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有哪些
祛风散寒,熄风止痉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祛风散寒,熄风止痉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祛风散寒、熄风止痉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
方法选择面肌痉挛患者50例,对照组疼痛发作时卡马西平片,治疗组在疼痛发作期及缓解期均口服中药,服用中药后仍疼痛发作剧烈者,再口服得理多。
结果治疗组多数患者服用中药后疼痛明显减轻,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组服用得理多的患者显著减少并未见明显副作用。
结论祛风散寒、熄风止痉法具有良好的治疗面肌痉挛疗效。
标签:面肌痉挛;祛风散寒、熄风止痉法;中医药;疗效观察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良性功能性疾病,虽进展缓慢,而且最终也不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但是面部肌肉反复不自主抽动会引起患者心理和社交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风邪在面肌痉挛的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故应重视内风及外风在治疗面肌痉挛中的作用[1]。
笔者临床采用祛风散寒、熄风止痉法治疗面肌痉挛。
临床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武清中医院门诊患者50例。
年龄20~70岁;病程3个月~5年;病变部位左侧28例,右侧22 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对照组25例,男10例,女15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位、病程等情况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西医全国统编教材《神经病学》[2]关于面肌痉挛的诊断标准,拟定如下诊断标准:①抽搐初多从眼轮匝肌开始,可扩散至面颊肌、口轮匝肌甚至颈阔肌;②紧张劳累后加重,入睡时停止,不可自行控制;③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④头颅CT或MRI未见异常;⑤中年以后发病,女性多见。
1.3纳入标准①符合面肌痉挛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年龄在20~70岁;③能够配合治疗,完成全部治疗疗程者。
1.4排除标准①年龄在20岁以下或70岁以上;②妊娠和哺乳期妇女;③合并心、脑、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④不能配合完成全部临床观察者。
王惠萍主任医师运用定风汤治疗面肌痉挛经验举隅

王惠萍主任医师运用定风汤治疗面肌痉挛经验举隅1. 引言1.1 王惠萍主任医师介绍王惠萍,主任医师,毕业于XX医科大学,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面肌痉挛的专业知识。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王主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运用中医经络理论和药物治疗方法,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她深受患者和同行的尊重和信赖,被誉为面肌痉挛领域的专家。
王主任以严谨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温暖的服务赢得了广泛的好评,被誉为医院的金牌专家之一。
在治疗面肌痉挛方面,王主任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细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和口碑。
王主任在行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多家医学期刊邀请撰写专业文章,对推动面肌痉挛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
1.2 面肌痉挛概述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地痉挛或抽动,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和日常生活。
面肌痉挛病因复杂,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脑血管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
患者常感到面部紧张、扭曲,影响说话、进食和表情自如。
面肌痉挛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心理压力较大。
在传统中医治疗中,定风汤被广泛运用于治疗面肌痉挛症状。
定风汤具有舒筋活络、祛风定痉的功效,有助于缓解面部肌肉的痉挛和抽搐,改善病情。
