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与茶文化传播
中国茶道经典故事

中国茶道经典故事中国茶道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以茶为媒介,传达了人们对和谐、自然和生活方式的追求。
在茶道的实践和传承中,不乏一些经典的故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精彩的茶道故事。
一、陆羽与茶经陆羽,中国茶道的创始人,他所著的《茶经》被誉为茶道的经典之作。
据传,陆羽的父亲曾是个茶农,从小耳濡目染,陆羽对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他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茶制与品茶方法,创立了中国茶道文化的雏形。
陆羽的茶经分为三卷,内容详实,包含了茶的分类、采摘、制作和品尝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洗茶和闻香两篇。
洗茶是指在品茶之前,将茶叶清洗干净,去除灰尘和杂质,保证口感的纯净。
而闻香则是在冲泡好的茶叶中,用鼻子闻出茶的香气,从而感受茶的香味。
这些茶经中的理念和方法,至今仍对茶道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大禹治水与茶的发现茶的发现与中国古代的大禹治水传说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传,大禹治理洪水时,曾带领人们奋力工作,辛苦付出。
在一次巡查途中,大禹感到疲惫不堪,就转身坐在茶树下休息。
突然,他闻到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于是探寻着香味的方向,发现了茶树。
大禹随即摘下一片茶叶放在嘴里嚼着,发现茶叶带来的清新口感和提神效果,让他倍感愉悦和精神焕发。
他将这个好消息带回朝廷,推广了茶的种植和饮用,从此茶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成为了茶道的基石。
三、茶马古道与茶的传播茶马古道是一条古代贸易路线,将中国的茶叶运往西南地区和丝绸之路中亚地区。
通过茶马古道,中国的茶文化得以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易品,沿着茶马古道被运送到了贵族、寺庙和宫廷等地方。
这些地方都在茶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扩大了茶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茶马古道上的马匹也被誉为茶道文化的象征之一。
四、贵族品茗与艺术修养在中国古代,贵族们对茶有着独特的品味和修养。
他们提倡通过品茗来培养自身的情操和审美,将品茶视为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
贵族品茗注重仪式感和细致的操作,他们会以精致的茶具泡制世间名茶,然后端坐于雅座之上,慢慢品味。
什么是茶马古道

什么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但是你有没有进一步了解过茶马古道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什么是茶马古道,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马古道简介茶马古道是一条连接中国西南地区、西藏及南亚、东南亚,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以普洱茶和马匹牲畜为主要贸易对象的民间国际古贸易通道。
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地势最高最险的文明传播古道,全凭人力和牛马踩出,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也是各民族融合的桥梁。
茶马古道加强了藏同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南亚、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打开了方便之门。
茶马古道之名因茶马互市而得,主要包括川滇古道、滇藏古道、川藏古道、滇缅印古道四个大方向,每个大方向还可以分出若干条路线。
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木霁弘是茶马古道最早的正式提出者之一。
他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其中七条路线的真实性。
这七条路线包括雪域古道、贡茶古道、买马古道、漓缅印古道、滇越古道、滇老东南亚古道、采茶古道。
雪域古道始于云南南部的产茶地大理、丽江迪庆,进西藏,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国。
这条古道有两条岔道,一条由云南的德宏,保山,经怒江到西藏,与主道会合另一条由四川的雅安、巴塘、理塘,经西藏,西藏境内怒江岸边古道上行进的马帮与主道会合。
贡茶古道从云南南部经思茅、大理、丽江,到四川西晶,然后进入成都,再到内地各省及北京。
