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石家庄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合集下载

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〇一四年十月目录一、坚持改革探索,办学水平得到广泛认可 (1)二、注重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三、健全工作网络,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8)四、重视科学研究,搭建学科专业发展平台 (10)五、注重以人为本,推进思政教育和学生工作改革 (12)六、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招生与就业服务水平 (15)七、扩大交往范围,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6)八、保障教学科研,提高校园建设和后勤服务水平 (17)九、注重责任承担,构建与社会良好互动关系 (18)十、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9)- 1 -2013年学校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的领导下,推进学校“十二五”规划的落实,以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坚持改革探索,狠抓内涵建设,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坚持改革探索,办学水平得到广泛认可1.全面接受教育部对新建本科院校本科工作教学合格评估。

2013年11月25至28日,经过为期四天的实地考察评估,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上海杉达学院始终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办学思想,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实验设备得到了相应充实,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基本保证,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办学成果值得充分肯定,基本达到了合格评估的标准。

2.201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我校2011~2012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该荣誉称号是对学校坚持教育公益理念、持续增加教育教学投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履行社会服务承诺等方面取得成果的综合肯定。

3.接受上海市民办非企业单位规范化建设评估。

专家组听取自评汇报并进行资料查阅、现场考察后,对学校规范- 1 -化建设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2008年获评“5A”级社会组织之后的5年多时间里,学校坚持依法办学、规范管理,在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法人治理结构、学生培养质量和诚信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

学校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学校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4年5月目录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一)学科专业设置及特色 (2)(二)学生规模及生源质量 (3)(三)国际合作办学与交流 (4)(四)教学联盟与共享建设 (5)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5)(一)师资现状及队伍建设 (5)(二)教学条件及资源利用 (7)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8)(一)专业建设 (9)(二)课程建设 (10)(三)教材建设 (11)(四)教学研究与改革 (11)(五)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 (12)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3)(一)校级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3)(二)院级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14)(三)教育部对我校质量保障体系的评价 (14)五、学生学习效果 (15)(一)教学效果好,学生总体满意度高 (15)(二)就业形势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17)六、教学工作特色与经验 (18)(一)优化专业布局,打造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18)(二)推行两级管理,实施绩效考核,提高管理服务指导水平 (18)(三)培育浓郁学风,注重学习引导,构建学风建设运行机制 (19)七、需解决的问题及措施 (20)(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20)(二)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大力推进产学合作教育 (20)(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21)结语 (21)2013年,沈阳工程学院立足长远,科学规划,调整优化了学科专业布局;打造特色,错位发展,稳步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在这一年,质量提高工程项目硕果累累,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喜获通过,本科专业省内排名成绩优良,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制度受到教育部好评,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学校自2003年升本以来,始终秉承“明德致知、精工博学”的校训精神,坚持“依托行业、面向市场,工程教育、职业取向,打造品牌、人民满意”的办学理念,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应用性人才培养,依托能源电力行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具有较强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现代管理和服务人才,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以石家庄学院为例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以石家庄学院为例

套 行之 有效 的教 学质 量监 控机 制 。


教 学质 量监 控 机的原 则 . 以
高 水 平 的教 学 质 量 离 不 开 高 水 平 的 师 资 , 而
收 稿 日期 :00 1— 5 2 1 — 2 1
方 面 的积 极 因素 , 动各 部 门积极参 与 和支持 , 发 才能
主要 受 体 和重 要 的监 控 主 体 , 以学 生 为 本 既 是 提 高教 学 质量 的 目的 , 是 提 高教 学质 量 的手段 。调 又 动 学 生参 与 教 学 评 价 、 学 管 理 的 积极 性 , 一 定 教 在
下. 只有构建 高效 的教 学 质量监 控机 制 , 才能最 大 限 度 地 提 高教 学 质量 、 培养 高 素质 的人 才 。新建 本 科 院校 中普 遍 存 在教 师 教学 理 念 与教 学 方式 落 后 、 师 资数 量不 足 、 师资结 构不 合理 、 教学 开放 性不 够等 问 题, 这些 问题严 重 制 约着 教 学质 量 的提 高 。石 家庄
13 0
保证 教学质 量 的不 断提 高 。教学 质量 监控 和 管理 策 略 的 良好 运 行 需 要 各 个 管理 部 门 的 密 切 配 合 与合 作 。 s 生可 以通过 教 学 信 息 员参 与到 教 学 质量 学
基金项 目: 北 省教育 科学 研究 “ 一五 ” 河 十 规划课 题 ( 6 2 37 0001 ) 作者简介: 回文博 (9 0 ) 女 , 16 一 , 河北枣强人, 教授 , 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
第2 期
回文博 , 史君坡 , 曹
征, : 等 新建本科 院校教学质量 监控机制的研 究与实践
第 1 3卷 第 2期

