记忆力减退、贫血、焦虑、失眠、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多种不良反应。

经过长期的研究,电磁场对人体的致癌作用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

因此,要认真对待电子设备的使用及相关高频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3.电磁波造成的干扰可能会对日常生活带来影响。

电磁波在传播的时候,会产生延迟、可变形、干扰,这些因素可能会对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航空、航天、军事领域,这些电磁波都是需要高度精确的控制的,因此,电磁干扰的问题更是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二、高频电磁场辐射的防护措施别买一些低质量的电子产品,合理的使用,人体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尽量放大,避免在高频电磁场辐射范围内长期停留,是最好的预防高频电磁辐射的方式。

此外,按照实际情况需适当采取以下措施。

1.电磁辐射预警电磁辐射预警系统是目前最为成熟的预警系统之一。

浅谈电磁辐射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浅谈电磁辐射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浅谈电磁辐射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陈婕摘要:近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电子、电气设备应用广泛,致使城市电磁辐射环境更加复杂与恶化。

本文将简单介绍电磁辐射的来源和危害,以及进一步阐述电磁辐射防护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电磁辐射;危害;防护措施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类电子产品和电气产品广泛地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为人们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无可避免的增加了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

1.电磁辐射及其来源在交流电的周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交变电场和磁场,这就是电磁场。

所谓电磁辐射就是电磁场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传播的过程,它包括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和非电离辐射(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和紫外线等)。

人们通常所说的电磁辐射一般指非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的程度可用场强大小来衡量,当电磁辐射超过人体或仪器设备所允许的安全辐射量时便形成电磁污染,电磁污染带来的危害是不容低估的。

根据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场强超过2 mGS时,对人体就可能产生一定的危害。

电磁辐射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天然和非天然两种。

天然的电磁辐射是一种自然现象,主要来源于雷电、太阳热辐射、宇宙射线、地球的热辐射和静电等。

非天然的电磁辐射来源比较广泛,一般有以下四种途径,即(1)来源于无线电发射台,如广播、电视发射台、雷达系统等。

(2)来源于工频强电系统,如高压输变电线路、变电站等。

(3)来源于应用电磁能的工业、医疗及科研设备,如电子仪器、医疗设备、激光照拍设备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等。

(4)来源于人们日常使用的家用电器,如微波炉、电冰箱、空调、电热毯、电视机、录像机、电脑、手机等。

2.电磁辐射的危害根据国家标准GB87028,辐射的功率密度不能超过20LW/cm2;在生活环境中,电磁辐射的功率密度不能超过40LW/cm2。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

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极性分子,人体接受电磁辐射后,体内的极性分子随着电磁场极性的变化做快速排列,分子间相互撞击、摩擦而产生巨大的热量,使机体升温。

高频电磁场防护与安全技术研究

高频电磁场防护与安全技术研究

高频电磁场防护与安全技术研究电磁场作为一种基本的物理现象,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高频电磁场的设备和器材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对人体的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因此,高频电磁场防护与安全技术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高频电磁场对健康的影响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是目前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高频电磁场中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如头痛、疲劳、失眠等,严重的还会引起癌症等疾病。

尤其是在医疗领域中,X射线机、核磁共振等高频电磁场设备的使用频率较高,对医护人员的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二、高频电磁场防护方法为了减少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高频电磁场防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屏蔽防护:通过使用导电材料或金属网等将电磁场屏蔽在其外侧,从而达到减少电磁辐射的目的。

2. 间隔防护:将人与电磁场之间隔开一定的距离,减少电磁辐射的强度。

3. 地面反射防护:通过将电磁波反射到地面上,减少向上辐射的能量。

此外,针对不同场合的高频电磁场防护需求也有所不同,例如住宅中的高频电磁场防护和医用设备中的高频电磁场防护等。

三、高频电磁场安全技术研究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对高频电磁场安全技术进行研究。

其中,重点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1. 高频电磁场测量技术的研究:包括电磁场的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

2. 高频电磁场辐射规划技术的研究:包括对高频电磁场辐射的分析、评估和规划等方面。

3. 高频电磁场防护技术的研究:既包括防护材料和防护结构的研究,又包括防护系统的设计和优化等方面。

此外,在高频电磁场安全技术研究方面,还有一些新颖的技术不断涌现,如人员身体电磁防护技术、基于辐射源定位的防护技术等。

四、未来展望高频电磁场防护与安全技术研究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未来的研究重点将主要围绕高频电磁场的测量、辐射规划、防护材料研究等方面展开。

