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2006-2007年度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

暨南大学2006-2007年度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
暨南大学2006-2007年度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

06-07第1学期B 卷-答案>

暨 南 大 学 考 试 试 卷

(试卷正文)

一、单项选择题(任做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原理,人们在()下倾向于减少手持货币?

A.利率上升; B.利率下降;

C.利率不变; D.债券收益率不变。

2.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应量可通过( ).

A.变动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

B.变动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

C.公开市场业务以变动基础货币;

D.以上都是.

3.当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减少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4.在AD-AS模型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同时降低很可能是()的结果。

A.不利的供给冲击;B.不利的供给冲击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C.有利的供给冲击; D.紧缩的货币政策。

5.假定AS曲线为古典情形,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名义货币供应量增加,将( )。

A.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B.提高利率水平;

C.价格水平上升;D.价格水平下降。

6.由于经济萧条引起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失业。

7.奥肯定律涉及()。

A.失业率与产出率之间的数量关系;

B.实际产出增长和名义产出增长的关系;

C.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

D.实际工资率与失业的关系。

8.如果德国在美国大量出售股票和债券,然后将资金用于购买本国商品,对美元所造成的短期影响是( ).

A.美元贬值;

B.美元升值;

C.对美元汇率没有影响;

D.对美元汇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9.在浮动汇率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一次世界利率的上升将导致

()。

A.收入和利率都下降;B.收入上升,净出口下降;

C.收入下降,净出口上升;D.收入和净出口都上升。

10.索洛(SOLOW)模型中,造成收入趋同的原因是()。

A.规模报酬不变; B.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C.规模报酬递减; D.要素的边际报酬。

11. 为减少经济中存在的失业,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增加政府支出

B. 提高个人所得税

C. 增加失业保险金

D. 增加货币供给量

12. 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收入水平增加()。

A . 20亿元 B. 60亿元 C. 180亿元 D. 200亿元

13. 某国对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减少,可能是由于()。

A. 通货膨胀率上升

B. 利率上升

C. 税收减少

D. 总产出增加

14. 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

A. 制定货币政策

B. 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吸收存款

15.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的结果将是()

A. 银行存款减少

B. 市场利率上升

C. 公众手里的货币增加

D. 以上都不是

16.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 B.国内生产净值NDP;

C.国民收入NI; D.个人收入PI。

17.下列哪项才应计入GDP.( )

A.家庭主妇的劳动折合成的收入;

B.出售股票的收入;

C.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孩子的收入.

18.在二部门经济中,下列( )项表明一国国民收入有收缩的趋势?

A.居民用于储蓄的收入小于厂商借钱投资的收入;

B. 所有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全部卖掉;

C.一国生产的国民收入大于居民计划消费支出加厂商的计划投资支出;

D.一国生产的国民收入小于居民计划消费支出加厂商的计划投资支出。

19.某三部门经济社会的MPC=0.75,税率t=0,?当政府用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同时增加政府支出和税收$40亿,这将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

A.增加$100亿;

B.增加$40亿;

C. $25亿;

D.保持不变.

20.如果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左上方,则()。

A.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B.利率上升,收入上升;

C.利率下降,收入下降; D.利率下降,收入上升。

21.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22.使得LM曲线向右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

A.物价降低;

B.货币供给减少;

C.法定准备金比例提高;

D.政府支出增加。

23.在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C.财政政策无效;D.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

24.松财政政策和松货币政策使国民收入()。

A.增加较多; B.减少较多; C.减少较少; D.不变。

25.下列()项不属于内在稳定器。

A.所得税; B.政府给贫困家庭的补助;

C.政府购买支出; D.政府给失业者的失业救济金

二、填空题(共10小空,每空1分,共10分)1.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调整法定准备金比例、调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2.(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3.国际收支平衡平衡表包括(经常项目)、资本帐户和平衡帐户三大项目。4.假设某国在某一时期,资本的增长率为10%,劳动的增长率为2%,实际产

出的增长率为8%,由统计资料得知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为0.4,劳动的国民收入份额为0.6。则该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 2.8%)。

5.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6.在四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收入法衡量,GDP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企业间接税和折旧之和。

7.(边际消费倾向)表示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8.投资乘数原理说明的是自发投资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加速数原理)说明的是国民收入变动对投资的影响。

9.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包括交易需求、预防(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

