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油缸操作注意事项

液压油缸操作注意事项
液压油缸操作注意事项

液压油缸操作注意事项

1、拆卸液压油缸之前,应使液压回路卸压。否则,当把与油缸相联接油管接头拧松时,回路中的高压油就会迅速喷出。液压回路卸压时应先拧松溢流阀等处的手轮或调压螺钉,使压力油卸荷,然后切断电源或切断动力源,使液压装置停止运转。

2、拆卸时应防止损伤活塞杆顶端螺纹、油口螺纹和活塞杆表面、缸套内壁等。为了防止活塞杆等细长件弯曲或变形,放置时应用垫木支承均衡。

3、拆卸时要按顺序进行。由于各种液压缸结构和大小不尽相同,拆卸顺序也稍有不同。一般应放掉油缸两腔的油液,然后拆卸缸盖,最后拆卸活塞与活塞杆。在拆卸液压缸的缸盖时,对于内卡键式联接的卡键或卡环要使用专用工具,禁止使用扁铲;对于法兰式端盖必须用螺钉顶出,不允许锤击或硬撬。在活塞和活塞杆难以抽出时,不可强行打出,应先查明原因再进行拆卸。

4、卸卸前后要设法创造条件防止液压缸的零件被周围的灰尘和杂质污染。例如,拆卸时应尽量在干净的环境下进行;拆卸后所有零件要用塑料布盖好,不要用棉布或其他工作用布覆盖。

5、油缸拆卸后要认真检查,以确定哪些零件可以继续使用,哪些零件可以修理后再用,哪些零件必须更换。

6、装配前必须对各零件仔细清洗。

7、要正确安装各处的密封装置。①安装o形圈时,不要将其拉到永久变形的程度,也不要边滚动边套装,否则可能因形成扭曲状而漏油。②安装y形和v形密封圈时,要注意其安装方向,避免因装反而漏油。对y形密封圈而言,其唇

边应对着有压力的油腔;此外,yx形密封圈还要注意区分是轴用还是孔用,不要装错。v形密封圈由形状不同的支承环、密封环和压环组成,当压环压紧密封环时,支承环可使密封环产生为形而起密封作用,安装时应将密封环的开口面向压力油腔;调整压环时,应以不漏油为限,不可压得过紧,以防密封阻力过大。③密封装置如与滑动表面配合,装配时应涂以适量的液压油。④拆卸后的o 形密封圈和防尘圈应全部换新。

8、螺纹联接件拧紧时应使用专用扳手,扭力矩应符合标准要求。

9、活塞与活塞杆装配后,须设法测量其同轴度和在全长上的直线度是否超差。

10、装配完毕后活塞组件移动时应无阻滞感和阻力大小不匀等现象。

11、液压缸向主机上安装时,进出油口接头之间必须加上密封圈并紧固好,以防漏油。

12、按要求装配好后,应在低压情况下进行几次往复运动,以排除缸内气体

液压油缸设计注意事项

1.油缸的主要尺寸 油缸的主要尺寸包括:缸筒内径、活塞缸直径、缸筒长度及缸筒壁厚等。 2.主要尺寸的确定 2.1.缸筒直径的确定 根据公式:F=P×A,由活塞所需要的推力F和工作压力P可求得活塞的有效面积A,进一步根据油缸的不同结构形式,计算缸筒的直径D。 2.2.活塞杆尺寸的选取 活塞杆的直径d,按工作时的受力情况来确定。 2.3.油缸长度的确定 油缸筒长度=活塞行程+活塞长度+活塞导向长度+活塞杆密封及导向长度+其他长度。活塞长度=(0.6-1)D,活塞杆导向长度=(0.6-1.5)d。其他长度指一些特殊的需要的长度,如:两端的缓冲装置长度等。某些单活塞杆油缸有时提出最小导向的要求,如:H≥L/20=D/2。 3.液压油缸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3.1.活塞杆应有好的稳定性,尽量使活塞杆在受拉状态下承受最大负载; 3.2.考虑油缸在行程终点处的制动问题和油缸的排气问题; 3.3.油缸只能一端固定,应正确确定油缸的安装和固定方式; 3.4.尽可能做到结构简单,紧凑,加工装配和维修方便。

液压油缸的设计及注意事项 1)掌握原始资料和设计依据,主要包括:主机的用途和工作条件;工作机构的结构特点、负载状况、行程大小和动作要求;液压系统所选定的工作压力和流量;材料、配件和加工工艺的现实状况;有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2)根据主机的动作要求选择液压缸的类型和结构形式。 3)根据液压缸所承受的外部载荷作用力,如重力、外部机构运动磨擦力、惯性力和工作载荷,确定液压缸在行程各阶段上负载的变化规律以及必须提供的动力数值。 4)根据液压缸的工作负载和选定的油液工作压力,确定活塞和活塞杆的直径。 5)根据液压缸的运动速度、活塞和活塞杆的直径,确定液压泵的流量。 6)选择缸筒材料,计算外径。 7)选择缸盖的结构形式,计算缸盖与缸筒的连接强度。 8)根据工作行程要求,确定液压缸的最大工作长度L,通常L>=D,D为活塞杆直径。由于活塞杆细长,应进行纵向弯曲强度校核和液压缸的稳定性计算。 9)必要时设计缓冲、排气和防尘等装置。 10)绘制液压缸装配图和零件图。 11)整理设计计算书,审定图样及其它技术文件。

液压油缸检验规范.

