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植体脱分化再分化愈伤组织细胞离体一定的营养物质

合集下载

第4章 植物细胞工程制药

第4章  植物细胞工程制药
➢ (3)平板培养法:单细胞接种于固体培养基
上,获得单细胞形成的细胞系
➢ (4)条件培养法:接种于条件培养基上形成
的细胞系。条件培养基指培养过细胞的培养基 上清,有植物生长激素等残留,用于制备成固 体培养基。
2.单倍体细胞的培养(花药培养):指将植物单 倍体细胞培养成单倍体植株或纯和二倍体植株
➢ 一般采取花药作为单倍体细胞的培养对象 ➢ 用花粉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3)丹参发根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技术
➢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活血化淤,通经止痛. ➢ 丹参中含有二类活性成分: 脂溶性二萜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
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耐缺氧、改善冠状动脉 供血等药理作用,是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药物。 ➢ 丹参有效成分在原植物根中含量低、生长周期长, 加之近年 产地环境污染和为防病虫喷施农药等原因, 便得原料药的供 应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
➢ 植物细胞培养从植物组织培养而来,植物组织
培养主要用于形成组织和再生成植株
➢ 细胞培养主要生成次生代谢产物 ➢ 基本技术:
✓植物材料的准备 ✓培养基制备 ✓培养方法的选择
植物组织培养
1.理论基础 细胞的全能性
2.:基本原理: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 胚状体
试管苗
(丛芽)
脱分化
再分化
外植体
愈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织
2 植物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 细胞的全能性: 一个细胞所具有的产生完整生物个体的固
有能力。 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
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的这种特性叫做细胞的 全能性。
细胞为什么会具有全能性呢?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追根溯源都是受精卵分裂、分化 而来的,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 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2022生物课时练40植物细胞工程含解析

2022生物课时练40植物细胞工程含解析

植物细胞工程1。

某二倍体植物是杂合子,下图为其花药中未成熟花粉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是该花粉培养过程中的过程,②表示的是过程,X代表的是,③表示的是过程。

(2)图中从愈伤组织形成完整植株的途径有两条,具体通过哪条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成分中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最后获得的来自未成熟花粉的完整植株都称为植株(甲)。

未成熟花粉经培养能形成完整植株,说明花粉具有。

(3)对植株甲用处理,才能使其结实产生后代(乙),否则植株甲只有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才能产生后代(丙)。

这种育种方法的优势是。

2.(2019全国Ⅲ)培养胡萝卜根组织可获得试管苗,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如图所示。

①②③④⑤⑥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胡萝卜根段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试管苗。

用分化的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

(2)步骤③切取的组织块中要带有形成层,原因是。

(3)从步骤⑤到步骤⑥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其原因是。

在新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通过细胞的过程,最终可形成试管苗。

(4)步骤⑥要进行照光培养,其作用是。

(5)经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可保持原品种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繁殖。

3。

下图为A、B两种二倍体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方法是。

步骤②常用的化学试剂是,之后(“是”或“否”)需要筛选。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物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其中步骤④是。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获得新的杂种植物,与A、B两种植物相比,该杂种植物是新物种的原因是. (3)培育该杂种植物的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为什么?。

4.紫杉醇是红豆杉细胞中产生的一种高效抗癌物质,在植物体中含量极低。

为取代从天然植株中提取紫杉醇的方式,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来获取,其过程为:获取红豆杉外植体→消毒→诱导愈伤组织→细胞培养→提取紫杉醇。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2课时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2课时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第2课时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掌握植物繁殖的新途径1.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是通过哪种技术实现的()A.植物体细胞杂交B.嫁接C.营养繁殖D.植物组织培养2.下列属于快速繁殖的是()A.马铃薯的块茎繁殖B.胡萝卜根的形成层繁殖C.杨树的扦插繁殖D.果树的嫁接繁殖3.(2020江苏徐州一中高二开学考试)马铃薯利用它的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

获得无病毒植株的最佳办法是(深度解析)A.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B.在田间喷洒消毒剂C.利用芽体进行组织培养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4.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农作物,其优点不包括(易错)A.加快繁殖速度B.保持亲本优良性状C.培育无病毒植株D.改变植物的基因型5.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传统的繁殖方式感染病毒严重,导致产量大大降低。

科研人员利用种苗脱毒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基本操作流程如下:配制培养基→外植体的取材和消毒→剥离和接种→培养和移栽→结果检测请回答问题:(1)该技术称为,其理论基础是。

(2)利用种苗脱毒技术培育马铃薯,常用的培养基有脱分化培养基、生芽培养基、生根培养基。

这三种培养基的主要差异是。

(3)在培育过程中,选取的外植体是,原因是。

(4)脱毒马铃薯的产量要比未脱毒马铃薯的产量。

6.草莓生产上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

运用快速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幼苗。

草莓快速繁殖的基本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外植体愈伤组织芽、根植株(1)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植物快速繁殖技术的特点有(答出2点即可)。