10.( LM曲线)表示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均衡时,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三、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打“×”)

( × )

2.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储蓄率不能影响经济中的产量增长,经济增长由劳动投入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决定。( × )

3、支票和信用卡实际上都不是货币。(×)

4.一国某古董商出售一幅古字画的收入应被计入其所在国的GDP内。(×)

5.考虑一个封闭经济,假定政府同时增加转移支付和减少购买相同数目,那么GDP和政府预算均衡仍将保持不变。(×)

6. 若某厂商资本的边际效率大于利息率,则该厂商应该增加投资规模。

( √ )

7.当投资对利率反应非常敏感时,IS曲线往往比较平坦。(√)

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对利率变动越敏感,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9.如果一国经济初始时处于国际收支平衡,那么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

10.自然失业率是不受政府的经济政策影响的。( √ )

四、计算题(任选做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

分)

1.假设两个国家拥有相同的生产函数:,且该生产函数符合过索洛

(SOLOW)模型的所有假设,两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和资本折旧率也相同,分别为1%和4%。假设第一个国家的储蓄率为20%,第二个国家的储蓄率为25%。求稳态时两个国家的人均资本、人均产出和人均消费。

由得

稳态时:

又n=1%,δ=4%,s1=20%,s2=25%

求得k1=16,y1=4,c1=3.2

k2=25,y2=5,c2=3.75

2.根据下表的统计资料计算: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I。

净投资 125 政府购买 200

净出口 15 社会保险金 130

红利 25 个人消费支出 500

资本折旧 50 公司未分配利润 100

政府转移支付 120 公司所得税 50

企业间接税 75 个人所得税 80

GNP=C+I+G+(X-M)=500+125+50+200+15=890

NNP=GNP-折旧=890-50=840

NI=NNP-间接税=840-75=765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公司所得税+红利+政府转移支付

=765-100-130-50+25+120=630

DI=PI-个人所得税=630-80=550

3. 产品市场:消费函数为,投资函数为,定量税

,政府购买支出。货币市场:名义货币供给量,货币需求函数为。供给曲线为Y=400+600P。试求:

(1)推导总需求曲线并绘制需求曲线图

(2)均衡下的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

Y=C+I+G=90+0.8(Y-100)+150-6r+100=1300-30r————①

M/P=L

160/P=0.2Y-4r

r=(0.2Y-160/P)/4 ————代入①

得AD线:Y=520+480/P

又供给曲线为Y=400+600P,联立求解得P=1,Y=1000

y

4.某三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150-600R,税收T=0.25Y,政府支出G=100,货币需求L=0.2Y—200R,实际货币供给m=M/P=150。求:(1)IS、LM曲线;

(2)均衡收入和利率;

(3)充分就业的收入为Y

=1000,若通过增加政府购买实现充分就业,要增加

f

多少政府购买?

(1)Y=C+I+G=100+0.8(Y-0.25Y)+150-600R+100

Y=875-1500R——————IS

L=M

0.2Y-200R=150

Y=750+1000R——————LM

(2)由IS-LM联立求得R=5%,Y=800

(3) Y f=1000,根据LM方程得R=0.25,因此I=0

Y f=C+I+G=100+0.8(Y f -0.25 Y f)+G=1000

G=300

因此政府购买需增加200

五、问答题(任选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提出一个解释中国持续近30年经济增长原因的研究设想,包括提出假设、明确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确定研究方法。

(1)假设:提出一个或几个命题或者前提(5分)

(2)主题:分解假设的命题或分析前提,建立基本逻辑(5分)

(3)介绍研究方法:包括模型、数据和检验(5分)

其他,如结论等可以适当提高分数(最高为15分)

2.请简述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与再分配效应。

再分配效应:

不利于依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如领取救济金、退休金、依靠转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的人最显著。

对于储蓄者不利。各种形式的储蓄、存款的实际价值下降。

牺牲债权人的利益,债务人获利。

产出效应: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产出增加。存在闲置资源、通货膨胀未被预期且较温和的情况下:促进了产出增加。物价上涨扩大了厂商的利润空间,促进投资扩大再生产,减少失业。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起失业,产出不变,或下降。