液压缸检验试验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秦冶自动化公司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

液压缸检验试验规范 1.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液压缸的整个制作过程中的检验试验过程。 2.0检验试验流程(同液压缸的制作流程,图中棱形框为检验试验过程);

3.0液压缸检验试验 3.1总要求 3.1.1所有参与液压缸检验试验人员熟悉相应的生产图中要求的结构、尺寸和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 3.1.2 检验试验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仪表和设备的使用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3.1.3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仪表必须定期检定和/或校准; 3.1.4在检验每个工件前,必须确认其标识号,并将该件的标识号记录在相应的检验试验表中相应栏内;3.1.5质检部门确定: 3.1.5.1检验区域:○1待检区;○2检验区;○3合格品区;○4不合格品区; 3.1.5.2工件状态标识:○1待检;○2合格;○3不合格; 3.1.6质检员在收到报检单、生产图和相关见证文件后,进行检验试验; 3.1.7质检员必须严格按图、有关技术文件和检验试验表的每一项要求,并记录在相应的检验试验表中;3.1.8对于不合格品,质检人员做好“不合格”标识,并将不合格的工件放在不合格品区域,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单》,进入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3.1.9产品检验试验合格后,质检人员做好“合格”标识,工件进入下一流程,所有质量见证文件在质检部门留存;待产品入库(出厂)后整理归档; 3.2检验试验使用的工具、仪器、仪表、设备 3.2.1尺寸测量:卷尺,游标卡尺,内、外径千分尺,沟槽深度千分尺,沟槽宽度千分尺,角度千分尺, 塞尺,内、外圆角规,螺纹规; 3.2.2表面质量:粗糙度仪或粗糙度样块; 3.2.3压力试验:试验台,压力表; 3.2.4漆膜检验:漆膜测厚仪; 3.3采购物品的检验 3.3.1密封元件 3.3.1.1合格供方定期(每年)提供每种类别的密封元件的检验报告; 3.3.1.2采购人员提供报检单和采购清单,按采购清单所示的规格进行检验; 用卡尺进行尺寸检验,检验的目的是确认符合采购要求的规格,不做精确尺寸测量;在检验时必须注意避免量具的尖锐部位挤压密封元件的表面,造成密封元件表面划伤和压痕; 3.3.1.3目视检查表面磕伤、撕裂、划伤、尖角、毛刺; 3.3.1.4发现不合格的退回到采购部门,在相关文件中进行记录;并跟踪处理结果; 3.3.1.5保留检验记录和质量见证文件; 3.3.2原材料 3.3.2.1采购人员提供报检单、材质单和采购清单,按采购清单所示的规格进行检验; 3.3.2.2按炉批号进行原材料的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复验,复验结果符合材质单; 3.3.2.3检验规格尺寸

液压油缸和系统涂装工艺规范

. XXXX 文件名称:液压油缸、系统涂装工艺规文件编号:ZS/QG03-23-2015 文件签章有效/受控状态: 编制: 技术工艺科 审核: 审批: 修改记录单 液压油缸涂装工艺规

1 1.1油漆配方表 1.2凡需现场焊接的管道,焊缝两侧各50mm,围在工厂只涂富锌环氧树脂漆(52)。 2、表面处理 合理的表面处理对涂装的成功使用至关重要。清除油脂及表面污物(如底材上的氧化皮和锈蚀),是金属结构设备表面处理最重要的环节。 2.1液压缸总成、机架、埋件的表面处理 2.1.1液压油钢总成经安装、试验后,其表面总会或多或少沾有油脂、钻孔液等污物,

必须先用溶剂清洗沾有污物的部位,然后用干净的抹布擦净。注意擦拭步骤,不使污物扩散。 2.1.2必须采用喷丸(砂)设备,喷射处待图件表面除锈质量达到GB8923Sa2.5,近似白 色金属,表面粗糙度Ry40~80μm围,表面清洁度达到St3级(GB8923)。 2.1.3图装件焊缝应用车削法或电动钢丝刷,清除将影响漆膜质量的焊接飞溅物、飞边 毛刺等异物,并按2.1.1清除影响质量的灰尘、右污。 2.1.4采用喷丸(砂)处理表面时,压缩空气必须经过冷却装置及油水分离器处理以保 证压缩空气干燥无油。在工厂封闭式车间进行。相对湿度不大于85%,金属表面温度不低于5℃。 2.2油箱、油管的材料为不锈钢制件,焊缝应用角向砂轮机打磨平,清理表面污物,擦 拭干净,喷砂(氧化铝材料)粗化。 3、涂装环境条件 3.1本产品设备采用的涂料施工环境条件见表。 3.2被涂装低材表面温度大于5℃。 3.3下雨、下雪、下霜及刮大风的天气禁止室外施工。 3.4被涂表面有结露时禁止施工。 3.5被涂表面温度低于3℃禁止施工。 3.6被涂表面受太阳曝晒,表面温度大于40℃不得施工。 3.7漆膜固化过程中有异物飞溅的场合不得施工。 3.8在涂料混合或搅拌中发现有异常时不得施工。

油缸装配工艺规范

xxxxx有限公司 工艺规范 编号:xxxxxx 名称:液压油缸装配工艺规范(通用) 受控状态: 有效性: 持有部门: 日期:

一、准备 1、配套:按装配图上的“零件明细表”领取合格的零件成品、密封件标件等。未经检查合格的零配件不得进入装配。 2、清理: 检查并最终清除所有机加工零件、标准件上的飞边、毛刺、锈迹。清除时,零件不能有损伤,同时复查各零件外观是否合格; 3、清洁: A:用压缩空气吹净工作台及待装配零件各部位的异物,并用毛巾擦拭干净。要注意清除缸筒、沟槽、以及油口的铁屑、焊渣等细小异物; B:清洗后要用压缩空气将零件吹干; D:所有待装配的零件清理、清洁后都要放置在装配点的干净工位器具上; E:清理、清洗所有装配工具、工装。 4、零件检验 装配钳工做好自检工作,再向检验员提请检查。装配检验员必须按上述要求进行巡检和完工检查。 二、组装 1、组装活塞杆: A:活塞杆小端为卡键式:将活塞杆小端装上O型圈,然后装配活塞组件,再按图纸要求装轴用卡键、卡键帽、轴用挡圈及其它零件。整体焊接式活塞 杆,须先装导向套组件,再装活塞组件。 B:活塞杆小端为螺纹式:将活塞组件旋入活塞杆上拧紧到位,注意不能损伤O 形圈,然后装锁紧螺母压紧(装配前清除紧定螺钉孔的油脂),装钢球、紧定螺钉(装配前涂紧固胶)。整体焊接式活塞杆,须先装导向套组件,再装活塞组件。C:活塞杆杆端为叉头时,最后装叉头。 2、缸体组装: A:缸体为卡键式:将已组装好的活塞杆装入缸体,再按图纸要求装导向套、孔用卡键、挡环、轴用挡圈及其它零件(注意装配导向套时若O型圈过油口,必须用堵塞堵住油口以免损坏密封件)。 B:缸体为法兰式:将已组装好的活塞杆装入缸体,再按图纸要求装导向套、弹

