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的主体性

合集下载

主体性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主体性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主体性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主体性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具有自主意识、自我认识、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主体性教育的现实意义非常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主体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能够自觉拥抱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被时俗潮流所影响,在实践中有持久的力量。

其次,主体性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心,使他们有自去面对任何挑战,有自去发现自我,有自去实现自我价值,并有自去实现自我目标。

三,主体性教育可以让学生明白自身的价值,使他们有能力分析、反思、总结和自我调节,发掘自身的价值,从而提高自我修养,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最后,主体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律,使他们能够自觉把握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实现自我约束,自我调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主体性教育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自心,明白自身的价值,培养自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自我发展。

正是因为这些重要作用,主体性教育才如此重要。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是反映幼儿园管理活动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要求全员必须遵守的管理行为准则。

它既受管理的一般原理和原则所制约,又反映出幼儿园管理实践的特殊性质,是现代幼儿园管理的科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

幼儿园班级管理原则主要包括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和伦理性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幼儿园班级管理活动中,尊重教师作为管理者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充分保障和尊重幼儿的权利和利益。

其一,幼儿园教师享有班级管理的自主权。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幼儿园需要赋予幼儿园教师切实的管理权力,使其能够在管理中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主动性,而不能够物化幼儿园教师,使其成为工业流程中的产品,执行既定的程序和操作。

其二,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班级管理活动。

家长是幼儿园班级管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这是由家长在幼儿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所决定的。

因此,家长的参与不仅可以让幼儿获得如家般的归属感,也能够让家长在了解幼儿园班级管理活动之后,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从而使家庭和幼儿园形成合力。

其三,以幼儿为本。

幼儿园班级管理活动的终极诉求在于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的权利和利益需要获得优先关照。

管理计划的制定、管理活动的开展和管理绩效的评定需要以幼儿是否获得发展为第一因素。

(二)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体现在两个维度,分别是幼儿园班级管理应该面向全体幼儿和需要统筹幼儿园班级内的全部要素。

由此,才能够保证幼儿园班级管理促进全班幼儿共同发展,且能够综合全面利用班级内的各个要素。

首先,幼儿园班级管理需要面向全体幼儿。

一方面,幼儿园班级管理需要将班级幼儿作为整体,统筹规划班级管理的整体活动,例如幼儿园班级的一日计划、空间安排和布置、班级常规等均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统筹安排。

另一方面,幼儿园班级管理中需要综合考虑每一个幼儿的需要。

教师在管理幼儿园班级中极易出现“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

发展较快的幼儿或者班级中个别“调皮捣蛋”的幼儿容易受到教师的关注,而在班级中发展既不突出也不为班级管理制造“麻烦”的幼儿成为被教师忽视的对象。

教育管理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基于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研究

教育管理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基于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研究
意义 。 三 、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存 在的问题
( 一 )我 国高校主体水平 问题
主体性 是指人作 为活 动主体 的质 的规 定 ,是在 与客体 互相作 用 中得 到发展 的人 的 自觉 、自主 、能
动和创 造的特性 。主体 间性是 指两个 或两个 以上 主 体 的关 系 。主体 间性 是主体 间关 系的规 定 ,是指 主 体 之间在语言和行动上互相平等 、 互相理解和融 合 、 双 向互动 、主动对 话 的交往特 点和关 系 口 。在教育 管理 中主体 性是指教 育管理 者 ,对 于管理 者的客体 则成 了被管 理者—— 学生 。学生必 须服 从管理 ,在 管理 上不存 在主动权 。教育 管理 中的主体 间性 是对 主体一 客体 关系 的创新 ,传 统 的被 管理 者得到 与管
教育传播理 论是 美国政 治学家 H. 拉斯韦尔提 出
的, 经过创新 , 最终形成七要素模 型 ,即教学教师 、 教学 内容 、 教 学工具 、 教学对象 、 教学效果 、 教学 目的 、 教 学环 境。在这个 理论 中 ,教 育 主体 性和 主体 间性
都得到 完善 的表达 。
二、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 的意义 国际 交流与合作 是建设 一流大学 的重要特征 。 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 流与合作 , 增设 国际教育课程 、 向 国外 选派 大量 留学 生 、培养 既理解本 国文化 ,又
理者 同样 的权利 ,能 够对 管理进 行质疑 和创新 。在
这种 全新 的关 系下 ,管理 者作 为教育 主体 ,要 充分
主体性 在高校 管理 中 ,成为国 际交流与合作 的
作 者简介 :窦伟伟 ( 1 9 8 1 一 ),女 ,江苏扬 州人 ,南京师 范大学中北 学院对外合作与发展 办公 室助教 。

