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基本标准
文学翻译的标准

文学翻译的标准文学翻译作为一项重要的翻译形式,在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同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
文学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著的内容和风格,同时也需要在传达作者思想的同时,为读者呈现出优美的语言和精妙的表达。
下面将从准确性、语言美感和文化传达三个方面来探讨文学翻译的标准。
首先,文学翻译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翻译者需要准确理解原著的内容和意图,将其精准地表达出来。
这不仅包括对文字的逐字逐句的翻译,更需要理解作者的用词、句式和语境,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的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需要保持对原著的尊重和敬畏,力求将原著的精髓和内涵完整地呈现给读者。
其次,语言美感是文学翻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是语义的转换,更需要将原著的文学风格和情感表达传达给读者。
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准确性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优美和流畅,尽可能地保留原著的韵律和节奏。
通过恰当的词语选择和句式调整,使译文在保持忠实原著的前提下,呈现出与目标语言文学传统相契合的美感。
最后,文学翻译需要注重文化的传达。
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翻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将这些文化元素传达给读者。
这不仅包括对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习语、典故等的恰当处理,更需要对原著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有深入的了解,以便将这些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目标语言的读者。
总之,文学翻译的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翻译者在保持准确性的前提下,注重语言美感和文化传达。
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得到充分考虑和处理的情况下,翻译出的作品才能被认为是优秀的文学翻译。
希望翻译者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为文学翻译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翻译的基本知识

一、翻译的定义什么时候有了一个民族或部落同另一个民族或部落的接触,什么时候就有了翻译。
西方自一世纪、中国自商周时期开始就有了跨语言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唐代贾公彦在《义疏》中写道:“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辞源》对翻译的解释是:“用一种语言表达他种语文的意思。
”《大英百科全书》:“将用一种语言或者一套语言符号所表示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或者一套语言符号进行转换的行为或者过程。
”对于翻译较为完整的定义,要数现代翻译家奈达的:Translation consists in 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即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上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且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在文体上。
人物简介贾公彦-贾公彦(生卒年不详,活动期公元7世纪中叶)中国唐代学者。
铭州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发现指纹的特征及用途。
他官至太学博士。
撰《周礼义疏》50卷、《仪礼义疏》40卷。
指纹是手指远端掌面的凹凸花纹。
由长短、形状、粗细、结构不同的纹线组成,分弓、箕、斗三种基本类型,具有终生不变、各不相同的特点。
因此,指纹被广泛用作侦破案件、人身保险、研究遗传疾病和人的自然素质的依据,成为法医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
据德国R·海因德尔撰写的《指纹鉴定》(1927年)一书中指出:“世界上第一个用作鉴定的指纹的著作者是中国唐朝的贾公彦,他是唐代的著作家。
他的作品大约写于公元650年,他是着重指出指纹是确认个人的方法的第一人”。
贾公彦,其字不详,唐州永年(今河北邯郸市东北)人。
英汉互译时需要遵循什么基本原则?知行翻译总结了4条

在英国和美国的广泛影响下,现代英语在世界各地传播,通过各类这些国家的印刷和电子媒体,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主导语言之一,在许多地区和专业的环境下的语言也有主导地位,比如科学,导航和法律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一来,英汉互译是中外交流中需求最多的翻译服务,相比较其他外语来说,国人对于英语的熟悉度很高,但这并不代表着就能胜任英汉互译的任务,想要真正做好英汉互译,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也有很多基本准则需要了解,今天知行翻译公司就和大家谈谈在英汉互译中有哪些需要遵循的基本标准。
