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
黑龙江大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方言作为一种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各种方言版的影视,比如四川方言版《猫和老鼠》,可谓是小孩子的最爱,电视剧《武林外传》里面更包含了陕西、天津、东北等多个地方的语言。
由于各个地方的语言文化特色,也产生了很多笑话。
无论是从情感还是文化传承方面讲,说方言,学方言,懂方言,都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
方言是历史留给每个人的珍贵遗产,是本土文化积累之后注入每个人灵魂深处的信息。
无论现代文明如何洗礼,乡音的基本信息永远丢不了。
由于方言众多,就难免会产生一些笑话。
这些笑话逐渐成为人们忙碌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小插曲,并被人收集。
一天,两个四川人去北京打工,两人下了火车,不知道路,咋办呢?走路又不知道路,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打的,上车后,都不敢说话,一个就对另一个说:你开腔我不开腔。
另一个也对他说:你开腔我不开腔。
司机想,“你开枪,我不开枪”,遇到抢劫的了,于是把他们送到了派出所。
方言笑话牵起了方言生命的脉搏,很多人爱方言,因而编制方言笑话。
方言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方言笑话给人们带来了愉悦身心的好处,更多的是方言作为一类独特的语言使人类的语言趋于多样化和丰富化,但是方言也存在着危机。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认为,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
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方言作为一个地方的特色,理所当然应该使其发扬光大。
如果方言消失,很多地方戏曲,如浙江的越剧、上海的沪剧、广东的粤剧等都可能会消失,那将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
在方言文化陷入如此的尴尬局面时,一些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方言歌曲,比如湖北的“龙船调”、“山路十八弯”等,已被冷落一旁,为流行的英文歌曲和标准的普通话歌曲所替代。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铁人中学2017 级高二学年下学期月考考试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共9分)“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建设什么样的中国、怎样建设中国”这一问题的具体回应。
它具有三个维度,内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蕴藏着新时代应该塑造与弘扬的伦理与道德,不仅具有审美意义,而且还是先进文化的表征。
“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
“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设定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改革开放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释放,却也使资源与环境、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之间的隐性矛盾逐渐显现。
建立在单纯追求物质丰富基础上的幸福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幸福是物质生产丰富与精神生活愉悦的统一,“美丽中国”建设就是将“物质美”与“精神美”统一起来,从而将美的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以物质与精神共同美的视角去审视中国整体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让中国变得物质富饶、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善,既强调变美的过程又突出美的结果,成就幸福的理想状态。
可以说,生态整体繁荣是“美丽中国”的基点,人的全面发展是“美丽中国” 的最高价值目标。
“美丽中国”的关系维度。
“美丽中国”的内涵包括了两部分内容,一是美的对象,即让谁变美丽的问题;二是美的内容,即究竟怎样美丽的问题。
美丽的对象是中国,这是广义的具有指向意义的地域代名词,其包含了中国地域范围内的人、社会与自然三部分,所以说广义上的“美丽中国” 就是美丽的人、美丽的社会与美丽的自然之统称。
美丽的内容是从审美视域下审视中国的人、自然与社会,实现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双繁荣。
“美丽中国”包含了特殊的主客体活动及人们需求的改变。
审美意义上的社会是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真诚相待,是公正、公平与正义的结合。
2018-2019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三)名句默写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杜甫在《登高》中“______ ”一句,写出落叶飘零天边、纷纷扬扬的场景;“______ ”一句,表明自己心酸悲苦、忧国忧民的情怀。
