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标准体系及并网标准
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风电并网要求及并网导则

时间: 05:07
定速机组
0MW
236kV 244kV
0MW
251kV
38Mvar 电容器组
Post-Fault 故障后
11
时间: 05:13
系统调整后 After regulationFra bibliotek0MW
235kV
0MW
237kV
38Mvar 电容器组
控制电压
12
1.3 电网故障大面积风电切机的后果 Results of wind turbine break down
2020年,达到1.5亿风电装机 Year 2020, 150GW wind power
Northeast power grid 东北电网
Northwest power grid 西北电网
North China power grid 华北电网
Tibet 西藏
East China power grid
14000
12000 10000
累计装机容量
8000 (MW)6000
4000
2000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份
截至2009年底 风电吊装容量:2268万kW 风电装机容量:1613万kW
(根据中电联统计数据)
2
中国的风电发展情况介绍 Wind power development status
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的实现
Realization of wind turbines LVRT capability
我国风电并网标准的各方面要求
The Chinese wind power grid code requirements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1范围1 0. 1本标准适用于通过110 (6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接入电网的新建或扩建风电1 0. 2通过其他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风电场,可参照木规定。
10. 3己投运风电场改建参照本规定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木。
DL/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SD131—1984电力系统技术导则SDJ161—1985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D325-1989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 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945-2008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T 15543-2008电能质量二相电压不平衡GB/T 20320-2006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DL/T 1040-2007电网运行准则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5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监安全[2006]34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和术语。
3. 0. 1风电机组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 WTGS将风的动能转换为电能的系统。
3.0.2风电场wind farm; wind power plant;由一批风电机组或风电机组群(包括机组单元变压器)、汇集线路、主升压变压器及其他设备组成的发电站。
3.0.3风电有效容量effective capacity of wind power根据风电的出力概率分布,综合考虑系统调峰和送出工程,使系统达到技术经济最优的风电最大出力,为风电有效容量。
风电有效容量分为风电场有效容量和风电基地有效容量。
大规模风电并网问题-以及并网技术标准

2011年12月30日, GB/T 19963-2011 《风电场接入电力
系统技术规定》发布。
主要内容
Ⅰ 有功功率与频率控制要求 Ⅱ 无功容量配置与电压控制要求 Ⅲ 低电压穿越与动态无功注入要求 Ⅳ 电气仿真模型要求
1.1 有功功率控制系统
❖ 5.1 基本要求 ❖ 5.1.1 风电场应符合DL/T 1040的规定,具备参与电力系统调频、调峰和备用的能力。 ❖ 5.1.2 风电场应配置有功功率控制系统,具备有功功率调节能力。 ❖ 5.1.3 当风电场有功功率在总额定出力的20%以上时,场内所有运行机组应能够实现有功
干西第二 风电场 干西第三
380.56kV
风电场
109.31MW
380.0kV 桥东变
55.898M0W8.54kV
玉门 130.28MW
张掖电厂 2×300
敦煌378.25kV 128.17MW
728.77MW
酒钢变
714.79MW
热2电×3三01厂018.79MW
10711.嘉149.5峪M1M关WW184.1张9M掖W 183.86MW
3.4 新能源发电的故障穿越能力
➢ 高电压穿越能力 ➢ 低电压穿越能力,零电压 ➢ 连续故障穿越能力
❖ 故障期间的电机及变流器过压和过流 问题,发电机的超速问题;
❖ 目前最常用的低电压穿越实现技术是 采用Crowbar和Chopper硬件电路。
第二部分: 风电并网的技术标准制定
中国风电并网标准情况
265506.4.254MMW1W19.23MW 25.32MW
古浪
2×330
武胜
21.3MW
780.26kV
风机类型
直驱 40%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第一章“范围”的说明第1.0.3 条对于目前尚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等技术要求且已投运的风电场及风电机组,在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情况时,须参照本标准实施改造。
第三章“术语”的说明1、第3.0.3 条本技术标准提出了风电有效容量的概念。
根据统计结果,东北电网已投运风电场出力在40%装机容量以下的概率达到了95%;西北电网中甘肃酒泉地区风电场(总装机为 5160MW)出力在80%装机容量以下的概率达到了95%;内蒙电网的风电出力在60%装机容量以下的概率达到了95%;张家口地区风电场出力在地区风电装机容量75%以下的概率为95%;张家口某一风电场(装机容量为30MW)出力在风电装机容量90%以下的概率为98%。
风电有效容量应根据风电的出力概率分布,综合考虑系统调峰和送出工程,使系统达到技术经济最优来确定。
风电有效容量的确定考虑因素较多,计算复杂,根据对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研究,暂提出风电场有效容量和风电基地有效容量的选取建议值:对于单个风电场而言,根据风电场出力特性,在某一出力值以下的累积概率达到95%~100%时,建议选择这一出力值为风电场有效容量。
2 对于风电基地而言,根据风电基地出力特性,在某一出力值以下的累积概率达到90%~95%时,建议选择这一出力值为风电基地有效容量。
