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任务单
寂静的春天粤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寂静的春天粤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创作的科普读物,该书污染环境描述了因过度使用化学试剂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
以下是整理的寂静的春天粤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寂静的春天》教案1. 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环境污染2. 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详细生动的简述技巧3. 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雷切尔·卡森以非凡的个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的精神。
一、课文导入我国清代时期的洪亮吉提出:人们无不愿意做盛世之民,但盛世人口激增,吃的问题、住的问题、短裤的问题等无法解决,写作了《治平篇》让皇帝思考这个问题。
但当时的朝廷没有想出好的应付办法,只好不了了之。
英国人马尔萨斯向全世界公布弗里德曼他的人口理论,人口按几何级数高增长,而财富以算术级数高增长,他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招来了世界的关注。
控制人口是必需要做的事,的马寅初则在解放初期就正面提出计划生育的问题,当时中央的观点是“人多力量大”,“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够创造出来”。
论述何香凝自然遭到了彻底批判。
无独有偶,远在大洋彼岸的科学家雷切尔·卡森1962出版《寂静的春天》,结果引出了轩然大波,化学工业界对《寂静的春天》及其袭击作者或进行了有组织的攻击,他们指斥该书,说它“比它所谴责的杀虫剂毒性药效更大”。
他们贬损卡森,指称她是“歇斯底里的病人”,甚至以她终生未婚进行人身攻击。
“为什么弊病一个没有结婚的老处女会如此关心遗传基因的问题?”他们都是站在人们思想的前列提出问题的学者,是人类的先知,可是他们都不被理解,甚至受到批判。
当然,他们的心血也没有白费。
我国新时期即着手开展计划生育此项工作,1964年,美国提出环境保护问题。
美国人把卡森《寂静的春天》与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相提并论,认为两本珍贵的书都改变了他们的。
二、课文内容解读第一部分:①—⑧介绍人类文明说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① 概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生存的环境相变,但是,相对于地球的漫长历史,古菌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寂静的春天》学案

《寂静的春天》学案一、背景介绍《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森的一部代表作,也是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
该书于1962年,卡森以寓言的方式描述了人类可能面临的生态危机,并提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建议。
这本书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和讨论,对环保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寂静的春天简介《寂静的春天》讲述了一个虚构的美国小镇因过度使用化学农药而面临严重的生态问题,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类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书中详细描述了农药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危害,以及人们如何采取行动来改变现状。
三、主题分析《寂静的春天》的主题主要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作者通过描写小镇上的生态问题,提出了人类需要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
同时,书中也强调了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
书中还探讨了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环保中的责任和角色。
四、人物形象分析在《寂静的春天》中,主要人物是一位女性科学家瑞秋。
她勇敢地揭示了农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并努力寻求解决方案。
她的形象体现了女性的力量和智慧,也反映了科学家在环保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书中还有一些次要人物,如政府官员、企业和农民等,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对环境问题持有不同的态度。
五、艺术特色分析《寂静的春天》是一部文学作品,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寓言式叙事风格:作者采用寓言的方式,将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融入到虚构的小镇故事中,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
2、细腻的环境描写:书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非常细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环境遭到破坏后的沉痛和无奈。
3、强烈的情感表达: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情感的冲突,表现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希望。
4、科学的严谨性与文学的艺术性相结合:书中的科学理论严谨准确,同时运用文学的手法进行描写,使科学知识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
六、阅读建议1、深入理解书中的主题和观点:阅读时需要认真思考书中的主题和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进行思考和分析。
(完整版)2017年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温州卷)语文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25分)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
根据要求,完成(1)(2)题。
(7分)(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夏至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花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沏茶熏香,听夏虫(yín)① 喝小巷(yǒu)② 深,院子里(fán)③ 星点点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án)④ 眠宵漏夜短夏梦正长(2)冬季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
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
(3分)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① ”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② ”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 ③ ”的说法。
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B.过了冬至大一岁C.冬至一阳生。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①桃花流水, 。
(李白《山中问答》)② ,千万和春住。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③子曰:“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论语·子罕》)④醉翁之意不在酒, 。
(欧阳修《醉翁亭记》)⑤夕阳西下,总是特别容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正如崔颢《黄鹤楼》中所写:“ , 。
”⑥古代诗词中有些句子全由名词组成,你高度浓缩的语言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也全用名词的句子是“ , ”。
⑦芒种,是农人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行走村野,见农人刈麦田间,耕种劳作。
芒种,忙种!让人想起白居易的诗句“ , ”。
3.名著阅读。
(8分)(1)“兄弟”是《水浒》中最令人动情的两个字,根据下列内容分别选择正确的一项。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配合)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PPT配合)章节一: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背景及书中主要内容。
2. 教学内容:介绍瑞秋·卡森及其著作《寂静的春天》。
3. 教学方法:PPT展示、讲解、学生阅读。
章节二:春天的破坏者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春天生态系统的变化,以及杀虫剂对春天的破坏。