超级通货膨胀,产出减少,经济趋于崩溃。当人们对于信用货币失去信心时,货币的交易和储藏等作用丧失,过度消费,等价交换难以实行,投机盛行。

3.试用IS-LM模型分析封闭经济条件下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及条件。

当经济出现衰退时一般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减税,增加政府支出或者增加投资津贴。IS线向右方移动。

当经济出现过热时一般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即增税,减少政府支出或者减少投资津贴。IS线向左方移动。

财政政策的效果大小与IS-LM的形状有关。IS越陡峭,移动IS时对于收入的变化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大。LM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LM为水平、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财政政策非常有效。

r%

暨南大学生理学考试试卷

暨南大学考试试卷 一.最佳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划上“〇”,每题1分,共40分) 1.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2.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3.衡量组织或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刺激频率 B.刺激时间 C.刺激强度 D.阈值 4.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分泌活动 C.电位变化 D.反射活动 5.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增强心肌收缩力 B.加速血液回心 C.增加心率 D.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 6.脊休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脊髓的血液供应突然中断 B.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对其的控制作用 C.脊髓的反射中枢被破坏 一

D.突然切断的损伤刺激所引起的抑制作用 7.体力劳动或运动时,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A.肌肉B.脑C.皮肤D.内脏 8.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体表温度时,机体散热的方式是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蒸发 9.关于突触后抑制,错误的是: A. 要通过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来发挥作用 B. 其本质是一种去极化的抑制 C. 回返性抑制属于一种负反馈抑制 D. 传入侧支性抑制也属于突触后抑制 10.牵涉痛是指 A.内脏疾病引起相邻脏器的疼痛 B.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 C.手术牵拉脏器引起的疼痛 D.神经疼痛向体表投射 11.关于视网膜视杆系统特点的正确论述是: A.分布在视网膜中央 B.单线联系 C.含三种感光色素 D.负责暗视觉 12.视杆细胞静息电位负值较小(-30~-40mV)是由于 A.一定量的Na+内流 B.一定量的K+内流 C.一定量的H+内流 D.一定量的Cl-内流 13.每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称为 A.听域 B.痛域 C.听阈 D.痛阈 14.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将造成 A.呆小症 B.巨人症 C.侏儒症 D.肢端肥大症 15.关于糖皮质激素生理作用的错误论述是: A.升高血糖 B.参与应激反应 C.抑制免疫 D.促进儿茶酚胺降解 16.当心脏收缩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动脉血压升高 B.心输出量增加 C.血流速度加快 D.舒张期室内压降低 17.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B.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C.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D.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二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2、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3、GDP(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4、GNP(国民生产总值):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5、流量: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 6、存量: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 7、GDP、GNP的区别: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产值,而不管生产的产值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则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产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8、奥肯定律: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3%-2*失业率变化率 9、黄金率:在索洛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的稳定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水平率”,记作K g 10、费雪效应:通过费雪方程i=r+π可看出,通货膨胀率π和名义利率i之间具有一对一的关系,即π上升一个百分点,i也上升一个百分点,这一关系称为费雪效应。 11、IS曲线:是投资和储蓄的代称,代表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即投资等于储蓄,利率和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12、LM曲线:是流动性即货币的需求和货币供给的代称,代表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13、牺牲率:反通货膨胀时期产量的总损失与由于反通货膨胀而赢得的通货膨胀率的降低百分数二者的比率,换句话说就是每降低1%的通货膨胀率必须降低的实际GDP的百分数。 14、时滞:政府在试图稳定宏观经济运时,其采取行动的时机以及这些政策行动的最终生效,往往会滞后于实际经济的运行,因而常常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15、时间不一致性:在特定时点上作出的相机抉择尽管在当时可能是理性选择,但从长期来看却往往适得其反的状况。 16、挤出效应:由于政府购买增加而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投资下降的现象。 17、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非线性逆向关系。 18、自动稳定器:在经济繁荣时期,实际收入Y会不断扩张,税收不断增加从而使预算赤字(盈余)不断减少(增加);当经济衰退时,预算赤字(盈余)不断增加(减少)。这相当于在宏观经济中置放了一个自动稳定器。 19、通胀:普遍的、持续的价格上涨。价格上涨的百分比是通货膨胀率 20、凯恩斯失业:又称为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21、铸币税:中央政府通过发行货币为其预算开支进行融资,融资导致物价水平上涨,公众手中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因此发行货币以提高政府收入就如同向广大货币持有者征收了

