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十二五”发展回顾

第二章形势分析

第三章发展目标

第四章主要任务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活创新创业新引擎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五、坚持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建设两型生态新园区

六、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强化社会治理能力

七、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强化项目支撑和要素供给

三、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第一章“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长沙经开区”或“园区”)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城市工业经济综合体的奋斗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统揽全局,坚持以改革创新引领发展,扎实推进倍增倍升、满园扩园、提标提档战略,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动园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发挥了“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的作用。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五年来,园区主要指标增速在50个中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位居前列。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累计达750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近500亿元,在“十一五”基础上实现了翻番目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商税收相继突破百亿元大关,2015年工商税收达106亿元,是2010年的2.12倍。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2家,比2010年增长52%,骨干企业在园区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园区先后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强开发区”等荣誉。

结构优化迈出新步伐。受宏观形势影响,园区坚持分业施策、精准发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电子信息产业比由2010年75%:10%:3%调整为52%:21%:12%,工程机械制造产业“一业独大”的局面逐步改善,集成电路、大健康产业、住宅产业化、节能环保、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园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正加快形成。

招商引资开创新局面。园区围绕产业链招商,推进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开创了新常态下招商引资新局面。“十二五”期间,园区累计引进外资16.41亿美元,签订项目合同79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39个,投资过10亿元项目10个,投资过50亿元项目5个;累计完成新开工项目74个,竣工投产项目83个,园区招大引强成果斐然。上汽大众、广汽菲克、广汽三菱、博世汽车、众泰汽车、铁建重工、蓝思科技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三一集团、铁建重工、福田汽车、长丰集团、千山药机、中车时代等一大批本土企业汇聚引领转型发展的正能量,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远大集团、福田汽车、千山药机等一批本土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了园区经济发展外向度。

创新发展激活新动力。依托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扎实推进专利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园区。设立1.5亿元专利驱动发展资金,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结合,大力支持本土企业自主转型。五年累计申报专利9028件,其中发明专利3083件,园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试验中心及博士后工作站总数达15家。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了12个重点孵化载体、众创基地,引进和培育创新型小微企业500余家,激发了园区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重点推进招才引智三年行动计划,新引进创新创业项目19个,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外国专家78人,新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打造了园区转型创新发展的智力“引擎”。

园区面貌呈现新气象。深入推进两型园区建设,成为全省首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成园区环境在线监控系统,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实现了“三废”长期稳定达标排放。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积极推进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强化环境风险源头控制和过程防范。积极参与浏阳河综合治理,园区水体质量明显改善。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日处理污水能力达32万吨。实施节能减排鼓励办法,推进企业太阳能屋顶电站项目。全面启动“三年造绿行动”,重点推

进道路绿化、公园绿化、小区绿化,强化企业周边、城市主干道、企业员工集中居住小区等重点区域环境治理,人居环境更加整洁靓丽。

发展空间得到新提升。遵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生态优美”原则,完成了功能分区、公共服务、商业设施、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坚持从严供地、从紧供地、分期供地,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节约集约用地先进单位”。园区发展空间得到拓展,规划区面积达到100余平方公里,园区承载力显著增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投资是“十一五”的1.6倍,完善了园区纵横骨架道路网,重点建成了人民东路、映霞路、漓湘路、东十一线、大众西路等道路,提质改造了盼盼路、东四线、远大路等道路,全面推进水、电、路、网、气等“七通一平”,实现了核心区与拓展区互通对接。持续推进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扩容提质,园区环境承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持续推进“以区带园”,加快推进“飞地园区”,星沙产业基地发展迅速,岳阳汨罗产业园建设全面铺开,新疆长鄯产业园启动建设。

社会治理开启新篇章。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实现了发展成果由园区企业、产业工人、拆迁群众共享。完善了“先安置、后拆迁”征拆模式,建成华湘、泉塘、龙峰等安置区。扎实推进榔梨、板桥等公租房项目建设,累计建成公租房5674套,在建干杉公租房554套,惠及3万产业工人。实施了公园、农贸市场、公共交通、学校、卫生院、派出所、产业工人活动中心等一大批公共服务项目,为产业工人提供了高效的公共服务。深化“平安园区”建设,创新园区群防群治工作,开创了园区“发展安心、社会安定、群众安居”的良好局面。

深化改革释放新活力。制度创新在多领域展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创新区县协作机制,在项目建设、社会管理、征地拆迁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区县资源共享、协同配合的体制优势。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快管委会职能转变,在全省率先实施工业项目行政审批全程代(领)办制度,推行“一次告知、全程服务、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效能问责”服务模式;积极推进“三证合一”、“多证合一、一证一码”等商事登记改革,重点优化了工业项目报建审批流程,探索工业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模式,行政服务效能位居全省前列。强力推进园区品牌建设,“中国力量之都”的核心定位、“简洁务实、无我有为、创新高效”的园区精神、“企业是园区的主人”的服务理念及以“园区LOGO”为主要内容的区域识别系统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引进星沙海关、长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一批平台,全面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