2、第3.0.4 条和第3.0.8 条关于“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的定义。
图1 中以1 个接入220kV 电网的风电场为例进行“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的说明。
图1“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图例本定义仅用于本技术标准,与产权划分无关。
第四章“风电场技术规定”的说明 1、第4.1 节风电场接入系统66kV 220kV并网点公共连接点3本技术标准提出用风电有效容量来选择风电场送出线路导线截面和升压变容量,使系统达到技术经济最优。
2、第4.2 节风电场有功功率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目的:在电网特殊情况下限制风电场输出功率控制风电场最大功率变化率3、第4.2.2 条本技术标准提出了在风电场并网以及风速增长过程中,每分钟有功功率变化率不超过2%~5%的要求。
山东省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标准

山东省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标准附件:山东省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标准(试行)济南电监办二〇一〇年五月目录前言 (1)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5)4 评价方法与程序 (6)5 必备项 (7)6 评价项目 (13)6.1 电气一次设备 (13)6.1.1 风力发电机组 (13)6.1.2 高压变压器 (14)6.1.3 涉网高压配电装置 (16)6.1.4 过电压 (17)6.1.5 接地装置 (19)6.1.6 涉网设备的外绝缘 (19)6.2 电气二次设备 (20)6.2.1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20)6.2.2电力系统通信 (23)6.2.3 调度自动化 (25)6.2.4 直流系统 (26)6.3 安全管理 (28)6.3.1现场规章制度 (28)6.3.2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29)6.3.3技术监督管理 (30)6.3.4 应急管理 (30)6.3.5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32)6.3.6 反事故措施制定与落实 (33)6.3.7 安全标志 (34)I前言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是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对并网风电场安全保障能力的全面诊断和评价,对确保电网和并网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十分重要。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印发的《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济南电监办组织有关专家依据《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制度、行业标准等规范性技术文件结合山东省风力发电厂的发展、建设和运行管理等设计情况,制订了《山东省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标准》。
内容包括:1、适用范围。
2、规范行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评价方法及程序。
5、必备项目。
6、评价项目。
并邀请有关风电企业(场)进行讨论、审查和修改。
11 适用范围适用于单机容量500千瓦及以上并网运行的风力发电场(以下简称风电场)。
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标准

5 风电场有功功率
5.2 正常运行情况下有功功率变化
风电场装机容量 10min有功功率变化最大限 1min有功功率变化最大限
(MW)
值(MW)
值(MW)Leabharlann <30103
30~150
装机容量/3
装机容量/10
>150
50
15
正常运行情况下风电场有功功率变化最大限值
5 风电场有功功率
5.3 紧急控制 - 5.3.1 在电力系统事故或紧急情况下,风电场应根据电力系统调度 机构的指令快速控制其输出的有功功率,必要时可通过安全自动装 置快速自动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或切除风电场;此时风电场有功功 率变化可超出电力系统调度机构规定的有功功率变化最大限值。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主要内容?配置风电功率预测系统?配置无功电压调节系统无功容量及调节速度满足要求?并网标准修编的需求?随着近两年来风电发展速度的增快风电规模的扩大风电场无功容量及调节速度满足要求?配置有功功率控制系统?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电能质量和电网适应性符合要求?二次系统及信息上传符合技术规定?风电场的并网检测合格着重提出了lvrt要求和有功无功控制要求确保风电场的电网友好接入
5. 风电场应综合考虑各种发电出力水平和接入系统各种运行工况下的稳 态、暂态、动态过程,配置足够的动态无功补偿容量,且动态调节的响 应时间不大于30ms。风电场应确保场内无功补偿装置的动态部分自动调 节,确保电容器、电抗器支路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正确投切。
a)电力系统事故或特殊运行方式下要求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 以防止输电设备过载,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b)当电力系统频率高于50.2Hz时,按照电力系统调度机构指 令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严重情况下切除整个风电场。
风电场并网性能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与优化

风电场并网性能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与优化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逐年攀升,风电场的并网接入已不再是简单的连接问题,而是需要评估并网性能、判断是否符合要求的问题。
因此,建立和优化风电场并网性能评估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风电场并网性能评估指标体系建立1.风电场的并网性能需求风电场并网性能是指风电场与电网之间互动的能力,主要包括下列方面的需求:(1)电能传输:风电场须按照电网的要求传输电能并实时维护电网的频率和电压。
(2)谐波和突波:同时应考虑风电场接入后,对电网电压应变能力的影响,避免引发谐波、突波等问题。
(3)系统稳定与性能:确保新风电场的接入不会影响整个电网的稳定性和性能。
2.风电场并网性能评估指标体系为了充分评估风电场的并网性能,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风电场电气性能:电压、频率、功率因数等。
