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火车站建筑设计——荆楚地域文化的浓郁体现
京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武广段)

京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武广段)武广客运专线是我国铁路高速客运网主骨架北京至香港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位于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境内,自武汉站引出终于新广州站,正线全长968.446公里,其中湖北省境内长152.817公里,湖南省境内长517.948公里,广东省境内长298.481公里。
在湖北、湖南、广东境内的投资额分别为202亿元、403亿元和345亿元。
武广客运专线是世界上第一条一次建成1000公里的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直达列车运行时间最终将压缩至3小时30分钟以内。
武广客运专线设车站25座,其中办理客运业务的客运站11个。
始发站包括武汉、新长沙和新广州站3站,办理部分终到旅客列车作业的中间站有新岳阳、新衡阳、新郴州、新韶关站4个,办理部分客运业务的一般中间站有新咸宁、新赤壁、新临湘、新荣家湾、新汨罗、新株洲、新衡山、新耒阳、新乐昌、新英德、新清远、花都共12个。
不办理客运业务的越行站有新乌龙泉、牌楼、中路铺、洋塘、杨梅山、新沙口6个站。
全线设动车段2个、动车运用所1个、综合维修段3个。
武汉1189.400新乌龙泉1237.850新咸宁1275.100新赤壁1318.200新临湘新岳阳1403.700新荣家湾新汨罗1473.750牌楼新长沙1572.500新株州1613.250中路铺新衡山1680.800新衡阳1721.950新耒阳1777.150高亭新郴州1855.400杨梅山新乐昌1944.100新韶关1988.050新沙口新英德2061.410新清远2105.500新花都2169.594新广州2221.400主要技术标准:设计最高运行时速350千米,初期运营时速300千米,最小曲线半径9000米,困难地段不小于7000米,最大坡度20‰,线间距5米,隧道净空截面100平方米,全线基本采用无碴轨道(主要为德国雷达2000型轨道,部分采用日本板式轨道,共948.218公里)、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列车运行方式采用自动控制,行车指挥方式采用综合调度。
武昌火车站设计及用后评价

武昌火车站设计及用后评价
熊铁婴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11(037)016
【摘要】以武昌火车站候车厅为例,分析了其设计特点和评价因子,对其建成后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用后评价,以期对这一时期火车站候车厅的建筑设计特点进行归纳和反思,为火车站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熊铁婴
【作者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院,湖北武汉,4300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8.1
【相关文献】
1.使用后评价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的意义 [J], 胡勇
2.探究使用后评价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的意义 [J], 张光磊
3.使用后评价(POE)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J], 张艺尧
4.基于用户使用后评价视角的碾米机优化设计需求识别 [J], 王娴雅;段齐骏
5.某内镜中心投入使用后医疗工艺设计评价及优化建议 [J], 潘尚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荆楚文化在湖北区域建筑的设计表现

25神州文化荆楚文化在湖北区域建筑的设计表现郑炎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摘要:荆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湖北地方民族特色的区域文化。
古往今来,历史悠久的荆楚文化对湖北区域的建筑风格与形式影响深远。
本文通过对荆楚文化的内涵与建筑元素的分析,引申到对湖北区域建筑实例的探讨。
关键词:荆楚文化;建筑设计;表现一、荆楚文化内涵及特征1.荆楚文化内涵及价值荆楚文化由“荆”与“楚”组成,其中“荆”本是一种植物,“负荆请罪”、“荆棘丛生”等典故往往借用的就是这种植物。
而“楚”则是以地域为核心概念,指先秦周代的楚国文化。
因“楚”通常与“荆”同指代一种植物,所以荆楚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即以湖北为主的区域文化。
在精神层面上,楚人积极进取,并秉承着对外来文化开放与包容的态度,勇于革新,不断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
而在心理层面,荆楚文化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点在文学艺术方面皆有体现。
如漆器纹饰的凤尾纹,诗歌的巫歌巫舞。
历史悠久的荆楚文化不仅是对湖北区域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多样的文化特色和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影响着荆楚大地,其珍贵的文化内涵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2.荆楚文化艺术特征荆楚文化以老庄思想为主导,师法自然,注重和谐。
以人为中心,对自然的崇拜使楚人极具创造与想象力,如将白虎、凤鸟作为崇拜对象,制作出白虎、凤鸟图腾,以自然为灵感来源,在服饰上绣有百草图案。
楚地盛行巫术,因此楚人在创造方面想象力激情而奔放,在造型上善于通过抽象、重组等手法进行多重处理,融会贯通,具有极佳的审美性与实用性。
在色彩上以红黑色为基调,体现出热情奔放下的包容与内敛。
追求个性和崇尚自由的精神使荆楚文化的色彩在视觉上具有冲击力。
错综复杂,光怪陆离的色彩搭配给予图案别样的节奏感和韵律。
敢于创新和崇尚自由的精神影响着荆楚文化的艺术表现,形成人文精神与艺术的相互渗透。
二、荆楚文化的建筑元素1.建筑造型元素荆楚建筑在造型上注重线型表达,在各种各样的线型中,曲线占据主导倾向,楚人在对曲线的运用上追求流畅与韵律的视觉感受,旨在对世间万物运动感的探索与生命的崇拜。
来看看湖北各地的火车站,哪个更美?哪个更有设计感?