南京财经大学人力资源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C答案.docx

南京财经大学 成人教育模拟试题(C卷) 人力资源管理财政学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公共财政的职责范围是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Y )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决定了财政的职能及其实现的方式。( Y ) 3.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以公平为目标的国民收入再分配,而市场的收入分配准则是效率。Y 4.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的征收依据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政府征税与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有直接联系。( N ) 5. 文教科卫支出从性质上看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还属于生产性支出。( N ) 6. 私人部门办不好的事情主要有两种:一是外部不经济,二是垄断或规模报酬递增。( Y ) 7. 与私人部门相比,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评估标准的确定具有高度复杂性。( Y ) 8. 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但间接来自农业的税收仍然占一定比重。( Y ) 9. 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决定性的。( N ) 10. 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贫困程度越低。( N ) 11.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强制无偿征收货币与实物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Y 12. 一般来讲,课税范围广的商品较容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不易转嫁。( Y ) 13. 国债二级市场是转让买卖已发国债的市场。( Y ) 14. 在经济增长减缓以至于停滞而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情况下,或经济结构失调与严重通货膨胀并存时,适用“一紧一松”政策。( N ) 15.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给量少于商品流通过程的实际需要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Y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市场缺陷:是指完全竞争市场运行结果被认为不令人满意的对方。 2.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度,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

暨南大学流行病学 试卷及答案

暨南大学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请将答案写在后附白纸上。每题2分,共20分) 1. 队列研究 2. 流行 3. 冰山现象 4. 金标准 5. 疾病监测 6. A型药物不良 反应 7. 偏倚 8. 医院感染 9. 暴露 10.失效安全数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和理论研究三大类。 2. 偏倚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和。 3. 形成病因假设时常用的Mill准则包括:求同法,,,类推法和排除法 4. 2004年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法定报告的乙类病种中、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三种传染病采取甲类的防制措施。 5. 院感监测常用的指标有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患病率、、和。 6. 队列研究根据观察开始的时间可为和两种类型。 7. 临床试验研究要遵循的三个原则是,和。 8. 病例对照研究类型主要有和。 9. 医院感染的种类包括自身感染,,和代入传染。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 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 2.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 A.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 C.国家、地区和城乡 D.时间、地区和人群 E.家庭、社会、国家 3.慢性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主要意义取决于:() A.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 B.排菌时间的长短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携带病原体的多少 E.排菌量的大小 4.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条件:()A.生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素养 B.年龄、性别、职业 C.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D.病情轻重、接触者的多少、疫源地是否经过消毒E.以上均是 5.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是:() A.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多见于冬春季 B.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C.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变化 D.儿童多发 E.以上都是 6.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 A.发病率B.病死率C.死亡率 D.患病率 E.罹患率 7.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新病例的优点是:() A.需要的样本较小 B.保密性问题较少 C.可以减小回忆偏倚 D.费用较低 E.便于发现病例 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区别是:() A.年龄不同 B.性别不同 C.目标人群不同 D.干预措施不同 E.观察指标不同 9.为探索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病例,同时选择了同期同医院确诊没有黄疸的新生儿100例。然后查询产妇的分娩记录,了解分娩及产后的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是:()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现况研究 10.对头胎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询问并记录她孕期的吸烟情况,而后研究分析吸烟史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联系,这种研究类型是:()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南京财经大学_人力资源_财政学_期末模拟试卷E答案

南京财经大学 成人教育模拟试题(E卷) 人力资源管理财政学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每小题1分,共15分) 1. 亚当·斯密及其之后的其他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强调政府不干预经济。( Y ) 2. 在“有效政府”阶段,政府的职能是为市场创造各种基础条件,通过有效的政策支持市场的运作。( Y ) 3. 为了对高收入水平进行调节,国家可以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等。( Y ) 4. 国家的职能及政府的活动范围决定了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项目、方向和比例。( Y ) 5. 政府采购与一般采购行为相比更加具有政策性、广泛性、公共性和公开性。( Y ) 6.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扶贫支出等。( N ) 7. 与私人部门相比,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评估标准的确定更加简单。( N ) 8. 政府的财政投资性支出与非政府部门的投资性质相同,完全可以由其取代。( N ) 9. 财政补贴总是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这一点与社会保障支出相同。( N ) 10. 保证政府公共支出正常合理的需要是确定宏观税负的最高量限。( N ) 11. 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政府占有和控制的数量越多,程度越深,力度越大。( Y ) 12. 国债结构指一国各类债务相搭配以及各类债务收入来源的有机组合。( Y ) 13. 1.特里希的“偏好误识”理论属于西方财政分权理论。( Y ) 14. .向地方政府倾斜原则是西方国家划分政府间职责范围的基本原则。( Y ) 15. “双扩张”政策搭配模式主要适用于经济严重萧条的情况,可以强有力的作用于社会总需求的扩大促使经济复苏.Y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安全、公共秩序、公民基本权利的维护和经济发展的条件等公众共同利益的需要。 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缴、支付和管理的制度。 3. 社会保险税:主要是指以企业的工资支付额为课征对象,由雇员和雇主分别缴纳,税款主要用于各种社会福利开支的一种目的税。