2013年度法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度法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度法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3年度法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一、法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专业简介1、法学专业法学(又称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法现象产生发展规律及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

它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法学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法学思维,系统学习法学基本理论和法律专业知识,使学生全面掌握我国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了解国外的法律和法学动态,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熟悉司法实务、律师实务、司法鉴定和法医等专业技能;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是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扎实深厚的法学理论基础、系统的法律知识和较强的法律实务能力的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素质法律人才。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中外法制史学、中外法治思想史、国际法学、环境资源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等。

2、知识产权专业知识产权专业通过系统地讲授知识产权、相关法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管理学、理工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同时对学生进行法学思维和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保护等实务技能的训练,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卓越法律人才,使学生具有比较全面、系统、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严谨的法学思维,具有系统的知识产权法学知识和较强的知识产权法律实务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格心理素质和崇高的法治精神,能在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从事商标代理、专利代理等知识产权事务,同时也能在公、检、法等部门从事专门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及其他法律事务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本专业在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法理学、宪法、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学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进而开设知识产权法原理、企业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专利文献检索、专利代理实务、知识产权模拟法庭实战演习、机械制图基础、大学化学、现代生物技术等知识产权专业课程。

16石家庄经济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6石家庄经济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石家庄经济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永恒主题,建立健全长效性质量保障体系与监控机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石家庄经济学院根据教育部和河北省教育厅有关要求,面向社会编制发布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成果,进一步担当社会责任,为国家、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有关专门机构的质量监控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为社会了解学校提供基本途径。

2013年,学校构建了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体、以创新创业教育和开放办学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特色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增强教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凝练和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

第一部分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1 学校概况石家庄经济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的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1971年学校升格为河北地质学院,1996年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是国土资源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隶属于河北省管理。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以地学类专业和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涵盖工、管、经、文、理、法、艺七大学科门类的多层次、多学科教育协调发展的大学。

学校设有20个教学单位,8个科研机构,拥有5个一级学科和1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地质工程领域)、会计硕士、金融硕士等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同等学历硕士学位授予权。

1.2 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突出“地经渗透、工管结合”的办学特色,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为国土资源系统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肯吃苦、善动手、会管理、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河北,服务国土资源系统和地勘行业与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面向全国。

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各类职称教师开设课程总门数及占全院本科课程门数的比例
教授
12门
23.5%
副教授
23门
45%
学院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学院教授总数的比例
100%
学院应届毕业生情况
毕业率
98%
学位授予率
98%
读研率
21.5%
就业率
94%
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
98%
学院学生学习满意度
教育支持
比较满意
发放调查问卷
课程感知
满意
自我成长
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项目
数据
备注
各专业本科生人数
运动人体科学-173人
运动康复-33人
当年本科生招生人数
52人
教师数量及结构(总数60人)
职称结构
教授
10人
副教授
25人
讲师及以下
25人
学位结构
博士
17人
年龄结构
35岁及以下
15人
35-55岁
43人
56岁及以上
2人
生师比
3.43:1
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3000万元
当年学院新增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862万元
学院各项本科教学经费
135万元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610元
生均实验经费
242.7元
学院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各专业同为6.5%
学院各专业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各专业同为27.5%
学院开设本科生总门数
51门
比较满意
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满意度
比较满意
电话采访