(2)过程①中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有利于外植体启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接种后2~5d,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

(3)过程②要进行照光培养,其作用是。

(4)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全部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2章第1节1课时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2章第1节1课时练习含答案

第2章第1节一[基础达标]题组一细胞的全能性1.下列最容易表达出细胞的全能性的是()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葡萄枝韧皮部细胞C.兔的肝脏细胞D.鼠的神经细胞【答案】B【解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兔的肝脏细胞和鼠的神经细胞都是动物细胞,而葡萄枝韧皮部细胞为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比动物细胞的全能性高,容易表达出全能性。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2.下列实例中,能够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A.小鼠腺细胞的自我复制B.克隆羊“多莉”的获得C.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D.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产生完整植株【答案】D【解析】小鼠腺细胞的自我复制的结果是细胞数量的增多,不是完整生物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B错误;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属于器官的再生,是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能力,并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属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可通过诱导菊花幼叶发育为完整植株,其根本原因是菊花幼叶细胞()A.具有菊花植株全套的遗传信息B.具有其他细胞不具备的蛋白质C.还未被植物病毒感染D.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答案】A【解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可通过诱导菊花幼叶发育为完整植株,其根本原因是菊花幼叶细胞具有菊花植株全套的遗传信息。

题组二植物组织培养4.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包括()①培养基的配制②外植体的选取③激素的运用④消毒⑤温度、pH、光照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答案】A【解析】离体的植物组织和细胞,对营养、环境条件要求相对特殊,需要配制适宜的培养基,①正确;不同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即使是同一种植物材料,因器官来源及其生理状况、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等不同也会影响实验结果,②正确;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③正确;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因此要对外植体进行消毒,④正确;植物组织培养需要适宜的温度、pH,还需要适时的光照(脱分化避光,再分化需要光),⑤正确,故A正确。

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母题(全国通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细胞全能性中溯源(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母题(全国通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细胞全能性中溯源(解析版)

专题17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细胞全能性中溯源考向一植物细胞工程【母题来源】2022年浙江卷【母题题文】下列关于菊花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自然生长的茎进行组培须用适宜浓度的乙醇和次氯酸钠的混合液消毒B.培养瓶用专用封口膜封口可防止外界杂菌侵入并阻止瓶内外的气体交换C.组培苗锻炼时采用蛭石作为栽培基质的原因是蛭石带菌量低且营养丰富D.不带叶片的菊花幼茎切段可以通过器官发生的途径形成完整的菊花植株[答案]D【试题解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解析]A、自然生长茎段的消毒属于外植体消毒,先用70%酒精,再用无菌水清洗,再用5%次氯酸钠消毒处理,最后再用无菌水清洗,A错误;B、培养瓶用专用封口膜封口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并不影响气体交换,B错误;C、组培苗锻炼时采用蛭石作为栽培基质的原因是蛭石比较松软,持水性也较好,有利于幼苗的生根和叶片的生长,C错误;D、不带叶片的菊花茎的切段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分化出芽和根这种器官发生的途径形成完整的菊花植株,D正确。

故选D。

【命题意图】本部分内容以选考的形式出现,2道选考题,考生任选1道做答,对试题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识记和理解,难度不大。

考查的重点知识为植物细胞工程、主要有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的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技术流程。

一般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作为载体,利用多种工程共同解决生产生活实际的类型比较常见。

【命题方向】在对选修3的考查中,植物细胞工程是重要考点之一,考查的内容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展望2023年高考生物试题呈现会结合科技前沿考查植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也可能结合基因工程工程结合在一起。

