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精选3篇)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精选3篇)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精选3篇)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1一、文综试卷中历史试题总体评价1、题型基本稳定,知识布局合理,难易度把握较好:选取题以史料形式出现,非选取题的考查资料以小专题知识为主线进行综合整合、采用层层递进的小问题设置,注重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潜力的考查。

知识布局合理:考查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试卷难易度把握较好,问题设置有梯度。

2、体现高考的方向:从知识立意向潜力立意转化。

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材料分析题注重材料的鲜活性,有图片资源的运用;问题设计有务必的开放性(如40题第4小问)。

3、较好地把握宏观与微观、理性与感性知识的有机结合:如意识形态与客观存在的关系、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

4、注意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注意教材新增加的资料与提法(如30题)二、教学推荐1、加强历史概念的辨析与运用训练。

2、加强知识的梳理、探究、变通与整合,加强高三最后阶段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3、认真研究“高考考试说明”与“高中新课程标准”,把握考改方向。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务必要吃透考纲,对照说明,做到心中有底。

(2)研究“新教材高考模拟试题”,领悟高考动向与潜力要求。

(3)尝试以新课标模块为指导方向的专题复习,尤其是一些新的思想与新提法。

4、加强对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更大程度提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如每一次测试后,对学生答题状况作一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知识网络是否构成、分析问题是否较窄、新情境下运用知识潜力是否较弱、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否停留在微观表面、主干知识是否宏观把握等,尔后教师对教学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最大程度上发展思维。

5、继续加强解题方法、审题角度分析的讲解与渗透,讲与练相结合。

6、加强备课组的分工与协作。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2(一)基本状况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资料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资料个性细小,知识点比较碎。

历史试卷分析(精选20篇)

历史试卷分析(精选20篇)

历史试卷分析(精选20篇)本卷为开卷试卷,共两大题29个小题,总分100分,题型分选择题和综合题,分值比为50:50。

1 25题为单项选择题,其中1 6小题是考查世界古代史,7 17小题是考查世界近代史,18 25小题是考查中国近代史,26 29小题为材料分析综合题,其中26小题13分,考查世界近代史,27小题10分,28小题13分,均考查世界近代史,29小题14分,考查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分值比为70:30.2、试卷的主要特点(1)立足基础,设计灵活命题能紧紧围绕教材,以新课程历史课标为指导,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试题立足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整套试卷能够从书上直接翻阅到的题目很少,绝大部分的题目都需要学生经过必须的分析、比较、演绎、概括才能解答出来,试题资料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多变。

(2)时代感强,凸现时政热点试题时代感在选择题第2、3、7、12、18、20、23、25题及综合题第28、29题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其分值为47分,约占总分的一半。

资料联系到近期各地召开的两会及上海世博会,关键时期应对的改革,中日关系,两岸关系,中国的崛起等资料,尤其是是第29题,以中国的屈辱与崛起为线索,激起学生思考中国在当今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不得不保经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实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这些题目紧扣时事,却又未脱离学生学习、知识及本事范围。

(3)概括性大,立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本事概括性大,突出表此刻选择题5、7、8、11、18和四个材料分析题上。

其中综合题均是大跨度,高概括题。

第29题一个题目考了整个中国近现史的发展过程,可谓高度浓缩。

这些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本事和实际运用本事。

(4)做到学科渗透,注重课程合作在新课改中,每一个科目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地学习,他们相互渗透,相互整合。

这份试卷也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精神。

初中历史统编2022年山西省中考试卷分析

初中历史统编2022年山西省中考试卷分析

2022年山西中考历史试题分析2022年山西中考尘埃落定,趁热打铁,以鉴后学,分析如下,本次试题知识跨度一般,难度系数0.58,高频考点再现。

涉及主干考点清晰明确,综合归纳能力强。

既有对宏观知识框架的梳理,同时也由微观细节的分门别类考察。

选择题注重“以点带面”式的考察思路;材料解析题关切社会时事和世界变化,小切口大角度,在试题的选材和格式上虽不出固有模式,但仍不落窠臼,亮点颇多。

一、选择题分析第1题考查史料实证,三幅出土文物除河姆渡猪纹陶钵为教材中原图,其他两幅则为课外。

从时间上三幅图由远及近,但从从属关系上,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同脉,是黄河流域彩陶文化的典型代表,河姆渡则在长江流域。

