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1专题一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一生物:ppt课件全册打包

栏
发酵需控制无氧条件,而醋酸发酵则需充足的氧气。
目
链
2.果酒、果醋制作时的反应式分别为:
接
C6H12O6→2C2H5OH+2CO2, C2H5OH+O2→CH3COOH+H2O。
3.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应控制的温度范围分别为:
18~25 ℃、30~35 ℃。
4.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 栏
A.为了有利于毛霉的生长,豆腐块应整齐排放,保持适当
的距离
栏
B.豆腐块装瓶时,为了避免影响口味,逐层加盐量大致相
目 链
接
等
C.装瓶时,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
D.加入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调
节口味
解析:加盐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
能够抵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在装瓶 栏
(1)对发酵瓶、榨汁机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先用 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擦拭消 毒,晾干待用。 (2)取葡萄500 g,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 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3)除去枝梗和腐烂的果粒。
(4)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盖好 瓶盖。如果没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以用500 mL的塑 料瓶替代,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 2/3。 (5)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 (6)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 气,防止发酵瓶爆裂。
链
母菌和曲霉生长,而适于毛霉生长。
接
③前期发酵后,加盐腌制和酿制卤汤密封腌制,进行后期
发酵,食盐用量、卤汤中酒精含量以及香辛料酿制都是影
响发酵和腐乳品质的关键环节。
例1 腐乳制作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生物选修一--高中生物精品课件

与伊红和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
鉴别培养基:在培并带养有基金中属光加泽入。某种指示剂或
化学药品,用以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二、无菌技术
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使用 方法
结果
常用的方法 举例
较为温 仅杀死物体表面或 煮沸消毒法、 消 和的物 内部一部分对人体 巴氏消毒法、 毒 理或化 有害的微生物(不 化学药剂消毒法、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用移液管吸取0.20mL、0.40mL、0.60mL、 0.80mL、1.00mL、1.50mL亚硝酸钠溶液(相 当于1ug,2ug,3ug,4ug,5ug和7.5ug亚硝 酸钠),分别置于50mL比色管中,再取1支比色 管作为空白对照。
并分别加入2.0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 静置3~5分钟后;
学方法 包括芽孢和孢子) 紫外线消毒法等
灭 菌
强烈的 杀死物体内外所有
理化因 的微生物,包括芽
素
孢和孢子
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灭菌:强烈方法杀死一切微生物、孢子和芽孢
(1)灼烧灭菌:接种环、试管口 (2)干热灭菌:玻璃器皿、金属用具 (3)高压蒸气灭菌:培养基、无菌水
三、微生物培养技术
(一)实验操作步骤(以培养大肠杆菌为例):
1、制备培养基
(1)计算 (2)称量 (3)溶化(注意取出称量纸) (4)灭菌:
高压蒸气灭菌锅,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 121℃,灭菌15~30min。 (5)倒平板:
待培养基冷却到50 ℃左右时,在酒精灯附 近倒平板。2d后观察平板,无杂菌污染才可用 来接种。
(2)常用接种方法: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讨论
鉴别培养基:在培并带养有基金中属光加泽入。某种指示剂或
化学药品,用以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二、无菌技术
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使用 方法
结果
常用的方法 举例
较为温 仅杀死物体表面或 煮沸消毒法、 消 和的物 内部一部分对人体 巴氏消毒法、 毒 理或化 有害的微生物(不 化学药剂消毒法、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用移液管吸取0.20mL、0.40mL、0.60mL、 0.80mL、1.00mL、1.50mL亚硝酸钠溶液(相 当于1ug,2ug,3ug,4ug,5ug和7.5ug亚硝 酸钠),分别置于50mL比色管中,再取1支比色 管作为空白对照。
并分别加入2.0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 静置3~5分钟后;
学方法 包括芽孢和孢子) 紫外线消毒法等
灭 菌
强烈的 杀死物体内外所有
理化因 的微生物,包括芽
素
孢和孢子
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灭菌:强烈方法杀死一切微生物、孢子和芽孢
(1)灼烧灭菌:接种环、试管口 (2)干热灭菌:玻璃器皿、金属用具 (3)高压蒸气灭菌:培养基、无菌水
三、微生物培养技术
(一)实验操作步骤(以培养大肠杆菌为例):
1、制备培养基
(1)计算 (2)称量 (3)溶化(注意取出称量纸) (4)灭菌:
高压蒸气灭菌锅,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 121℃,灭菌15~30min。 (5)倒平板:
待培养基冷却到50 ℃左右时,在酒精灯附 近倒平板。2d后观察平板,无杂菌污染才可用 来接种。
(2)常用接种方法: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讨论
高中生物选修一课件: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思考]“闻着臭,吃着香” , 请解释其原因?
