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虫害发生与防治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中国玉米病虫害大全(共174张ppt)

中国玉米病虫害大全(共174张ppt)

通过防治玉米病虫害,可以减少农药 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有助于保障农 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 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和品质 。
02
玉米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玉米锈病及其防治方法
症状识别
玉米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黄 色或淡绿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黄褐色或锈褐色长条形或圆形病斑,表面 有灰黄色或黄褐色粉末。
物理防治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物理防治技术
利用物理因子(如温度、湿度、 光照等)对玉米病虫害进行防治
的技术。
发展趋势
物理防治技术具有环保、安全、可 持续等优点,未来将得到更广泛的 应用。
展望
未来将进一步研发高效、实用的物 理防治设备和技术,提高物理防治 技术的效率和效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玉米蚜虫及其防治方法
玉米蚜虫
以成虫和若虫刺吸玉米叶片、茎秆和果穗的汁液,导致叶片卷缩、籽粒不饱满,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带虫玉米植株。在蚜虫发生初期,可使用吡虫啉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
玉米蓟马及其防治方法
玉米蓟马
以成虫和若虫锉吸玉米叶片、花丝和果穗,导致叶片出现黄色或白色条纹,严重影响玉 米产量。
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带虫玉米植株。在蓟马发生初期,可使用吡虫啉等药剂 进行喷雾防治。
其他玉米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玉米象
以成虫和幼虫蛀食玉米种子、茎秆和果穗,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防治方法:加强种子检疫,使用磷化铝等 药剂熏蒸种子,及时清除带虫玉米植株。

《玉米常见病虫害》课件

《玉米常见病虫害》课件
地老虎的幼虫和成虫都会对玉米造成危害,幼虫主要危害玉米的根部,成虫主要危害玉米的茎 部
地老虎的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
化学防治主要是使用农药进行防治,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天敌进行防治,农业防治主要是通过 改善农田环境、加强田间管理等方式进行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 残体,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合理轮作:合理安排作物轮作, 避免连作,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 的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肥料, 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 物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物理防治:利用杀虫灯、诱 虫板等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
利用天敌:引入 或释放天敌昆虫, 如瓢虫、赤眼蜂 等,以控制害虫 数量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01
03
02
04
病原体:真菌
传播途径:风雨传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症状:叶片出现大斑,严重时叶片 枯死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 间管理,及时喷药防治
症状:叶片出现小斑点,逐 渐扩大,形成黄褐色病斑
病原体:玉米小斑病菌
危害:影响玉米生长,降低 产量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加 强田间管理,及时喷药防治
病原体:玉米锈菌
症状:叶片出现黄 色或橙色斑点,严 重时叶片枯死
传播途径:风雨、 昆虫等
防治方法:选用抗 病品种、合理施肥 、及时清除病残体 等
病原体:玉米黑穗病菌 症状:玉米穗部出现黑色霉层,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传播途径:种子、土壤、空气等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等

夏玉米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PPT

夏玉米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PPT
将害虫移至土壤深层 3.毒死蜱灌根
玉米粘虫
防治方法:1.中耕除草 控制越冬虫源 2.喷施高效 氯氰菊酯
玉米螟
防治方法: 1.处理寄主玉米秸秆 2.大喇叭口期喷施毒死
蜱、辛硫磷
红蜘蛛
防治方法: 1.喷施扫螨净、阿维菌
素 2. 拔除田间及周围杂草
粗缩病
防治方法: 1.苗期喷施菌毒清和病 毒A等(病毒抑制剂) 2.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深 埋 3.联防灰飞虱(吡虫啉)
地老虎
防治方法:1.种子包衣 2.喷施敌百虫、
毒死蜱、辛硫磷乳油
蓟马
防治方法:喷施吡虫啉、毒死蜱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金针虫
防治方法:1.毒死蜱拌种 2.耕翻土壤,
症状:刚出现时为白色或黄色 小斑点,以后逐渐变成褐色 或紫褐色的小病斑,在病斑 附近常出现红色 。病斑发 展到后期会从表面散出褐色 粉 末 ,病情严重时,玉米 2.拔节前期整株喷施
三唑酮,烯唑醇,甲 基硫菌灵
粗缩病
症状:植株的节间缩短, 叶片丛生,叶肉变厚, 植株变矮,感病重的 植株不上能正常结实
刚出现时为白色或黄色小斑点以后逐渐变成褐色或紫褐色的小病斑在病斑附近常出现红色展到后期会从表面散出褐色粉末病情严重时玉米的叶片会很快枯死防治方法
夏玉米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常见病害
褐斑病、粗缩病、顶腐病、 大小斑病、茎腐病等
常见虫害
地老虎、蓟马、金针虫、玉米粘虫、 灰飞虱、玉米螟、红蜘蛛等
褐斑病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 无论春玉米还是夏玉米,晚播、密植、连作、 靠近村庄及地势低洼的地块发病均重。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10
农业防治为主
防治措施
•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大斑病经济有 效的措施。
• 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合理密植,降 低田间湿度。施足基肥,适期追肥,氮、 磷、钾肥合理配合。
• 利用该病存在阶段抗病性的特性,适期 早播可避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 病部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 进行再侵染,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内可进 行多次再侵染。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9
发病条件
发病规律
• 感病品种是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 7-8月份温度偏低,多雨高湿,日照不足,均 有利于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
• 北方各玉米产区,6-8月气温大多适于发病, 降雨就成为大斑病发病轻重的决定因素。
• 清除菌源,及时处理带病秸秆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11
药剂防治
防治措施
• 可选用9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 液在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 连续2~3次,
• 也可选用10%世高、或70%可杀得、50%扑 海因、50%菌核净等药剂。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12
玉米小斑病
• 玉米小斑病是温暖潮湿玉米栽培区的重要叶部 病害。
玉米病虫害防治ppt课件1玉米杂粮病虫害防治技术玉米病虫害防治ppt课件2玉米病害?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锈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黑粉病玉米病虫害防治ppt课件3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是玉米重要叶部病害
玉米(杂粮) 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1
玉米病害
• 玉米大斑病 • 玉米小斑 • 病玉米锈病 • 玉米丝黑穗病 • 玉米黑粉病