液压油缸和系统涂装工艺规范

文件编号:XX/QG03-23-2015 版本:A 修改号:0 XXXX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液压油缸、系统涂装工艺规范 文件编号:ZS/QG03-23-2015 文件签章有效/受控状态: 编制 : 技术工艺科 审核: 审批: 修改记录单 XXXX 有限公司

液压油缸涂装工艺规范 1、油漆配套方案 1.1油漆配方表 1.2凡需现场焊接的管道,焊缝两侧各50mm,范围内在工厂只涂富锌环氧树脂漆(52)。 2、表面处理 合理的表面处理对涂装的成功使用至关重要。清除油脂及表面污物(如底材上的氧化皮和锈蚀),是金属结构设备表面处理最重要的环节。 2.1液压缸总成、机架、埋件的表面处理

2.1.1液压油钢总成经安装、试验后,其表面总会或多或少沾有油脂、钻孔液等污物, 必须先用溶剂清洗沾有污物的部位,然后用干净的抹布擦净。注意擦拭步骤,不使污物扩散。 2.1.2必须采用喷丸(砂)设备,喷射处待图件表面除锈质量达到GB8923Sa2.5,近似白 色金属,表面粗糙度Ry40~80μm范围内,表面清洁度达到St3级(GB8923)。 2.1.3图装件焊缝应用车削法或电动钢丝刷,清除将影响漆膜质量的焊接飞溅物、飞边 毛刺等异物,并按2.1.1清除影响质量的灰尘、右污。 2.1.4采用喷丸(砂)处理表面时,压缩空气必须经过冷却装置及油水分离器处理以保 证压缩空气干燥无油。在工厂封闭式车间内进行。相对湿度不大于85%,金属表面温度不低于5℃。 2.2油箱、油管的材料为不锈钢制件,焊缝应用角向砂轮机打磨平,清理表面污物,擦 拭干净,喷砂(氧化铝材料)粗化。 3、涂装环境条件 3.1本产品设备采用的涂料施工环境条件见表。 产品设备使用涂料施工环境条件表 3.2被涂装低材表面温度大于5℃。 3.3下雨、下雪、下霜及刮大风的天气禁止室外施工。 3.4被涂表面有结露时禁止施工。 3.5被涂表面温度低于3℃禁止施工。 3.6被涂表面受太阳曝晒,表面温度大于40℃不得施工。 3.7漆膜固化过程中有异物飞溅的场合不得施工。 3.8在涂料混合或搅拌中发现有异常时不得施工。 4、油漆的调配

液压缸试验方法

液压缸试验方法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目录

液压缸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液压缸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液压油(液)为工作介质的液压缸(包括双作用液压缸和单作用液压缸)的型式试验和出厂试验。 本标准不适用于组合式液压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4039-2002 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ISO 4406:1999,MOD) GB/T 17446 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术语(GB/T 17446-1998,idtI SO 5598:1985) 3 术语和定义 在GB/T 17446中给出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最低起动压力the minimum pressure 液压缸起动的最低压力。 无杆腔the cavity with out piston rod 液压缸没有活塞杆的一腔。 有杆腔the cavity with piston rod 液压缸有活塞杆伸出的一腔。 负载效率load efficiency 液压缸的实际输出力与理论输出力的比值。 4 符号和单位

本标准使用的符号及其单位见表l。 表1 符号和单位 5 试验装置和试验条件 试验装置 5.1.1液压缸试验装置见图1和图2。试验装置的液压系统原理图见图3~图5。 图1 加载缸水平加载试验装置 图2 重物模拟加载试验装置 1——过滤器; 2——液压泵; 3——溢流阀; 4——单向阀; 5——电磁换向阀; 6——单向节流阀; 7——压力表开关; 8——压力表; 9——被试缸; 10——流量计; 11——温度计。 图3 出厂试验液压系统原理图 1——过滤器; 2——液压泵; 3——溢流阀; 4——单向阀; 5——流量计; 6——电磁换向阀; 7——单向节流阀; 8——压力表; 9——压力表开关;

液压油缸的一般设计步骤手册(精选.)

液压油缸的一般设计步骤 液压油缸的一般设计步骤 1)掌握原始资料和设计依据,主要包括:主机的用途和工作条件;工作机构的结构特点、负载状况、行程大小和动作要求;液压系统所选定的工作压力和流量;材料、配件和加工工艺的现实状况;有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2)根据主机的动作要求选择液压缸的类型和结构形式。 3)根据液压缸所承受的外部载荷作用力,如重力、外部机构运动磨擦力、惯性力和工作载荷,确定液压缸在行程各阶段上负载的变化规律以及必须提供的动力数值。 4)根据液压缸的工作负载和选定的油液工作压力,确定活塞和活塞杆的直径。 5)根据液压缸的运动速度、活塞和活塞杆的直径,确定液压泵的流量。 6)选择缸筒材料,计算外径。

7)选择缸盖的结构形式,计算缸盖与缸筒的连接强度。 8)根据工作行程要求,确定液压缸的最大工作长度L,通常L>=D,D为活塞杆直径。由于活塞杆细长,应进行纵向弯曲强度校核和液压缸的稳定性计算。 9)必要时设计缓冲、排气和防尘等装置。 10)绘制液压缸装配图和零件图。 11)整理设计计算书,审定图样及其它技术文件。 液压缸工作时出现爬行现象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1)缸内有空气侵入,应增设排气装置或使液压缸以最大行程快速运动,强迫排除空气。 2)液压缸的端盖处密封圈压得太紧或太松,应调整密封圈使之有适当的松紧度,保证活塞杆能用手来回平稳地拉动而无泄漏。 3)活塞与活塞杆同轴度不好,应校正、调整。 4)液压缸安装后与导轨不平行,应进行调整或重新安装。 5)活塞杆弯曲,应校直活塞杆。 6)活塞杆刚性差,加大活塞杆直径。 7)液压缸运动零件之间间隙过大,应减小配合间隙。 8)液压缸的安装位置偏移,应检查液压缸与导轨的平行度,并校正。