2. 教学内容:分析春天生态系统的平衡,探讨杀虫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学方法:PPT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章节三:死亡之河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杀虫剂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
2. 教学内容:分析杀虫剂对河流生态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教学方法:PPT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章节四:鸟儿不再歌唱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杀虫剂对鸟类的危害,以及鸟类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内容:分析杀虫剂对鸟类的毒性,探讨鸟类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3. 教学方法:PPT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章节五:人类的警示1.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总结《寂静的春天》中的警示,探讨人类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3. 教学方法:PPT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生发言。
章节六:生态系统的警告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关系的破坏。
2. 教学内容:讨论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人类活动如何打破这些平衡。
3. 教学方法:PPT展示、互动游戏、小组讨论。
章节七:化学品的泛滥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现代农业中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及其潜在危害。
2. 教学内容:探讨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使用情况,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可能影响。
3. 教学方法:PPT展示、视频资料观看、小组讨论。
章节八:健康之谜1.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教学内容:分析环境污染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讨论杀虫剂等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做个环保小卫士》 学习任务单

《做个环保小卫士》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掌握常见的环保知识和方法。
3、培养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4、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宣传环保,带动身边的人参与环保行动。
二、学习内容(一)环保基础知识1、环境问题的种类和成因(1)大气污染:了解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对大气质量的影响,以及雾霾、酸雨等大气污染现象的危害。
(2)水污染:认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对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污染,以及水污染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威胁。
(3)土壤污染:明白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工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理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以及其对农作物生长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4)固体废弃物污染:学习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处理方式以及不当处理带来的环境问题,如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和水源等。
2、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1)生态系统的类型:了解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2)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明白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保持生态平衡对于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二)环保行动与方法1、节约能源(1)节约用水:掌握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技巧,如随手关闭水龙头、使用节水器具、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2)节约用电:了解电器的节能方法,如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及时关闭不必要的电器、使用节能灯具等。
(3)节约用纸:认识纸张生产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养成双面用纸、减少不必要的纸张浪费的习惯。
2、减少污染(1)垃圾分类:学习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便于后续的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2)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了解一次性筷子、塑料袋、餐盒等一次性用品对环境的危害,尽量减少使用或选择可重复使用的替代品。
(3)绿色出行:倡导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3、资源回收利用(1)废旧物品回收:了解常见废旧物品的回收渠道和价值,如废纸、塑料瓶、金属等,积极参与废旧物品的回收活动。
(完整word版)《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雷切尔•卡森教学目的:1.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2.体会文章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科技文的能力,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3.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雷切尔•卡森以非凡的个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讨文章思路,揣摩重点语句,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教学难点:探究理解重点语句和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方法:品读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从生活中体会到: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科学改变了并且还在继续改变着我们所生存的世界。
科学拓展了空间,让人类一步步地从陆地走向海洋,走向太空;科学延伸了时间,让人类延长了寿命,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科学已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与我们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
通过各种媒体,我们都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科学世界的丰富和科学智慧的光辉。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审视,科学在为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足可让人类灭亡的危害……早在1989年3月24日,美国的“埃克森•阿尔迪兹”号油船在美国阿拉斯加威廉王子岛海岸触礁搁浅,原油泄漏量达1100万加仑,8600公里海岸线受污染,16条鲸鱼30万只海鸟和5000多头海獭、海豹死亡,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
此外,还有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发生……因此,环境保护已成为我们今天迫在眉睫的话题。
今天,我们便来学习一篇引起人们关注环境污染的课文——《寂静的春天》。
二、作者作品简介:作者:雷切尔•卡森(1907——1964),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是当代环保运动的先驱。
1962年完成《寂静的春天》一书。
这本书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界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
1964年因癌症和遭受空前的诋毁、攻击而与世长辞。
翻转课堂优化中职说明文教学初探

