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书(浅谈客家文化 客家美食)
客家饮食文化研究

农林大学学院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DONGFANG COLLEGE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客家饮食文化研究专业年级: 09旅游管理学号:邱素萍姓名: 0960104010 2011 年 11 月 20 日[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文化兴趣日浓,不少客家传统名菜和创新菜色由于其风味独特、经济实惠而拥有越来越多的食者群数量。
对客家饮食文化的研究,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揭示客家饮食文化的起源,发展的规律及其原因。
客家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是无数客家人的智慧结晶,它不仅与中原饮食文化有着渊源关系,而且与其他民族也有渊源关系,也有本质特征。
研究它可以节尅客家饮食文化的神秘面纱为研究闽西历史也有十分重要作用。
研究客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意义就在于进一步了解和揭示客家饮食文化的起源、发展的规律及其原因。
因此,本文对客家饮食文化,尤以上杭萝卜干为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意义。
关键词:客家菜闽西八大干上杭萝卜干前言:在科技发达,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开始向更健康,更营养的饮食进军。
此时,鲜美的充满异域风情的美食开始风靡全球。
如:肯德基,麦当劳,意大利面,披萨……充斥着全球市场,因此发扬客家菜的行动刻不容缓,也是客家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契机。
客家菜亦称东江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三大菜。
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
在探究客家饮食文化的成因时,人们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客家人遍布海外,都讲客家话,即便是侨居海外,家庭日常用语仍以客家话为主,但是,在众多的客家人居住区域中,只有的东江流域客家人在保留客家方言的同时也保留了中州饮食特色,并且自成一派,而其它地区的客家人饮食习俗都被当地饮食文化同化了。
这一现象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
闽西客家文化研究报告

闽西客家饮食文化研究摘要:闽西是客家人的主要祖地和聚集地之一,闽西客家文化民俗、风情积淀深厚、独具特色。
客家饮食文化是中原汉人迁徙南方定居下来后,将原来的饮食文化和南方当地人民的饮食文化相结合而创造出来的全新的饮食文化。
本论文通过对饮食文化的研究,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客家文化的历史内涵对其餐饮行业、旅游事业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闽西、客家饮食文化、闽西八大干、客家美食一、闽西客家饮食文化历史沿袭(一)闽西客家文化生成与特质闽西客家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与其创造者和传承者即闽西客家人的历史演进同步,同时又受闽西客家人生存空间制约,因此,认识闽西客家饮食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它赖以成长的时空背景。
众所周知,客家是汉民族一支重要而特殊的民系。
其根在中原,所以分布于今日中国南方各省以至世界各地,成为一个人口近亿、个性鲜明并举世瞩目的族群,主要因其特殊的历史命运和生存空间所决定。
客家文化--包括闽西客家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与这种独特的时空背景息息相关。
据客家学有关成果和客家谱谍表明:中古以前,客家先民的主要居住地大约为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淮河流域以西,汉水流域以东,即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一带,由于战乱和饥馑等原因,才从这片曾被称为中原的广大地域经过五次大的往南迁徙浪潮,直至形成今日客家的分布。
五次客家移民浪潮对闽西客家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前三次主要在于自身的生成,后两次主要在于向外传播。
而更重要的是,客家先民根在中原,他们迁离中原之际,正值中原文化经历过汉唐盛世而达到高度成熟和灿烂辉煌阶段,而据谱谍记载,客家先民每次从中原南迁时,都有不少人从中原直抵闽西,其中第一次客家移民浪潮时,从中原直接流人闽西的就至少有卓、罗、郭、詹、邱、何诸姓,由此可见,闽西客家文化的根基和底蕴是中原文化。
当然,由于自第二次客家移民浪潮起,流入闽西的客家先民不少曾徙居过长江中下游和赣东南等地,这就使闽西客家文化不可避免会受到居住于这些地域的民族和民系的文化的影响。
探寻客家菜源远流长的独特美食文化