暨南大学《经济学》考博历年真题详解(宏观经济学部分)

宏观经济学部分 国民收入核算 1. 国民经济核算,流量、存量。(2011 简) 答:(一)核算GDP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是后两种方法。 (1)支出法核算GDP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谁是最终产品的购买者呢,只要看谁是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者。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居民消费,还有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及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 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 包括在内。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 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 的存货价值的增加。 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理由是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 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响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异,即出口-进口。表示老外对中国产品的购买。 把上述四个项目加总,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写成:GDP=C+I+G+(X-M) (2)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来说,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 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因此用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①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工资包括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利息在这里指人们给企业所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的利息收入如银行存款利息、企业债券利息等,但政府公债利息及消费信贷利息不包括在内。租金包括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及专利、版权等收入。(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佣,其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3)公司 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这些虽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视为成本。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5)资本折旧。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应回收的投资成本中,故也应计入GDP。 这样,按收入法计得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3)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计算公式: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 门按生产法计算的增加值相加,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法用公司表示为:GDP艺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工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二)流量与存量流量指变量在一个时间段内积累的数量;存量是指变量在一个时间点上测量出来的数量。给出一个流量必须指出相应的时段,给出一个存量必须指出相应的时点。流量与存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两个不同时点上的存量之差就是相应时段内的流量。 某国的总财富是一个存量,在年初这个时点上度量则为年初总财富,在年末这个时点上度量则为年末 总财富。这个量是不能在时段上度量的,因为它在任一时段内的每一时点上通常都有不同的值。新生产的财富是一个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论 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 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十个,共10分) 4、简答题(五个,共30分) 5、计算题(两个,共15分) 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 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 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 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 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13、14 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 课后计算13、14 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LM曲线 简答:影响IS平移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财政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与答案

《财政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闭卷时间120分钟) 年级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从所给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 最佳选项并填在括号内)。 1. 主张市场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经济的运行,任何对它的干预都是不可取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 B.亚当·斯密 C.弗里德曼 D.马克思 2. 在财政的职能中,属于公平职能的是()。 A.资源配置 B.监督职能 C.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 D.收入分配职能 3.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 A. 混合物品 B. 固定资产 C. 消费品 D. 准私人物品 4. 购买性支出意味着政府的资金()。 A.脱离了政府的控制 B.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

C.可用于购买商品 D.只用于购买劳务 5. 下面哪一项不是公共需要的特征?() A.共同的需要 B.具有排斥性 C.具有竞争性 D.既具有正的外部效应,也具有负的外部效应 6. 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 A.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也相应增加。 B.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收入也相应增加。 C.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D.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7. 基尼系数为()时,说明社会分配绝对不公平。 A.1 B. 0.3-0.4 C. 0.2-0.3 D. 0 8. 拉弗曲线属于()。 A.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B.货币主义学派 C.理性预期学派 D.供给学派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暨南大学考试试卷.doc

谢谢关注暨南大学考试试卷

最佳选 择题 (将正确 答案前面 的字母划 上 “〇”, 每题1分, 共40分) 1.神经调 节最基本 的方式是 A.适应 B.反馈 C.反射 D.兴奋 2.内环境 不包括: A.细胞内 液 B. 组织液 C.血浆 D.淋巴液 3.分娩过 程属于 A.自身调 节 B. 神经调节 C.正反馈 调节 D.负反馈 调节 4.组织兴 奋后处于 绝对不应 期时,其 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 常 D.小