深度理解面肌痉挛的病因病机,结合定风汤的药物组成和作用机制,有望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王惠萍主任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多次成功运用定风汤治疗面肌痉挛患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通过个案分析和治疗经验总结,不断提升治疗水平和技术,为患者的康复做出了积极贡献。
结合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理论,将定风汤在面肌痉挛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不断拓展,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
2. 正文2.1 定风汤的药物组成定风汤是一种中药复方,主要由桂枝、白芷、茜草、白术、干葛根、槟榔等药物组成。
这些药物各具有不同的功效,配伍在一起能够有效地治疗面肌痉挛。
桂枝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的功效,能够舒筋活络、理气止痛;白芷能够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有利于缓解痉挛的症状;茜草能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有助于改善病情;白术具有健脾益气、除湿宣肺的作用,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干葛根能够祛风散寒、活血疏通,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槟榔有温阳口服、祛瘀止痛的功效,能够缓解疼痛和痉挛。
面肌痉挛最新最好治疗方法中医

面肌痉挛最新最好治疗方法中医面肌痉挛,又称为舌咽神经痉挛,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动或痉挛,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目前,针对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中医疗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介绍面肌痉挛的最新最好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患有面肌痉挛的患者有所帮助。
中医治疗面肌痉挛主要是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和神经系统,达到舒经活络、祛风定痉的效果。
中医认为,面肌痉挛是由于肝风上扰、肝郁气滞、肝肾不足等原因引起的,因此治疗面肌痉挛的关键是要疏肝解郁、平肝潜阳、益肝肾。
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熏洗、推拿按摩等。
针灸是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常用方法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达到祛风定痉的效果。
在治疗面肌痉挛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镇痉、祛风、疏肝等作用的穴位进行针灸,如风池、太冲、合谷等。
通过针灸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熏洗也是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药熏洗可以通过将一定药物煎煮后,利用药物的挥发性成分渗透皮肤,达到温经散寒、祛风定痉的效果。
在治疗面肌痉挛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祛风定痉的中药材进行熏洗,如川芎、当归、白芷等。
通过中药熏洗,可以有效地舒经活络,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
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手法的刺激,调理气血,舒经活络,达到祛风定痉的效果。
在治疗面肌痉挛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推拿手法进行按摩,如拨筋、捏脊、搓揉等。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有效地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以调理气血、舒经活络、祛风定痉为核心。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治疗的效果。
希望患有面肌痉挛的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生活。
面肌痉挛的民间中药方,效果良好,值得收藏

面肌痉挛的民间中药方,效果良好,值得收藏
面肌痉挛发病率虽然不高,但是我们也经常见到。
见于面部肌肉往耳部一侧抽搐,特别受到注意时更甚,严重影响人们自信和形象。
西医常用肉毒毒素局部注射,但仅维持半年到一年时间。
当然也有人为制造面神经麻痹而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
现在介绍一个中药治疗面肌痉挛的药方。