细菌进行发酵产生具有有浓烈臭味道的气体 (NH3,H2S)。 毛霉分泌的蛋白酶 将豆腐所含有的蛋白质水解为 多肽和各种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分解成甘 油和脂肪酸。 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酒 精、脂肪酸生成具有芳香气的酯。
结果分析与评价 1.纵观腐乳的整个制作过程,哪些因素会影响腐乳 的风味和质量? (1)豆腐的品质:目前市场上的豆腐有两种,一种是由 石膏形成的,另一类是由卤水形成的。后者含水量相 对较低,比较适宜用于制作腐乳。 (2)菌种的选择和用量:菌种是发酵的关键,如有杂菌 污染则直接影响产品的色、香、味。 (3)温度和湿度:影响菌丝的生长和代谢。 (4)发酵时间:发酵时间影响反应程度。 (5)调味品的种类和用量。
加盐 腌制
加卤汤 装瓶
密封 腌制
注意:温 度控制15 -18℃; 豆腐的水 分控制在 70%左右
瓶口的盐 厚一点可 以抑制微 生物生长 避免豆腐
腐败
加12%左右 的酒以抑制 微生物的生 长使腐乳有 香味
封瓶时瓶 口通过酒 精灯火焰 防止瓶口
污染
在整个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抑制杂菌的污染的操 作是: ①长毛时的温度 ②加盐腌制 ③卤汤中的酒精、香辛料 ④对用具的消毒灭菌 ⑤密封
霉的生长 时改变口感和风味
控制毛霉的生长
果酒
微生物
酵母菌
分类 代谢类型 反应原理 反应温度 检测方法
真菌
异养兼 性厌氧
酵母菌的 无氧呼吸 产生酒精
18~25 ℃
重铬酸钾与 其反应呈灰 绿色
果醋
醋酸菌
细菌
异养需氧 醋酸菌的 有氧呼吸 产生醋酸
30~35℃
品尝、 pH试纸 检测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授课课件(共24张PPT)

三、果酒、果醋制作的基本过程
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器等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 2.取葡萄500g,去除腐烂的叶子,用清水冲洗葡萄1-2次除去污物
(注意冲洗次数不宜太多),去除枝梗.
3.榨汁后装入发酵瓶(要留出大约 1/3的空间) 。
4.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18-25℃)下酒精发酵。 【简易装置12h天排气一次(拧松瓶盖)】 5.10天后,取样检验。 6.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然后移至30-35℃条件下发酵,适 时充气(氧气或者无菌空气)。
讨论:果醋的作用
果醋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和16种有机酸,不 仅对8种有害微生物如葡萄菌、伤寒菌、赤痢 菌、霉菌等有明显抑制杀灭作用,还可降低 胆固醇、促进消化、降低血脂和血压、软化 血管、提高肝脏的解毒和新陈代谢等。
1.适量食醋对消化不良和缺乏胃酸的老年人能生 津开胃,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 2.适量食醋能抑制老年人肠道内肠毒素对人体的 影响。
课题2 果醋的制作
教学目标
1.说明果醋制作的原理。 2.设计制作果醋的装置。 3.完成果醋的制作。
♪课题重点:说明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 作出果醋。 ♪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一、果醋的制作原理 1、小醋组讨酸论菌,(思原考核下细列菌问题):二分裂增殖
21、、醋果酸醋菌的最适制生作长利温用度的30菌-3种5℃是、?PH属:于偏酸原核5还.4~6.3 、 醋是酸真菌核是生好物氧细?菌如,何只繁有殖当的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方程式为: C2H5OH+O2
酶
CH3COOH+H2O
(2)分析此发酵装置不足之处 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 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 个发酵装置?
生物选修1_全部PPT课件

。 • 此时葡萄上的酵母菌数量多且生活力强,
发酵酿酒的效果好。 • 温度适宜,发酵现象非常明显。
练习:
1、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BC)。D A、酵母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 B、酵母菌主要的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C、酵母菌只能进行酒精发酵 D、酵母菌是原核生物
.
