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效用理论练习题答案

3 效用理论练习题答案
3 效用理论练习题答案

第三章效用理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或者说,它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定时间内,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某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二、判断正误

1.所谓商品的效用,就是指商品的功能。

2.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件商品的效用的大小可以进行比较。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同一个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效用大小可以比较。但由于效用是主观价值判断,所以同一商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其效用的大小是不可比的。

3.效用的大小,即使是对同一件商品来说,也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同一商品给消费者的主观心理感受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消费者消费某种消费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

加,其最后一单位消费品的效用递减。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必须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连续性增加。

5.根据基数效用论的观点,假设货币收入不变,则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

化的条件是使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

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这是按照基数效用论推导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

6.在一个坐标系里,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每条无差异曲线互不相交且

平行。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两条无差异曲线互不相交,但未必平行。因无差异曲线不一定是直线。

7.当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递减时,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这可以借助于边际替代率的公式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进行分析。

8.预算线的移动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只有在收入变动,商品价格不变,预算线发生平移时,预算线的移动才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发生了变化。

9.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的消费均衡点。

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当某种产品价格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转动,形成许多均衡点,把均衡点连结起来形成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即转换坐标后的需求曲线。因此,需求曲线是均衡点连结而成的。

三、单项选择

1.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

A.为正值,但不断减少 B.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C.为负值,且不断减少 D.以上都不对

2.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

x

为()A.正值B.负值C.零D.不确定

3.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A.消费者收入 B.所购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偏好D.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

4.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斜率的绝对值代表了()。

A.消费者为提高效用而获得另一些商品时愿意放弃的某一种商品的数量B.消费者花在各种商品上的货币总值

C.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

D.在确保消费者效用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的交换比率5.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组合的两种商品是()。A.可以替代B.完全替代C.互补D.互不相关6.若某条无差异曲线是水平直线,这表明该消费者对()的消费

已达到饱和(设X由横轴度量,Y由纵轴度量)。

A.商品XB.商品Y

C.商品X和商品YD.无法判断

7.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8.无差异曲线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A.效用之比B.数量之比C.边际效用之比D.成本之比9.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A.消费者的收入B.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D.消费者的偏好

10.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都按同一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

线()。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不变动 D.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11.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不变动D.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12.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如果某种商品(非吉芬物品)的价格下降,根据

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则会()这种商品的购买。

A.增加B.减少C.不改变D.增加或减少13.已知消费者的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商品Y的价格

是3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A.停止购买 B.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

C.减少X的购买量,增购YD.同时增购X和Y

14.假定X、Y的价格Px 、Py 已定,当MRSxy >Px /Py 时,消费者为

达到最大满足,他将()。

A.增加X,减少YB.减少X,增购Y

C.同进增购X、YD.同时减少X、Y

15.若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dX/dY= —1/2,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更

多的X时,他愿意放弃()单位X而获得一单位Y。

A.1/2 B.2 C.1 D.1.5

16.某消费者需求曲线上的各点()。

A.表示该消费者的效用最大点 B.不表示效用最大点

C.有可能表示效用最大点D.无法判断

17.假设某人只购买两种商品X和Y,X的价格为10,Y的价格为20。若

他买了7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值分别为30和20个单位,则()。

A 他获得了最大效用

B 他应当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C 他应当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

D 他要想获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钱

18.下列()项不是序数效用论对偏好的假设。

A.边际效用递减 B.完备性 C.传递性 D.不饱和性19.下列()项不是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具有的特点。

A.其斜率递减 B.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

C.具有正斜率 D.位于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具有较高的效用水平

20.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 )。

A. MUx/Px<MUy/PY

B. MUx/Px>MUy/PY

C. MUx/Px=MUy/PY

D. 以上都不对

21.以下哪种情况指的是边际效用( )。

A 张某吃了第二个面包,满足程度从10个效用单位增加到了15个效用单位,增加了5个效用单位。

B 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共获得满足15个效用单位

C 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平均每个面包的满足程度为7.5个效用单位

D 以上都不对

22.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2元,商品Y的价格为1元。如果消费者在获得

最大满足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是30元,那么商品X的边际效用是( )

A.20

B.30

C.45

D.60

23.根据序数效用理论,消费者均衡是( )。

A.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相切之点

B.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相交之点

C. 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

D. 离原点最近的预算约束线上的任何一点

24.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至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

个过程中,该商品的( )。

A.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 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 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同时下降