来看看湖北各地的火车站,哪个更美?哪个更有设计感?武汉站,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高铁站之一,毗邻武汉三环线,是京广高铁的重要车站,全国唯一的一座高铁”米“字型枢纽,是武汉铁路局管辖的特等站,与武昌站、汉口站、等共同构成武汉铁路枢纽,隶属武汉铁路局武昌站管辖,现为特等站。
汉口站,站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金家墩,始建于1898年,重建于1958年,改造于2008年,2010年新站改造完工并投入使用;离京广铁路北京西站1215公里,离广州站1089公里。
隶属武汉铁路局管辖,现为直属特等站;汉口站外观为欧式风格,是全国最大的欧式火车站。
武昌火车站,地处中国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武汉,站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的东南端,始建于1916年(民国5年),经过六次改扩建改造,2007年新站投入使用,武昌站是武汉铁路局第一座按照当今世界现代化理念设计改造的火车站。
随州火车站(新站),位于随州市曾都区城东新区熊家村,处在双向十车道的迎宾大道的终端。
新站于2009年6月30日正式启用,距离武昌站179公里,距离汉口站166公里,距离襄阳站148公里,距离广州站1248公里,隶属武汉铁路局襄阳站管辖,现为二等站。
麻城站,建于1996年,是京九铁路上的车站。
隶属武汉铁路局麻城车务段管辖,现为二等站。
麻城北站建于2009年,是沪汉蓉高速铁路上的一个车站。
隶属武汉铁路局麻城车务段管辖,现为二等站。
位于湖北省麻城市经济开发区金通大道北端,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
麻城北站属沪汉蓉快速铁路线上的中等规模车站,是合武客运专线六安到武汉区间内最大站、沪汉蓉快速铁路主要车站之一。
黄州火车站,位于湖北省黄冈市城东16公里,坐落在黄冈市黄州区杨鹰岭,始建于1994年,原隶属南昌铁路局,2005年5月划入武汉铁路局。
现隶属武汉铁路局麻城车务段管辖,二等站。
黄石火车站位于湖北省大冶市罗桥街办金桥大道终点处,距大冶市政府7.5公里,隶属武汉铁路局武昌东车务段管辖,设计能力为一等站,现为二等站,车站坐落于武九铁路K108+650米处。
武汉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有哪些

武汉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有哪些武汉,这座历史悠久且充满活力的城市,其建筑风格多样,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以下为您介绍几种武汉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
首先要提到的是荆楚风格。
荆楚建筑风格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
在武汉的一些古老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风格的身影。
其特点通常包括高耸的飞檐、精美的木雕和砖雕、鲜艳的色彩运用等。
例如,在黄鹤楼的建筑设计中,就融入了荆楚风格的元素。
黄鹤楼的飞檐形如黄鹤展翅,既富有动态美,又展现出庄重与大气。
屋檐下的木雕图案精美,色彩鲜艳,多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充满了文化韵味。
而建筑的整体色彩搭配以红、黄为主,彰显出荆楚文化中对热烈、繁荣的追求。
再者是民国风格。
武汉在近代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众多民国时期的建筑。
这些建筑多采用中西合璧的设计手法,融合了西方古典建筑的比例和构图,同时加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
像江汉路一带的老建筑,多为砖混结构,外观线条简洁流畅。
窗户多为长方形或拱形,窗框上常有精美的雕花。
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有平顶、坡顶等。
而在建筑的入口处,常常能看到中式的门廊和石柱,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然后是现代主义风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汉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种风格强调形式追随功能,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建筑外观多以简洁的几何形状为主,线条明快,少了繁琐的装饰。
材料上广泛使用玻璃、钢材和混凝土等现代材料。
武汉的许多高楼大厦,如武汉中心大厦,就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典型代表。
其外观挺拔高耸,玻璃幕墙反射着城市的光影,展现出现代都市的繁华与活力。
还有后现代主义风格。
这一风格在武汉的建筑中也有所体现。
后现代主义建筑常常打破传统的建筑形式和规则,运用夸张、变形、隐喻等手法来表达建筑的个性和意义。
例如,武汉的一些文化场馆和艺术中心,其建筑造型独特,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
通过不规则的几何形状、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材质组合,营造出一种充满艺术氛围的空间。
文化的诠释:武昌站建筑设计

文化的诠释:武昌站建筑设计
蔡珏
【期刊名称】《建筑创作》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 理念rn从场所来分析,武昌站的设计体现了城市传统文化的延续,特别是对荆楚文化精髓的继承;从城市总体设计观念的角度来看,铁路站房不应只是城市的门户,也应是城市交通的换乘中心:武昌站的改扩建带动了区域内的旧城改造规划,该区域将成为武汉市的城市副中心.
