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与_俗词_中歌妓情感分析

合集下载

柳永苏轼对词的贡献

柳永苏轼对词的贡献

柳永苏轼对词的贡献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对后来词人的影响很大,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位。

柳词在词调的创作、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向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

苏轼作词,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又充分吸收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受到柳永的影响,苏词对柳词有承袭的地方,亦有其创新之处。

柳永是词学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从整个词学的发展史来看,柳永、苏轼、周邦彦分别代表着词学发展的三个高峰。

柳永是首要的一环,他奠定了词体的生命基调,但是柳永的成就是阶段性的而非总结性的。

词没有柳永,不一定能进一步开拓文学生命,但词如果没有苏轼的杰出革新成就以及周邦彦的“集大成”,那么词就不能提到与诗文相提并论的地位。

论开拓和创造成就,柳永首膺其功,他为词打下基本的规格。

宋翔凤曾云:“柳词……高处足冠群流……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事为之也。

”不止是苏东坡,北宋词家大都未能冲破“文以载道”的观念,作家填词,总给人遮遮掩掩的感觉,词很难登入大雅之堂。

柳永的性格纵放自傲,政治上的遭遇使他向“专业词人”的方向发展,为词开辟了新的天地。

柳词在形式方面,衍小令为长调,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慢词和小令平分秋色。

柳永创作了大量成功的作品,具有相当高的示范意义,对词的继续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在技巧方面,独辟“柳词家法”,以赋为词,铺叙展衍,成为后代学慢词着必学的门径。

柳永还“变旧声,作新声”,柳词除七分之一承袭旧调,其余的都是柳永创的新调,即使是承袭旧调的作品,柳永也能根据词情的需要,在词的长短和分句方面做调度。

如《浪淘沙》,唐五代词牌字数28字,柳词133字,形式分句也有很大差异。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鉴赏及译文答案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鉴赏及译文答案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鉴赏及译文答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由柳永所创作的,全词一层深一层,一步接一步,以铺张扬厉的手段,曲折委婉地表现了登楼凭栏,望乡思亲的羁旅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宋代: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一作:栏)《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注释潇潇:风雨之声。

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

霜风,秋风。

凄紧,一作“凄惨”。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

是处,到处。

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杀人。

”苒(rǎn)苒:渐渐。

渺邈:遥远。

淹留:久留。

颙(yóng)望:抬头远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争:怎。

恁(nèn):如此。

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雅俗共赏,情韵兼胜——论《淮海词》中的俚俗词

雅俗共赏,情韵兼胜——论《淮海词》中的俚俗词

2019年11月第38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Nov.2019Vol.38No.11doi:10.3969/j.issn.1001 7836.2019.11.041 收稿日期:2018 06 22作者简介:何倩怡(1994—),女,广东东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雅俗共赏,情韵兼胜———论《淮海词》中的俚俗词何倩怡(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州510006) 摘 要:俚俗词以柳永为代表,开始广泛运用方言口语入词。

秦观处于宋代文坛雅俗对立的时期,在创作上,他受到市井文化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柳永明白妥溜的词风同时运俗为雅,在柳永的俚俗与苏轼的雅化之间,在词的本色上进一步深入开拓了人的心灵世界。

他的俚俗词既跳出了倚红偎翠的声色享乐,又避免了过于雅化而脱离现实生活,维护了词的本色,最终形成了雅俗共赏、情韵兼胜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秦观;俚俗词;《淮海词》中图分类号:I22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7836(2019)11 0132 03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出生于宋仁宗皇 元年,著有词集《淮海集》,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

历代文人评述秦少游词,多数为夸赞之声。

张炎论其词,云:“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1]141刘熙载亦云:“秦少游词得《花间》《尊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

”[1]329《词坛丛话》中云:“东坡词胜于情,耆卿情胜于词,秦少游兼而有之。

”[1]365可见少游词专主情志而清新闲雅,在当时的北宋词坛占有一席之地。

俚俗词以柳永为代表,开始广泛运用方言口语入词,王灼的《碧鸡漫志》说柳永“浅近卑俗,自成一体”[2]61,俚俗词在当时的词坛中影响颇大。

然而历代文人对此褒贬不一,认为俚俗词“词语尘下”而“流入浅薄”,而且词应“雅正”。

在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俗文化的影响下,雅俗之辩应运而生。

《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柳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柳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柳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为代言体,以思妇的口吻诉说内心的痛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歌妓们的深怜痛惜之情。

