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种子植物分类学部分)课程学习...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Botany一、课程基本信息— 1 —(一)知识目标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长发育与生殖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是生科、生技、农学、园林、园艺、植保、种子等十几个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二)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对植物外部形态结构和各器官内部结构进行独立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校园及附近城区主要植物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2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发展史,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
这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逆境生理》、《作物育种学》、《观赏园艺》及《生物化学》等课程打下基础。
(2)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1)了解花的形成和发育。
(2)了解植物界的发生和演化。
(3)了解流行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二)理解(1)理解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
(2)理解植物各营养器官之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三)掌握(1)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
(2)掌握植物组织的起源和类型。
(3)掌握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过程和形态结构。
(4)掌握植物的各大类群,关键科、属及其特征,分布,系统学意义以及经济价值,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 2 学时知识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界;植物的重要性;植物学发展简史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
本章小结重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重要性。
难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思考题:— 3 —1、简述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BOTANY TEACHING PROGRAM)执笔者:洪宇审核人:曹毅刘家友卢博彬编写日期:2017年8月二、课程简述植物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系统性地介绍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生和发育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构成植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组织、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与发育等有关基础理论知识。
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了解植物界进化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技能,及一部分被子植物常见的科、属特征,并能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为识别、利用和改造植物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 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类群的基础知识以及植物界演化规律,了解植物个体发生、发育、生长、生殖等生命活动规律。
2. 使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基础知识,及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从事园艺产业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学的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掌握植物种子的结构和主要类型,掌握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结构与发育过程,掌握雌蕊和雄蕊的结构与发育,掌握被子植物传粉与受精的过程,掌握被子植物基本类群与分科。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三)成绩评定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占30%。
其中:出勤考核:占10%。
作业成绩:占20%,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 吴万春. 植物学(第二版).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二)主要参考书目[1] 郑湘如, 王丽.植物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 马炜梁. 植物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3] 胡金良. 植物学(第一版) .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2.。
植物学授课教案(全)

植物学授课教案(全)# 教案一## 一、教学标题植物学基础概念与植物分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如植物的定义、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壁、叶绿体等特殊结构),达成率为90%以上。
2. 学生能够列举出至少5种常见的植物分类方法(如按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分类),并且能够运用一种分类方法对10种以上常见植物进行分类,准确率达到80%。
###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小组讨论常见植物的分类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发言至少2次。
2. 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特点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图片和模型,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指出细胞各部分结构在图中的位置。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的兴趣,在课程结束后的一周内,至少有80%的学生表示对植物学相关知识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通过讲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植物的价值。
##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 **植物学基本概念**- 依据:这是学习植物学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基本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后续的植物结构、功能、分类等知识。
例如,明确植物的定义有助于区分植物与其他生物。
2. **常见的植物分类方法及应用**- 依据:植物分类是植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了解分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同时也为深入学习植物的进化关系等知识奠定基础。
### (二)难点1. **植物细胞结构特点的理解**- 依据:植物细胞结构较为复杂,对于学生来说,一些特殊结构如叶绿体、液泡等的功能和与其他细胞结构的关系较难理解。
学生的微观知识储备相对较少,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2. **运用分类方法对多种植物进行准确分类**- 依据:这需要学生综合考虑植物的多种特征,并且对各种分类方法有深入的理解,学生可能会混淆不同分类方法下植物的归类。
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

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数:54 讲授36 实验 18大纲执笔人:廖建良一、课程简介《植物学》是生命科学系园林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之一,在第一学期开设。
《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
《植物学》是进一步学习园林树木学、植物生理学、花卉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保护学等课程的基础。
在内容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到基础性、系统性,又要避免与相关专业课程重复。
