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政治思想史形考3

合集下载

2022年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2022年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参照答案二、名词解释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期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旳政治抱负、政治态度和政治规定,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旳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政治思想旳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结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旳重要内容。

它集中体现为多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苏格拉底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奉献旳思想家。

苏格拉底是智者们旳同步代人。

她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爱好旳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

探究事物旳本性(自然),探讨普遍定义旳思考方式是苏格拉底旳一大奉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旳直接思想来源。

在对道德和政治法律问题旳讨论中,苏格拉底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旳定义和解释旳水平。

这是后来她旳学生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旳政治哲学体系旳前提。

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旳基本,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旳主线。

她极其注重知识旳价值,并提出“美德即知识”旳出名论断。

她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

在她看来,治国是一门专门旳知识,甚至是一门艺术,需要专门旳训练,政治家应当是具有相应知识旳人。

这些思想后来都被柏拉图所继承。

3.双城论双城理论是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旳内容。

奥古斯丁根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辨别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根据奥古斯丁旳理论,两个城在现实社会是混合在一起旳。

上帝之城是由注定得救旳基督徒构成旳,其他旳人则构成世人之城。

到末日审判旳时候,两座城才彻底分开。

上帝之城是最高旳善,是永久和完美旳和平,人们在其中享有永生旳幸福。

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竭力行善。

而世人之城旳人们无论多么富足,她们仍是悲惨旳,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旳痛苦。

在辨别“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旳基本上,奥古斯丁论述了她有关国家与教会旳思想。

2021年电大本科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1年电大本科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一、选取题1.A2.D3.C4.C5.C6.B7.A8.B9.D10.D二、名词解释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期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政治抱负、政治态度和政治规定,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2.苏格拉底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思想家。

苏格拉底是智者们同步代人。

她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兴趣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

探究事物本性(自然),探讨普遍定义思考方式是苏格拉底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直接思想来源。

在对道德和政治法律问题讨论中,苏格拉底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定义和解释水平。

这是日后她学生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政治哲学体系前提。

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基本,而知识和教诲是城邦政治主线。

她极其注重知识价值,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知名论断。

她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

在她看来,治国是一门专门知识,甚至是一门艺术,需要专门训练,政治家应当是具备相应知识人。

这些思想日后都被柏拉图所继承。

3.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统治在政治上体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奉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唯一原则;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行为规范和道德原则;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神学政治观变化了古代观测政治问题立足点,变化了古代道德伦理观念。

三、问答题1.什么是政治思想?它基本特性是什么?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期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政治抱负、政治态度和政治规定,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政治思想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而如何结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重要内容。

它集中体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政治思想具备如下某些基本特性:(1)阶级性与社会性政治思想阶级性一方面是由于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均有各自政治抱负和政治规定,都要为实现各自阶级目而奋斗;另一方面体现为统治阶级思想是每个社会统治思想。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第一次一、单项选择题1.(A)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政治思想 B.经济思想 C.社会思想 D.文化思想2.西方政治思想史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D),管理国家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思想家们突出的关注。

A.治国之道B.为政从政的方法C.君臣关系、君民关系D.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的问题3.所谓唯理性是指西方思想崇尚“理性”思辩、重视事物发展的(C)。

A.表象和实际 B.片段和部分 C.本质和规律 D.宏观和微观4.( C )是希腊政治思想萌芽的代表。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荷马史诗》 D.《法律篇》5.公元前509年,雅典的( C )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到( C )执政时期,雅典民主制空前繁荣。

A.来库梭伦 B.伊里亚特奥德赛 C.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 D.智者苏格拉底6.( B )政治思想是沟通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和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桥梁。

A.古埃及 B.古罗马 C.迈锡尼 D.马其顿7.( A )的平等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客观存在超越了城邦时代政治学在人与奴隶、公民与没有公民权的人、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设立的界限,开始以一种平等的、没有根本差别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人。

A.西塞罗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8. 欧洲封建社会始于公元( B )。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社会发展落后的( B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些蛮族国家,西欧由此进入封建社会。

A.前5世纪希腊人B.5世纪日耳曼人C.8世纪阿拉伯人D.12世纪意大利人9. 中世纪,在与国王的斗争中,最早提出并阐述教权至上主张的是( D )。

他是西方教会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积极主张实现奥古斯丁的政治理想,反对国家干预教会事务,竭力维护教会的独立。