论班级的主导性教育管理与主体性教育管理

论班级的主导性教育管理与主体性教育管理
四 、班 级 活 动

变 ,要求教育管理者必须做 好阻下几项工作 :①端正学生 对纪律 的认识 。这要求 班级 管理者引导学 生对遵 守纪律重
要性的认识 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并逐步学会对别 人和 自己 的纪律行 为作 出客观的评价 .进而形成纪律信念 ,成为严 格班级纪律的坚定的维护者 ②培养学生的纪律意志。这
级 教育管理工作 的主体责任人 。这是从班级组织上实现 由
主导性 教育管理向主体性教育管理的转变。
三 、班 级 舆 论
为来从集体中获得了一 种奋 发向上的力量感 。
班 级舆论是在班集体 中占优势的为多数 人所赞 同的言 可 以说 ,归宿感 、认同感 、力量感 是集体凝聚力的直 接体现 ,是主导性 教育管理向主体性教育管理过 渡的成功 表现 ,是班级主体性 教育管理获取成效 的重 要特 征之一 。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结 同学 、多才多艺等 。否则 .很难让 大多数学生钦佩与服
从 ②班 干部要经过 全班学 生的充分酝 酿和 民 主选举 产 生 ,切忌班主任按个人意志强加给全 班学 生 ③班 主任要 放 手让他们在为班级服务的实践 中,不断提高 自己,锻炼 自己.完善 自己。他们如遇到困难 ,班主任要给予必要的 帮助和指导 ;对他们 的成绩 ,班主任要 给予充分肯定和鼓 励 ;对 失误 ,班主任要 主动承担责任;对 缺点错误 ,不姑 息迁就 ,提出严肃批评 ,并进行耐心教育 。总之 ,班 主任
器 能够为维护集体的利益 和荣誉而斗争。这是 主导性教
育管理向主体性教育管 理转化 的客观标志之一。班 主任在 弓 导学生明辨是非并形 成班 级正确舆论的过程中,特别要 I 注意抓 住对偶发事件处 理的契机 。偶发事件是集 中地、复 杂地体现是非观念的事件。对学生们来说 ,其中的是非 曲 直一时难以接清 .他们 有时甚 至会有意无意地起 到推 波助 澜的作 用。因此 ,班主任对偶发事件中是非曲直 的引导分 析显得特别重要 。班主任在 弓导分析中要做到 :准确地将 I 事情的来龙击脉 了解清 楚 ,让学生对整个偶发事件 的全过 程有所认识 .这是 明辨是非 的前提 ;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 事件 中的各种复杂 的矛盾关 系 ,让学生明 白事件 中的主流 是什么 ,搞清事件 的是与非 ,让学生明 白各种事 件所 导致 的各种后果 .适时地形成正 确舆论 这是在明辨 是非 的前 提下的引导教育 ,目的是用 强大的集体舆论来约束学 生个 体的行 为 ,使这种行为规范化。这种班级舆论的形成正是 主导性教 育管 理成功地过 渡到 主体性教育管 理 的具体表 现。当学生能够运用正 确舆论来处理 自己的事情 时,班级 的主体 性教育管理才能真正地独 立地发挥其 功效 。