因此,植物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植物学的发展动态,受到与植物学有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活的有机体,教学内容涉及到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方面,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植物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就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和野外实习的教学;同时由于教学时数少,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整个植物学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录像、投影、幻灯等。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理论教学(36学时)绪论 (2学时)通过绪论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界的划分和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意义,了解地球上植物的发生和植物对人类及自然界的作用,了解植物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分支学科,以及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4学时)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细胞、组织、细胞分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基本概念,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及其意义,组织的类型。
《植物学》课程学习指导

《植物学》课程学习指导(一)一、本课程的教学要求(一)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1.形态解剖部分:主要掌握种子植物的根、茎、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
2.植物的基本类群部分:主要掌握七大类群的基本特征,代表植物和起源演化。
3.被子植物分类部分:主要掌握分类单位、学名、形态结构的演化规律,重要目、科的特征及起源和演化。
(二)培养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应培养的基本技能是:1.显徽镜的使用。
2.徒手切片制作。
3.植物绘图。
4.植物标本采集和制做。
5.植物检索表的使用。
本课程全面复习的内容包括:绪论;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界的基本类群;被子植物分类。
下面将按各章顺序进行学习指导绪论一、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为:1.生物界的五界系统2.植物界七个主要类群及主要特征3.植物的光合作用及矿化作用4.学习植物学的方法二、本章思考题:1.植物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什么光合作用和矿化作用?它们在自然界中各起什么作用?3.为什么说,植物对环境具有保护作用?4.如何学习植物学?第一编种子植物的形态与解剖第一章种子与幼苗一、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习题)1.种子:2.种子的构造: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的构造。
3.种子的休眠。
4.种子的寿命5.种子里有哪些主要的贮藏物质?6.何谓"子叶出土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第二章植物的细胞一、本章教材重点内容1、植物细胞的结构。
2.细胞质(质膜、胞基质和细胞器三部组成).3.细胞器包含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核蛋白体、液泡、溶酶体、圆球体、微管、微丝等。
在各种细胞器中,应当着重掌握质体(主要是其中的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和核糖核蛋4.细胞核的主要功能5.简述细胞壁的结构、形成时间和相应的化学成分。
6.说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7.解释下列术语原生质体、细胞器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周期第三章植物的组织一、本章重点内容1.细胞的分化和组织的形成2.植物的组织有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2种子植物教案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种子植物》是人教版(2024)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的重要章节,位于植物学部分的起始位置。
本课只要内容旨在学生提供了种子植物的基础知识,而且为后续学习植物的生长发育、分类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章节与前一章的植物概述相衔接,为学生理解植物界的多样性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学基础。
同时,种子植物的知识也是学生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说出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学会观察种子的结构,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培养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识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提高对生物的分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种子植物多样性的兴趣和欣赏。
2.引导学生认识到种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保护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4.通过了解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增强保护植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种子植物的定义及其与非种子植物的区别。
2.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结构特征和生活史。
3.种子的结构、功能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1.种子植物的分类及其特征的辨识。
2.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物学原理。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充满好奇,但缺乏系统的生物学背景知识。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可能在抽象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困难。
因此,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实例和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并逐步引导他们理解抽象概念。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1)利用实物展示,如各种种子(大豆、玉米、花生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标本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种子的结构和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
人教版七上《种子植物》课件

种子植物的繁殖环境
光照
种子植物需要光照进行光 合作用,不同植物对光照 的需求不同。
水分
种子植物需要适量的水分 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不 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也不 同。
土壤
种子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和质地对其生长和繁殖都 有影响,不同植物对土壤 的要求也不同。
03
CATALOGUE
种子植物的应用
种子植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保健品
如亚麻籽油、南瓜籽等,它们富含营养物质 ,有助于人体健康。
药物原料
某些种子植物的提取物被用作药物原料,如 紫杉醇等。
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种子植物是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和药物开发的 重要来源,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分子。
04
CATALOGUE
种子植物的保护
种子植物的保护意义
维持生态平衡
种子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种子植物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保持生物多样性。Βιβλιοθήκη 子植物的保护现状保护成效显著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 护种子植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濒危的种子植物得到 了有效的保护,种群数量逐渐恢复。
挑战依然存在
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种子植物的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 气候变化、生境破坏、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对种子植物的生 存造成了威胁。此外,一些珍稀、濒危的种子植物的保护难 度较大,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投入。
无性繁殖
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 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如 分株、根茎、块根等。
种子植物的繁殖过程
01
02
03
传粉
花粉从花药中释放,通过 风、水或昆虫等媒介传播 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受精
花粉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 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 过程。
《植物学》(种子植物分类学部分)课程学习...

