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月考语文答案

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月考语文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卷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A项,曲解文意。

据材料一第1段,“推动减负改革实现由点状到面状的转变,也撬动教育生态系统实现整体性优化”,二者是并列关系,题支是递进关系。

B项,偷换概念。

据材料一第2段,基础教育应当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段衔接问题的实质。

D项,表述绝对。

据材料二第2段,“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题支将“才能”变成了“就能”。

2.A【解析】曲解文意。

“未来的基础教育以学生为本”错误。

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未来的基础教育会更加以学生为本”。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错误。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原文强调的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3.D【解析】材料二主要观点是“多方合力推进‘双减’落地”。

ABC都体现了各地各部门推进“双减”落地。

D项是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看法,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

4.①引用论证。

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观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论证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双减的必要性。

②举例论证。

列举《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论证了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一点2分,两点4分)5.①政府:政府加强政策落实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②学校: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提供有效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

③培训机构:向素质教育转型。

加强校外机构监管,深化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④家长:提升自我育人能力,理性规划孩子发展方向。

(一点1分)6.A【解析】“给整篇文章蒙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错。

文章后半部分充满着感动和希望。

7.C【解析】“直抒胸臆”错,“有了清晰的认识”错,应该是朦胧的认识。

8.①本文讲述汉藏融合、民族团结的美好当代中国故事。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及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在试题上直接作答。

一、基础知识(4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玷.辱(diàn)庇.祐(bì)彤.云(tónɡ)怏.怏不乐(yànɡ) B.憎.恶(zēnɡ) 讥诮.(qiào) 隽.永(juàn) 饮鸩.止渴(zhèn)C.胆怯.(qiè) 怂.恿(cǒnɡ) 央浼.(měi)吹毛求疵.(cī)D.泅.水(qiú) 悖.时(bèi) 仓廒.(áo) 未雨绸缪.(mó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酒馔伏侍喝采交头接耳B.庇佑撮合恶梦哀声叹气C.严峻虔诚委屈成帮搭伙D.绊倒分辩报歉不假思索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本首相安倍的发言人称,在获悉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的消息后,安倍要求政府建立一支有关朝鲜问题的危机处理小组。

B.足坛领域腐败案件的发生,暴露了中国足球改革以来出现的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警示我们反腐倡廉必须警钟长鸣。

C.只有当我们身静、心静,独坐于空山,与那山那树那花那月融为一体,物我两忘的时候,才可能听到山花落瓣的细微声响,嗅到绿苔地衣淡淡的腥香。

D.老子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人,他选用了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人文荟萃的京都洛阳,骑上一头青牛,向着天高地远的西方云游而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病榻杂记》中,季羡林郑重其事地请求辞去人们送给他....的三个称号:“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

2023-2024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河北正中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半月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河北正中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半月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河北正中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半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

19世纪以来,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

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

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

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

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

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频袭来之际。

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

诸如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

“人无信不立”,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

人文文化的不可或缺,还在于它能够提供人类所心向往之的审美情趣,这便是中国人将其与“礼”并称的“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4分)1.(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大家都知中国人喜讲“中庸之道”,一般人以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标新立异,不惊世骇俗,调和折衷,不走极端而言。

然此等乃通俗义,非正确义,《中庸》上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

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

所谓“中”,非折中之谓,乃指此两极端之全过程。

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极端,不真不善不美是那一极端。

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说法。

照中国人讲,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伪,真伪不能对立。

若论美丑,此世界是浑沌中立,既非极美,也非极丑。

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则善、恶对立不能不辨。

但纵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说他已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善。

纵是一大恶人,亦不能说他是百分之百的恶。

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

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若非执其两端,则中道无可见。

真实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两端。

此乃中国人所讲“中庸之道”之正确意义。

在此等观念与意识之下,我认为中国文化尽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充实更光辉。

并不如一般人想法,保守了中国固有之旧,即不能吸收西方现代之新。

似乎大家总爱把一切事物作相反对立看,不肯把此等相反对立来作互通合一看。

所以我们中国所讲“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此刻实该大大地再阐明。

这和我们当前所该采用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实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人惟其有此中庸之道,亦可使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一样调和融通起来。

佛教、回教、耶稣教来到中国,不仅和中国传统文化无冲突,在此诸大宗教之相互间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

你看中国社会上,这里一个天主堂,那里一个和尚庙:母亲信佛教,儿子信耶稣。

新高考语文-高二10月考语文试卷

新高考语文-高二10月考语文试卷

武汉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命题教师:高二语文组审题教师:高二语文组考试时间:2022年10月9日考试时长: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1958年,一个电话改变了黄旭华的一生。