2、下列条件不是酵母菌快速生
这一整个过程。酒精发酵 C6H12O.6
2C2H5OH+2C
.
.
.
一、基础知识分析
2、果醋的制作原理
(1)果醋制作的原理是什么?写出反应式。 (2)制作果醋的原料是什么?如果制作葡萄醋
应先如何处理鲜葡萄? (3)制作葡萄醋的醋酸菌主要来源于哪里? (4)果醋制作时应给予怎样的时间、温度、空
.
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
(1)缺氧 (2)温度: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 (3)PH:4.0~5.8为最适。最低2.5、最高8.0。 (4)喜欢葡萄汁等含糖量高的果汁。
.
1、为什么作果酒常选葡萄? 2、葡萄酒呈红色的原因? 3、自然发酵菌种的来源?
.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有 。原因是__低__温__使__酶__的__活__性__降__低__,__但_ 没
_有__变__性__失__活__,__当__逐__渐__回__升__到__最__适__温_度__,__酵__母__菌__生__长__繁__殖__恢__复__正__。常
4)说出酵母菌细胞所进行的生化反应酶过程的名称并用反应式叙述
长繁殖因素的是( C)。
A.含糖量高的培养基 B.温度20 ℃ 左右 C.pH=8 D.pH=5
发酵酿酒的效果好。 • 温度适宜,发酵现象非常明显。
练习:
1、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BC)。D A、酵母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 B、酵母菌主要的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C、酵母菌只能进行酒精发酵 D、酵母菌是原核生物
.
2、下列条件不是酵母菌快速生
这一整个过程。酒精发酵 C6H12O.6
2C2H5OH+2C
.
.
.
一、基础知识分析
2、果醋的制作原理
(1)果醋制作的原理是什么?写出反应式。 (2)制作果醋的原料是什么?如果制作葡萄醋
应先如何处理鲜葡萄? (3)制作葡萄醋的醋酸菌主要来源于哪里? (4)果醋制作时应给予怎样的时间、温度、空
.
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
(1)缺氧 (2)温度: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 (3)PH:4.0~5.8为最适。最低2.5、最高8.0。 (4)喜欢葡萄汁等含糖量高的果汁。
.
1、为什么作果酒常选葡萄? 2、葡萄酒呈红色的原因? 3、自然发酵菌种的来源?
.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有 。原因是__低__温__使__酶__的__活__性__降__低__,__但_ 没
_有__变__性__失__活__,__当__逐__渐__回__升__到__最__适__温_度__,__酵__母__菌__生__长__繁__殖__恢__复__正__。常
4)说出酵母菌细胞所进行的生化反应酶过程的名称并用反应式叙述
长繁殖因素的是( C)。
A.含糖量高的培养基 B.温度20 ℃ 左右 C.pH=8 D.pH=5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册ppt课件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6)在 DNA 的析出与鉴定中,必须使用冷酒精(至少在 5 ℃以下存放 24 h),并且将一份含 DNA 的氯化钠溶液加入到两份冷酒精中,如果悬浮 在溶液中的 DNA 丝状物较少,可将混合液放入冰箱中再冷冻几分钟。
2.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分析 (1)材料中核物质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如研磨不充分或蒸馏水的量 不够。 (2)加入酒精后摇动或搅拌时过猛,DNA 被破坏。 (3)二苯胺配制时间过长,变成浅蓝色,影响鉴定效果。 (4)析出含 DNA 的黏稠物时,蒸馏水一次快速加入,影响实验结果。 (5)实验中有多次搅拌,但是其目的及操作方法是不同的,操作时不 注意区分,影响实验结果。
(4)实验中有两次使用蒸馏水。第一次加水是在获取 DNA 滤液时, 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膨胀破裂,加水后必须充分搅拌,应不少于 5 min,使 血细胞充分破裂;第二次加蒸馏水是在去除滤液中杂质时,加水是为了 稀释氯化钠溶液,使 DNA 逐渐析出。
(5)实验中有三次加氯化钠溶液。第一次是在破碎植物细胞获取 DNA 滤液时,加入氯化钠溶液是为了提高 DNA 的溶解度。第二次和第 三次都是在去除滤液中的杂质的步骤中。第二次加入氯化钠溶液,是为 了调节氯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L,过滤除去不溶的杂质。第三 次加入氯化钠溶液是为了将析出的 DNA 丝状物溶解。
DNA 不被蛋白酶水 解
DNA 不溶于酒精溶 液
DNA 可被二苯胺试 剂染成蓝色
加入嫩肉粉
加入冷却酒 精(体积分数 为 95%) 加入二苯胺 试剂并沸水 浴
嫩肉粉中含木瓜蛋白酶,水解蛋白质 DNA 析出,除去溶于酒精的蛋白质 鉴定 DNA
2.DNA 和蛋白质在不同的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
预习交流
——如何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1)你能总结一下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规律吗? 提示:对真核生物而言,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染色质)中,线粒体、 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 DNA。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细胞质基质、核 糖体、叶绿体、线粒体)中,细胞核中也有少量的 RNA。 (2)你能列举不能用来提取 DNA 的细胞吗?请给出必要的解释。 提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植物的筛管细胞等,因为它们失去了 细胞核,而 DNA 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用吡罗红甲基绿的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然后用显微镜观 察。绿色区域代表 DNA 的分布区域,红色区域代表 RNA 的分布区域。
