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肠道菌群定殖及对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论文素材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论文素材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论文素材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宿主健康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肠道微生物是指寄居在人体肠道中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在肠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影响食物消化吸收,还能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合成维生素等。

因此,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一、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的关系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正常情况下,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组成能够维持宿主的健康状态。

首先,肠道微生物参与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能够产生多种酶类,帮助宿主分解食物,提高食物的利用率。

其次,肠道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肠道微生物通过参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调节,能够改善免疫系统的稳定性,预防炎症性疾病的发生。

此外,肠道微生物还能够合成一些维生素和抗生素,对人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当肠道微生物组成发生改变时,就可能会导致宿主健康问题的出现。

一些因素,如药物的使用、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炎症等,都可能对肠道微生物组成产生不利影响。

这种不利的影响可能导致肠道微生物失衡,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肠道炎症、肠道肿瘤等。

因此,维持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对于宿主健康至关重要。

二、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关系的调控机制目前,科学家们正致力于揭示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之间关系的调控机制。

一方面,研究人员发现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和多样性与宿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饮食中的纤维素等物质是肠道微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能够刺激肠道微生物的生长和多样性。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还发现免疫系统的稳定性和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存在紧密联系。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稳定性,能够维持肠道微生物的平衡,预防炎症性疾病的发生。

此外,肠道微生物的平衡还受到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调控。

研究人员发现,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差异,部分差异可能与个体遗传有关。

此外,环境因素,如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也会对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产生影响。

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

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

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随着人类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重视,人们对其研究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入。

肠道微生物组是指包含大量微生物的生态系统,涵盖了1,000多种细菌属,其中包括成千上万的生物专门生存于人体肠道内。

这种结构与功能繁复的肠道微生物系统对人类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有着深刻的影响,从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

本篇文章将概述这一兴趣络绎不绝的领域的一些趋势和进展。

第一部分:肠道微生物组的健康重要性肠道微生物的双重性质有助于延伸研究的范围。

正常情况下,它是人体内的有益微生物。

它能够参与大量获益人体的活动。

比如在维生素和氨基酸的代谢演变中起到关键作用,消化食物,并保持肠道的黏膜完整,这些过程中只是体现了微生物对人体的好处。

微生物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代谢特征,例如抗菌素的合成,并能对各种疾病的预防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肠道微生物的平衡被破坏时,微生物就会成为道路提供细菌的侵略,从而引起疾病和不适感。

严重的紊乱症状可以包括脾气暴躁,抑郁心情,免疫感觉减弱,体重稳定不在采取,以及代谢难以调节。

长期的肠道微生物失调也被认为是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的根本原因,例如肠道炎症性疾病、克罗恩病等疾病。

总之,肠道微生物组对人类健康和康复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很多不同的疾病方案和预防方法中探讨、了解肠道微生物群落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部分:目前的研究和进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从事者已经在对人类微生物和人体微生物生态系的性质、抑菌素和菌群以及菌群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喜欢人口学归纳分析的研究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和食物、公共健康项目以及循环模式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群体的肠道微生物组,研究人员可以发现该微生物组的穿戴区是持久的,但它也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比如饮食、使用抗菌素等编写。

在人类微生物组方面还有着无限的潜力。

与此同时,最近发展出来的细菌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也被广泛用于研究菌群。

母婴健康系列十二:肠道菌群在儿童胃肠道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母婴健康系列十二:肠道菌群在儿童胃肠道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母婴健康系列十二:肠道菌群在儿童胃肠道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儿童胃肠道疾病占儿童常见疾病的第二位,这些疾病也正成为困扰广大家长、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原因。

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生理时间演变对机体的代谢、消化、营养吸收、免疫系统调节和阻止肠道致病菌的定植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肠道菌群在儿童感染性疾病、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比如功能性腹痛、功能性便秘)和儿童肥胖等胃肠道疾病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肠道菌群与儿童胃肠道感染大肠杆菌感染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感染是婴儿和从发达国家到不发达国家(特别是卫生条件差的地区)的旅行者腹泻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成年人中,可能并不总是需要考虑抗腹泻治疗,因为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疗,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

但是,对婴幼儿来说,早期治疗对提高婴幼儿及其父母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甚至可能挽救生命。

一个人的肠道菌群组成可以决定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在人类肠道的定植。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补充益生菌可以预防或治愈某些类型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艰难梭菌感染艰难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的厌氧的产芽孢杆菌,具有产毒素和不产毒素两种类型。

