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与FDI关系
fdi计算公式(一)

fdi计算公式(一)FDI计算公式1. FDI简介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跨国公司或个人在跨国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单位中投资,并取得一定程度的管理权或控制权。
FDI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各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
2. FDI计算公式FDI计算公式的具体形式会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FDI计算公式,并进行了相应的解释和示例说明:FDI净流入计算公式FDI净流入 = FDI流入 - FDI流出该计算公式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外国获得的FDI资金净流入量。
FDI流入是指外国对该国家进行的直接投资;FDI流出是指该国家对外国进行的直接投资。
示例:如果中国去年FDI流入总额为1000亿元人民币,FDI流出总额为500亿元人民币,则中国去年的FDI净流入为500亿元人民币。
FDI流入占GDP百分比计算公式FDI流入占GDP百分比 = (FDI流入 / GDP) * 100该计算公式用于衡量FDI对经济相对重要程度的指标。
FDI流入除以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再乘以100,表示FDI流入占GDP的百分比。
示例:某国年度FDI流入为30亿美元,GDP为150亿美元。
那么FDI流入占GDP的百分比为(30/150)*100=20%。
FDI存量计算公式FDI存量 = FDI流入 - FDI流出 + 上年FDI存量该计算公式用于计算FDI的存量。
FDI存量是指某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累计获得的FDI资金净额,它是FDI流入减去FDI流出再加上上一年的FDI存量。
示例:假设某国上一年的FDI存量为300亿元人民币,去年的FDI流入为150亿元人民币,FDI流出为50亿元人民币,则去年的FDI 存量为300 + 150 - 50 = 400亿元人民币。
3. 结论上述列举的是几种常见的FDI计算公式,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FDI情况。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一、引言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以某种形式对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进行投资,以实现在被投资国企业的控制权或重大影响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和重要性不断增加。
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NC)则是指在多个国家或地区设立子公司或与当地企业合资经营的企业组织。
本文将从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定义、现状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这一重要经济现象的理解。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定义与特点国际直接投资的定义如前所述,它是一种企业通过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企业的投资,以实现控制权或重大影响权的行为。
这种投资可以是跨国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或参股当地企业实施的,也可以是直接收购或合并当地企业的方式进行的。
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长期性与可持续性:国际直接投资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跨国公司会通过对被投资企业的持续投资来实现对其经营活动的控制或重大影响。
2.双向流动:国际直接投资不仅来自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也存在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投资情况。
这种双向流动有助于促进全球资源的配置和经济的互利合作。
3.经济效应:国际直接投资可以带来多方面的经济效应,包括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提升就业水平、促进贸易和外汇收入增长等。
三、国际直接投资的现状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格局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下是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和趋势:1.投资总额不断增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总额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约4500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8000亿美元左右。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直接投资。
2.投资方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绿地投资(即新建子公司),并购和合资等方式在国际直接投资中也越来越受重视。
跨国公司通过收购当地企业或与其合作,实现快速进入新兴市场或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
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既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也是重要的投资者和就业提供者。
然而,跨国公司的影响并非一概而论,它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首先,跨国公司带来了外国直接投资(FDI),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提供了巨额资本和技术。