白居易《琵琶行》中,以粗俗的乡野音乐来反衬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 ”。
荀子在《劝学》中,“______ ”明确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______ ”指出了螃蟹心意浮躁的表现。
【答案】【小题1】无边落木萧萧下,潦倒新停浊酒杯【小题2】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小题3】蚓无爪牙之利,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解析】故答案为:(1)无边落木萧萧下潦倒新停浊酒杯(重点字:潦)(2)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重点字:嘲)(3)蚓无爪牙之利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重点字:鳝)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
连续性默写。
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劝学》中的名句辑录:(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4.春夕5.(崔涂)6.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7.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8.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9.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10.【注释】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本试卷共12页,总分值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卷I〔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论文、猪肉和知识分子叶匡政近几年,学术造假事件曝光不断。
浙江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贺海波论文造假”一事会严肃处理,并选择在“3·15”那个特别的日子通报了处理结果:涉及造假的副教授贺海波被开除出教师队伍。
现在的媒体和艺术家对知识分子的现状也开始投入更多的关注。
近日,在北京首都剧场上演的热门话剧《操场》,由诗人邹静之编剧,关注的是大学教授的精神状况,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对学术造假事件的评论;可谓浩如烟海,但大多数人是拿学术评价体系或学术背后的利益机制来说事的。
或指责当下学术评价体系只看重论文数量,不注重论文质量;或指责目前大学教授或学者之因此重视评估,是因为评估关系到切身利益;或指责院士、导师等人成了学术“包工头”,将学术研究变成牟取个人暴利的工具。
一份调查显示,有64、3%的学术研究者用“严峻”一词来形容当下的学术造假情况。
然而,这终究只是一些表面现象,本质却是一些知识分子的精神出了问题,他们对知识和真理丧失了差不多的尊重。
不管大学、研究机构,依旧治理学术机构的部门,都把学者追求真理看成上个世纪的差不多过时的观念。
一个追求与捍卫真理的学者,在过去是英雄,在今天那么可能成为人们眼中的傻瓜。
有人给我们生活的那个时代取了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知识经济时代,言下之意是我们进入了一个知识必须服从经济的时代,知识假如不能成为我们获利的工具,那么它就毫无意义。
因为对知识抱着工具主义的态度,因此知识分子也成了小技术官僚的代名词。
某些知识分子迫不及待地炮制一些毫无学术价值的论文,晋级也好加薪也好,都与此紧密相关。
实际上,在他们看来,论文和肉贩眼中的猪肉并没有太大差别,论文确实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如同猪肉是肉贩的人生的一部分一样。
黑龙江省大庆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检测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9分)人们习惯称农历过年的那个一月为“正月”,这是为什么?一种说法认为“正岁之首月”,表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意思。
另一种说法认为“正”的本意蕴含着“正统”的意思。
在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
不同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作“正月”。
在帝王看来,既然他们占据了天下,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们“正”过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秦始皇姓嬴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犯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一直沿用至今。
《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孟春之月,招摇(即北斗星柄)指寅”。
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
这是说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斗柄指在寅位上,此月即为建寅之月,即正月。