它是一个重要的成人院内感染病原体,然而它在儿童中似乎也越来越普遍。

据报道,健康新生儿中有高达70%是无症状的艰难梭菌携带者。

在这些儿童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艰难梭菌的携带率会逐渐下降,到2岁时,艰难梭菌的定植率降到成人水平的5%左右。

艰难梭菌在儿童肠道中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对艰难梭菌携带者的血清学和局部宿主反应的进一步研究可能有助于阐明疾病机制。

艰难梭菌在儿童中的存在对以后的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还有待确定。

由于缺乏标准化的评分系统,很难在儿科感染中定义艰难梭菌感染性疾病,这使得在受感染儿童中量化疾病负担和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建议3岁以上儿童在与成人相同的情况下应该进行艰难梭菌感染检测,比如急性腹泻和近期有抗生素使用史。

抗生素对肠道定植抗力的影响研究进展

抗生素对肠道定植抗力的影响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1-8689(2021)02-0113-08抗生素对肠道定植抗力的影响研究进展方鼎丽 方芳 郭沁园 薛云新 王岱*(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厦门 361102)摘要:哺乳动物的胃肠道寄居着复杂的微生物种群,这些微生物种群被称为肠道微生物群,其与宿主的健康和疾病状态息息相关。

肠道菌群可以防止外源病原体在胃肠道中定植,这种现象被称为“定植抗力”。

对肠道微生态的干扰,譬如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改变微生物的组成,影响宿主免疫功能,并导致定植抗性的丧失,从而使宿主易于被病原体定植。

本文对肠道定植抗力的形成机制以及抗生素对定植抗力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人们合理使用抗生素、研发抗生素替代疗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抗生素;肠道菌群;定植抗力中图分类号:R978,Q931 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 of antibiotics on intestinal colonization resistanceFang Ding-li, Fang Fang, Guo Qin-yuan, Xue Yun-xin and Wang Dai(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Vaccinology and Molecular Diagnostics,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102)Abstract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f mammals is home to a complex population of microorganisms, known as the gut microbiota,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ate of health of the host. The intestinal flora can prevent the colonization of exogenous pathogen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 phenomenon known as “colonial resistance”. Disturbances to the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such as the use of antibiotics, may change the composition of microorganisms, affect the host’s immune function, and cause the loss of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making the host vulnerable to colonization by pathogen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intestinal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and the impact of antibiotics on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aiming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nd researching alternative therapies for antibiotic treatment.Key words Antibiotics; Intestinal flora;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收稿日期:2020-02-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81971905);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补助资金项目(No. FJHJF-L-2019-4);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No. JT180009);分子疫苗学与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No. SKLVD2018KF005)作者简介:方鼎丽,女,生于1994年,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谷氨酰胺对病原菌T3SS 毒力基因表达及其对宿主粘附力的影响。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1, 11(5), 2221-2227Published Online May 2021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1.115319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杨丽萍1,马臻棋2*,王学红2,马文霞1,李惠1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青海西宁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青海西宁收稿日期:2021年4月21日;录用日期:2021年5月7日;发布日期:2021年5月25日摘要肠道菌群是在人体消化系统中蕴藏着的数万亿的微生物,其形成和增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肠道菌群及其潜在作用的认识也日益加深。

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当肠道菌群紊乱时可以改变肠道的通透性、消化和代谢以及免疫应答等,从而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本文阐明了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并探讨了肠道菌群紊乱与人体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肠道菌群,影响因素,人体健康,疾病Research Progress of Intestinal Floraand HealthLiping Yang1, Zhenqi Ma2*, Xuehong Wang2, Wenxia Ma1, Hui Li11Graduate School of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2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Qinghai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Xining QinghaiReceived: Apr. 21st, 2021; accepted: May 7th, 2021; published: May 25th, 2021AbstractIntestinal flora is a kind of trillions of microorganisms in human digestive system, whose forma-tion and proliferation ar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通讯作者。