这些资本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了发展障碍,推动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以中国为例,众多跨国公司的进入为中国经济提供了雄厚的外汇储备,为中国快速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跨国公司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国际贸易。
跨国公司通过建立供应链网络和全球生产布局,将发展中国家融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了出口竞争力。
许多广为人知的跨国公司,如苹果、三星等,都选择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这种方式使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大量的外汇收入,稳定了国际收支。
然而,跨国公司的发展并非没有问题。
首先,大规模外来投资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对外部资本的过度依赖,陷入资本逆向流动的风险。
如发展中国家依赖于外资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果遇到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外资可能会短期内撤离,导致经济衰退和就业问题。
其次,技术转移问题也困扰着发展中国家。
尽管跨国公司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但通常它们在技术转移方面存在着隐私和竞争保密的考虑。
这使得发展中国家无法充分吸取跨国公司的技术和经验,导致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缺失,长期来看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地位。
此外,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可能引发资源环境问题。
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为吸引跨国公司的手段,然而这也可能导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破坏。
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发展中国家在与跨国公司合作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当在与跨国公司合作中保持较高的警惕性,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确保合作的持续稳定。
跨国公司与FDI关系

跨国公司与FDI的关系整理人:张星蒙宋倩小组成员:宋倩何赛男熊楠张星蒙一、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大大发展起来。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跨国公司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有所发展。
美国跨国公司的数目、规模、国外生产和销售额均居世界之首。
20世纪以来,跨国公司继续崛起,而美国跨国公司的地位相对受到削弱;在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登上了国际对外直接投资的舞台,并取得一定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目前,跨国公司的发展开始呈现一些新动态。
大型跨国公司在国际投资中继续占主导地位,呈现出战略联盟的趋势,企业兼并收购成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重要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约有16000多家企业被兼并,其中80%以上进入跨国公司行列。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1987年到2007年间,全球跨国并购投资占全球FDI 的比重与中国并购投资占中国FDI比重的对比。
二、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的关系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TNC)是一种在多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全球性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企业组织。
国际直接投资,又称海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是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权、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较强。
跨国公司作为最重要的国际投资的主体,是国际直接投资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目前,全球FDI流量的90%以上来自跨国公司,FDI已成为跨国公司实施其经营战略的至为重要的手段。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跨国公司母公司约有37000家,其海外的分子机构约有170000家,而到21世纪初,世界跨国公司母公司达到63000家左右,其海外分子机构达到690000家左右。
下图是2000年不同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和外国子公司的数目表:不同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和外国子公司的数目(2000年)资料来源:联合国跨国公司与投资《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版UNCTAD《世界投资报告,2001》公布的数据显示,约有6.3万家母公司和69万家子公司参与国际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因素对FDI进入方式的影响——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分析

基 于 L g t 模 型 的 实证 分 析 oi i sc
李 莉
[ 内容 提 要 ] 本 文 基 于 发 生在 20 0 1年 至 20 0 8年 期 间 全球 内 第. 产 业 的 5 s - 8个跨 国 并 购和 5 4个 新 建投 资样 本 数 据 , 察 考
角 度 考察 对 F I 入方 式 的影 响 。 D进
二、 文献综述
