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合集下载

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始终扮演着文化传承和艺术发展的重要角色。

在当代社会,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和文化意识的日益提高,中国书法艺术正在呈现出新的变革和发展趋势。

一、数字化时代的书法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书法的传播方式和呈现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网络的世界里,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到优秀的书法作品,同时也可以通过数码和网络技术,在电子媒体和互联网上进行书法创作和展示。

中国的著名书法大师们也开始探索数字书法的艺术,通过电脑和电子笔等工具进行创作。

数字化书法不仅可以节省纸张和水墨等传统材料,也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推广和传播。

二、个性化与时尚化的书法在当代的社会背景下,个性和时尚成为了人们追求的关键词。

书法作品也不能例外,中国书法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将繁复的传统书法与现代的时尚元素相融合,以此打造出新的书法风格和形态。

在书法中加入时尚元素不仅让作品更具现代感,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推动中国书法的传承与创新。

有些大师作品引入了西方绘画和动漫人物的元素,以更具创造性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书法艺术。

三、污染与保护书法艺术的发展在创新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书法艺术面临的危机。

环境污染对于传统书法材料的影响不容忽视,书法大师们正在寻找更环保的书法材料和工具来保护书法文化的发展。

此外,虚假书法作品也正在威胁着书法艺术的纯正性和公信力。

国家对于文化艺术作品的管理和规范也变得尤为重要。

只有在公正公平的文化氛围下,才能够更好地保护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中国当代书法艺术正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数字化、时尚化的书法与传统书法的结合,将书法文化推向了一个更加广阔和互联的未来。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对书法文化进行更好的保护和管理,让中国书法艺术在更加健康和具有活力的环境中生长和发展。

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以汉字为基础,通过平仄韵律、形体结构、笔画用力等技巧,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那么,中国书法到底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呢?一、中国书法的起源中国书法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当时的人们用甲骨文和金文来记录文字,以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大篆、小篆两种文字。

在这些早期文字中,随着奴隶制度的解放和封建制度的兴起,书法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艺术。

据传,中国书法的起源并非是由文人所发明,并不是学者的产物,而是由商周时期的巫医们所创造。

那个时候,巫医需要用甲骨记录鬼神说的话,因此刻出的字形十分奇特、古怪。

这些刻字,形如千疮百孔的龟甲和牛骨,其艺术价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忽视。

二、书法的演化与发展随着封建王朝的兴起,书法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篆就是一次突破性的发展,它的出现标志着文字艺术的新时代的到来。

大篆张扬奔放的笔画和肆放的弧度,展现了汉字文化的雄浑、强劲特质。

汉朝时期,书法家王羲之亦在大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草书。

相较于其他字体,草书在笔画上更加自由,也更加包容,被誉为书家之祖。

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成为了通行的标准书体,同时楷书也趋于成熟。

隶书作为一种较为规矩的字体,成为了官方文件和文献的标准书写形式。

而楷书则更注重笔画的端正、形态工整。

唐宋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楷书方面有着卓越成就,在行书方面,王羲之之外,张旭的《兰亭序》也是一部行书的巅峰之作。

宋代之后,书法艺术的发展多姿多彩,不断更新。

除了楷、行、草外,还有新楷、新草、新隶、金篆等多种字体流派。

三、书法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书法的传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艰辛的过程。

在唐宋之际,书法已经成为了文化精英们所重视和推崇的艺术形式。

宋代时,书法在大河北地区得到了迅速的普及,不少名家纷纷涌现。

到明清时期,书法已成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浅析

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浅析

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浅析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历经千年沧桑,如今依然在当代社会中绽放光彩。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中国现代书法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本文将从传统与现代、技术与创新、国际交流与交融等方面对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进行浅析。

一、传统与现代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创新,可以使书法艺术更加走向多元化发展。

现代书法家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结合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创作出了一系列别具新意的作品。

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传统书法的特色和气韵,又融入了当代艺术的创新元素,使得书法艺术更富有活力和时代感。

现代书法家还在材料、技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验,引入了更多的新元素,开拓了书法艺术的表现空间,使其更具现代感和时代性。

二、技术与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书法艺术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传统的书法创作方式受限于纸墨、笔墨等传统材料和工具,创作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书法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书法作品可以更加便捷地保存和传播,也使得书法艺术更加接近现代生活。