上片写刚起床的思妇,重以景衬情,描写人物的外表现;下片表现思妇的心理,深入到理想情趣,写内心的悔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词语言明白浅显,直写歌妓们的闺房生活,冲破了当时蕴藉典雅的词风,成为柳词中“俚词”的代表作。

作品原文: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作品注释:(1)芳心:指女子的心境。

(2)是事可可: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无兴趣。

一切事全含糊过去。

可可:无关紧要;不在意。

(3)暖酥:极言女子肌肤之好。

(4)腻云亸:头发散乱。

亸(duǒ):下垂貌。

(5)梳裹:梳妆打扮。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这里姨妈招呼着和少奶奶重新梳裹已毕。

”(6)无那:无奈。

(7)恁么:这么。

(8)鸡窗:指书窗或书房。

语出《幽明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

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

处宗因此言巧大进。

“(《艺文类聚·鸟部》卷九十一引)。

(9)蛮笺象管:纸和笔。

蛮笺:古时四川所产的彩色笺纸。

象管:即象牙做的笔管。

(10)镇:镇日,整天。

(11)和:允诺。

(12)光阴虚过:时光白白度过。

光阴:时间;虚:空。

作品译文:自入春以来见那红花绿叶全带着愁苦,每件事都让我心烦意乱。

太阳已升到了花树梢头,黄莺已在柳条间鸣啼穿梭,我还在锦被里躺着。

腰身消瘦了,秀发低垂散乱,整天无精打采,懒得把胭脂抹。

真无奈,可恨那薄情郎一去之后,从不把书信捎。

早知如此,后悔当初没有把他的宝马锁起来。

谈柳词之俗

谈柳词之俗

用语是 市井俚俗 用语 ,语言通 俗
易 懂 外 ,柳 词 中 对 男 女 情 事 和 妓
作 了 细致 的刻 画 ,如 “ 少 敷 年 粉 ,依 前 醉 眠何 处 ” ( 斗 百 《 花》 表 现 了 妓女 相 思 的 心 情 ; ) “ 假使重相见 ,还得 似 ,旧时 么” ( 鹤 冲天》 描写 她们 怀念情 人 《 ) 但又怕再 见时情人变 心的忐忑之 情 。他 的语 言也非常贴 近市 民大
软 硬 兼 施 地 惩 治 他 ,让 他 今 后 不
时期俗文学发展历 程上 的里 程
碑。
活中沦落 于社会 底层 的歌妓 舞女
的生 活和心理 ,他 以平等 的态度
亓迪 ,女 ,重 庆师 范大学 文学与新
闻 学 院 2 o级 研 究 生 。 o7
敢 再 造 次 。这 种 泼 辣 爽 直 的 性
翼 ( 词选 ・ 侏 前
) 。他的词作
在 北 宋 极 为 流 行 ,有 这 样 的说
生 赢得 是凄 凉 。追前 事 、暗
法 :凡 有 井 水 饮 处 ,皆 能 歌柳
词 。可见柳词 已植 根民间 ,达 到 了妇孺 皆知 的程 度 ,深受普通 百 姓 的欢 迎。作为对宋 词进行 巨大
革 新 的 大 词 人 ,柳 永 的 词 对 后 世 词 人 也 产 生 了 巨 大 影 响 , 如 苏
永 还 有 一 些 词 对 歌 妓 的 内 心 世 界
轼 ,秦 观 ,周邦 彦等等 。
柳 词 中有 很 大一 部 分 是 俗 词 ,柳 词 的特点 , 概 括 为把 世 可 俗化 的市 民生活情趣 用通俗化 的
语 言 表 现 出来 ,之 所 以 称 其 为 俗 词 ,究 其 原 因 ,除 了 其 词 中 大 量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一、本文概述柳永,这位北宋时期的词坛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

他的词作,既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被誉为雅俗共赏的典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柳永词的雅与俗两个层面,以期更全面地揭示其词作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我们将对柳永词的“雅”进行分析。

柳永的词作中,不乏对自然风景、人生哲理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思考。

他善于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使得词作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他的词作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高度的艺术造诣。