A.芝诺 B.斯多葛派 C.马基雅维利 D.教皇尼古拉一世10.( D )是西欧中世纪最著名的市民阶级政治思想家,是开始使政治思想摆脱神学束缚的代表人物。

【贵州电大】形成性考核《中外政治思想史03任务》04辅导资料

【贵州电大】形成性考核《中外政治思想史03任务》04辅导资料

中外政治思想史03任务0004
【学校:贵州电大】形成性考核课程号:5205582
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题目】(2分)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政治本质是王权至上和()(或者绝对专制)的合法性。

A、仁政
B、绝对权威
C、主权在民
D、自然权利
[提示: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上述题目]
正确答案:B
【题目】(2分)
()成为我国历史上【题目】(2分)
“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的意思是()。

A、以民为本
B、立君为民
C、民择君
D、民养君
[提示: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上述题目]
正确答案:B
【题目】(2分)
秦国改革和谋求统一的指导思想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中外政治思想史3-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1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行政本科复习资料7615中外政治思想史

中外政治思想史3-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1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行政本科复习资料7615中外政治思想史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作业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五、六章的18、19世纪西欧政治思想内容,选取一个你最感兴趣或熟悉的思想家(可以是某个思想家的具体主张或是一部思想著作),谈一下该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或收获。

(注意:务必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实际或理解来完成,切勿抄袭,字数在300字以上。

)答:卢梭的政治思想1.在社会契约制国家中,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2.“人民主权”的实质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公意”不同于“众意”,代表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公意”的特点在于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基于共同利益、针对共同目标、符合共同幸福而具有的共同意志.尽管“公意”不一定会被每一个人认识到,却是客观存在的.“公意”与私意、团体意志和“众意”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众意”虽然也属于全体人民的意志,但只是个人意志的简单地、机械地和零碎地相加.“公意”是从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的,“众意”则在根本上是以个人私利为基础的.3.国家主权有“公意”构成,并且永远属于人民,由于“公意”是共同利益的体现,所以,主权是一个整体,它不可被分割、转让和代表.因此,应该进行直接选举和全民公决.首先,国家主权不可分割.如果主权被分割,那么,具有整体意义的公共意志就会丧失,主权就名不副实了.其次,国家主权不可转让.这是因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集体的应用和国家的灵魂,应该由人民掌握,不能转交给君主.否则,国家会因为出现一个主人而毁灭.再次,国家主权不能被代表.原因在于,主权是由“公意”构成的,而一直是不能被代表的.[4]所以,议员不是人民代表,而是人民公仆.凡是未经人民全体表决通过的法律都是冒牌货.4.主权不等于政府.政府是公民和主权者之间的中介人.主权是一种精神力量,政府则是一种行动力量.主权赋予政府以权力,政府则是主权者为人民设立的公共事务机构,是主权者的执行人,代表人民行使主权的某些职能.政府是人民的仆从,人民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政府官员权力.5.人民是立法者,立法权属于人民.人民立法的原则有:(1)法律意志的普遍性.即任何个人无权颁布法律,只有主权者才可以颁布法律.(2)法律对象的普遍性.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只规定人们的抽象行为,不对个别和具体的行为加以规定.法律只赋予某些机构和职务而非个人以特别的职能和权力.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时至今日,它的价值和魅力依然不减.二、“人民主权”学说对法国大革命的促进作用——进步性、革命性和人民性作为“人民主权”学说的故乡,法国自然首先受到这个理论的影响.“人民主权”学说在法国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一方面,它在理论上起到了承前作用,发展了前人的主权观.另一方面,他在实践上发挥了启后的功能,指导了法国革命.作为一种国家主权思想,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并不是全新的,而是对前人的主权观的延续.文艺复兴(the Renaissance)和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以来,西欧各国的思想界逐渐活跃.其中,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开创了国家主权理论.布丹在世时,法国相继进行了意大利战争(1494年—1559年)和胡格诺战争(1562年—1598年).在持续不断的战事中,代表中央政权的国王受到代表地方势力的贵族的极大挑战,专制君主的权力和地位远未巩固.[5]而在当时的西欧,15世纪末以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等民族君主国纷纷兴起,各国王权在逐渐加强.因此,法国王权的状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此外,法国是欧洲大陆上传统的军事强国,如果不及时解决国内问题,法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势必会受到影响.人民主权思想被看作卢梭思想的核心理论。

2015年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三)

2015年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三)

作业3一、选择题1.A 2.B 3.C 4.C 5.A 6.B 7.D 8.A 9.D 10.B二、名词解释1.边沁耶利米?边沁,英国法学家、政治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

177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改革主张。

1789年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震。

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

边沁的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正是在功利原则的指导下,边沁提出了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2.儒家学派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