25.在消费者均衡点以上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

A.大于预算线的斜率

B.小于预算线的斜率

C.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D.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预算线斜率

26.消费者预算线发生平移时,连结消费者诸均衡点的曲线称为( )。

A. 需求曲线

B. 价格-消费曲线

C. 收入-消费曲线

D. 恩格尔曲线

27.消费品价格变化时,连结消费者诸均衡点的线称为( )。

A. 收入-消费曲线

B. 需求曲线

C. 价格-消费曲线

D. 恩格尔曲线

28.30. 需求曲线从( )导出。

A. 价格一消费曲线

B. 收入一消费曲线

C. 无差异曲线

D. 预算线

1

11)(----=a a a Y X aY aX =????-Y U X U /1

1

1)(----=-=????-a a a X Y aX aY X U Y U 四、计算

1.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所示。其中,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I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 点为均衡点。已知商品1的价格P1=3元。

图3—1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 点的边际替代率。 解:(1)I=3×30=90(元) (2)P2=I/20=4.5(元)

(3)预算线方程:I=P1X1+P2X2 I=90 P1=3 P2=4.5 所以: 90=3X1+4.5X2

(4)预算线斜率K=OX2/OX1=20/30=2/3 (5)E 点的边际替代率为2/3

2.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20元和P2=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3X 1X 22,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各应为多少?他每年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 解:(1)设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分别为X1和X2,则根据条件有: 540=20X1 +30X2

因为 U=3X1X22 则:MU 1=3X22 MU2=6X1X2,

当消费者均衡时,MU1/MU2 =P1/P2,推出:3X22/6X1X2=20/30 联立方程 求得:X1=9 X2=12 (2)总效用U=3X1X22=3×9×122=3888

3.已知效用函数为U=X a +Y a ,求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xy 和 MRSyx ,以及X=10,Y=5时的MRSxy 和MRSyx 。

解:∵MUX=△U/△x=ax a-1 MUY=△U/△Y=aY a-1 ∴MRSxy= MUX/MUY= - MRSYX= MUY/MUX=

当X=10,Y=5时, MRSxy=

=--1)(

a Y X 112)510

(---=-a a MRSYX=

a a a X Y ----=-=-111)21()105()(

4.假定效用函数U=q 0.5+2M ,q 为消费的商品量,M 为收入。求需求曲线

解:根据题意可得,商品的边际效用 MU=?U/?q=0.5q -0.5 单位货币的效用为λ=?U/?M=2

若单位商品售价为P ,则单位货币的效用λ就是商品的边际效用除以价格,即λ=MU/P

于是得P q U M U ??=??,即

P q 5.05.02-=

进而得

2161

P q =

,这就是需求曲线。

5.已知某人消费的两种商品X 和Y 的效用函数为3

13

1Y X U =,商品价格为Px 和Py ,收入为M ,请推导出他对X 和Y 的需求函数。

解:根据题意,预算方程为Px 〃x+Py 〃y=M ,那么,M -Px 〃x -Py 〃y=0 令U= X1/3Y1/3+λ(M -Px 〃x -Py 〃y) ,U 极大的必要条件是所有的一阶偏导数为零,即

0;031;3

13

2

313

1

32=?-?-=??=-=??=-=??--y P x P M U

P y x y U o P y x X U y x y x λλλ

解下列方程可得出X 和Y 的需求函数

???

??????=?-?-=-=--0031031

3

2313

13

2

y P x P M P y x P y x y x y x λλ

6.已知某人月收入为1200元,全部花费在X 和Y 两种商品上,他的效用

函数为U=XY ,X 的价格为20元,Y 的价格为30元。求: (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购买的X 和Y 各为多少? (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他获得的总效用各为多少? (3)假如X 的价格提高44%,Y 的价格不变,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他的收入必须增加多少?

(4)假设他原有的消费品组合恰好代表全社会的平均数,因而他原有的购买量可作为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加权数,当X 的价格提高44%时,消费品价格指数提高多少?

(5)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他的收入必须提高多少个百分率? (6)你关于(4)和(5)的答案是否相同?假如不同,请解释为什么他的效用水平能保持不变?

解:(1)由U=XY 得:;

)

(,)(X Y XY Y U Y X XY X U =??=??=??=??

又知,Px=20 Py=30 ,进而由MUX/PX=MUY/PY ,得Y/20=X/30

由题意可知预算方程为:20X+30Y=1200 解下列方程组

?????

=+=120030203020Y X X Y 可得??