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
《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史传夏商周至秦汉各朝,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一定的更改。
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
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然而,诚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言“这并不可信”。
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
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
由此可见,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绑在一起。
而自汉以降,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这恐怕也就是正月通常被人们视为岁首的原因。
清黄生《字诂•正》中认为:“世传秦始皇讳政,故民间呼正月之正作征音,此说非也……古者因斗柄所指之方,以其月为岁首,盖准此以为标的,故曰正,犹言斗柄所指之月耳。
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理)试卷附答案

大庆十中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理)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若函数,则( )A .B .C .D . 2.复数i i+-321等于( ) A .1075i - B .1071i + C .871i - D .1071i -3.已知函数的导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 .4.设复数 (i 是虚数单位),则复数 的虚部是( )A .B .C .D .5.是虚数单位,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6. 设()[]]⎪⎩⎪⎨⎧∈∈=e x xx x x f ,1(,11,0, ,则dx x f e⎰)( 的值为A .3B .23 C .21D .2 7.过函数图象上点O (0,0)作切线,则切线方程为 ( ) A .B .C .D .8.函数()22ln f x x x =-的递增区间是( ).A .10,2⎛⎫ ⎪⎝⎭ B .11,0,,22⎛⎫⎛⎫-+∞ ⎪ ⎪⎝⎭⎝⎭ C .1,2⎛⎫+∞ ⎪⎝⎭ D .11,,0,22⎛⎫⎛⎫-∞- ⎪ ⎪⎝⎭⎝⎭9.由抛物线与直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是( ).A .4B .C .5D .10.函数在内有极小值,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1.已知ax x x f -=3)(在(-∞,-1)上单调递增,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3B .a ≤3C .a >3D .a ≥312.设函数有两个极值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第II 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定积分的值为__________.14.函数93)(23-++=x ax x x f ,已知)(x f 在3-=x 时取得极值,则a = .15.已知点P ()2,2在曲线3y ax bx =+上,如果该曲线在点P 处切线的斜率为9,那么ab =____________.16.设,当时,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大庆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祝你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72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与书法艺术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因为它们都以思想和语言为基础。
文学正是通过语言以形象化的方式反映思想的艺术。
《毛诗序》曾强调,“诗”是“志之所之”的产物。
文字的产生真正拓展了思想交流的维度。
千百年来,尽管汉字出现了多种生成方式,但其社会功能主要还是通过书写来实现的。
为了追求汉字使用的正确、便利和美观,人们开始研究汉字书写的表现规律,便形成了今天的“书法”。
至汉晋之间,书法探索逐渐趋于艺术的自觉,王羲之是成功的探索者,他依托深刻的艺术见地,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铸就了《兰亭集序》的经典地位。
书法艺术尽管并非单为文学而生,却必须以有意义的文辞为表现内容。
除了“太极殿”“同仁堂”等纯粹实用的匾额、题字或标语,文学作为思想对客观世界的提炼和升华,是书法艺术表现的鲜活土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十中2018-2019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
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
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
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