2.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分析 (1)材料中核物质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如研磨不充分或蒸馏水的量 不够。 (2)加入酒精后摇动或搅拌时过猛,DNA 被破坏。 (3)二苯胺配制时间过长,变成浅蓝色,影响鉴定效果。 (4)析出含 DNA 的黏稠物时,蒸馏水一次快速加入,影响实验结果。 (5)实验中有多次搅拌,但是其目的及操作方法是不同的,操作时不 注意区分,影响实验结果。
(4)实验中有两次使用蒸馏水。第一次加水是在获取 DNA 滤液时, 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膨胀破裂,加水后必须充分搅拌,应不少于 5 min,使 血细胞充分破裂;第二次加蒸馏水是在去除滤液中杂质时,加水是为了 稀释氯化钠溶液,使 DNA 逐渐析出。
(5)实验中有三次加氯化钠溶液。第一次是在破碎植物细胞获取 DNA 滤液时,加入氯化钠溶液是为了提高 DNA 的溶解度。第二次和第 三次都是在去除滤液中的杂质的步骤中。第二次加入氯化钠溶液,是为 了调节氯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L,过滤除去不溶的杂质。第三 次加入氯化钠溶液是为了将析出的 DNA 丝状物溶解。
DNA 不被蛋白酶水 解
DNA 不溶于酒精溶 液
DNA 可被二苯胺试 剂染成蓝色
加入嫩肉粉
加入冷却酒 精(体积分数 为 95%) 加入二苯胺 试剂并沸水 浴
嫩肉粉中含木瓜蛋白酶,水解蛋白质 DNA 析出,除去溶于酒精的蛋白质 鉴定 DNA
2.DNA 和蛋白质在不同的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
预习交流
——如何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1)你能总结一下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规律吗? 提示:对真核生物而言,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染色质)中,线粒体、 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 DNA。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细胞质基质、核 糖体、叶绿体、线粒体)中,细胞核中也有少量的 RNA。 (2)你能列举不能用来提取 DNA 的细胞吗?请给出必要的解释。 提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植物的筛管细胞等,因为它们失去了 细胞核,而 DNA 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用吡罗红甲基绿的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然后用显微镜观 察。绿色区域代表 DNA 的分布区域,红色区域代表 RNA 的分布区域。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套课件(正版)1

2、若缺少糖源,氧气不足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 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其2CH3CHO(乙醛)+2H2O
酶
2CH3CHO+O2 →2CH3COOH(醋酸)
五、实验流程示意图
六、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
除去枝梗。 ①、取葡萄500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叶子。 ②、用清水冲洗葡萄1-2次除去污物。
蔬菜处理
将鲜菜修整、洗涤、阳光下晾晒,到菜表皮 萎焉时收下,切分成条状或片状。
配制盐水
• 清水与盐按4:1的比例配制好后煮沸冷却。
盐的作用:调味,抑制微生物生长,所以盐含量 过低会造成细菌污染。 煮沸的目的:杀菌 冷却是为了不影响乳酸菌的生命活动。
装坛发酵
• 将泡菜坛洗净,并用热水洗坛内壁两次。
2、微生物的作用机理
酿造腐乳的主要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 酵和后期发酵。
前期发酵过程中,毛霉在豆腐(毛坯)上 生长。毛霉生长大约5天后使白坯变成毛坯。 豆腐表面被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体”。 同时毛霉分解以蛋白质为主的蛋白酶,将豆腐 所含有的蛋白质分解为各种氨基酸。
在后期发酵过程中,酶与微生物协同 作用,通过研制并配入各种辅料(红曲、 面曲、酒酿),是蛋白酶作用缓慢,促进 其他生化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毛霉菌落形态
总状毛霉菌落形态
思 1. 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考 答: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 题 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2. 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 “皮”。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 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 (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皮”对人体无害。
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二、制作泡菜实验操作过程:
原料 加工
加盐
修整、洗涤、 晾晒、切分成
条状或片状
盐水 冷却
泡菜 盐水
成品
加调味料 装坛
发酵
测亚硝酸盐含量
三、制作泡菜实验
材料
(1) 各种蔬菜均可,一 般用白菜、洋白菜、黄瓜、 柿子椒、胡萝卜、白萝卜等。
(2) 添加作用的:调抑味制泡品菜,表如面杂花菌椒生、长,八调角味等剂增。加醇香
韩国泡菜相传是从我国传入的,堪称韩国 “第一菜”。
你知道哪些蔬菜能制作泡菜吗?