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植物学》(种子植物分类部分)学习及复习指导书陈功锡本课程是贯彻党的教育思想,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势需要,为民族性、综合性大学生物科学及其相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其目的是在系统学完《植物学》(上)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植物各重要类群的形态特征,理解其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线索,识别和鉴定重要的经济植物,为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等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掌握植物分类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明确植物分类学的科学和实际意义2、掌握种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的主要观点;3、掌握种子植物重要科(50个左右)的分类特征,明确其分类地位及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4、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技术和植物绘图基本技术,学会利用工具书鉴定植物,识别常见植物200-300种左右(纳入实践教学考核范畴);5、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以及关于植物起源的有关学术观点。
一、主要知识及要求(一)植物分类学引论部分该部分掌握植物分类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明确植物分类学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了解植物分类学发展的历史。
植物分类学的各级单位、分类的各种证据、植物分类学的基本方法以及植物分类的基本过程。
要求对国际上承认的12个分类等级(单位)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重点掌握“科”和“种”。
要求掌握植物名称的含义、学名产生的历史、学名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要点特别是模式的概念以及命名的规定。
熟悉植物分类学的常用工具。
(二)裸子植物部分教材介绍得比较详细,基本上包括了裸子植物分类的各方面。
重点是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各主要纲的区别及演化关系,注意大孢子叶、颈卵器等的变化规律,主要科的识别要点、代表植物及意义等。
对于第七节系统演化部分,则作一般性了解。
1、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相比,其进化之处表现在什么地方?2、请总结裸子植物的有关结构名称上的相互关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植物学》(种子植物分类部分)学习及复习指导书陈功锡本课程是贯彻党的教育思想,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势需要,为民族性、综合性大学生物科学及其相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其目的是在系统学完《植物学》(上)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植物各重要类群的形态特征,理解其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线索,识别和鉴定重要的经济植物,为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等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掌握植物分类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明确植物分类学的科学和实际意义2、掌握种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的主要观点;3、掌握种子植物重要科(50个左右)的分类特征,明确其分类地位及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4、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技术和植物绘图基本技术,学会利用工具书鉴定植物,识别常见植物200-300种左右(纳入实践教学考核范畴);5、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以及关于植物起源的有关学术观点。