同时,由于高频电磁场存在于我们生活、工作和医疗等多个领域,所以未来的研究还将更加注重不同场合的防护措施和技术研究。

浅谈电磁辐射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浅谈电磁辐射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浅谈电磁辐射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电磁辐射是指电子运动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过程,它在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随处可见。

虽然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尚无定论,但一些科学研究表明,长期接触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因此,对电磁辐射的危害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防护措施。

首先,辐射源包括电视、手机、微波炉等电器设备,其中最常见的是手机。

手机通过无线电频率与基站进行通信,产生电磁辐射。

长时间使用手机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研究表明,长时间使用手机可能导致大脑神经细胞活性改变、睡眠障碍、免疫系统紊乱等。

此外,辐射对儿童的影响更为敏感,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

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首先,减少接触电器设备的时间和距离,例如,手机通话时,使用蓝牙耳机或免提设备;避免将手机放在身体靠近的部位,如胸口或腰间等。

其次,使用辐射小的电器产品,并在电器设备使用时保持良好的通风。

另外,经常使用植物盆栽,尤其是一些防辐射植物,可以起到吸收和减少电磁辐射的作用。

此外,晚上睡觉时,尽量远离电器设备,避免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除了个人防护措施外,社会和政府也需要加强对电磁辐射危害的认识和控制。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电磁辐射的监测和控制。

此外,各类机构可以加强科研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电磁辐射危害的认识,并提供相关的防护指导和建议。

综上所述,电磁辐射虽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尚无定论,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接触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增强对电磁辐射危害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电磁辐射危害的监测和控制,以保护公众的健康。

高频电磁场的危害与防护

高频电磁场的危害与防护

浅谈高频电磁场的危害与防护【摘要】随着高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高频电磁场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的影响因素以及与防护措施。

【关键词】高频电磁场;辐射;危害;防护0 前言随着高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高频电磁场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了解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生理危害及其影响对于高频电磁场的危险性,考虑防止电磁场危害的安全措施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人体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吸收辐射能量,被吸收的微波辐射能量使组织内的分子和电介质的电偶极子产生射频振动,媒质的摩擦把动能转变为热能,从而引起温升。

在一定电磁场强度辐射下,对人体主要影响是神经衰弱症,多以头痛头胀、失眠多梦、疲劳无力、记忆力减退、心悸最为严重,其次是头痛、四肢酸痛、脱发、多汗等症状。

此外,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心前区疼痛、心肌供血不足、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色素、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还可以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2 影响危害程度的因素高频电磁场对人体伤害程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辐射功率、电磁强度、电磁波频率和波形、照射时间、人体状况、环境条件等,各影响因素之间还有一些联系。

2.1 电磁场强度人体受电磁场伤害的程度取决于人体周围的电磁场强度。

电磁场强度越高,人体吸收能量就越多,伤害就越重。

电磁场强度的大小取决于发射源辐射功率和发射源的距离。

发射源的辐射功率越大,电磁场强度就越高;与发射距离越近,电磁场强度就越高;反之,电磁场强度就越低。

随着距离的增加,电磁场强度的大小按指数规律衰减很快。

2.2 电磁波频率和波形电磁场的频率也影响对人体伤害的程度。

人体内的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取向和极化,形成了正、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电偶极子。

随着频率增加,人体内的电偶极子的激励程度加剧,对人体的伤害加重。

2.3 辐射的作用时间电磁场对人体的伤害有积累效应。

低强度电磁场辐射产生的不明显症状,一般经过4-7天可以消失;但是,如果恢复之前又受到辐射,可转变为明显的症状。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背景介绍高频电磁场是指频率高于100 kHz的电磁波。

在现代社会中,高频电磁场已经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条件,比如手机、电视、微波炉等设备都会产生高频电磁场。

然而,长期暴露在高频电磁场中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因此,理解高频电磁场的危害及其安全措施对于保护人员健康至关重要。

高频电磁场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高频电磁场可能对人体产生多种不同的影响。

这些影响与暴露剂量、频率和时间有关。

以下是常见的影响:•热效应:高频电磁场产生能量,暴露在强烈电磁辐射下的人体会吸收这些能量,产生热效应,导致热病、热中亡等疾病。

•细胞损伤:高频电磁场辐射能够穿透人体,直接或间接地破坏细胞结构和功能,引起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多种疾病。