液压缸装配出厂试验规范

工程液压缸装配 试验出厂工艺规范 一、设备及工量具、装配工装: 1、粗、精洗工作台;外滑环加热装置;无水空压机;烘干机等。 2、各引进套、装配器、整形器等装配工装。 3、各类清洗工具、去毛刺工具、砂纸、油石、抛光膏(粉)、面粉等。 二、准备 1、配套:按装配图上的“零件明细表”领取合格的零件成品、密封件标件等。未经检查合格的零配件不得进入装配。 2、清理: A:检查并最终清除所有机加工零件、标准件、塑料件、橡胶件飞边、毛刺、锈迹。活塞杆应擦拭干净并检查是否有掉铬、碰伤现象,缸筒油口倒角及毛刺应特别注意。清除时,零件不能有损伤,同时复查各零件外观是否合格; B:密封件应小心拆除保护装置; 3、清洁: A:清洗前用压缩空气吹净工作台及待装配零件各部位的异物,再用煤油(密封件不用燃油清洗)或清洗剂清洗干净。要注意缸筒内孔、缸头各内孔、活塞、导向套各油槽的细小异物;有螺纹的零件应用和好的面团进行粘连去除污物。B:清洗后要用压缩空气将零件吹干或烘干; C:采用干式装配的零件进行干燥处理; D:所有待装配的零件清洗、清理后都要放置在装配点的干净工位器具上; E:清理、清洗所有装配工具、工装。 4、要求: A:部装前、自检时严禁带线手套、帆布手套;部装中允许带绵质薄手套。 B:所有零部件必须先行自检,然后通知检验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组装。 5、零件检验 装配钳工做好自检工作,再向检验员提请检查。装配检验员必须按上述要求进行巡检和完工检查。 三、组装 1、组装活塞:分别装配活塞密封组件和支承环;活塞密封(材料为填充PTFE

必须在50°C~60°C的油温中浸泡后才可装配)装配后必须进行整形。活塞为螺纹式时,将0形圈装入内台阶孔的O形圈槽内。 2、组装导向套: 分别装配轴用组合密封、Y型密封圈、防尘圈(或支承环)和O型圈,组装导向套必须采用干式装配。 3、组装活塞杆: A:活塞杆小端为卡键式:将活塞杆小端装上O型圈,然后装配活塞组件,再按图纸要求装轴用卡键、卡键帽、轴用挡圈及其它零件。整体焊接式活塞 杆,须先装导向套组件,再装活塞组件。 B:活塞杆小端为螺纹式:将活塞组件旋入活塞杆上拧紧到位,注意不能损伤O 形圈,然后装锁紧螺母压紧(装配前清除紧定螺钉孔的油脂),装钢球、紧定螺钉(装配前涂紧固胶)。整体焊接式活塞杆,须先装导向套组件,再装活塞组件。C:活塞杆杆端为叉头时,最后装叉头。 4、缸体组装: A:缸体为卡键式:将已组装好的活塞杆装入缸体,再按图纸要求装导向套、孔用卡键、挡环、轴用挡圈及其它零件(注意装配导向套时若O型圈过油口,必须用堵塞堵住油口以免损坏密封件)。 B:缸体为法兰式:将已组装好的活塞杆装入缸体,再按图纸要求装导向套、弹垫、螺钉(螺栓),按装配图拧紧力矩要求拧紧螺钉(螺栓)。螺钉、螺栓须按拧紧力矩表的拧紧力矩紧固。特殊油缸按图纸的技术要求执行。 C:缸体为螺纹式:将已组装好的活塞杆装入缸体,再按图纸要求装螺纹式导向套,拧紧。配钻紧定螺钉孔,清除铁屑,抹紧固胶,装紧定螺钉拧紧。 5、装配过程中的要求 A:保护零件的已加工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夹持零件要加垫软金属垫块,装拆要用规定的装配工具,在装配的全过程中,不能对零件(组件、部件)进行有损锤击和切削加工,禁止使用如锉刀、刮刀、油石等切削刀具。个别需要进行配制、配研组装的零件完工后,要在指定的工位清洁被研制零件的各表面。B:保持各密封件在装配过程中的正确位置和形状,密封件的表面不得出现划伤、拉毛、切边等损伤。 C:保证零部件的配合性质,对过盈配合的固紧零件须注意公差要求,对间隙配合的运动零件要保证运动灵活。如:关节轴承须转动灵活、衬套须紧固等。 D:配合件和紧固件所用的螺钉、螺母、定位销等在装配时须涂上机油且保证按

液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最新版)

液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最 新版) The safety operation procedure is a very detailed operation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in the form of work flow, and each action is described in words.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K-AQ-0771

液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最新版) 1严格执行钳工安全技术操作有关部分。在处理液压系统故障前,必须对液压系统的原理结构、性能及联锁装置有足够了解。 2凡是高速运动的部位,均应加安全罩。所有的连接螺丝必须拧紧,法兰所螺钉都必须装上。 3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禁止在工作的条件下检查和调整。 4当系统进行试验时,不能靠近高压油管。 5当打开排气阀时眼睛不要对着喷射的方向去看。 6高压系统内即便发生微小或局部喷射泄露现象,也应停机处理,不能用手去堵塞。 7蓄能器注入气体后绝对不准拆开或松动螺丝,以免发生危险。 8拆开蓄能器封盖前,必须放尽容器内气体,在确认没有压力后,方可进行。

9进行检修时,蓄能器的安全球阀必须关闭。 10新装配或更换的液压元件、管件、仪表、高压软管等,安装前要做打压试验,如不合格严禁装入系统。 11调整系统升降压时,一定要缓慢进行。检查时,人员不能正对各管路的密封口处。 12在调整安全阀时,应按规定进行调整,不能大于额定压力(系统压力)。 13打开油缸排气时,系统压力应调在20kg/cm2左右进行,并站在侧面,以防被油击伤。 14启动油泵前,应对油位、油温、各有关阀门,以及各有关电磁阀得电情况进行检查。 15液压系统试车调压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禁盲目操作。 16处理压力元件及管路故障时,严禁执行卸压、停机、挂牌制度,必要时应设专人监护。 17经常对液压站所使用的电气进行检查,以防线路绝缘老化,