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4年10月目录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1)(二)专业设置情况 (2)(三)在校生情况 (2)(四)生源质量情况 (3)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4)(一)师资队伍及结构 (4)(二)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5)(三)教学条件 (5)1. 教学经费 (5)2. 教学用房 (5)3. 图书资料 (5)4. 仪器设备 (5)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6)(一)专业建设与改革 (6)1.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6)2.开展双学士学位教育 (6)3.发挥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示范作用 (6)(二)课程与教材建设 (7)1.课程建设 (7)2.教材建设 (7)(三)本科教学开课情况及开课质量 (8)(四)教学方法和实验实习改革 (10)1.坚持教改立项制度 (10)2.组织安排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活动 (11)13.推动实验教学改革 (11)(五)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11)1. 抓好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11)2.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活动 (12)3.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竞赛活动 (12)4.与地方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2)5.多举措力促大学生自主创业 (12)四、质量保障体系 (13)(一)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13)1.加强领导,确保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13)2.完善制度,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14)(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4)1. 教学评价 (14)2. 教学督导 (15)3. 教学信息员制度 (15)五、学生学习效果 (15)(一)学生身心素质情况 (15)(二)应届本科生毕业、学位授予及攻读研究生情况 (15)(三)就业情况 (16)(四)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情况 (16)六、特色发展 (17)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17)(一)师资队伍问题 (17)(二)实践教学环节问题 (18)2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上饶师范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创立的上饶师专,1959年更名为赣东北大学,“文革”期间停办。

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零一四年九月目录1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1.1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1)1.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1.3学科与专业设置 (2)1.4学生规模和生师比 (3)1.5生源质量 (3)2 师资队伍建设 (4)2.1师资队伍结构 (4)2.2青年教师培训 (4)3 教学条件建设 (5)3.1经费资源投入 (5)3.2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5)3.3图书文献资源建设 (5)3.4信息资源建设 (5)4 教学建设与改革 (6)4.1专业内涵建设 (6)4.2课程与教材建设 (6)4.3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 (8)4.4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9)5 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 (9)5.1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9)5.2加强学风建设 (10)6 学生学习效果 (10)6.1学生学业成绩表现优秀 (10)6.2毕业生广受好评 (11)7 特色发展 (11)7.1多元化分类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 (11)7.2行业特色高校实践教学体系 (12)7.3教学可视化录播系统 (12)8 需要解决的问题 (12)8.1进一步推进专业均衡发展 (12)8.2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12)8.3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1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前身是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美誉的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中国气象局三方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人才强校首批试点单位,首届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

学校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长期以来,学校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优良校风,恪守“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

建校以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6万多人,众多校友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学者和高级管理者,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央部委领导以及世界气象组织高级官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第一部分本科教育基本情况石家庄学院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积极围绕“地方性、应用型”这条发展主线,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专业结构优化、培养模式转变、教学方式创新和评价标准改革,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地方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

围绕石家庄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依托石家庄市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循环化工、文化创意等产业基地的规划定位,重点发展对口应用型学科专业群,构建以应用型学科专业为主体的学科专业体系。

充分利用省会区位优势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原协作区发展的便利条件,形成“立足石家庄、面向京津冀”的服务定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学校现有15个学院,50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三群一链”专业格局。

全日制在校生16379人,其中本科生10345人,占总人数的63.2%。

随着学校社会声誉的不断提升,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

学校的录取分数在逐年提高,从升本以来的录取线与控制线基本持平,到2012年文、理科录取线分别超过控制线14分、18分。

尤其是在2013年高考生源数量达到历年最低,许多高校完不成招生计划甚至有的高校招生计划完成不到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学校录取分数依然创下历史新高,本科文、理科录取线超过控制线分别为19分、21分,并且一次性录满。

第二部分师资与教学条件2.1 师资队伍学校制定了《石家庄学院人才引进暂行规定》、《石家庄学院教师进修管理办法》、《石家庄学院外聘教师管理办法》、《石家庄学院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办法》等文件,每年投入360多万元用于教师引进和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一方面给予优厚待遇,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教师按照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转型,主动通过挂职等形式参与到企业具体工作中去,不断增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学校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对急需的具有行业背景的人才开辟自主选聘渠道。

2010年以来,学校加快引进“双师型”教师和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截止2013年底,学校共有“双师型”教师121人,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37人,“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明显增加。

为解决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学校大力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2010年以来,学校共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252人次参与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工作。

2012年学校特聘了具有行业背景的以岭药业董事长吴以岭院士为客座教授、化工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使学校“应用型”师资实力有了标志性的提升,对学校专业建设和应用型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针对部分教师学历层次高、实践经验缺乏的情况,学校有计划的选派相关教师到国外相关高校学习交流,选派相关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通过交流、访问、合作研究、参与实践等方式,积累实践经验。

截止到2013年底,学校共选派71人次教师前往美、澳、德、加等国家的应用型高校就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等情况进行培训学习;共选派104人次教师到省知识产权局、以岭药业、河北师大附中、市文明办和卓达服装产业园等相关政府部门及大型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795人,生师比为20.6,专任教师中教授或其他正高级职称的96人,副教授或其他副高级职称的25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23人。