第三章 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及分化

第三章 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及分化

⑶先芽后根:愈伤组织中产生多个分生细胞形成分生中心, 从中仅分化出芽,一般情况下待芽长到一定大小时,切下 移入生根培养基中,在其基部即可分化出根。
有些植物在分化芽的培养基上同时在芽器官基部分化出根, 形成完整的植株。大多数植物均属这类正常的分化途径, 这类苗移栽较易成活。
⑷先根后芽:有些植物外植体脱分化后在愈伤组织上先分 化出根,而后在靠近愈伤组织的根部上再分化出芽,有的 将根切下放入分化培养基,再于根上分化出芽器官,甚至 在根端也能分化出芽。
从单个细胞或外植体上脱分化形成典型的愈 伤组织,大致经历三个时期:
起动期:又称为诱导期,
是愈伤组织形成的起点。 外植体已分化的活细胞 在 外源激素的作用下,
通过脱分化起动而进入 分裂状态,并开始形成 愈伤组织。
起动期
分裂期
分裂期:外植体切口边缘开
始膨大,外层细胞通过一分 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从而 形成一团具有分生组织状态 细胞的过程。
二、从愈伤组织建立悬浮培养体系
多数悬浮培养物(suspension cultures)是将生长快、质地 疏松的愈伤 小块转移到与愈伤诱导含同样成分的液体培养 基里进行振荡培养而获得。
接种时必须有足够多的细胞块,以保证有较合适的细胞密 度。振荡速度一 般为 30-150rpm。
第一次继代时,应去掉开始时接入的大块细胞团——过滤。
第三节 愈伤组织分化与植株再生
体细胞胚胎发生:指从体细胞进行的类胚结构的生产。 体细胞胚是一个二极结构,不物理地附着于原组织,每一 个体细胞胚称为胚状体,它可以同 合子胚一样发育成植株。 器官发生:指从愈伤组织形成芽及根的过程,芽是一个单 极性结构,物理地同母体组织联结着。
细胞分化
无论是在离体还是在活体条件下,植物细胞分化 研究的重点是维管组织的分化,特别是木质部成 分的分化。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六版课后名词解释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六版课后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潘瑞炽第六版名词解释第一章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

渗透势:即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细胞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由于细胞壁的压力存在而增加的水势的值。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通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的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蒸腾的水量。

蒸腾比率:光合同化每mol的CO2所需要蒸腾散失的水的摩尔数。

水分利用率:光合同化CO2的速率与同时蒸腾丢失水分速率的比值。

内聚力学说:水分具有较大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矿质营养: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于灰分中的元素,亦称灰分元素。

大量元素:指N、P、K、Ca、Mg、S、Si七种元素,植物对这些元素需要量相对较大。

微量元素:指Mo、Fe、B、Mn、Na、Zn、Cu、Ni、Cl九种元素,植物需要的量极小。

溶液培养: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透性:让物质通过的性质。

选择透性:对各种物质的通过难易不一,有的容易通过,有的则不易或不能通过。

胞饮作用: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被动运输:载体顺着电化学梯度进行运输。

主动运输:载体逆着电化学梯度进行运输。

转运蛋白:能选择性地使非自由扩散的小分子透过质膜的运输蛋白。

离子通道:细胞膜中由通道蛋白构成的孔道,控制离子通过细胞膜。

载体:一类跨膜运输的内在蛋白,在跨膜区域不形成明显的孔道结构。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是什么?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是什么?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是什么?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的简单过程如下:剪接植物器官或组织——经过脱分化(也叫去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组织或器官——经过培养发育成一颗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器官或组织(如芽、茎尖、根尖或花药)的一部分切下来,放在适当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这些器官或组织就会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新的组织。

不过这种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叫做愈伤组织。

再适合的光照、温度和一定的营养物质与激素等条件下,愈伤组织便开始分化,产生出植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植物组织的培养方法:1、非试管微组织快繁非试管微组织快繁技术是将外植体(一般要求带一叶一芽)放置在室内外普通沙子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利用植物腋芽自然倍增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一般植物7~15天可以生长出根系。

此技术投资低,操作环节少。

2、试管组织培养试管组织培养是将外植体(即离体组织、器官或细胞)放置在试管等器皿中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