液压油缸和系统涂装工艺规范

液压油缸和系统涂装工 艺规范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XXXX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液压油缸、系统涂装工艺规范 文件编号:ZS/QG03-23-2015 文件签章有效/受控状态: 编制 : 技术工艺科 审核: 审批: 修改记录单 液压油缸涂装工艺规范 1、油漆配套方案

油漆配方表 凡需现场焊接的管道,焊缝两侧各50mm,范围内在工厂只涂富锌环氧树脂漆(52)。 2、表面处理 合理的表面处理对涂装的成功使用至关重要。清除油脂及表面污物(如底材上的氧化皮和锈蚀),是金属结构设备表面处理最重要的环节。 液压缸总成、机架、埋件的表面处理 2.1.1液压油钢总成经安装、试验后,其表面总会或多或少沾有油脂、钻孔液等污 物,必须先用溶剂清洗沾有污物的部位,然后用干净的抹布擦净。注意擦拭步骤,不使污物扩散。 2.1.2必须采用喷丸(砂)设备,喷射处待图件表面除锈质量达到,近似白色金属, 表面粗糙度Ry40~80μm范围内,表面清洁度达到St3级(GB8923)。 2.1.3图装件焊缝应用车削法或电动钢丝刷,清除将影响漆膜质量的焊接飞溅物、飞 边毛刺等异物,并按 2.1.4采用喷丸(砂)处理表面时,压缩空气必须经过冷却装置及油水分离器处理以 保证压缩空气干燥无油。在工厂封闭式车间内进行。相对湿度不大于85%,金属表面温度不低于5℃。 油箱、油管的材料为不锈钢制件,焊缝应用角向砂轮机打磨平,清理表面污物,擦拭干净,喷砂(氧化铝材料)粗化。 3、涂装环境条件 本产品设备采用的涂料施工环境条件见表。

液压缸技术条件

Q/YXG 液压缸技术条件 (GJB/T10205-2000) 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JB/T10205-2000 液压缸技术条件》本标准归口单位:技术部 本标准起草单位:设备管理科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忠磊 本标准批准人:胡松 第2页共7页

液压缸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双作用液压缸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以液压油或性能相当的其它矿物油为工作介质的双作用或单作用液压缸。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346—1988 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公称压力系列 GB/T 2348—1993 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缸内径及活塞杆外径 GB/T 2350—1980 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活塞杆螺纹型式和尺寸系列 GB/T 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 2878—1993 液压元件螺纹连接油口型式和尺寸 GB/T 2879—1986 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沟槽型式、尺寸和公差 GB/T 2880—1981 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窄断面动密封沟槽尺寸系列和公差 GB/T 6577—1986 液压缸活塞用带支承环密封沟槽型式、尺寸和公差 GB/T 6578—1986 液压缸活塞杆用防尘圈沟槽型式、尺寸和公差 GB/T 7935—1987 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GB/T 15622—1995 液压缸试验方法 GB/T 17446—1998 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术语 JB/T 7858—1995 液压元件清洁度评定方法及液压元件清洁度指标 3 定义 GB/T 17446 中所列定义及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公称压力 液压缸工作压力的名义值。即在规定条件下连续运行,并能保证设计寿命的工作压力。 3.2 最低起动压力 使液压缸起动的最低压力。 3.3 理论出力 作用在活塞或柱塞有效面积上的力,即油液压力和活塞或柱塞有效面积的乘积。 3.4 实际出力 液压缸实际输出的推(或拉)力。 3.5 负载效率 液压缸的实际出力和理论出力的百分比。 4 技术要求 4.1 一般要求 4. 1. 1 公称压力系列应符合GB/T 2346 的规定。 4. 1. 2 缸内径及活塞杆(柱塞杆)外径系列应符合GB/T 2348 的规定。 4. 1. 3 油口连接螺纹尺寸应符合GB/T 2878 的规定,活塞杆螺纹应符合GB/T 2350 的规定。 4. 1. 4 密封应符合GB/T 2879、GB/T 2880、GB/T 6577、GB/T 6578 的规定。

液压缸装配作业指导书(含附图)

液压缸装配作业指导书 1. 装配前主要零件检查。 1)按照主缸零件明细表检查清点所有的零部件是否齐全。 2)检查所有零部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及检验是否合格等其他相关要求。检查各密封槽各棱角、槽底是否倒钝符合要求。测量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2. 装配前准备。 1)各零部件去毛刺、清洗,并无任何杂质附在零部件表面。密封件装配倒角、密封槽等处应圆滑。 2)各螺纹孔内是否存在残留铁屑、毛刺,如有残留必须清理干净。 3)支承导向环的切口角度应控制在与轴向成20°左右,切口间隙应控制在2mm以内,切口去飞边、毛刺,与油缸开口端进油口交接处棱角倒钝。 4)活塞杆放在适当的工装上,有铝皮或橡胶垫防护,不得造成表面磕碰、划伤等表面缺陷。 3. 冲洗、清洗。 转运到装配作业区域,周围无粉尘、铁屑,油泥等污染源,再次进行装配前冲洗。液压缸各零件清洗完后,用干净压缩空气将各零件吹干,无残留煤油,方可进行装配。 4. 装配。 4.1预装配 4.1.1密封件预组装 1)在导向套和活塞杆的密封槽中组装密封圈、导向套,应根据不同的孔径和密封形式选用不同的安装工具; 2)密封件组装完毕后,应检查是否全部安装到位,是否有剩余的密封件未装完,防止漏装密封件; 3)将完成密封件组装的零部件置于整洁的工作台上,并用干净的软布或塑料薄膜覆盖,防止灰尘与杂物落入。

导向套 活塞杆 4.1.2预装配 1)依次将完成密封件组装的零部件进行预装配; 2)装配时要保证密封圈或导向套不直接在沟缝、钻孔或粗糙的表面上推过; 3)检查各零部件的配合情况,密封圈不要装得过松或过紧(过松或过紧会造成液压缸摩擦力不均匀产生爬行、渗漏等现象)。 4.2总装配 1)将完成预装配部件的配合表面,涂抹润滑油脂; 2)预装配部件安装后根据顺序进行连接、固定或焊接 3)活塞杆上组件安装导向套,然后装入缸筒. 4)装支撑环时可先涂油,将支撑环粘住,所有支撑环切口应错开。再装入缸孔中。 5)装配时应注意保持中心,避密封件损伤,但一旦发生密封件被切损伤,应立即更换。 6)活塞杆部件装入后,即拧入螺钉,螺钉上应涂粘螺纹密封剂,以增连接强度与密封性。 7)预紧螺钉时应先拧对应3~4个螺钉再拧其余螺钉,注意扭力不要太大,最后用力矩扳手锁定。 8)油缸装配后应及时在油口加料堵,避免灰尘,铁屑杂物进入腔内。方油口应加保护板,保护密封平面不被破坏。 5. 外观保护。 1)外露油口用橡胶塞或堵板堵住,以免杂质掉入油缸内。 2)外露油缸螺纹用橡胶套帽套入,以免碰伤螺纹。