该道有两条岔路:一是从大理、楚雄到昆明、曲靖,再从胜景关进入贵州,经湖南进入中原地区;二是从云南曲靖、昭通进入四川宜宾,经水路或旱路到中原地区。
买马古道开拓于大理国时期,主要是采购马匹的通道,路线是由广西进入云南文山,经红河、昆明再到楚雄、大理。
滇缅印古道是史书中记载的最早的一条茶马古道,从四川西昌出发,经云南丽江、大理到保山,再由腾冲淡入缅甸,再进入印度,转口到红海沿岸。
这条古道的岔口兰坪、澜沧江,翻碧罗雪山,跨怒江,再翻高黎贡山进入缅甸,再到印度。
滇越古道是云南和越南之间的贸易通道,从云南昆明出发,经红河,由河口进入越南。
茶文化赏析_在线作业_

绿茶的特点是色泽翠绿,香气清新,口感鲜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绿茶的种类繁多,包括龙井、碧螺春、毛峰、毛尖等,每种绿茶都有其独特的品
质和特点。
绿茶的冲泡方法也非常讲究,需要掌握水温、时间、茶具等技巧,才能更好地品
尝到绿茶的独特风味。
红茶
红茶种类:祁
红茶特点:色
红茶制作工艺:
红茶功效:提
门红茶、正山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茶壶:用于泡茶,有紫砂壶、瓷壶、玻璃壶等,具有保
茶杯:用于品茶,有瓷杯、玻璃杯、紫砂杯等,具有美
温、透气性好的特点。
观、实用、易清洗的特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茶盘:用于放置茶具,有木质、竹质、陶瓷等,具有美
茶巾:用于擦拭茶具,有棉质、麻质等,具有吸水性好、
观、实用、易清洗的特点。
易清洗的特点。
茶道精神:茶道精神强调和谐、宁静、尊重、感恩等,对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茶文化教育:茶文化教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形式 ,有助于传承和弘扬茶文化
茶文化产业:茶文化产业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茶具、茶艺、
茶旅游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茶文化的礼仪和规范
茶具摆放:茶具的摆放要整齐有序,体现对客人的尊重
泡茶礼仪:泡茶时要注意水温、时间、手法等,以体现对客人的尊重
敬茶礼仪:敬茶时要注意顺序、姿势、语言等,以体现对客人的尊重
品茶礼仪:品茶时要注意坐姿、表情、语言等,以体现对客人的尊重
第三章
中国茶的种类与特点
绿茶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抗辐射等功效
普洱茶 茶文化 茶马古道概览

茶马古道概览自唐以后,在云南与西藏、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以马帮驮运云南普洱茶的通道,堪与著名的“丝绸之路”相媲美这就是至今还有巨大的人文意义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源头思茅普洱,历史上长期为府、道、专署治地,是思普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
明、清以来,普洱茶以普洱府治所生产加工集散的茶,称普洱茶,名扬天下,香飘四海,长盛不衰。
在1729年,思茅、普洱茶叶很兴盛,清朝廷在思茅厅设总茶店。
历史上的普洱茶产于普洱辖区(今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思茅厅之古六大茶山,即江内的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
这六大古茶山至今犹存,有的还在生产普洱茶。
此外,江外勐海、澜沧,也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
日今,江外的南糯山和景迈尚存千年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万亩古茶园。
这些地方,以晒青毛茶为原料,经传统加工工艺生产、加工成散茶,蒸压成紧茶用笋叶和竹箩包装,经茶马古道运往内地、西藏和东南亚诸国。
一时,普洱茶名震京师,驰名海外,成为藏胞日常生活之必需。
清顺治18年,西藏派使臣到胜州(永胜)请求,在胜州与云南举行茶叶贸易,获准当年,做成生意5万担。
清政府实行配额专卖,征收茶捐。
1744年,普洱茶被朝廷列为贡品,由思茅同知(七品官名)承办贡茶事宜。
明清时期,茶马古道迅速发展起来,古道的源头以普洱、思茅两城为中心,向东、西、南、北辐射出5条茶马大道,往来不绝的马帮,为普洱茶传播输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它们源源不断把各茶山的茶叶驮运到思茅普洱加工制作后,又沿茶马大道西北运销西藏、尼泊尔、印度,南销东南亚诸国;内销由昆明中转全国各地。
贡茶则由官方驿道快运到北京。
茶马古道是连接地域、民族文化的纽带,是中土与西藏,外地商品流通、经济交流的通道,是民族文化融汇的通道,也是一条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标记伟大民族精神的大道,是一条长长的民族团结和中外友谊的金桥。
五条茶马古道主要路线是:北道——由普洱经昆明中转内地各省、北京,称为“官茶大道”。
茶马古道的保护与茶文化旅游开发探究

