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注释和翻译_诗经_的几个问题_程俊英

合集下载

程俊英_蒋见元著_诗经注析_通假字注考议_吴玉芝

程俊英_蒋见元著_诗经注析_通假字注考议_吴玉芝
一、将异体字误认作通假
汉字的发展过程中已有了两千多年,在这漫长的时期中,由于时间和地域 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多个字来代表它,这是很自然的,因而形 成了一大批形体结构相差很大的异体字。 裘锡圭先生认为:“异体字就是彼此 音义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 一般所说的异体字往往包括只有部分用法相同的 字。严格意义的异体字可以称为狭义异体字。部分用法相同的字可以称为部分 异体字,二者合在一起就是广义的异体字。 ”[2]异体字的实质就是同一个字的 不同写法,读音相同,意义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
三、滥用通假
在这些通假注释错误中, 也有一些是没有注 意到字的本义即可通释文意, 或是忽视了词义与 本义之间的引申关系, 把词义的引申当做通假字 来解释,牵强附会。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襢”通“膻”?
“襢裼暴虎,献于公所”。 (《郑风·大叔于田》) 程俊英、蒋见元依据齐诗、韩诗“襢”作“膻”释“襢” 是膻的假借字,襢裼即脱衣露体,赤膊。 传:“襢裼, 肉袒也。 ”《说文》:“膻,肉膻也。 ”陆德明《经典释 文》:“襢,本又作袒。 ”襢、袒为变换声符的异体字。 《玉篇·衣部》:“袒,肉袒也。 或作襢。 ”《说文》:“襢, 裼也。 ”据《汉语大字典》可知,襢、裼、膻皆表示脱 掉衣服露出上身[5]。 襢字本义即可通释文义,文从 字顺,不必将其牵强释作通假。
四、本字与借字相混
“俨”通“ ”? “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陈风·泽陂》)《太平 御览》引韩诗作“硕大且 ”。 据此程俊英、蒋见元 将“俨”字释为“ ”的假借字,并引薛君《韩诗章 句》“ ,重颐也。 ”且不论先秦之时是否以重颐为 美,这里韩诗“ ”与毛诗“俨”究竟何为本字尚有 待讨论。 与程、蒋的解释不同,《汉语大字典》引韩 诗作例,释“ ”通“俨”,庄重[5]。 《说文》:“ ,《诗》 曰:硕大且。 ”高翔麟《引经例辨》:“此韩诗也。 毛诗 作俨。 ……韩诗作‘ ’,为假借字。 ” 《说文》:“ ,含怒也,一曰难知也。 ”参照该诗 第二节“硕大且卷”(“卷”通“婘”,好貌),可知“俨” (或“ ”)意思应与“卷”相近,释作美人含怒或美 人难知均不合文意。 而“ ”表“重颐”之意,也仅有 《韩诗章句》引“硕大且 ”一例,未免牵强。 《说 文》:“俨,昂头也。 ”昂首之姿展现端庄、持重,继而 引申出“庄重,恭敬”之意。 《玉篇·人部》:“俨,矜庄 貌。 ”《集韵·俨韵》:“俨然,恭也。 ”《礼记·曲礼上》: “毋不敬,俨若思。 ”郑玄注:“俨,矜庄貌。 ”“硕大且 俨”,传:“俨,矜庄貌。 ”诗人伤怀美人,这美人身材 高大且仪态端庄,于诗意通畅,且照应前句,更为 恰当。 综上,笔者认为毛诗中“ ”为借字,“俨”才 是其本字。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译文和注释】《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译文和注释】《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译文和注释】《诗经·国风·王风·黍离》《王风·黍离》一诗的背景,《毛诗序》说:“《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

黍离先秦:佚名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译文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

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注释黍(shǔ):北方的一种农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

离离:行列貌。

稷(jì):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

行迈:行走。

靡(mǐ)靡:行步迟缓貌。

中心:心中。

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悠悠:遥远的样子。

噎(yē):堵塞。

此处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忧深气逆难以呼吸。

鉴赏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

诗经《小雅·鹤鸣》原文翻译赏析

诗经《小雅·鹤鸣》原文翻译赏析

诗经《小雅·鹤鸣》原文翻译赏析《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小雅·鹤鸣》原文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小雅·鹤鸣》原文翻译赏析《小雅·鹤鸣》,《诗经·小雅·鸿鴈之什》的一篇。