?==2030Y X

因此,为使获得的效用最大,他应购买30单位的X 和20单位的Y 。 (2)∵MUx=?U/?x=Y=20, Px=20

∴货币边际效用λ= MUX/PX=Y/Px=20/20=1 总效用TU=XY=30×20=600

(3)现在PX=20+20×44%=28.8,MUX/PX=MUY/PY 也就是Y/28.8=X/30 又由题意可知,U=XY=600

解?????==60030

8.28XY X Y

得???==2425Y X

(4)

%22120026430

202030)30202030()30208.2830(==?+??+?-?+?=

=

原有的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增加额

率消费品价格提高的百分

(5)收入提高的百分率=24/120=20%

(6)消费品价格指数提高22%,而收入提高了20%,二者显然不同。 因为X 的价格提高44%,在Y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为取得同样效用,均衡购买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X 的购买量从30降为25,因而减少支出为28.8×(30-25)=144元;另一方面,Y 的购买量从20增至24,因而增加30×(24-20)=120元的支出,二者相抵,净节省144-120=24元,占原收入1200元的24/1200=2% 。因此,当价格指数提高22%时,收入只需提高20%就够了。

7.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4,他会把收入的多少用于商品Y 上? 解:假设商品X 的价格为PX ,商品Y 的价格为PY ,收入为M 。

由U=xy4 得:?U/?x=y4 ?U/?y=4xy3

他对X和Y的最佳购买条件是,MUX/PX=MUY/PY,即为:y4/Px=4xy3/Py

变形得,

y

P

x

P

y

x

?

=

?

4

1

y

P

x

P

y

x

?

=

?

4

1

代入预算方程M

y

P

x

P

y

x

=

?

+

?

M

y

P

M

y

P

y

P

y

y y

5

4

4

1

=

?

=

?

+

?

这就是说,他收入中有4/5用于购买商品Y。

8.某消费者赵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斜率为dy/dx=-20y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x、y的价格分别为Px=2元,Py=5元,那么此时赵某将消费多少x和y?

解:根据预算方程和序数论均衡条件得联立方程:

2x+5y=270

MRSxy=dy/dx=-20/y=-Px/Py=-2/5

解之得:x=10 y=50

9.假设某商品市场上只有A、B两个消费者,他们的需求函数各自为

Q d

A =20-4P和Q d

B

=30-5P。

(1)列出这两个消费者的需求表和市场需求表。

(2)根据(1),画出这两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解:(1

CD

B

EF为B (2)

Q=QA+QB=50-9P

市场需求曲线为ABC折线,在B点左,市场需求曲线为B消费者的。10.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U=4X+Y。原来他消费9单位X、8单位Y,现X减到4单位,问需消费多少单位Y才能与以前的满足相同?

解:当X=9,Y=8时,U=4X+Y=49+8

当U=20,X=4时,

由U=4X+Y得,20=44+Y,进而可得,Y=12

可见,当X减到4单位时,需消费12单位Y才能与原来的满足相同。11.设无差异曲线为U=x0.4y0.6=9,Px=2,Py=3,求:(1)X、Y的均衡消费量;(2)效用等于9时的最小支出。

解:(1)U=x0.4y0.6 ,那么,MU

X

X

U

?

?

=0.4x-0.6y0.6

MU

y

=y

U

?

?

=0.6x0.4y-0.4

X

x

y

y

P

MU

P

MU

=

即为:

0.60.60.40.4

0.40.6

23

x y x y

--

=

0.60.60.40.4

0.40.623x y x y --=

: x 0.4y 0.6

(2)最小支出=Px 〃X+Py 〃y =2×9+3×9=

45(元)

12.已知效用函数为U=㏒a X +㏒a Y ,预算约束为:P X X+P Y Y=M 。求: ① 消费者均衡条件 ② X 与Y 的需求函数

③ X 与Y 的需求的点价格弹性 解:(1)由U=㏒a X +㏒a Y ,MU X =(1/X )lna; MU y =(1/y )lna; 均衡条件为MU X /P X = MU y /P Y ,即,(1/X )lna/P X =(1/y )lna/ P Y ,X P X =Y P Y

(2)由P X X+P Y Y=M ;X P X =Y P Y ,得X 与Y 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X=M/2P X ;Y=M/2P Y

(3)E dx =dx/dP x 〃P x /x=-M/2P x 2〃P/M/2P x =-1 同理,E dy =-1

13.一位大学生即将参加三门功课的期末考试,她能够用来复习功课的时间只有6小时。又设每门功课占用的复习时间和相应的成绩如下:

现在要问:为使这三门功课的成绩总分最高,他应该怎样分配复习时间?说明你的理由。 解:1小时满足复习功课6小时的条件,此时,总成绩为75+62+80可获总分数217

分。但上表经济学用4小时,数学用3小时,统计学用2小时,边际效用

也相等,但4+3+2=9小时,已超出6小时的条件,超预算不可行。

五、分析讨论

1.钻石用处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

答:钻石对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总效用而是由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即由P=Mu/λ决定。

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很大,但是,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付非常低的价格。相反,钻石的用途虽远不及水大,但世界上钻石数量很少,因此,其边际效用很大。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答: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曲线的斜率为负;(2)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4)同一坐标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3.画出TU 曲线和MU MU>0,TU ↑(1分)

MU<0,TU ↓(1分)

MU=0,TU 最大(1分)

《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教育学部分得分评分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 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D.《教育论》 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 A.赞科夫B.皮亚杰C.布鲁纳D.根舍因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 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A.国家B.地方C.学校D.家长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B.师范性C.创造性D.主体性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检查评定成绩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得分 评分人 二.境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18个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_________现象和_________现象。 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_________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_________ 。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_________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_________学制。 14.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__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__教育制度。 15.学生是教育的_________,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_______ 。 16.直视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_________直观,二是_________直观,三是_________语言直观。 17.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基本途径是_________ 。 18.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_ 。 1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_________活动和_________ 活动。 得分 评分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 2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效用理论

一、主要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参见P51) 基数效用 是指按1、2、3等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参见教材P51) 总效用(TU)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参见P51)边际效用(MU)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参见P51)消费者剩余 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参见教材P52) 消费者均衡 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参见教材P52) 序数效用 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列顺序的方法。(参见教材P55) 无差异曲线 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参见教材P55)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参见教材P57) 预算线 也称消费者可能线,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参见教材P59) 收入——消费曲线 是指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参见教材P62) 价格消费曲线 是指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参见教材P62) 替代效应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参见教材P63) 收入效应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参见教材P63) 概率-----指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这种可能性是指一种后果将来发生的可能程度。(参见教材P66) 期望值 与不确定性事件有关,是在不确定性情况下,在全部影响因素作用下,所有可能结果的加权平均,权数就是每种结果的概率。(参见教材P66) 方差------亦称离差,就是实际值与期望值之间的差额。(参见教材P66) 二、重难点辅导 1.效用及效用理论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效用与欲望一样是一种心理感觉。某种物品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因而同一物品给人带来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效用理论按对效用的衡量方法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是指按1、2、3······等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这种基数效用分析方法为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列顺序的方法。基数效用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总效用、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TU=f (Q)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边际”是西方经济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边际分析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 理解“边际”时要注意:第一,“边际”表示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变量就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第二,“边际”表示增量变动,即自变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用公式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该物品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程度却越来越下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需求定理:即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取得效用,对边际效用大的商品,消费者就愿意支付较高价格,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支付价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购买商品

3 效用理论练习题答案

第三章效用理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或者说,它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定时间内,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某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二、判断正误 1.所谓商品的效用,就是指商品的功能。 2.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件商品的效用的大小可以进行比较。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同一个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效用大小可以比较。但由于效用是主观价值判断,所以同一商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其效用的大小是不可比的。 3.效用的大小,即使是对同一件商品来说,也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同一商品给消费者的主观心理感受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消费者消费某种消费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 加,其最后一单位消费品的效用递减。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必须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连续性增加。5.根据基数效用论的观点,假设货币收入不变,则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 化的条件是使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 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这是按照基数效用论推导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 6.在一个坐标系里,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每条无差异曲线互不相交且 平行。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两条无差异曲线互不相交,但未必平行。因无差异曲线不一定是直线。 7.当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递减时,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这可以借助于边际替代率的公式和无差异曲线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_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偏好与效用)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 第2篇 选择与需求 第3章 偏好与效用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画出下列效用函数的无差异曲线,并判断它们是否是凸状的(即边际替代率MRS 是否随着x 的增加而递减)。 (1)(),3U x y x y =+ (2)(),U x y x y =? (3)(),U x y x y =+ (4)()22,U x y x y =- (5)(),xy U x y x y = + 答:(1)无差异曲线如图3-7所示,为一组直线。边际替代率为:/3/13x y MRS f f ===,为一常数,因而无差异曲线不是凸状的。 图3-7 完全替代型的无差异曲线 (2)无差异曲线如图3-8所示,为性状良好的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为: ()() 0.5 0.5 0.5///0.5/x y y x MRS f f y x y x -== =,随着x 的递增,MRS 将递减,因而有凸的无差异曲线。