影响婴儿肠道菌群构成因素的研究进展

影响婴儿肠道菌群构成因素的研究进展
可 将 肠 道 菌群 分 为 主 要 菌 群 和 次 要 菌 群 。 主 要 菌 群 也 称 优 势菌群( p r e d o m i n a n t m i c r o l f o r a ) , 是指 数量在 1 0 ~1 0 ・ g 以上 , 主要 为 原 籍 菌 ( a u t o c h t h o n y ) 或常驻 菌 ( r e s i d e n t l f o r a ) , 包括类杆菌属 、 优杆菌属 、 双歧杆菌属 、 瘤 胃球 菌属 和 梭 菌 属
Ab s t r a c t : T h e d i v e r s i t y o f e a r l y i n t e s t i n a l b a c t e r i a l l f o r a a n d t h e l a t e r b o d y S h e a l t h i s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 B a b y i n t e s t i n a l l f o r a h a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d y n a mi c a n d f r a g i l i t y 。 a n d i s l i a b l e t o b e i n l f u e n c e d b y ma n y f a c t o r s . I n t h i s p a p e r , t h e c h i l d —

7 1 6・ 药学研究源自・  ̄ u m a l o f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V o 1 . 3 2 , No . 1 2

母婴健康系列七:肠道菌群与婴儿免疫发育

母婴健康系列七:肠道菌群与婴儿免疫发育

母婴健康系列七:肠道菌群与婴儿免疫发育肠道菌群深刻地影响着宿主的生理机能,现代全球生态变化也在扰乱着我们体内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微生物群为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的信号。

哺乳动物的肠道是地球上细菌密度最高的生态场所,这种复杂的生态系统为黏膜屏障功能的充分建立和先天性与适应性免疫系统平衡发育提供了信号。

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减少了我们与微生物接触的机会,这被认为是导致出生后免疫发育异常和免疫介导的疾病日益流行的一个主要因素。

生命早期是免疫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微生物暴露似乎对免疫介导的疾病的发生有着长远的影响。

孕妇孕期的微生物环境也可能对婴儿的免疫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今天,我们将探讨生命早期的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更深入的了解发育中的婴儿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之间复杂相互作用,对于制定促进儿童健康和预防免疫介导疾病发生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共同进化没有一种动物是独立于微生物而进化的。

在地球的大部分历史中,微生物是地球上唯一的生命形式,多细胞生命出现在一个由原核生物主宰的世界。

动物宿主和微生物之间亲密、复杂和动态的相互作用深刻地影响了动物的进化,现在依然是如此。

微生物与脊椎动物共同进化的近5亿年,形成了微生物与免疫系统的互惠关系。

然而,我们现代富裕的生活方式和日益下降的生物多样性减少了我们与微生物接触的机会,导致我们建立了一个与祖先截然不同的微生物群落。

免疫系统在宿主和微生物共生体之间形成稳态,形成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

对于那些对宿主提供消化和保护作用的微生物,免疫系统给予庇护;而对于微生物的致病和入侵行为,免疫系统予以清除。

我们的免疫系统似乎在进化过程中既保护了有益微生物,也避开了病原体。

在脊椎动物中,适应性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记忆有益和致病性微生物的能力以及抑制和促进先天性炎症的能力,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为宿主与日益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建立更复杂的关系提供了机会。

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研究进展肠道菌群是生活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

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组学研究的深入,肠道菌群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概述肠道菌群的概念、历史及其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性,并探讨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

肠道菌群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这些微生物通过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人体的消化、代谢、免疫等方面产生影响。

早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就开始研究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肠道菌群的认识逐渐深入,肠道菌群在维护人体健康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

肠道菌群通过影响人体的消化、代谢、免疫等方面,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等。

通过对比不同疾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科学家们发现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有害菌增多,有益菌减少。

肠道菌群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受到宿主代谢的影响,而肠道菌群也可以通过影响宿主代谢来调节人体健康。

例如,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屏障功能、影响脂肪和糖代谢、增强免疫功能等方式来改善人体健康状况。

益生菌是指对宿主有益的肠道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

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等方式来改善人体健康状况。

益生菌还可以缓解抗生素使用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减少抗生素相关腹泻等不良反应。

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争议。

不同研究之间存在差异,部分研究结果可能受到研究方法、样本选择等因素的影响。

肠道菌群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部分研究发现可能仅仅是相关性而非因果性。

益生菌的应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益生菌种类和剂量的选择、益生菌的安全性等。

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探讨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特别是肠道菌群如何影响人体代谢、免疫等方面的研究;加强肠道菌群与常见疾病发生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验证益生菌在改善人体健康方面的效果;研究不同人群肠道菌群的差异,为个体化营养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益生菌的安全性及其对肠道微生态的长期影响,为益生菌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科学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肠道菌群定殖及对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李勇超1,2,张 波1,2,*(1.北京联合大学功能食品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91;2.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191)摘 要:新生儿的肠道菌群主要来源于母体和新生儿之间的菌群交换。