泡菜的制作
一、泡菜制作基础知识 1. 乳酸菌
常见种类: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分布:
泡菜的制作
一、泡菜制作基础知识
1. 乳酸菌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常空气见、种土类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内 分布:
乳酸链球菌(球状)
随亚硝酸钠量的增加, 显色反应越充分,颜 色越深
(4)比色的步骤是:
①将40mL滤液移入50mL比色管中,并编号。 ②分别依次加入2.0mL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和 1.0mL的 N-1-萘基乙二胺盐酸溶液 ,并定容到 50mL,混匀静置15min。 ③观察颜色变化,并与 标准显色液 比较,记 录亚硝酸盐含量。 ④计算样品滤液(40mL)中亚硝酸盐含量。 计算公式是:
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mg)
取样量(40mL滤液的质量,Kg)
(4)比色
吸取40ml透明澄清的滤液,转移到50ml比 色管中,将比色管做好标记。按步骤2的方法 分别加入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萘基乙二 胺盐酸盐溶液,并定容至50ml,混匀,静置15 分钟后,观察样品颜色的变化,并与标准显色 液比较,找出与标准液最相近的颜色,记录对 应的亚硝酸钠含量,并计算。每隔2天测一次, 将结果记录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酒
果醋
一、果酒和果醋制作原理的比较
比较
酿制果酒
酿制果醋
主要菌种 生物类型 代谢类型
酵母菌
醋酸菌
单细胞原核生物 细 单细胞真核生物 真菌
菌
异养 兼性厌氧型
异养 好氧型
生殖类型
条件适宜:出芽生殖 分裂生殖
条件恶劣:孢子生殖
分布
含糖量较高的酸性土 分布广泛
壤中
比较
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
制作原理
先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 ,然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酒精发酵
7.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向发酵液中补充 氧气,你认为最经济实用的方法是向发酵液 中通入? ➢通入无菌空气。
三、 果醋的制作
1. 醋酸菌的相关知识
同化作用类型:异养型 异化作用类型:需氧型 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分类:原核生物
2 果醋的制作原理
1、若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 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其反应式:
温度:30 - 35℃ 时间:7 - 8天 空气:充足的氧气 PH :偏酸 5.4~6.3
需氧发酵 酶
C2H5OH(酒精) + O2 → CH3COOH(醋酸)+H2O
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
四、结果分析与评价:P4
• 1、由于发酵作用,糖分大部分转变为 CO2和乙醇。CO2排出越来越旺盛,使发 酵液沸腾,CO2从排气口排出,在发酵 10天后,现象最明显。发酵过程产热
2、如何检测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闻一闻有没有醋味 ➢尝一尝有没有醋酸 ➢观察菌膜的形成 ➢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值 ➢显微镜观察是否有醋酸菌存在
2、如何检测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闻一闻有没有酒味 ➢尝一尝有没有酒精 ➢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并用重铬酸钾检测是否有酒精
【课题延伸】
用重铬酸钾检测是否有酒精
酶
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
2、若缺少糖源,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 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其反应式:
酶
2C2H5OH+O2 → 2CH3CHO(乙醛)+2H2O 2CH3CHO+O2 酶→2CH3COOH(醋酸) C2H5OH + O2→酶 CH3COOH+H2O
3 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
【原理】
橙
灰
红
绿
色
色
重铬酸钾
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
【实验】
发酵液 酒精
H2SO4 H2SO4
重铬酸钾
实 验 组
重铬酸钾
对 照 组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1.根据前面所学知识,思考。
实验现象
发酵
酒精发酵
气味和味道
酒味
气泡和泡沫
有气泡和泡沫
发酵液颜色
混浊
试验案例
• 建议安排在8月或9月进行: • 正值收获季节,葡萄价格便宜,品种多样。 • 此时葡萄上的酵母菌数量多且生活力强,
果醋
酒精
发酵
10-12d
无氧
18~25℃
果酒
发酵装置
充气口?