他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典籍,这些典籍后来成为儒家经典,称为“六经”。

孔子提出了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他成为儒学的祖师。

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孔子外,有孟子、荀子。

儒家学派的主要特点有三:其一、祖述尧、舜,宪章汤、武,尊崇先王之道。

其二、崇尚礼义即尊卑上下等级秩序,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

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政。

其三、尊崇孔子。

无论儒家中的哪一个支派,对尊奉孔子为祖师。

3.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曾师从荀子。

入秦后,先为客卿,后升至廷尉。

统一中国后,任丞相。

秦始皇死后,与宦官赵高奉胡亥为帝。

后被杀。

李斯是秦帝国政治制度和统治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他积极实践了法家思想,同时也推动了法家思想向着极端化方向的发展。

李斯的极端化政治思想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一是坚持思想文化专制;二是提出“督责之术”。

前者排斥广大士人们,从而削弱了秦帝国的社会基础。

而且李斯颁布《焚书令》,毁掉了文化典籍,禁锢了人们思想,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千古罪人。

后者强化了君主的个人独裁,阻遏了统治集团其他成员参政议政的可能,这就使得秦统治者的统治与应变能力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了帝国的速亡。

三、问答题1.19世纪法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状况如何?革命后的法国社会,阶级矛盾愈趋尖锐复杂,政局动荡反复,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空前激烈。

中外政治史 国开形考答案 任务三

中外政治史    国开形考答案 任务三
题目8
()在位期间大体能做到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帝王。
选择一项:
A.秦王嬴政
B.李世民
C.曹操
D.周公
正确答案是:李世民
题目9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政治本质是王权至上和()。
选择一项:
A.仁政
B.自然权利
C.绝对专制
D.主权在民
正确答案是:绝对专制
题目10
()更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其基本为后世王朝所遵循。
题目1
()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
选择一项:
A.民轻
B.民本
C.民权
D.民主
正确答案是:民本
题目2
()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
选择一项:
A.黄帝
B.尧
C.伏羲
D.秦始皇
正确答案是:秦始皇
题目3
秦始皇决定废除(),全面推行(),将全国划分为36郡。
选择一项:
A.陆贾
B.贾谊
C.董仲舒
D.李斯
正确答案是:董仲舒
题目31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回答 。
正确答案是:孔子
题目32
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典籍,这些典籍后来成为儒家经典,被称为回答 。
正确答案是:六经
题目33
法家学派兴盛于回答 时代,极力主张君主立宪制,明确提出君主的权力和利益具有至上性。
选择一项:
A.井田制/世袭制
B.郡县制/分封制
C.庄园制/领主制
D.分封制/郡县制
正确答案是:分封制/郡县制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D3.C4.C5.C6.B7.A8.B9.D10.D二、名词解释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苏格拉底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

苏格拉底是智者们的同时代人。

他和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兴趣的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

探究事物的本性(自然),探讨普遍定义的思考方式是苏格拉底的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

在对道德和政治法律问题的讨论中,苏格拉底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

这是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的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

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

他极其重视知识的价值,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

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

在他看来,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甚至是一门艺术,需要专门的训练,政治家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

这些思想后来都被柏拉图所继承。

3.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三、问答题1.什么是政治思想?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秦始皇决定废除( C ),全面推行(),将全国划分为36郡。

A. 井田制/世袭制
B. 庄园制/领主制
C. 分封制/郡县制
D. 郡县制/分封制
2.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是由( C )制定的()。

A. 商鞅/《商君书》
B. 韩非/《韩非子》
C. 李悝/《法经》
D. 李斯/《焚书令》
3. 秦国改革和谋求统一的指导思想是( D )。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4. ( D )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

A. 伏羲
B. 黄帝
C. 尧
D. 秦始皇
5. 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 D )为特色。

A. 天命不可变
B. 重罚
C. 树儒排佛
D. 注重调解
6. 西汉末年,儒学中的神秘成分增大,发展处( B )。

东汉则给予其官方身份,使之成为东汉政治思想的主流。

A. 天人合一
B. 谶纬之学
C. 纲常名教
D. 玄学政治
7. ( D )在位期间大体能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入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帝王。

A. 周公
B. 秦王嬴政
C. 曹操
D. 李世民
8. ( B )是隋朝时期儒学复兴的先驱之一,也是儒学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人物。

A. 董仲舒
B. 王通
C. 韩愈
D. 柳宗元
9. 唐代中期,柳宗元作( A ),论证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和郡县制的优越性,结
束了汉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