探寻客家菜源远流长的独特美食文化客家菜作为中国传统菜系之一,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在中国烹饪界,客家菜以其独特的调味方法、烹饪技巧和食材搭配,赢得了广大食客的喜爱。
本文将探寻客家菜背后的源远流长的独特美食文化,从其历史渊源、口味特色、食材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渊源客家菜的历史可追溯到数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地区。
客家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民系,他们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迁徙、辗转不居的状态。
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得客家人在不同的地域中吸纳、借鉴了各地的烹饪技艺,逐渐形成了具有客家特色的烹饪风格,即客家菜。
客家菜融合了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烹饪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口味。
二、口味特色1. 突出原汁保鲜客家菜以原汁保鲜为特色,追求口感的原始自然,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
烹调过程中,一般不添加太多调料,尽量保持食材的本真。
这种烹调方法使得菜品的口感更为清新,能够更好地保留食材的鲜美。
2. 清淡少油与川菜、粤菜相比,客家菜的油腻度较低,口味相对清淡。
客家菜偏爱以蒸、炖、烩等简单烹煮技法,能够使食材更好地保持自然滋味,更利于消化吸收。
3. 精选本地食材客家人对食材十分重视,追求本地食材的新鲜和品质。
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绿色蔬果,客家菜都以本地食材为主,注重食材的自然健康,营养丰富。
4. 注重刀功客家菜注重刀工技巧,尤其是切丝、切片、切细丁等刀工,能够更好地掌握火候和口感,使客家菜的菜品质地更加细腻,口感更佳。
三、食材运用1. 食材丰富多样客家地区自然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食材资源,如猪肉、鱼虾、野味、山珍海味等。
这些食材作为客家菜的主要材料之一,赋予了客家菜丰富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2. 独特配料调味客家菜以姜蒜为底调,注重米酒、黄酒、细盐等调料的运用。
姜蒜的辛香和米酒、黄酒的微甜,使得客家菜在独特的调味中散发出浓郁的风味。
3. 食材创新运用在客家菜的烹调过程中,厨师们不断探索食材的新用法,使得传统的客家菜菜品不断创新。
例如,利用红糖制作糖醋鲢鱼,口感酸甜适中,让人回味无穷。
关于客家饮食文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贺州市客家饮食文化的调研报告独树一帜的客家饮食文化,客家人就像是一个以味觉写成的民系。
客家是中华民族中汉族的一支特殊民系,两千年来客家餐饮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以茶、酒、菜肴、小吃为系列的饮食文化,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客家人原来生活在中原地区,经多次南迁,集中定居在闽、粤、赣地区,又进而扩散至四川、广西、海南、台湾、香港、东南亚各地。
相对于这些地区的居民而言,他们是客,因而称为“客家人”。
一、客家菜的形成客家菜肴特点是主料突出,讲究香浓,下油重,味偏咸,有独特的乡土风味。
客家汤原料一般是采用滋补保健型的草药与猪骨、或鸡用猛火炖足4小时而成。
其汤味浓而色清,清香润喉。
客家菜特点的形成与客家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关系密切。
客家人早期多聚居于山高水冷地区,地湿雾重,食物易温热,忌寒冷,故多用煎炒,少食生冷。
在使用香辣方面也较突出,菜肴有“鲜润、浓香、醇厚”的特色。
客家人出门即爬山,生活条件艰苦,劳动时间长、强度大,需要较多脂肪和盐份以补充消耗的热能和水分,饮食以烹调山珍野味见长,喜用“三鸟”,即鸡、鸭、鹅。
口味略偏咸、油。
长期的迁徙流离及居住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使客家人艰苦朴实,就地取材,制备咸菜、菜干、萝卜干等耐吃易留存的食物,家居可佐饭并抑胀气,出门可配野菜充饥,这便形成了“咸、熟、陈”的特色。
二、客家饮食产品的代表作东江盐?鸡是客家菜的代表作。
此外,客家清炖鸡、汤泉蒸鱼嘴、东江酿豆腐、椒盐鸭下巴等都是客家的代表菜。
在客家饮食文化中除了菜肴以外,其中的茶和酒也很有特色。
“擂茶”在客家族群中是代代传承的茶点之一。
“擂”为研磨之意,它最早为“三生茶”,以生茶、生姜、生米研磨成糊状至粉状,加入盐(或糖),开水冲泡即可。
此外,客家人的竹壳也极负盛名,它是将红茶放入竹壳茶容器中一年后,再取出冲泡,茶水中既有茶叶的香味,也有竹子的清香。
客家人常喝的一种酒是用糯米和黄豆酿成,从一个粗陋的大缸中舀起来,用优雅的瓷壶盛起,很甜,一点也不像广东本地的米酒,跟客家菜的咸腻倒是十分相宜。
客家文化调研报告作文素材