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研究起源于 16 9 0年的垄 断优势理论 , 随后产 生了 比较著名 的内部化理论 、 品生命周期 产 理论 、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L) O I和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等 , 这些 理论 侧重于分析 F I D 产生 的原 因及 结果 , 直至 2 0世 纪8 O年代后期 , 全球跨 国并购投资成为外商直接投 资的主要方式 , 一些 学者开始关注影 响 F I D 进入方式不 同的 因素 , 他们 的研究大体从三个角度进行 : 一是跨 国公 司层 面的 因素 , 包括跨 国经营经验 、 品多样化程度 、 产 经营多 元化程度 、 国公司规模 、 跨 投资额和研发技术等 。二是区位 因素 , 包括东道 国市场大小 、 经济增长速度和文化差异
焕祥 的 T— L 菱形模型 , 中文的 O I ̄理论等 。国外学者从东道 国和产业层面对 F I OI 黄 LS D 总体流入量的影 响因素 进行实证研究 , 很少 区分影 响 F I D 两种进入方式不 同的原 因, 更没有学者在实证结论基础上具体 比较全球和 中国
引进 F I D 方式 的不 同。A a a 和 R m sa i gr l w a a m 认为是否采取新建投资取决于跨 国公 司规模 的大小 和其 组织 、 w 管理 方 面的经验水平 。H n a 和 Pr enr t a k认 为跨 国公 司进 入东 道 国的模 式受 研 发密 度 和广 告投 入 的影 响较 大 。 J A drs nes n和 Ses n 为 , 国公 司的经验 和管理技能越强 , o vns 认 o 跨 越倾 向于跨 国并购 ; 其技术能力 越强 , 越倾 向于新建
FDI技术转移系统构成分析

FDI技术转移系统构成分析在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大量涌入我国的情况下,利用FDI引进适用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寻求技术进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一种现实选择。
FDI技术转移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主体、客体、环境、实现方式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一、FDI技术转移系统的主体世界经济的区域性科层结构特征、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禀赋和技术能力特点及技术追赶战略,决定了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共同成为技术转移系统的主体。
1.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作为先进技术的载体和绝大多数前沿技术的拥有者,控制着技术的总体发展方向,把握着技术变革的速度。
基于资源和市场的驱动,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跨国公司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利润最大化的重要经营手段,而且跨国公司也是FDI活动最重要的承担主体。
2.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通过吸引FDI引进相关技术会在东道国企业中沉淀和积累,有助于其在短时间内跨越一些技术台阶,满足技术迅速成长的需要。
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以及在逐步建立的工业体系的看重,加速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政策从内向型转变为外向型的趋势。
二、FDI技术转移系统的客体技术是FDI技术转移系统的客体,同时也是FDI技术转移系统的核心。
FDI 技术转移活动的复杂性和关联性,要求作为转移对象的技术必须是一套完整的、复杂的、动态的和系统的知识体系。
1.FDI技术转移系统客体的层次根据M.Bell(1987)的技术引进关系模型,FDI所转移的技术可以从低到高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技术由资本品和技术服务构成。
这一层次的技术在转移之后被整合进新建的生产设施中,从而有助于接受转移的主体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产品范围的扩展。
第二层次技术由操作中的技巧和专有技术构成。
与第一层次技术相类似,相关主体对第二层次技术的掌握也不能保证产生持续的技术进步,可能会停留在对转移技术的简单复制阶段。
第6章服务外包、服务业FDI与跨国公司

论和三优势理论; 了解有关国际服务外包、服务业FDI和跨国公司的经验研
究方法。
3
第一节 引言
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经济与世界市场通过国际贸易变得日益 一体化(integration)。然而,与此同时,全球中观层面的产 业链以及微观层面的生产活动和生产过程则变得越来越分散化 (disintegration)。
2.协同管理优势
(1)现有企业的分支机构比新企业具有的优势
A.主要由于企业规模和公认的地位而具有的优势,如范围经济和专业化经济* B.垄断力、较强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利用效率* C.拥有利用诸如劳动力、自然资源、金融、数据处理和传送设备等投入的机会* D.以较有利条件(如因规模、买方垄断力)获得投入品的能力 E.拥有独家或有利的进入产品市场的机会* F.拥有以边际成本从母公司获得资源的机会 G.协同供应的经济性(基于生产、购买、销售、财务等协议)*
国际层面上的生产过程的分散化必然涉及到国际外包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和对外直接投资( FDI)。
4
货物或服务生产的外部化
国际范围
(公司外) 国际外包
(公司外) 国内外包
(公司内)国际外包 FDI
(公司内) 国内外包
国内范围
垂直型fdi名词解释

垂直型fdi名词解释
垂直型FDI是一种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其特点是从事同一产业的
不同环节,实现垂直整合。
一、什么是FDI
FDI即外商直接投资,是指跨国公司依靠其在海外设立的子公司
或参股企业,直接在外国境内投资并管理企业。
FDI可以分为水平型
FDI和垂直型FDI两种。
二、什么是垂直型FDI
垂直型FDI是指跨国公司通过在境外投资、并购或设立子公司,
进入同一产业的不同环节,实现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到下游产品销售的
垂直整合。
垂直型FDI还包括一个跨国公司在境外收购或设立子公司,以获得关键生产要素,如专有技术、品牌、渠道、管理经验等的后垂
直整合。
三、垂直型FDI的优势
1.降低交易成本:垂直型FDI可以通过内部交易降低成本。
企业
在垂直整合后,可以直接从自己的子公司购买成本较低的原材料和零
部件,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
2.提高规模经济:垂直型FDI可以扩大企业规模,因为企业能够