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 年1月21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
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
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
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雪继续下田杕我不叫父亲“爹”有很多年了,万不得已就叫他“哎”。
这种局面的形成,始于上高一那年。
那年的冬天,放寒假了,父亲赶着牛车出现在了县一中的大门口。
父亲让我把铺盖全都搬到车上。
我愕然。
父亲说:“你娘病了,家里没钱了,你在县里花销大,咱供不起了,还是转到咱乡高中吧。
”我当然一万个不愿意,县一中是省重点,进了县一中,一只脚就算迈进大学门了,我费了很大劲才考上的。
乡高中一年也就能考上两三个吧。
坐在牛车上,我一路哭,父亲一路抽烟,下了一路的大雪,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工作后,我就很少回去,除了过年。
有了孩子,就更有了借口,孩子小嘛,家里没有暖气嘛,于是连过年也不回去了。
孩子三岁了,母亲打电话催回去过年,带着哭腔,说家里装暖气了。
我再也没有借口了,只好应承。
母亲在电话里立马显得高兴了,说:“让你爹去接你,咱邻居二满刚买了一辆小面包。
”我一直拖到除夕那天上午才走,到县城火车站的时候,已是下午三点多。
这是个小县城,火车站已经空了,除了漫天飞舞着的雪花,就只有几辆接站的车。
一出站,就看见父亲瑟缩着身子,跺着脚,双手凑在嘴边,捧着一团白气,见了我们就赶紧上前,笑得有些谄媚:“回来了?”“嗯,甜甜,叫爷爷。
”“爷爷。
”“唉,好孩子。
”我们没看见小面包,却见到了一辆牛车,还搭着棚子,一头老牛披着一身雪,在左顾右盼。
“下大雪,二满说路滑,他不敢开。
大年除夕的,都不出车了,钱再多也不中。
好不容易才凑了这么一套,现如今都不怎么养牛了,牛不好找,排车倒还是咱家的排车。
”父亲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
甜甜倒是挺高兴,又跳高又拍手。
看见孩子高兴,我老婆也说:“嗯,牛车,我也没坐过。
”看见他俩高兴,我也跟着高兴起来:“那就快上车吧,怪冷的。
”父亲连忙制止,等一下,我上去先把火盆点着。
这辆车父亲可真是费心了,铺着一圈褥子,摞着两床被子,中间是一个小火盆,下面垫着几块砖头,砖头固定在车上,火盆固定在砖头上,火盆上还罩着一个罩子,安全工作也做得很足。
父亲手忙脚乱地把火盆点着,怕我不放心,解释道,上好的木炭,没烟。
外面的雪泼剌剌地下,已经看不清雪花的模样。
甜甜站起来,爬在车窗上向外看。
父亲在帆布上掏了两个洞,用透明塑料布封起来,就成了窗户。
透过门帘的缝隙,我看到了一道晃动着的白,当然,这就是父亲落满雪的后背的一部分。
我老婆说:“外面太冷了,让咱爸到里面来赶车吧。
”我说:“甜甜,叫你爷爷进来赶车。
”“爷爷,外面冷,你到里面来赶车吧。
”父亲很高兴的声音传进来:“好孩子,不用,那样透风撒气的,别冻着你们。
”我掀开帘子,只见天地间一片混沌,远远近近的村庄都隐在雪后,只能看到屡屡升起的爆竹的火光,路只剩下一条长长的轮廓,雪中的老牛很是吃力。
父亲偶尔扬起的鞭子,将漫天的雪抽出一道缝隙。
父亲成了一个雪人,我觉得这漫天的雪仿佛全都落到了父亲一个人身上。
我挪到父亲身边,将一件羽绒服披在他身上。
父亲说:“我不冷,你娘给我做的棉袄棉裤厚实着呢。
你们那衣服不行,一冻就透。
”然后,羽绒服就转移到了我身上。
“小波,你还记恨爹吧?那年,爹不该让你转学,害得你多复读了两年,多遭了两年罪。
”“也不全怨你,我娘不是生病嘛。
”“其实,可以把牛卖了,也可以豁出去一张厚脸皮再借借。
”风雪中,父亲嘴巴上的烟头使劲地亮了两下。
到家的时候,鞭炮声已经连成片。
吃过年夜饭,母亲在厨房里刷碗,我过去跟她聊天。
母亲说:“刚才你叫他爹,他可恣坏了,你看他喝成那个熊样,多少年没喝醉过了。
”我说:“那辆车我爹可是费心思了,他说下雪路滑,二满不敢开车。
”母亲一撇嘴:“人家二满是老司机,多大的雪没见过?你爹跟我说给你打过电话,是你说甜甜想坐牛车。
”我愣了一下,没再接茬,赶紧将目光转移到窗外。
雪继续下,父亲的车伫立在院子里,越发厚实。
(有删减)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运用倒叙手法,既点出“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隔阂,设置悬念,又自然地导入下文。
B.我工作后很少回家,后来就以孩子小为借口过年都不回去,这强化了“我”与父亲的隔阂之深。
C.父亲见到我们时“笑得有些谄媚”,“谄媚”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想得到“我”谅解的心理状态。
D.父亲骗“我”说二满不敢在下雪天开车,对母亲却说是孩子想坐牛车,体现了父亲言行不一的性格特点。
5、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雪”在文中的作用。
(6分)6、小说最后一段意蕴深长,请结合文本内容对其作用进行探究。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7年度热词,“怼”字当之无愧。
这个几乎已入土为安的历史词汇,一夜之间就火了起来。
《说文》曰:“怼,怨也。
”语言学家说,“怼”字在清代之后的书面文献中就很鲜见了,因此对于现代人来说,把“怼”归为历史词汇、文言词汇都不为过。
如今,“怼”这个泛动作性文字,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排行榜,好像什么热门事件都能跟“怼”扯上关系。
经过网络语境的熏陶,“怼”的意思已与最初大不相同。
今天我们对“怼”的理解,可以是批评、斥责,在一些地区方言里,也有捅、捶、搡、挤兑、冲撞的意思。
(摘编自《澎湃新闻》)材料二“怼”是一个汉语字,拼音为duì,会意字,《说文》“心”部,从“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