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儿家庭护理八项注意
儿童感冒发烧的家庭照护技巧

儿童感冒发烧的家庭照护技巧儿童感冒发烧是常见的疾病,在冬季尤为普遍。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家庭照护技巧,帮助孩子尽快康复。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给孩子提供充足的休息:感冒和发烧期间,孩子的身体需要充分休息来对抗病毒。
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并尽量让他们留在家中休息。
2. 保持适度的湿度:在房间中保持适度的湿度有助于缓解孩子的不适感。
使用加湿器或者放置水桶在房间中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减轻喉咙痛、咳嗽和鼻塞等症状。
3. 注意饮食:在感冒和发烧期间,孩子的食欲可能会下降。
但是要确保他们摄入足够的液体,以防脱水。
温开水、温汤和新鲜果汁是良好的选择。
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和油炸食物。
4. 适当使用药物:如果医生建议使用退烧药或感冒药,确保按照正确的剂量使用。
不要随意使用非处方药或者超过推荐的剂量。
如果不确定是否使用药物,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5. 给孩子进行温水浴:如果孩子的发烧温度超过38.5摄氏度,可以给他们进行温水浴。
不要使用冷水,以免引起寒战。
温水可以帮助降低体温,但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让孩子独自在浴室里。
6. 注意保持室内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经常开窗通风。
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和衣物,并注意及时清理室内的灰尘和污垢。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病毒在家庭中的传播。
7. 关注并控制孩子的体温:用体温计测量孩子的体温,并记录下来。
高烧可能需要及时处理。
如果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持续高热,应该立即咨询医生。
8. 避免交叉感染:感冒和发烧是由病毒引起的,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给他人。
所以,孩子应该尽量避免与其他感染者接触,并且要注意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等。
9. 给予关爱和安慰:在孩子感冒和发烧期间,他们可能会感到不舒服和情绪低落。
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安慰,帮助他们度过这段时间。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孩子的症状恶化或没有任何好转,应该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小儿发热的家庭护理知识

小儿发热的家庭护理知识小儿发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科急症,主要是因为婴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比较差,并且汗腺并没有发育完善,体温调节的功能就比较差,所以小儿发热的风险是比较大的。
一、怎样验证宝宝是否发热发热是人体中抵抗疾病的一种防御机制,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发热都需要进行降温,只有在小儿高热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的时候才需要进行降温处理。
儿童的机体代谢要比成人快,体温也会比成人略高。
儿童正常的腋下温度是36-37.2℃,37.3℃以上就已经属于发热了。
二、区别运用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当发现小儿发热的时候可以用退热贴贴敷额头,也可以使用温毛巾来擦拭小儿的四肢,不可以用酒精进行擦拭。
在小儿的体温超过了38.5的时候,需要立刻服用退热药,建议服用同一种单一成分的退热药,可以选择布洛芬或者是对乙酰氨基酚,服药的间隔至少要间隔4个小时。
如果孩子反复发热,发热的时间间隔少于4小时,在临床中可以布洛芬和对乙氨基酚交替使用,但是使用两种退烧药时间的间隔至少两小时,在幼儿体温达到39℃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就医。
三、在小儿发热中护理中的误区(一)对小儿进行捂汗发热是人体中抵抗疾病的一种防御机制,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发热都需要进行降温,只有在小儿高热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的时候才需要进行降温处理。
发烧一般会经历发冷、发热、发汗这三个阶段,只有在发冷阶段才需要为宝宝进行添加衣物,在发热的阶段应当为宝宝减少衣物,在发汗的阶段可以让宝宝穿宽松的衣服有利于宝宝更好地进行排汗。
家长要通过观察宝宝的具体的情况阿里判断宝宝是否需要增减衣物,而不是一直给宝宝捂汗。
(二)立即给小儿服药宝宝一旦出现了发热的情况,很多家长会立刻给孩子进行服药或者是去医院要求输液来进行降温,但是对于一些情况不明的发热,不可以立即使用药物进行降温,避免掩盖病情,耽误诊断和治疗。
四、小儿在发热中正确的护理方式(一)观察体温家长要及时地观察患儿的体温情况,在感觉患儿发热时要尽快的对孩子的体温进行测量,在高温的时候需要每次间隔1-2小时进行一次体温的测量,患儿在高热的时候身体中热量消耗大,水分流失的速度十分的快,这就需要及时的为患儿补充水分,多饮一些温开水或者是电解质水。
儿童发热的护理要点