玉米病虫害防治.ppt

玉米病虫害防治.ppt
玉米病害
1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初期症状
玉米大斑病后期症状
2
玉米大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苞叶。 叶片染病后出现水浸状青灰色斑点,沿 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青灰色大斑。后 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 变黄枯死。
3
玉米大斑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附着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 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由初侵染源侵染 所致病斑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病害流行与玉米品种的感病程度和环境条件关系 密切。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 速,易大流行。 氮肥不足发病较重。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 易发病。
31
玉米穗腐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镰刀菌侵染果穗引致穗腐。干旱、温暖的气候 有利于玉米镰刀菌穗腐病的扩展和流行,玉米 穗上有伤口时易发病。 青霉菌一般腐生于各种有机物上,产生分生孢 子,借气流传播,通过伤口侵入危害,也可通 过病健果穗接触传染。
32
玉米穗腐病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或健康无病种子。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合 理轮作。玉米拔节和孕穗期增施钾肥。 药剂防治:控制玉米螟危害。必要时喷洒 70% 甲 基 托 布 津 可 湿 性 粉 剂 1000 倍 液 , 或 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25
玉米粗缩病毒病
粗缩病病株 粗缩病病株 典型病叶
粗缩病病株
26
玉米粗缩病毒病
症状
病株严重矮化,仅为健株的1/2-1/3。 叶色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叶背 面侧脉上有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 有时叶鞘和苞叶上有蜡白色条斑。 病株分蘖多,根系不发达易拔出。 轻病株雌雄穗发育不良,结实少。重病 株多数提早枯死或绝产。