图3-8 凸状的无差异曲线 (3)无差异曲线如图3-9所示。边际替代率为:0.5/0.5x y MRS f f x -==,因而边际替代率递减,无差异曲线是凸状的,此为拟线性偏好的效用函数。 图3-9 拟线性型的无差异曲线 (4)无差异曲线如图3-10所示。 边际替代率为:()0.5 22220.5/0.52/0.5()2/x y MRS f f x y x x y y x y --==-?-?=,因而边际替 代率递增,无差异曲线不是凸状的。 图3-10 凹状的无差异曲线 (5)无差异曲线如图3-11所示。 边际替代率为:()()()() 22 22 ///x y x y y xy x y x xy MRS f f y x x y x y +-+-===++,因而边际替代率递减,无差异曲线是凸状的。

最新教育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精品文档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 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 法,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5.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 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 9. 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12. 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效用理论练习题答案

第三章效用论 一、解释概念 预算线:指表示在既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可以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最大数量组合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费品的增加,消费者从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量的组合。 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边际替代率递减: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 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商品而愿意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的递减的。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应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到另个均衡点时,对该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总效用的增加量。 吉芬物品: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情况的原因二判断 1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水平是无差异的。× 2.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固定常数时,表明两种商品是完全互补的。×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全真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全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一个观点就是亚里士多德得思想?() A、美德就是否可教 B、教学具有教育性 C、人得与谐发展与年龄分期 D、教育即生活 2、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得教育目得观。 A、教育无目得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得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得()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5、在呈现某一事物时,交替变更它所存在得形式,使该事物得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得本质特征。这种方式被称为()。 A、直观教学 B、启发教学 C、比较 D、变式 6、当一个人得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得瞧法都就是不一样得”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 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 7、“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得课程理念就是()。 A、关注学生对知识得收获 B、关注学生得情绪生活与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得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得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 8、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9、我们常说得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就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得哪一层得标准?()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10、教师提高研究技能得三种途径就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11、抵抗外界诱惑得能力属于()。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根据学生得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得德育工作有相应得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得德育重点主要就是()。 A、基本道德知识得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得养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得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得选择与确立 1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此资料转贴于贵-州、学,习_网利完成得个性心理特征就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4、小学生在识字得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得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15、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得课堂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得就是引起学生得()。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16、进城务工得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她们临时住所附近得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孩子入学。学校与教育局得行为违反了()。

第三章 效用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效用论 1.按照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的定义公式,可以将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 写成:MRS XY =- ΔY ΔX 其中,X 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 表示衬衫的件数;MRS XY 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 MRS XY =P X P Y 即有MRS XY =2080 =0.25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为0.25。 2.(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 1=2元, 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 =2元×30=60元。 (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 =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 2=M 20=6020 =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P 1X 1+P 2X 2=M 所以,由(1)、(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 1+3X 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 2=-23X 1+20。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23 。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MRS 12=P 1P 2 ,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 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P 1P 2。因此,MRS 12=P 1P 2=23 。 3.(1)根据题意,对消费者A 而言,热茶是中性商品,因此,热茶的消费数量不会影响消费者A 的效用水平。消费者A 的无差异曲线见图3—2(a)。图3—2中的箭头均表示效用水平增加的方向。 (2)根据题意,对消费者B 而言,咖啡和热茶是完全互补品,其效用函数是U =min{x 1,x 2}。消费者B 的无差异曲线见图3—2(b)。 (3)根据题意,对消费者C 而言,咖啡和热茶是完全替代品,其效用函数是U =2x 1+x 2。消费者C 的无差异曲线见图3—2(c)。 (4)根据题意,对消费者D 而言,咖啡是厌恶品。消费者D 的无差异曲线见图3—2(d)。 , 图3—2 关于咖啡和热茶的不同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第三章 效用理论习题

