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有关于养生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引言生态旅游是指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旅游活动,以保护和提升环境品质为目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的一种旅游形式。

在中国,生态旅游正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国内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探讨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一、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中国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因此在生态旅游方面具备广阔的开发前景。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投资的增加,使得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例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不断增加,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也得到加强,旅游业收入和就业机会连年增长。

二、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1.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生态旅游的核心是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因此如何评价和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研究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指标的评价,以及游客满意度和需求的研究,为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生态旅游对环境和社区的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旅游活动对环境和社区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者关注如何在旅游发展和资源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在研究中,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社区参与和旅游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3.生态旅游市场和消费行为研究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游客消费行为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对游客市场调查、消费偏好和行为意向等方面的研究,了解游客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和态度,为旅游业的发展和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1.加强科学评价和管理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科学评价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评价和科学开发,同时加强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保障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跨学科研究的开展生态旅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倾向于跨学科的合作,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探索生态旅游发展的多维度问题。

康养旅游研究述评与展望

康养旅游研究述评与展望

康养旅游研究述评与展望1. 引言1.1 康养旅游概念的引入引言康养旅游,即健康养生旅游,是指以旅游为手段,通过合理安排旅行活动,达到促进身心健康、增进人们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康养旅游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康养旅游逐渐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个热门话题。

康养旅游的概念本质上是将传统旅游与健康养生相结合,使之相辅相成。

在传统旅游中,人们往往为了观光游览而疲惫不堪,而康养旅游则强调在旅行中注重身心健康的保养和提升。

通过参与康养旅游活动,人们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舒缓压力,还可以锻炼身体、改善健康、增进亲情友情,丰富生活体验。

康养旅游的概念引入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旅游选择。

它不仅是对传统旅游的补充和完善,更是一种关注健康、追求美好生活的新尝试。

康养旅游的盛行将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和幸福感。

1.2 康养旅游的发展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康养旅游逐渐兴起并受到广泛关注。

康养旅游是指结合旅游和健康养生概念,以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

这种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起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环境污染、压力增大等问题密切相关。

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在舒适、宁静的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养生的目的。

随着康养旅游观念的普及,旅游业也在不断向康养方向转变。

各地纷纷推出康养旅游产品,如温泉、健身、瑜伽、静心等项目成为热门选择。

一些康养度假村、康养旅游目的地也相继涌现,受到游客的青睐。

康养旅游不仅仅是一种消费形式,更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呼唤和激励。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康养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探讨康养旅游的发展背景及相关问题,对于促进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康养旅游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康养旅游也对身体健康有益处。

在康养旅游中,人们可以参与各种户外活动,如徒步、瑜伽、水中疗法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养生旅游开发研究

养生旅游开发研究

养生旅游开发研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养生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备受欢迎的旅游方式。

本文旨在探讨养生旅游的优势、挑战以及开发模式,同时针对不同人群的养生旅游产品进行分类研究,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养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生旅游、开发、研究、优势、挑战、模式、产品一、养生旅游概述养生旅游是一种将旅游活动与养生保健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方式,旨在满足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对于健康、美容、减肥等方面的需求。

养生旅游的特点在于,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自然环境、文化资源、健康理念融入旅游活动中,使游客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享受到健康养生的益处。

二、养生旅游的优势与挑战1、优势(1)健康养生:养生旅游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健康养生的功能。

游客可以在旅游过程中学习到健康知识,体验到不同的养生方法,从而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2)文化体验:养生旅游融合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游客可以了解到当地的历史、民俗和饮食习惯,深入体验当地文化,有助于提升文化素养。

(3)产业融合:养生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农业、康养、旅游等多个产业的融合,有利于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挑战(1)专业人才缺乏:当前养生旅游行业缺乏专业人才,如健康管理师、营养师等,这制约了养生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提升。

(2)旅游体验单一:部分养生旅游产品过于侧重健康养生,而忽略了游客的旅游体验需求,造成产品吸引力不足。

(3)市场监管不力:由于养生旅游市场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存在部分不良商家欺骗游客的现象。

三、养生旅游的开发模式1、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培训班等形式,提高游客的健康意识和技能。

2、医疗保健:建设医疗保健中心、SPA中心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专业的医疗保健服务。

3、农业养生: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养生食品等项目,让游客亲近自然,体验健康生活方式。

4、运动养生:结合地方特色运动项目,如瑜伽、太极等,开发相应的养生旅游产品。

5、精神养生:通过开展冥想、心理咨询、文化活动等项目,满足游客在精神层面的养生需求。

国内养生旅游研究述评

国内养生旅游研究述评

国内养生旅游研究述评一、本文概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物质条件的丰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养生旅游作为一种结合旅游与健康的新型旅游方式,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本文旨在对国内养生旅游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价,分析当前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以期为未来养生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本文首先界定了养生旅游的概念,并阐述了其在国内的发展背景和意义。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国内外养生旅游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从理论基础、资源分类、产品开发、市场分析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研究方法单理论体系不完善、实证研究缺乏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本文展望了国内养生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认为应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以推动养生旅游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养生旅游的理论基础养生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其理论基础主要源自旅游学、医学、环境科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其核心理念是将健康、休闲、度假与自然环境、地方文化紧密结合,以达到身心和谐、健康长寿的目的。