从此,他的一生与核潜艇结缘。

在此4年前,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首次试航,一年前,苏联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958年6月27日,聂荣臻元帅向中共中央呈送《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得到毛泽东主席批准,拉开了中国研制核潜艇的序幕。

1959年秋,中国领导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遭到拒绝。

毛泽东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然而,当时连核潜艇长什么样儿也不知道。

黄旭华说,他们只得带着“三面镜子”找有用信息:用“放大镜”搜索相关资料,用“显微镜”审视相关内容,用“照妖镜”分辨真假虚实。

就这样,中国核潜艇事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在一波三折中发展。

1965年3月,核潜艇研制工作全面启动。

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在葫芦岛成立,黄旭华开始了“荒岛求索”的人生。

白天养猪、修猪圈、接受批判,晚上黄旭华和同事们潜心于核潜艇事业。

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就用算盘和计算尺。

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就用磅秤来称。

黄旭华和同事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尖端的技术问题,同时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关键问题。

核潜艇的形状是采用常规线型还是水滴线型,一度困扰着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

美国发展核潜艇分三步走,先是采用适合水面航行为主的常规线型,同时建造一艘常规动力水滴线型潜艇,摸索水滴型体的流体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先进的水滴型核潜艇。

依据大量试验和科学论证,黄旭华提出,“三步并作一步走”,研制中国的水滴型核潜艇。

功夫不负有心人。

黄旭华和同事们先后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和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讯、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7项技术,也就是“七朵金花”。

河北省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北省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考前须知: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试卷共22题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根底,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

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

?论语? 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

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

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

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②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

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

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

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大数据联考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大数据联考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大数据联考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在长期实践中以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和坚守构建起来的。

第一,。

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力量,都是以往活动的产物。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爱民思想十分突出,按冯友兰先生对古代中国政治社会做上三代下三代的区分,宋以前上三代的政治或社会运行,以民为本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重公义轻私欲,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下三代自南宋以后,“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于省赋”(朱意语)。

儒家道统承袭礼制的传统,有“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语)的执政为民之理,逐渐养成“先忧后乐”的为官之道。

随着近代工业化和现代性的入侵,封闭单向的封建社会开始受到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制度的挑战和冲击,民主与专制、民权与君权、西学与中学、改革与保守、革命与反革命等思想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救国图存成为近代革命的重要内容。

我国的这些传统和近代中国社会产生和传承下来的爱民救国的思想观念,既体现了中国深层次的农耕社会文化结构,又表明了中华民族长期凝结的民族意识,是形成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根脉。

第二,正确的理论指导是形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根本。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以科学的唯物史观指导革命,有效地识别了革命目的、革命道路和革命的主体力量,形成了独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五四运动后,以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在革命实践中运用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方法创新了革命道路理论、军队与群体关系的理论等,形成了第一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以后,面对开放的市场格局和后工业化的发展条件,运用唯物辨证法的“两重性逻辑”,解构了长期禁铟人们思想的两大经济学教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命题。

人教版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卷

人教版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卷

人教版高二2013-2014(下)10月考试卷语文试题命题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第Ⅰ卷(共6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文化保守主义是在应对西方文化挑战的过程中,主张以传统主流文化的价值作为现代化中介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并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引进外来文明,来实现民族生命稳定与持续过程中的文明汇合的一种思潮。

而现代中国儒学式微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华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精神。

中国现在不仅要增强“国力”,更要回归“国性”,因为“国性”才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根本标志。

文化保守主义的崛起,起到了制衡全球化所带来的价值世俗化的消极影响的作用。

世俗自由主义使中国人权意识觉醒,有其重要的意义。

但在西方,自由主义在20世纪下半期开始走向俚俗化,鼓吹绝对放任与自由,抛弃了古典文明教化精神,也引发了从自由放任主义向“动物化”退化的严重文化危机。

当代中国人特别缺乏对低俗文化的免疫力,不能不使人们反思自“五四”以来的激烈的反传统主义的消极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失去了原有的士大夫与中产阶级的精致性。

新世纪之交,由于旧的文明价值被人为地铲除,在中国人的自由启蒙价值中,本来就缺少抵制低俗化的精神资源,而主要来自美国的外来思想,又缺少了对文明德性的关切。

正因为如此,如何从传统儒家精致文化中获得制衡世俗文化冲击的资源,避免整个民族在过度世俗化过程中,走向动物化与低俗化,就成为时代的重大课题。

中国传统的礼文化恰恰可以转化为平衡现代中国人所追求的自由价值的文明要件。

经过创造性转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具有平衡世俗自由主义的绝对自我中心价值观的作用,具有克服无根化与人生意义感缺乏的后现代病的作用。

