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东送工程

背景介绍
“西电东送”工程主要是把贵州、云南、广西、内蒙古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珠江三角洲、沪宁杭和京津唐工业基地。“西电东送”将形成三大通道:一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沦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南部通道;二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形成中部通道;三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形成北部通道。
“西电东送”工程是“十五”计划重点实施项目,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和骨干工程,是促进东西部共同发展的双赢举措。“西电东送”工程将西北、华北、华中、川渝电网联网,可实现水火互济、丰枯互补和跨域补偿调节,并使三个大区电网的电力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
学科分析
从地理学科分析:
1.我国能源分布不均。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亿千瓦,年发电量1.92亿千瓦时。但水能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和西南地区河流。由于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客观上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利用。到1999年底,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为7300万千瓦,仅占水电可开发装机容量的19%。我国煤炭资源也十分丰富,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但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仅北京、广东、上海等东部七省市的电力消费就占到全国的40%以上,但能源资源非常短缺,只能从外地运煤建火电厂,一是造成大气污染严重,二是交通运输压力很大。
2.开发西部的电力资源应该以水电为主,水火并举。这是因为,水电与火电相比有很多优点:它运营成本很低,一次性投资建成之后,其发电成本比火电和核电要低得多;水能资源可再生,可永续利用;无污染。燃煤发电,无论是在煤炭产地建坑口电站,还是在东部消费区建火电厂,燃煤造成的废气污染和炉渣占地、再利用等问题都不好解决,所以说水电的开发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非常大。
水电的缺点:一是一次性投入特别大,尤其是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以三峡大坝的建设为例,迟迟不能开工,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国家的财力不允许一下子拿出足够的资金。二是峰谷差值比较大。汛期水电站可以满负荷运转,发电量最大,而到了枯水期发电量就很小。所以只有水电形成的电网供电是不稳定的,这就需要火电来调节。
水电开发只是流

域开发的一个核心内容,但并不是惟一内容,它应兼顾防洪、航运、灌溉、旅游等,搞综合开发,注重水资源开发的多重效益,这样才能收到开发水电、发展经济、保护生态三大效应。
3.“西电东送”将会是东、西双赢的结果。东部以深圳、香港、广州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和以北京、天津、大连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为主框架的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产业、人口、城镇高密度集聚区,因此也是电力负荷最高的地区。而东部特别是华东和华南,本身并没有丰富的水、煤资源,那么它的电力缺口就只有靠建立核电站来补充。如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建设的。但核电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核电技术要求非常高,安全要求特别高,核废料的处理难度大。东部地区的环保要求特别高,火电环境污染严重。因此,“西电东送”既补足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电力缺口,又改善了环境质量,节约了土地、淡水等稀缺资源,而且能从根本上加快东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对西部而言,通过开发水电、火电,实行“西电东送”,以资源开发为先导,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是一项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方法。它既可以在当地增加就业、积累资金、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又可以在向东部输电的同时,利用剩余电力,结合当地资源,如广西、贵州、云南交界处红水河流域丰富的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有金属资源,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和粗加工,发展有色冶金和相关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链,通过横向和纵向经济联系,带动地区经济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快西部地区脱贫致富和工业化的步伐,促进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
从历史学科分析:
电力的出现是自然科学的新发展,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后来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制成了发电机和电动机,建立起巨大的水力和火力发电站。这一切极大地改变了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面貌。电气的广泛应用是世界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
从政治学科分析:
1.“西电东送”工程体现了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在西部地区水电资源丰富和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情况下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将为加快、带动中国设备制造业、电力施工业、建材业的发展提供绝好的时机。实施“西电东送”是我国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客观要求,也是变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措施。
2.“西电东送”工程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开发西电、西电东送将在市场机制下进行。“西电东送”不是一项扶贫工程,不能按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与模式办事,应吸取历史上数次西部开发的教训。西部开发不能累及东部,而应对东部及全国有促进,以牺牲东部地区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为代价的西部开发是不足取的。实际上,西电东送是利用市场进行生产要素配置的重要实践,因此,必须在市场机制下进行。“西电东送”工程是目前东西互动过程中迈出的较大的、且带有实质性的一步,而在以后更多的领域,东西间的合作会不断加强。
3.西部大开发最令人关注的是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电力在西部大开发中应该扮演两个重要的角色。一个角色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西部大开发的用电需求,这是历史的责任;另一个角色,电力不仅要满足西部大开发的用电需求,而且要让西部的资源优势变成电力优势,成为西部的支柱产业。
4.西部大开发的提出,是国家组织领导经济建设,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表现。
例题剖析
例题:材料一:“三路飞架东西获双赢”。据新华社记者报道,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250万千瓦;中路通道现在的送电能力达120万千瓦,2005年后将逐年增加至300万千瓦以上;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300万千瓦,我国东部地区缺电情况得到明显缓解。
材料二:红水河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为水力资源的"富矿",目前已建有天生桥一级、二级水电站、岩滩水电站、大化水电站及百龙滩水电站等五个大型水电站。
材料三:西电东送的三条路线示意图如下:(图略)
(1)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中:A是___工业基地,B是___工业基地;C是___工业基地。
(2)北路送电路线输送的是火电,它是将___、内蒙古等省区的丰富___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
(3)中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它将___水电站及建设中的___水电站以及隔河岩等多座电站的电能通过超高压电网输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4)南路输送的水电主要来自红水河(珠江南流)上游。2001年6月18日,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年发电量156.7亿千瓦时的我国第二大水电站___水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红水河的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十分丰富?
(5)西电东送对东西部地区发展各有什么益处?
(6)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第__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它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7)我国政府实施能源调配这一举措,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8)从可持续发展战略

角度,结合国情,请你谈谈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剖析:这是一道政、史、地三个学科综合题目。既有对“西电东送”工程本身较为详细的考查,又发散到对地理、历史知识的考查,还提出了有一定高度的问题,让考生得用三个学科的原理分别进行剖析。
答案:(1)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2)山西 煤炭 首先,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其次,减少了煤炭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对铁路沿线的污染,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大大减少,减轻空气污染,降低酸雨危害。(3)葛洲坝 三峡 (4)红水河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十分丰富,汛期长,流量大,又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也很大,因此水能丰富。(5)西电东送,将西部的能源资源转化成电能,同时为西部的电力提供广阔的市场,不仅可以推动西部电力工业的发展,提高能源资源的得用率,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形成产业链。而且能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西电东送对东部地区同样是一件好事。西电东送可以改变东部地区电力供应不足、电力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一半保压力和交通运输压力。(6)二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世界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电力时代。这一切极大地改变了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面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程度越来越高。(7)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发展。(8)①坚持以煤炭为主的方针,依靠科技,实现煤炭清洁利用,提高利用效率;②大力开发水电,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③积极稳妥地开发核电;④因地制宜地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新能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