第三章效用理论习题 一、名词解释 总效用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线边际替代率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价格——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 二、选择题 1. 一个消费者想要一单位X商品的心情甚于想要一单位Y商品,原因是( A)。 A.商品X有更多的效用; B.商品X的价格较低; C.商品X紧缺; D.商品X是满足精神需要的。 2. 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B)。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正; D.边际效用为负。 3. 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大小( D )。 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 B.取决于它的价格; C.不可比较; D.可以比较。 4.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A )。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收入; C.所购商品的价格; D.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 5.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 B )。 A.可以替代; B.完全替代的; C.互补的; D.互不相关的。 6.若某条无差异曲线是水平直线,这表明该消费者对( B )的消费已达饱和。(设X由横轴度量,Y由纵轴度量)。 A.商品Y; B.商品X; C.商品X和商品Y。 7.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B)。 A.效有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8.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是等于它们的(C )。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9.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B)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也不变动; D.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10.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都按同一比率同方向变化,预算线(A)。

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十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继承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访问、考察,如让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前人创造的金银玉饰、碑刻书画,这对理解中国古代史及文明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形式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意念直观 3.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 A.教师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 D.校长负责制 4.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教育 B.教学 C.综合实践活动 D.团队活动 5.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后辅导 D.练习 6.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 A.企业法人 B.机关法人 C.社会团体法人 D.事业单位法人 7.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倒U关系 D.无关系 8.“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学生”这种做法所坚守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道德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9.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国家用于全面调整各级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行为的基本法律是()

效用理论练习题答案

效用论第三章 一、解释概念预算线:指表示在既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可以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最大数量组合。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边际效用: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增加,消费者从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边际替代率递减: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商品而愿意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递减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应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到另一个均衡点时,对该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情况的原因。判断二 1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水平是无差异的。××2.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固定 常数时,表明两种商品是完全互补的。当消费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为负时, 则总效用达极大值。√3. ×4. 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 5. 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吉芬物品和低档物品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上方倾斜。6. √7. 所有吉芬物品都是低档物品。8.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同价格呈同方 向变动。×9. 个人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着消费者的最大满足状态。 √ 吉芬物品是一种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特殊商品。√10. 11. 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沿原有的无差异曲线运动。×12.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两点对应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若某商品的价格变化,其替代效应小 于收入效应,则该商品是低档品。√13. √商品的购买,最终可实现效用最大化。Y商品的购买,减少X,消费者应增加MUy/Py>MUx/Px若14. 选择题三 1.基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CD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 A B MRSxy=Px/Py C MUx/Px=MUy/Py D MUx/MUy=Px/Py2.MRSxy递减,意味着当X商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时,能代替的Y商品的数量B越来越少越来越多 B A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4.在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中,学生每人拥有一台电脑,并与教师的电脑相连形成局域网,同时配有网络教学监控系统,这属于()的课堂组织形式。? A.小组活动? B.全班活动? C.个别活动? D.集体活动? 5.有经验的医师能从模糊不清的X光照底片上发现病兆,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6.学生看黑板时,白色字体往往成为知觉对象,而黑色板面成为背景。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7.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辅助作用? D.基础作用? 8.一次测验后,教师发现一年级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常有进位数加错、看错数字等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补救与指导,这种测验属于()。?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9.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廖世承于()年编写的。? A.1903?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关键概念 消费者偏好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二、单项选择 1. 兰德只买激光唱片和棒棒糖,它有固定收入,不能借钱,当他沿着预算约束线移动时:A 激光唱片的价格在改变,而其收入和棒棒糖的价格不变 B 棒棒糖的价格在改变,其收入和激光唱片的价格不变 C 激光唱片和棒棒糖的价格在改变,其收入不变 D 激光唱片和棒棒糖的价格在改变,其收入也在改变 E 激光唱片和棒棒糖的价格及其收入都不变 2.个人的消费机会集由___决定。A 生产可能性曲线 B 需求曲线 C 供给曲线 D 无差异曲线 E 预算约束线 3. 下面哪个不是家庭四个基本决策之一:A 如何配置收入 B 储蓄多少 C 交税多少 D 如何用储蓄做投资 E 如何工作4.下面除去哪个全是度量同一件事物的不同表示方法:A 相对价格 B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 C 个人面对的权衡与替代 D 一种商品以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为单位的价格表示 E 需求曲线的斜率 5.收入效应指商品消费随___的变化而变化。A 其相对价格 B 购买力 C 消费者收入 D 需求弹性 E 价格水平 6.伊丽莎白只消费衣服和食物,当衣服的价格上升时,意味着她能在衣服和食物上花的钱少了,这种在衣服上购买力损失的影响叫做:A 替代效应 B 需求法则 C 收入效应 D 价格效应 E 需求弹性 7.当商品的消费与收入同向变化时,这种商品叫做:A 低档商品 B 正常商品 C 替代品 D 互补品 8.当商品的消费与收入反向变化时,这种商品叫做:A 低档商品 B 正常商品 C 替代品 D 互补品 9.消费者的根本问题是:A 在预算约束内实现效用最大化 B 在一定的效用水平内实现预算约束最大化 C 在预算约束内实现效用最小化 D 在一定的效用水平内实现预算约束最小化 10.替代效应是指由一种商品___的变化引起的对其消费的变化。A 相对价格 B 购买力 C 消费者收入 D 价格水平 11. 替代效应是指由___的变化引起的对一种商品消费的变化。A 购买力 B 消费者收入 C 需求弹性 D 消费者面临的权衡和替换 12.价格上涨的替代效应之所以会引起个人消费较少的该种商品,是因为:A 价格的变化引起购买力下降 B 商品相对其它商品价格下降 C 现在消费者可能花的钱少了D商品相对其它商品价格上升 13.预算线的斜率与位置取决于:A 消费者收入 B 消费者偏好 C 消费者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D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 14.总效用达到最大时:A 边际效用为最大 B 边际效用为零 C 边际效用为负D边际效用为正 三、分析讨论1-5 CEEEB 6-10 CBAAA 11-14 DDDB 1.试解释水和金刚钻的价值悖论。