首先,做英汉互译时需要遵循准确的基本标准。
在英汉互译时,译员一定要站在客观的立场,并且表述正确的观点,绝不能犯原则性错误。
而且在翻译前要深刻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内容,找出难点,特别是遇到拿不准的情况,可以通过查字典和参考书,参考资料等。
在翻译中应尽可能地把作者的思想,语气,风格,感情色彩再现出来,做到“信达雅”。
同时还需要注意在遵循这个标准时,要注意约定俗成的问题。
其次,做英汉互译时要遵循规范化的基本标准。
所谓译文规范化,就是指所用的词汇,短语,句子及语法都必须符合本语种的一般规范和习惯,否则就会出现中文西化,西文中化的毛病。
要使译文规范化,必须牢固而又清楚地掌握英汉两种语言文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然译文将晦涩难懂,很难达到互译的效果。
再者,做英汉互译时要遵循贴切传神的基本准则。
英语里有时一个句子较长,作者运用了形象比喻等手法,汉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语汇,这时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者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作适当处理,但又不损失、冲淡甚至歪曲原意。
最后,在做英汉互译时要遵循词义对应的基本准则。
英汉两种语言文字,一般都能找到相互对应或者近似的语汇。
但汉语多义词就比英语少,许多词都只有一两个意思。
英汉词汇意义有的可以完全对应,有的则只能部分对应,遇到这种情况时就需要认真对待,千万不能马虎大意,不然很容易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
以上就是知行翻译公司关于“英汉互译”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选择翻译服务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专业的翻译公司合作。
英语笔译三级参考答案

英语笔译三级参考答案一、翻译理论基础1. 翻译的定义: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文本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同时保持原文的意义和风格。
2. 翻译的标准:忠实性、通顺性和可读性是翻译的三个基本标准。
3. 翻译的类型:直译和意译是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直译注重字面意义的转换,意译注重整体意义的传达。
4. 翻译的过程:翻译通常包括理解、转换和表达三个阶段。
二、翻译技巧1. 词汇层面的翻译技巧:包括同义词替换、反义词使用、词汇的增减等。
2. 句子结构的翻译技巧:包括调整语序、合并或拆分句子等。
3. 语篇层面的翻译技巧:包括保持原文的连贯性、逻辑性和文体特征。
4. 文化差异的处理:注意文化背景的差异,适当进行文化适应性调整。
三、实际翻译练习练习一:英译汉原文:The novel, with its intricate plot and well-drawn characters, has captivated readers for generations.参考译文:这部小说以其错综复杂的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吸引了几代读者。
练习二:汉译英原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参考译文: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people's lifestyles have undergone earth-shattering changes.四、翻译实践段落翻译原文:In the heart of the city, there stands an ancienttemple that has witnessed the rise and fall of dynasties. Its walls are adorned with intricate carvings that tell storiesof the past.参考译文:在城市的中心,矗立着一座古老的寺庙,它见证了朝代的兴衰。
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译:但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 (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
翻译下列句子5:
姜氏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
译:姜氏有什么满足?
第五式: (1)调整倒装句的语序。 (2)调整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的语序。
外连横而斗诸侯。
翻译下列句子6:
1.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用典) 直:我活着应当掉脑袋,死后应当编草绳。 意: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死后应当报恩。 2.秋毫不敢有所近。(比喻) 直: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
❖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六种方法:留、删、换、 补、调、贯。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5分)
译文1(赵君实)和郡丞元宝藏交情很好,相互勾结,人前人后 称他为兄,从来没有受到他的指责操控。
译文2赵君实与郡丞交情深厚,赵君实所命令的,没有不 听他指挥的人。
译文3.(赵)和郡丞元宝藏有深交,大小官员,没有不听他 的。
第六式:
贯是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 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 “文从句顺”,较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 的特殊和省略的运用,所以“调”和 “补”对翻译是很重要的;“贯”虽然 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合语境”的 精神还是极为要紧的。简言之,“字字 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专业英语翻译基本知识

专业英语翻译基本知识(仅供参考)1.英语翻译的标准专业英语的翻译注重客观性、准确性,不强调翻译者的主观色彩。
翻译的用词应该准确、恰当,句子叙述清楚,表达简洁、流畅。
(1)准确忠实:准确无误,不得有错。
即要如实表达原文的含义,不缺漏原文表达的每一层意思,也不添加任何原文没有的含义。
(2)通顺流畅:译文必须符合汉语的语法要求、修辞规则和通常习惯,使读者易看易懂易读。
因此,要求译文不能逐字逐句死译,而是要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律和习惯表达出来,做到通俗易懂。
(3)简练清楚:译文在清楚明白表达原文意思,不使人产生歧义和模糊不清的前提下,尽可能简洁、精炼、不重复啰嗦。
2.英语翻译的基本技巧2.1词性转译法在翻译过程中,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更加通顺,或为达到一定的修饰目的,可以适当改变一下原文中某些词的词类,将原句中属于某词类的词转译成为另一类词。
一般而言有四种(1)转译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转译为名词)例:The cutting tool must be strong, tough, hard, and wear resistant.(形容词转译为名词)刀具必须有足够的强度、韧性、硬度,而且耐磨。
(2)转译成动词(名词、形容词、介词和副词等转译成动词)例:Rigid pavements are made from cement concrete.刚性路面是用水泥混凝土建造的(介词转译成动词)(3)转译成形容词(名词、副词等转译成形容词)例:This experiment in a success这个实验是成功的。
(名词转译成形容词)(4)转译成副词(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译成副词)例:Although the basic materials for bridge building remain either prestressed concrete orsteel, there have been some recent changes尽管建桥的基本材料仍然是预应力混凝土或钢材,但近来已经有些变化了。
专业翻译服务机构翻译质量标准

专业翻译服务机构翻译质量标准第一章翻译质量基础标准 (4)1.1 翻译准确性 (4)1.1.1 词汇准确性 (4)1.1.2 语法准确性 (4)1.1.3 逻辑准确性 (4)1.2 语言流畅性 (4)1.2.1 语言风格 (4)1.2.2 语句结构 (4)1.2.3 语言地道性 (4)1.3 文意一致性 (5)1.3.1 保持原文主题 (5)1.3.2 保持原文观点 (5)1.3.3 保持原文情感 (5)第二章术语和行业规范 (5)2.1 术语准确性 (5)2.1.1 定义与要求 (5)2.1.2 术语准确性的实现 (5)2.2 行业规范遵循 (5)2.2.1 定义与要求 (5)2.2.2 行业规范遵循的实现 (6)2.3 术语库建设 (6)2.3.1 定义与要求 (6)2.3.2 术语库建设的实现 (6)第三章文化和语境适应性 (6)3.1 文化内涵传达 (6)3.1.1 文化词汇的准确翻译 (6)3.1.2 文化意象的再现 (7)3.1.3 文化价值观的传递 (7)3.2 语境理解与应用 (7)3.2.1 语境分析 (7)3.2.2 语境适应 (7)3.2.3 语境创造 (7)3.3 地域差异处理 (7)3.3.1 地域文化差异的处理 (8)3.3.2 地域语言差异的处理 (8)3.3.3 地域政治、经济差异的处理 (8)第四章语言风格与表达 (8)4.1 语言风格一致性 (8)4.2 表达方式多样性 (8)4.3 文章结构合理性 (8)第五章审校与校对 (9)5.1.1 接收稿件:专业翻译服务机构在接收到待审校的稿件后,应首先确认稿件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包括文本内容、附件及相关参考资料。
(9)5.1.2 预审:审校人员对稿件进行预审,了解稿件的主题、内容结构、专业术语及语言风格等,为后续审校工作奠定基础。
(9)5.1.3 初审:审校人员对稿件进行逐句、逐段落的审校,重点关注语言表达、逻辑结构、专业术语等方面,保证翻译质量。
翻译的基本标准

翻译的基本标准(一)准确译者在翻译时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表明正确的观点,不能犯原则性错误。
比如,西方国家常把我国的台湾省和其他国家等同起来,翻译时应作技术性处理,把台湾单列出来,并加上"地区"二字,以示区别。
动笔之前要深刻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内容,找出难点,特别是无法对译的地方,然后再查字典和参考书、参考资料,记下相关的提示词汇和术语。
准备妥当之后才着手翻译,按照中外语言文字的不同习惯,尽可能地把作者的思想、语气、风格、感情色彩再现出来,尽力做到所谓"信、达、雅"。
英语和汉语一般都有对应的语汇,然而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常常不能完全对应。
比如汉语习惯称亚洲"四小龙",英语虽然可译成the Asian "four dragons",但西方人大都叫the Asian "four tigers"或"four tigers" in Asia,因为在西方人的眼里,dragon是一种类似鳄鱼或蛇,长有翅膀会吐火的怪物,常常守看金银财宝。
成语或谚语更是如此,非但无法对应,有时甚至连原文的踪迹都没有了,如"Dont teach your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如果按照字面直译成"不要教你的奶奶磕鸡蛋",让人看了会莫名其妙。