(二)加强与完善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茶马古道的保护与开发是个系统工程,要利用好古道,就应 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电、通信、交通设施、住宿等,推动 各项事业的共同发展。各个地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发展过程 中,要有战略眼光,重视文化资源的合理保护,建设道路、市政
等工程,要防止建设中的破坏,注重保持外部特征和历史内涵。 另外,要加大古道旅游开发项目的扶持力度。旅游业的发
茶马古道涵盖了许多文化内容,将茶叶和相关商品的生产、 运输、消费地区的许多文化串联了起来,现存的文物主要包括古 茶园(茶树)、古茶号、古城镇、驿站、集市、古道以及石刻 等,文化方面则包含各种节庆、风俗习惯、茶艺制作、故事与书 画艺术等。
茶历史中的茶叶贸易和茶马古道

茶历史中的茶叶贸易和茶马古道茶叶贸易和茶马古道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茶叶的生产、传播和交流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茶史中的茶叶贸易和茶马古道的历史渊源、重要性以及对茶文化的影响。
茶叶贸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的西汉时期,茶叶贸易已经开始兴盛。
当时,以四川、云南等地的茶叶为主要交易品种。
茶叶在中国古代被广泛使用,并由于其独特的药性和饮用价值迅速流传到其他地区。
茶叶贸易将茶叶从主要产区迅速运送到内地和其他远方地区,推动了茶叶的传播和交流。
茶叶贸易的繁荣促进了茶马古道的形成和发展。
茶马古道,即茶叶和马匹的贸易路线,是中国古代茶叶贸易中最重要的交通线路之一。
茶叶从中国的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和四川,通过茶马古道运往中原地区和其他远方地区。
这条古道的开辟和使用使茶叶贸易可以更加便捷和高效地进行。
茶马古道在古代的茶叶贸易中起到了关键的角色。
它连接了茶叶产区和消费地区,将茶叶从西南地区运送到其他地方。
茶马古道的开辟促进了区域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都能够品尝到新鲜的茶叶。
茶马古道的贸易还带来了繁荣和繁荣,许多生活在茶叶贸易线上的城市和村庄迅速发展起来。
茶叶贸易和茶马古道在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茶叶的广泛传播和交流使得茶文化得以迅速发展。
不同地区的人们通过茶叶的贸易和交流,了解到了茶的独特价值和饮用方式。
茶叶贸易和茶马古道的兴盛还促进了茶叶产区的繁荣和发展,使得茶文化在不同地区得到了深入传播和发展。
此外,茶叶贸易和茶马古道还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和种类。
茶叶贸易使得茶叶可以更快速地从产区到达市场,确保了茶叶的新鲜和品质。
同时,茶叶的交流和交流也促进了不同地区茶叶的混合和创新,丰富了茶叶的品种和口味。
这些都对中国茶叶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之,茶叶贸易和茶马古道是茶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叶贸易的繁荣和茶马古道的开辟促进了茶叶的传播和交流,推动了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茶马古道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价值

古代茶马古道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价值茶马古道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商业通道,连接着中国大陆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份及和南亚地区的缅甸、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
由于该道路沿途可以采摘到优质的茶叶和医药材料,特别是香料,因此它促进了云南等地的经济发展,并承载了许多民族文化的瑰宝。
古代茶马古道的历史发展在唐代之前,茶马贸易交通主要是两类:一是云南与西番贸易,二是云南与吐蕃(藏)贸易。
唐代中期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经济活动模式,即利用茶马古道直接将云南茶叶输送到吐蕃、蒙古草原等地。
这种传统的茶叶贸易通道,现已经发展成为茶叶交通大道。
在当时,资本积累还不是普遍存在的,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主要以物物交换为主。
因此,茶马古道也是那些时光中,重要的物物交互通道。
通过茶马古道,云南的茶叶和其他地区的商品,例如马匹和布匹等,被在茶马古道上往返的马队吸引,他们将这些商品奉献给在古道上生活的少数民族,从而促进了两地地区之间的贸易交流,提高了当地的经济实力。
到宋、元时期,茶马古道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较完整的交通网。