A. 《封建论》
B. 《贞观政要》
C. 《资治通鉴》
D. 《盐铁论》
10. 秦朝实行( B )的官僚制度。

A. 世卿世禄制度
B. 三公九卿制度
C. 科举制
D. 恩荫制
二、名词解释(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


1. 儒家学派
参考答案: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

他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典籍,这些典籍后来成为儒家经典,称为"六经"。

孔子提出了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他成为儒学的祖师。

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孔子外,有孟子、荀子。

儒家学派的主要特点有三:第一,祖尧、舜,宪章汤、武、尊崇王之道。

第二,崇尚礼仪即尊卑上下等级秩序,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

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政。

第三,尊崇孔子。

无论儒家中的哪一个支派,都尊奉孔子为祖师。

2. 独尊儒术
参考答案:
汉初,适应恢复社会经济和重建统治秩序的需要,主张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兴盛一时。

儒家也在对秦亡的反思和寻找长治久安之策中恢复和发展起来。

随着汉的巩固和强盛,统治者开始寻求新的统治思想。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进行了神秘主义改造,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政治学说。

他鼓吹大一统和君权至上,又提出纲常理论,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因而受到统治者的欣赏。

汉武帝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学上升为官方学说,成为政治指导思想。

由此,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

3. 道统
参考答案:
韩愈通过自己的道与佛老之道比较,阐发了儒学道德内涵。

他认为仁是认得内在道德,义是行为表现,遵行仁义即为道,德则是一种仁义的内在自觉。

为了进一步强调道德万世不易,提高道德地位,韩愈还专门提出了道德传承系统的问题,并虚构了一个道德代代相传的系统,即道统。

道统说表明,儒学之道的产生远早于佛老,是华夏文化之正统。

而孟子之后,儒家经学不能继承道,将道发扬光大,只重儒学的皮毛说法,而忽视其根本,结果导致儒学的衰微。

解决的方法就是破除经学旧说,以道为核心,重建儒学。

三、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5 分。


1. 什么是无为而治?老子和庄子提出的无为而治的依据和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无为而治是道家学派的基本政治主张,老子和庄子都持这种观点。

他们说的无为而治不是统治者放弃统治,什么都不做,而是通过某种“无为”的方式以达到治理,这就叫做“为无为而无不为”。

其主要内有有二:<br/>第一,君主无为,即统治者要小心翼翼治理国家,减少政治干预和政治活动,“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二,使民无为,就是要使民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

(2)无为政治提出的依据是基于道家学派对“道”的考察。

老子期待着使民不能为,民风就会复归于善良、淳朴,社会也就好治理了。

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政策,体现了老子政治思
想的本质。

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5 分。


1. 如何理解周公的政治思想特点是重在调节?
参考答案:
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解为特色。

其主要表现为:<br/>(1)对传统天命观的修正。

周公根据周初的形势修正了传统的天命观。

第一,他提出了“惟命不于常”,即上天所赐予的“大命”不是恒定的,而是可变的。

他在《多士》中分析了商克夏、周克商的原因。

周公认为,商克夏、周克商实际上是上天意志的体现,是不可抗拒的。

第二,周公提出天根据德行“求民主”。

民主即民之主,就是君王。

周公认为君主由天选定的,选择的标准时德行。

因为商汤有德,所以天让汤替代桀作“民主”,灭夏建商。

周文王崇德慎罚、爱护小民的种种德行得到了天的赏识,所以周武王一举灭商,建立周朝。

第三,周公主张以民情见天命。

即上天的意志可以通过民情表达出来,通过体察民情可以了解天意。

这种观点将人们的视线从单存依靠和祈求天的保佑上,转到现实政治中来,主张通过施政来主动争取和巩固上帝的眷顾。

周公的思想代表了早期政治家对于政治兴废、社会变革的规律性认识。

(2)施政的指导思想。

“惟命不于常”意味着任何已经得到天之大命的人都可能失去天命的眷顾,因而当政者要有一定的政治危机感。

这种政治合法性论证实际上提出了推行治国的积极政策,以及改善政治状况的必要性。

周公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有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等。

在周公的诸多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保民和慎刑罚。

保民就是处理好统治者与民的关系。

具体言之,治民要敬慎,统治者的行为要约束,要体察民情。

周公把“慎罚”视为德的一项基本内容。

在刑罚与德的关系上,他认为德是根本,刑罚是辅助。

他把慎刑罚叫做“义刑义杀”,意为要刑罚适当。

周公根据周初的形式修正了传统的天命观,提出了德的思想,主张按照德要求,敬天、敬祖、明德、保民、慎罚,调节处理好统治者与民、与天的关系,以上得天助,下得民和,最终确保周朝统治的长期延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