于正常 5.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6.衡量组织或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刺激频率 B.刺激时间 C.刺激强度 D.阈值 7.骨骼肌是否出现强直收缩主要取决于 A.刺激时间 B.刺激环境 C.刺激频率 D.刺激强度 8.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分泌活动 C.电位变化 D.反射活动 9.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在: A.快速充盈期 B .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 10.当心室处于快速充盈期时,心内瓣膜的情况是: A.房室瓣开,半月瓣关 B.半月瓣开,房室瓣关 C.半月瓣与房室瓣均开 D.半月瓣与房室瓣均关 11.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用下列哪项指标来间接表示: A.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 B.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C.心房内压力 D.大动脉血压 12.窦房结是正常心脏节律性活动的起搏点,因为: A.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 B.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率快 C.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3期复极化的速度快 D.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快 13.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增强心肌收缩力 B.加速血液回心 C.增加心率 D.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 14.在生理情况下,对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发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 B.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 C.血浆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15.当心脏收缩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动脉血压升高 B.心输出量增加 C.血流速度加快 D.舒张期室内压降低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高鸿业版_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名词解释 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 B.GDP 统计注意事项: 第一,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第二,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第三、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包括过去生产的,当前重复交易的产品。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是指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第四、GDP 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特定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存量是流量的积累;流量则是存量的改变量。 GDP 度量的是一定时期内的产出价值量,所以是一个流量指标。 第五、GDP 按国土原则(常住生产单位)计算,是一个地域概念。 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GDP。 第六、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1.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C+I+G+X-M 其中:【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 X=出口 M=进口 2.收入法——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收入代表供给,收入法也就是供给法,又称要素支付法 收入法计算公式 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 1.国内生产净值:NDP公式: NDP=GDP-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NDP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净成果。折旧占GDP的比例一般相对稳定, 用GDP,还是NDP,表示经济总量变动,没有本质差别。 国内外,一般都更习惯采用GDP。 2.国民收入:NI 广义:泛指GDP、NDP等经济总量。或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核算”。 狭义:指一国一年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公式: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国民收入要加上折旧、间接税等才形成GDP。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虽然不记入产品价格,但是成为企业收入,然后成为要素收入。 3.个人收入:PI 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公司未分配利润 +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和支付利息等)。 4.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DPI: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个人收入DPI用来消费C和储蓄S。从长期看: DPI=GDP-Z-T 以Z代表折旧基金收入,以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DPI = PI-个人所得税-非税社会支出 5.综合 GDP -固定资产折旧=NDP P374页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会计算均衡收入) 一,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经济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不再变动。总产出=总需求,厂商生产稳定: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产出<需求,厂商库存减少,增加生产公式:y = c + i = E

2020年暨南大学803西方经济学考研初试大纲(含参考书目)

更多考研资料就上精都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616906760.html, 2020年暨南大学 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生 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 为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暨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按照“考查 基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优质高效”的原则,特制订本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西方经济学原理,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组成。考试内容覆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主要部分。 考试目的在于测试申请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的本科生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应用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各种经济现象、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知识储备和潜质。 考试要求达到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科研潜质。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1.供给和需求 2.市场机制与市场均衡的变动 3.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4.政府干预——价格控制的效应 二消费者行为 1.消费者选择 2.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3.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4.消费者剩余与网络外部性 三生产 1.生产技术 2.一种可变投入要素(劳动)的生产 3.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 4.规模报酬 四生产成本 1.成本的测度:哪些成本重要? 2.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3.长期与短期成本曲线 4.两种产品的生产——范围经济 五利润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1.完全竞争市场 2.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利润最大化 3.选择短期产量与竞争性厂商及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 4.长期产量选择与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六竞争性市场分析 1.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1