液压系统装配工艺

液压系统装配工艺 液压系统装配工艺流程图 弹垫等),领取物料时要注意质量,凡破损和缺件的液压元件,均不应领用,并且根据液压支架安装图和各液压部件装配图,明确各物料相对安装的位置。 3、配备工具; 要求:根据装配实际需要配备好装配工具:开口扳手1套、内六角扳手1套、扭力扳手及扭力扳手开口头等,并熟悉使用扭矩扳手。 二、装配前的检查及清洗 1、阀架定位的检查及平台卫生的清理; 根据液压支架安装图,对各阀块安装支架进行检查。检查焊接位置是否正确,焊接是否牢靠,是否漏焊支架的情况。焊接件是否打磨、补刷油漆。

平台卫生需进行清理使平台干净、整洁,保证清洁度。别的工序作业时也需注意保持整机的卫生。 2、清洗工作; 对装配所用的阀块用圆挫、钢丝刷、油石等工具,将零件各孔道进行毛刺处理,并检查装配表面无磕碰凹痕。端直通、阀块、法兰等采用煤油清洗,用压缩空气吹干并及时用封口袋、纸胶带封口,防止二次污染保证装配清洁度。 达到阀块无毛刺、无油、无锈,装配接合面光滑,油口道内清洁,螺纹连接件的连接口处不准有毛刺和碰磕凹痕。端直通密封件完好,螺纹口无碰伤。 三、液压元件的安装 · 1 配。

安装各阀块时要注意进油、回油的位置,严禁装错。各阀类部件安装完成后检查螺栓紧固是否牢靠,打好拧紧标识,检查各油口是否堵住,封口是否完好,电插头部位是否保护到位。 2、油箱的装配; 油箱装配前需清理油箱内部垃圾、水分,铲除清理盖板和其它密封接合面的油漆,有锉刀清理螺纹孔的毛刺,用尖头锤清理焊渣,然后用吸尘器吸出灰尘、颗粒等杂物或者湿面团清理各部位。油箱清理时,严禁使用棉纱、纸对油箱进行清理。 自检要求用白手套擦拭各表面无灰尘、颗粒。 油箱上各零部件(空滤器、回油过滤器、液位计等)按照液压部件图纸要求进行装配,各零部件紧固到位并做好标识。裸露部位及时进行封口保护,防止二次污染。 3、各泵的装配; 各泵安装前根据物料清单对照泵的型号是否正确,检查花键是否有损坏,泵的方向是否与实际装配匹配,各油口是否密封完好。 泵安装时,不要敲打,以免损坏液压泵的零件,安装要正确、牢固,固定螺栓需涂抹螺纹锁固剂并保证力矩。 4、先导手柄、脚踏阀的装配; 先导手柄、脚踏阀装配前对照物料清单型号,检查手柄阀芯是否有发卡的现象,方向是否正确。 根据液压部件图纸对先导手柄、脚踏阀端直通进行安装,安装时检查端直通密封件是否完好,端直通安装螺纹孔是否垂直,用扭力扳

液压升降平台安全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规程

液压升降平台安全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规程 一、液压升降平台安全操作规程 1、液压升降平台出厂时已经严格调试,任意调整调压阀,会使系统非正常运行。 非专业人员不得任意调整调压阀。 2、平台在使用前要认真检查液压、电器系统,无渗漏或裸露现象,各处联接件 及紧固件无松动后方可使用。 3、液压升降平台工作时须撑开支腿,以抽到黑红分界线为宜,尽可能获得最大 支承面积,调整支腿高度,使平台水平(以行走轮将要离开地面为准),必要时可以使用枕木。 4、接通电源,启动电机,作空载升降,检查液压系统正常后再载负荷使用。 5、载荷的重心应尽量处于工作台面的中心位置。防护栏杆两端活动门应关牢锁 死后方可作业。 6、液压升降平台应严格根据其规定的承载量工作,超载工作可能导致人员和设 备损伤。升降台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严禁作业人员走动、摇晃。 7、液压升降平台工作时有异常响声,应立即停机检查,以免造成设备和人员伤 害。 8、工作完毕后,应降下平台,切断电源,并收拢支腿,将平台推放与指定位置。 二、操作注意事项 1、禁止支腿没有支撑或支撑不到位情况下的高空作业。 2、禁止升降台在移动时进行高空作业。 3、禁止需带电操作的高空作业。 4、禁止超过额定载荷下的高空作业。 5、非电气专业人员不得随意拆装电器,防止触电或误接。 6、液压升降平台上升状态时进入升降台内部检修,须吊住升降台台面,防止升 降台自行下降而造成人员伤亡。 7、拆卸液压系统中的任何部位,必须在完全泄压状态下进行。 8、注意周围环境,避免与电线、电器设备及其它设施碰撞。 9、工作条件为风力不大于6级,台面承载不得大于额定承载。 10、开动前先检查平台是否完好,护栏等安全装置是否完好。