3D打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书法艺术带来了新的表现方式和可能性。

技术与创新的结合,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书法艺术家可以通过数字化绘制、调色、加工等技术手段创作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的作品。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书法作品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更加立体和生动的展示,使得观者能够更加贴近作品,感受到更加强烈的审美享受。

在书法艺术的传播和推广方面,新技术也为书法艺术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使得书法艺术能够更加广泛地传播到全球各地。

三、国际交流与交融中国书法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也在不断走向多元化和多样化。

在国际书法比赛中,中国书法家以优异的成绩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许多奖项和殊荣。

随着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书法艺术也在与其他国家的书法艺术进行交流和对话,使得中国书法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成为世界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述一下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

论述一下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

论述一下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卜辞和祭祀。

金文则是西周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在青铜器上,用于纪念和祭祀。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形态,书法艺术也随之发展。

在汉代,书法艺术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张怀瓘、王羲之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如颜真卿、柳公权等。

他们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唐代八大家”。

此外,唐代还出现了草书和行书两种新的书法形式,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宋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又一个高峰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米芾、苏轼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所创新,而且在文学、绘画等领域也有所成就。

此外,宋代还出现了楷书和隶书两种新的书法形式,为书法艺术的多样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书法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文征明、唐寅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所创新,而且在文学、绘画等领域也有所成就。

此外,明清时期还出现了新的书法
形式,如“钩玄”、“狂草”等,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色彩。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为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毛笔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

毛笔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

毛笔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一、起源与早期发展毛笔书法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其历史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殷商时期。

在这一阶段,毛笔主要被用作书写工具,用于刻写甲骨文和金文。

随着时间的推移,毛笔书法逐渐从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变,成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二、篆书风格的形成篆书是毛笔书法的早期形式,其特点为线条圆润、结构严谨。

篆书起源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篆书风格。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石鼓文》等。

三、隶书与楷书的演变隶书是继篆书之后出现的一种书法形式,其特点是线条流畅、结构简洁。

隶书起源于秦朝,盛行于汉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隶书逐渐演变为楷书,楷书线条更加规整,结构更加严谨。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张迁碑》等。

四、行书与草书的兴起行书和草书是毛笔书法的两种重要形式,它们分别起源于东汉和魏晋时期。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既有楷书的规整,又有草书的流畅。

草书则更加奔放,不拘一格。

这两种书体为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加多样化。

五、历代名家及其贡献毛笔书法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众多杰出的书法家,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成就,为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米芾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为世人所传颂。

六、书法流派与特点毛笔书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如帖学、碑学等。

各流派之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外,不同地区的书法风格也各具特色,如江南地区的秀丽、北方地区的雄浑等。

七、工具材料的变革毛笔书法的发展离不开工具材料的进步。

从早期的竹简、木简到后来的纸张,书写材料的变革为书法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同时,毛笔的制作技术也不断改进,使得书写更加流畅、自如。

八、现代社会的影响与传承在现代社会,毛笔书法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

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都开设了毛笔书法课程,以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文化。

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浅析

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浅析

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浅析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书法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

本文将从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中国现代书法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论述。

一、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

许多书法家开始尝试将传统书法与西方现代艺术相结合,以求创造出更具时代气息的书法作品。

其中比较著名的代表人物有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

他们在书法创作中大胆尝试,融合了西方绘画的笔墨技法和意境表现,开创了中国现代书法的先河。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许多书法家被迫放弃了书法创作,甚至被迫转行。

这段时期也孕育了一批勇于挑战禁锢的书法艺术家,他们在艰难恶劣的社会环境下,仍然坚持并积极探索书法的创作和发展。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书法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关注,书法创作迎来了一次繁荣的时期。

许多书法家致力于传统书法的学习和传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在这一时期,大量的优秀作品涌现,展现出了中国现代书法的多样性和活力。

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之一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传统书法是中国书法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书法则是对传统书法的创新和发展。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书法的精华,还可以赋予书法新的时代内涵和审美价值。

2. 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之二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在创作手法上,书法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静态版画,在传统纸墨的基础上,还可以融入现代材料和艺术手法,开拓书法创作的新领域。

书法在设计领域的运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书法艺术不仅呈现在纸上,还可以展现在建筑、家居等不同的场所和载体上。

3. 个性化的创作风格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之三是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简述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

简述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

简述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可简单归纳为: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草书、行书(汉)→楷书(魏晋)中国书法发展史详细介绍如下:1、先秦书法为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