客家文化调研报告作文素材客家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客家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客家文化的传承发展现状、文化特点以及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为维护和传承客家文化做出贡献。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观察:参观客家村落、庙宇、祠堂等相关场所,了解建筑风格、布局以及文化内涵。
2. 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问卷,了解当地民众对客家文化的认同度、了解程度以及参与度。
3. 专访:选择几位当地积极参与客家文化传承工作的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传承经验以及对客家文化的理解。
三、调研结果:1. 建筑特色:客家建筑一般采用砖木结构,主要以红砖和青砖为材料,屋顶多采用歇山顶或者抄手顶,具有独特的风格。
建筑的布局以四进院落为主,保持着传统祖辈文化的血脉。
2. 节日庆典:客家人重视传统节日的庆祝,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每年这些节日都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如祭祀祖先、赛龙舟等。
3. 饮食文化:客家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慢”字特征明显,饺子、腌菜、烧腊等都是客家菜的代表。
客家人崇尚朴实、节俭的生活方式,讲究食材的原汁原味,以独特的调味品让菜肴口感更为鲜美。
4. 歌舞乐器:客家人喜欢唱歌、跳舞,传统的客家歌曲和舞蹈形式独具一格,如“迎春纳福”、“唢呐”等,丰富了客家文化的内涵。
5. 文化传承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客家文化在当地仍然保存较为完整,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受到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一些年轻人对客家文化的了解和参与度较低。
而一些传统技艺和文化活动正逐渐消失,亟待加以保护和传承。
四、调研分析:客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在当地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客家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
年轻一代对客家文化的认知度不高,传承工作较为困难。
因此,应加强客家文化的宣传,提高当地居民对客家文化的认同度,培养年轻人对客家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调研建议:1. 教育系统应将客家文化纳入课程,通过学校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对客家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
探究客家美食走进客家擂茶

探究客家美食走进客家擂茶第一篇:探究客家美食走进客家擂茶探究客家美食走进客家擂茶客家擂茶文化有自己的独立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首先,对客家擂茶文化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和揭示客家擂茶文化的起源。
其次,对客家擂茶文化的研究,可以加深认识和了解客家的美食文化成就及其对缔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三,对客家擂茶文化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认识和了解。
我就学校课题组开展“传承客家客家优秀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来,针对怎样传承客家文化,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家庭,深入了解客家擂茶进行了一些初探如下:一、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了解擂茶的鲜为人知故事。
俗话说:“兴趣是成功的老师。
”有兴趣才能发挥无穷的力量。
我们充分利用双休时间,到处收集资料,分别到图书馆、网上等查找了许多关于“客家人擂茶文化”的相关知识,为此有些家长也参与进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学习,我们终于搞清楚了擂茶文化的历史典故:相传三国时,刘备领兵驻扎江南,时正酷暑,将士们不服水土,一个个又吐又泻,军营皆成了病房。
这可急煞了刘备,到处求医寻药及不济事。
有客家老婆婆闻如此事,大发善心,走家串户动员众客家乡亲动用“擂茶三宝”,制成大量擂茶,使刘备的将士们饮后病情大减。
客家擂茶从此更是盛名远播。
自从我们认识了“擂茶”之后,同学们时不时的就会讨论它的有关文化。
为此,我深深感到学生在成长,知识是不能糊弄人的。
于是带领班级的同学在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明白了擂茶是一枝独秀的奇葩。
这一习俗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
做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
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香草、黄花、香树叶、牵藤草等)。
待钵中的东西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
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书(浅谈客家文化 客家美食)

编号:二中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学生课题(项目)开题报告书课题(项目)名称:浅谈客家文化--客家美食研究领域:历史语文申请人:指导教师:立项日期: 2015年 4 月 5 日二中教务处教研室说明一、该表以课题小组为单位填写。
二、研究领域”有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工程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医学与健康学、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科学、行为与社会科学。
三、指导老师(校内外均可以)不超过二人,校内外均可以,其中必须填课程指导老师。
四、本表一式三份(可复印),一份交课程指导老师,一份课题组保留,另一份交课题指导教师。
五、该表作考核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材料之一。
六、课题编号由课程指导老师填写,编号前四位为届别,第五六位为班别,第七八位为班级内课题编排序号,如2017届12班第三个课题的编号为20171203。
七、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要求集体项目的申报者不得超过3人,并且必须是同一地区同一学历段(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合作项目。
若作为一般课题,也不能超过6人。
若作为科学实践活动,则人数不限。
二中2009--2010学年研究性学习附册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问卷亲爱的朋友: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填写这份调查问卷,为了调查大众对近期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
你所填写的任何资料,我们将为您保密。
您在此问卷上所做的调查,不会对您产生任何不利影响,所以请您不必有任何顾虑。
1.您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是:A.问题太多,令人失望B.有些问题,但可以解决C.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2.在食品安全方面,您第一担心的问题是:A. 蔬菜中农药高残留问题B. 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C食物中毒问题3.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食品安全机制和食品安全部门执法不严B.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及个人利欲熏心C.其他4.如果您买到了存在安全问题的食品,您会怎么做:A.讨回公道,争取权益B.消极退让,自认倒霉C.无所谓5.发生了这么多食品安全事故,您还对食品安全有信心吗?A.有,肯定不会再有食品安全问题了B. 有一点,可能会变好 C .没有6.您对政府放入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力度的看法是:A.没有监督B.有监督,但监督力度不够C.不清楚7.为了搞好“食品安全”以下措施您认为哪一项最有效?(多选)A.企业规范B.生产倡导C.诚信经营D.开展消费者教育E.行业自律F.加大处罚力度G.严格检验检疫H.曝光典型案件8.您对目前食品安全有什么担忧及建议:11。
研究性学习论文 客家文化研究