在理论构建上,养生旅游融合了环境心理学、生态养生学、健康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精髓。

环境心理学为养生旅游提供了关于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支撑。

该学科强调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感知、体验与适应,认为自然环境的优美、宁静、舒适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养生旅游在目的地选择上倾向于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清新的地区,以提供给游客最佳的养生体验。

生态养生学是养生旅游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该学科主张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生态平衡来实现健康长寿。

在养生旅游中,生态养生学强调游客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通过食疗、运动、冥想等方式来调整身心状态,达到内外平衡。

健康管理学在养生旅游中的应用也日益凸显。

该学科关注个体健康的全面管理,包括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促进等方面。

养生养老旅游发展策略论文

养生养老旅游发展策略论文

养生养老旅游发展策略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养生养老旅游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养生养老概念与旅游产业结合日益紧密,养生养老旅游逐渐演绎成全国时尚旅游热点。

本文通过对养生养老旅游发展背景、特点及开发条件的分析,提出了湛江遂溪发展养生养老旅游的策略。

关键词:养生养老旅游;时代背景;特点;开发现状;发展条件;发展策略养生养老旅游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墨西哥。

目前养生养老旅游开发较为完善的旅游目的地主要是非传统欧美区域的发展中国家,而主要的客源市场则是欧美国家。

2007年3月24日,在塞浦路斯南部城市利马索尔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健康(养生)旅游大会指出健康(养生)旅游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市场,健康(养生)旅游发展完善的的国家主要为古巴、新加坡、泰国、印度等国,这些地区吸引大量的欧美游客,这些国家的健康旅游不仅能唤醒人们对健康关注,还能转变人们治疗疾病、改善关于健康问题的观念。

其在休闲健康旅游过程中不仅需要提供有品质的健康旅游产品来改善人们的健康,同时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设施来支持,调动了对人们健康有帮助的一切要素来开展生态养生休闲旅游。

一.时代背景(一)开启一个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时代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正在孕育一个品质生活,关爱生命的时代,养生养老需求由此而蓬勃发展。

以居住、娱乐、休闲、健康理疗、运动、餐饮、照护等方式,养老和养生,让生命得以关爱,健康得以照护。

养生养老产业是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矛盾的日益凸显、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收入结构的变化而应运而生的。

我国十二五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养生养老产业的发展,符合我国新时期“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带动健康、休闲娱乐、养老模式的发展。

养生养老产品顺应社会需求趋势,引领我国以养生养老为代表的健康产业的发展时代。

(二)社会发展催生的养生养老需求按照老龄化社会标准,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比重10%,或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比重8%,就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城市康养旅游发展研究文献综述1700字】

【城市康养旅游发展研究文献综述1700字】

城市康养旅游发展研究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综述凯万(1993年)认为影响人类旅游更好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医学和气候,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显著[1]。

汉斯鲁迪·穆勒(2001)认为强有力的竞争因素是酒店提供健康服务的质量水平[2]。

古斯塔沃(2010)对各年龄段的旅游者的膳食及参加活动进行调查、分析,为21世纪的温泉旅游开发提供新的思路[3]。

霍尔(2011)提出健康医疗旅游的原因是跨境医疗服务可以提供更便宜的价格,跨境医疗服务可以与度假相结合,不是原国籍的人可能因为文化、家庭和语言原因返回原籍国接受治疗,在这个国家因为医疗服务有限,在目的地国并不存在,在本国没有可供移植的器官[4]。

博加等(2011)建议将健康旅游品牌的概念融入到旅游目的地和常规旅游设施在体验过程中身心健康的恢复和改善中,创造品牌价值[5]。

埃德姆(2015)提出了健康旅游未来的开发潜力及发展策略[6]。

因吉比约(2018)结合慢速探险和健康旅游的新旅游模式进行可行性研究。

迈尔巴赫(2019) 基于马来西亚医疗旅游发展的驱动因素,建立了一个新的决策模型,结果显示,人力和技术因素是马来西亚采用医疗旅游的最重要决定因素。

桑塔努·曼达尔等(2019)探索医疗旅游者的医疗旅游体验,提出衡量医疗旅游者医疗旅游体验的标准。

索法(2019)将草药身心疗法和水疗相结合引入整合的普吉岛和兰卡威为例,分析如何利用康养旅游产业吸引国内外的游客。

拉尔夫·巴克利(2020)提出自然暴露可以改善精神健康,这为世界各个国家公园带来了新的医学价值[7]。

2 国内文献综述2006年之前国内对康养旅游还没有给出概念,直至2006年康养旅游才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