2、秦代书法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3、汉代书法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中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

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

4、魏晋书法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

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

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

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

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

5、南北朝书法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进入北碑南帖时代。

此时书法以魏碑最胜。

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

6、唐代书法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6、五代书法分裂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其间兵戈迭起。

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

从公元960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

8、元代书法纵观元代书法,其成就大者还在真行草书方面。

至于篆隶,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

这种以真、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

9、明代书法明代象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

法帖传刻十分活跃。

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

10、清代书法是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中兴期,上与大唐时代遥相呼应。

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浅析

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浅析

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浅析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中国现代书法开始走向多元化和创新化的趋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书法与传统书法的关系
现代书法是传统书法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新时代下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继承。

现代书法既要继承传统书法的精髓,又要注入现代文化的元素。

在书法创作中,现代书法家借鉴传统技法和审美理念,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的时代特点,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和实验。

在现代书法中,传统书法的组合、改变、发展是非常普遍的。

二、现代书法的多样化
传统书法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但在现代社会中,书法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和审美趋向。

在现代书法中,出现了多种流派和风格,例如“写意派”、“骨精神派”、“民间书法”等。

现代书法家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创意和个性,使得现代书法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三、现代书法的艺术语言
现代书法作品通常从传统书法的基础出发,融合现代艺术的元素,形成了一个新的艺术语言。

现代书法在艺术表达上更具有自由性,可以通过材料的选择、用笔的技法、排版的组合等方式,展现出更为多元的与现代艺术相融合的符号和形态。

四、现代书法的教育与普及
总之,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呈现多元化、创新化、个性化的特点,在现代书法的发展中,传统书法一直是重要的参照点和文化源泉。

同时,书法的普及与教育也对现代书法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现代书法有望走向更加开放、自由、多元、创新的发展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纵观古今中外文字语言和概念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社会文化的产生,而汉字的诞生便是人类思想感情的代表符号。

汉字开始并无艺术性,只有实用价值。

随着历史社会文化的变迁,经过三次划时代的鼎盛时期的发展,最终完结了自己实用性的历史使命,并升华为书法艺术。

纵观古今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从宏观角度来分析,书法艺术的发展都受他律性与自律性的制约和支配。

中国汉字在书法艺术性上经过了三次划时代的飞跃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而中国汉字在书法实用性上也经过了三次划时代的飞跃发展,从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一、中国书法——艺术性的三次鼎盛时期首先,汉字在书法艺术性上的第一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是从西周历王—奴隶社会中后期(公元前1100—公元前700年左右)金文的出现为标志。

这次书法艺术性的飞跃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前人——仰韶文化和甲骨文的基础之上。

说金文是中国书法艺术性上的首次鼎盛时期的到来,是因为我们把金文称之为不是草书的草书艺术。

金文不管是从用笔的外拓之法上,还是结体的疏放自由及整体的神采气势上,都与后世狂草书法艺术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可以说金文的出现,拉开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序幕。

其次是汉字在书法艺术性上的第二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

从封建社会中期(600-900年左右)唐朝的狂草书法艺术的出现为标志。

这次书法艺术性的飞跃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前人——张芝、王羲之等人的基础之上。

可以说,唐朝的狂草书法在艺术性上已达至U了巅峰时期。

其代表人物首推草圣张颠,他在用笔上以外拓托之法为主,指腕兼用,笔锋变化多端,运笔无往不收,在万豪齐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毛笔的特点;结体疏密悬殊,连绵回绕,栩栩如生,达到了一种随心所欲、浑然天成的境界。

他写的草书作品,全篇气势奔放,计白当黑、字里行间隐含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然之美;又能把喜怒哀乐送人笔端,使激昂的思想感情跃然纸上;其意韵之高,无人匹敌。

再其次是汉字在书法艺术上的第三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

从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以现代派、学院派和禅书派的出现为标志。

这次书法艺术的飞跃发展是建立在唐朝狂草书法艺术和人类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成就的基础之上。

严格意义上说,第三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到来将会出现在二十一世纪末。

现代派、学院派和禅书派不仅吸收艺术科学原理——绘画、音乐等的天人合一及社会科学原理——哲学、文学等的思想感情;还要吸收自然科学原理——物理、几何等的定律公理,并通过夸张变形的非欧几何构图和黄金分割定律,把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及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充分的表现出来;这样中国书法艺术才能达到空前的至高境界。