婴儿肠道菌群的定殖和发育对婴幼儿期乃至成年以后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剖腹产、抗生素的使用以及人工喂养是影响母婴微生物交换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将增加婴儿患免疫以及代谢疾病的风险。

关键词:孕妇;肠道菌群;剖腹产;抗生素;人工喂养Recent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Development in Infants and Its Effect on HealthLI Yongchao 1,2, ZHANG Bo 1,2,*(1.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unctional Food,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2. College of Applied Arts and Scienc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Abstract: The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me is determined by maternal-offspring exchanges of microbiota. The colo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m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ealth of infants and adults. The maternal-offspring exchanges of microbiota are affected by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cesarean section, perinatal antibiotics and formula feeding, which can increase the risks of metabolic and immune diseases.Key words: pregnancy;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me; cesarean section; antibiotics; formula feeding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601044中图分类号:R15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6)01-0258-05引文格式:李勇超, 张波. 婴幼儿肠道菌群定殖及对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6, 37(1): 258-262.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601044. LI Yongchao, ZHANG Bo. Recent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development in infants and its effect on health[J]. Food Science, 2016, 37(1): 258-26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601044. 收稿日期:2015-04-17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33B06);北京联合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作者简介:李勇超(199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与毒理。

E-mail :liyongchaoyx@ *通信作者:张波(1962—),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与毒理。

E-mail :zhangbo_wl@肠道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已成为目前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婴儿体内的微生物数量与组成主要受母体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孕妇健康状态、分娩方式、婴儿喂养方式、孕期及婴儿抗生素的使用等。

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母体孕期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与数量对婴儿肠道微生物的定殖与发育以至对成年以后的代谢与免疫疾病有重要的影响。

母体孕期肠道微生物又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疾病、微生物感染以及抗生素的使用等。

因此,保证母体孕期的肠道微生物平衡对胎儿和婴幼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阐述孕期母体微生物与婴幼儿肠道微生物定殖和发育的关系,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以及制定可行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1 婴幼儿肠道菌群与免疫及代谢的关系肠道菌群能够产生多种酶,参与营养物质的代谢,对人体的代谢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肠道菌群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分化、免疫器官的成熟,而且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机能,如抗体的生成、T 细胞分化以及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等。

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发育和成熟主要取决于母体和新生儿之间的菌群交换。

目前的研究表明,抗生素的使用、剖腹产以及人工喂养均可影响婴儿肠道菌群的平衡。

剖腹产破坏了母婴之间肠道菌群的交换,使新生儿突然从子宫环境来到外界环境,造成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失衡,使婴儿的消化功能和免疫功能遭到破坏,从而增加了婴儿患腹腔疾病[1-2]、哮喘[3-6]、糖尿病[7-8]以及肥胖[9-11] 的风险。

顺产婴儿由于有母亲产道的菌群作为过渡,母亲产道的正常菌群可以为婴儿肠道形成一个屏障,婴儿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逐步适应外部环境。

一些流行病学的资料表明,孕期抗生素的使用也将影响母婴之间的菌群交换,并增加婴儿患肥胖和哮喘等疾病的风险。

人群调查发现,母亲在婴儿出生前2~3 个月内服用抗生素,会使出生后婴儿患肥胖的机率比未使用抗生素者显著增加,同时该调查还发现剖腹产的婴儿患肥胖的机率也显著增加[12-13]。

母乳喂养可促进新生儿肠道菌群的成熟、免疫和代谢系统的正常发育,而人工喂养可使新生儿的免疫以及代谢系统发育缓慢[14]。

2 孕期母体微生物的变化孕妇在怀孕期间全身组织器官都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同时阴道和肠道的微生物也会发生明显变化并将通过分娩过程垂直传递给婴儿。

Aagaard[15]和Romero[16]等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提取基因组DNA,使用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扩增V3~V5区,将产物进行焦磷酸测序,研究孕妇阴道微生物的变化特点,结果发现孕妇怀孕期间阴道菌群的菌种多样性低于未孕妇女,且种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有乳酸杆菌、梭菌、拟杆菌和放线菌,尤其是在怀孕后期乳酸菌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

