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孝道与学校德育

合集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的有机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的有机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的有机结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岁月的淬炼,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系。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艺术、哲学、宗教等方面,更融入到了中国人的骨髓之中,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而小学德育作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也需要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不断完善和发展。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培养和提升。

一、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礼仪习俗、历史传统等诸多方面。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思想,更体现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比如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孝道,道家注重自然和平,佛家追求涅槃解脱,这些都对我们今天的德育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注重礼仪和道德修养,倡导君子之道和为人处世的原则,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可以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传统文化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社会风貌,是国家和社会的精神基石。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和传统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德育教育中,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德育教育中。

在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学校可以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舞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对于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的影响,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投入。

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和讲故事活动,让学生从专业人员那里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历史渊源。

传统孝道对于高职德育的价值

传统孝道对于高职德育的价值
个方 面 的内容 。
收稿 日期 : 0 0 1 — 6 2 1 —0 2
别 倡导 “ 老吾 老 以及人 之老 ” 要 求 尊敬 所有 的长者 , 和 前辈 , 虚心 学 习求 教 于他 们 ; 时倡 导 用 “ 爱 ” 同 仁
之 礼对 待 同辈乃 至 晚辈 。
() 3 倡导建 功 立业 。传 统孝道 还 倡导 子 女应 树
1 传 统 孝 道 的 内涵
传统 孝道 是儒 家学 派构 建 的 , 以血 缘 亲情 为基
( ) 导“ 爱守 礼” 2倡 仁 。传统 孝 道在 社会 领 域 特
础、 以奉 养敬 爱 双 亲 为 主要 内容 、 涉及 家庭 伦理 和
社 会 伦理 的基 本 道 德 行 为 规 范 。它 主要 包 含 养 亲 敬亲 、 传宗 接 代 、 志 述 事 、 祖 耀 宗 、 孝 作 忠 五 继 祭 移
觚 U
On t e Vale o a to a l e y To h u fTr diin lFialPit war s Mor lEd c t n i d a u a i i on


Hi h Vo a in u a i g c to alEd c t on T



传 统孝 道是 我们传 统 文化 和传 统 美德 的根基 , 在 学校 德育 教 育 领 域影 响力 很 大 。笔 者 在 高 职 院
校 主要从 事思 想政 治理 论课 的教学 , 助 做 了一 些 辅 管 理学 生班级 的工 作 ; 这 些 经历 中 , 者 认 真研 从 笔 究、 思考 了高 职 生 的 实 际现 状 , 现从 传 统 孝 道着 发 手 对 于高职德 育 教育来 说 , 更符 合 高职 生 的 实际 现

弘扬传统美德涵养高尚情操

弘扬传统美德涵养高尚情操

弘扬传统美德涵养高尚情操美德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快节奏、功利主义的社会背景下,弘扬传统美德涵养高尚情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探讨如何弘扬传统美德涵养高尚情操。

一、家庭教育1. 子女孝顺孝道是中国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

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责任人,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子女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习惯。

通过讲述家族故事、传递道德价值观念等方式,增强子女的家庭责任感和爱心,让他们知道孝敬父母是一种美德,能够带来内心的平静和家庭的和谐。

2. 尊师重教尊重师长、尊重知识是涵养高尚情操的基本要求。

家庭教育应以身作则,让孩子懂得尊重老师、尊重知识,从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3. 相互关心与帮助家庭是温暖的港湾,也是人们相互关心与帮助的最基本单位。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心与帮助的意识至关重要。

通过营造家庭和睦、亲密的氛围,让孩子们学会关心父母、兄弟姐妹,并习惯于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培养出高尚情操。

二、学校教育1. 德育课程学校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将德育纳入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德育教育。

通过开设德育课程,向学生传达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提升道德水平。

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德育教师的培养,确保他们具备优秀的师德师范,能够成为学生道德品质的榜样。

2. 活动示范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文化艺术交流等,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

通过示范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道德行为的价值,激发他们涵养高尚情操的热情。

3. 身心教育高尚情操不仅涉及道德道义,也涉及个体的内心世界。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学生心理辅导、体育锻炼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体魄,为他们的高尚情操提供有利条件。