真正的书法家们是集天地万物灵气于一身,运用娴熟的技法、奇特的造型和溅墨大写意的表现手法,把胸中蕴藏的逸气豪情及对万物的领悟借助手中之寸管发泄出来,从而达到与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

这种境界的达到不仅需要十年如一日的勤学乐练传统书法基本功,更需要长年累月的吸取人类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的成果精华;不仅需要淡泊名利坐忘身心的从事书法艺术事业,好需要注重个人道德人格的及对书法艺术的无私献身精神。

自古以来,真正伟大的书法大师就寥若晨星,而形形色色的各种滥竽充数者却多如牛毛,并且不招自来。

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都是一样,尤其是中国书法界,没有特殊的天赋才能,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没有精湛的技法,渊博的学识和纯真的思想感情;没有对宇宙人生的大彻大悟,你不可能在书法艺术中有很高的造诣,更不可能达到冠古绝今的大师级别。

现在我们不要被暂时某些落伍者的因循守旧、裹足不前造成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置中国书法艺术的前途于不顾与他们同流合污;更不要为书法界搞得乌烟瘴气的局面所沮丧,从而对中国书艺的美好未来丧失信心。

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乐观精神,并能接受新事物带来的振憾和启迪。

假如把传统派书法——真行隶篆比喻成自行车,那么草书则是摩托车,而现代派、学院派和禅书派则是轿车。

试问大家,谁代表书法艺术发展的大势所趋!所以我们奉劝那些对书法艺术没有贡献的人们,也别阻碍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难道这样做不好吗?二、中国书法——实用性的三次鼎盛时期首先,汉字在实用性上的第一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是从汉代——封建社会初期(公元前200—300年左右)汉隶的出现为标志。

这次汉字实用性的飞跃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前人——石鼓文、秦篆等的基础之上。

汉隶的用笔以外拓之法为主,笔划简便;结体平衡扁长,书写容易,对后世的楷书影响很大。

可以说,汉隶的出现,拉开了中国书法实用性的序幕。

其次是汉字在实用性上的第二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

是从东汉、东晋——封建社会时期(100—400年左右)行草书的出现为标志。

这次汉字实用性的飞跃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前人——汉简、魏楷等基础之上。

刘德升的行书和张芝的草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汉字实用性的一次升华,其代表人物就是书圣王羲之。

他在用笔上以内恹之法为主,外拓之法为辅。

行草书顿挫有力、神清骨秀、笔精墨妙,如行云流水;结体疏密有度、自然生动,全篇给人一种细腻含蓄、意韵高远之感。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再其次是汉字在实用性的第三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

是从唐朝封建社会中期(600—900年左右)颜、欧、柳诸楷书的出现为标志。

这次汉字实用性的飞跃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前人——汉隶、魏碑等的基础之上。

唐楷书法在汉字实用性上已达到了顶峰时期,基本完成了汉字实用性书体的演变使命。

其代表人物是柳公权,他在用笔上以内恹之法为主,因为这种用笔更利于汉字实用性的书写要求。

他的用笔刚劲有力,结体中心聚集,四边疏张;全篇四平八稳,给人一种机械呆板的感觉,如同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一样。

无怪乎是汉字实用性的杰出代表,其功能就是为政治服务。

殊不知,大凡打有政治色彩烙印的一切事物都不会符合客观规律,汉字亦不例外。

他的楷书尽管实用性有余,但艺术性不足,他与颜真卿的楷书正好相反。

中国书法在实用性上经过了三次划时代的变迁发展,这也是汉字实用价值发展中的必然结果;从此结束了汉字在实用性字体变革中的改进工作。

汉字实用性的用笔以内恹之法为主,本身担负着传播文化知识的历史使命;其艺术性不能与人们赋予生命及宇宙精神的狂草和现代派书法艺术相提并论。

汉字的实用性只不过是书法艺术基本功的练习材料而已,倘若把它与书法艺术等量齐观,并在大赛中屡屡荣获书法大奖,便成了咄咄怪事了。

假如“传统书法”能堂而皇之的进入艺术殿堂,那么人们曾经置疑过“书法艺术”是不是属于艺术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书坛之所以热闹有余,进步不足,就剧D些似是而非的书法大师们的庸俗把持造成的。

他们不是想推动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而是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书法艺术,却干着亵渎玷污书法艺术这几个神圣字眼的勾当。