一、主要知识及要求(一)植物分类学引论部分该部分掌握植物分类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明确植物分类学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了解植物分类学发展的历史。
植物分类学的各级单位、分类的各种证据、植物分类学的基本方法以及植物分类的基本过程。
要求对国际上承认的12个分类等级(单位)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重点掌握“科”和“种”。
要求掌握植物名称的含义、学名产生的历史、学名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要点特别是模式的概念以及命名的规定。
熟悉植物分类学的常用工具。
(二)裸子植物部分教材介绍得比较详细,基本上包括了裸子植物分类的各方面。
重点是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各主要纲的区别及演化关系,注意大孢子叶、颈卵器等的变化规律,主要科的识别要点、代表植物及意义等。
对于第七节系统演化部分,则作一般性了解。
1、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相比,其进化之处表现在什么地方?2、请总结裸子植物的有关结构名称上的相互关联。
3、苏铁纲、银杏纲的特征及原始性。
*4、松柏纲的特征、价值,松、杉、柏三科的区别及演化关系。
*5、侧柏、柏木和圆柏三属如何区别?6、水杉的系统位置及意义。
7、买麻藤纲的特征及进化性。
*8、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历史。
(三)被子植物教材在概括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植物进化的一些原则,然后以Cronquist系统为主线,详细介绍了51目,86科,占克氏系统目总数(83)的62%,总科数(383)的22.5%(我国275科)。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增添了少数科,这样我国35%左右的科均已涉及。
这些科中有57科在课堂上作了专门介绍,这些科中又有22科作了详细介绍,35科做了一般介绍,其他供大家自学和做一般性了解(见教材,本学习及复习指导书不再提及)。
1.被子植物的特征(对陆生环境的适应特性)及进化意义。
*2.被子植物的演化原则。
3.Cronquist系统有多少纲和亚纲?纲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怎样理解木兰亚纲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5.木兰科、樟科、毛茛科的识别特征及其价值。
6.莲科、罂粟科的识别特征及价值。
7.试述木兰亚纲的系统发育关系。
8.以莲科植物为例,谈谈植物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9.昆栏树目的系统位置。
10.谈谈杜仲目科特殊性及价值。
11.金缕梅科的识别特征及其价值,桑科的识别特征及其价值,胡桃科的识别特征及其价值。
12.花序的结构及其进化意义。
13.壳斗科的基本特征及其意义。
*14.壳斗科的基本特征及其意义;15.编制壳斗科国产属分属检索表;16.如何理解金缕梅亚纲的系统地位?17.石竹亚纲石竹科胎座的类型及其演化意义。
18.石竹科、蔾科、蓼科的特征及意义。
19.五桠果目的原始性及芍药科的系统位置。
*20.山茶科、猕猴桃科的基本特征及价值。
21.锦葵科、葫芦科的基本特征及价值。
22.杨柳目(科)的系统位置及杨、柳二属的区别。
*23.十字花科的特征及价值。
*24.试述五桠果亚纲各目之间的关系。
25.蔷薇科四亚科的区别、演化关系以及该科的价值。
*26.豆目三科的区别、演化关系以及蝶形花科的价值。
*27.蝶形花科与传粉相适应的特点,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科种类多、分布广?28.卫茅科,冬青科的特征。
29.大戟科的特征及意义。
*30.鼠李科、葡萄科的特征及意义。
31.漆树科、槭树科、无患子科的特征。
32.芸香科的特征及价值。
33.伞形科与五加科同异点,双悬果的构造。
*34.菊亚纲的特征及龙胆目的原始性。
35.夹竹桃科、萝藦科的异同点及价值36.茄科的特征及价值。
37.紫草科、唇形科、马鞭草科的区别。
*38.唇形科适应昆虫传粉的特点及其价值。
*39.木犀科、玄参科、茜草科、忍冬科的区别(同异点),并说明其价值* 40.菊科的特征及价值,菊科的花怎样与传粉相适应?*41.为什么说菊科是最进化的类群?(双子叶植物)*42.泽泻目的原始性及其分类地位。
*43.槟榔亚纲的特征及其价值44.禾本科的特征及其价值。
*45.禾本科与风媒传粉相适应的特点。