【总页数】6页(P78-83)
【作者】蔡珏
【作者单位】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
【相关文献】
1.民族性与地域性建筑文化的现代诠释——新疆大巴扎建筑设计浅析 [J], 凌琛
2.文化差异的文化诠释:以苗汉个人命名制的诠释为例 [J], 罗廉隆
3.建筑设计语言的“杂揉”与建筑设计的多重性--以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茶花泉文化展示馆》建筑设计为例 [J], 倪琪;倪默璘;李仂
4.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以哈尔滨南岗区文化馆建筑设计为例 [J], 巩玉发; 张琦
5.用"哲学诠释学"的理论工具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价值
——评《诠释学视角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价值》 [J], 程德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汉建筑中的楚文化探究

武汉建筑中的楚文化探究1、武汉多元文化中楚文化的优势“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融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之魂。
”建筑是在一定地方与乡土上的为人们生活需求所组织的人为空间。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是记载人类文化发展的石头的史书。
建筑文化通过有形的物质建筑空间凝聚着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反映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地广势强、雄峙一方,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楚文化。
随着疆域的拓展和民族的融合,楚文化渐次渗透到以长江为轴线的中国南方地区,而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长江沿岸都市——武汉,自然与楚国历史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武汉是楚文化的中心。
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武汉的建筑异彩纷呈,有受西方殖民文化影响的汉口各种租界建筑,有受明清商业文化影响的商业建筑,更有现代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
文化是由“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构成的,其中“内核”文化是指一种文化长期以来形成的本质的东西,它是古老的、纯粹的、发育完善而自生根的文化。
楚文化历史悠久,源于本地,是本地区所特有的,对武汉建筑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历史传承的过程,无疑是武汉建筑文化的“内核”。
2、楚文化1)楚文化价值对于楚文化的价值,皮道坚先生在《楚艺术史》中这样写道:“楚艺术也是人类在古代世界的杰出的艺术创造,与早于它的古代埃及艺术,巴比伦艺术,以及与它人致同时的希腊艺术,稍后的罗马艺术相万辉映”,“春秋战国时有两支区域性文化对其后两千多年的中华文化产生至为深远的影响,那无疑是指崛起于南方江汉地区的楚文化和雄长于西北关中地区的秦文化”。
2)楚建筑的美学特征刘玉堂先生在《楚国的城市和建筑》中,将楚建筑的美学特征归纳为10个方面:①线型之美,在各种线型中,楚人最钟情曲线;②和谐之美;③因借之美;④空灵之美;⑤朦胧之美;⑥超拔之美;⑦绝艳之美,楚人的一应器物,无不艳绝,世帘伦匹;⑧怪异之美,楚人的精神生散发出浓烈的神秘气息;⑨恢宏之美,或许出于“大象无形”的苍弯意识,楚之台筑,常常是以整个宇宙空间为背景的;⑩运动之美,凤“精彩绝伦”而充满生命运动的力,楚人以凤为灵物,还崇风神,风神几乎是永恒的动力。
从武昌火车站的改建看火车站的发展趋势