这种高雅的艺术风格,使得柳永的词作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广为流传,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柳永词的“俗”。

柳永的词作不仅高雅,而且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他的词作中,有许多反映市民生活、描写爱情故事的篇章,这些篇章以平实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种贴近生活的创作风格,使得柳永的词作在民间广为传唱,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永的词作既具有高雅的艺术风格,又充满了通俗的生活气息。

这种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得他的词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柳永词的深入分析,揭示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词坛巨匠的卓越成就。

二、柳永词的雅柳永的词作,不仅以其独特的俗味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更以其深厚的雅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柳永的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柳永的词作语言华美,词藻丰富,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出一个个美丽的艺术世界。

他的词作语言既典雅又优美,既有文人墨客的精致,又不失市井小民的生动,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他的词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深受读者喜爱。

柳永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他善于以词抒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生百态,表达出对人生、爱情、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柳永都市词与心理分析

柳永都市词与心理分析

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柳永作为北宋前期词作大家,在词史上地位斐然。

而作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长调的柳永,其歌妓词、都市词、羁旅词在市民阶层广泛传播。

本文主要是针对柳永词都市书写进行探索。

论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对柳永词都市书写进行分类,主要包括节令习俗书写、城市风貌书写、都市歌妓书写三个方面。

第二部分从词人都市书写之心理分析,具体分析词人入仕心理、歌妓情结和逃离心理。

希图通过对柳永都市词的系统探讨。

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柳永词之都市书写。

关键字:柳永都市词心理AbstractAlways as Liu yong in the early northern song dynasty's ci in the word history status. And as always "cool" the creator, the word geisha, urban, some word spread widely in citizen stratum. This article is mainly aiming at urban in urban word always writing category, the role of the geisha and the porms of Liu yong spread development and urban writing contact ci psychological three sides facing the Liu yong`s porms exploration of city writ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custom yuanxiao, tomb-sweeping day, the Tanabata, chongyang;From boom capital bian city city, hangzhou city, suzhou city, jin guan city;From geisha, performance, accept to Liu yong`s porms "of" the chorale; From urban writing the characters, events, landscape to ci ZhiShi, reference to escape from the contradiction of consciousness;Are probed into urban writing the porms of Liu yong urban writing contains the research value, and to always creation and ideology, is a detailed classification of willow of city writing, to the psychology behind the poets better interpretation.Keywords: Liu yong the porms of urban writing by Liu yong geisha psychology目录引言 (1)1柳永词都市书写分类 (1)1.1节令习俗书写 (2)1.1.1元宵节 (2)1.1.2清明节 (3)1.1.3七夕节 (4)1.1.4重阳节 (6)1.2城市风貌书写 (7)1.2.1汴京城 (7)1.2.2杭州城 (9)1.2.3苏州城 (10)1.3都市歌妓书写 (11)2柳永词都市书写之心理分析 (12)2.1入仕心理 (13)2.2歌妓情结 (15)2.3逃离心理 (17)结语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1)引言在中国词史上,宋代是词的繁盛时期,可与唐代诗的繁盛相提并论,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

浅析柳永词之“俗”

浅析柳永词之“俗”

浅析柳永词之“俗”宋词与唐诗并肩于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园林,大抵可分为“婉约”与“豪放”两派,两种风格韵味各异,有含蓄婉转、高雅典丽,有通俗明白、音律晓畅、有的气势磅礴、恢弘大气。

词之大家比比皆是,提及婉约派,柳永可谓是名副其实。

他是北宋词坛第一位对次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大力创作慢词,一改唐五代以来小令一枝独秀的格局。

柳永之“俗”改变了文人“尚雅”的风格,结构与内容上都较以往有所突破,现存《乐章集》中约有作品200首,以俗词居多,可分为艳情词、爱情词、都市节庆词等,而宋代所用的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加以使用的,可以说是“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柳永不仅改变了词的声腔体式,并且从词内容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上加以改变,将普通生活写入词中,写百姓的真情实感,即“变俗为雅”。

运用通俗化的语言来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推进了词语言上的“俚俗化”,同时也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生活,王灼在《碧鸡漫志》说其“浅近卑俗,自成一体”。

《四库全书总目》也曾如此评价柳永词作:“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

”认为柳永把词从贵族士大夫手中又引入坊市之中,词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高攀之物,变得“接地气儿”。