(2)风电场机械性能:转速、功率输出等。
(3)电网稳定性:电网频率和电压等。
(4)谐波和突波:在考虑风电场并网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对电网谐波和突波的影响。
(5)可靠性:风电场应对风力发电设备进行有效监测,识别故障,并采取措施保障其稳定运行。
以上指标是对风电场并网性能进行评估时应当考虑的关键因素。
二、风电场并网性能评估指标体系优化风电场并网性能评估指标体系需要不断优化,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电力市场和技术进步的要求,具体优化建议如下:1.完善指标分类应当对风电场并网性能指标进行合理分类,包括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以便更好地评估风电场并网性能。
2.建立指标优先级对于不同的指标,应建立相应的先后顺序。
优先考虑的因素包括电网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其次才是电气性能、机械性能以及可靠性等。
3.统一指标评价标准在评估风电场并网性能时,需要有统一的评价标准,避免各自为政。
同时,在标准制定时,应当考虑到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发展情况。
4.完善指标权重分配体系对于各种指标之间存在的重要性差异,应当进行权重分配。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word版)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word版)ICS备案号: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 DL/Txxxx-200x风电并网技术标准Regulations for Wind Power Connecting to the System(征求意见稿)200x-xx-xx发布200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DL/T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 DL/Txxxx-2QQx风电并网技术标准Regulations for Wind Power Connecting to the System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批准文号:前言根据国家能源局文件国能电力「2009]167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委托开展风电并网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编制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Z 19963- 2005于2005年发布实施,对接入我国电力系统的风电场提出了技术要求。
该规定主要考虑了我国风电尚处于发展初期,风电机组制造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风电在电力系统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接入比较分散的实际情况,对风电场的技术要求较低。
根据我国风电发展的实际情况,各地区风电装机规模和建设进度不断加快,风电在电网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原有规定已不能适应需要。
为解决大规模风电的并网问题,在风电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实现风电与电网的协调发展,特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土要针对大规模风电场接入电网提出技术要求,由风电场技术规定、风电机组技术规定组成。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参编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小东宋漩坤张琳郭佳李炜李冰寒韩晓琪饶建业佘晓平1范围1 0. 1本标准适用于通过110 (6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接入电网的新建或扩建风电1 0. 2通过其他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风电场,可参照木规定。
10. 3己投运风电场改建参照本规定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力发电标准化组织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我国标准分为四级层次,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分别由相关的政府部门主管,企业标准由企业进行颁布。
对于
电力行业,国家标准分为工程建设标准、产品类标准,分别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来颁布;行业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进行颁布,电力标准包括DL 标准和NB 标准。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作为具体的标准化管理机构,负责相关的专业化标准委员会组织体系的建设,并对所有标准的计划、管理、执行进行统一管理,与国际惯例一致,设置了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同时,指导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指导企业建立标准体系,组织标准化联合行为的确定工作。
到目前为止,电力行业的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有37个,中电联代为管理的全国电力标准化委员会有13个,担任2个能源行业专业标准化工作组组长单位、智能电网工作组组长单位、全国光伏标准化工作组并网组长单位,同时指导特高压交流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其中,能源行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组长单位主要涉及到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的运行组和并网组。
组织机构相对健全,覆盖了水电、火电、风电、
光伏、核电等发电领域,同时也涉及到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电网领域。
根据国家能源局加强风电标准化工作的管理规定,成立了三级组织: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建设领导小组、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建设专家咨询组、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领导小组的职责主要是研究我国风电标准建设的政策,审查我国风电标准建设规划,协调督查技术问题。