茶马古道往东走,连通昆明与贵阳;往西走,便是到了缅甸的姐俩镇引领进入印度东北部;而往南走,就能到达越南等地。
过茶马古道的商旅都会经过“滇池码头”,不仅是一种富有振奋的无形资本,也是一个货运商人必经之地,他们可以在这里修补车辆、补充食物和其他必需品,并租借和收购动物。
文化价值茶马古道不仅是古代商业产业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流传着广和悠久的茶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茶马古道已经成为中国珍贵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1. 茶文化茶叶,是中国的一张名片。
茶马古道不仅是中国古道中最为重要的一段道路之一,也是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者和推动者。
早在唐代时期,茶叶的价格就已经被普遍想象地赋予了极高地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的价值也逐渐显露出来,不仅成为了交换贵重物品的通行工具,更是咖啡、牛奶、酒精等調和物中的佼佼者。
茶马古道沿途的茶园、茶居、茶馆等,无不展现出传统茶文化的美好场景。
徽州茶马古道析论

徽州茶马古道析论徽州茶马古道,是古代中国南北贸易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徽商茶叶贸易的重要通路,该路线穿越了黄山地区,并连接着川、滇、湘等地,对于中国的茶叶贸易和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徽州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地理位置徽州茶马古道是连接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贸易通道,起点是安徽省徽州地区,经过黄山地区,最终到达西南地区。
这条古道沿途交通便利,山川起伏,自然风景优美,同时沿线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是一个兼具经济、文化和旅游价值的重要通道。
二、历史演变徽州茶马古道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唐代,随着茶叶的贸易兴起,古道越发繁荣,成为唐宋时期连接中原和西南地区的重要贸易通道。
明清时期,徽商崭露头角,通过茶马古道将当地产的茶叶、丝绸和药材运往西南地区,同时也将西南地区的熟铜、药材、珠宝、玛瑙等商品运回徽州地区。
茶马古道的繁荣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也使得徽州地区的茶叶文化得以传播,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
三、经济价值徽州茶马古道的兴盛,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古道沿线的各地商贾经常往来,促进了商品的交流和贸易的繁荣。
徽州茶叶也得以通过这条古道远销西南地区,扩大了茶叶的市场,使得当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由于茶马古道的贸易兴盛,还对周边的农业和手工业产生了一定的带动作用,推动了当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四、文化价值徽州茶马古道的兴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播。
茶马古道沿线的商旅之间不仅交流了商品和财富,还带来了当地的文化风俗、技艺传承等。
古道上还留下了许多供商旅休憩的客栈和酒楼,这也促进了茶马古道上的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等的进一步交流。
五、现实价值尽管徽州茶马古道已经不再是当今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其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对于今天的旅游业和文化传承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地政府可以进一步挖掘和保护徽州茶马古道上的文化遗产,开发旅游资源,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马古道与茶文化传播在茶叶历史上,茶叶文化由内地向边疆各族的传播,主要是由于两个特定的茶政内容而发生的,这就是"榷茶"和"茶马互市"(也称茶马交易)。
"榷茶"的意思,就是茶叶专卖,这是一项政府对茶叶买卖的专控制度。
"榷茶",最早起于唐代。
到了宋初,由于国用欠丰,极需增加茶税收入,其次,也为革除唐朝以来茶叶自由经营收取税制的积弊,便开始逐步推出了榷茶制度和边茶的茶马互市两项重要的国策。
⑴茶马交易茶马交易,最初见于唐代。
但未成定制。
就是在宋朝初年,内地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主要还是用铜钱。
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
因此,宋朝政府从国家安全和货币尊严考虑,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