•影响人的大脑:高频电磁场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功能,导致头痛、头晕、眼花、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影响生殖能力:高频电磁场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较为显著,男性的精子数量、质量和活性与高频电磁场的剂量、频率等有关。

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高频电磁场也会产生对环境的影响:•因为高频电磁场辐射会引起电流,这会导致电场和磁场的强度变化,进而对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干扰。

•高频电磁场会影响鸟类、昆虫和其他动物的生态系统,引起逃离、损失生殖能力和免疫力等严重后果。

安全措施为了避免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应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曝光强度控制电磁场的强度是防止高频电磁辐射的一个有效方法。

在使用电磁设备时,尽可能远离天线、发射器和其它电磁源。

另外,大型电磁设备应该在密闭的屏蔽房间中维护,且应该按照国家标准设置安全距离。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可以减少人体吸收电磁辐射的剂量,比如穿戴防射线衣、佩戴电磁波防护眼镜等。

定期做检测通过定期检测电磁辐射强度,及时了解所暴露电磁辐射的强度,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

家庭中及公共场所的电磁辐射强度也需要定期监测,确保人员的安全环境。

结论高频电磁场是现代化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其对人体及环境产生的潜在风险不能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频电磁场的危害与防护
【摘要】随着高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高频电磁场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的影响因素以及与防护措施。

【关键词】高频电磁场;辐射;危害;防护
0 前言
随着高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高频电磁场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了解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生理危害及其影响对于高频电磁场的危险性,考虑防止电磁场危害的安全措施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
人体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吸收辐射能量,被吸收的微波辐射能量使组织内的分子和电介质的电偶极子产生射频振动,媒质的摩擦把动能转变为热能,从而引起温升。

在一定电磁场强度辐射下,对人体主要影响是神经衰弱症,多以头痛头胀、失眠多梦、疲劳无力、记忆力减退、心悸最为严重,其次是头痛、四肢酸痛、脱发、多汗等症状。

此外,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心前区疼痛、心肌供血不足、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色素、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还可以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2 影响危害程度的因素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伤害程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辐射功率、电磁强度、电磁波频率和波形、照射时间、人体状况、环境条件等,各影响因素之间还有一些联系。

2.1 电磁场强度
人体受电磁场伤害的程度取决于人体周围的电磁场强度。

电磁场强度越高,人体吸收能量就越多,伤害就越重。

电磁场强度的大小取决于发射源辐射功率和发射源的距离。

发射源的辐射功率越大,电磁场强度就越高;与发射距离越近,电磁场强度就越高;反之,电磁场强度就越低。

随着距离的增加,电磁场强度的大小按指数规律衰减很快。

2.2 电磁波频率和波形
电磁场的频率也影响对人体伤害的程度。

人体内的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取向和极化,形成了正、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电偶极子。

随着频率增加,人体内的电偶极子的激励程度加剧,对人体的伤害加重。

2.3 辐射的作用时间
电磁场对人体的伤害有积累效应。

低强度电磁场辐射产生的不明显症状,一般经过4-7天可以消失;但是,如果恢复之前又受到辐射,可转变为明显的症状。

低强度超高频或特高频电磁场辐射产生的症状,脱离接触后4-6周才能恢复;但是如果电磁场强度高,辐射时间长,则伤害可能是永久性的。

2.4 与辐射源的间距
电磁波辐射强度随着与辐射源距离的加大而迅速递减,对机体的影响也迅速递减。

2.5 环境条件
人体在电磁场作用下,吸收电磁场能量转化为热能,而人体要通过机体表面向周围散热。

因此,工作场地的环境条件对于电磁场伤害有直接影响。

当周围温度过高或过大时,都不利于机体散热,使电磁场伤害加重;当湿度越大,越不利于散热,同样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所以对作业场所的温度和湿度要加强控制,是减少电磁波对人身伤害的一个重要手段。

2.6 人体状况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电磁场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不同的。

由于女性对电磁波辐射的敏感性最大,其次是少年儿童;所以女性较男性严重,儿童较成人严重。

同时人体被照射面积越大,人体吸收能量越多,伤害越严重,就人体部位而言,血管分布较少的部位,传热能力较差,所吸收能量容易积累并受到伤害。

2.7 其它危害
大功率的射频设备,在工作期间所形成的射频辐射将对通信、电视及射频设备附近的电子仪器、精密仪表,参数测试等所造成的干扰也是严重的。

强的电磁波辐射将会构成对某些武器或弹药的严重威胁。

会使导弹制导系统失灵,电爆管的效应失灵,还会使金属器件互相碰撞时打火引起火药燃烧或爆炸。

还会对一些可燃性油类或可燃性气体造成燃烧或爆炸,危及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

3 电磁场的防护措施
电磁屏蔽是防止电磁危害的主要措施。

屏蔽能使电磁辐射强度被抑制在允许范围内。

所谓屏蔽,就是采用一切技术手段,将电磁波辐射的作用与伤害局限在指定的空间范围内。

屏蔽是防止电磁波辐射的关键。

根据现场特点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结构和不同材料的屏蔽装置,最好的屏蔽就是用金属外壳进行全密封,其外壳要有良好的
接地。