孝道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孝道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孝道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内涵。

(2)掌握孝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增强家庭责任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长辈的道德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孝道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内涵。

(2)孝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如何将孝道观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行为中。

(2)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孝道观念,克服不良行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孝道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孝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讲授(1)介绍孝道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内涵,包括孝道的起源、孝道在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孝道的基本内涵。

(2)分析孝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促进家庭和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等。

3.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孝道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孝道故事,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开展孝道主题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敬老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孝道,增强社会责任感。

4. 互动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孝道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2)学生分组讨论孝道观念在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具体实践。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孝道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在孝道方面的不足。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

(2)关注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发言,评价其思维深度和广度。

2. 成果性评价:(1)评价学生的孝道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敬老活动等成果。

(2)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评价其道德情感和价值观。

传统文化对教育案例(3篇)

传统文化对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财富,对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本文将以“孝道”为例,探讨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二、孝道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孝道,即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道德的基石,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

孝道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还反映了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三、孝道对教育的影响1. 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家庭教育中,孝道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感。

以下是一个关于孝道教育的案例:案例一:小明(化名)的父亲去世,母亲独自一人抚养他长大。

小明从小就非常孝顺,每天都会为母亲做饭、洗衣、打扫卫生。

在学校,小明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孝道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校园中,孝道教育有助于营造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

以下是一个关于孝道教育的案例:案例二:某中学开展了“孝道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观看影片、开展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孝道文化。

在一次亲子互动活动中,学生小华(化名)主动为父母洗脚、按摩,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此次活动使小华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真谛,也使他在学校中更加尊敬师长、关爱同学。

3. 社会教育方面社会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社会中,孝道教育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

以下是一个关于孝道教育的案例:案例三:某社区开展了“孝道之星”评选活动,旨在表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的居民。

评选过程中,居民们纷纷讲述自己身边的孝道故事,传播孝道文化。

此次活动使社区内形成了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为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四、结论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

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

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

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价值与意义的一部分文化内容。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渗透,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塑造他们的人格品质,提高他们的修养水平。

一、孝道文化孝道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与尊重。

小学德育教育中,通过讲述孝子故事、参观实地学习和课堂互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孝道文化的内涵,并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孝顺之心。

组织学生回家尽孝,帮助父母做家务,主动关心他人的生活等,让孝道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二、礼仪文化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和谐相处。

小学德育教育中,可以通过讲述古代礼仪故事、学习传统节日的礼仪规范等方式来传承和弘扬礼仪文化。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古代的行礼礼仪,如行鞠躬礼和双手上交礼等,在班级活动中注重礼貌和谦虚,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

三、尊师重道文化尊师重道是中国学问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可以通过讲述古代孔子拜师礼等故事,引导学生尊重教师、重视学问,培养他们对师道尊重的态度。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名人纪念馆、名人故居等地,了解名人的修养和品德,激发他们对学问、师道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四、传统音乐舞蹈文化传统音乐舞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音乐课堂和舞蹈课堂向学生传授和演绎传统音乐舞蹈文化。

学习古琴、二胡等传统乐器,学习传统舞蹈动作和编排等,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娱乐生活,又可以培养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五、传统美食文化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美食文化,可以通过小学德育教育将传统美食文化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在课堂上介绍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和食材,组织学生参观传统市场、传统餐厅等地,让他们了解传统美食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饮食文化素养。

关于孝的办学理念解释

关于孝的办学理念解释

关于孝的办学理念解释自古以来,孝道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承载着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

将孝道融入教育,以孝办学,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以下是从孝道角度出发的办学理念解释。

一、以孝立校,传承文化孝道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校应以孝道为根基,秉承传统文化,使之成为教育的主旋律。

通过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师道传承等方式,将孝道精神内化于教育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孝道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教育的本质是关爱,学校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孝道品质,使他们在家庭、社会、国家等多个层面践行孝道。

三、德育为先,培养品格孝道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要将德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通过开展孝道主题活动、德育课程、社会实践等途径,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体验孝道,从而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

四、家校共育,携手同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要与家庭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孝道品质。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等形式,普及孝道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孝道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五、与时俱进,创新孝道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孝道教育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