药物:白芍60克,生甘草30克,全蝎3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一克,每天三次口服
中医认为该病与肝风有关,风胜则动,七情为患,肝失条达,气郁化火,耗伤肝阴,风阳上扰,导致面肌痉挛的发生。
芍药甘草汤是张仲景治疗伤寒误治伤阴引起的脚痉挛。
白芍味苦微寒,入肝脾肺经。
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肝是刚脏,其气容易横逆。
白芍可以缓解肝气,敛肝之阴,柔肝之刚,所以可以抑木疏风,止血濡筋。
甘草味甘,补中益气,入脾,甘可缓急。
全蝎有息风,止痉挛,通宣止痛的作用。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摘要】本文以总结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研究现状为目的,通过列举当前存在的多种针灸疗法,得出传统针法已被综合使用多种针法与其他方法结合的疗法所取代的结论。
【关键词】针灸治疗面肌痉挛面肌痉挛是指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
通常发生在一侧的某个表情肌或某组肌纤维束,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
本病病因尚不明了,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
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
本病呈缓慢进性,一般不会自然好转。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
以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为特征,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也不等,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
以中年女性较为多见。
本病可归于“筋惕肉润”症,针灸治疗最早见于唐代的《备急千金要方》。
现代有关报道,约在60年代中期。
但直至80年代才获得重视。
目前,各种刺灸法治疗本病的有效率在80%左右,但痊愈率仍比较低。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多发于一侧面肌,起病常从眼轮匝肌的轻微颤动开始,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尤以口角抽搐为多。
2.发病间期如常人,可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或面部自主运动而发,睡眠时可消失。
3.神经系统检查无其他阳性体征。
4.本病须与继发性面肌痉挛、局限性癫痫、癔病性眼睑痉挛等相鉴别。
(二)辅助检查肌电图可见肌束震颤波。
治疗治疗方法与面神经炎相似。
(一)体针疗法1.处方: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眼附近及额部的穴位,如阳白、鱼腰、攒竹、四白等;第二组取下颌部的穴位,如下关、承浆、颊车等;第三组取特殊穴位合谷、后溪、内关。
三组穴位同时取用。
患侧取穴为主,可辅以健侧少量取穴。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向下平刺阳白0.7±0.1寸,横向平刺鱼腰0.7±0.1寸,向外上平刺攒竹0.7±0.1寸,向下平刺四白0.7±0.寸。
直刺下关0.8±0.2寸,向患侧平刺承浆0.7±0.1寸,向前下斜刺颊车1.0±0.2寸。
面肌抽搐的治疗方法:针刺常规穴位配合董氏奇穴治疗面肌痉挛面肌抽搐治疗网

面肌抽搐的治疗方法:针刺常规穴位配合董氏奇穴治疗面肌痉
挛面肌抽搐治疗网
疗法提供: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田庆华
治疗方法:
①
常规取穴:阳白、太阳、下关、颧骨羽人彡、攒竹、四白、颊车、地仓、合谷及抽动局部阿是穴。
针刺方法:每次选5~6穴,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禁用电针。
②
董氏奇穴取穴:侧三里、侧下三里、中九里。
穴位定位:侧三里在胫骨前缘,四花上穴(在膝眼直下3寸)向外横开1.5寸;侧下三里在腓骨前缘,侧三里直下2寸;中九里位于大腿外侧中央线之中点。
针刺方法:侧三里穴与侧下三里穴同时取用,均为单侧取穴,治左取右穴,治右取左穴,针刺0.5~1寸;中九里针刺1~2寸。
均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禁用电针。
每日1次。
10日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之一。
中医学认为,多由气血亏虚、肝风内动或风寒袭络所致。
单纯针刺常规穴位疗程长,见效慢。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面肌痉挛系由面神经异位兴奋或伪突触传导引起。
面肌痉挛的发作多为敏感者,用眼过度及疲劳、精神紧张、睡眠差是发病的重要诱因。
董氏奇穴中侧三里、侧下三里主治牙痛、面部麻痹等;中九里主治背痛、腰痛、半身不遂、神经麻痹等。
颊车、地仓、下关、四白、阳白、太阳、颧骨羽人彡、攒竹均为治疗口眼歪斜的特效穴;合谷善治头部疾病,具有很好的止痛作用,有“面口合谷收”之称。
针刺常规穴位配合董氏奇穴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面肌痉挛最新最好治疗方法中医