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

全诗二章,每章九句。

这首诗讽谕周王朝最高统治者应该招用隐居山野的贤才。

此诗大致上是写诗人在广袤的荒野听到鹤鸣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看到游鱼潜入深渊,又跃上滩头;又看到园林长着檀树,近旁一座山峰。

于是他想到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

历代对其主题有不同的看法。

全诗意脉贯串,结构完整,通篇运用比喻,富有艺术感染力。

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

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

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注释⑴九皋:皋,沼泽地。

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⑵渊:深水,潭。

⑶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⑷爰(yuán):于是。

檀(tán):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时无定指。

常指豆科的黄檀,紫檀。

⑸萚(tuò):酸枣一类的灌木。

一说“萚”乃枯落的枝叶。

⑹“它山”二句:利用其它山上的石头可以错琢器物。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鹤鸣》译文和注释赏析 精品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鹤鸣》译文和注释赏析 精品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鹤鸣》译文和注释赏析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然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

这么美丽的画面呀,下面就和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⑴九皋皋,沼泽地。

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⑵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⑶萚ò酸枣一类的灌木。

一说萚乃枯落的枝叶。

⑷错砺石,可以打磨玉器。

⑸榖ǔ树木名,即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

【译文】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

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恶木叶凋零。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声传天边很整齐。

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鉴赏此诗共二章,每章九句。

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

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

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

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

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说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

这种说法较易为今人所理解。

先谈朱熹的说法。

他分析第一章说盖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言诚之不可揜掩也;鱼潜在渊,而或在于渚,言理之无定在也;园有树檀,而其下维萚,言爱当知其恶也;他山之石,而可以为错,言憎当知其善也。

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理,其庶几乎?他将诗中四个比喻,概括为四种思想即诚、理、爱、憎。

2024年诗经氓原文及详细翻译

2024年诗经氓原文及详细翻译
以为感情不会变化,或者以为感情可以代替一切,同样也是天真的。初恋时的激情不可能始终保持高热度,随着结婚、生子、度日,热度会逐渐降低,甚至可能接近冷漠状态。如果对情感的期望值太高,那么情感热度降温带来的失望就会越大,挫折就会越深。这么说来,夫妻长期相处就没有情感了吗?肯定不是。情感的确是使夫妻关系和谐的重要粘合剂,但它不是空中楼阁,而有现实的基础。外表的吸引力,性格的投合,情趣的一致,性生活的和谐等等,是不断为情感提供活力的源泉。另一方面,这些因素中的变化,也会对情感产生微妙的影响。如何意识到各种变化,并努力使它们朝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倘若对此麻木不仁,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现事情发生了转折,情感出现剧变,再来呼天叫地,就迟了。西方格言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夫妻间的情感,以及情感的变化,也不是一天出现的,必须像培育花朵一样地经常松上、浇水、施肥、剪枝、除虫、防冻,才可能使之茁壮成长。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当你妻子整三年, 终日忙碌活全干。 起早贪黑操家务, 没有哪天有空闲。
生活安定无忧愁, 你却粗暴又专横。 亲兄亲弟不知情, 总是拿我作笑柄。
静心思前又想后。 独自悲愁心哀伤。 当初相约同到老, 到老尽是愁和怨。
淇水虽宽有河岸, 漯河再阔也有边。 从小一块同游乐, 有说有笑心喜欢。
忠诚盟誓都明白, 哪知从此已改变。 过去时光不留恋, 一刀两断不再谈!
世上没有不变的情感,只有在变化中不断更新和不断充实的情感。世上没有架在空中的爱情,只有在实实在在、平平淡淡的度日中生长起来的爱情。

《诗经·氓》原文、翻译、注释与赏析

《诗经·氓》原文、翻译、注释与赏析

《诗经·氓》原文、翻译、注释与赏析《诗经·氓》原文、翻译、注释与赏析《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氓》原文、翻译、注释与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卫风·氓》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翻译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