暨南大学历年考试试题

2008年中央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 名词解释 1,蛛网模型 2,痛苦指数(((本人不会呵呵考试也没写) 3,逆向选择 4,相机抉择 5,资本深化 6,吉芬物品 二,简答 以上的题目书上都有我就不做了 1,比较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长短期均衡。 2,用博弈分析“承诺和威胁” 3,比较微观S-D和宏观AS-AD模型的异同(我的卷子上就是这个印的,因为不是在中财考的不知道有没改) 4,解释螺旋通货膨胀,和形成机制 三,证明 1,函数U=U(X1,X2)证明边际替代率递减必须满足一个不等式这个用隐函数求导,,把边际替代率表示求出来,然后对边际替代率在求导就可以判断出来了 2,实际价格为P,总利润为派(P),证明在高菜单成本下,企业不会根据价格理论来消除失业。 这个题目具体判断我不会可能整个书上我就没看这个证明方法然后就出了郁闷啊我只是用文字来描述了,,,,,书上也只是一句话说用泰勒证明晕啊数学不出专业出呵呵 2008年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试题 简述5*9' 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2.社会福利函数 3.寡头市场弯折的需求曲线, 4.新凯恩斯主义对短期总供给的推导 5.说明石油价格上涨如何影响消费者剩余 论述3*20' 1.运用新贸易理论说明部门内贸易的原因 2.通货膨胀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3.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计算3*15' 1.关于最优产量和最优价格的计算 2.关于最优效用数的计算 3.关于总需求函数的数学表达式的推导 2007年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画图说明序数效用理论 2、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可以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 3、推导出LM曲线方程并简要说明使LM曲线移动的因素 4、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5、简述“看不见的手”原理与帕累托最优条件 6、简述经济周期的基本思想 二、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 7、某企业短期成本函数是STC(Q)=0.04Q(三次方)-0.8Q(二次方)+10Q+5,其不变成本是多少,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是多少? 8、下表是某经济系统1999年度宏观经济指标 项目数量(单位:万亿) 国内生产总值(GDP) ------ 消费数量(C) 5200 投资数量(I) 2800 政府支出(G) 1600 净出口(NX) ------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九章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 要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总需求必须等于总供给。 四部门经济均衡C+I+G+X=Y=C+S+T+M S=I+(G-T)+(X-M), 私人储蓄的3个作用 1将储蓄借给企业部门 2将储蓄借给政府部门 3将储蓄借给外国部门 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实际GDP:按基期最终产品的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最终产品的现期价格水平与基期价格水平的变动上。GDP=C+I+G+NX GDP缩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通货膨胀率=GDP缩减指数变化/上一年的GDP缩减指数 生产价格指数PPI,不同时期为购买一篮子样本商品所支付的成本的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生产者索取的价格 失业的四种类型1摩擦性失业2季节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 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真实的反映一个经济体的总产出。(自产自销产品不算人GDP) 第十章总需求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图像横轴Y ,纵轴AD ,画出Y=AD线 Y=AD=C+I+G+NX I+G=S+T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被称为在短期内拉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在一个经济体中,只要实际产出偏离均衡产出,存货变动机制的作用就会使实际产出向均衡产出趋近,并最终稳定在均衡产出的水平上。 消费函数:C=C0+cY c是边际消费倾向dC/dY 平均消费倾向C/Y 储蓄函数:S=-C0+(1-c)Y (1-c)是边际储蓄倾向dS/dY 平均储蓄倾向S/Y 三部门经济均衡产出公式Y=C0+I+G/1-c 乘数,一单位总需求的变动会导致数倍均衡产出的变动,这个倍数就是乘数 投资乘数m i=1/1-c 和消费乘数一样 政府购买乘数考虑政府转移支付TR Y=C0+cTR+I+G-cT/1-c m g=1/1-c 税收乘数m t=-c/1-c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m tr=c/1-c 税收随税率变化后,各乘数的分母改为1-c(1-t)t是税率分子C0+cTR+I+G 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 1经济中必须存在闲置资源 2经济中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从外国部门购买产品