在班级管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班级管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班级管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鸡泽三中刘社勇学生的主体性,一般是指学生做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所发挥的主管能动性。

其实仅教学的主体性是远远不够的,它存在着明显的欠缺。

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绝不仅仅涵盖课堂教学一隅,而应该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去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全方位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学生主体性。

在班级管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班级就会出现良性运转,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而教师、班主任也会举重若轻。

笔者对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进行了探讨和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通过民主选举,建立班委会班级事物的管理应该充分让学生去管理,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学生对班级事务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班委会来实现的。

班委会不应该是老师的独裁委任,而应该是通过学生的民主选举产生。

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推荐几个候选人;然后让他们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目标,发表“就职演说”。

同学们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民主选举,从众多候选人中产生一位班长。

之后,班长根据同学们的推荐,再结合自己的意愿产生班委其他成员的候选人。

然后再通过全体同学的民主选举,最终产生班委的其他成员。

班委成员要实行任期制,两个月为一任,最多可以两任。

以给同学们更多、更好管理班级的机会。

这样,班委会的产生、建立,就成了全体同学主体性参与的结果。

二、通过民主会议,解决班事务。

班委会在对班事务的处理过程中,决不能独裁和武断,而要做到:一是要首先接受老师给予的建议性指导;二是要广泛征集全体同学的看法和意见,开学生民主会议。

在民主会议上,班委会要虚心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地让每个同学都把自己好的想法说出来。

在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的基础上,班委会参考教师的指导性建议,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来。

这样,在班事务的解决过程中,就集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通过轮流值日,监督班级事务班委会在处理班事务的过程中,有时难免要出现偏颇和漏洞,产生管理中的负效应。

主体性教育的高校教学管理内涵与建设

主体性教育的高校教学管理内涵与建设
大 众 参 与 管 理 意 识 .
学 校 教 学 职 能 部 门 可 根 据 实 际 情 况 灵 活 地 采 取 改 革 措 施 , 决 教 解 目前 , 校 教 学 管 理 尚存 着 传 统 的 管 理 方式 。 方 面 , 高 一 只注 重 教 育 学 所 面 I 临的实 际 问 题 , 稳 定 教 学 秩 序 , 证 教 学 质 量 , 造 良好 的 教 以 保 创 的社 会 功 能 , 视 社 会 发 展 对 人 的 要 求 ; 一 方 面 , 导 者 希 望 管 理 权 忽 另 领 学 环 境 。 学 职 能 部 门主 要 领 导 重 点 抓 好 改革 目标 、 展 方 向 , 虑 学 教 发 考 越 大越 好 .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管 理 和 控 制越 多 越 好 。 这 种 管 理 思 想 其 实 对 科 发 展 , 外 交 流 , 调 内 外 各 项 工作 。 导 副 职 主要 考 虑 师 资 队伍 建 对 协 领 质上 破 坏 了教 育 最 珍 贵 的 尊 严 和 效 率 ,遏 制 了 人 的 思 想 自 由发 展 、 独 设 , 调 内部 各 项 工 作 , 持 教 学 整 改 与 教学 检 查 评 价 等 工 作 。 层 负 协 支 基 立个 性 培 养 等 正 常 的 管 理 行 为 . 能 培养 出 具备 独 立 人 格 的 、 不 自主 的 、 责 人 负 责 设 计 和 执 行 教 学 的 各 项 具体 工作 。 在 教 学 管 理 活 动 中 , 充 要 能 动 的 、 整 的人 。 们 要 改 变 这 种 局 面 , 完 我 就是 要 彻 底 改 革 传 统 的教 学 分 尊 重 人 的 主体 地 位 , 动 各 方 面 的 积 极 性 , 励 探 索 , 许 失 误 , 调 鼓 允 及 管理, 施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管理。 实 时总 结 , 断 改 进 , 挥 各 个 管 理 职 能 的作 用 和各 人 所 长 。 高 大 众 参 不 发 提 与管 理 的 意识 , 挥 各 方 面 的 主 体 性 . 持 和 完 善 集 体 领 导 与 个 人 分 发 坚 1 主 体 性 教 育 的 教 学 管理 内涵