柳永以前,即晚唐五代时期,词无论是创作环境、创作内容还是创作者皆为贵族服务,供他们消遣,割裂了与民间艺术的关系。

如以温庭钧为代表的花间词派,所作词大多是宫廷骄奢淫逸生活背景,是达官贵人娱乐闲暇时的听唱曲物。

柳永的词却不与之同流,作为一名失意的下层文人,他更了解市井百姓的生活,长期受助于歌妓的他也了解风尘女子的情仇离恨。

因此,他更愿意为这些人“发声”,表现他们的生活情趣和情感境界,既满足了市民阶级的精神需求,也为奢靡已久的文坛带来淡雅之风。

柳永“变旧声为新声”,纵观其词,俗语化遍布众多作品:《忆帝京》:“乍觉别离滋味……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迎春乐》:“为别后、相思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8-09[作者简介]张尧(1984-),男,吉林四平人,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语文教学。

第6期2009年12月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 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H 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6Dec.2009doi:10.3969/j.issn.1007-5674.2009.06.015词史上人们对柳永的作品一直存在广泛而持久的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那些“俗词”上,它们占柳永全部词作将近一半。

柳永在“俗词”中对歌妓的描写数量之多,争议之大,仿佛成为一种不同时代、不同群体意识形态较量的场所。

这种现象,是研究柳词、甚至研究更广泛的文化现象无法回避的。

本文仅就柳永“俗词”中歌妓的形象描写,分析阐释柳永与歌妓真实情感及歌妓当时的社会地位。

一、形象解读:是唯美,还是男性视角?“佳人才子”这种表现男女情爱素材的叙事模式形成并成熟于唐代,大量体现在唐传奇中。

显然柳永的“俗词”属于这种模式。

然而我们发现,柳永处理或表现这种素材时对传统的叙事模式进行了某种偏离,譬如不像唐传奇那样设计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然后加以解决,而是只截取其中表现男女相悦,特别是“私欢”的情节,欣快而恣意地铺陈叙写,但却回避了传统叙事模式的结局。

再如将原来讲述二人情爱故事的性质,转变成刻画或表现单个人内心体验的轨迹,仿佛在讲述中加进了大量“赋”的描写技巧和“诗”的抒情因素,突破、改写了传统的叙事模式。

因此,柳词中的女性形象自是与前人诗词(如温庭筠)中的歌妓有着显著不同,其具体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一)关于歌妓的姓名薛瑞生曾对柳永《乐章集》中提到的歌妓姓名做过统计,有师师、秀香、瑶卿、安安、虫虫、香香、英英、冬冬、楚楚、宝宝、心娘、佳娘、酥娘等18个[1]。

下面让我们来看几组提到歌妓姓名的词句:秀香家住桃花径。

算神仙、才堪并。

层波细翦明眸,腻玉圆搓素颈。

爱把歌喉当筵逞。

遏天边,乱云愁凝。

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

(《送征衣》)英英妙舞腰肢软。

章台柳、昭阳燕。

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

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柳腰轻》)酥娘一搦腰肢袅。

回雪萦尘皆尽妙。

几多狎客看无厌,一辈舞童功不到。

星眸顾拍精神峭。

罗秀迎风身段小。

而今长大懒婆娑,只要千金酬一笑。

佳娘捧板花钿簇。

唱出新声群艳服。

金鹅扇掩调累累,文杏梁高尘簌簌。

鸾吟凤啸清相续。

管烈弦焦争可逐。

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

(《木兰花》)与柳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他之前,在温庭筠以及《花间集》中,歌妓往往被称为“谢娘”、“谢女”等。

如温庭筠《归国遥》[香玉]中有“谢娘无限心曲”之句;《赠知音诗》有“窗前谢女青蛾脸”之句;韦庄《浣溪沙》[小楼高阁]有“小楼高阁谢娘家”之句,而从柳永开始,“谢娘”、“谢女”们终于从幕后的神秘中走了出来,似乎变成了“有名有姓”的实在人物。