文 化 特 色 的 建筑 。 城 市 火 车 站 向 来 承 担 着 腱 示地 方
进 行车 站 的 设 计时 , } 多 砹 汁 师将 地方 ‘ 特 色 与城 l l j 文化 融 入 进 设 计 f 】 去
二 、 车 站 功 能 更 加 复 合 化
城市 建筑
_ U R B A N I S M A N D A R c H l T E c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 D I S C U S S I O N
从武 昌火车站 的改建看火车站 的发展趋势
■ 王红英 李 超 张 曼
地 筑 的 陌 火特 点 , 设置 了l 叫个 楚阙 , 台 摹 和 宽 雕 镌 。 武 昌 火 乍 雨, 时 也} L
付 也 j 以
窥现 代 火 车站 的 发艘 趋 势
、
一
车 站 建筑 风 格 更显 地 域 化 l 荆 怂 建 筑 的特 点
刊 楚 派 建 筑 的 休 常 常 建造 得 { E 常 晓 夫 , 从
A 城 交 ¨ g 脱 小 卧 羞 搬 J 岂 站 乍 一 火 纵 的 , , 止 一 ㈣ 站 眦 客 公 乘 懊 走 外 删 米 妖 的 艟 携 一 率 料 … 删 . 拽 零 … 站 一 代 州 更 、 站 … 止 明 小 一 剖 例 旅 嗽 _ 1 理 他 换 武 线 通 公 边 川 ~ 祭 站 , 世 A 州 旅 躞 点 舭 交 撇 螂 r 酃 , 钆 一 遗 点 站 公 哙 中 但 m 州 一 址 旧 站 火 接 衔 的 站 铁 地 火 一 虑 桃 初 捌 6 地 一 仃 铁 口 坝 过 通 _ 二 = 路 仪 火 = 站 一 乍 宏 马 峭 二 到 人 过 删 隔 夫 三 , 的 站 火 = 过 嗵 一 … 及 二 三 乍 火 三 停 暂 做 此 ~ … 人 的 肼 台 ¨ 三 。 场 停 上 l 地 站 乍 一 ㈨ 0 有 的 , 曲 地 们 … = 一 站 客 懈 至 的 化 体 过 乘 救 火 武 通 址 , 的 蝴 局 允 个 的 ~ 佑 化 。 辨 站 脱 ¨ j 武 迎 交 m ÷ l 粟 一 移 化 叭 过 旅 撇 、 分 辑 逻 划 姚 … ~ 多 彩 统 乘 站 换 = 叫 简 过 通 龇 嘛 一 觉 会 并 耕 呈 , 个 祭 一 慌 订 辄 站 向 j 流 理 形 耋 . ≯ 庀 、 . 测 荷 仃 此 行 场 动 氚 一 ¨ + , 价 边 . 也 姒 = 代 一 求 改 徽 人 \ 二 , ~ 经 杷 分 巾 一 ㈨ 包 旅 餐 慨 , 州 此 莠 站 技 坪 题 浦 , 得 解 效 以 三 移 垮 铤 Ⅵ 州 地 川 、 ] ㈨ 题 这 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88
第24卷 10/2006
图9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资料来源:世界建筑导报,1997(1))
图10方案1鸟瞰图
图11 方案1透视图
1西广场 2规划公交枢纽站 图12方案1总平面
3高架平台
4进站天桥
5贵宾专用通道
虚玄与斑斓、缤纷、悦目,深沉的哲理感受与愉悦的 感官刺激;心灵的震慑与感官的享受奇特地交汇融混 在一起的惊彩绝艳的色彩效果,来源于楚人的远古图 腾观念和祖先崇拜意识。文献记载,章华台“丹楹刻 桷”就是以“丹”——赤色为主色调。
“层轩”:轩是附属于宫室建筑的走廊,层轩是指 台式建筑的上、下和多层建筑的每一层均有走廊。《招 魂》有载:“高堂邃宇,槛层轩些。”
·“干阑”:是我国南方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其 特点为一楼架空,二楼居人,以竹木结构为主。从《楚 辞》中可以发现楚国的某些宫廷建筑参照和吸收了干
l候车厅人口 2广厅 3售票厅 4售票室 5售票办公 6售票机房 7文化衍生出楚建筑风格的
形式 如东湖楚市中的房屋采用了吊脚楼露明穿斗的构
造形式(图8)。今日恩施土家族聚居地大量存在的吊 脚楼式建筑,就是由于阑式建筑演变而来的,可以视 为当年楚国房屋建筑的遗存。
(4)抽象地表达“楚建筑”的形式风格 例如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手段表 达“湘楚文化”的意境,如屋顶上一排排上翘的铝合金 扣板飞檐,因借古建筑屋脊发戗做法,整体又似整齐有 序的檐口瓦当;檐口下部露明三角形钢结构构件,却似 抽象化了的斗棋形象。其采用现代技术、材料再现古代 文明,取之以形,寓之以理,存之以神(图9)。 通过以上几项设计手法,挖掘楚文化的内涵,将 现代建筑技术、功能空间、自然环境、生活习俗、历 史文脉巧妙地结合一体,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文 化品味。