液压油缸拆装操作规程

液压机油缸拆装操作规程操作标准 一拆装规程 1.拆卸液压油缸前,应使液压回路卸压,否则,当把与油缸相联接的油管拧松时,回路中的高压油会迅速喷出。液压回来卸压时应先拧松溢流阀等处的手轮或调压螺钉,使压力油卸荷,然后切断电源或切断动力源,使液压装置停止运转。 2.拆卸时应防止损伤活塞杆顶端螺纹,油口螺纹和活塞杆表面、缸套内壁等。为了防止活塞杆等细长件弯曲或变形,放置时应用垫木支承均衡。 3.拆卸是要按顺序进行,由于各种液压缸结构和大小不尽相同,拆卸顺序也稍有不同。一般放掉油缸两腔的油液,然后拆卸缸盖,最后拆卸活塞与活塞杆。在拆卸液压缸的缸盖时,对于内卡键式联接的卡键或卡环要使用专用工具,禁止使用扁铲;对于法兰式端盖必须用螺钉顶出,不允许锤击或硬撬。在活塞和活塞杆难以抽出时,不可强行打出,应先查明原因再进行拆卸。 4.拆卸前后要设法创造条件防止液压缸的零件被周围的灰尘和杂质污染。例如,拆卸时应尽量在干净的环境下进行;拆卸后所有零件要用塑料布盖好,不要用棉布或其他工作用布覆盖。 5.油缸拆卸后要认真检查,以确定哪些零件可以继续使用,哪些零件可以修理后再用,哪些零件必须更换。 6.装配前必须对各零件仔细清洗。 7.要正确安装各处的密封装置。

8.螺纹联接件拧紧时应使用专用扳手,扭力矩应符合标准符合标准要求。 9.活塞与活塞杆装配后,须设法测量其同轴度和在全长上的直线度是否超差。 10.装配完毕后,活塞组件移动时应无阻滞感和阻力大小不均等现象。 11.液压缸向主机上安装时,进出油口接头必须加上密封圈并紧固好,以防漏油。 12.按要求装配好后,应在低压情况下进行几次往复运动,以排除缸内气体。 二污染控制 1.液压件装配采用“干装配”法,即清洗后的零件,为了不使清洗液留住零件的表面而影响装配质量,应在零件表面干燥后再进行装配。 2.液压件装配时,如需打击,禁止使用铁制榔头敲打,可以用木锤、橡皮锤、铜锤和铜棒。 3.装配时不准戴手套,不准用纤维织品擦拭安装面,以防纤维类脏物侵入阀内。 4.已装配完的液压元件,组件暂不进行组装时,应将它们的所有油口用塑料塞子堵住。

液压油缸装配工艺规范

液压缸装配工艺规定 液压缸装配工艺规定了所有液压缸装配的一般要求、装配部件的形位公差、装配连接方法、典型部件装配、总装及试车等通用技术要求;适用于液压缸产品的装配;除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和订货技术条件有特殊要求外,均应符合本部分规定。 1、拆卸: a)拆卸液压油缸之前,应确保液压回路卸压(通常活塞不在两个极 端)。然后切断电源及切断动力源,使液压装置停止运行。 a)拆卸时应防止损伤活塞杆表面、缸套内壁等。为了防止活塞杆等细 长件弯曲或变形,放置时应用垫木支承均衡。 b)拆卸时要按顺序。由于各种液压缸结构和大小不尽相同,拆卸顺序 也稍有不同。一般应放掉油缸油液,然后拆卸缸盖,最后拆卸活塞 进行拆卸。 c)拆卸前后要防止液压缸的零件被周围的灰尘和杂质污染。例如,拆 卸时应尽量在干净的环境下进行;拆卸后所有零件要用干净的塑料布盖好,不要用棉布或其他工作用布覆盖。 d)拆检后再装配油缸时,经检查无破损的密封件可以允许再使用一 e)拆卸人员对拆卸过程安全与质量负责。 2、清洗:

a)清洗液每周一次过滤,必要时更换。 b)输送介质的孔要用照明法或通气法或液体检查是否畅通。 c)所有螺纹油口必须用丝锥重攻。 d)密封件及其它外购件清洗(柴油洗,吹干)。 e)装配环境必须清洁。 f)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 锈蚀、切屑、砂粒、灰尘和油污等。 g)清洗各零件时必须戴胶质密封手套。 h)清洗人员对清洗液清洁度、装配件清洁度负责。 i)装配人员对装配环境卫生负责。 3、油缸零件装配要求: a)过度用力将使零件产生变形,特别 是用钢棒等敲打缸体、密封法兰等;装配前对零件进行仔细检查,装配时应将零件蘸少许液压油,轻轻压入。 b)要正确安装各处的密封装置。 ①安装O形圈时,不要将其拉到永久变形的程度,也不要边滚动边套 装,否则可能因形成扭曲状而漏油。 ②安装Yx形密封圈时,要注意其安装方向避免因装反而漏油。③密封 装置如与滑动表面配合,装配时应涂以适量的液压油。 c)螺纹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与扳手。紧固后各部件不 得损伤且满足规定扭矩要求。 d)试验前,清点各装配件是否都倒位,各连接是否正确,正确无误时,

液压缸焊接工艺规范

徐州光环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液压缸焊接工艺规范 技术部 2012年12月5日 编制:审核:会签:

液压缸焊接工艺规范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液压缸焊接件的技术要求及检验规则。 本规范适用于我公司所有液压缸焊接件的CO2/MAG气体保护焊及焊条手工电弧焊接。对有特殊要求的,可参照此规范或按相关技术协议执行。 2.本规范引用如下标准 GB/T 985 气焊、手工电弧焊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B/T 3323-2005 钢溶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T 6417.1-2005 金属溶化焊焊缝缺陷分类及说明 GB/T 8110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GB/T 12469-1990 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 GB/T 15830-1995 钢制管道对接环焊用技术条件 JB/T 6046 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结果的分级 JB/T 5943-1991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焊后热处理方法 XYG8-10 抽样检查方法 3.技术要求 3.1. 液压缸焊接件的制造应符合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和本标准的规定 3.2.CO2钢瓶的使用要求 常温(20 °C~50°C)下瓶装液态CO2压力应在5MPa以上,瓶中压力小于1MPa时不得再继续使用,不用时钢瓶应放完余气以备再次充装。 3.3. 焊接件材料和焊接材料 3.3.1 用于焊接件的材料钢号、规格尺寸等应符合图样要求,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常用钢号为Q235、20、35、45、27SiMn。 3.3.2 用于焊接的材料和焊接材料进厂时应按材料标准规定,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3.3 焊接材料选用应按工艺技术文件的规定,凡技术文件中未明确规定焊条、焊丝型号时,焊条型号为E5016;焊丝型号为ER50-6,如需高强度焊丝时应选用HO8Mn2SiMoA.焊丝应符合GB/T 8110标准。 3.3.4 焊条在施焊前必须烘干,烘干后的焊条在一天内使用,超过一天,必须重新烘干,烘干次数不得超过三次。 3.4 焊前要求 3.4.1 全部零件须检验合格后,方可组装。 3.4.2 组装焊接零件的焊缝坡口形式与尺寸及焊缝间隙应符合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设计编制工艺要求符合GB/T 985的规定。 3.4.3 CO2或混合保护气体焊前必须放水提纯。 3.4.4 焊接前需将距焊缝边缘(不小于10mm)范围内焊接结构表面上的铁锈、油、油渍、尘土等杂物除净,并去除潮湿。焊丝、焊条无缺损及油污。 3.4.5 液压缸用油管、芯管、缸体等过油腔体施焊前,必须对管内外表面进行酸洗、磷化或喷砂处理除锈。 3.4.6 焊前预热处理