班级:高二(18)班组长:谢发炜组员:王禹发、谢发炜、钟义、黄增祥、赖静华、康伟、刘健峰指导老师:蓝万良引言:上杭县素有“山歌之乡”、“木偶之乡”、“书画之乡”等美誉,客家文化在上杭这片土地上以各种表现形式竞相绽放。
可是,若没有对本土文化的深入挖掘、传承、保护与创新,一些文化遗留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迅速消失。
一张张名片背后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沉重课题:如何传承、保护本土文化,使它在文化多元化的世界艺术舞台上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为此,上杭县“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充分挖掘客家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客家文化品牌,促进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
”“深入挖掘客家文化内涵,打好客家族谱品牌,发挥客家族都优势”,“使历久弥香的古色客家文化大放异彩。
”上杭位于闽赣粤三省边陲,地处“客家大本营”闽西的腹地,是客家的祖居地,也是众多客家姓氏的发祥地。
客家人素有尊师敬道、崇奉孔孟之风尚;有寻根谒祖、尊祖敬宗之族规;有馨香祷祝、信仰宗教之习俗。
近几年越来越多海内外客家乡亲祀孔仰圣,或寻根认祖。
查找姓氏世系源流,或拜谒祖祠、祖墓、族地。
“客家热”正在升温,伴随而来的是客家之旅。
既然客家文化在闽西文化中这么重要,并且丰富多彩,那么它的现状如何,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如何呢?正文:一、闽西客家文化事象类举闽西客家文化丰富多彩。
它是客家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一个侧面体现,也是中华文化根深叶茂、博大精深的又一具体例证。
限于篇幅,在此择其几个重要方面予以介述。
(一)闽西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
闽西客家方言是客家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龙岩市,讲客话人口不下100万。
他们分布在长汀、上杭、武平、连城、永定等五个纯客家县,另外,新罗区和漳平市至少有分布于27个村庄约3万人讲客家话。
闽西客家话的代表点是长汀城关话,但由于闽西境内地理复杂,因而各县通行的客家话彼此间语音上有些差异。
同属汀江流域的长汀、上杭、武平、永定四县间的语音虽有所区别,但基本上可听懂通话;连城却因分属汀江、闽江和九龙江流域,音调显得特别复杂,不少乡镇连村与村之间都难用方言通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二中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
学生课题(项目)开题报告书
课题(项目)名称:
浅谈客家文化--客家美食
研究领域:历史语文
申请人:
指导教师:
立项日期: 2015年 4 月 5 日
二中教务处教研室
说明
一、该表以课题小组为单位填写。
二、研究领域”有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工程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医学与健康学、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科学、行为与社会科学。
三、指导老师(校内外均可以)不超过二人,校内外均可以,其中必须填课程指导老师。
四、本表一式三份(可复印),一份交课程指导老师,一份课题组保留,另一份交课题指导教师。
五、该表作考核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材料之一。
六、课题编号由课程指导老师填写,编号前四位为届别,第五六位为班别,第七八位为班级内课题编排序号,如2017届12班第三个课题的编号为20171203。
七、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要求集体项目的申报者不得超过3人,并且必须是同一地区同一学历段(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合作项目。
若作为一般课题,也不能超过6人。
若作为科学实践活动,则人数不限。
二中2009--2010学年研究性学习附册
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填写这份调查问卷,为了调查大众对近期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
你所填写的任何资料,我们将为您保密。
您在此问卷上所做的调查,不会对您产生任何不利影响,所以请您不必有任何顾虑。
1.您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是:
A.问题太多,令人失望
B.有些问题,但可以解决
C.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
2.在食品安全方面,您第一担心的问题是:
A. 蔬菜中农药高残留问题
B. 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C食物中毒问题
3.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食品安全机制和食品安全部门执法不严
B.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及个人利欲熏心
C.其他
4.如果您买到了存在安全问题的食品,您会怎么做:
A.讨回公道,争取权益
B.消极退让,自认倒霉
C.无所谓
5.发生了这么多食品安全事故,您还对食品安全有信心吗?
A.有,肯定不会再有食品安全问题了
B. 有一点,可能会变好 C .没有
6.您对政府放入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力度的看法是:
A.没有监督
B.有监督,但监督力度不够
C.不清楚
7.为了搞好“食品安全”以下措施您认为哪一项最有效?(多选)
A.企业规范
B.生产倡导
C.诚信经营
D.开展消费者教育
E.行业自律
F.加大处罚力度
G.严格检验检疫
H.曝光典型案件
8.您对目前食品安全有什么担忧及建议: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