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与主体性高等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与主体性高等教育管理
Ke o d :hg d ct n m ngm n ;sbet i ; vle o e t in a t o y pic l; y w r s i e u a o a ae e t u jc v y au r na o ; u n m r i e h i it i t o np
d mo r c rn i l e c a y p c p e;c m p tb e p n i l i o ai l r c p e;s l- icp i e p n i l i efd s i ln r cp e i
Va u i n a i n o u a i n lM a g m e t a l e Or e t to f Ed c to a na e n nd
Ma a e n f g d c t nwi u jcii n g me t h E u ai t S bet t o Hi o h vy
既有优势 , 也存在 一定的缺 陷。科 学发展现特别 强调 以人为本 , 现代 管理也愈 来愈 重视人 的作用 , 主体 价值取 向的 主体性 高等教 育管理理念 因而应运而生。这种 管理理念具有促进 主体发展 、 民主建设 、 育和谐 的功能 , 教 即在管理
实践 中既 要 遵 循 教 育 规 律 又 要 遵 循 管 理 规 律 , 突 出 自主 性 、 主性 、 谐 性 、 并 民 和 自律 性 原 则 。 中图 分 类 号 : G 4 60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4 7 (0 1 0 0 8 0 0 9— 4 4 2 1 )3— 0 7— 5
V0l 2 No 3 _1 .
教 育 管 理 的 价 值 取 向 与 主 体 性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李佳 孝
( 西华 师范大学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 究 中心 ,四川 南充 67 0 ) 30 0

浅谈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教育

浅谈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教育

浅谈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教育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关键角色,他们不仅需要对班级的管理和教育工作负责,
更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个性发展。

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主体性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

主体性教育也要求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注重尊重和支持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为他们创造积
极的成长环境。

第一,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学习方式。

班主任需要通过日常观察和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
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班主任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主体性教育
工作,让每个学生在班级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关怀。

第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主体性教育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和生活,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进行选择和决策。

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和课堂实践,培养
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选题的研究性学习,或者开展小组合作的
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自信和成长。

第四,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

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中,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是非常重
要的,它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

班主任可以通过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活动组织,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班主任还需要关注班级的
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为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创造良好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管理中的主体性研究摘要教育理论工作者以主体性哲学研究为基础,结合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对教育事业培养人的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极具生命力和时代精神的主体性教育理论,经过学者们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追求,当前主体性教育理论已经成为我国主流的教育理论思潮,并在实际教学研究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承受住了事实的考验。

但任何理论都不是万能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完善、合理,本研究提出的教育管理的主体性,就是针对我国教育活动中,忽视教育管理的主体性,教育管理效能不高的现实情况而提出的。

期望通过系统研究教育管理的主体性问题,使教育管理活动能够更好地为教育活动服务,培养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主体性的高素质人才,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并且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完善主体性教育管理理论。

本文从什么是教育管理的主体及主体性入手,分析了我国教育管理何以需要主体性的原因,最后落实到如何提高教育管理主体性的实践上来,以期能够完整、系统地阐述教育管理的主体性问题。

本研究还在概括我国教育管理主体性缺失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主体性教育管理的策略,以使研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这种主体性教育管理的策略包括开展以人为本、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活动;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协调教育管理机制内在结构,配合教育管理各子要素改革;树立主体教育管理观。

