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郑州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月考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6分)1.【答案】B【解析】“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使推理出现瑕疵”错,材料一第一段“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可看出原文是“可能会”。

故选:B。

2.【答案】C【解析】“为了正面证明‘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已经得到了学者的认可和重视”错。

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从反面论证单靠逻辑和理性不能正确有效地品读鉴赏诗歌的语言,即“诗人的语言不能用常理来衡量”。

故选:C。

3.【答案】D【解析】先看“无理而妙”。

材料二第一段“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

A.“春风”不知离别之苦,也不能决定柳条是否发青。

李白却赋予春风以人的情感,春风不让柳条发青,怕离别之人又饱受别离的苦楚,从物的角度表现“无理而妙”。

B.不忿:恼恨、嫌恶。

思妇久盼归人,出门眺望,未见亲人,把失望迁怒于啼叫的喜鹊,表现其盼归之苦,无理而妙。

C.花不能“弄”影,此处用拟人手法,暗示有风。

一个“弄”字,生动细致地写出晚风吹拂时花影晃动之态,无理而妙。

D.是现实主义表达,没有突破思维逻辑的语言表达,不能体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

故选:D。

4.【答案】①材料一从逻辑内涵的角度强调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理性精神。

②材料二从逻辑运用的角度强调语言艺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达到“无理而妙”的效果,而“无理而妙”是建立在深邃的逻辑基础上的智慧和能力。

5.【答案】大前提:一个身在最高层的人是不害怕浮云挡住视线的。

小前提:我是一个身在最高层的人。

结论:我是不害怕浮云挡住视线的。

海南省海口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 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海南省海口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 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高二年级10月校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Ⅰ(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一些地方,野生动物仍然被奉为餐桌美味。

一些食客或是为了尝鲜,或是为了所谓滋补,不惜花大价钱购买野生动物食用。

然而舌尖的一时“任性”,却潜藏巨大风险。

从SARS病毒到鼠疫、H7N9禽流感,再到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都与野生动物有关。

专家学者早已证实,很多要命的急病、怪病都是人在吃野生动物时传染到人身上的,许多疑难杂症的元凶就是寄生在野生动物体内的细菌和病毒。

面对这些血与泪的教训,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绝不能忽视其严重危害。

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刻不容缓。

饮食习惯以及由此形成的饮食文化,并不简单是私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大众健康的公共问题。

一些地方长期以来形成了食用野生动物的饮食文化,有的人认为吃什么是自己的事情,别人管不着。

但必须看到,在现代社会中,一旦有一个人或者一小部分人因为食用不安全、不卫生的食物而致病,就可能迅速在人群中传播,引起更大范围的危害。

这警示我们,必须把区域乃至个人的卫生和健康问题,放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审视。

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每个人管住自己的嘴,不仅是对自身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和整个社会负责。

我们尊重、鼓励不同地区形成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美食文化,但任何一种文化都应建立在对公共卫生和生命健康权利负责任的基础上。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在更深层次上体现着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和态度。

如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在证实蝙蝠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时,研究团队也发现蝙蝠身上携带一系列对人类有害的病毒。

但即使如此,在研究者看来,一方面这些病毒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蝙蝠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生态平衡的维护功不可没,绝不能因为携带病毒就消灭它们。

高二10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10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走出南华又庐,已是黄昏,四周是稻田,青青的稻谷映着夕阳,宁静,安详。曾经在外族进犯时被迫南迁的客家人饱尝过颠沛流离之苦,如今风调雨顺,那种危机感也许不那么强烈了吧,但是我想,保全自己、不妥协、不受辱的客家传统和精神恐怕已经深入骨髓,他们会不停地奋斗的。无论是有意识地顽强地保留方言母语的语言心理,还是建造庞大的族群聚居的围屋,还是那些振聋发聩的名字,都让我们油然而生敬意。
在一个小天井墙壁的老照片上,我看到了一群风流倜傥、自信满满的年轻人,他们穿着西装旗袍,在南华又庐原先的铁艺大门前摆出各种随意的姿势,很文艺的样子,这张颇有现代感和西洋感的照片与老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客家人就是这样,走出去再走回来。但是,我总感觉到,这群看似走出村落走出国门的人,当他们重新回到客家的聚集地,重新来修建自己的家园的时候,他们的危机感和不安全感会再次涌上心头,因为我分明看到了这座房子与其他的围屋一样,防御工事修得相当仔细,它除了在最高处建了两个炮楼外,在围屋的四周都有观察口和射击口,从观察口往外望,周围的情况一目了然,而从房屋的外观整体上看,这些小洞却不易被人发觉,所以,当危险尚未到来之时,他们已经早早地做好了准备。这真是一个站立在悬崖边的族群。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二部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二部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级二部高二10月份月考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所有的逻辑推理,目的只有一个,即找出事物的真相。