外聘教师70人,大部分来自企业或行业部门。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545门,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教师团体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获得上级部门的认可,教师曾荣获省市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青年拔尖人才、“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等多项荣誉。

2.2 教学条件2013年度教育总经费为22943.6万元,教学经费总支出为6320.64万元,由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教学改革支出、专业建设支出、实践教学支出和学生活动经费支出等五个部分构成,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比最高,为44.3%。

目前学校共有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164152.88平方米,其中教室50812.09平方米,图书馆16395.9平方米,实验室及实训场所47912平方米,体育馆13880.95平方米。

纸质图书1127790册,纸质期刊996种,1944份,电子图书1325000种,电子期刊12000种。

教学科研仪器总值9083.5万元,其中当年新增811.7万元。

学校大力开展信息化校园建设,成立信息化中心全面服务教学工作。

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践教学条件不断改善。

学校每年确保1000多万元,2013年更是达到近4000万元,用于实验仪器设备购置、校内实训场所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13类基础教学实验中心,126个专业实验室;建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107个校内实训场所、208个校外实习基地。

为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校在2012年和2013年开展了两个批次的校级示范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共评选出11个示范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石家庄学院以岭药业实践教育基地”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第三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3.1 教学建设基本情况学校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贴近石家庄市主导产业与和谐社会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积极谋划专业格局调整,大力发展社会急需的工程和应用性专业。

学校通过重点建设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2013年4月,学校对第一批重点建设专业进行了评估验收,通信工程、英语、软件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4个专业特色比较明显、优势比较突出、与学校办学定位相契合,为学校其他专业树立了标杆,被评定为学校首批重点专业。

课程建设坚持分类指导和建设的原则,实现基本建设、重点建设、精品建设三级联动,带动整体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

学校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全校课程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积极推进基于BB平台的网络课程建设,完成了在建精品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初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探索网络学习和课堂学习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积极推动教考分离,规范教学大纲,制订考试大纲,建立试题库或试卷库。

学校共有本科课程1785门,其中有《中国现当代文学》等4门省级精品课程、《电子线路》等7门市级精品课程以及50门校级精品课程;建有网络课程70余门。

2013年6月,教育学院张振平老师主持的《教育见习与实习》课程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加大实践课程教学建设,规定了实践课程比例,其中文科类专业实践课程学分不低于15%,理科类专业实践课程学分比例不低于25%。

现行培养方案中文科类专业实践课程学分比例平均为18.3%,理科类专业实践课程学分比例平均为27.1%,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课程学分比例平均为19.4%,艺术与体育类专业实践课程学分比例平均为19.4%。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多样性、个性化、有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自2012级本科生开始实施学分制管理,并加大选修课程比例,目前选修课程学分比例平均为12%。

按照学分制的要求,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模式进行全面改革,引导广大教师以培养学生应用型专业素养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2 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加强对相关行业企业的调研,明确培养规格和用人单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形成专业人才需求报告,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动邀请行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高校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中,虚心听取他们对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把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融入到课程体系,共同研讨论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积极探索校地互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育人新机制,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紧紧抓住河北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战略机遇,积极探索“四位一体”的服务外包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重点扶持软件工程、日语等应用性强,与服务外包关系密切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

2012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等8部门批准为首批“河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地”、“河北省服务外包示范性学院”。

2013年学校与中讯软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科研项目合作等多方面建立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与中讯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工作全面展开,“中讯软件企业定制班”、“北航科技园企业定制班”,“日语专业JAVA软件工程师班”、“PHP网络开发工程师班”相继招生并开展培训工作,探索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与石家庄亮影文化传媒、以岭药业等知名企业合作,探索“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

第四部分质量保障体系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加强质量标准建设,修订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认真落实。

坚持期初教学秩序检查、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和期末考试检查制度,及时总结、分析、反馈,保证了正常教学秩序。

通过实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等督导、检查制度,加强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校加强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定期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全面了解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较好地掌控了教学状态。

积极探索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鼓励教师开展多元化的学业考核方式探索。

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在教学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中的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五部分学生学习效果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今年本科毕业生总数2193人,毕业人数2159人,学位授予人数2110人,授予比例高达96.2%。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过级率逐年提高,2013年达到68%;在校生考研上线率逐年提升,2013年达到21%,一大批毕业生考取国家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