要是意译为"不要班门弄斧",就既表达了原意,也符合汉语习惯。
和汉语一样,英语的成语也很多,但其中大部分都很难对译成汉语成语,只好意译。
这里再举几个例子:like talking to a brick wall(对牛弹琴,瞎子点灯白费蜡)-to waste ones breath trying to persuade someone who is so obstinate to listen to reason;如说:"He is so dogmatic; its like talking to a brick wall arguing with him." To 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巧妇难做无米之炊)-to try to achieve some result with inadequate means;如说:"We were unable to give you an opinion because you didnt give us the information we needed. We cant 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 The rotten apple(害群之马,败家之子)-the one bad person among a number of good ones;如说:"His youngest son was the rotten apple." To pay back in the same coin, to pay sb. back in his own coin, 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to retaliate by using the same method;如说:"Jukes has attacked us in his advertisement overseas; we will pay him back in the same coin." To have a heart of gold(有一副菩萨心肠)-to be a kind, generous, forgiving person whose qualities are much appreciated; 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You must be very careful what you say because someone may be eavesdropping.在遵循准确这一原则的同时,还要注意约定俗成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的基本标准(一)准确译者在翻译时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表明正确的观点,不能犯原则性错误。
比如,西方国家常把我国的台湾省和其他国家等同起来,翻译时应作技术性处理,把台湾单列出来,并加上"地区"二字,以示区别。
动笔之前要深刻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内容,找出难点,特别是无法对译的地方,然后再查字典和参考书、参考资料,记下相关的提示词汇和术语。
准备妥当之后才着手翻译,按照中外语言文字的不同习惯,尽可能地把作者的思想、语气、风格、感情色彩再现出来,尽力做到所谓"信、达、雅"。
英语和汉语一般都有对应的语汇,然而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常常不能完全对应。
比如汉语习惯称亚洲"四小龙",英语虽然可译成the Asian "four dragons",但西方人大都叫the Asian "four tigers"或"four tigers" in Asia,因为在西方人的眼里,dragon是一种类似鳄鱼或蛇,长有翅膀会吐火的怪物,常常守看金银财宝。
成语或谚语更是如此,非但无法对应,有时甚至连原文的踪迹都没有了,如"Dont teach your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如果按照字面直译成"不要教你的奶奶磕鸡蛋",让人看了会莫名其妙。
要是意译为"不要班门弄斧",就既表达了原意,也符合汉语习惯。
和汉语一样,英语的成语也很多,但其中大部分都很难对译成汉语成语,只好意译。
这里再举几个例子:like talking to a brick wall(对牛弹琴,瞎子点灯白费蜡)-to waste ones breath trying to persuade someone who is so obstinate to listen to reason;如说:"He is so dogmatic; its like talking to a brick wall arguing with him." To 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巧妇难做无米之炊)-to try to achieve some result with inadequate means;如说:"We were unable to give you an opinion because you didnt give us the information we needed. We cant 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 The rotten apple(害群之马,败家之子)-the one bad person among a number of good ones;如说:"His youngest son was the rotten apple." To pay back in the same coin, to pay sb. back in his own coin, 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to retaliate by using the same method;如说:"Jukes has attacked us in his advertisement overseas; we will pay him back in the same coin." To have a heart of gold(有一副菩萨心肠)-to be a kind, generous, forgiving person whose qualities are much appreciated; 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You must be very careful what you say because someone may be eavesdropping.在遵循准确这一原则的同时,还要注意约定俗成的问题。