孕妇怀孕期间阴道菌群的稳定性也高于未孕妇女。

还有研究表明,孕妇除阴道菌群发生变化外,肠道中菌群也随之发生改变。

Koren等[17]采用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扩增V1、V2区,将产物进行焦磷酸测序,对91 名健康孕妇不同孕期的粪便样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孕妇妊娠早期(妊娠12 周末之前)和妊娠晚期(妊娠28 周之后)的肠道微生物差异显著,在妊娠早期,孕妇肠道肠杆菌属和链球菌属比例降低,而肠球菌属比例增加,这些变化可能与孕期母体的内分泌和免疫功能调节变化以适应妊娠有关。

虽然目前对孕妇肠道及阴道中菌群改变对母体及后代健康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楚,但普遍认为这可能是一种保护机制,使母体和胎儿发生适应性变化,为婴儿在接触到其他微生物之前提供一个特殊的微生态环境。

还有研究表明,母体肠道菌群和阴道菌群的变化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妊娠35~37 周时,有许多菌群同时存在于肠道和阴道中,如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等[18]。

孕妇阴道中含有大量乳酸杆菌,可使阴道保持较低的pH值,降低阴道炎症的发生率,抑制其他有害菌群的生长,并阻止菌群进入子宫,防止羊膜、胎盘和婴儿受到感染,同时也对出生后的婴儿肠道消化功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19-21]。

另外乳酸杆菌的代谢产物过氧化氢和细菌素有抗感染的作用,乳酸杆菌产生的表面活性蛋白可以阻止病原体感染母体,降低母体阴道炎症的发生率。

目前普遍认为胎儿的生存环境是无菌的,但目前仍有一些研究表明母体子宫内包括羊膜、胎盘和胎膜以及脐带血中均发现有细菌的存在[22],但这些母体器官中是否本来就存在菌群还是被外界细菌感染所致,关于这个问题以及母体在分娩前和胎儿间微生物是否发生交换是一直有争议存在的[23]。

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证据确定这些因素的存在以及对胎儿和婴儿肠道微生物以及健康的影响。

3 新生儿体内微生物的来源和定殖婴幼儿肠道微生物定殖与发展呈现连续的动态变化,婴儿出生后第1个月,其肠道细菌组成变化十分复杂且频繁,包括一些短暂存在的细菌,一旦肠道环境发生改变,这些细菌就会消失,但也有些细菌在成年时仍会存在,演变为固有细菌。

从婴儿出生第1个月到第3年,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拟杆菌门逐渐增加,随着婴儿断奶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程度增加,产生了各种代谢产物如短链有机酸、酚类、维生素等,以满足微生物自身和宿主的营养需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幼儿肠道微生物组成逐渐达到成年人的状态[24]。

新生儿体内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母体产道、粪便以及体表的微生物,在婴儿出生后一些兼性厌氧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通过分娩移植到新生儿肠道中并不断增殖,造成新生儿肠道的厌氧环境,从而有利于厌氧微生物如拟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繁殖[24-26]。

母乳喂养是婴儿出生后母体菌群向婴儿体内转移的一种重要方式,母乳喂养使母体微生物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双歧杆菌以及乳酸杆菌等不断向婴儿肠道转移并加速肠道菌群的增殖和成熟[27-30]。

特别重要的是母乳中含有低聚糖等益生元,使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大量增殖,益生菌和益生元共同调节婴儿肠道菌群,建立平衡的微生态环境,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增殖、调节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31-35]。

母乳喂养的婴儿1 周岁时肠道菌群的发育已经比较完善,3 周岁时肠道菌群基本接近成年人[24,36-37]。

因此,母乳喂养能促进婴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完善婴儿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的发育,是婴儿获得营养的首选方式。

4 影响婴儿肠道菌群定殖的因素母体健康状态、剖腹产、抗生素的使用以及人工喂养是影响婴儿肠道菌群定殖的主要因素。

孕妇怀孕期间的外部因素(药物、疾病、压力、重金属或辐射等)也可能通过母体影响婴幼儿肠道微生物的定殖。

4.1 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种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平衡从而对宿主施加有益影响的微生物,主要作用包括:调整肠道菌群的平衡、提高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代谢、防止便秘、产生抗菌素、缓解乳糖不耐症、治疗肝损伤、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抗肿瘤、增强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胆固醇水平、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