2第一轮方案(简称方案1)
根据前期对楚文化建筑的理解,设计者完成了第 一轮方案(图10一15)。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了“楚文化”。
2.1立面构图
1普通候车厅2卫生间3办公用房4空调设备机房5检票6进站廊7广厅上空8新建进站天桥 图14方案1二层平面
总体布局上,整个站房大楼呈中轴对称布置,中 间为突出的大坡顶,然后是倾斜的石材与玻璃墙面, 左右两端的望楼又稍稍高起。候车厅的外墙为配合屋 面,一段也往后倾斜,体现出一种强烈向上的趋势,寓 意楚建筑的超拔之美。这种立面的高低起伏和中轴对 称的美学特征既符合楚城的构图特点,又满足其作为 交通建筑气势恢闳的要求。
图3鹿角立鹤1 978年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资料来源:同图1)
万方数据
第24卷 1 0/2006 87
图4虎座立凤(复制件)1974年湖北省江陵县李家 台四号墓出土(资料来源:同图1)
图6湖北省博物馆
图7东湖楚城城门
图8东湖楚市
图5层台(资料来源:高介华.“楚辞”中透射出 的建筑艺术光辉——文学“幻想”,楚乡土建筑 艺术的全息折射-华中建筑,1998(2):19~29)
(1)造型特征 研究“楚文化”的学者将楚建筑的美学特征归纳 为十个方面:即线型之美、和谐之美、因借之美、空 灵之美、朦胧之美、超拔之美、绝艳之美、怪异之美、 恢闳之美、运动之美。依笔者浅见,从楚历史艺术品 中,最能反映楚建筑造型特征的是线型之美、空灵之 美、超拔之美。 ·线型之美 在各种线条中,楚人对曲线最为钟情。曲线造型 以流畅而富于韵律感为主导。这一样式风格的特征, 极易从直观上把握。楚式家具、小座屏、虎座凤架鼓 (图1)、虎座立凤的造型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古代楚 人对充盈在宇宙万物间的运动感、律动感的绝妙表 达。这与楚人对生命运动形式的喜好,对生命活力的 崇尚有关,也与楚艺术那种上天人地、游目骋怀的流 观审美观照方式相密切联系。 楚建筑群体里的馆、阁、楼、堂、台、榭、亭、障、 回廊、池岸、曲桥、小河、幽径都是浓淡有别、长短 不一的“线条”,细部的翼檐飞角也是具有流动感的曲 线。楚人在建筑活动中高度重视曲线的美学思想,不 仅在中国上古建筑中独步一时,而且影响到后世中国 园林,甚至波及到西方。 ·空灵之美 空灵轻盈的风格,从楚漆器的造型意识中最能体 现。楚漆器喜用透雕的形式,常常镂刻精美的几何纹、 动植物纹和自然景物纹,给人以精致空透的感觉。湖 北省江陵县出土的漆耳杯,杯口呈椭圆形,弧壁坦底, 有双耳的基本形,给人以异常轻巧灵便的感觉,古人 因以“羽觞”名之,确切而有诗意(图2)。 楚建筑的空灵美,主要体现在空间上的变化。其 楼阁相当开放,楼内外空间流通渗透,追求与自然的 亲近。四周设有隔扇的阁,每方设窗的轩,位于高台 或水中的敞露的榭,有顶无墙的亭,以及有盖无壁的 廊等,无一不是将人们的视觉引向室外空间。这种似 有若无,似静而动的渗透性空间,即所谓的“灰空间”。 涵蕴于楚建筑中的虚实互补、有无相生的“空灵”美 学思想,使建筑的内涵与形式获得完整、深广、多变 的意境。 ·超拔之美 在楚艺术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其通常采用夸张的 比例来反映物体,因此楚艺术品中的空间也并非那种 可度量的三维空间,而是一种不可度量的幻化空间。 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的鹿角立鹤,鹤颈比其细高腿还 长一倍,鹤首上的鹿角也是其翅膀的两倍,这种超常 规的比例,将整个物体的尺度拔高,令人不自觉地产 生一种轻快的,仿佛离开大地般的超脱感和升腾感 (图3)。 楚建筑的超拔,有文献记载考证。楚台寓超拔于 峻高,楚都城则寓超拔于伟岸。楚建筑中的挺拔升腾 的造型与辽阔深邃的空间感结合在一起的美学特征, 体现了楚人对宇宙永叵、无限的追求和赞美意识,也 是中国建筑艺术中“不拘于物,不滞于心”,从有限中 去追求无限的审美方式的意匠源泉。 (2)装饰色彩 楚艺术色彩的主色调是红色,因楚人有尚赤之 风。尚赤,这与楚人先祖祝融氏在远古之世掌观象授 时、燔燎祭天之职有关。也即是说,楚艺术中的那种 以红黑色的强烈对比为基调再敷陈五彩,深邃、幽远、
