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从光同志事迹介绍
张继光的相关事迹300字

张继光的相关事迹300字黄继光(1930~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
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
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
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
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
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
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
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
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
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
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
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的火力点。
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那舍己为公,一心为民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的北陵烈士陵园。
在中江县还有黄继光纪念馆。
张从顺事迹观后感

张从顺事迹观后感最近看了张从顺的事迹,那可真是像一阵强烈的旋风,直直地就刮进了我心里,让我心里的那些小情绪啊,都被搅和得翻天覆地。
张从顺,这个名字一开始我听到的时候,就像听到了一个遥远的传奇。
可是随着对他事迹的深入了解,我发现这不是什么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故事,而是实实在在的英雄壮举。
他在面对危险的时候,那股子坚定就像一棵深深扎根在大地上的老松树,风雨怎么吹打都不会动摇。
他心里装着的是人民的安全,就像一个超级英雄,守护着他的小世界,只不过这个小世界就是咱们老百姓生活的地方。
你想啊,谁遇到危险的时候不害怕呢?可是他就那么勇往直前,一点退缩的意思都没有。
这可不是什么电影里演的,这是真真实实发生在咱们身边的事儿。
他对工作的热爱,就像我对火锅里的毛肚一样,那是一种深深的执着。
不管事情有多小,不管工作有多繁琐,他都当成天大的事儿来办。
他的这种态度,让我不禁想啊,我平时在自己的工作或者学习中,一点点小麻烦就想打退堂鼓,真是不应该。
我要是能有他那十分之一的热情和认真,那我的成绩估计都能蹭蹭往上涨,就像火箭发射一样。
而且他对待身边的人也是特别的真诚和友善。
他就像一颗温暖的小太阳,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热量。
他把自己奉献给了大家,这种奉献可不是嘴上说说的,那是真的用生命在诠释。
他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就像一个在黑暗里摸索的小迷糊,突然被他这盏明灯照亮了,一下子就看清了自己应该走的方向。
看完他的事迹,我觉得自己像是被打了一针强心剂。
以前总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现在我就想,得像张从顺那样,活得有意义,对社会有点贡献。
哪怕我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但是我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呀,比如给老人让个座,帮邻居拿个快递之类的。
说不定这些小事积累起来,也能像张从顺的那些事迹一样,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温暖的痕迹呢。
张从顺的事迹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内心深处那扇关于奉献、关于勇敢、关于热爱生活的大门。
我希望他的精神能像星星之火一样,在更多人的心中燃烧起来,让咱们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张福清先进事迹观后感1000字

张福清先进事迹观后感1000字摘要:一、引言二、张福清先进事迹简介三、张福清先进事迹的感悟四、张福清先进事迹对我们的启示五、结尾正文:【引言】近日,观看了张福清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录像,深受感动。
张福清同志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新时代优秀党员干部的风采。
本文将围绕张福清同志的先进事迹,谈谈自己的感悟和启示。
【张福清先进事迹简介】张福清同志是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的一名基层干部。
多年来,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工作中,他以身作则,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张福清同志一生廉洁奉公,深得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敬佩。
【张福清先进事迹的感悟】观看张福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感人命关天,责任重于泰山。
张福清同志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
他身上的三种精神值得我去学习:1.恪尽职守的精神。
张福清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身上的恪尽职守精神,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2.攻坚克难的精神。
张福清同志在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从不退缩,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
他身上的攻坚克难精神,让我明白要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毅力,才能在工作中取得突破。
3.廉洁奉公的精神。
张福清同志一生廉洁奉公,严守党纪国法。
他身上的廉洁奉公精神,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品质。
【张福清先进事迹对我们的启示】张福清同志的先进事迹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1.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强化责任担当。
我们要始终保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风貌,面对困难和挑战,迎难而上,锐意进取。
3.增强为民意识。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2017年度人物:传承中国精神 传递中国力量