儿童发热的护理要点
照顾发热的孩子需要特殊的护理方法。了解发热的原因、注意观察症状变化、给予适当的治疗是关键所在。
by w k
儿童发热的定义及原因
何为儿童发热?
儿童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常水平,通常表现为体温超过37.5℃。这是儿童机体应对外界刺激和感染的一种生理反应。
发热的常见原因
儿童发热的主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脱水、免疫系统失调等。及时诊断并针对性治疗非常重要。
发烫时的处理方法
1
保持体温
适当保持体温,避免过度升高或下降,可以用湿毛巾擦拭皮肤或使用电风扇制冷。
2
饮用水
多饮水补充水分,有利于降温和尿液排出。水温应该为22-25摄氏度。
3
服药降温
根据医生建议服用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布美布汀,能有效降低体温。
4
休息为主
保持室温舒适,儿童应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误区与纠正
误区一: 只要患儿体温高于38℃就一定要用药
事实上,低于39℃的发热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自行消退,无需立即服药。
正确做法
在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后,可以观察患儿症状,如果没有其他不适反应就无需用药。
误区二: 只要体温超过39℃就一定要输液
只有在脱水、神经系统受累或症状严重的情况下,才需要考虑输液治疗。
正确做法
4
测量时间
根据测量部位不同,测量时间通常为3-5分钟。保持静止、放松的状态。
发热的自我护理
保持休息
建议儿童多休息,尤其是在高热时期,以帮助身体集中精力抵抗感染。适当休息有助于恢复体力。
饮水补液
保持良好的饮水习惯很重要,可适量饮用清流质或温开水,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
病房保暖
儿童发热居家护理方案

儿童发热居家护理方案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很多父母在孩子发烧时会感到焦虑和无助。
正确的发热护理可以帮助孩子缓解不适,加快恢复。
本文将为您提供儿童发热居家护理方案。
1. 观察孩子的体温首先,您应该使用正确的体温计来测量孩子的体温。
口腔、腋窝、耳朵和额头都是常用的温度测量区域。
一般来说,体温在37.5℃以下是正常的。
如果孩子的体温超过了37.5℃,那么就属于发热。
在这种情况下,您应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补充水分当孩子发热时,身体会排出更多的液体,因此需要多补充水分以避免脱水。
如果您正在喂奶的宝宝出现发热,应该更加频繁地喂食。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您可以让他们多饮水或其他液体如果汁、鲜奶、豆浆等。
需要注意的是,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3. 让孩子休息对于患有发热的孩子,最好让他们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
如果孩子感到闷热,您可以帮助他们换一件轻便的衣服,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便降低室内温度。
此外,切勿让孩子进行剧烈的运动或过度活动。
4. 协助降温当孩子发烧时,他们的身体温度会上升。
此时您可以采取措施降低体温。
常用的方法包括:•冷敷:使用凉水湿敷毛巾或海绵擦洗孩子的脸、腋窝、手臂和小腿。
这样可以将散热效果最大化。
•浴缸中浸泡:在浴缸中加入适量的凉水,让孩子浸泡10-15分钟。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孩子的体温。
•药物治疗:对于温度超过38.5℃的孩子,可以口服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适合3个月以上的儿童)。
但是,药物治疗应该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
5. 观察孩子的症状除了发热以外,孩子可能会出现其他不适,如头痛、嗓子痛、腹痛等。
在这种情况下,您应该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并适当采取措施缓解不适。
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带孩子就诊。
总结以上是针对儿童发热居家护理的几项建议。
如果发现孩子发热,一定不要惊慌,应该冷静应对,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孩子尽快地恢复健康。
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请及时就诊。
小儿发热的护理

小儿发热的护理关于小儿发热的护理要点:一、监测体温要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一般每 2 - 4 小时测量一次。
可以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窝温度,或者使用耳温枪测量耳部温度。
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需要引起重视。
有的孩子在发热初期体温上升较快,应每隔半小时测量体温1次,特别是会高热抽搐的小孩,往往在体温上升期发生。
半小时测量体温1次能及时发现体温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二、保持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通常在24 - 26℃,湿度在50% - 60%左右。
注意室内通风,让新鲜空气流通。
比如,在夏天过热时,可以适当开空调,但不要让孩子直接对着风口吹;冬天则要注意保暖的同时,也要适当通风换气。
三、补充水分发热会导致孩子体内水分流失增加,所以要让孩子多喝水,以防止脱水。
可以是白开水、果汁或者蔬菜汤等。
比如,对于不爱喝水的孩子,可以尝试用可爱的杯子吸引他们,或者少量多次地给予。
四、调整衣物不要给孩子穿过多过厚的衣物,以免影响散热。
但在孩子体温开始下降,有发冷、寒战的情况时,要适当增加衣物保暖。
比如说,孩子发热时身上有汗,就不能捂得太严实,而是要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干爽的衣物。
五、饮食调理给予孩子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等。
避免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例如,孩子发热时肠胃功能较弱,过多的油腻食物可能会加重肠胃负担。
六、物理降温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
比如,用37℃左右的温水浸湿毛巾,轻轻擦拭,每次擦拭时间10 -15 分钟。
七、药物治疗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且精神状态不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例如,要严格按照孩子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用药剂量,不能自行增减药量。
八、观察病情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呼吸、心率等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如精神萎靡、呼吸急促、频繁呕吐等,应及时就医。
比如,孩子原本活泼好动,但发热后一直昏睡,就需要警惕病情的变化。
小儿发烧期间护理措施