由国家能源局任组长单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任副组长单位,有关政府部门、电力行业、机械行业的个别专家领导担任成员。
专家咨询组主要由院士和专家构成,主要研究风电标准化技术问题和对重大问题提供咨询决策。
TC 由政府部门、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制造企业共69名人员构成,包括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科研等方面的专家。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标准化工作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有标准的通过、技术水平的确定,都要通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最终作技术把关和技术归口。
能源行业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设计、施工、运行、并网管理、机械设备、电器设备以及气象观测7个组。
风电并网标准体系
目前,风电标准体系有255项标准构成。
风电并网组下面分三大类:风电场接入电网、运行调度管理、入网检测,共18项标准。
风电场接入电网包括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电力系统接纳风电能力的评估、并网管理规定等,这些是风电场并网的基本技术要求。
运行调度管理包括功率预测、调度管理、无功配置及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副主任 刘永东
23
风电标准体系及并网标准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纵深
电压控制、电量全额收购,主要解决风电场并网运行后与电力调度之间的配合关系。
入网检测包括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电能质量测试以及并网性能评价,适应性测试,并网验收等,主要解决风电机组或风电场并网指标的检测和验证,确保并网机组和风电场技术指标满足要求。
18项标准中,《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风电场电能质量测试规程》已完成技术审查,《风电功率预测功能规范》、《风电调度管理规范》正向社会征求意见,《风力发电场并网验收规范》、《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规程》、《风电场并网性能评价方法》正在编制过程中。
并网标准情况
根据2010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中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实施全额保障性收购。
规定明确了电网跟发电企业之间在标准上的配合关系,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符合并网技术标准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发电企业有义务配合电网企业保障电网安全。
第十四条的风电并网标准涉及到两项内容:一是国家标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Z 19963-2005的修订,二是行业标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的制定。
其中《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刚刚批准发布:NB/T31003-2011,国家标准正在审批过程中。
风电并网标准编制的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满足风电并网的发展需要,二是符合相关的法律、条例,跟相关标准相协调,三是兼顾电网的安全稳定与风电发展的需要,四是技术指标要满足主要设备厂家的制造水平和电网要求。
2010年底,风电并网装机已经接近3000万千瓦,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末规划的装机容量达到一亿千瓦,所以,并网的标准首先要促进风电的发展。
同时也要与现有的相关标准配合,主要包括《电网运行准则》2007年DL/T 1040,行业标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2001年DL755,以及国家标准《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2006年GB/T 14285。
风电并网标准要从方方面面进行配合,目的是为了促进电力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电网的安全稳定。
标准编制过程
明确分工。
从2009年开始制定风电并网标准,我们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了适当的分工。
国家标准主要规定了风电并网通用的技术要求,行业标准主要从大规模风电并网设计上提出具体的技术指标,两个标准是相互协调配合的关系。
广泛征求意见。
首先是召开相关的专题会,特别是到甘肃、东北一些风电基地征求意见。
其次是向所有能源行业69名委员征求意见,范围广泛,覆盖了发电、电网、设备制造、高校、科研等有代表性的单位。
技术审查。
2010年12月,两项标准分别通过了相关技术委员会的技术审查。
主要的技术指标有: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压范围、电压控制、低电压穿越、电能质量、模型参数、通信和信号,以及功率预测和接入电网检测。
主要技术指标
风电场有功功率基本要求:电场应能够接收并自动执行电力系统调度机构下达的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的控制指令,风电场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应与电力系统调度机构下达的给定值一致。
同时,在电力系统事故或紧急情况下,风电场应根据电力系统调度机构的指令快速控制其输出的有功功率,必要时可通过安全自动装置快速自动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或切除风电场。
风电场的无功电源包括风电机组和风电场的无功补偿装置。
首先应当充分利用风电机组的无功容量及其调节能力,必要时,可在风电场集中加装无功补偿装置。
主要是满足功率因数在超前0.95~滞后0.95的范围内动态可调。
电压控制也有一个指标,当公共电网电压处于正常范围内时,风电场应当能够控制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在标称电压的97%~107%范围内。
低电压穿越主要指风电机组在并网电压发生陡降时,机组能够带着并网发电支撑电网安全稳定的技术指标。
包括两个技术指标:一是并网点电压跌至20%额定电压时能够保持并网运行625毫秒的低电压穿越能力;二是在2秒之内能够恢复到90%的负荷。
风电场要配置功率预测系统,实现0~72小时短期的风电功率预报,以及15分钟至4小时的超短期预报。
24中国电力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