但目前国内对于康养旅游的研究非常少,对其理念的认识还不够成熟,大多仍处于探索阶段。

戴金霞(2017)提出适合常州的中医药+旅游、文化养生+旅游等新模式[8]。

何彪(2018)通过SWTO分析提出海南省康养旅游创新发展新思路[9]。

近二十年国内外生态旅游文献综述

近二十年国内外生态旅游文献综述

近二十年国内外生态旅游文献综述作者:何来晨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3期何来晨本研究通过对比国内及国外关于生态旅游的相关研究,并重点回顾在生态旅游含义与特征、生态旅游者、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资源与评价体系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出国内外研究视角在“人与物”上面的差异以及带来的启示。

一、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统计在CNKI中以“生态旅游”为关键字进行期刊文献检索,并限定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以及CSSCI,共输出3025条检索结果(截止于2015年1月)。

并且在Science Direct中以“ecotourism”为关键字,并且限定来源为Journals,时间为最近二十年,共输出3763条检索结果(截止于2015年1月)。

按照文章发表时间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此外,将历年生态旅游研究文献数量占该年旅游相关研究文献数量的比重的变化趋势与历年生态旅游研究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比较,同样可以佐证上述结论的内容。

虽然2000-2011年生态旅游研究文献数量持续增加,但是其占当年旅游相关文献的比重却是在逐渐下降,说明旅游研究内的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研究增长,使得生态旅游的研究趋势下降。

通多对比可以发现,1999年之前我国生态旅游相关研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1999年被定为“生态环境游”主题旅游年,也是自该年后,发表在核心期刊以及CSSCI的相关研究文献超过100并且持续增长十多年之久,直到2011年之后有所下降。

2011年之后的相关研究在下降之后继续呈增长态势。

而国外的相关研究近二十年来持续增长并且其峰值超过我国2011年峰值。

生态旅游深度和广度都有较大突破。

图1中并未显示1995年之前国外相关的文献数量,实际上此前的相关研究数量累计达307篇之多,原因在于我国的生态旅游概念是由国外引进的,相比于csurain正式使用这个专业词汇晚了近10年。

二、国外生态旅游研究综述“生态旅游”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顾问,墨西哥学者Lacsurain于1983年第一次提到西班牙语“tourisimo ecologico”,并在1987年在研究中描述为:“到没有被干扰或受到污染的天眼地区,以研究或观光目的地的天然景色、野生资源以及过去或现存的文明现象为目的的旅行”。

国内康养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康养旅游研究综述

292018年2月下半月刊国内康养旅游研究综述叶 宇 陈思宇 何夏芸康养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新业态,是以健康为基本诉求,同时包含快乐、幸福等心理健康的康养旅游方式,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康养旅游热潮。

本文通过对国内康养旅游文献资料进行梳理,以期为康养旅游今后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

引言目前,我国人民生活从贫困步入全面小康和文明富裕阶段,亚健康人群比重增大、老龄化形势严峻,据预测,2020年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6%左右,2050年占比达到30%以上。

现在,“亚健康”状态人口已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

在此背景下,幸福养生和健康养老,即康养,逐渐受到政府、社会、人民的关注。

以健康为基本诉求,包含快乐、幸福等心理健康的康养旅游方式,成为我国新常态下健康产业改革的一种创新模式,是多种经济多元组合,相融共生的新业态,也是“十三五”国家国民健康发展目标的最佳结合点。

国家旅游局在2016年1月份正式颁布《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LB/T051-2016)中,确定了首批5个“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正式将“康养旅游”确立为新的旅游方式,并纳入我国旅游发展战略,但国内对康养旅游进行的研究还较少,一些基础概念尚未厘清。

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康养旅游进行综述梳理,希望为推进康养旅游理论研究助力。

一、国内康养旅游发展我国康养旅游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四川攀枝花于2012年率先提出发展“康养旅游”,被视为康养旅游的开端。

2016年第二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秦皇岛召开,标志着攀枝花与秦皇岛成为我国“一南一北”两个国家级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此形势下,康养旅游成为旅游新热点。

二、中国康养旅游研究综述(一)康养旅游的定义目前,随着康养旅游的兴起,国内学术界对康养旅游给予了多种界定。

其中,王赵认为,康养旅游概括来讲即为健康旅游、养生旅游,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基础上,结合观赏、休闲、康体、游乐等形式,以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医疗、复健等目的的旅游活动;任宣羽认为,康养旅游是以良好的物候条件为基础,以旅游的形式促进游客身心健康,给游客增加快乐,以达到幸福为目的的专项度假旅游;崔晓燕认为,康体养生旅游是指旅游者通过旅游六大要素既满足自身游览观光、休闲度假需要又能达到强身健体、陶冶心灵目的的一种专项旅游;而国家旅游局将其定义为,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能达到自然和谐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