学校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丰富孝道教育的表现形式,使之更具吸引力。

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情境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质量。

总之,以孝办学,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具有孝道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孝道的成长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传统孝道在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传统孝道在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到敬爱所有 的老人 , 爱护所 有 的孩子 的“ 爱 ” 泛 不强 、 感恩 意识淡 漠 , 德严重 滑 道 坡, 高校传统德 育方 式难 显成 效。党 的十六 大 报告指 出,
“ 坚持弘 扬 和培 育 民族 精 神 , ……切 实 加 强 思 想道 德 建
孝” 为代表 的局 限性 , 也存在 着 以“ 但 孝亲 敬长 ” 为代表 的
恩。这警示我们 : 尚知反 哺 , ” 动物 人更应 有感恩之 心、 回报 意识。“ 哀哀父母 , 我劬 劳 , 生 ……父 兮生我 , 母兮鞠 我 , 拊 我畜我 , 我育 我 , 长 顾我复我 , 出入腹我。 ( 诗经 ・ 莪》 ”< 蓼 ) 唱出了子女对父母养 育 自己的感恩 之情。对 于“ 言寸草 谁
传统孝道在 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 中的应用
刘 以 兵
( 州职 业技术 学院 , 随 湖北 随州

4 10 ) 4 30
要: 孝道 , 中华民族遵奉的一个重要道德伦理规 范和做人的最基本 准更 。孝道教 育一直 以来便作为 中国传统
教 育的核心而备 受推 崇。 当前 , 大学生道德缺失现 象频繁发 生。高校应结合 时代发展 的要 求, 以科 学发展观 为指 导, 创新传统孝道在 新时期 的德 育 内涵, 充分认识传统孝道对大学生德 育的重要 意义, 孝” 将“ 引入大学生德 育, 切
重要的推动作 用。当前 , 受多元化思潮的影响 , 部分 大学生
学生 的精神发展 。因此 , 对父母及老师的培养 教诲 , 理应 给
予足够 的敬重 。
2 广敬博爱。“ 亲者不敢 恶于人 ,敬亲 者不敢 慢于 . 爱 人 。 《孝经 ・ ”( 天子章》 提出了在敬爱 自己父母 的前提下 ) “ 广敬 ” 博 爱” 和“ 的主张。孟 子日: 老吾 老 以及人之老 , “ 幼 吾幼 以及人之幼 ” 这种 由敬爱 自己的父母 , , 爱护 自己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人们一谈到孝道就认为是封建腐朽的东西,而持否定态度,孝道教育几乎被取消了。

它从我们课本中消失了,从我们的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了。

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孝道教育从过分的宣扬到彻底消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传统的“孝道”美德正渐渐地被人遗忘,出现了严重的孝道缺失和道德危机。

特别是我们80后,尤其是90后出生的学生,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安闲舒适的环境中,很少受挫折,更不懂得感恩,加之学校平时也忽视了必要的孝道教育,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道德缺失。

学校是青少年德育的主阵地,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是人类最基本的伦理,被称为元道德,它是一切道德习惯最原始的来源,离开孝道谈道德都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

今天学校德育应该好好补上孝道教育这一课,要把孝道教育纳入到我们的德育体系中。

一、青少年孝道缺失孝道所涉及的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人伦关系处理问题。

一般定义为以“事父母”为核心,推而广之,包括“兄友第恭,义行天下”,这是孝的延伸。

乃至于包括“居处不庄,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不勇,非孝也。

”甚至是“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孝的进一步泛化。

可见,传统孝道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几乎包括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一切伦理。

对照孝道的内容,观察当今青少年的行为举止,很多已经严重背离了传统最基本的孝道,引发了一系列道德问题。

(一)家庭方面。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对于父母的孝敬是人情的自然回报。

孝的本义就是指子女能善事父母,《说文解字》称:“孝,善事父母者也。

”事亲内涵又是多层次的,具体包括“养亲,尊亲,无违”等方面。

1.养亲:“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可见,在“善事父母”里,最基本的又是养亲,即赡养父母,这是做子女的起码义务。