面肌痉挛最新最好治疗方法中医面肌痉挛,又称为面肌痉挛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动或痉挛,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针对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中医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疗法和推拿按摩等。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刺激,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舒筋活络、祛风定痉的效果。
对于面肌痉挛患者,针灸可以缓解面部肌肉的痉挛,改善症状。
中药疗法则是通过中药的药性作用,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清热解毒,舒筋活络,以达到治疗面肌痉挛的目的。
推拿按摩则是通过按摩面部穴位和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舒缓疼痛。
除了传统的中医疗法,现代医学也提供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肉毒素注射、神经调控技术等。
肉毒素注射是通过注射肉毒素A 到面部肌肉,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从而减轻肌肉痉挛。
神经调控技术则是通过植入神经调控装置,对面部神经进行调控,达到缓解面肌痉挛的效果。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面肌痉挛患者的治疗选择。
除了治疗方法的选择,面肌痉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保健方法。
首先,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因为情绪波动和疲劳是面肌痉挛的诱发因素之一。
其次,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症状。
此外,适当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
总的来说,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中医提供了很多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现代医学也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结合自身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健护理,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希望面肌痉挛的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
滋补肝肾调理脾胃针法治疗面肌痉挛

的机理, 从整体观出发, 正如《 内经》 :治风先治血 , 云 “ 血行风 自 灭” 。通过滋补肝肾, 调理脾 胃. 以本质扭转本病 的发展机理 , 从
而 达 到治 本之 目的 。腹针 是通 过 针刺 腹 部 穴位 调节 脏腑 经 络及 相 关部 位 气血 功 能 , 到 治疗 全 身 疾病 的一 种特 殊方 法 。 中 中 达 其 脘 、 脘 均 属 胃脘 , 有 理 中 焦 、 升 降 的 作用 ; 海 、 元 具有 下 具 调 气 关 培 肾固 本 、补益 肝 肾 的作 用 ; 4穴合 用 具 有 “ 以后 天养 先天 ” 之 意 。合谷 、 足三里益气养血 ; 太溪 、 冲滋补肝肾、 太 平肝潜阳; 百 会、 上星、 印堂镇静安神止痉。在临床治疗上体会到, 辨证取穴治 疗优予局部取穴。 根据面肌痉挛的临床特点, 恰与面瘫相反。 治需 振 奋其气 机 , 而治痉 挛则 应 以滋 补 肝肾 , 养血 , 益气 熄风镇 静 。所 以局部 取 穴治 疗效 果 差或 会 失 败 , 至 会加 重病 情 , 灸治 疗 面 甚 针 肌 痉 挛应 取 四肢 和腹 部 的穴 位 为 主 , 重取 阳阴经 穴 , 获得 着 才可
周围性面 瘫一般是 由风邪 外袭 而致 , 患者多 突然发 病 , 睡醒 沟变浅 , 目露睛 , 在 闭 鼓腮漏气 , 不能做蹙额、 皱眉、 吹气等动作 , 舌 或 直接 中风 受凉 时发现 一侧 面部 呆 板 、 木 、 麻 头项 痛 、 面颊 不能 随 红 苔薄 白 , 浮紧 。 医诊 断 : 脉 西 周围性 面神 经麻痹 。 医诊 断 : 中 面瘫 意动作 , 目张不合、 口角偏向健侧 , 露睛流泪, 舌红苔薄自, 脉浮紧。 ( 风邪外袭 )治 则 风散 邪 , o 疏 活络牵 正 。 穴 : 风 、 白透鱼腰 、 选 翳 阳 3 治疗方 法 瞳 子髂 、 自、 车 、 四 颊 承浆 、 侧 合谷 。 健 操作 : 常规消毒 , 穴位 合谷捻 取手足 阳 明、 少阳经 穴为 主 , 部取 穴 与远端 取穴 相配合 。 局 主 转泻法 , 余平补平泻 , 前三次通电 2 分钟, 0 后改 3 分钟 , 0 选疏密 穴 : 风 、 白透鱼 腰或 上 星 、 白、 翳 阳 四 颧髂 、 车 。配穴 : 竹 、 颊 攒 瞳子 波 , 面部 肌 肉收缩 为度 。 见 采用 上述方 法 , 三天 后右面颊 症状 患者 髂、 水沟 、 关 、 仓 、 谷 、 下 地 合 足三 里 。 以上七 个主 穴 在肌 肉的 最佳 明显好 转 , 目不 露 睛 , 闭 5天后 , 白改 透上 星 , 天后 , 阳 8 患者 蹙额 运动点。 