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真题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长沙市第一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还是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
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判定认识或理论校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4—2025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今年前两个月,进出口6.61万亿元,创历史同期的新高。
这一规模基本上相当于20年前我国全年的外贸总值,两个月相当于一年。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对2024年外贸数据“开门红”做出如上介绍。
2023年3月26日,国新办就近期生产、消费、进出口有关数据及政策情况举行发布会,王令浚介绍,今年1-2月出口增长10.3%,进口增长6.7%,“双增长”不仅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回升向好,而且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合作机遇。
尽管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我国外贸持续向好,有基础,有条件,对实现全年外贸“质升量稳”有信心。
商务部前副部长郭婷婷表示,2024年,推动外贸质升量稳,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目前,商务部正在抓紧研究新一轮稳外贸政策措施,争取尽早出台实施、尽快落地见效,全力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郭婷婷表示,2024年中国外贸实现了稳健开局。
前两个月货物进出口6.6万亿元,增长8.7%,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比2023年四季度加快约7个百分点。
出口、进口分别增长10.3%、6.7%。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9.0%,对美国、欧盟出口分别增长8.1%、1.6%。
同时,民营企业占比提升。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7.7%,占外贸总额的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4.2个百分点,达到54.6%,成为外贸发展的主力军。
“今年全力实现外贸‘质升量稳’的任务目标,我们工作的重点方向就是培育新动能、拓展新增长点。
促进外贸产业和供应链创新升级的同时,也深化与贸易伙伴的合作,为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郭婷婷对于具体的稳外贸工作提出几点考量。
在深化外贸供应链国际合作方面,郭婷婷表示,商务部将聚焦供应链的全流程,与有意愿的贸易伙伴深化从原材料、半成品到制成品的全链条、系统性合作。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郑州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月考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6分)1.【答案】B【解析】“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使推理出现瑕疵”错,材料一第一段“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可看出原文是“可能会”。
故选:B。
2.【答案】C【解析】“为了正面证明‘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已经得到了学者的认可和重视”错。
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从反面论证单靠逻辑和理性不能正确有效地品读鉴赏诗歌的语言,即“诗人的语言不能用常理来衡量”。
故选:C。
3.【答案】D【解析】先看“无理而妙”。
材料二第一段“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
A.“春风”不知离别之苦,也不能决定柳条是否发青。
李白却赋予春风以人的情感,春风不让柳条发青,怕离别之人又饱受别离的苦楚,从物的角度表现“无理而妙”。
B.不忿:恼恨、嫌恶。
思妇久盼归人,出门眺望,未见亲人,把失望迁怒于啼叫的喜鹊,表现其盼归之苦,无理而妙。
C.花不能“弄”影,此处用拟人手法,暗示有风。
一个“弄”字,生动细致地写出晚风吹拂时花影晃动之态,无理而妙。
D.是现实主义表达,没有突破思维逻辑的语言表达,不能体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
故选:D。
4.【答案】①材料一从逻辑内涵的角度强调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理性精神。
②材料二从逻辑运用的角度强调语言艺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达到“无理而妙”的效果,而“无理而妙”是建立在深邃的逻辑基础上的智慧和能力。
5.【答案】大前提:一个身在最高层的人是不害怕浮云挡住视线的。
小前提:我是一个身在最高层的人。
结论:我是不害怕浮云挡住视线的。
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
《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
”这是符合事实的。
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
《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唯仁者能之。
”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
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
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
《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
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
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
(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二: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
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
”(《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见得思义。
”(《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
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讲仁,又讲义,但据《论语》所载,孔子未尝以仁义相连并举。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已”“致”“至”“几”“慎”。
黑龙江省肇东市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喻”“顾”“惟”“知”“智”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6分)
16. 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写李白以曹植为例,表面上是在谈喝酒,实际上是在表达和曹植一样遭人排挤有志难展的愤懑之情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结束演奏后的动作及神态,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其身世的叙述。
【答案】①. 陈王昔时宴平乐 ②. 斗酒十千恣欢谑 ③. 相顾无言 ④. 惟有泪千行 ⑤. 人生代代无穷已 ⑥. 江月年年望相似 ⑦. 鸿雁长飞光不度 ⑧. 鱼龙潜跃水成文 ⑨. 王于兴师 ⑩. 修我戈矛 ⑪. 见贤思齐焉 ⑫.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⑬. 一日克己复礼 ⑭. 天下归仁焉 ⑮. 沉吟放拨插弦中 ⑯. 整顿衣裳起敛容
(3)《江城子·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了解别人很重要,认识自己更难能可贵,在《老子》四章中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君子喻于义 ②. 小人喻于利 ③. 先修其身 ④. 先正其心 ⑤. 相顾无言 ⑥. 惟有泪千行 ⑦. 知人者智 ⑧. 自知者明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古田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6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掊(pǒu)譬如(bì)户牖(yǒu)五石之瓠(hù)B.八佾(yì)文质彬彬(bīn)复辟(bì)埏埴(shān zhí)C.淬炼(cuì)怵惕(shù)车毂(gǔ)呺然(xiāo)D.其脆易泮(bàn)恻隐(cè)寒噤(jìn)跋涉(shè)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我世世为洋滁觥(从事)《诗》可以兴,可以观(激发人的感情)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买)自矜者不长(怜惜)③贼其君者也(伤害)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④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安而后能虑(忧虑)⑤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怎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知晓,明白)⑥天下归仁焉(回归)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劝说)⑦若此则天下治(治理)复众人之所过(弥补、补救)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⑦ D.