(二)关于歌妓的身体柳永“俗词”中存在着大量对歌妓身体的描写,下面几个例子对歌妓身体的刻画更是达到了极尽细致的地步:“抬粉面,韶容花光相妒,绛消袖举”。

《夜半乐·艳阳天气》———咏其脸“倾城巧笑,如花面,恣雅态,明眸回美盼。

”《洞仙歌·佳留心惯》———咏其眼“偶认旧识婵娟,翠眉开,娇横远岫。

”《玉蝴蝶·误入平康小巷》———咏其眉“宝髻瑶簪,严妆巧,天然绿媚红深。

”《瑞鹧鸪·宝髻瑶簪》———咏其发髻柳永与“俗词”中歌妓情感分析张尧(西安交通大学附中,陕西西安710048)[摘要]柳永“俗词”中关于歌妓姓名、歌妓身体、歌妓身份、性爱场景等方面描写可谓淋漓尽致。

柳词中的歌妓形象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不相同。

柳永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手笔表现歌妓,这与他和歌妓的密切接触和特殊关系是分不开的。

通过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分析,从全新角度论证了柳永与歌妓的真正情感和歌妓当时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柳永俗词;歌妓;情感[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674(2009)06-0044-0344——“身材儿,早是妖娆,算风措,实难描。

”《合欢带·身材儿》———咏其身材“一个肌肤浑似玉,更都来,占了千娇。

”《合欢带·身材儿》———咏其肌肤“天然俏,自来妍黠,最奇绝,是笑时,媚靥深深,百态千娇。

”《小镇西·意中有个人》———咏其姿态毫无疑问,歌妓的身体是女性的身体,但柳永作为一个男性,他从审视到叙述歌妓的身体时究竟会采取一个怎样的视角?换言之,作为女性的歌妓会不会用和柳永同样的语言来描绘自己的身体呢?在沈松勤《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中,详细叙述了古代歌妓制度的发展历史和各个时代的状况。

其中引用了下面一段材料:孙綮《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丛书集成》初编本:(唐)平康里,入北门东回三曲,即诸妓所居之地也。

……诸女自幼丐,有或佣其下里贫家,常有不调之徒,潜为渔猎;亦有良家子,为其家聘之,以转求厚赂,误陷其中,则无以自脱。

初教之歌令而责之,其赋甚急,微涉退怠,则鞭朴(扑)备至。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唐宋时代的歌妓们来自社会上各个贫困的角落,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和虐待,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贱民”行列。

而且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没有人可以僭越他所处的等级。

一名歌妓不仅终生为妓,甚至世代为妓。

因此,歌妓是位于社会底层的群体,她们没有话语权,她们的声音也不可能发出,即使是通过柳永的词,我们也无法站在歌妓的角度来考察她们对自己身体的态度。

但在叙述者柳永的语言里,歌妓们的脸是“粉面”,眼睛是“明眸美盼”,眉黛是“翠眉娇横”,发髻是“绿媚红深”,身材(这个词本身就是用来形容女性的)是“妖娆难描”,肌肤“似玉”,姿态“千娇”。

这些形容词分明是词人站在男性角度对女性身体的评价,显然不是歌妓自身的审美取向,而这典型的“男性话语”恰恰体现了封建社会和柳永本人浓重的男权色彩。

(三)关于歌妓的情感与情欲柳词在表现歌妓的情感时,突出地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自道心期、自我呈现。

如《少年游》[层波潋滟]、《尉迟杯》[宠佳丽]、《菊花新》[欲掩香帏]等词,或写其“墙头马上”一见钟情,酒阑杯深,于洞房深处快步“逢迎”那个“萧郎”;或写其绸缪倚人,“困极欢余”,剪云鬟为盟誓,愿“共乐平生”;或写其香帏中论“缱绻”先愁“夜短”,“脱罗裳、恣情无限”;又如《锦堂春》[坠髻慵梳]写一位歌妓怨人爽约,心绪阑珊,思量日后待其归来,如何不允交欢,更深时“款款”盘问;《定风波》[自春来、残绿愁红]写“薄情”惹恨,追悔当初不缠住离人,令陪伴左右,致使年少光阴虚度;《法曲第二》[青翼传情]则写“草草”偷期,轻许平生,一旦离别,“恩爱”反成“烦恼”。

几番拟待“自家向道”,及至亲见,却“喜欢存问,又还忘了”;以及《迷仙引》[才过笄年]中写想要脱离“妓籍”的愿望。

种种轻颦浅笑、爽怒娇嗔、口上心下,皆生动如见,俨然似真。

这种自我表白曾被许为“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和“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特别是《迷仙引》[才过笄年]中“已受君恩顾。