从经络系统分析 : 翳风为手足少阳会穴, 阳白为手足少阳 皱 眉 , 均 可 。 灸 : 白、 车 、 鼓起 针 四 颊 合谷两 日 1 , 3 。2天后 次 共 次 1 和阳维 脉 之 会 , 白为足 阳明 胃经 穴 , 髂 为手 足少 阳 、 阳之 患者痊 愈 。 四 颧 太 会, 颊车为足阳明经气所发 , 局部循经取诸穴, 以疏导阳明少阳惊 6 体 会 经气, 共奏疏风散邪 , 通络牵正之效。 辅以配穴 , 调和经气 , 运行气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祖 国医学为面瘫,属中风之中经络范畴, 血 , 可疏 通经 脉之 气 。 轻 清 走表 , 通 头 面诸 窍 , 起疏 散 多是风 邪侵 袭 阳明少 阳胆 经 , 又 合谷 上 而 至经 气失 和 , 缓不 收 , 肌 肉瘫 纵 面部 作用 。针刺 手法 : 早期 以平 补平 泻 为 主 , 近 治 愈期 间针 灸 同 痪不 能 自主 。 病 接 针灸 治疗 明显 好于 药物 , 辨证 要分 明 , 但 取穴手 法要 施 。配合 中药 : 白附子 、 蚕 、 僵 全蝎 、 龙 、 地 羌活 、 防风 、 当归 、 赤芍 , 得 当。 期针 刺刺 激量 不可 过大 , 损伤 面神经 , 初 以免 后期刺 后加灸 面部疼 痛者加 桃仁 、 红花 。 疗 效更 佳 , 电针 亦 不 宜 过 强 , 率 不 宜 过快 , 频 否则 易 出现 面 肌 痉 4 疗效 评定 挛。中药配伍多选搜风治风之药 , 临床很多大夫在疾病早期给予 大量黄芪补之 。 实补之过早会致闭门留寇 , 邪气难以驱逐 , 面部针 陕西省延 安市 中医院针灸 科 (100 760 ) 20 l 月 1 09年 2 4日收稿 感 减弱甚 则无 针感 , 程 迁延 加长 。 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最宝贵的应该是生命和健康,健康与疾病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
北京中医疑难病治疗中心神经精神临床科研组汇聚多位著名神经科专家、国内名老中医、神经学科博士,依据神经精神疾病辨证论治规律,经几代人临床实践与大量实验、形成了系统的本虚标实理论,以安神解郁、化瘀熄风止痛为主要治疗大法的临床辨证治疗体系,对中医中药治疗疾病进行深入系统的基础研究。
根据中医学“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理论、“平衡阴阳”法则,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创立神经平衡疗法。
该疗法对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稳定!一般5到7天见效,2到3个疗程即可康复,且无创无痛、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成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一朵奇葩。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指一侧面部表情肌肉的不自主阵发性抽动,原发病因尚不明确。
此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稍多。
[面肌痉挛诊断]
1.起病常为下眼睑的轮匝肌阵发性轻微抽搐,以后逐渐向一侧面部扩展,以口角肌肉抽搐最明显。
抽搐程度不一,在紧张,情绪激动或疲劳时抽搐加重,安静或睡眠时消失。
少数严重者,面肌抽搐可累及整个一侧面肌。
抽搐多限于一侧,双侧者甚罕见。
本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一般不自发缓解,部分患者在晚期出现患侧面肌瘫痪和萎缩,抽搐也停止。
病程初期,面肌抽搐仅限于眼轮匝肌时,应与功能性眼睑肌痉挛鉴别,后者不向下面部扩展,且常为双侧性。
[中医治疗面肌痉挛]
以祛风止痉为主。
[特色疗效]我中心采用纯中医疗法治疗面肌痉挛9056例,治愈率81%,总有效率98.7%。
温馨提示:
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脑体力劳动过度和疲劳。
2.生活节奏不宜紧张,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养好良好的生活习惯。
3.饮食宜清淡,勿抽烟喝酒。
4.多吃新鲜蔬菜,如韭菜、芹菜、茄子、香菇、洋葱等。
5.多吃新鲜水果,如西瓜、柑、桔、葡萄等。
6.少吃或不吃肥肉、猪油、奶油、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等。
[面肌痉挛预防]
面肌抽搐是一种慢性疾患,但常影响或防碍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交际,因此,保持情绪安定、精神愉快、心态平衡是缓解症状的重要因素,同时,对疾病的治愈要有信心和耐心。
专家温馨提示:患者平时应注意避免情绪波动,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起居有常,注意保暖防寒,注意休息,勿使过劳;积极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
饮食宜清淡且易于消化,不食肥甘厚味以及辛辣油煎食品,以免助湿生热,忌食用对头痛有影响的食物,如牛奶酪、腌制鱼等。
吸烟、饮浓茶可使心率增快,引发小动脉痉挛而加和头痛,也应予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