实现完整的生产线,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成本。
3.保障质量:通过垂直整合,企业可以控制整个生产链条,从而
保证产品的质量。
特别是对于高附加值产品,企业需要严格控制生产
过程,确保产品符合客户需求。
4.扩大市场份额:垂直型FDI可以帮助企业控制市场份额。
企业
通过垂直整合,可以提高整个生产流程的效率和效果,从而加强自己
在市场上的地位。
四、结论
垂直型FDI是一种有效的全球化策略。
通过垂直整合,企业可以
获得更多的优势,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增强市场份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公司与FDI的关系整理人:张星蒙宋倩小组成员:宋倩何赛男熊楠张星蒙一、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大大发展起来。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跨国公司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有所发展。
美国跨国公司的数目、规模、国外生产和销售额均居世界之首。
20世纪以来,跨国公司继续崛起,而美国跨国公司的地位相对受到削弱;在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登上了国际对外直接投资的舞台,并取得一定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目前,跨国公司的发展开始呈现一些新动态。
大型跨国公司在国际投资中继续占主导地位,呈现出战略联盟的趋势,企业兼并收购成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重要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约有16000多家企业被兼并,其中80%以上进入跨国公司行列。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1987年到2007年间,全球跨国并购投资占全球FDI 的比重与中国并购投资占中国FDI比重的对比。
二、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的关系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TNC)是一种在多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全球性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企业组织。
国际直接投资,又称海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是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权、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较强。
跨国公司作为最重要的国际投资的主体,是国际直接投资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目前,全球FDI流量的90%以上来自跨国公司,FDI已成为跨国公司实施其经营战略的至为重要的手段。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跨国公司母公司约有37000家,其海外的分子机构约有170000家,而到21世纪初,世界跨国公司母公司达到63000家左右,其海外分子机构达到690000家左右。
下图是2000年不同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和外国子公司的数目表:不同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和外国子公司的数目(2000年)资料来源:联合国跨国公司与投资《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版UNCTAD《世界投资报告,2001》公布的数据显示,约有6.3万家母公司和69万家子公司参与国际直接投资。
《世界投资报告,2013》国有跨国企业的数量从2010年的650家增加到2012年的845家,其对外直接投资达1450亿美元,几乎达到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11%。
FDI是跨国公司经营跨国化的基本手段。
FDI有多种具体形式,包括在东道国开班独资、合资与合作经营,或购买、兼并现有企业等。
FDI历来是跨国公司对外扩张、实现经营跨国化的基本手段.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并对其加以控制,实现跨国公司的经营目标服务。
2012年,国际直接投资存量增长了9%,达到23万亿美元。
跨国公司的外国子公司创造的销售额达26万亿美元(其中7.5万亿为出口额),较2011年增长了7.4%。
2012年,子公司贡献的附加值达6.6万亿美元,增长了5.5%,高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2.3%的增幅。
三案例分析3.1星巴克的国际直接投资星巴克(Starbucks)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1971年成立时,星巴克仅仅是西雅图派克市场(Pike Place Market)销售较高质量烘焙咖啡的单体店。
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咖啡烘焙和零售商,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近13,000间分店,遍布北美、南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区。
1995年,在美国拥有700家店的星巴克开始走出国门。
它的第一个目标市场是日本。
星巴克在北美地区不愿意采取特许经营的战略,因此所有的公司都归公司所有,但星巴克一开始就决定在日本允许按其经营模式实行特许经营。
然后公司也意识到仅仅依靠特许经营协议并不能使自己活得控制权,以保证日本的加盟店严格地按照星巴克的成功模式运作。
因此,公司与当地一家零售商——Sazaby公司建立了合资公司。
两家公司在该合资公司——日本星巴克咖啡公司各持有50%的股权。
星巴克最初在该合资公司投入了1000万美元。
这是第一个直接国际投资项目。
合资公司获得了特权经营权,负责在日本推广星巴克咖啡屋。
在日本之后,公司着手大规模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1998年,公司出资8400万元收购了西雅图咖啡公司,这是英国的一家拥有60家零售店的连锁店。
一对美国夫妇当时在西雅图创设西雅图咖啡公司是为了在英国建立类似星巴克连锁店。
1992 年,星巴克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在强大资本的支持下,星巴克开始在全球快速扩张势力。