"《宋史·职官志》)在茶马互市的政策确立之后,宋朝于今晋、陕、甘、川等地广开马市大量换取吐蕃、回纥、党项等族的优良马匹,用以保卫边疆。
到南宋时,茶马互市的机构,相对固定为四川五场、甘肃三场八个地方。
四川五场主要用来与西南少数民族交易,甘肃三场均用来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易。
元朝不缺马匹,因而边茶主要以银两和土货交易。
到了明代初年,茶马互市再度恢复,一直沿用到清代中期,才渐渐废止。
⑵茶入吐蕃茶入吐蕃的最早记载是在唐代。
唐代对吐蕃影响汉族政权的因素一直非常重视,因为与吐蕃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丝绸之路的正常贸易,包括长安到西域的路线,及由四川到云南直至境外的路线和区域。
因为这些路线和区域都在吐蕃的控制和影响之下。
唐代的文成公主进藏,就是出于安边的目的,于此同时,也将当时先进的物质文明带到了那片苍古的高原。
据《西藏日记》记载,文成公主随带物品中就有茶叶和茶种,吐蕃的饮茶习俗也因此得到推广和发展。
到了中唐的时候,朝廷使节到吐蕃时,看到当地首领家中已有不少诸如寿州、舒州、顾渚等地的名茶。
中唐以后,茶马交易使吐蕃与中原的关系更为密切。
⑶茶入回纥回纥是唐代西北地区的一个游牧少数民族,唐代时,回纥的商业活动能力很强,长期在长安的就有上千人,回纥与唐的关系较为平和,唐宪宗把女儿太和公主嫁到回纥,玄宗又封裴罗为怀仁可汗。
《新唐书·陆羽传》中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回纥将马匹换来的茶叶等,除了饮用外,还用一部分茶叶与土耳其等阿拉伯国家进行交易,从中获取可观的利润。
⑷茶入西夏和辽西夏王国建立于宋初,成为西北地区一支强大的势力。
西夏国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由羌族的一支发展而成的党项族。
宋朝初期,向党项族购买马匹,是以铜钱支付,而党项族则利用铜钱来铸造兵器,这对宋朝来讲无疑具有潜在的威胁性,因此,在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宋朝就用茶叶等物品来与之作物物交易。
至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不久便发动了对宋战争,双方损失巨大,不得已而重新修和。
但宋王朝的政策软弱,有妥协之意。
元昊虽向宋称臣,但宋送给夏的岁币茶叶等,则大大增加,赠茶由原来的数千斤,上涨到数万斤乃至数十万斤之多。
北宋时期,在与西夏周旋的同时,宋朝还要应付东北的契丹国的侵犯。
916年阿保机称帝,建契丹国后,以武力夺得幽云十六州,继而改国号称辽。
辽军的侵略野心不断扩大,1044年,突进到澶州城下,宋朝急忙组织阻击,双方均未取得战果,对峙不久,双方议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quot;澶渊之盟"。
议和结果是,辽撤兵,宋供岁币入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
此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朝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⑸茶入金宋政和四年辽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以二千五百人誓师反辽,首战克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石城子),继而大破辽都统萧嗣先于鸭子河(松花江一段),北出河店(今黑龙江肇源西)。
时女真兵已有万人。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改名旻,国号大金。
女真建金国后,宋朝便与之夹攻辽,并订下归地协议,1120年金与辽绝,破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1124年西夏亦向金称臣,1125年,辽亡,金的势力越来越大,原先与宋的一些协议,或大打折扣,或根本不予履行。
1125年10月,索性下诏攻宋。
1126年金兵逼至黄河北岸,同年闰十一月,京师被攻破,金提出苛刻议和条件,宋钦宗入金营求和,金又迫使宋徽宋、皇子、贵妃等赴金营。
最后掠虏徽、钦二宗及后妃宗室等北撤,北宋自此结束。
金朝以武力不断胁迫宋朝的同时,也不断地从宋人那里取得饮茶之法,而且饮茶之风日甚一日。
金朝虽然在战场上节节胜利,但是对炽烈的饮茶之风却十分担忧。
因为所饮之茶都是来自宋人的岁贡和商贸,而且数量很大。
当时,金朝“上下竟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而文人们饮茶与饮酒已是等量齐观。
茶叶消耗量的大增,对金朝的经济利益乃至国防都是不利的。
于是,金朝不断地下令禁茶。
禁令虽严,但茶风已开,茶饮深入民间。
茶饮地位不断提高,如《松漠记闻》载,女真人婚嫁时,酒宴之后,“富者遍建茗,留上客数人啜之,或以粗者煮乳酪”。
同时,汉族饮茶文化在金朝文人中的影响也很深,如党怀英所作的《青玉案》词中,对茶文化的内蕴有很准确的把握。
茶马古道的涵义: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
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