从题干指向中在器物的造型和纹饰,所以此题解题的关键在图案,而不在器物本身。

此题另一层内涵在家国情怀和国家认同,陶器的演变,特别是彩陶通过自身的传播,获得文化的认同,进而实现文化趋同,同时也是政治趋同的开端,也是夏王朝一统天下的滥觞。

第2题考察历史解释,凡是“历史现象反映”都需要进行深度分析,透过表面看实质。

此题《北魏帝王出御图》为教材原图,涉及孝文帝改革史实,难度不大,为民族交融之典范。

第3题考察史料实证,文字材料出自教材,有给出“灌溉工具”,筒车无疑。

难度不大。

第4题考察史料实证,反证法题型,即给出论据归纳观点。

此题用排除法即可,A项“禁锢思想”需有“文字狱、八股取士”等字眼,学生条件反应即可排除。

B项“民族交流”论据中“行省制度”、“推恩令”不是民族关系方面的排除。

C项“监督”二字需有“御史台”“刺史”等机构,无则排除。

第5题考察了历史解释,从一个小的切口,京剧脸谱为主题渗透时人(清代)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

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三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项羽的形象为一个眼角下斜,嘴角下撇,看上去又不失庄重的人,正是古人民众对项羽的一般评价,有勇却使之于孤,最终乌江自刎,憾失天下。

初三历史试卷分析范文

初三历史试卷分析范文

初三历史试卷分析范文一、试卷基本情况。

1. 试卷结构。

- 本次初三历史试卷(人教版),满分100分。

题型包括选择题(共30分,每题2分,共15题)、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共20空)、材料分析题(共30分,包括3个小题)和简答题(共20分,1个大题,包含2 - 3个小问)。

2. 考试范围。

- 涵盖了初三历史教材中的世界近代史部分,从文艺复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

二、成绩分析。

1. 总体成绩。

- 本次考试年级平均分为65分,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30分。

从整体来看,成绩分布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态势,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55 - 75分之间。

2. 各分数段分布。

- 90 - 100分:5人,占总人数的1%。

这些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综合分析能力都很强。

- 80 - 89分:15人,占总人数的3%。

他们基础知识牢固,在材料分析和简答题方面有较好的表现,但可能存在一些小的知识漏洞。

- 70 - 79分:30人,占总人数的6%。

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在一些较复杂的材料分析题上理解不够深入,答题不够全面。

- 60 - 69分:50人,占总人数的10%。

他们能够掌握大部分的基础知识,但在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分析方面存在不足。

- 50 - 59分:60人,占总人数的12%。

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存在较多漏洞,在答题时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史实不够清晰。

- 40 - 49分:80人,占总人数的16%。

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在材料分析和简答题上失分较多。

- 30 - 39分:160人,占总人数的32%。

这些学生基础知识严重不足,对历史学习缺乏足够的重视或者学习方法不当。

三、试题分析。

1. 选择题。

- 考点分布。

- 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第1 - 3题):如文艺复兴的起源地、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等。

例如第1题:“文艺复兴起源于以下哪个国家?()A. 英国 B. 意大利 C. 法国 D. 德国”,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起源地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报告引言中考历史试卷分析报告旨在对中考历史试卷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历史试卷的特点和重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备考效果和应对能力。

试卷整体概述本次中考历史试卷共分为两个部分:选择题和解答题。

选择题部分包括了多项选择题和单项选择题,解答题部分包括了简答题和论述题。

试卷整体难度适中,注重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试题分析选择题部分多项选择题本次试卷的多项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的理解。

题目选材广泛,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和深层次思考能力。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重要细节的掌握。

题目涵盖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多个时期,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全面掌握程度。

解答题部分简答题简答题要求学生简洁、准确地回答问题。

本次试卷的简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以及影响的理解。

题目设计具有一定的难度,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

论述题论述题要求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或时期进行深入分析和回答。

本次试卷的论述题涵盖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历史事件,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理解和自主分析能力。

学生应对策略分析针对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是考试中比较容易拿到分数的部分。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历史事件的背景、影响和相关人物等知识点。

可以通过积累历史事件的题库和模拟考试来提高对选择题的熟悉度和答题速度。

针对解答题部分解答题部分相对较难,需要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备考过程中,学生应注重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以及影响等方面的掌握。