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以秋天为期。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

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

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

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

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

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

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

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

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

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诗经》研究的几个问题

《诗经》研究的几个问题

《诗经》研究的几个问题《诗经》研究的几个问题《诗经》研究曾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学人们也做过相关的学术总结,下面一起来看看!一、关于《诗经》的性质问题《荀子·儒效》说:“圣人也者,道之管也。

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

故《诗》《书》《礼》《乐》之归是矣。

”可见,在战国时代,《诗》已经被认为是圣人的传道之书,已经有了“经”的意义。

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经也者,恒久之治道,不刊之鸿教也。

”可见,在中国古代人的眼中,《诗经》并不是一部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一部以“诗”的形式表现圣人之“志”的“经典”。

古人关于《诗经》的这种看法到“五四”时代开始受到严厉的批判。

1922年,钱玄同在给顾颉刚的一封信中说:“《诗经》只是一部最古的总集,与《文选》、《花间集》、《太平乐府》等书性质全同,与什么‘圣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这书的编纂,和孔老头儿也全不相干,不过是他老人家曾经读过它罢了。

”(《古史辨》第一册)于是,《诗经》不再具有了“经”的性质,而成了一部普通的中国古代诗歌总集。

这种认识奠定了20世纪研究《诗经》的基础,标志着《诗经》学的根本转向。

这里面显然有一个基本的问题需要我们重新思考。

《诗经》在我们今天看来固然是普通的诗,但是当时人对它的看法并不如此。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又说:“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鱼兽草木之名。

”可见,孔子认为《诗》在当时是承担着多种功能,是有多种应用价值的。

从现有的先秦文献记载看的确如此。

《诗》在当时所承担的第一功能是礼仪功能。

《颂》诗主要用于宗庙祭祀的礼仪活动里,雅诗主要用于宫廷燕飨等礼仪活动中,风诗也用于各种世俗的礼仪活动中。

诗在当时所承担的第二功能是政治教化功能。

中国古代有采诗以观民风的说法,又有公卿士大夫陈诗献诗之说。

无论是采诗还是陈诗献诗,诗在这里都被当成是为政治服务的东西,而不是用来审美。

国学诗经之《国风·齐风·鸡鸣 》译文和注释

国学诗经之《国风·齐风·鸡鸣 》译文和注释

国学诗经之《国风·齐风·鸡鸣》译文和注释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译文“公鸡喔喔已叫啦,上朝官员已到啦。

”“这又不是公鸡叫,是那苍蝇嗡嗡闹。

”“东方曚曚已亮啦,官员已满朝堂啦。

”“这又不是东方亮,是那明月有光芒。

”“虫子飞来响嗡嗡,乐意与你温好梦。

”“上朝官员快散啦,你我岂不让人恨!”注释朝:朝堂。

一说早集。

匪:同“非”。

昌:盛也。

意味人多。

薨薨(hōng轰):飞虫的振翅声。

甘:愿。

会:会朝,上朝。

且:将。

无庶:同“庶无”。

庶,幸,希望。

予子憎:恨我、你,代词宾语前置。

鉴赏自汉迄今,对《鸡鸣》的阐释大致经历以下三种不同的方式:第一种是“诗人介入式”的解读方式,以唐代孔颖达的《毛诗正义》最为典型,其句读为:“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孔颖达认为,《鸡鸣》首次两章上两句为夫人之言,下两句是诗人对夫人话语的评判。

卒章皆为夫人之辞。

在诗中,始终是夫人在说话,男子没有言语,诗人介入其中,起解说作用。

第二种是“半联句体”解读方式,以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为代表,其句读为:“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方玉润认为,首次两章上两句为夫人言,下两句是丈夫言,末章全是夫人言。

第三种是“问答联句体”,以程俊英为代表,在《诗经注析》中提出,其句读为:“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程俊英等认为,首次两章上两句为夫人言,下两句是丈夫言,末章上两句是丈夫言,而下两句是夫人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