②④⑤3.下列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九层之台,起于累土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当察乱何自起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若火之始然D.其脆易泮故盗贼有亡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恕”乎犹其有四体也 B.人而不仁,如礼何死而不亡者寿C.夫子固拙于用大矣治之于未乱 D.不失其所者久复众人之所过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一致的一项是()A.不贵难得之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B.其坚不能自举故亏父而自利C.克己复礼为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D.不足以事父母我树之而实五石6.下列文言句式,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请买其方百金B.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C.当察乱何自起是以圣人无为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到了逼近高二语文月考的日子,做好每份语文月考试题,能有效的检查出你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
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
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
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
“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时代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必不可少的保证,也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
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
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学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
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
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
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来,在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zhēng róng)B. 彳亍(chì chù)C. 踯躅(zhí zhú)D. 瞋目(chēng m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峥嵘岁月,何惧风流B.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夕峥嵘岁月稠D.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说话总是夸大其词,令人难以置信。
B.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C.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小王同学如丧考妣,悲痛欲绝。
D. 小李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畏首畏尾,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
4-5. (略,涉及文学常识、文言文实词虚词等)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6. 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_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__________》、《颂》三部分。
8. “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9-10. (略,涉及古诗文名句默写)三、简答题(共10分)11. 简述《劝学》中荀子关于学习的重要性的观点。
(4分)12. 分析《师说》中韩愈关于择师标准的论述。
(6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提供一篇现代文阅读材料,如散文、小说节选等,设置4-5道小题,涉及内容理解、语言赏析、主旨概括等)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提供一篇课外文言文短文,设置4-5道小题,包括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等)第三部分:写作(共30分)四、作文题目:以“梦想与坚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曹聚仁既是一位名教授、名作家、名编辑,又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当我得知可以忝列门墙时,心中一阵狂喜。
②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
③岁末钱荒,互联网巨头们却趁火打劫,于12月下旬相继推出新的理财产品,分食流动性资金,这对于原本资金紧张的银行间市场简直是雪上加霜。
④我们在学习时,要不断积累,必须厝火积薪,厚积薄发,才会学有所成。
⑤先秦哲学起源于对人生、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下由“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⑥实施“阶梯电价”本应是大快人心的改革之举,可问卷调查表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这项改革,所以改革还应慎重。
A . ②④⑥B . ①⑤⑥C . ①③⑤D . ③④⑥2.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古镇的形成不仅具有其独特历史功能,如商贸、交通、边防等,而且其大量的传统建筑也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相融合,构成了古镇别具一格的景观。
B . 作为公益性的教育资源,博物馆应担起“雅俗共赏”的社会服务职能,不仅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更要供学者精英雅玩品鉴。
这是当下博物馆建设需要明确的功能定位。
C . 关注原创和基础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曾多年空缺,它在2014年终于被“透明计算: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这一成果终结。
D . 全球三次重大核事故以铁的事实证明,在所有污染中,核污染是人类最难对付的污染:重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是不可逆转的环境污染。
3.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如同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不过如此,而初看到西湖、峨嵋的北方人却惊讶于它们的奇景。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
就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
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
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A . 所以我们要缩小这种距离,真正看到事物本身的美。
B . 只有与事物近距离接触,才能真正看到事物本身的美。
C . 只有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才能见出事物本身的美。
D . 只要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就能见出事物本身的美。
二、现代文阅读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传统社会给人两个相互矛盾的印象:一方面,它十分注重平等;另一方面,它又十分注重纲常伦理,表现出严格的等级秩序。
不过,无论如何解释这种印象,它至少说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同时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差异两个问题。
在西方由正义原则加以处理的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在中国社会同样存在,而且同样也需要某种协调机制。
概而言之,从功能的角度看,中国传统社会,特别是在儒家思想中,对这一关系的处理,是通过“仁”“礼”“义”三项基本原则彼此支撑、相互为用实现的。
“仁”是对他人之爱,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的基础则是对亲人之爱,所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孟子进一步指出:“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亲亲,仁也。
”并且孟子认为,这种爱的基础,是“不忍人之心”,即同情心。
同情即同样的感情,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一心理事实的体现。