*46.禾本科的分类及其演化地位。
*47.禾本科与莎草科的异同点。
48.百合科的特征及其价值。
49.石蒜科、菝契科、薯蓣科的特征及其价值。
50.简述姜科植物花的结构,说明它的特殊性。
51.兰科的特征及其价值。
*52.兰科与虫媒传粉相适应的特点*。
53.兰科的分类及其演化地位。
为什么说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中最发展的类群?* 54.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地点及可能的祖先。
*55.单子叶植物的起源。
56.真花学说与假花学说的区别?*57.被子植物早期演化的主要方式?58.Engler系统、Huchinson系统、Takhtajan系统和Cronguist系统的比较(系统提出的人、时间、理论依据、等级组成、对柔荑花序类的处理、对单子叶植物的起源看法等)木木兰目---------木兰科※石-------石竹科※、藜科、苋科栏樟目---------樟科○竹亚毛茛目---------毛茛科※纲睡莲目---------睡莲科亚罂粟目---------罂粟科○纲蓼目-----------蓼科○金昆栏树目----------------昆栏树科、水青树科缕金缕梅目---------------金缕梅科○梅杜仲目-------------------杜仲科亚荨麻目-------------------榆科、桑科※、荨麻科纲胡桃目-------------------胡桃科○壳斗目-------------------壳斗科※五五桠果目----------五桠果科、芍药科蔷薇目--------蔷薇科※桠山茶目------------山茶科、猕猴桃科蔷豆目※----含羞草科、云实科、蝶形科果锦葵目-----------锦葵科※薇卫茅目----卫茅科、冬青科亚堇菜目-----------堇菜科、葫芦科※亚大戟目----大戟科※科杨柳目-----------杨柳科※纲鼠李目----鼠李科、葡萄科○白花菜目--------白花菜科、十字花科※无患子目----无患子科、槭树科、漆树科、芸香科○杜鹃目:杜鹃花科伞形目----伞形科※、五加科○柿树目:柿树科报春花目:报春花科龙胆目-----龙胆科、萝摩科、夹竹桃科菊茄目----------茄科○、旋花科、菟丝子科唇形目------紫草科、唇形科※、马鞭草科○亚玄参目-------木犀科○、玄参科○桔梗目--------桔梗科纲茜草目-----------茜草科○川继断目--------忍冬科○菊目-------------菊科※VII 泽泻亚纲:泽泻目——泽泻科※VIII槟榔亚纲槟榔目——槟榔科天南星目——天南星科IX 鸭跖草亚纲鸭趾草目——鸭趾草科莎草目——禾本科※,莎草科○X 姜亚纲姜目——姜科XI 百合亚纲百合目——百合科○,石蒜科,薯蓣科兰目——兰科※二、基本概念1、分类群、植物分类学、自然分类、分类等级(分类阶元)、真花说*、假花说*、原裸子植物*、原被子植物*、多胚现象*、幼态成熟*2、珠鳞*、*珠领、珠托、套被、苞鳞、托叶环痕、隐头花序*、柔荑花序*、肉穗花序、*合蕊柱、单体A*、2强A、4强A、*杠杆A、聚药A、二体A、多体A、上位花盘、*大戟花序、花序枝腋外生、花柱顶生、花柱基生、*壳斗、*连萼瘦果、托叶鞘、颖果、双悬果、分果、*蔷薇果、榕果(无花果)、桑葚果、瓠果、角果、侧膜胎座*、中轴胎座*、特立中央胎座*、蓇葖果、胞果、柑果、*蝶形花冠、假蝶形花冠、唇形花冠、花葶、头状花序、舌状花、筒状花、箨叶、*小穗、唇瓣、花粉块、轮伞花序、球果三、实验中涉及的重要科花结构及有关技能训练1、樟科花图式、壳斗科花图式、豆目三科科花图式、杨柳科花图式、大戟科花图式、菊科花图式、百合科花图式、葫芦科花图式、茄科花图式、兰科植物花图式2、花图式与花程式的转换。
3、解剖图的识别:禾本科小穗图、大戟花序解剖图、伞形科子房剖面图、菊科筒状花舌状花图、杨柳科花形态图、唇形科花部解剖图、兰科植物花部解剖图4、常见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四、以下重要植物科的归属1、观赏植物:紫玉兰、君子兰、春兰、吊兰、蝴蝶兰、观音兰、一叶兰、剑兰、龙舌兰、葱兰、紫罗兰、丝兰、荷花、琼花、桂花、牡丹花、大丽花、芍药、康乃馨、月季、木槿、玫瑰、茶花、杜鹃花、石榴、紫荆、水仙、茉莉、迎春花、金钟花、郁金香、夹竹桃、牵牛花、矮牵牛、美女樱、一串红、百合、日本樱花、梅花、蜡梅、栀子花、鸡爪槭、攀枝花、虞美人、风信子、长春花、佛手、丁香、紫薇、太阳花、一品红、茑萝、铁海棠、琼花、紫茉莉、勿忘我、霸王鞭、王莲、马蹄莲、龟背竹、金鱼花、大叶黄杨2、药用植物(药材):人参、党参、沙参、丹参、峨参、明党参、苦参、太子参、人参果、黄连、雪莲、厚朴、砂仁、麦冬、杜仲、红花、西红花、茵陈、金银花、地黄、女贞、甘草、天麻、麻黄、紫草、曼陀罗、徐长卿、首乌、白芷、当归、白芨、五加、茱萸、巴豆、牛膝、绞股兰、大黄、乌头、枸杞、知母、贝母、黄精、天门冬、三七、两面针、草珊瑚、罗汉果、女贞、藿香、连翘、黄姜、七叶一支花、半夏、板蓝根、秦皮、天花粉、地骨皮、附子、香附子、刺梨、射干、菟丝子3、蔬菜:菠菜、芹菜、白菜、豆角、黄瓜、辣椒、空心菜、茼蒿、竹笋、大蒜、洋葱、魔芋、椿芽菜、藕、生姜、冬苋菜、韭菜、萝卜、莴笋、苋菜、胡萝卜、茄子、西红柿、辣椒、芫荽、葫芦、洋姜、紫苏、黄花菜4、水果:苹果、桃子、西瓜、香瓜、荔枝、椰子、香蕉、芒果、龙眼、桔子、柠檬、荸荠、枣子、葡萄、火龙果、猕猴桃、李子、山楂、枇杷、石榴、菠萝、杏子、草莓、柿子、杨梅、三月泡5、重要经济植物:橡胶、油桐、茶叶、棕、甜菜、咖啡、大豆、花生、红薯、土豆、水稻、玉米、甘蔗、棉花、芝麻、胡椒、板栗、核桃、八角、烟草、红木(紫檀)、蚬木(铁木)、油菜、可可、腰果、盐肤木、向日葵、槟榔、荞麦、甜菜、花椒、桂皮、毛竹五、主要参考教材及复习资料1、吴国芳主编. 