3.1 屏蔽体
不同结构的金属材料屏蔽效能有所不同,中、短波的屏蔽以铜为宜,而在微波的屏蔽中,可以选择铁材。

屏蔽体要设计成六面体结构,各个单面体距离场源要等距离,而且边角部分要圆滑过渡,进行导圆,避免尖端效应的产生。

双层结构的屏蔽效率要比单层结构的屏效高,所以,要求有100dB以上屏蔽效能时,屏蔽层要保证双层结构,双层网的间距等于1/4波长的奇数倍。

屏蔽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孔洞,当非开孔洞时,要保证孔洞的直线尺寸应小于最小工作波长的1/5,缝隙的直线尺寸应小于最小工作波长的1/10。

另外,屏蔽体之间的接触不良是造成缝隙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缝隙,要求接触良好。

对于微波电磁场,为了防止泄漏,除采用一般屏蔽措施外,还应采用抑制电磁场泄漏和吸收电磁场能量的办法。

3.1.1 阻止辐射波能的泄出
为了避免微波辐射对作业环境的较大污染,在微波现场,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屏蔽室,阻止辐射波能的辐射。

在屏蔽室内壁六面体上敷设适当的吸收材料,组成屏蔽一吸收体,达到防护的目的。

3.1.2 防止辐射波能的进入
为了保护微波场内其他非值机人员的身体健康,应设屏蔽室,屏蔽室外壁必须敷设或涂有吸收材料,组成屏蔽一吸收体。

3.2 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的主要对象是微波作业人员。

在有些作业场合,如果不能有效的实施屏蔽吸收技术措施或由于辐射强度过高,射频辐射部分的透过墙壁而污染其他工作场所时,必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3.2.1 金属衣
金属衣是根据屏蔽或吸收原理制作的。

多数采用金属一非金属复合衣。

如金属丝布:在高压带电作业服的基础上改进的,由铜丝或铝丝等金属丝和线,柞蚕丝等丝线混合编织而成;金属膜布:在一般布类在,喷涂或刷上一层金属薄膜以屏蔽微波辐射;渗金属布:将银粒子经过化学处理,渗入化纤布或纯布上,用来加工防护服,也有较高的屏蔽效率。

3.2.2 防护眼镜
保护值机人员眼睛免遭危害。

对眼镜要求,透视度要高,屏蔽效果要好,重量要轻,镜面启动要灵活。

3.2.3 防护头盔
防护头盔用网眼极小的铜网制成。

脸面部的防护材料应该是透视度高的金属一非金属复合材料,如镀膜玻璃等。

3.3 高频接地
高频接地是将高频场源屏蔽体或屏蔽体部件和大地之间连接,形成电气通路,使屏蔽系统与大地之间等电位分布。

3.3.1 由于射频电流的集肤效应,要求屏蔽体的接地系统表面积要足够大。

3.3.2 为了保证相当低的阻抗,接地线要尽量短。

而且其长度应避开1/4波长的奇数倍,以宽100mm的铜带为好。

3.3.3 接地方式有埋铜板、埋接地棒、埋格网等形式。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求有足够的厚度,有一不定期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

3.3.4 埋接地铜板,一般将1.5-2m2铜板埋在地下,并将接地线良好的焊接在接地极铜板上。

3.3.5 埋接地格网板,在一块1.5-2m2的铜板上立焊井字形铜板,成为格网结构,埋入地下。

3.3.6 埋嵌入接地棒一般长度为2m,直径为5-10cm的金属棒打进土壤中,或挖坑埋入,而后再把各金属棒的上端焊在一个金属带上,与接地线连接。

【参考文献】
[1]高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影响初步调查[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10.
[2]苏德建.高频电磁场对人体危害与防护[N].电子报,2006.
[3]电工作业[Z].重庆市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系列教材.
[4]陈惠群.电工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5]李小雄.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