好与花为主。

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

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等词句,更被许为下层妓女“独立自尊的人格和脱离娼籍的愿望”[2]。

柳永“俗词”中有大量对于情欲的表现或向往。

一部《乐章集》中,诸如“偎香倚暖,报著日高犹睡”(《慢卷紬》[闲窗烛暗])、“绸缪凤枕鸳被。

深深处、琼枝玉树相倚。

困极欢余,芙蓉帐暖,别是恼人情味”(《尉迟杯》[宠佳丽])、“莫闲愁。

共绿蚁、红粉相尤。

向绣幄,醉倚芳姿睡。

算除此外何求”(《如鱼水》[帝里疏散])等语,层见叠出。

冯金伯斥柳永为“纤艳淫媟”入于骨髓者,盖缘于此,而那些替柳词翻案的学者也不得不说这是“低级趣味的色情描写”。

二、情感分析:是真情还是阶级意识?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柳词中的歌妓形象是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不相同的。

柳永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手笔表现歌妓,这与他和歌妓的密切接触和特殊关系是分不开的。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分别从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探讨柳永与歌妓的真正关系。

(一)社会层面分析中国唐宋时的歌妓,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更充分的商品化了妓女不一样。

就唐宋而言,以从事音乐歌舞艺术为主要职业的家妓和官妓与明代以后卖身盈利的娼妓,大相径庭,不可相提并论。

即便是市井青楼一支,虽有卖身之迹,但通过肉体的交易而获取“夜合之资”的,也不是其全部内容,她们与家妓、官妓一样,首先是凭其伎艺入乐籍、驻青楼的,在向狎客献艺和狎客赏艺中,不一定非导致性交不可。

献艺和赏艺,并由此形成娱乐伙伴的关系,也是唐宋市井青楼的主要格局[3]。

正因为歌妓是有一定才艺的,她们在献艺时必然会对柳永产生一定的心理刺激,那么柳永在作品中也就会自然地流露出一定的情感倾向,甚至在表面看来,柳永在词作中抒发的是歌妓的“女性情感”。

但是,无论歌妓出卖的是肉体还是伎艺,她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男性的欢悦。

在那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以常情常理揆度,面对的又是妇女阶层中最卑贱的歌妓,男性词人高高居上,丝毫不将对方作为一个人来看待,是十分正常的,也是极其普遍的。

所以,柳永恋情词中情感传递之男女双方,并不处于同一层面,女性只是男性泄欲、玩弄的对象。

柳永大量的词都是以“狭邪”的目光注视着青楼女子,赏玩她们的形貌体态。

柳永浪迹江湖,随处留情,视歌妓为消愁解闷的玩物。

他向往“是处王孙,几多游妓,往往携素手”(《笛家弄》)的艳冶生活,期待“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迎新春》)的意外艳遇,总是以江湖浪子“狭邪”的目光炯炯地盯着众多女性。

(二)个人层面分析第一,柳永在偎红依翠的特定环境中,因对方的45——色艺俱佳而兴奋,他受欲望的刺激而迸发出来的创作激情,就不能简单视之为“真挚情感”。

往往是脱离了这种特定环境,情绪就随之消失;改变了这种特定环境,情感就随之转移。

因此,柳永恋情词所抒发的都是“蝶恋花”式的多情爱恋,见一个爱一个,处处留情,主宰其情感的主要是一种逢场作戏的娱乐之情。

柳永一首《西江月》,最能说明柳永这种多情:“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多情,安安那更久比和,四个打成一个。

幸自苍皇未款,新词写处多磨。

几回扯了又重挼,奸字中心著我。

”三位歌妓照单并收,多情就是无情,事实上是没有对其中的任何一位投入真情实感。

结尾词人竟以此沾沾自喜,夸耀于人。

第二,如果认真将柳永的恋情词加以归纳分析,就会发现其在游戏创作中大约遵循着一定的游戏规则:即夸耀歌妓的容貌艳丽与技艺出众,以及这位色艺双绝之女子对自己的温柔多情。

隐藏于这种游戏规则背后的心理成因则是:以幻觉的己身在众多女性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来反衬自己的才学与地位,从而获得心灵上的自我抚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