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真相往往是难以捉摸的。

但不探寻真相是荒谬的,那种真相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想法同样是荒谬的,它否定了我们所有的努力,使真相沦落为妄想。

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

所谓本体真相,指的是关乎存在的真相,某个事物被认定是本体真相,那么它必然存在于某处。

桌上有一盏灯,这是本体真相,因为它确实是在那里,而不是幻象。

逻辑真相是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自动呈现出来的真相。

肯定一个命题意味着已判断它为真,反之亦然。

一个命题如果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那么它就为真。

例如一个命题说一艘船泊在码头上,如果这里确实有一艘船,确实有一个码头,而这艘船确实泊在码头上,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真的。

判断一个真命题的过程就是以语言为媒介,将大脑中的观念(主观事实)与相应事物的真实状态(客观事实)联结起来。

上例中,如果那个命题所说的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则命题就是假的。

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对真相的确认都要去检查别人认定或推测所得的真相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依据,即确认真相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这里我们所要关注的焦点是事物的客观情况。

如果不能判断一个命题如“狗在车库里”的真假,那么仅仅在大脑中思考狗、车库或者其他相关概念是无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得亲自到车库去看看。

从这一点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为什么我们说本体真相更为基础。

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客观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

当人们撒谎时,他很清楚现实世界中真相是什么,而在表述时却有意欺瞒篡改,他知道“A是B”,但他说出来的却是“A不是B”,逻辑真相反映的就是命题内容符合客观事实,即符合论。

另一理论——融贯说,则从属于符合论,“融贯说”指如果一个命题与某个已经得到证明的理论或思想学说一致(相融贯),那它就是真的。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顺义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本试卷共8页,31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完成下列选择题,1~15题。

1.下列各项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怵惕恻隐(shù)要誉乡党(yāo)三十一毂(gǔ)凿户牖为室(yǒu)B.羞恶之心(wù)剖之为瓢(pāo)功亏一篑(kuì)埏埴以为器(yán)C.为洴澼絖(píng)鬻技百金(zhōu)几成而败(jī)强行者有志(qiǎng)D.不龟之药(jūn)非不呺然(xiāo)朝闻夕死(zhāo)无用而掊之(pǒu)2.下列各项画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喻于义不言而喻家喻户晓喻以利害B.就有道而正焉避重就轻功成名就弃文就武C.敏于事而慎于言讷言敏行好古敏求回虽不敏D.仲尼适楚适可而止削足适履悠然自适3.下列各项画线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要誉于乡党朋友通“邀”,邀请B.知止而后有定坚定不移《诗》……可以群,可以怨怨恨,抱怨C.致知在格物推究,推理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称赞,称许D.自伐者无功讨伐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利益,好处4.下列各项画线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狠心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保卫B.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近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实践,从事C.虑而后能得得到君子周而不比勾结D.君子不器器皿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患病5.下列各项画线词语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A.自矜者不长矜持瓠落无容宽大空阔B.强行者有志勉强复众人之所过弥补C.鬻技百金买卖无用而掊之扔掉D.庄子持竿不顾看有道者不处为,做6.下列各项画线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物或恶之云霞明灭或可睹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B.自见者不明路转溪桥忽见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C.其微易散微言大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目不转睛数目项王颜渊曰:“请问其目”7.下列各项画线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而不仁,如立何知皆扩而充之矣B.其痀偻丈人之谓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

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

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2020—2022学年度上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

(每题2分,共22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yáo)蒙恬(tián)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g)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B.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批:劈、击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D.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大概3、下列哪一项不含通假字()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百有余年4.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蚓无爪牙之利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C.骊山北构而西折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6、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7、下列句中的“尔”字,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子路率尔而对曰C.鼓瑟希,铿尔D.夫子莞尔而笑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C.始速祸焉速:快速D.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吾其还也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而告以成功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抑本其成败之迹D.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而皆背晋以归梁10.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4分)1.(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大家都知中国人喜讲“中庸之道”,一般人以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标新立异,不惊世骇俗,调和折衷,不走极端而言。