翻转课堂优化中职说明文教学初探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外的推行多局限于理科,这一模式是否可以借鉴来优化我们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呢?笔者通过学习,发现在说明文课堂教学中,它具备理论可行性。
为了检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说明文教学实践中是否可行,笔者在教学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第二册“天道与人为”说明文单元时,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期探寻优化中职说明文课堂教学的新途径。
关键词:翻转课堂;说明文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41-2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说明文作为一种最常见、最实用的文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但说明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尤其是在中职语文课陷入“边缘化困境”的今天,说明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主要难于模式传统、文本枯燥和学生的消极被动。
如何改变这样的教学困境,是笔者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查阅了很多关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资料,于是,笔者尝试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探求优化中职说明文课堂教学的新途径。
一、翻转课堂于说明文教学之优势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课堂内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学习知识,在课外学生完成相关练习来内化知识。
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是学生利用教师课前上传到互联网中的微课及相关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外学习知识,然后将不能解决的难题带到课堂上和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再由教师个别或统一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内化。
因此,“翻转课堂”带来的不仅仅是课堂程序的颠覆,还带来许多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革。
中职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喜欢网络,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好胜心和表现欲的特殊年龄,翻转课堂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正迎合了中职学生的探知心理需求。
二、翻转课堂在说明文课堂教学中之可行迄今为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外的大力推行多局限于理科,因为理科知识点明确,教学内容大多仅以一个概念、公式、例题等的清晰讲解便可全面突破,所以理科类课程更便于该模式的有力实施。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雷切尔?卡森教学目的:1. 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2. 体会文章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科技文的能力,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3. 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雷切尔?卡森以非凡的个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讨文章思路,揣摩重点语句,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教学难点:探究理解重点语句和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方法:品读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从生活中体会到: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科学改变了并且还在继续改变着我们所生存的世界。
科学拓展了空间,让人类一步步地从陆地走向海洋,走向太空;科学延伸了时间,让人类延长了寿命,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科学已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与我们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
通过各种媒体,我们都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科学世界的丰富和科学智慧的光辉。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审视,科学在为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足可让人类灭亡的危害……早在1989年3月24日,美国的“埃克森?阿尔迪兹”号油船在美国阿拉斯加威廉王子岛海岸触礁搁浅,原油泄漏量达1100万加仑,8600公里海岸线受污染,16条鲸鱼30万只海鸟和5000多头海獭、海豹死亡,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
此外,还有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发生……因此,环境保护已成为我们今天迫在眉睫的话题。
今天,我们便来学习一篇引起人们关注环境污染的课文一一《寂静的春天》。
二、作者作品简介:作者:雷切尔?卡森(1907―― 1964),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是当代环保运动的先驱。
1962年完成《寂静的春天》一书。
这本书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界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
1964年因癌症和遭受空前的诋毁、攻击而与世长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寂静的春天
学习要求
1. 通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思路。
2. 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感情,理解以“寂静的春天”为题的用意,从而明确本文的主旨,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进而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学习本文把抽象内容说得具体生动的技巧,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建议学时
二学时
第一学时:疏通文句,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路;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感情。
第二学时:理解课文以“寂静的春天”为题的用意,明确本文的主旨;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学习文中把抽象内容说得具体生动的技巧,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品味课文生动、准确的语言风格。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雷切尔·卡森及其著作的相关情况。
2. 通读全文,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概括各段重点,继而理清文章思路。
3. 逐段细读,小组讨论,理解重点句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以“寂静的春天”为题的用意,明确本文的主旨,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4. 重点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得具体生动的技巧,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品味课文生动、准确的语言风格。
《寂静的春天》预习案
(一)了解作者
雷切尔•卡森(1907--1964),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是当代环保运动的先驱。
1962年完成《寂静的春天》一书。
这本书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界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
1964年因癌症和遭受空前的诋毁、攻击而与世长辞。
而人们对她的这本书的评价是: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
(二)基础知识积累,读准下列生字的读音:
啮齿(niè)拨弄(nong)滞留(zhì)栖居(qī)步履(lǚ)牲畜(chù)
(三)整体感知课文,快速阅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寂静”的?从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2)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概述各段内容:
(3)你认为文章要告诉我们的主旨是什么?