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ABC完全答案版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制度。( Y ) 2.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它是财政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Y ) 3.外部性是指一些厂商的行为在给别人造成损害时给予补偿或给别人带来受益的同时得到回报。N 4.充分就业是指所有有工作能力又要求工作的人都能得到一个有一定工资报酬的工作机会。( N ) 5.一个商品或一项服务是否具有公共性以及是否需要公共部门来提供是固定的。( N ) 6.国有资产收益主要是指政府通过对工商金融资产的经营或凭借对这些资产的所有权所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 资金占用费等收入的总称。( N ) 7.政府投资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无偿拨款。( Y ) 8.社会产品价值中,M是新创造价值中归社会支配的剩余产品价值,它是公共收入的唯一来源。( N ) 9.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的征收依据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政府征税与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有直接联系。( N ) 10.地方财政在国家财政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一般在60%以上。( N ) 11.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可以通过税收、公债等手段调节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结构。( Y ) 12. 转移性支出过程使政府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它只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对分配产生直接影响。( Y ) 13.货币国债和实物国债是将国债按发行载体分类。( N ) 14.政府预算是政府的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体现。( N ) 15.适度分权的税权划分模式的代表国家是德国。( N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市场失灵:是指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 2. 基尼系数:是指20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得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3. 购买性支出:是政府作为一般的市场主体,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4. 非税收入:是指税收和政府债务收入以外的收入。 5. 国债依存度:是指政府偿债能力的指标是采用当年国债发行数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答: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按照量能纳税的原则设计的,但两者又有不同的特点。首先,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 度高,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在税率级次和比例相同时,前者的负担重,后者的负担轻;其次,在所得额级距的临 界点处,全额累进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情况,超额累进则不存在这种问题;再次,全额累进税率在计 算上简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 2.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答:财政投融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2)财政投融 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3)虽然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但它并不完全脱离市场,而应以市场参 数作为配置资金的重要依据,既可通过财政的投资预算取得资本金,也可通过信用渠道融通资金;既可通过金融机构获得 资金,也可通过资本市场筹措资金,部分资金甚至还可以从国外获得。 3.影响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 答:影响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有:1、经济发展水平;2、技术创新和变迁的能力;3、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4、价 格总水平;5、公共财政收入制度;6、其他特殊因素。

宏观经济学考试题2

暨 南 大 学 考 试 试 卷 (试卷正文)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某三部门经济社会的MPC=0.75,税率t=0,?当政府用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同时增加政府支出和税收$40亿,这将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 A.增加$100亿; B.增加$40亿; C. $25亿; D.保持不变. 2.如果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在IS 曲线左下方LM 曲线左上方,则( )。 A .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B .利率上升,收入上升; C .利率下降,收入下降; D .利率下降,收入上升。

3.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4.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 B.国内生产净值NDP; C.国民收入NI; D.个人收入PI。 5.下列哪项才应计入GDP.( ) A.家庭主妇的劳动折合成的收入; B.出售股票的收入; C.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孩子的收入. 6.在二部门经济中,下列( )项表明一国国民收入有收缩的趋势? A.居民用于储蓄的收入小于厂商借钱投资的收入; B. 所有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全部卖掉; C.一国生产的国民收入大于居民计划消费支出加厂商的计划投资支出; D.一国生产的国民收入小于居民计划消费支出加厂商的计划投资支出; 7.使得LM曲线向右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 A.物价降低; B.货币供给减少; C.法定准备金比例提高; D.政府支出增加。 8.在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C.财政政策无效;D.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 9.松财政政策和松货币政策使国民收入()。 A.增加较多; B.减少较多; C.减少较少; D.不变。 10.下列()项不属于内在稳定器。 A.所得税; B.政府给贫困家庭的补助; C.政府购买支出; D.政府给失业者的失业救济金 11.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原理,人们在()下倾向于减少手持货币? A.利率上升; B.利率下降; C.利率不变; D.债券收益率不变。 12.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应量可通过( ). A.变动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 B.变动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 C.公开市场业务以变动基础货币; D.以上都是. 13..当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减少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doc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GDP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GNP (国民生产总值)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资本边际效率MEC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4、流动偏好陷阱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5、财政政策 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的决策。(P543 ) 6、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P558) 7、挤出效应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8、充分就业 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9、失业率 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 10、经济增长 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11、奥肯定律 (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12、道义劝告 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13、通货膨胀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14、倾销 指厂商对其出口的产品制定一个比其在国内市场要低的价格的行为。 15、经济周期 所谓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和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简答题 1、GDP 的局限性(P441-442 ) (1)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2)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3)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4)不能反映人们生活的质量; (5)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 2、经济增长的源泉(P724第二题) (1 )劳动的增长; (2)资本的增长; (3)技术的进步; 3、比较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P655第11题)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与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起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古典学派的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其经典代表。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可以说是古典学派贸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新古典的贸易理论把古典派理论中不现实的假定现实化了,把古典派没有分析的需求因素纳入了分析体系,把古典派不可能使用的新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纳入了理论模型。而新国际贸易理论则是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比较问题,产品差别和需求偏好对产品内贸易的影响问题,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