2017年度人物:传承中国精神传递中国力量作者:来源:《晚晴》2018年第01期人,渺小而又平凡,却因信念而伟大,因梦想而不凡。
2017年,人们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无论是至诚报国的科学家,还是为民造福的好干部,一张张面孔,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
岁末,让我们重温他们的故事,感受那些温暖的瞬间,传承中国精神,传递中国力量。
李光98岁老红军慈善路上的“新长征”对他而言,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参加革命,为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解甲归田,为建设新中国而孜孜努力;退休在家,为红色精神传递、捐资助学而奔波不息。
他就是贵州省遵义市老红军李光,已是98岁高龄。
老红军李光离休后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上学读书。
20多年来,他省吃俭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那些家境贫寒的孩子重返课堂。
如今,他已经捐款40多万元,受资助的孩子多达1100多名。
他是一位真正的战士。
上半生为“国”,功勋卓著;下半生为了“国家的未来”,慈善助学。
他总说,“比起牺牲了的战友,我做的还不够。
”长征精神永不忘,近百岁的老红军,至今仍奋进在他捐资助学的“新长征”路上。
他用一生诠释着一个老红军、一位共产党员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对社会、对人民的爱。
黄旭华92岁一生为祖国深潜48年前的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当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强国梦、强军梦的“蓝色巨鲸”奔向大海之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难掩激动,泪流满面……正是包括他在内的无数人的艰辛付出,才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
由此,黄旭华的名字与核潜艇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青丝变为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如今,第一艘核潜艇已经退役,但年逾九旬的黄旭华仍在“服役”。
不少人称他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但黄旭华婉拒美意。
这个为了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九旬老翁,哪里在乎什么名头,他只是觉得:“这辈子没有虚度,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程不时88岁矢志不渝追梦大飞机回首来路,中国直到60年代,都没有一架属于自己的喷气式飞机,所以当时有国外记者讽刺说:“中国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鹰”。
党的先锋模范人物事迹简介

党的先锋模范人物事迹简介一个党员在本职岗位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就为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党的先锋模范人物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的先锋模范人物事迹简介,欢迎大家阅读。
党的先锋模范人物事迹简介篇一他具有很强的责任感,不苛求个人名利得失,勤勉务实;他具有良好的品行修养,与人为善,以身作则。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校办的工作岗位上八年如一日,用热情的服务、踏实的作风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影响和带动着每一个人。
由于成绩突出,他多次被学校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做文字工作一定要静下心来”张重阳具有强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他经常说,“做文字工作一定要静下心来”。
他承担着繁重的文字工作任务,每年起草修改的公文多达400多个,讲话稿、汇报材料、简报材料、会议材料等各类文字材料近50篇,仅2009年学习实践活动期间,他就起草、编印文字材料计10万余字。
对于他来说,业余时间及放假期间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有时为了赶材料,他从早上一直到晚上十点多,全部泡在了办公室。
即便这样,每当其他部门的同事送来需要处理的文字材料,无论什么时间,无论材料有多么难处理,他总是笑脸相迎,认真对待,及时处理,从不推脱和抱怨。
有一次,周五快下班的时候,其他部门的同事送来一个急件需要处理,恰恰这个时候他的血管神经头痛的老毛病又犯了,但他二话没说,马上投入工作,直到晚上十点多,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趟到床上后,才发现自己忘了吃晚饭。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有时不属于他工作范围内的事情,只要别人找到他,他也会热心帮助,绝不拒绝和计较,他觉得能够帮助别人是一种荣幸,还可以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和提高,是一件好事。
“不仅不能乱拿一分钱,还要节约每一分钱”张重阳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廉洁自律,工作上高要求,生活上低标准,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身作则,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切实当好廉洁自律的表率。
支月英先进事迹观后感

支月英先进事迹观后感支月英先进事迹观后感(精选16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支月英先进事迹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支月英先进事迹观后感 1近日,在得到通知观看优秀党员系列节目《榜样》时,我校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大家到会议室观看,一个个激动人心、可歌可泣的故事,令我们大家都潸然泪下,让我们由衷地敬佩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在各个行业领域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和榜样,是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追随者。
也许是自己身为老师这个职业的原因,《榜样》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守候大山里孩子们的教师支月英,她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奉献。
在这个物欲纵横的时代,她没有随波逐流,她把自己36年的美好时光全部奉献给了山里的孩子们,整整两代人,她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那些留守儿童求知的天空,用自己的坚守换来了未来的希望,这是多么高尚的觉悟啊!她是这整座大山的恩人,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而支撑她做到这一切的就是放心不下山里的孩子们,他曾经说过,如果人人都走出山区,那么山里的这些留守儿童又谁来教育呢?因此,她选择了坚守,却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孩子们飞出了大山。
看完支月英老师的事迹,再回想起自己在平时的作为,有时还为自己评职称的事而急躁,或为自己多干些活而抱怨,真的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渺小,自己的境界是如此的低!我立志要想支月英老师学习,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时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直到永远。
支月英先进事迹观后感 2观看《榜样》专题片,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支教老师,被人们称为“傻子”的支月英。
19岁的她不顾一切来到了江西省一个叫泥洋的村子,独自一个人教学生所有的课程。
每当月上树梢,支老师陪伴在留守儿童的身边,给他们母亲一样的关怀。
“我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了才有希望”以及当提及到退休的事时,她坚定地说“我不退休,我要一直教下去”。
干一行爱一行的事例4篇_故事素材