小儿发烧期间护理措施引言小儿发烧是常见的儿童疾病,通常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护理和处理可以帮助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小儿发烧期间的护理措施,帮助家长和保姆正确照顾发烧的孩子。
1. 保持室温适宜室温的环境对发烧的小儿非常重要。
将房间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通常在22-24摄氏度之间。
避免过度穿着或过度包裹,以免导致过热。
同时,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湿度过高。
2. 衣着合适为发烧的小儿选择合适的衣着也非常重要。
应选择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使用合成纤维和毛料。
对于低烧状况,可以使用薄一些的衣物,以便散热。
如果发烧严重,可以使用轻薄的被子,以保持温度适宜。
3.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小儿发烧时,会出现身体水分流失的情况。
因此,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非常重要。
鼓励孩子多喝水,包括温水、温热水或温牛奶。
如果孩子不喜欢喝水,可以尝试给予果汁、汤类食物或冰棍,提供足够的水分摄入。
4. 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在小儿发烧期间,由于身体状态不适,食欲通常较差。
因此,应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可选择米粥、面条或汤类食物,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如果孩子胃口很差,可以分成小份多次餐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5. 适当的体温调节在小儿发烧期间,适当的体温调节是必要的。
如果孩子的体温过高,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稍凉的湿毛巾轻拍额头和手臂等外肢体。
但是,不应使用冷水或冰块直接与孩子的皮肤接触,以免引起寒冷或过度降温。
6. 观察病情变化在小儿发烧期间,及时观察病情的变化非常重要。
家长和保姆应密切注意孩子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食欲情况和排尿情况等。
如果体温持续上升、孩子出现呼吸急促、皮肤发紫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
7. 避免传染小儿发烧期间,由于疾病通常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传染的风险较高。
为了保护其他家庭成员免受感染,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鼓励发烧的孩子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定期洗手,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
小儿感冒发热的家庭护理

小儿感冒发热的家庭护理发热(发烧)是小儿感冒常见的症状。
如病情不重(无持续高烧不退),一般可不入院治疗。
但作为父母,懂得如下一些护理小儿发热的知识,对孩子的康复无疑是有好处的。
1.保持居室安静:尽量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可减少孩子烦躁,有力休息。
同时要使室内空气流通,但又要避免对流风。
患儿切忌坐卧在通风的窗户前,以免受寒。
2.注意饮食清淡:发热会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减退,孩子不想吃饭。
这时不要强迫孩子吃,最好等体温降下时再吃。
如是喂奶的孩子,应将奶量减少1/3。
一般患儿可给予清淡饮食,如米粥、面包、肉末、菜泥、蒸鸡、蛋羹等,像萝卜、菠菜、白菜等熬粥或煮汤可随时选用。
3.预防便秘:发烧后体液耗损多,易出现便秘。
要鼓励孩子多饮白开水(别给浓果汁类),饮水既能协助退热药后发汗退热、多排尿以清内热,又能润泽胃肠减少便秘发生,如便干燥难结,可适量用些通便药,但便通畅后应停药。
4.保持皮肤清洁:发热出汗易使皮肤受刺激泛红、发痒。
要勤给孩子翻身,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患儿会感到舒适、少躁动,从而减少乱抓皮肤二导致感染。
患儿可因流涕多而引起上唇皮肤、鼻腔红痛,可在温水洗脸时,在红肿痛稍敷一会,然后涂些消炎油膏。
5.谨防其他合并症:由于有些传染病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症状很相似。
所以要观察孩子是否有其他合并症出现。
一般说,如果患儿在服退烧药后热退,精神尚好,基本和平时一样爱说爱动,也能进食东西,没有呕吐或特别疼痛的地方,说明病情好转或稳定,可继续在家里治疗和护理。
感冒发热经3—7天的治疗和护理,大多多能痊愈。
1。
一般小儿发烧家庭护理全攻略