当今物质条件的改善,对于青少年来说无须养亲,相反的是,如今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孩子几乎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可父母的包办,不但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回报,反而产生了反作用。

过惯了娇生惯养生活的独生子女,久而久之,导致他们根本不懂物力维艰,饭之不易,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严重依赖父母的习惯。

空余时间,从不分担家务事,爱与富裕家庭攀比;没钱就要,要不到就闹,有的以离家出走、殴打来威胁,甚至还出现了弑母的惨剧。

2.尊亲:所谓尊亲,即对父母的尊敬。

如果说养亲是从物质上对“今之孝者,父母的供养,那么尊亲则是从精神上对父母的孝敬,这也是人之为孝的明显标志。

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相对来说,精神的孝养显得更难得,更可贵。

“养可能也,敬为难。

”子夏问孝,孔子也说:“色难。

”如何尊敬父母,曾子说过“孝子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要做到“孝子之有深爱也,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也就是子女对父母孝养要和颜悦色,让父母身心愉悦,使父母心情快乐,不违背父母的意愿。

今天,不少孩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父母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各种愿望。

可是,子女却很难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孩子对父母的话很难和颜悦色地言听计从,而是多有抵触,和父母顶嘴、较劲。

很少有孩子主动向父母长辈请安,嘘寒问暖,关心父母健康,有的不但不听父母的谆谆教诲反而出现逆反心理。

父母为此身心憔悴,却无计可施。

3.无违:孝的另一重要表现就是“无违”,也就是顺亲,按照父母的意思办事,不可违背父母的意愿,更不能忤逆父母。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

”畜即顺的意思。

但并不是说不论对错,都无条件地听从父母,对父母的失误,要适当地“谏亲”,以防陷父母于不义,不“谏亲”也属不孝。

不过,“谏亲”也要和声细气,不能斥责或讽刺。

时下,不少学生自以为上了中学了,懂的东西比父母多了,便看不起父母,对父母所谓的“无知”,不是悉心劝谏,而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对于与父母不同意见的,更是蛮横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很少与父母坦诚交流,企图以自己的“特权”来威逼父母让步,接受自己的观点。

(二)学校方面。

孝的感情是可以迁移的,通常在家孝顺的孩子,在学校必然表现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顺可移于长”,“治可移于官”。

子曰:“其为人也孝第,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当然,我们今天强调孝道,并不是为了防止“犯上作乱”,只是为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当代著名作家冰心曾积极主张要教会孩子如何关心父母、爱护父母。

一个孩子,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呢?眼下,不少独生子女养成了强烈的唯我独尊的自私心理,我行我素,品行恶劣,纪律松懈,学习懒散,根本不知道尊敬师长,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不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或与老师对抗,或辱骂、挖苦、讽刺老师,缺乏感激他人的心理,缺乏孝敬长者之心。

在对待集体事物上,部分青少年对集体的事情不关心,很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耀感。

他们对事不努力,对物不爱惜,对人不热情。

与传统“孝”紧密相关的是“悌”,所谓“悌”,就是兄弟姐妹,延伸至同辈、同学、同事之间,要相互爱护,相互关照。

做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在学校表现就是要团结同学,友好相处,互帮互助。

当今,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享受的都是父母长辈无私的爱,很少懂得去主动关心别人。

因而,在处理与同学的关系上,不少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比较严重,缺少必要的宽容心和忍让度,一遇到小的矛盾,不是自我批评、相互体谅,而是指责别人,甚至搬来家长或朋友,导致小事化大,小矛盾酿成大问题。

(三)社会方面。

传统孝文化不是简单局限于对父母的孝敬,而是由亲及疏、由内及外、由近及远,逐步向外推广,从爱父母、爱长辈、爱家庭的情感扩展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的“泛爱”。

“子云:‘睦于父母之党,可谓孝矣’,故君子因睦以合族。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之幼以及人之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可见,推己及人,博施于众,义行天下,是孝道的最高境界。

当今社会一个严重的现象,便是社会公德的缺失,不少人变得麻木、冷漠,缺乏同情心和良心。

表现在青少年身上便是不关心学校发展,不关心社区的人与事,不关心国家大事;不是敬老爱幼,同情弱势群体,而是欺老凌幼,欺软怕硬;乐以助人、大公无私、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爱护公物的少了,不遵守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却多了,有的甚至出现仇视社会或与世隔绝的扭曲心理。