液压油缸怎么安装

液压油缸怎么安装,起始安装角度? 这样的油缸往往是带液压锁的。先接是油管,先排气:使排油端缸内的排油孔处于最高位置,操纵阀排油;然后使另一端排油在最高位置,通油排气。这样的操作反复数次。将油缸行程缩至最小,插上一端的肖子,将平台支起来,使其略高于最小高度。支平稳后,微动油缸,插入另一端的肖子。上好锁紧件就行了。 液压油缸型号表示方法 (1)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的磨床工作台液压传动原理图,液压泵3由电动机带动,从油箱1中吸油,然后将具有压力能的油液输送到管路,油液通过节流阀4和管路流至换向阀6,换向阀6的阀芯有不同的工作位置(图中有三个工作位置),因此通路情况不同,当阀芯处于中间位置时,阀口P.A、B.T互不相通.通向液压缸的油路被堵死,液压缸不通压力油,所以工作台停止不动;若将阀芯向右推(右端工作位置),这时阀口P和A,B和T相通,压力油经P口流人换向阀6,经A口流入液压缸8的左腔,活塞9在液压缸左腔压力油的推动下带动工作台10向右移动;液压缸右腔的油液通过换向阀6的b口流入到换向阀6,又经回油口T流回油箱1;若将换向阀6的阀芯向左推(左端工作位置),活塞带动工作台向左移动;因此换向阀6的工作位置不同的,就能不断改变压力油的通路,使液压缸不断换向,以实现工作台所需要的往复运动。

根据加工要求的不同,工作台的移动速度可通过节流阀4来调节,利用改变节流阀开口的大小来调节通过节流阀的流量,以控制工作台的运动速度。 工作台运动时,由于工作情况不同,要克服的阻力也不同,不同的阻力都是由液压泵输出油液的压力能来克服的,系统的压力可通过溢流阀5调节。当系统中的油压升高到梢高于溢流阀的调定压力时,溢流阀上的钢球被顶开,油液经溢流阀排回油箱。这时油压不再升高,维持定值。 为保持油液的浦洁,设置有过滤器,将油液中的污物杂质去掉,使系统工作正常。 总之,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压力能来传递动力的;利用执行元件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工作部件运动。液正系统工作,必须对油液压力、流量、方向进行控制与调节,以满足工作部件在力、速度和方向上的要求。 (2)液压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1)动力装置它供给液压系统压力,并将电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为油液的压力能,从而推动整个液压系统工作.如图中液压泵3就是动力装置,将油液从油箱1中吸人,再输送给系统. 2)执行元件;它包括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用以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以驱动工作部件运动;图中8是液压缸,在压力油的推动下,带动磨床工作台做直线运动; 3)控制调节装置包括各种阀类,如压力阀、流量阀和方向阀等.用来控制液压系统的液体压力、流量(流速),和液流的方向,以保证执行元件完成

油缸的排气问题与拆装注意事项

油缸的排气问题与拆装注意事项 油缸,在机械装置中经常用到,应用广泛,今天我们具体来探讨关于它的两个问题,一是它的排气问题,二是它的拆装注意事项,具体内容如下,希望通过下面的介绍,能使读者对油缸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一、油缸的排气问题 油缸在运行后,如果出现爬行现象,那么是否需要进行排气?如果需要排气,那应如何进行操作? 回答是:如果出现上面的情况,是需要进行排气的。一般油缸都有排气口或排气阀,是排气口的话,在一端进油时,要观察另一端的回油管附近,看看有没有丝堵,如果有丝堵,则慢慢松开丝堵,这时会先出气,然后过一会儿会慢慢出油;如果没有丝堵,则慢慢松开回路管的连接口。 如果油缸设置的是排气阀的话,可以松一下油管接头,然后多做几次动作即可排气。但要注意喷油,如果油缸上有测压接头,选用测压接头则更安全,因为它容易操作,一般来讲,排气最好在高位,这样效果比较好。 如果油缸上这两者都没有,也可以进行排气操作,具体的操作是:先让活塞杆运动到一个方向,停顿一些时间,然后再让它运动到另一方向,再停顿一些时间,如此反复进行,就可以排掉油缸中的空气了。 二、油缸的拆装注意事项 1、拆卸注意事项 (1)油缸在拆卸前,先要使液压回路卸压,不然的话,当拧松与油缸相连接的油管接头时,回路中的高压油会应压力而迅速喷出,所以,必须先卸掉液压回路的压力,然后切断电源或动力源,待液压装置停止运转后,方能进行拆卸。 (2)在拆卸时要注意不要对活塞杆、螺纹、缸套内壁等造成损伤,为了不使活塞杆等细长件发生弯曲或变形,可以使用垫木。 (3)拆卸油缸要按照顺序进行,切记不能顺序颠倒,由于油缸的种类很多,大小也不尽相同,因此其对应的拆卸顺序也有所不同,基本的顺序是先放掉油缸中的油液,然后拆卸油缸缸盖,最后,再拆卸活塞、活塞杆。在拆卸活塞或活塞杆时,如果活塞或活塞杆难以抽出,不能用蛮力强行抽出,这样会损伤甚至损坏部件,应查明原因,然后进行拆卸。 (4)在拆卸前和拆卸后,要防止油缸的零部件被灰尘或杂质所污染,应尽量在干净清洁的环境下进行操作,拆卸后的所有零部件应用塑料布盖好,千万不能用棉布或其它工作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