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对负荷的影响
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

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加,充电设施的建设将给配电网带来更大的负担,可能导致配电网运行效率下降,甚至出现局部地区的供电紧张。
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可能加剧配电网的峰谷负荷,增加调峰难度和成本。
由于电动汽车充电的不均匀性,可能引发电压波动和闪变等问题,影响配电网的稳定运行。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政府和电力企业应加大对充电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充电设施的密度和分布广度,以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同时,要注重充电设施与配电网的协调规划,确保充电设施的建设不会对配电网造成过大的压力。
应开展智能充电技术研究,通过技术手段优化充电行为,减轻配电网的运行负担。
例如,研究智能充电桩,根据配电网的实时状况动态调整充电功率,避免充电高峰期的电力供应紧张。
我们还应加强配电网络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配电网运行中的问题。
例如,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配电网的电压、电流等参数,保证配电网的稳定运行。
同时,应定期对配电网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配电网设备的正常运行。
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不容忽视。
为了保障配电网的稳定运行,我们应积极采取对策,包括增加充电设施、优化配电网络、开展智能充电技术研究以及加强配电网络的监测和管理等。
相信在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解决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问题电动汽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解决好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问题,将有助于推动电动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人们的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
同时,也将为电力行业和能源结构的优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动汽车将成为城市出行的主要选择。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除了继续推进充电设施建设、智能充电技术研发和配电网络优化外,还应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如发展分布式能源、储能技术等,以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对电网负荷曲线的影响分析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对电网负荷曲线的影响分析0引言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人们越来越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概念。
电动汽车因响应了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而发展迅速。
另一方面,传统的化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风能和太阳能作为较有前景的可再生能源被人们广泛研究和利用。
首先,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入网时会产生相应的功率波动,当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时,如何平抑其对电网造成的功率波动并提高电网对其的消纳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入网充电时,会导致局部地区的负荷紧张,尤其会加重高峰时段的电网负担,如何通过协调控制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来减小其对电网的影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结合以上两点问题,本文提出如下研究思路:通过引导电动汽车进行有序充电,来减少大规模无序充电对电网造成的冲击,通过对充电负荷时问和数量上的控制平抑风、光等新能源对电网造成的波动,优化区域电网峰谷差。
针对电动汽车的有序充电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发表。
文献从充电站运营效益的角度出发,通过动态响应电网分时电价,采用有序充电控制方法提高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经济效益,但没有考虑电网的负荷波动可能导致另外一个用电高峰在夜间出现。
文献针对如何利用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对电网实现削峰填谷效果的问题,提出了峰谷电价时段的优化模型与方法,但是未考虑峰谷电价和用户响应问题。
文献以减小电网峰谷差作为主要目标,结合电网分时电价时段划分与局域配电网负荷波动情况,提出了电动汽车充电分时电价时段划分方法,但没有考虑区域风、光等新能源出力对电网负荷特性的影响。
文献建立了电动汽车与风电协同调度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调度电动汽车充电以平滑电网负荷波动、消纳夜问过剩风电的可行性。
但该文献侧重于通过调度来控制电动汽车充电行为,未针对需求侧响应提出具体的有序充电方案。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如何利用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对电网进行削峰填谷以及消纳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问题提出具体模型和方法。
新能源电动汽车接入对配电网影响及应对策略

新能源电动汽车接入对配电网影响及应对策略摘要:本文分析智能配电网的特征及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提出智能配电网背景下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并以某地区配电网实际案例分析了智能配电网对于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有利于减小配网有功损耗。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电动汽车;有序充电;负荷预测引言新能源汽车目前以电动汽车类型为主,预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以1∶1的比例大规模地接入电网,这种无序性充电行为将会对电网网架规划带来一系列不可预知的威胁,如充电机负荷的接纳能力、电网安全风险等。
对于突然性的大规模集中充电,也会对配电网供电质量造成很强波动,甚至是短时间内无法满足负荷需求。
大量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直接接入配电网,将影响配网供电设备的利用率、配网损耗、配网供电质量、配网静态安全以及暂动态稳定等。
智能配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目前正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和建设。