干一行爱一行的事例4篇_故事素材钢铁之师谢荣春,男,1986年2月出生,江苏灌南人,2003年12月入伍,上士,现任巨野县公安消防大队光明中队队长助理,中共党员。
该同志自入伍以来,认真学习政治和业务技能本领,严格遵守部队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大小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乐于助人,特别是任代干以来,他自身要求更加严格,工作不分份内份外,扎扎实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深受大中队官兵的称赞。
曾先后获得四次“优秀士兵”荣誉称号,受支队、大、中队嘉奖6次,并且在2010年5月总队攻坚组培训时被评为“优秀学员”。
入伍年来,共参加大大小小灭火救援战斗20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230人。
特别是在2006年8月11日大义镇液氨泄漏处置事件中,该同志随同执勤车赶赴事故现场实施抢险救援。
在混乱的现场,花草树木全被挥发的氨气熏的枯死,人被呛的直咳嗽,眼睛难以睁开。
根据现场询问厂内技术人员得知:在制冷机房内可能是机器年久失修管道腐蚀发生泄漏,具体泄漏位置不祥,还有八吨液氨尚在罐内,遇明火随时会发生爆炸,挥发的氨气数量多浓度大,加之在凌晨无风,使之在机房四周呈放射状扩散,危害着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
根据指挥部署,谢荣春同志在携带好个人防护装备的情况下出一支无后坐力水枪边稀释泄漏的氨气,边掩护侦察人员实施内部侦察。
刚开始,由于泄漏时间过长,扩散范围较大,内部侦察人员一时无法靠近,这时该同志全然不顾流入下水道中的氨气遇喷雾水流的作用向上猛烈翻腾,为更好地保护内部侦察人员,沉着冷静地进入机房,稀释从阀门泄漏的液氨,为内部侦察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侦察环境,确保了安全。
在实施卸压导流过程中,该同志主动请战,深入险境,在泄漏区域连续奋战40分钟实施卸压导流,全然不顾流入下水道中的氨气遇喷雾水流的作用向上猛烈翻腾的气浪,与中队长孙百技、代理副中队长王洪勇两名同志和厂内一名技术人员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工具登上塔台用铁丝一点一点地把导管连接、固定到出口处,在检查导管万无一失后,才实施导流,为成功处置此次液氨泄漏起到了主力作用。
张继光的故事