植物学(第二版)(下). 高教出版社,19922、谢国文主编. 植物学实验实习指导. 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3、黄燕文主编. 植物学学习指导与题解.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4、谢国文主编. 植物学学习指南.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5、黎维平主编. 植物学学习指导. 湖北科技出版社,1993六、课程提高读物(供参考)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册,补编1-2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19892 中山大学生物系,南京大学生物系合编.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3 张宏达等. 种子植物系统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 吴征镒等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综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 郑勉.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7-19595 胡先.植物分类学简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6 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7 李星学等.植物界的发展和演化.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8 侯宽昭编.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修订版.吴德邻等修订).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9 徐克学等译.生物科学参考资料(第十七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0 李娇兰等译.生物科学参考资料(第二十二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1 王文采.当代四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一).植物学通报,1990,7(2):1-1712 王文采,当代四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二).植物学通报,1990,7(3):1-1813 路安明·诺·达格瑞(R Dahlgren).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介绍和评注.植物分类学报,1984,22(6):497-50814 黄云晖.植物学(被子植物分类部分)教材中若干问题的商榷.植物学通报,1998,15(2):73-8015 伦德勒(Rendle A B)著.有花植物分类学(第一册).钟补求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16 伦德勒(Rendle A B)著.有花植物分类学(第二册).钟补求,杨永执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17 浅间一男著.被子植物的起源.谷祖纲等译.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18 李爱民,陈功锡. 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简评. 怀化师专学报,1999(3)19 陈功锡等. 华夏植物区系的地理联系及其作用与地位吉首大学学报,2000,21(3)20 李杨汉. 植物学(第二版)(下). 高教出版社,199021 古尔恰兰辛格编著》. 植物系统分类学. 刘全儒等译.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内部资料,切勿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