1 智能配电网背景下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1.1 智能配电网的基本概念智能配电网系统是聚集通信技术、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通过整合配电网中的所有数据信息,来实现配电网在正常运行和非正常运行状态下的监测、控制、保护、优化、自愈及智能化管理,促进分布式电源的大规模接入和消纳,支持配网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以便保证提供用户更加安全可靠、优质、经济、清洁的电能。
1.2 智能配电网的特征与传统配电网相比,SDG 的主要特性体现在:支持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支持与用户互动,创新用户服务的着眼点在配电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够很好地抵御非自然损坏与自然灾害的破坏,避免出现大面积停电;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度,供电可靠率达到 99.99%,重点区域达 99.9999%。
尽可能地减少短时供电中断;支持DER 的大量接入,解决新能源发电并网问题、支持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允许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分布式电源渗透率大于 50%;互动性较高。
支持能量互动,用电信息互动。
浅析电动汽车并网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浅析电动汽车并网的影响及应对措施随着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日益加剧,作为新一代的交通工具,电动汽车在节能减排上具有传统燃料汽车不可替代的优势。
不久的将来,电动汽车必将大规模接入电网,其作为双向负荷和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不可忽视。
一.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政策目前世界上的汽车还是以燃油汽车为主,传统汽车具有低利用率、高污染的特点,据调查,我国每年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占总排放量的30%以上。
而电力作为清洁能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近些年,国外纷纷颁布政策以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欧洲各国从2010年左右就开始制定电动车发展规划,德国政府计划在2030年之前消灭所有燃油车。
我国也正在融入电动汽车的巨大潮流,国际能源署(IEA)统计,中国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7.7万辆,同比增长53.3%,2020年预计为200万辆。
但在汽车发展领域,我国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配套设施的完善和购车成本成为车主是否想要购买电动汽车的制约性因素。
配套设施滞后,目前主要由各大电网公司和能源公司兴建,但是由于基础设施投资较大,回报周期长,所以导致其积极性不高。
汽车成本高,研发、量产规模化受限等问题,故相比于燃油汽车,同等性能电动汽车价格还是比较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新能源政策:对电动车企业提供研发补贴,对购买者实施免税政策甚至是购车补贴;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在试点城市大力建设充电网络,铺设基础便民措施,解除车主后顾之忧。
二.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1.对用电负荷的影响用电负荷与电动汽车的供能方式息息相关,电动汽车一般有三种供能方式。
常规充电模式的充电速度相对较慢,其特点是功率较小,大小一般在5~10kV,时间平均在5~7小时,这种模式的初始安装费用较低,对电网的冲击较小,适用于夜间低谷时期,参与量较大,管理较方便。
但不适合需要紧急充电的车辆,也不宜安装在商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及其对配电网的影响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及其对配电网的影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分布及其对配电网的影响摘要:电动汽车以电作为动力驱动汽车,是一种零排放或低排放的绿色交通工具。
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电网充电,将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与规划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方面,电动汽车充电将导致负荷增长,若大量电动汽车集中在负荷高峰期充电,将进一步加剧电网负荷峰谷差,增加电网负担,另一方面,电动汽车用户充电时间与空间分布的不确定性,将加大电网控制的难度。
因此,开展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时空分布及其对配电网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配电网规划 1、影响电动汽车负荷的主要因素影响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用户行为三个方面。
动力电池的容量影响用户的充电频率,充电设施的等级、分布和配置比例影响用户充电频率和充电功率;用户行为的随机性是导致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不确定性的关键因素。
电动汽车主要有私家车、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环卫车等。
充电方式分为常规充电、快速充电、整车换电,充电地点一般在充电站和各停车场所,充电时间由用户的行驶规律和电池特性而定。
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具有时空的随机性和动态性,为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度,必须掌握不同充电地点,不同时间的充电行为。
就一辆电动汽车而言,充电负荷由充电接口功率、充电时间长度决定,其时间长度与电池初始荷电状态(SOC)有关,而电池的SOC状态取决于电动汽车的日行驶里程。
因此,用户的驾驶行为和充电接口特性将决定车辆充电行为和充电负荷分布。
就一个区域而言,要想得到某一个时间点的总充电负荷,需要将所有正在进行充电的电动汽车的负荷进行叠加,但不同功能区车辆的规模、类型、开始充电时间都不尽相同。
2、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时间分布一个区域大规模充电行为的时间分布与电动汽车行驶规律、电池的荷电状态、开始充电时间以及采用充电方式的比例有关。
考虑到不同功能区、不同车辆,当采用不同充电方式时,开始充电时间也不相同。
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与利用

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与利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电动汽车(EV)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交通方式,正逐渐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接入电网,不仅会对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会为电网运营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对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与利用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与利用。