然此等乃通俗义,非正确义,《中庸》上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

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

所谓“中”,非折中之谓,乃指此两极端之全过程。

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极端,不真不善不美是那一极端。

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说法。

照中国人讲,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伪,真伪不能对立。

若论美丑,此世界是浑沌中立,既非极美,也非极丑。

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则善、恶对立不能不辨。

但纵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说他已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善。

纵是一大恶人,亦不能说他是百分之百的恶。

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

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若非执其两端,则中道无可见。

真实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两端。

此乃中国人所讲“中庸之道”之正确意义。

在此等观念与意识之下,我认为中国文化尽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充实更光辉。

并不如一般人想法,保守了中国固有之旧,即不能吸收西方现代之新。

似乎大家总爱把一切事物作相反对立看,不肯把此等相反对立来作互通合一看。

所以我们中国所讲“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此刻实该大大地再阐明。

这和我们当前所该采用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实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人惟其有此中庸之道,亦可使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一样调和融通起来。

佛教、回教、耶稣教来到中国,不仅和中国传统文化无冲突,在此诸大宗教之相互间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

你看中国社会上,这里一个天主堂,那里一个和尚庙:母亲信佛教,儿子信耶稣。

新高考语文-高二10月考语文试卷

新高考语文-高二10月考语文试卷

武汉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命题教师:高二语文组审题教师:高二语文组考试时间:2022年10月9日考试时长: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1958年,一个电话改变了黄旭华的一生。

从此,他的一生与核潜艇结缘。

在此4年前,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首次试航,一年前,苏联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958年6月27日,聂荣臻元帅向中共中央呈送《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得到毛泽东主席批准,拉开了中国研制核潜艇的序幕。

1959年秋,中国领导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遭到拒绝。

毛泽东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然而,当时连核潜艇长什么样儿也不知道。

黄旭华说,他们只得带着“三面镜子”找有用信息:用“放大镜”搜索相关资料,用“显微镜”审视相关内容,用“照妖镜”分辨真假虚实。

就这样,中国核潜艇事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在一波三折中发展。

1965年3月,核潜艇研制工作全面启动。

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在葫芦岛成立,黄旭华开始了“荒岛求索”的人生。

白天养猪、修猪圈、接受批判,晚上黄旭华和同事们潜心于核潜艇事业。

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就用算盘和计算尺。

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就用磅秤来称。

黄旭华和同事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尖端的技术问题,同时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关键问题。

核潜艇的形状是采用常规线型还是水滴线型,一度困扰着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

美国发展核潜艇分三步走,先是采用适合水面航行为主的常规线型,同时建造一艘常规动力水滴线型潜艇,摸索水滴型体的流体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先进的水滴型核潜艇。

依据大量试验和科学论证,黄旭华提出,“三步并作一步走”,研制中国的水滴型核潜艇。

功夫不负有心人。

黄旭华和同事们先后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和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讯、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7项技术,也就是“七朵金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积累与应用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 赝品不胫而走鱼鳔piāo惊魂甫定fǔB . 胳膊长备不懈通缉jī危如累卵lěiC . 巨擘望风披靡熟稔rěn宁缺毋滥wùD . 滥觞殚精竭虑复辟bì未雨绸缪móu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销魂脱口秀义愤填赝蓬生麻中,下扶自直B . 馨香洽谈会舐犊情深静若处子,动若逃兔C . 振撼和事佬鳞次栉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D . 梦魇阴凉地釜底抽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3. (2分)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B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 . 转徙于江湖间D . 血色罗裙翻酒污4. (2分) (2017高一上·金东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张海迪在两会上指出,《慈善法》审议通过后,既能让人们认识到捐赠的意义,又能使全国上下出现激浊扬清的清明景象。

②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思维与潮流,这一代人过惯了太平盛世的舒适日子,要求他们效法先民焚膏继晷、废寝忘食的干劲,既苛求,也不切实际。

③对他这样一个思想有些固执的人,家长并没有把自己的思想认识强加于他,让他接受,而是逐渐地循循善诱,启发自觉。

④“女当家”在选房一事上大都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便销售顾问再如何地巧舌如簧,她们仍会坚守自己的选房法则。