·“阙”:是“观”式建筑的一种,观乃高台,在 宫寝门道两旁各筑一观。《国语·吴语》载:(楚灵王) “乃筑台于章华之台,阙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这 表明章华台周围有曲水环绕,在曲水之上还耸立着九 座巨石雕凿而成的观阙。
1.3借鉴建成的“楚文化”建筑
何为“楚文化”建筑,其风格、形式究竟如何?
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建筑师已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尝 试。笔者就其中的代表作品,进行了分析,归纳为以 下几点:
(1)直接运用外部形式语言 如高台建筑、中轴对称、宽屋檐、大坡式屋顶、黑 瓦、红墙柱等。这些形式大都是从史料以及出土的文 物中考证得来的。运用比较成功的有湖北省博物馆, 其采用楚文化特有的红黑色及独特的形式,来传承楚 文化(图6)。 (2)从“楚文化”的象征物中提取元素运用到建 筑形式中 如东湖楚城城门上的双阙望楼,就好似楚国出土 文物虎座凤架鼓(图1)的造型,由此演变出双凤脊 饰傲踞望楼的屋顶之上,以展示楚人尊凤崇凤的习俗
1_2楚文化专著提取建筑思想
“楚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建筑” 也曾经引领当时的建筑潮流。在《楚辞》等文学著作 中,有大量有关楚国建筑的描写。设计者通过查阅大 量楚文化专著,找寻“楚建筑”的原型及内涵。
·“台”与“榭”:台即单层土台,又称“坛”,层 台则是重台。榭是在台上修筑的屋顶、明柱和围栏。台 榭之景,《楚辞》中亦多见,如《招魂》:“层台累榭, 临高山些。”《礼记·月令》:“五月可以居高明,可以 处台榭。”(图5)
stvle 0f Chu cu什ure such as artistic 及卓越的技艺,反映着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人们的审美观
cOnceDt{0n Of archi’ectufe and 念。从中我们也可以提炼出“楚建筑”的一些元素特征。
rhet0一cal cOfor while refIecting the
9基本站台候车室 10软席候车室 1l贵宾候车室 12检票 13进站天桥 14基本站台 15贵宾专用车道
图13方案1一层平面(站台层平面)
万方数据
第24卷 1 0/2006 89
阑式建筑的因素。如《招魂》“坐堂扶栏,临曲池些。” 这种屋基筑于水上(或半筑于水上)的建筑,可以说 是高台建筑与水上干阑的混合型。《九歌·湘夫人》: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九歌·湘君》:“鸟次兮 屋上,水周兮堂下。”可见水上干阑在楚国,尤其是沅 湘地区,也十分普遍。
何为“楚文化”的建筑原型,是设计者首先面临的难题;其 次,现代建筑如何反映“楚文化”,地域性特色又该如何表 达?带着这些问题,设计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寻。
1.1楚历史艺术品提取建筑元素
type cha racte ristjcs Of traffic
楚文化中的艺术品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广泛地联系
building,the paper als0 shows the 着。这些艺术品通过造型、色彩、纹样、材料上的特色
武昌火车站建筑设计
——荆楚地域文化的浓郁体现
The DeSign Of Wuchang Railway StatiOn BuiIding
—————-The Strong RefIec州0n Of Jing Chu RegiOnaI CuIture
李传成
罗
维
Li Chuancheng Luo Wei
中图分类号TU248 1
”hathpace”archetype. Key words Chu Culture,Arche小,pe, HathDace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第一乍者 制币 第1{乍者 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