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泥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茶马古道的起源: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
康藏属于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
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
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
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骡马,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种马。
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应运而生。
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皮毛、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传奇故事茶叶和茶文化是从中国传入西方的第一物种。
茶马古道的起始和终结,很难确定在两个具体的点上,一般来说,是从云南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到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西端,包括着中国的西藏和境外的尼泊尔、印度等等国家和地区。
号称植物王国的云南,为茶马古道提供了最基本的贸易货物。
早在2000多年前,用贝叶记录的傣族典籍《贝叶经》中,就有关于茶叶种植引用的记载。
茶马古道的另一端西藏,人们一天都离不开茶,藏民们有“一日无茶则滞”的说法,在藏语中“茶”的发音是“jia”,藏族有一句古语说到“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翻译为汉语就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
藏民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他们的主食,但没有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不但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
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
易武茶山,茶马古道的一个起点。
按照古书上记载,充当着茶马古道主要货物的普洱茶主产地是在云南的南部地区,核心区域包括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思茅地区、临沧地区和大理市一带,其中最著名的茶山共有六座分别叫做倚邦、攸乐、莽枝、哥登、蛮砖和易武。
清朝中期,每年进入六大茶山采茶的人有十万人之多,外销茶叶60000多担,相当于300吨。
易武种茶的历史从公元200年左右开始,到现在大约已经有1800年左右。
由于易武最先发明了紧压茶的加工,清朝乾隆年间成为茶叶生产的重要产地。
一个地方产茶,一个地方需要茶,茶马古道就应运而生。
在历史上,易武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普洱茶曾经是周朝和清朝有名的汞茶,在光绪年间,清宫中就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规范。
从易武到北京,当年的马帮要走三个月。
朝延传递一道文书,要走死十几匹快马。
而皇帝把“瑞贡天朝”的匾额,赐给一户地处偏远的普通人家,这也跟茶有关。
清朝光绪20年,公元1840年,易武人车顺来同村里的三个年轻人,参加了当年的科举考试,顺利通过了乡试、会试,取得了到北京殿试的资格。
这时候问题来了,从这个地方到北京,听说要走三个月的路,当时中途不能耽误,耽误了过了考期考不成,所以没能参加殿试。
易武人给皇帝敬贡了茶叶,由此获得了皇帝的褒奖,皇帝赐给他“瑞贡进士”的品位。
听老人讲,当时御赐这块匾额,在易武轰轰烈烈地庆祝了七天七夜,易武茶叶的名声大振。
当时这个易武茶叶由于质量好,加工认真,每年上贡的茶叶被指定为66666斤,因为听说是六时吉祥的象征,六六有福、六六大顺,所以指定要这个数字。
每年在贡茶任务完成后,才允许在市场上销售,万里之外的茶商赶着马来,等着把茶叶收购装上,再一站站由不同的民族接力,将茶叶运往遥远的西域。
有的茶叶被水发酵结成一块,产生了霉变,运输路途遥远,不忍心丢弃,于是有了普洱茶的特殊工艺和传说。
由红土地、阳光、雨露养育出的普洱茶,经过茶马古道上的自然发酵,成为了世界上惟一可以越沉越香的饮品。
当年,在抗战刚刚胜利以后,大量的藏族马帮跑到易武去驮茶,藏族马帮一来就是两三百匹骡马、两三百匹马帮到镇上,把所有的老茶叶全部收购一空,然后就付当时的银洋,银洋一摞一摞堆在桌子上,数都数不过来,堆在哪个桌子上,把那桌子都压得吱吱咯咯响。
在云南这个茶马古道的起始点,曾经发生很多故事,一些很细微的事情就向我们展示出茶马古道的一些奥秘和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