我们将从电动汽车充电特性和电网特性的角度,分析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对电网稳定性、电压波动、谐波污染等方面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电动汽车的充电特性,如需求响应、储能等,为电网运营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如负荷平衡、调频调峰等。
我们还将讨论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商业模式和政策建议,以推动电动汽车和电网的协调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电网运营商、电动汽车制造商、政策制定者等相关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推动电动汽车和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二、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随着电动汽车(EV)的大规模普及,其接入电网的影响日益显著。
这些影响包括电网负荷增加、电压波动、谐波污染等多个方面,但同时也为电网运营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对电网负荷有显著影响。
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可能导致电网负荷的峰值增加,特别是在晚上和清晨时段,大量电动汽车可能同时进行充电,对电网构成较大压力。
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合理的充电管理和调度,可能会导致电网过载,影响供电质量。
电动汽车的充电设备可能产生谐波污染。
部分充电设备可能采用非线性电力电子元件,如整流器、逆变器等,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谐波,对电网造成污染。
谐波不仅可能影响电网的供电质量,还可能对电网中的其他设备产生干扰,影响其正常运行。
然而,电动汽车接入电网也为电网运营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方面,电动汽车可以作为分布式储能设备,通过合理的充电调度,实现电网负荷的削峰填谷,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
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对电能质量的影响综述

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对电能质量的影响综述对比传统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具有高效、无污染、节能和环保等一系列优点。
且随着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行,电动汽车正在飞速发展。
然而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出现将引起电力负荷的增加,影响电力系统的平衡,进一步影响电能质量。
文章对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做了分析,总结了目前电动汽车接入电网时,对其产生电压不稳定、谐波、功率损耗增加以及电力设备过载等一些电能质量问题。
更进一步地,提出了电动汽车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该技术的研究方向。
标签:电动汽车;电能质量问题;电压不稳定性;谐波;功率损耗近年来全球资源危机在不断加深,石油资源在日益枯竭,大气污染也在加重,不仅如此,全球气温也渐渐在日趋上升。
采用电能代替传统的石油,能够减弱温室气体的排放量[1]。
各国政府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美国的能源部也已经设立20亿美元资金对下一代纯电动汽车需要的技术和部件进行支持。
目前,纯电动汽车也已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本文根据国内外对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以来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总结了现在电动汽车充电会对电能质量造成的影响,比如:电压不稳定性、谐波、功率损耗增加以及变压器过载等。
进一步地,提出了电动汽车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该技术的研究方向。
1.电能质量的影响因素电动汽车充电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及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
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电网的负荷,影响电能质量。
1.1 电池技术目前的快速充电技术解决了充电效率问题,使得电动汽车的充电变得越来越快。
但是对于传统锂电池来说,实现快速充电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热量,这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最大困难,这对电池寿命有着较大影响。
StoreDot公司为了让电池的电阻变小,进而改变电池的内部结构和材料属性。
这样就能保证在充电的时候电池产生非常少的热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充电速度,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的寿命。
太阳能充电技术在电动汽车上也得到了应用,为汽车的电气设备进行充电。
电动汽车接入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及经济效益综述

的机 遇。 在介绍电动汽 车充 电负荷特征 的基础上 , 分析 了其对配电网电能质量、 配 电网规划及经济运行等方面的 影响 , 总结 了电动汽车接入 电网在参 与系统调频调压、 提供旋转备用 、 提 高系统对 间歇性能源接 纳能力等方面潜
ne w c ha l l e n g e s , a s we l l a s o p po r t un i t i e s . Ba s e d o n 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o f EV ’ s c ha r g i n g l o a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t he pa p e r a na l y z e s i t s i mpa c t o n t he q ua l i t y o f di s t r i bu t i o n po we r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n e t wo r k pl a nn i ng a n d e c o n o n l i c o p e r a t i o n ,s umma r i z e s t h e po t e n t i a l e c o n o n ie f
A Re v i e w o f I m pa c t a n d Ec o no mi c Be n e it f s o f
El e c t r i c Ve hi c l e s I n t e g r a t i o n i n t o Gr i d
r e s e r v e c a p a c i t y a n d i mp r o v i n g t h e s y s t e m’ S c a p a b i l i t y t o a c c o mmo d a t e i n t e r mi t t e n t e n e r g y s o u r c e , a n d e x p l o r e s t h e n e g a t i v e e f f e c t s o f V2 G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me t h o d s o f i t s p o t e n t i a l b e n e i f t s . F i n a l l y , t h i s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s i n V2 G a n d p o s s i b l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对负荷的影响