可以通过多做历年真题和进行历史事件的逻辑思维训练来提高解答题的答题水平。

结论通过对本次中考历史试卷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本次试卷整体难度适中,注重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察。

2. 选择题部分重点考察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的理解。

3. 解答题部分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历史中考试卷分析

历史中考试卷分析

历史中考二模试卷成绩分析历史中考二模试卷成绩分析一.历史中考二模试卷分析1.试题难易度——中等偏简单。

2试卷内容严格按照中考要求分为选择题,试图题,材料分析题3.中国史占23分,世界史占27分。

新疆地方史为10分,符合中考大纲要求二.题型示例原因分析:1.中等选择题分析:(3)1762年,清政府为有效管辖新疆,把伊犁将军府设在了A.乌鲁木齐B.惠远城C.乌垒城D.喀什(13)下面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俄国时间企业数工人数量产值(千卢布)1860年99 11600 79541879年287 42000 51937A.完成了工业革命B.解放了黑人奴隶C.废除了农奴制D.实行了五年计划第3题是新疆地方史题,考点比较细,学生看书容易忽略,造成丢分。

第13题俄国改革史题,学生审题不清,概念模糊,造成丢分。

2.简单题分析:都是书上内容,能找到既能选择,而且平时这方面的内容接触较多,学生能判断。

下一步的建议:1.依托精编总复习和综合检测等组织训练,加快复习进度,这是中考体系内的复习题,尽量抓实抓精。

2.排除困难,组织几节专题复习课,帮学生理清大思路,还是要勤抓基础知识。

3.培养学生考试当中的细心审题习惯,多做选择题和分析材料题的训练。

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材料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周恩来材料三: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2024年陕西中考历史试题分析

2024年陕西中考历史试题分析

2024年陕西中考历史试题分析2024年中考已落下帷幕,历史试题延续着中考命题一贯的指导思想:依托教材,构建情境,提出问题,结合热点。

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桥梁,以核心素养为考查目的。

一、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基本特点。

立足基础、切合热点;侧重综合能力;强化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彰显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

从题型分布、试卷结构来看,试卷分为选择题(12道24分)和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3道36分),满分60分,中国史占65%、世界史占35%,考查比例依然遵循往年,采用闭卷形式。

二、注重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周年纪念考查。

重大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24年考查重要事件的周年纪念有单选题的第4题甲午中日战争、第5题红军长征、第9题罗马帝国的建立、第13题西汉建立,材料分析题的第14题法国大革命、选做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等。

三、试题重视考查基础知识。

试题命制都以核心和主干知识为依托,不考繁难偏旧。

试题情境的创设基本与教材所选取的材料来组合使用,贴合初中学生的阅读习惯。

考点选择多在发展线索、历史结论、历史概念、阶段特征上选点,注重考查知识的整体性,如中国近现代革命建设线、世界大战线、资本主义发展线、苏俄(苏联)经济建设线、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线等。

四、考查聚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所有试题均渗透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

绝大多数试题题干以文字史料,历史地图,历史照片来呈现,体现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特点。

通过史实分析和材料识读考查历史解释,即对历史事实的识记、理解、论证和运用,同时渗透考查家国情怀,如中国古代文物文字与图片相结合,拉近实物与生活的距离,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地方史、地图、文字图片和柱状图等等史料,材料解析题13题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哪些思想主张能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问题”,此开放性试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感受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中考历史试题分析

中考历史试题分析

历史中考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1.内容分布合理,图文并茂。

题型结构基本相同,大致每套试卷选择题15个左右,非选择题5个左右,每套试卷至少有三个题插入图片,且图片在书上都能找见。

2.依据课标,难易适中。

试题共考到的知识点,基本上每题都能找到课标依据。

如2009年张掖市中考试题第7题,考查了课程标准要求的五四运动口号等知识点。

再如2010年张掖市中考试题第2题,考查了课程标准要求的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一知识点。

3.注重历史发展线索的考查。

历史不仅考查考生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掌握,也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等综合能力,其中考查历史线索就是很好的途经。

比如2011年张掖市中考试题读图题,梳理了中外各个时期不同的思想文化,如儒家思想、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等4.具有地方特色,注意文化概貌的考查。