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1、占用空间小,不受地区、季节限制。

2、不携带病毒3、培养周期短4、可用组培中的愈伤组织支取特殊的生化制品5、可短时间大量繁殖,用于拯救濒危植物6、可诱导之分化成需要的器官,如根和芽7、解决有些植物产种子少或无的难题,8、不存在变异,可保持原母本的一切遗传特征9、投资少,经济效益高10、繁殖方式多,试用品种多植物组织培养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胚胎培养指以从胚珠中分离出来的成熟或未成熟胚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 定义:含有一定营养成分,供组织培养植物生长的 基质 • 无机营养成分:C,H,O大量元素及部分微量元素 • 有机营养成分 ① 含N物质:包括维生素和氨基酸 ② 碳源:2%—5%的蔗糖 ③ 琼脂:起支持作用 ④ 生长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 • PH值:5.0-6.0
试 管 苗 大 规 模 培 养
植物组织培养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过程 脱分化
外植体
愈伤组织
再分化 根、芽
植物激素: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植物组织培养条件:
含有全部营养成分的 培养基、一定的温度、空 气、无菌环境、适合的PH、 适时光照等。
植物体
1972年卡尔森等通过两个烟草品种之间 原生质体的融合,获得了第一个体细胞杂种。 1978年梅尔彻斯(Melchers)等首次获得 了番茄和马铃薯的属间体细胞杂种—— “Potamato”。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一) 细胞的全能性
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 1、定义: 体的潜能的特性。
2、原理: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
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 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 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
3、差异: (1) 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
1958年Steward和Reinert用胡萝卜根的 愈伤组织诱导成了体细胞胚,并进而获得了 完整植株。 科学研究表明,处于离体状态的植物活 细胞,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 件的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 整的植株。人工条件下实现的这一过程,就是 植物组织培养。
“重组细胞” 发育 发育 发育 囊胚 囊胚 蝌蚪 成蛙(细胞核含一个核仁) 已经分化的动物细胞可以发育成为一个动物体
例二:
蜜蜂(2N=32)
减数分裂
卵细胞(N=16) 发育 雄蜂(N=16)
卵细胞可以直接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
思考讨论:为什么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 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器官?
核移植
胚胎移植
异种 植物 细胞
植物体细 胞杂交
异种 动物 细胞
动物细 胞融合
体细 胞细 胞核
去核 卵细 体外 受精 胞
核移植
重组细胞
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卵
杂种细胞
植物组 织培养
动物细 胞培养
早期胚胎
胚胎移植
转基因 植物
动物细 胞群
克隆动物 试管婴儿
植 物 细 胞 工 程
所采用技术 的理论基础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通常采用的 技术手段
应用的原理和方法 概念
细胞生物学和 分子生物学
研究的水平
研究的目的
细 胞 工 程 分类
细胞整体水平 或细胞器水平 按照人们的意愿来 改变细胞内的遗传 物质或获得细胞产 品
植物细胞工程 理论基础 细胞的 全能性 动物细胞工程
主 要 技 术
植物 细胞 工程 技术 动物 细胞 工程 技术
植物体细胞杂交 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培养 单克隆抗体技术
基因在特定空间和时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 的结果。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生物体不同 部位的细胞表达的基因是不同的,合成的蛋白 质也不一样,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5、例题辨析:
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含义,正确的是:
A、每个生物体内的所有细胞都具有相同的功能
B、生物体内的任何一个细胞可以完成该个体的全 部功能 C、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 的潜能 D、 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经过产生、分裂、分化、 生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
必要条件: 细胞离体、一定的营养物质、
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
关键词:
外植体、脱分化、再分化、愈伤组织
植物组织培养
• 外植体:从活植物体上切下进行培养的那部分 组织或器官 • 1)外植体灭菌消毒(根尖、茎、芽、嫩叶、 种子、花粉等) • 2)用消毒过的器械将外植体置于培养皿上 • 3)切取所需的外植体 • 4)将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容器的培养基上 • 整个试验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保持无菌! • 外植体经过一段时间在培养基上生长后,会形 成愈伤组织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
① 探索阶段(19世纪初-30年代中) 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Herlandt首次进行了植物细胞 培养实验 ② 奠基阶段(30-50年代) 1934年,White培养番茄离体根尖成功 1939年,Gautheret连续培养胡萝卜根形成层首次成功 White:烟草种间杂种的瘤组织进行组培 Nobecourt:胡萝卜进行组培 以上三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奠基人 ③ 迅速发展阶段(60年代后) 原生质体,花药,快繁技术迅速发展
Schwann在1839 年明确的指出:“如果具 有与有机体内一样的条件时,每个细胞应该可 以独立生活和发展”。
德国著名植物学家G.Haberlandt在细胞学 说的基础上于1902年提出了细胞全能性学说。 他认为,高等植物的组织、器官可以不断分割, 直到单个细胞。如果每个细胞都有植物个体一 样的性质和能力,那么,可以通过植物细胞培 养使单个细胞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
(2) 受精卵分化后的细胞中,体细胞 的全能性比生殖细胞的低。
4、大小 受精卵 > 生殖细胞 > 体细胞
5.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
• 离体状态 • 有一定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 例一:非洲爪蟾实验 突变型蝌蚪肠上皮细胞 取出细胞核 (含有一个核仁) 移入 野生型未受精卵细胞 紫外线破坏细胞核 无核的未受精卵
番茄与马铃薯同属茄科植物,但不是同属 的植物。番茄的果实和马铃薯的块茎是我们 经常食用的蔬菜。马铃薯的块茎生长在土壤 中。 人们曾经有这样一个幻想:让一株植株 地上部分结番茄,地下部分长土豆。这个幻 想可能实现吗?
细胞工程
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 方法,通过某种工程学手段,在细胞整体水平 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 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 技术。
目前,已得到栽培烟草与野生烟草、栽培 大豆与野生大豆、籼稻与野生稻、籼稻与粳稻、 小麦与鹅冠草等细胞杂种及其后代,获得了有 价值的新品系或育种上有用的新材料。
(三) 植物体细胞杂交 植物体细胞杂交
1、定义:
用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 一个杂种细胞,且把杂种细胞培育成 新的植物体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