电动汽车使用电力来代替传统的石油对汽车进行驱动,能够缓解能源紧张的趋势,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正得到迅速发展。
而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势必会对配电网的结构、运行产生巨大的影响。
[1]因此,了解并准确预测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对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有些学者已经开展了一些电动汽车对电网影响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评估现有发电容量是否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负荷需求②电动汽车接入网络,研究电动汽车向电网提供辅助服务的价值,包括调频、旋转备用等;③研究日益增加的电动汽车对中、低压电网的影响,涉及负荷、电压、损耗、三相不平衡、谐波等问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对电动汽车使用者的调查表明,电动汽车充电90%是在车场、车库夜间进行的,充电时间大约为6-8h,只有不到10%的充电是在路旁的应急电站完成。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电动汽车常规充电方式对配电网的影响。
电动汽车渗透率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与线路最大负荷的比值,为了更好地说明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本文以某市一条10KV生活线路为对象,分析了该线路在各种电动汽车渗透率下用户的随机充电行为对配电网的影响。
针对高渗透率下用户无控制充电行为对配电网造成的巨大压力,本文提出了智能充电方法,以实现电网和用户的互利。
[2]
电动汽车充电影响在无经济利益和政策引导的情况下,车主的充电行为往往是随机的,一般车主在下班回家后就开始充电,如18:00左右开始,于24:00结束,充电时间大约持续6h。
用户的这种无控制充电行为,易与原有的负荷高峰叠加形成新的负荷高峰,从而对电网运行造成巨大的压力。
本文以某市一条10KV生活线路为对象,分析多种电动汽车渗透率下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
本文的分析基于以下假设:
1)假设线路三相供电平衡,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均匀分布在各配变台区。
2)为便于分析,采用常规充电方式,即电动汽车充电电压为220V,充电电流为10A,充电功率为2KW,正常充电时间大约为6h。
1.1电动汽车充电对负荷的影响
图2为随机充电时在各种电动汽车渗透率下的线路典型日负荷曲线图,O代表无电动汽车充电负荷。
从图中可以看出,线路原始负载率并不高,最大负载率为43.31%,最小仅为17.92%,峰荷发生在19:00—21:00,22:00—7:00负荷较低,08:00—18:00点负荷比较平稳。
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充电时,会与原有负荷高峰叠加,形成新的负荷高峰。
当电动汽车渗透率为100%时,最大负载率高达86.62%,峰谷差大,不利于电网的经济运行。
50%和100%电动汽车渗透率下线路的日负荷曲线。
从图可以看出:在50%渗透率时,由于采用智能充电方法在各时段对充电负荷进行了合理分配,并未形成新的负荷高峰;在100%渗透率时,由于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较大,虽然采用智能充电方法也形成了新的负荷高峰,但是与其他方法相比,智能充电方法负荷峰谷差小,曲线相对平滑,对电网造成的影响相对也小。
[3]
1.2电动汽车充电对损耗的影响
图3为随机充电时在各种电动汽车渗透率下线路24h损耗率及其分布。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线路无电动汽车接入充电时,线路平均负载率低,导致线路负载损耗率低(线路损耗率与变压器铜损损耗率之和),而变压器空载损耗率偏高,线路总损耗率也较高;当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充电,提高了线路负载率,负载损耗率相应增加,空载损耗率减少。
在电动汽车渗透率为40%时,负载损耗率与变压器空载损耗率相等,线路损耗率为最低,线路处于最佳运行区域。
当电动汽车渗透率从50%增加到100%时(此时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达到线路最大负荷),线路负载损耗率迅速增加,空载损耗率减少,整条线路的损耗率大大增加,线路过渡到非经济运行区域。
[4]
50%和100%渗透率下线路的总损耗率。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线路总损耗率,智能充电方法小于时段充电方法,更小于随机充电方法。
因此,采用智能充电方法可以实现降损节能的目标。
1.3电动汽车充电对电压的影响
图4为在线路最大负荷时各种电动汽车渗透率下的节点电压曲线。
,10KV用户的电压允许偏差为系统额定电压的±7%。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渗透率小于30%时,线路末端各节点电压大致保持在0.93(标幺值,下同)左右,基本能保证用户的用电需求;当渗透率大于50% 时,末端节点电压急剧下降,最低仅为0.844(100% 渗透率),严重越下限(此处假设变电站电压保持定值)。
并对各种电动汽车渗透率下的节点电压越限情况进行了统计。
当渗透率小于20%时,节点电压无越限;但是当渗透率从20%增加到100%时,越限点比例从1.11%增加到56.67%,最大越限电压也由0.922降低到0.844,严重越下限。
[5]
1.4电动汽车充电影响分析
从各种渗透率下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当线路负载率较低时,合理的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充电将会提高线路的运行效率,使线路经济运行;但是当电动汽车渗透率较高时,由于流经线路和变压器的电流增大,导致线路负载过重,线路的负载损耗增加,从而让线路从经济运行区域转变到非经济运行区域。
[6] 2)高渗透率的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充电会影响线路的节点电压,尤其是末端节点电压会严重下降,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
3)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的增加,无控制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会对电网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应当对其加以控制和引导。
[1]陈全世.先进电动汽车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胡骅,宋慧.电动汽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胡景生,胡国元.配电网经济运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4]能源部.SD325—89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9.
[5]顾洁,崔旻. 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预测的参数抗差估计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3,23(6):13-15.
[6]王绵斌,谭忠富,张蓉,等. 发电侧峰谷分时电价设计及电量分配优化模型[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27(8):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