比如2010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1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殷商文化以及乡土历史知识的了解。

课标要求知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商朝人使用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就是由甲骨文演变过来的。

5.注重学科渗透,着眼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和历史责任感。

近几年试题紧扣时事,却又未脱离初中学生的学习、知识范围及能力范围。

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

6.试题灵活、新颖。

几乎每一套试题的材料分析题都需学生经过一定的分析、对比、演绎、概括才能解答出来,不仅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识记,也考查了考生对所给材料的分析归纳等综合能力。

二、反思与对策1.新课的放与收。

上学期以来在,在课堂上我讲的过多,没有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在今后授课中要忍痛压缩自己讲解时间,保证学生有一半时间的自主学习活动时间。

适当放开课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放开了,不意味着学生漫无目的地自由学习,而是在教师根据课程目标预先设计好的程序中进行。

要注意收放尺度,也就是说在教师主导下进行学习,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要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效地进行各项能力的训练,从起始年级就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课堂达到最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1、题型与题量: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总共有四种基本题型:单项选择题,读图学史
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探究题。

满分40分,初步统计数据见下表:
一、单项选择三、材料解析题四,综合探究题
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8 16 40% 1 8 20% 1 8 20% 1 8 20%
2、试题的分布和分值的比例:各种题型和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
符合新课程标准,安排合理。

试题涉及初中各学期所学内容,并“由远及近”逐渐加重,体
现了历史考查“厚今薄古”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详情见下表:
选择题读图学史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探究题合计
内容分值比例% 分值比例% 分值比例% 分值比例分值比例% 中国古代史8分20% 0分0% 0分0% 0 o% 8分20% 中国近代史4分10% 0分0% 8分20% 0 0% 12分30% 世界古代史2分5% 0分0% 0分0% 0 0% 2分5%
世界近代史2分5% 8分20% 0分0% 8 20% 18分45% 合计16分40% 8分20% 8分20% 8 20% 40分100%
3、试题特点
本次中考试题以《考纲》为指导,新课标为准绳,结构严谨,题量适中,题的难易程度
适中,从内容到形式都符合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

考查的内容仍是学科基本知识,体现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原则,其特色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古今结合,用当今的热点话题引出所要考查的历史知识,从而反映出考生对历史
的感悟与认识,凸现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比如选择题的第5小题就用今年的上海世博会引
出了《南京条约》这个知识点,还有第8小题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考查罗斯福新政,
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试卷风格,会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绝不是过去的简单再现
或复述,而是一面镜子,对现实有着借鉴作用。

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
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

(2)基础知识、基本重点依然是今年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
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如选择题第2题考查秦始皇,第6题考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等。

(3)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根据题意对知识进行整理、运用的综合能力,
侧重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结合。

突出表现在读图学史题和材料分析题中,看图题注重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历史知识和提炼历史知识的能力,材料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运用的综合能力。

从这不难看出,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已提上初中历史教学的日程,
这不能不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的反思。

二、成绩统计
1、150份试卷抽样分数统计:
优秀率及格率不及格率24分以下
(不含24分)
24——32分
(不含32分)
32分以
(含32分)人数% 人数% 人数%
44.7 % 80.7% 19.3% 29人19.3% 54人36% 67人44.7 %
其中最低分2分,最高分40分,净差38 分。

从150份抽样试卷统计情况来看,今年
学生的历史中考成绩比2009年相对较高。

2、各题得分人数及占抽样总人数的百分比(样本人数150 份)
(1)选择题:
选择题
优秀率及格率不及格率9分以下10—12分13—15分
16分
(最高分)
41.3% 86 % 14%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21人14% 67人44.7% 45人30% 17人11.3% 从抽样统计调查情况可以看出,选择题的成绩比去年较低,只有17个学生该题得了
满分。

该题错的最多的是第7小题,其次是第3和第8小题。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某些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容易混淆。

(2)读图学史题:
读图学史题优秀率及格率不及格率4分以下5—6分7分
8分
(最高分)62% 84 % 16%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24人16% 33人22% 51人34% 42人28%
从抽样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这道题学生答的非常好,7—8分的学生有93人,优秀率达到了62%。

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也可以
看出,学生对一战和二战的历史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

(3)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优秀率及格率不及格率4分以下5—6分7分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