1996 年正式跨入国际市场,它的第一站设在日本,在东京银座开了第一家海外咖啡店,于1999年进入中国大陆和台湾。
2003 年 2 月份,在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全美10 家最受尊敬的公司中,星巴克位列第九。
2004 年,星巴克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更加庞大的发展计划:在3-5 年内,在美国本土市场和海外各开设约 1.5 万家店面。
2007 年星巴克市价萎缩了将近一半,从年初的35 美元下降到了18 美元,很多投资者对星巴克失去了信心。
针对这次危机,2008 年12 月星巴克在西雅图召开了两年一度的分析师会议,重点分析了当前国内外金融形势,制定了一系列的重组和改革的方案,希望2009 年可以结束加速扩张几年来门店经营品质不佳的状况。
星巴克从2006 年开始了自己的扩张步伐,在美国本土迅速增加了810 家直营店和733 家加盟店,同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40%和23%。
2007 年度星巴克更是加速了品牌的扩张步伐,在全球市场上新开门店数达到2571家,平均每天有7-8 家门店开业。
下面我们分两个阶段做出了星巴克在进行FDI前与后门店数量的变动图(图1、图2)。
可以清楚地看到从1992年星巴克上市之后,其门店数直线上升,1996年星巴克进军亚洲市场进行FDI活动,门店数更是一路攀升。
由于2008年收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星巴克放缓了扩张步伐,正如图2中所显示新增门店数在减少,但总门店数保持稳定。
图3是星巴克净收益变化图,1996年后收益稳步上升,这与星巴克在国际市场上的投资活动是紧密相关的。
图1:进行FDI前的星巴克门店数量变动图图2:进行FDI后的星巴克门店数量变动图图3:星巴克净收益3.2 TCL集团的跨国投资之路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大型电子信息企业,拥有多媒体电子、通讯、家用电器、数码电子、电气和部件(除整机外的零部件)六大产业,从事彩电、DVD、显示器、空调、冰箱、洗衣机、移动电话、电脑及零部件等产品的的研产销和服务工作。
TCL从1998年开始拓展国际市场,经过几年发展,集团在香港、越南、德国、美国、俄罗斯、印度、菲律宾、印尼、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开设了营业机构和现代化的制造基地。
目前,TCL在海外已拥有1.5亿消费者,产品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2002年TCL收购施耐德、2003年收购美国高威达、2004年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并与东芝、松下、爱立信、飞利浦、三洋等国际知名品牌进行技术开发、生产制造、渠道分销元器件采购等方面的全球性合作,TCL 的海外业务越来越大。
TCL越南有限公司于1999年6月1日开始筹建,1999年10月29日获得营业执照,同年底完成生产工厂的更新改造,于1999年12月开始正式营运,是一家100%的中资企业。
2000年是TCL越南有限公司正式运营的第一年,全年共销售彩电21000台,市场占有率达到4%,并实现盈利13万美元;2001年,全年共销售彩电50000台,VCD、DVD销售22000台,平均市场占有率分别为8.3%和14.6%;2002年全年共销售彩电近100000台,VCD、DVD销售31000台,销售额近2000万美元,平均市场占有率分别达17%和13%,特别是彩电项目市场占有率进入越南市场前三位(依次是LG、AMSUNG、TCL)。
2002年,TCL集团以820万欧元收购德国“百年老店”施耐德公司,包括施耐德品牌,成立了新的德国施耐德电子有限公司。
2003年11月4日,TCL与法国汤姆逊公司在广州签订协议草案,重组双方的彩电业务,组件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企业——TCL汤姆逊电子公司。
这也是我国家电企业首次重组世界500强公司的主流业务。
简而言之,TCL集团1998年开始走上对外直接投资的道路,从此公司海外业务越来越广阔,公司蓬勃发展。
3.3沃尔玛的崛起之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商,沃尔玛由山姆·沃尔顿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的罗杰斯城建立。
在《福布斯》评出的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沃尔玛连续多年占据世界第一。
据统计,全球各地每一秒钟便有330人光临沃尔玛,沃尔玛2010年全球销售额高达4218.49亿美元,几乎和中国台湾的GDP 差不多,比世界500强第二名的壳牌石油多436.97亿美元,相当于多出了一个英特尔公司。
目前,沃尔玛在全球15个国家开设了8445家门店,其中美国4364家,在墨西哥、加拿大、巴西、阿根廷、中国、英国、日本、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智利、印度等国开设了4081家商场。
1996年4月20日,沃尔玛在中国的第一家购物广场在深圳开张,迈开了其在中国经营的第一步。
目前,沃尔玛在中国共有284家门店,其中沃尔玛购物广场172家,山姆会员商店4家,沃尔玛社区店2家,惠选商店2家。
而在大本营的美国,有沃尔玛商店804家,沃尔玛购物广场2767家,山姆会员商店605家,沃尔玛社区店182家。
2008年营业收入是1968年营业收入的18776倍,具体见下表:从上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沃尔玛随着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在世界各地展开,海外门店数不断增加,营业收入及利润均大幅上涨,60年时间内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公司。
综上所述,作为国际投资的主体,跨国公司承担着国际直接投资活动,通过FDI 这一基本手段,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者分支机构,实施对外扩张、实现跨国经营。
由此争夺国际市场,夺取国外资源,获得高额利润。
参考文献1.Charles W.L Hill. Global Business Today[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11-2122.李尔华.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5,24-273.杨大楷.国际投资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5,13,874.UNCTAD《世界投资报告,2000,2001,2003》5.彭剑锋.从乡村小店到世界零售巨头——全方位剖析沃尔玛,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6.关雪凌,罗来军等.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