(完整版)消费者行为理论练习题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练习题 一、判断题 1、从消费者均衡理论中可引申出的结论是,为使消费所获得的总效用最大化,消费的产品要多样化。 2、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都会同时产生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3、效用完全取决于消费品的客观物质属性,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无关。 4、预算线在平面几何图上的位置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和有关商品的价格。 5、收入效应并不意味着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了变化 二、单项选择题 1.消费者剩余意味着 A.消费者得到了实际货币利益 B.消费者支付的货币额比他愿支付的数额小 C.消费者获得的效用超出他原本预期的效用 D.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数量比他原本打算购买的多 2.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斜率的绝对值代表了 A.消费者为了提高效用而获得另一些商品时愿意放弃的某一种商品的数量 B.消费者花在各种商品上的货币总值 C.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 D.在确保消费者效用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的替代比率 3.消费者均衡意味着 A.消费者花费的货币额最小 B.消费者购买了其希望购买的全部商品 C.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购买了给其提供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 D.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购买的各种商品都分别是市价最低的 4. 预算线以同横轴(代表X商品量)的交点为轴心,按顺时针方向运行,说明 A.X价格下降; B.X价格上升; C.Y价格下降; D.Y价格上升。 5、设某消费者仅消费X、Y两种商品,其价格分别为8角、2元,已知达到消费者均衡时消费的X为5件,第5件提供的边际效用为28单位,则这时消费的最后一单位Y提供的边际效用为 A. 20 B. 4 C. 70 D. 25 6.设PE、PF分别表示商品E、F的价格,M表示消费者收入。下列哪一需求函数表示E与F属于互补商品关系并且E属于奢侈品? A. QE=200-10PE+8PF+9M B. QE=250-12PE-7PF-5M C. QE=300-0.03PE-10PF-9M D. QE=350-10PE-8PF+5M 7.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A. 有些正常品甚至奢侈品可能会演变为低档品。 B. 有些低档品也可能会成为正常品。 C.尽管人们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但某年的商品房交易量却明显萎缩,对商品房的购买锐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考试时学生想起以前的知识作答,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作( )。 A.再认 B.识别 C.感知 D.回忆 2.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着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着有与张之洞同名着作( )。 A.《学记》 B.《为学》 C.《劝学篇》 D.《我的大学》 3. ( )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论。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杜威 4. ( )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课程学习之后,在德智体诸方面期望实现的发展程度。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育目的 5. 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强度范围叫做( )。 A.感觉阈限 B.感受性 C.统觉团 D.最近发展区 6. (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视角 B.视敏度 C.视野 D.明适应 7. 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 A.常模参照测验 B.标准参照测验 C.目标参照测验 D.团体参照测验 8.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学者是( )。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0.“有意义学习”的概念是谁提出的?( )

A.布鲁纳 B.杜威 C.加涅 D.奥苏伯尔 1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3.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 15.当前存在的学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态。 16.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是年满_______周岁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规定年限(一般为_______年)的教育。 17.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_______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_______和_______。 18.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_______和_______,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 19.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_______的交叉学科。 20.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_______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2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_______与_______的综合表现。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2.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 23.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 24.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第三章效用理论