有的银行业务术语沿用已久,就不必去硬行更正,比如"票根",被用来指advice of drawing, drawing advice,即开票通知。
然而"票根"的英语对应词是counterfoil,指任何票证开出或撕下后的存根,显然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因此,在银行工作中碰到"票根"二字时,切不可翻译成"counterfoil"。
(二)规范化英汉对译时必须使译文规范化,即所用的词汇、短语、句子及语法都必须符合本语种的一般规范和习惯,否则就会出现中文西化,西文中化的毛病。
汉语说:"他走得很快。
""他"是主语,"走"是谓语,"很快"是补语。
翻译成英语:He walks veryfast.尽管语序相同,但"very fast"是状语而不是补语。
又如:"我在中国银行工作。
"这个句子的状语"在中国银行"放在动词"工作"之前,而英语则把它放在"work"之后,即:"I work in (at, for) the Bank of China."如果将此句再倒译成中文"我工作在中国银行",就西化了,不符合汉语习惯。
由此可见,要使译文规范化,必须牢固而又清楚地掌握英汉两种语言文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然译文将晦涩难懂。
(三)贴切传神英语里有时一个句子较长,作者运用了形象比喻等手法,汉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语汇,这时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者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作适当处理,但又不损失、冲淡甚至歪曲原意。
请看以下例子:CED Finklestein: He needs to pull a rabbit out of his hat. 总经理芬克斯泰因:他需要拿出一个绝招来(直译:他需要从自己的帽子里抓出一只兔子来)。
这是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1992年1月27日所刊登"A Death Knell at Macys?"一文的插图说明。
从题目和文章内容来看,这位新上任总经理面临种种难题,要挽救梅西公司,他必须像耍魔术一样拿出一种不同凡响的解决办法才行。
因此,上面这样翻译简洁明晰地把作者替总经理担忧的心情表达了出来,读者也会为他捏一把汗,去探个究竟。
在汉译英时同样应注意这一点。
1992年北京国际拍卖会手册上有一位领导人的题词是:一锤定音,双方买卖即成。
我的译文是:A hammer gives the final word, and a deal is concluded between the buyer and seller.这是"一锤定音"几个字很形象,但比较难处理。
拍卖的实际操作是由拍卖主锤师用木锤敲桌梆的形式来决定交易,而不是"成交"之类的话语。
因此同时采用了直译和意译两种手法,即:一(A hammer)、双方买卖即成交(a deal is concluded between the buyer and seller)和定音(gives the final word)。
这里用"final word"(或final say)指"拍板","敲定",即决定下来,这样处理既忠实原文又生动贴切。
如果完全直译成"A hammer decides (sets) the tune…"读者可能以为是乐队指挥真的在那里定音呢。
(四)词义的对应英汉两种语言文字,一般都能找到相互对应或者近似的语汇。
但汉语多义词就比英语少,许多词都只有一两个意思。
如"井"字,虽然可以和别的字组成"水井"、"气井"等,但仅有名词一种词性,而且所表达的事物都一样,即从地面往下钻出的"洞",只不过冒出或抽出的物质不同而已。
作副词时也只是表达整齐,如井井有条,井井有序。
与此相反,英语的井字"well"含义就很多,而且有五种词性,即"涌出、喷出"(动词);"好、很好、好意地、恰当地……"(副词);"健康、很好、可取的……"(形容词);"井、泉、源泉、令人满意的事物……"(名词);"咳、嗯、好吧……"(语气词)。
又比如英语里"bank"一词,除了指"银行"以外,还有"堤防、河岸、库"(名词);"建筑、积累、堆积、到银行存钱、同银行往来……"(动词);还可组成不少复合词。
翻译时要正确理解原文,准确地找到相对应的词汇,避免望文生义,闹出"数据银行(库)","精子银行(库)"之类不规范的说法。
英汉词汇意义有的可以完全对应,有的则只能部分对应。
以下句子中划线英语单词就只能找到部分对应的汉字,也就是说把它同句子割裂开来,便无法判定其意。
a. He has taken US D10,000.00 from our bank.(取走)b. It will take us two days to have the work finished.(花费掉,用去)c. She likes to take milk in the morning. (喝)d. Im easy to take (catch) cold.(得)e. We cannot take (understand, make out ) his meaning.(理解、明白)f. Dont take away that book. (拿、取走)词义完全对应往往只限于专用名词、专业术语等,例如:The House of Commons (英)下议院The United Nations 联合国Treasury Department (美)财政部Bank of Communications 交通银行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人民大会堂啊Trademark 商标Income tax 所得税Value-added tax 增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