(4)筛选文章整理作者行文思路。
温馨提示:划出重点语句---筛选---归纳整理
(5)严密准确而又形象生动是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找出例句,并加以说明。
《寂静的春天》习题案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瞬.间()锶.()流淌.()啮.齿()拨弄.()滞.留()步履.()牲畜.()畜.牧()急躁.()辐.射()短暂.()隐秘.()栖.居()螺.旋()
2. 解释下列字词。
(1)连锁反应:
(2)不可逆转:
(3)一丝不苟:
(4)屈指可数:
3. 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美国____________学家,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寂静的春天”这一现象的出现在本文里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因素的出现。
4筛选文章整理作者行文思路。
温馨提示:划出重点语句---筛选---归纳整理
《寂静的春天》任务单
课堂任务:
任务一: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概述各段内容:
①地球上的生物与环境互相作用,人类在近代获得力量去改变大自然。
②这种力量影响到了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③生物与环境适应要相当长的时间,而现代世界的人却没时间去适应。
④人类因急躁轻率的步伐制造出新的辐射和化学物质。
⑤适应这些化学药品要很长的时间,但人类却以极快的速度在生产。
⑥这些化学药品有许多用于人类对自然的战争。
⑦因这些药品的普及而造成环境的破坏。
⑧这些药品的使用导致了恶性循环。
⑨这种心态的原始性和非理性。
2快速阅读课文,说说造成春天寂静的原因是什么?
人类滥用化学药物。
任务二:再读课文课堂探究
探究问题
1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
试分析作者是怎样一步步阐明化学药品对大自然的危害?
(1)提出问题:人类获得了有效力量去改变大自然。
(2)具体阐述: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污染人类违反自然规律,滥用化学药品。
(3)总结全文:“控制大自然”危害自然也危害人类。
2标题“寂静的春天”是什么意思?说说作者以“寂静的春天”为题的用意?
(第七段:“这些喷雾液、药粉、烟雾剂现在几乎普遍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使用——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论其是‘好’是‘坏’;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能够以一层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或长期滞留在土壤中。
”)作者借此向世人提出严正的警告:滥用化学药物破坏生态自然,人类将会遭到大自然的强烈报复,导致自身的灾难。
3. 你认为文章要告诉我们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这篇课文以科学详实的资料,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反映了人类广泛使用化学农药给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呼吁人们放弃那些愚蠢的做法,要善用科学,不能让科学的东西危及人类本身。
4除了课文里提到的化学药品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会使地球上出现“寂静的春天”?人类需要做些什么呢?
提示:除了化学因素外,会使地球上出现“寂静的春天”的因素还有:水污染、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粮食短缺、人口爆炸、生物多样性丧失、技术危机等等。
人类需要做的是:保护环境、爱护地球;遵从自然发展规律,不轻率躁进,破坏环境;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等。
任务三:重点研讨: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找出例子并加分析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引用、作比较。
任务四:概括艺术特色:
(1)语言的准确性:这些喷雾液、药粉、烟雾剂现在几乎普遍在农场、花园、森林家庭中使用......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
(2)语言的生动性: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也不再跳跃于水中人们甚至连自己创造出来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3)对比:把漫长历史中生物对环境的微弱影响与20世纪为在对环境的巨大改变对比;人类急躁轻率的步伐与自然界稳健的步履对比;人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缓慢与人类发明制造化学药品的惊人速度对比,有效地传达了作者所在强调的信息,突出了人类滥用改变自然力量的可怕,突出了滥用化学药品的巨大危害,使文章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量。
课后作业:
1、写一篇倡仪书,号召全校师生行动起来,共同爱护我们的校园环境。
3、(选做)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自由查找雷切尔·卡森的有关资料及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了解目前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的状况,思考如何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