⑤晋文公为表达对介子推的哀思,下令禁火寒食,自此,习以为常,有了寒食一节。

⑥在这个城市疏离大自然、对农作物极其陌生的年代,重过谷日节,感受农业的重要、粮食的意义,对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当代人来说,特别是对孩子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

A . ①②④B . ③⑤⑥C . ②④⑥D . ①③⑤5.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专家提醒,预防H7N9型禽流感不应单单局限于一种或几种药,不能将板蓝根中药当成万能神药,关键是要因人、因病对症用药。

B . 每到一年一度的“泗水桃花旅游节”,游客们云集泗水赏花、踏青,附近农民携带自产的农副产品、山乡果味、工艺品来此销售。

C . 睡姿不当会导致视力受损,有时还会引发多种疾病,特别是趴着睡觉会造成眼压过高,不仅可能诱发青光眼,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

D . 为了给救灾队伍提供方便,318国道沿线的居民有的免费给人们加开水,有的忙着疏导救原车辆,一家商店甚至免费提供矿泉水。

6. (2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 .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鲁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

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起源之地。

B . “国学”:即古时国家设立的学校,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

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

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C .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D .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

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

《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即是后者。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 (2017高一上·山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世积,阐熙新囶人也。

父雅,周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

世积容貌魁岸,风神爽拔,有杰人之表。

在周,有军功,拜上仪同,封长子县公。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

从韦孝宽击之,每战有功,拜上大将军。

高祖受禅,进封宜阳郡公。

高颎美其才能,甚善之。

尝密谓颎曰:“吾辈俱周之臣子,社稷沦灭,其若之何?”颎深拒其言。

未几,授蕲州总管。

平陈之役,以舟师自蕲水趣九江,与陈将纪瑱战于蕲口,大破之。

既而晋王广已平丹阳,世积于是移书告谕,遣千金公权始璋略取新蔡。

陈江州司马黄偲弃城而遁,始璋入据其城。

世积继至,陈豫章太守徐璒、庐陵太守萧廉等,及鄱阳、临川守将,并诣世积降。

以功进位柱国、荆州总管,赐绢五千段,邑三千户。

后数岁,桂州人李光仕作乱,世积以行军总管讨平之。

上遣都官员外郎辛凯卿驰劳之。

及还,进位上柱国。

上甚重之。

世积见上性忌刻,功臣多获罪,由是纵酒,不与执政言及时事。

上以为有酒疾,舍之官内,令医者疗之。

世积诡称疾愈,始得就第。

拜凉州总管,令骑士七百人送之官。

未几,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困穷,因徼幸上变,称:“世积尝令道人相其贵不?道人答曰:‘公当为国主。

’谓其妻曰:‘夫人当为皇后。

’又将之凉州,其所亲谓世积曰:‘河西天下精兵处,可以图大事也。

’世积曰:‘凉州土旷人稀,非用武之国。

’”由是被征入朝,按其事。

有司奏:“左卫大将军元旻、右卫大将军元胄,并与世积交通,受其名马之赠。

”世积竟坐诛,旻、胄等免官,拜孝谐为上大将军。

(节选自《隋书·王世积传》)(1)下列实词解释(末四个是周练古文)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①以舟师自蕲水趣九江趣:趋向,奔赴②因徼幸上变徼:通“侥”,侥幸。

③将子无怒将:将要④体无咎言咎:灾祸⑤女也不爽爽:高兴⑥言既遂矣遂:满足⑦鞫狱不宜令子孙下辞鞫:抓捕⑧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免官:免去官职⑨夫制法者,所以经盛衰所以:用来⑩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称旨:符合心意A . ①②④⑦B . ③⑤⑥⑨C . ①④⑨⑩D . ④⑥⑧⑩(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受禅是指接受帝王的让位,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权更迭、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

B . 郡是古代区域的名称,秦统一六国后,是最高的地方行政区域,但春秋前,县大于郡。

C . 柱国是官名,始设为最高武官,后为勋官称号,是授予有功者的虚职,没有实际职务。

D . 古代帝王可以赐予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邑三千户是指居住人口超过三千户的封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王世积历仕两朝,展立战功。