关键词:教育管理,主体,主体性AbstractThe educationist has proposed the theory of subjectivity education basing on the research into philosophy of subjectivity,and in union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the individual a11—sided development in market economy of our country.And this theory has strong Vitality and time spirit.Because the scho1ars have made diligent efforts,the theory of subjectivity education have already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educational theory in our country,and has made the great progress in the teaching research experiment with stood the fact test. But no theory is the omnipotence,only then can consummate and rationalizeunceasingly in practice.This research proposed subjectivit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iming at the neglect of subjectivity of educational superintendent,and then the po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efficiency.We hope that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can serve education activity better,and bring up high quality persons who have time spirit,then promote individual free dev elopment and society’s progress unceasing1y. And we expect that this research can further perfect the theory of subjectivit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is research ha s started with “what is subj ectivit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n analyzed the reason why Chines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needs subjectivity,6nally found the way to improve subjectivit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We hope that this research can expound subjectivit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ompletely and systemically.This research has also proposed the strategy of carrying out subjectivit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on the base of lacking of subjectivit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o this research ha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guiding the practice.This strategy includes that carrying out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ctivity which is center in human,normative and systematic;constructing perfec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izhi;harmonizing intrinsic structur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echanism and cooperating reform of the subordinate factor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building up the idea of subjectivit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Key words: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ubject,Subjectivity目录第一章研究导论 (4)1.1问题的提出 (4)1.2 研究意义 (4)第二章教育管理主体性概述 (6)2.1 主体及主体性 (6)2.2 教育的主体性 (6)2.3 教育管理的主体性 (7)第三章我国教育管理主体性的缺失及提高的策略 (10)3.1我国教育管理主体性的缺失 (10)3.2我国教育管理主体性提高的策略 (11)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4)第一章研究导论1.1问题的提出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时代要求人的主体性的高度弘扬,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吸收知识和掌握技术去适应和改造社会,并且要不断调适自己的内心和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去面对变化纷繁的世界。

然而自现代以来,伴随着环境污染、科技文明的异化以及社会道德沦丧等危机,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不断遭到了人们的质疑与批评。

我们认为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认识和生产实践中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是人类对自我认识的理论升华,是人类文明的“奠基石”。

特别是我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造成了我国人民不健全的个人主体性,这与我国当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对人的主体性的要求很不一致,减缓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不管西方国家对主体性的态度如何,以中国目前的实际来看,我们需要发展我国人民的主体性,当然我们要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占有性主体性的深刻教训。

重视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已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教育管理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服务的,教育不仅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要注重积极发挥教育管理的主体性,这样才能最优化地实现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和谐统一的教育目标。

但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实践中,由于缺乏对教育管理主体性的深刻认识,还存在着许多教育管理主体性缺失的现象。

例如宏观的教育行政层面,从教材的编写到学校教育质量评估的标准都过于统一,集权式管理依然很,哐重;中观的地方教育行政层面,地方政府对教育统得过死的现象也大有所在,教育行政部门依然仅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教育行政的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在微观的学校教育管理层面,缺乏适当的监督机构和激励机制,导致管理者只对上级负责,忽视教师和下级管理者的丰体性发挥。

教育管理是教育事业得以规范化、有序化的必要保障,树立主体性教育管理的观念,重视和发挥教育管理者的主体性是我国教育改革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目前我国关于教育管理的主体性的研究并不多见,这与时代要求在教育管理中弘扬人的主体性极不相适应。

加强对教育管理中主体性的研究,是当前教育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首先,补充和完善了教育主体性的理论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尽管我国对教育主体性的研究展开得如火如荼,却忽视了教育事业的另一大主体——教育管理的主体性研究。

学校教育和教育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忽视任何一方面的研究都是不全面的。

其次,我的导师注意到了对教育管理主体性研究缺失的现象,提出并初步论述了主体教育管理观,本研究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拓展性的研究,进而丰富主体性教育管理理论。

最后,本研究对丰富和发展教育管理哲学的学科建设也有一定的意义。

从认识论意义上说,教育管理的主、客体都是人,人的发展是教育管理的出发点,而哲学关注的也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主体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

从这个意义来看,探讨教育管理主体性可以说是教育管理哲学学科建设的核心所在。

本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因此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我国的教育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之所以在实践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充分重视和发挥教育理论、教育管理理论对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

教育既然足培养和发展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管理改革就不仅需要一般层次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还需要从教育管理哲学层次来提升理论对教育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