因此,“仁”的生发机制,是一个推己及人,由近及远的过程,即把对亲人之爱扩展为对邻人之爱,再扩展到对天下人之爱,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与“仁”所体现的“合和”精神不同,“礼”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纵向)、亲疏厚薄(横向)的差秩格局和纲常秩序,反映“别”与“分”的一面。
“礼”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礼,国之干也。
”“礼”提供了一套基本的政治架构,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有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后者因此也被称为“礼治社会”。
儒家强调“礼”治,但目的不是造成一个等级森严、上下隔阂的社会,而是通过“礼”的规范与约束,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睦。
用以平衡“仁”与“礼”的就是“义”的原则。
在中国传统文献中,“义”是一个含义比较丰富的概念。
很多时候,它指一种最高的伦理原则。
但是,“义”还有另一方面的含义,那就是在不同的,甚至彼此冲突的行为准则之间进行的权量与选择,即“义者,宜也”。
权即是宜,也就是义。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孟子表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只要是出于某项更高的的道德原则的要求,言而无信,行而不果也未必不能接受。
显而易见,“义”就是审时度势,对某个具体情境之下的行为原则进行选择和判断。
(摘编自唐士其《正义原则的功能及其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实现》,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中国传统社会一方面十分注重平等;另一方面,又由于纲常伦理、等级秩序而根本不可能平等。
B . 中国社会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时,同样采用西方的正义原则及协调机制。
C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说明“仁”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D . “礼”强调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亲疏厚薄的差秩格局和纲常秩序,使社会分裂,因而人们提出了体现“合和”的“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第一段引出儒家思想中“仁”“礼”“义”三项基本原则,第二,三,四段分别对“仁”“礼”“义”进行阐述。
B . 文章第二段引用孟子、王阳明的名言,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有力地论证“仁”在儒家的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
C . 文章第三段,紧承第二段内容,先在对比中阐述“礼”的内涵实质,再指出“礼”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D . 文章最后一段先阐释“义”的作用及其两方面的含义,着重强调“义”是可以超越“信”的更高的道德原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通过“仁”“礼”“义”三项基本原则彼此支撑、相互为用可以解决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
B .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强调“仁”的基础则是对亲人之爱,然后才能推己及人,扩展到对邻人之爱和对天下之人之爱。
C . “礼,国之干也。
”强调“礼”在儒家思想及国家纲要方面的重要地位。
儒家强调“礼”治,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睦。
D . “义”在很多时候,是一种最高的伦理原则。
“义”还可以帮助我们在彼此冲突的行为准则之间进行的权量与选择。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近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明确将浙江卫视《美人私房菜》被停播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个一直在全国排名前5’ 的优质播出平台,一夜间掉到了第22名”,并进而声讨“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
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这份声明对收视率造假黑手的痛揭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黑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是“共谋”的事实。
据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
以全国排行前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000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谯国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
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
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
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
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
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夫人总兵与长城侯陈霸先会于瀚石。
还谓宝曰陈都督大可畏,极得众心。
我观此人必能平贼,君宜厚资之。
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
至陈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岁,遗帅诸首领朝于丹阳,起家拜阳春郡守。
后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仆至高安,诱与为乱。
仆遣使归告夫人,夫人曰: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
遂发兵拒境,帅百越酋长迎章昭达。
内外逼之,纥徒溃散。
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
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高祖遣总管韦洗安抚岭外,陈将徐璒以南康拒守。
洗至岭下,逡巡不敢进。
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于陈主,至此,晋王广遣陈后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
夫人见杖,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
遣其孙魂帅众迎洗,入至广州,高祖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夫人为谯国夫人。
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
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
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
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隋书列女传》)(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 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B . 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C . 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D . 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 (2)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娉:古代婚礼六礼之一。
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名字及出生年月日。
B . 刺史:地方主政官员,兼有检核问事及监察之职。
刺史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
C . 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地区。
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广西、海南全境。
D . 册:册封,皇帝以封爵授给属国君主、少数民族首领、异姓王、宗族、妃嫔等的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谯国夫人贤明通达,深孚众望。
出嫁前在父母家时,就经常勉励亲族做善事,凭借信义在本乡形成凝聚力,以至海南、儋耳两地千余洞部落前来归附。
B . 谯国夫人决断诉讼,法纪严明。
协助丈夫冯宝处理政务,即使自己部族的头领犯法也决不宽容姑息,依法处置。
此后政令顺畅有序,无人敢违。
C . 谯国夫人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
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挟持其子冯仆一起作乱。
谯国夫人不顾冯仆安危,率领酋长章昭达内外夹攻,最终平定了欧阳纥的叛乱。
D . 谯国夫人忠于朝廷,诚心归顺。
得知陈朝亡国后,召集首领几千人终日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