北周时,从韦孝宽平定尉遇叛乱有功,被授予上大将;隋朝时,除灭陈国中因功领剂州总管,并获加封。

B . 王世积领兵作战,威慑四方,任蕲州总管时,他率水军在蕲口大胜陈将纪瑱,江州司马闻风而逃,豫章、庐陵、鄱阳、临川等地都来投诚。

C . 王世积终日饮酒,以求自保。

王世积见许多功臣被皇帝剪除,心有忌惮,便饮酒自遣,不问政事,却不料被皇帝舍于宫内,令医者疗治。

D . 王世积被人检举,祸及他人。

皇甫孝谐以道士相面、凉州不宜起兵为证,举报王世积谋反之事,致使王世积被诛,还牵连到元旻、元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而晋王广己平丹阳,世积于是移书告谕,遣千金公权始璋略取新蔡。

②由是被征入朝,按其事。

有司奏:“左卫大将军元旻、右卫大将军元胄,并与世积交通,受其名马之赠。

”三、诗歌鉴赏及默写 (共2题;共14分)8. (7分) (2019高三上·临沂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晚舟泊桐江赵湘①严子陵②边水自流,夕阳无语倚松舟。

乍逢风月羞为客,及到溪山识尽秋。

移树断蝉初过雨,立沙孤雁偶随鸥。

乡心旅思何人会,芦草萧萧一笛幽。

注:①赵湘,祖籍南阳(今河南省西南部),居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宋太宗淳化三年进士,官庐江(今属安徽省合肥市)尉。

②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隐居在浙江桐庐富春江畔,现存严子陵钓台遗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诗人讲究炼字,一个拟人化的“倚”字赋予夕阳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命。

B . 诗人面对静谧悠然的秋景,不禁羞于为客,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C . 颈联采用剪辑拼贴的手法,写人在船中一路看到的风景,写得有声有形。

D . 本诗和杜甫《蜀相》一样,都涉及历史人物,借助于描绘古迹,表达感情。

(2)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艺术手法。

9. (7分) (2016高一下·成都期末)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①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②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③子曰:________,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④孔子强调“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论语》⑤孔子推崇启发式教育,“启发”一词出自《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句。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8分)10. (18分) (2017高三上·集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王晓莉①出单位门时,恰好园林工在修剪道两旁的树木。

经过几个季节的生长,这些以樟树为主的树木都已长得有声有色。

每棵树都像一个小型国家,有些肆无忌惮地扩张着,街道为此稠密了不少。

②一年两季的被修剪,成了这些树木的必修课。

电剪刀哧哧作响,那些长在树顶端或者树身周边的细嫩枝叶,随之纷纷落马。

而即使更粗壮些的枝条,也不消五秒钟,就在强大的马力之下一折两断。

很快地,这树便被修剪成了一把标准的伞,整整齐齐,笔直向上。

不消一个上午,这条街就将撑起一长排绿伞。

每棵树都生得一模一样了。

③地面上,那些枝枝杈杈纠缠不休地堆积着。

树木的清香四处飘逸,树叶子与松针层叠一处,色彩斑斓。

脚踩在上面,柔韧而温暖。

这是在园林工眼里,一棵树中比较旁逸斜出,并不值得继续容留于树的那一部分。

不能有损于秩序,破坏秩序等于破坏美,等于多余。

这大约是园林工人的美学原则。

④但我的,恰好与他们相反。

⑤树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

那几棵枝条如何溜出了向上生长的大部队,而独独朝着左上角努力?一簇叶子又如何密密麻麻聚集在了一起,像开一个研讨会般比别处热闹、喧腾许多?它们没有成为树的主干,没有引领一棵树生长的那股绝对力量。

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它们不是“主流”。

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⑥一棵树。

完全的秩序,完全的规则,该是多么乏味啊,就像兵营,像一律穿了病号服,像活了一生却毫无故事的人。

⑦在我所喜欢的电影里,除了故事主角,导演往往安排些和故事不怎么相干的人。

他可能是个独居多年的老邻居,总是抓住一切机会狂热地宣讲着宗教教义、人生哲理,而他的听众,却是两个踢足球之后累瘫在沙滩上休息的男孩子;也可能是个热爱酒精的工人,在电影的背景深处,一杯接一杯地喝着苦闷至极的酒。

他们类似于文章中的“闲笔”,对于故事的发展或推动其实完全不起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