以上是青少年孝道缺失三个方面的重要表现,这已经不是个别问题,而是普遍问题。

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不是不要,而是急需要。

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学校也只抓教学,而忽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忽视对孩子传统美德的熏陶,导致青少年道德存在严重缺失。

也有不少人认为孝道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和学校教育无关,这也是错误的。

且不说学校的德育本来就应包括孝道教育,学校的孝道教育可以做到家庭孝道教育不能做到的地方,起到家庭教育做不到的效果。

二、青少年孝道的培养传统孝文化为我们进行孝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我们要善于发掘,继承其积极合理因素,并加以改造创新,以完善我们的德育体系。

我们的孝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只写在书本上,除了必要的理论说教,更应该付诸行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中亲自去实践,要把孝心变为学生自觉地行动,让孝心伴着孩子一路成长。

(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孝教育,提高学生的孝意识。

可以利用学校的墙壁、楼道、橱窗、黑板、文化长廊等地方,大力宣传孝知识。

可以张贴《二十四孝》、《跪羊图》,名人名言,简短警醒的如“孝行天下”、“从小懂得孝父母,长大报国好儿郎”、“百善孝为先”等标语,以此来营造孝文化浓厚的氛围,使师生沐浴在孝文化之中,时刻受到孝文化的熏陶,以达到洗涤心灵、唤起意识、陶冶情操的作用。

(二)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开设孝教育课,增强学生对孝文化的理解。

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孝教育课程,聘请对孝文化有研究的文科教师任主讲,讲解传统的《二十四孝》、《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等主要孝文化的经典;了解孝文化发展的历史;认识历史上名人的孝敬故事,如包拯辞官事亲,林则徐性尤孝友,叶剑英、许世友尽孝听母教,陈毅为母亲洗尿裤等。

有的学校还可以利用本地孝故事,大力开发“孝德”校本课程。

此外,教师在平时也要注重寓德育于教之中,对涉及孝道方面的知识要重点宣扬,不能视而不见或一带而过。

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达到潜移默化的孝道教育作用。

(三)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孝文化。

学校可以依据自身实际,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孝的实践活动。

如开展以孝文化为主题的班会、家长座谈会、讲座等。

利用特殊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开展“学会感恩,孝敬父母”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活动;每星期学唱一首“孝德”歌;每月出一期以孝文化为内容的黑板报;举行孝德格言征集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名人名言、名人孝德故事,学习身边的孝德故事;开展“当一天父母”的易位型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父母生活的艰辛;还可以利用广播台、晨会、国旗下讲话等阵地,全方位地进行孝文化教育的宣传,让全校师生人人讲孝道,个个思孝行。

(四)布置孝敬作业,强化学生的孝行为。

学校在学科作业的基础上还要另外布置孝德作业,按期检查,强行对学生进行孝教育,以此慢慢形成孝的习惯。

可以布置“我为父母洗个脚”“我为家里洗个碗”“我为长辈倒个茶”“与父母谈一次心”“给父母写一封信”“给父母送一件礼物”等青少年力所能及的活动。

让学生体会父母劳动的艰辛,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孝德行为和孝德习惯。

(五)重视孝行为测评,激励学生的孝行为。

学校要对学生的孝德作业和平时涌现的孝行为,进行及时的总结、测评,对好的要表彰,对一些做得不够好的要批评教育。

在测评中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进来,可以建立“家校联系手册”,让家长为学生行为进行评价、打分,学生还可以自我打分,再通过班级审核、学校终评,评选诸如“十佳孝星”、“十佳孝敬标兵”、“孝道明星”等,并以此作为学校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重要依据。

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孝行,让学生在快乐的真善美中成长。

(六)大力加强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奉献。

孝的原始动力便是感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养育了我们,感恩长辈爱护着我们,感恩阳光雨露滋润了我们;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的热情友善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听“励志报告”,写感恩标语、摘感恩格言、写亲情作文等活动,来学会感恩,懂得感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