艺术是生命和真理的化身;书法艺术是表现纯真思想感情和宇宙精神的手段。

谁能够借助书法艺术的形式,从而达到表现出宇宙人生真谛的目的,谁才有资格称为书法大师或书法家。

凡夫俗子真是自不量力,既没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没有学贯东西的渊博学识,其人格品德低级趣味,只知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财力和个人关系,便自封为书法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这些书法界的大人老爷们如碰头苍蝇,满街乱飞,这难道不是中国书坛一大悲哀吗?假如不杜绝书坛的各种歪风邪气,肃清大谬不然的传统观念与世俗偏见,还书法艺术一片圣洁的天地。

我敢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号称为“民族文化核心的核心”——书法艺术,必招灭顶之灾,这并非耸人听闻。

我们不希望民族传统书法艺术丧失社会文化基础,蜕化为新的文化垃圾。

所以我们要有危机意识,从自我做起,多培养一些为书法艺术而献身的真正艺术家,来呵护频临衰败的民族奇葩!书法艺术是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的产物,科学文化又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所以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科学文化艺术。

我们希望中国书法艺术不要受外界的各种骚扰,使书法艺术在健康的自律性轨道中飞速发展。

但愿能早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让民族书法艺术之魅力在全人类大放异彩;从而折服世界上各民族爱好艺术的人们。

待到国际科学文化艺术奥运会举办之时,便是书法艺术市场和书法艺术繁荣之日。

(略)三、总结(略)汉隶、魏碑、唐楷、行书为代表。

书技(技法)犹如西画中的素描,武术中的基本功一样,不经过长期刻苦练习,怎能达到“屋漏痕、折钗骨和锥划沙”的境界呢?否则,书意和书道也无从表现,所以要以传统书法为锤练的对象;书意(思想感情)扰如人的风度气质一样,没有真正的文化修养及高尚的人格魅力,怎能达到“字如其人”的境界呢?所以要清静无为,多读书学习,培养浩然正气,只有这样书法的神采韵味方可不招自来;书道(天人合一)扰如人的生命一样,没有了生命,人的身体和心灵又从何谈起呢?书法艺术也是一样的道理。

诚然,没有精湛的书技和生动的书意,书道也无从体现,反之亦然。

没有渊博的学识,创造革新精神,书道便不会产生;没有伟大的天赋才能和与天地万物息息相通的心电感应,“心物一体”的境界也不可达到。

只有集书技、书意和书道于一身的人才能达到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禅书派书法艺术就是集“三位一体”于一炉的代表者。

掸书派把传统派、现代派和学院派融为一体,便诞生了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书禅。

中国禅书派书法不仅吸取他律性的精华,如释迦牟尼(金钢经)上所说的“法、非法、非非法”;老子(道德经)上“状而不状,无状之状,谓之恍惚”;庄子(山水篇)上“既雕即凿,复归于朴”;黑格尔(逻辑学)上“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尼采(苏鲁支语录)上“骆驼、狮子、婴儿”;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望断天涯路,衣带宽不悔,人在阑珊处”;郑板桥(糊涂歌)上“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到糊涂更难”;曾国藩<求缺斋)上“先缺、后全,复求缺”等;而更要吸取自律性上的精华,如孙过庭(书谱)上所说“先求平正,后追险绝,复归平正”;刘熙载<艺概)上“不工求工、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傅山(论书)上“写字无奇巧、宜大巧若拙,拙之者、巧之极也”等。

禅书派既明白书法艺术的他律性(共性),又符合自律性(个性)的规律。

因为没有他律性就没有自律性,反之亦然。

书法艺术的自律性与宇宙万物的他律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所以,禅书派在书技上不仅能借鉴天地万物美的线条,还要把自然科学上的原理嫁接到书法艺术的技法之上去;禅书派在书意上不仅能汲取古今中外诗词、文学等方面的精华,还能把艺术科学上的原理灵活地与书法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

禅书派在书道上不仅能表现宇宙人生的真谛,还能把社会科学上的原理与书法艺术融合贯通,达到浑然一体的完美境界。

只有集书技、书意和书道于一体的书法作品,才有资格称之为书法艺术,否则便是害人误己、自欺欺人的无稽之谈。

我们要囊括万殊,裁成书法艺术精晶一相,使中国书法艺术——禅书派兴旺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