一般小儿发烧家庭护理全攻略小儿发烧是常见的儿童疾病,对于家长来说,如何正确护理小儿发烧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份小儿发烧家庭护理的全攻略,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一、观察体温1.使用体温计正确测量小儿体温,可以选择电子体温计或者耳温计。
测量体温时要确保体温计在口腔、腋下或肛门保持足够长时间。
2.记录体温并与医生进行及时交流。
正常儿童的体温范围通常在36.5°C至37.5°C之间。
3.注意不要过度依赖体温计。
有些小儿发烧时体温可正常或只有轻微的升高,但其他症状明显,此时也需要及时就医。
二、增强小儿抵抗力1.提供充足的水分。
小儿发烧时,由于出汗和呼吸加快,需要额外补充水分,预防脱水。
2.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忌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需要多提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
3.保持适当的休息。
适当安排小儿的活动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三、保持室内环境舒适1.调节室内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保持适宜的温度。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有害物质的积聚。
3.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可以使用加湿器或开水热汽器。
四、使用退热药物1.使用退热药时,严格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和频率给药。
常用的退热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2.不要同时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热药物。
3.退热药物不能长期使用,当体温下降后应停止使用。
五、观察其他症状1.观察小儿的其他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喉咙痛等,及时就医。
2.定期检查小儿的眼睛、皮肤、尿液等,观察有无异常。
六、及时就医1.如果小儿发烧超过3天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抽搐等,应及时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AQ-CS-05537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发热患儿家庭护理八项注意Eight points for attention in family nursing of children with fever
发热患儿家庭护理八项注意
备注: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
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感冒难免引起发热,尤其对于儿童发热,不可大意。
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之一。
小儿的正常体温存在个体差异,因体温中枢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小儿正常体温在36—37度之间,早晨3—6点稍低,下午5—7点稍高。
体温在37—38度之间为低热,39—40度为高热,40度以上为超高热。
一、环境:清洁、安静,温度在18—20度,每天至少通风一次(将患儿转移到其他房间),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
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患儿的休息。
二、体温观察: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温患儿每1—2小时测一次。
用退热药后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应及时喂糖水,并与医生联系。
三、特征观察: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呼吸等,伴有腹泻的患儿注意留大便标本化验。
四、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中流食,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
五、衣服:发热的患儿衣服不易过厚,特别是婴幼儿不可裹得太紧,否则会影响散热,使体温降不下来。
六、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使患儿感到舒服。
七、物理降温:是一种可反复使用、安全有效的降温措施,可用于高热或有高热惊厥史的早期家庭护理,包括以下方式:
1、头部冷敷或枕冰袋头部冷敷方法:将冷毛巾敷于头部,待毛巾变暖后更换;枕冰袋方法,将冰袋置于额头上或置于脑后,如没有冰袋可将冰放于热水袋或塑料袋中,情况紧急时也可用冰棍代替。
注意:皮肤和冰袋之间要用毛巾或手绢隔开,以免患儿不舒服或局部组织冻伤。
胸部和腹部不可放冰袋,以防止心率减慢或腹泻。
2、温水浴:将门窗关好,不可有对流风或直吹风,室温在24—26度之间,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
托起关肩部,身体卧于盆中,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半小时后测体温。
注意:水温不可过冷或过热,浴中需加水时应在远离患儿处搅动。
病情重及精神、面色、
呼吸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
3、温毛巾敷:30度左右温水沾湿大毛巾裹住患儿身体,只需露出面部及足底10分钟左右。
注意事项同上。
4、酒精浴:30—50%的30度左右酒精,用方纱沾湿后,按全身方向如下,上肢:腋下—侧——上臂外侧———手臂;腋下——上臂内侧——手心;下肢:侧髋部——大腿外测——足背;腹股沟——大腿内侧。
注意:
(1)胸腹部不可擦,以免引起心率减慢及腹泻,新生儿酒精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皮肤擦至发红为宜,无酒精也可用白酒加温水代替;
(3)酒精擦浴时,动作要轻柔,不要将皮肤擦破。
八、药物降温:遵医嘱适当使用退热剂。
(1)安乃近点鼻,适用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
(2)口服退热剂,如阿苯、泰诺等;
(3)注射退热药物,如赖氨比林等。
注意:所有退热药物必须遵医嘱执行,两次退热剂使用必须间隔4小时(有高热惊厥可按医
嘱执行)。
新生儿不用退热剂(只需打包降温即可),用药后40分钟可测体温,检查用药效果。
北京市儿童医院供稿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