排气口?
便 于 取 样 检 查 和 放 出
先
通
气
后
出
密 闭
料
口?
排出 CO2
排气口胶管长而弯曲的作用?
防止空气中杂菌污染
发
酵 液
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
1、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1、榨汁机要清洗干净 ,并晾干
30~35℃
对氧的需求 PH 发酵时间
前期需氧,后期无氧 酸性环境 10~12d
需氧 酸性环境 7~8d
二、果酒的制作
1. 酵母菌的相关知识
1).形态结构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 属真核生物, 细胞大小为1~30um, 呈圆形、椭圆形等。
2).繁殖 主要方式为出芽生殖
但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进行孢子生殖
3).菌落:
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其表面湿润、 呈白色或粉红色。
1、你知道什么的菌落吗? 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体
2、在生态学上一个菌落属于什么? 种群
三、实验设计:(以葡萄酒和葡萄醋为例) (一)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流程:
挑选葡萄
冲洗
榨汁
醋酸
发酵
7-8d
有氧
30~35℃
基础知识
发酵: 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
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及各种不同 代谢产物的过程.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 食品的传统发酵技术遍布民间。
据氧气需求情况 发酵
需氧发酵
厌氧发酵 酒精发酵
据发酵生成产物 乳酸发酵
传 统 专发 题酵 一技 术 的 应 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人们利用微生物发酵水果制作果酒、果醋 的历史源远流长。
1、在有氧气,糖源充 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2
、缺少糖源时,将乙醇 变为乙醛
反应式
有氧:C6H12O6+6O2→6CO2+6H2O 无氧:C6H12O6→2C2H5OH+2CO2
C6H12O6+2O2→2CH3COOH+2C O2+2H2O
C2H5OH+O2→CH3COOH+H2O
最适发酵温度 18~25℃
4.清洗葡萄时先冲洗还是先去枝梗?目的
是什么?
➢先冲洗后去枝梗;避免杂菌污染。
5.用清水冲洗葡萄1-2次除去污物。(注意 冲洗次数不宜太多,为什么?
➢防止洗去酵母菌
6.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12h) 拧松瓶盖或打开排气口,其原因是什么?
➢酒精发酵时产生大量CO2,需要排放CO2防 止装置爆裂。
,会使发酵液温度上升,但酒精发酵
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 ℃;发酵过
程中,色素及其他成分逐渐溶解于发
酵液中。
1、如何证明葡萄汁转化成葡萄酒是酵母 菌的发酵作用?你能想出什么简易的方 法,证明葡萄醋中的确有醋酸生成吗?
设置对照组,将葡萄汁进行高压灭菌,分别 装入1和2号发酵瓶中,1号加入酵母菌,2号不 加。比较发酵结果。证明醋酸,则用品尝或pH 试纸。
2、发酵瓶要清洗干净并用70%酒精消毒
3、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出气口
4、若是带盖的瓶子进行果酒制作时,排气时 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制醋时盖上 一层纱布,减少空气中尘土污染
2、控制好发酵条件: 1.产果酒的主要发酵条件: ➢葡萄糖、18~25℃、无氧环境
2.产果醋的主要发酵条件: ➢酒精、30~35℃、有氧环境 3.在发酵液装瓶后为什么要保持1/3的剩余 空间? ➢开始阶段:提供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 繁殖的所需氧气; ➢发酵阶段:产酒精、产醋酸时都会产生水, 发酵液体积会增加。
3、葡萄酒呈红色的原因?
在发酵的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 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原生质层失 去选择透过性,液泡内色素渗出),使葡 萄酒呈红色。
葡萄酒可分为红葡萄酒(葡萄汁和葡萄皮渣混 合酿造)和白葡萄酒(去皮渣的白葡萄汁酿 造)。
高三生物 选修一《生物技术与实践 》
2010-2011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