儒家最关键的东西是发掘人的内在资源,并使之充满人的身心,以此为基础光大,从而形成一种人格力量,以之立足于世界,并与恶势力抗争。

更具体地说,仁就是内在的精神资源,它就是把人性中的善外化到世界上去,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精神自我实现的自得之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 . 吴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 . 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

D . 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2. (2分) (2017高二上·衡阳期末)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电影《捉妖记》中惹人喜爱的“胡巴”形象的设计灵感来自《山海经》,单纯幼稚,充满童真,内心向善,俘虏了许多孩子的心。

B . 设立国家公祭日,不仅是为了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体公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

C .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切实践行和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D . 治理雾霾,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还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

3. (2分) (2019高一上·三明期中)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千支纪年法。

B . 《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本文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C . 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

“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D .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

“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4.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①固时俗之工巧兮②偭规矩而改错③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④宁溘死以流亡兮⑤怨灵修之浩荡兮⑥佩缤纷其繁饰兮⑦芳与泽其杂糅兮A . ①③⑤⑥B . ①②⑥⑦C . ②④⑤⑥D . ③④⑤⑦5. (2分) (2015高二上·海南期中) 下列句中加横线“以”字的用法和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 .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 .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C .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D .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0分)6. (6分) (2017高三上·双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

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书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

《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之谓玄德。

”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

此例甚多,那么为《皇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

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

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其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

”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1)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

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 . 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 . 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

《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D . 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土,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的推定没什么用处。

B . 《黄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黄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黄帝书》。

C . 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 . 《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个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 . 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C . 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D . 《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语,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

7. (2分)(2019·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教育部等八部门在今年八月下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就明确规定,严禁学生带电子产品进入教室,严禁布置电子家庭作业。

规定一出,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表示认同。

他们认为,现在中小学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大多通过家校联系群发布,这确实更有效率,也似乎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但是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了布置电子家庭作业的行列,导致学生每天需要用手机的时间远远高于正常的使用时间,越来越多的学生一回家就是拿着手机写作业,或者单纯玩手机,更为严重的是很多自制能力不强的学生养成了过度依赖手机的恶习,学习积极性降低,导致成绩下降。

因此,严禁老师布置电子家庭作业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严禁学生带电子产品进入教室,对于改变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有很强的警戒作用。

(摘编自《教育部规定:严禁学生带电子产品进入教室,严禁布置电子家庭作业》,“领略教育魅力”百家号2018—11—17)材料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洪晶认为,电子产品跟纸质版阅读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电子产品的趣味性比较强,里面的信息量比较大。

不光是孩子,就是成人可能拿起电子产品的时候,也很难放下。

二,电子产品有独特的照明方式。

我们在看纸质版读物的时候,需要一个外照明,但是电子产品是自带照明的。

而很多电子产品的照明系统,是有蓝光成分的。

蓝光对眼部是有危害的,它的危害可以反映到眼睛的各个部位。

(摘编自《动真格了!教育部出新规控制电子产品教学时长》,搜狐教育2018—08—14)材料三:12岁小学生打赏网络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一青少年沉迷互联网赌博,走上盗窃之路;13岁少年沉迷某款网络游戏,疑似模仿游戏中翻墙跳楼动作而身亡……近段时间来出现的一些相关案件,背后都有网络沉迷的因素,这提醒人们: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刻不容缓。

去年底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总体普及率高达98.1%。

与之相伴的是,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

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沉迷游戏、过度用网消耗了精力、耽误了学业,进而导致精神颓废、身体羸弱;网络信息泥沙俱下,孩子辨别能力不够,难免造成价值观走偏、行为失范,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违法行为……凡此种种,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会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也于今年6月份,将网络游戏成癌列入精神疾病。

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课题,也是一项社会治理挑战。

客观来说,青少年沉迷网络有着复杂的原因。

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渴望得到认同等心理特点是一方面,规范管理、合理引导、预防治疗不够也是重要原因。

其中,一些企业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做法难辞其咎。

就拿网络游戏来说,一些游戏开发商为了赚孩子的钱,专门研发门槛低、互动性强、奖励诱惑多的网游。

这些诱导成瘾的企业行为,需要得到有效的治理。

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