第三章效用理论 案例1:是穷人幸福还是富人幸福 对于什么是幸福,美国的经济学家萨谬尔森用的“幸福方程式”来概括。这个“幸福方程式”就是:幸福=效用/欲望,从这个方程式中我们看到欲望与幸福成反比,也就是说 人的欲望越大越不幸福。但我们知道人的欲望是无限的,那么多大的效用不也等于零吗?因此我们在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时候我们假定人的欲望是一定的。那么我们在离开分析效用理论时,再来思考萨谬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真是觉得他对幸福与欲望关系的阐述太精辟了,难怪他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政治家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报复作为最大的幸福;企业家把赚到更多的钱当作最大的幸福;我们教书匠把学生喜欢听自己的课作为最大的幸福;老百姓往往觉得平平淡淡衣食无忧作为在大的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自己认为幸福就是幸福。但无论是什么人一般把拥有的财富多少看作是衡量幸福的标准,一个人的欲望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越大,他就越痛苦。反之,就越幸福。从“幸福方程式”使我想起了“阿Q精神”。 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是用来唤醒中国老百姓的那种逆来顺受的劣根性。而我要说的是人生如果一点阿Q精神都没有,会感到不幸福,因此“阿Q精神”在一定条件下是人生获取幸福的手段。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如果穷人欲望过高,那只会给自己增加痛苦。倒不如用“知足常乐”,用“阿Q精神”来降低自己的欲望,使自己虽穷却也获得幸福自在。富人比穷人更看重财富,他会追求更富如果得不到他也会感到不幸福。是穷人幸福还是富人幸福完全是主观感觉。 讨论题: 1. 什么是欲望?什么是效用? 2. 为什么欲望越大越不幸福? 案例点评: 我们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幸福方程式”就是:幸福=效用/欲望,从这个方 程式中我们看到欲望与幸福成反比,也就是说人的欲望越大越不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自己认为幸福就是幸福。但一般把拥有的财富多少看作是衡量幸福的标准,其实不尽然,一个人的欲望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越大,他就越痛苦。因此,“知足常乐”“是可 而止”“随遇而安”“退一步海阔天空”该“阿Q时得阿Q”,这些说法有着深刻的经济 含义,我们要为自己最大化的幸福作出理性的选择。 案例2:吃三个面包的感觉 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这个故事揭示 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为什么记者不再吃第三个面包是因为再吃不会增加效用,反而是负效用。还比如,水是非常宝贵的,没有水,人们就会死亡,但是你连续喝超过了你能饮用的数量时,那么多余的水就没有什么用途了,再喝边际价值几乎为零,或是在零以下。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我们都有体验“天天吃着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当年饺子的香味”。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 规律。设想如果不是递减而是递增会是什么结果,吃一万个面包也不饱。吸毒就接近效用递增,毒吸的越多越上隐。吸毒的人觉得吸毒比其它消费相比认为毒品给他的享受超过了其它的各种享受。所以吸毒的人会卖掉家产,抛妻弃子,宁可食不充饥,衣不遮体,毒却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习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习题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根据消费者选择理论,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B) A.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 B.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C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D.预算线斜率小于零; 2、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A)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产量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3、假定X、Y的价格P X、P Y已定,当MRS XY>PX/P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A) A.增购X、减少Y; B.减少X,增购Y; C.同时增购X、Y; D.同时减少X、Y; 4、对于正常物品来说,(A); A.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B.替代效应与价格成正方向的变动; C.收入效应与数量成反方向的变动 D.收入效应与数量成正方向的变动; 5、序数效用论从(A)推导出需求曲线。 A.价格消费曲线 B.无差异曲线 C.效用可能性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6、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B)。 A.为正数,且不断增加: B.为正数,但不断减少; C.为负数,且不断增加; D.为负数,但不断减少。 7、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 X为(C)。 A.正数; B.负 C.零; D.不确定,需看具体情况而定。 8、预算约束线取决与于(C)。 A.收入; B.价格; C.收入和价格; D.偏好。 9、吉芬商品与低档物品之间存在的联系是(B) A低档物品一定是吉芬商品B吉芬商品一定是低档物品 C低档物品肯定不是吉芬商品D吉芬商品肯定不是低档物品 10、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的主要差别在于两种商品的(C) A边际替代率是否递增B边际替代率是否递减 C效用是否可加D边际替代率是否不变 11、两种生产要素形成的等产量线凸向原点意味着边际技术替代率(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