张继光的故事张继光,一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是明朝末年的一位抗倭名将,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
张继光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自小就饱读诗书,骨子里流淌着忠诚和爱国的血液。
在他年轻的时候,倭寇侵扰中国东南沿海,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张继光毅然投身军队,立志要保家卫国,驱逐倭寇。
他历经艰难,终于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将领。
在抗倭过程中,张继光带领着部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役,最著名的便是镇守山海关的战斗。
在那场战斗中,张继光带领守军与倭寇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他的英勇事迹被传颂开来,成为了后人口口相传的佳话。
然而,英雄的背后往往都是鲜血和牺牲。
张继光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的兄弟、战友们在战场上牺牲,他自己也多次受伤。
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畏艰险,不惧牺牲,为国捐躯。
张继光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战争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史诗。
他的忠诚、勇敢、无畏,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他的一生,都在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他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是我们不应忘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付出一切的英雄们。
张继光的故事,就是我们永远的榜样,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张继光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有了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他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
在今天,我们也应该怀着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传承着张继光的精神,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民族的团结和谐,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努力奋斗。
愿我们永远铭记张继光,永远传承他的精神,让中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从光同志事迹介绍
张从光,男,39岁,东北农业大学毕业,1995年参加工作,1997年1月调入淮阴市计划委员会(现淮安市发改委),先后在农村能源办公室、农经处、三产办、农经处、稽察办、办公室工作。
历任副主任科员、副处长、主任科员、稽察办主任、办公室主任等职。
工作以来始终牢记“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非凡的业绩。
2002、2005年度被省发改委评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被市扶贫领导小组评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2008、2009年连续2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工程先进个人,2009年市委市政府节庆活动工作先进个人,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荣立“三等功”一次。
一、刻苦努力,招商引资成果辉煌。
招商引资项目5个,总投资超2.5亿元。
其中竣工投产项目3个,分别为固定产投资4000万元的淮安市吉达玻璃工艺制品项目、3000万元的淮安市银鑫包装材料项目、3000万元的楚州区油脂香料项目,即将竣工项目1个,为固定资产投资近2亿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淮安四星级曙光国际大酒店项目,即将开工建设的项目1个,为固定资产总投资5000万元的江苏博圣集团投资建设的商品砼生产项目。
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或即将建成投产为淮安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精心策划,争取项目资金硕果累累。
张从光同志继从事农经工作就将策划编报争取项目作为工作的重要抓手,从事农经工作8年累计协助或单独争取国家大型商品粮项目、优质粮工程、良种繁育、农业科技示范园、农村沼气、灌区改造、防护林建设、经济建设示范小城镇等农林水项目150多个,争取省级以上无偿资金超15亿元,改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3百万亩以上,由此为粮食增产带来的效益在20亿元以上。
而农业产业经营自98年开始正式起步,到2006年共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0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3户,国家级龙头企业2户,累计为龙头企业争取省扶持资金4千多万元,通过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建立种养基地50万亩,畜禽养殖400万头(羽),每年为农户净增收达2亿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强化稽察,监管项目工作再上台阶。
2007-2008年随着国家对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力度加大,对已下达未组织稽察竣工验收的在下一年不允许申报同类资金项目。
为此,张从光同志组织人员共奔赴8个县(区)40多个乡镇稽察卫生院、政法、农业、污水处理等各类政府投资项目150多个,组织竣工验收项目40多个。
不少项目单位因为基本不懂建设程序,通过稽察,帮助项目单位在项目法人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监理制以及资金管理方面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也确保了项目的尽快建成发挥效益。
特别是被省政府列入08年必验的全省28个污水处理项目(淮安占6个),通过努力细致的工作,全部通过竣工验收,为全省率先全部通过验收
的市,也因此获到省发改委的好评。
也由于稽察工作到位,为2009年淮安申报扩内需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共成功申报312个,争取扩内需资金8.5亿元,为苏北第一)。
四、心思基层,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2007-2009年,张从光同志作为单位被市委、市政府选派到楚州区复兴镇大李村半脱产从事脱贫工作。
为做好这项工作,开始一段时间张从光同志吃住在基层,骑自行车用了半个月时间走访了全部贫困户,先后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党员代表座谈会、群众代表座谈会,了解大李村的干群思想,帮助他们拟定三年扶贫发展规划,提出脱贫的具体措施,并积极跑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协调争取项目资金。
通过不懈的努力,累计为大李村争取各类无偿资金1200多万元(相当于复兴镇07、08、09年三年财政收入总和),是市委、市政府下达任务的28倍。
主要实施了灌区改造、优质粮产业工程、灾后重建、道路建设、校舍改造、农村沼气、卫生室、村部、无公害生猪养殖和鱼塘整治项目等。
通过这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大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改变,使大李村从无自来水、无村部、无卫生室、无水泥路等一个“八无”的经济薄弱变成为“八有”村,至09年大李村100多户贫困户已脱贫近90%,村集体收入达到6.5万元,提前三年完成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达5万元的目标,在所有帮扶队员中帮扶工作名列前茅,以至于大李附近的村民都羡慕大李村“结识了好亲戚”。
五、团结协作,开创办公室工作新局面。
2009年2月份因为工作岗位调整,张从光从稽察办到办公室。
办公室属于联系上下、连接内外的岗位,杂事、琐事比较多,不但要服务好外,还要协调好内,开始其压力也很大。
但张从光同志是一个干什么都不服输的人,他紧密团结办公室的人员,定目标、定任务,比学赶超,在争先创优上求突破。
在他的带领下,办公室同志“心往一处靠,劲往一处使”,工作中始终将集体和大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由于张从光同志坦荡做人、团结协作,办公室工作很快得到领导和大家的认同, 2009年,由办公室主抓的单位信息宣传工作全市第二,超出第二名单位900多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顺利通过外审;“三公”支出比上年节约了15%以上。
而办公室也因为在张从光同志的带领下被单位评为先进处室,在单位民主测评中,办公室9个人中有6个人被评为优秀公务员(或先进个人),占本单位先进人数比例将近一半,另有一人被评为优秀党员。
六、秉公用权,塑造清正廉洁优良品质。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是张从光同志对自己的一贯要求。
在复兴帮扶期间,由于帮助基层争取了道路、水利基础设施(桥梁泵站)、卫生院、猪场、村部等项目,有不少熟人想通过其将项目工程做下来,并承诺给好处费,可他坚持所有项目工程按照招投标程序办理,甚至连管他们扶贫工作的一位领导找他打招呼要帮人介绍工程也是同样对待。
即便他的哥哥本身就是从事建筑的,他也没给在复兴介绍丝毫工程项目。
因为没有人情项目工程,他所挂钩帮扶的每一个项目都建成了优良等级。
在办公室,公务接待、物品购置、车辆管理、电脑维修等在一些人看来似乎都是可以用来谋私的手段,可他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教育身边的人,各项工作必须按照单位规定执行。
自己来同学朋友什么的都是自掏腰包,身边的人也不享受照顾。
因此,至今他身边的人也没人找他解决本该由自己买单的接待;车辆管理虽然在办公室,可他从不搞特殊,节假日和下班后,考虑到驾驶人员的辛劳,即便是公务,张从光同志能不用公车的也尽量不用;物品购置上,符合政府采购的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零星物品500元以上的由两个人参与,电脑维修实行货比三家,比服务、比价格,谁的服务好、价格低就选谁。
曾有多个老板给其送购物卡都被其婉言谢绝了,他对这些送卡的人只有一个要求,“提供周到的服务、合理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