2024版玉米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2024版玉米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构建玉米病虫害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提高农民病虫害防治意识与能力
宣传培训
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防治 意识和能力。
技术指导与服务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现场技 术指导和服务。
农民互助组织建设
鼓励和支持农民成立互助组织,共同应对玉米病虫害 防治问题。
化学防治方法
种子处理
使用杀菌剂对种子进行包衣或拌种处理,预防种传病害。
喷雾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选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控制病害蔓 延。
土壤处理
对发病严重的田块,可使用土壤消毒剂进行土壤处理,降低病原 物数量。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等, 控制害虫数量。
生物农药
THANKS
感谢观看
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03
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玉米病虫害防治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实时更新和共享,提高防
治效率。
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政策支持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集成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形成综合防治方案。
政策引导与支持
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成虫, 降低虫害交配率。
微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防 治虫害,如白僵菌等。
04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害调查与识别 定期开展田间调查,准确识别玉米病虫害种类和 发生程度。
制定防治策略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 策略。
3
明确防治目标 以降低病虫害损失、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为目标。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咨询台
Zixunta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孟庆娟
1.玉米主要病害 1.1 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 发病始于下部叶片, 逐渐向上发展。 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 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 锤形的大斑。 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 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斑病的根本途径。 ②农业 措施。 轮作倒茬深翻可减少菌量;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可减少初 侵染源;发病初期,打掉下部病叶,可减轻发病程度;适期早播,有避 病作用;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 ③药剂防治。 用 40%克瘟散 乳剂 500~1 000 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50%甲 基托布津 500~800 倍液喷雾。 必要时隔 7d 左右, 再次喷药防 治。 1.2 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主要发生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地 区,小斑病在玉米全生育期均可发生,植株抽雄后为病害发生高峰 期。 基本症状:小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但也侵染叶鞘、苞叶、果 穗,病斑受叶脉限制。 病斑为褐色椭圆形,叶边缘呈现赤褐色,病斑 之中具有同心轮纹,潮湿环境下形成黑色霉状物,甚至可以导致茎 秆折断、果穗腐烂。 传播途径:以分生孢子与休眠菌丝体的形式在 病残体上越冬,主要凭借气流、风雨进行传播。 发病条件:最佳温度 为 26~29 ℃。 形成孢子的最佳温度为 23~25 ℃、 相对湿度超过 90%。 防治方法:一是种植优良的抗性玉米品种。 二是切实加强田间 栽培管理。 深耕降低带菌量;将下部病叶、老叶摘除,降低田间相对 湿度;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玉米抗病力。三是化学防治。发病之初 喷施 70%甲基硫菌灵、75%百菌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每隔 7~10 d 喷施 1 次,连续喷施 2~3 次。 1.3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在我国春玉米区普遍发生,在东北、华北、西北 和西南丘陵地区发生比较严重。 病原菌侵染种子萌发后产生的胚 芽,并随生长点生长,但直到穗期才可见到典型的症状。 基本症状: 病株果穗短粗,外观近球形,无花丝,苞叶正常,受害后期,果穗苞 叶自行裂开,散出大量黑粉。 有的果穗受害后,过度生长,但无花 丝,不结实,顶部为刺状。 雄穗受害后主要是整个小花变为黑粉包, 抽雄后散出大量黑粉。有的雄穗受病原体刺激后畸形生长。主要以 土壤带菌的方式进行传播,此外,种子、粪肥同样可以传播。 发病条 件:土壤含水量在 12%~29%,侵染适温为 20~30 ℃,25 ℃为最 佳。 防治方法:一是种植优良的抗性玉米品种。 二是加强田间栽培 管理。 将病株及时拔除,降低土壤带菌量,进行轮作,并适当对播期 进行调整。 三是进行化学防治,将种子用种衣剂或悬浮剂包衣。 2 玉米主要虫害 2.1 玉米旋心虫 又称玉米蛀虫,属鞘翅目叶甲科。 大多发生在华北、东北、华 南、华东等地区,主要对玉米产生危害,同时还能够对谷子和高粱 以及部分杂草等产生危害。 2.2.1 形态特征与发生规律。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为 5~6 mm, 全身具有黄色细毛。 复眼、头、前胸、鞘翅、足分别为黑色、黑褐色、 黄色、翠绿色和黄色,体宽比体长大。 中间与两边存在凹陷,没有侧

玉米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谱(52--58页)

玉米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谱(52--58页)

双斑长跗萤叶甲Double Spotted Leaf Beetle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属鞘翅目叶甲科.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6—4.8毫米,长卵形,棕褐色,具光泽.每个鞘翅基部具1近圆形淡色斑,四周黑色.幼虫体白色至黄白色,体长6—8毫米,11节,头和臀板褐色,前胸背板浅褐色.有3对胸足,体表有成对排列的不明显的毛瘤.2.为害状以成虫为害玉米,从下部叶片开始,取食叶肉,残留不规则白色网状斑和孔洞;还可取食花丝、花粉,影响授粉;也为害幼嫩的籽粒,将其啃食成缺刻或孔洞状,同时破损的籽粒易被其他病原菌侵染,引起穗腐.3.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卵在寄主植物根部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孵化,幼虫在玉米等作物或杂草根部取食为害.成虫有群集性、趋嫩性,高温活跃,早晚气温低时栖息在叶背面或植物根部,高温干旱利于虫害发生.4.防治方法及补救措施①清除田间地头的杂草,尤其是豆科、十字花科、菊科杂草,消灭寄主场所.②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喷雾.喷药时间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5时后,重点为受害叶片背面和雌穗周围.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fulvipes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fulvipes (Motschusky) 属鞘翅目叶甲科.1.形态特征成虫卵形或近方形,体长3—5.5毫米.体色变异较大,大致可分为6种色型:标准型、铜绿鞘型、蓝绿型、黑红胸型、红棕型和黑足型.前胸背板两侧在中间明显突出成尖角.2.为害状主要以成虫取食叶肉,被害部呈不规则白色网状斑和孔洞;为害心叶可使心叶卷缩在一起呈牛尾状,不易展开.3.发生规律报道较少,食性杂,可为害葎草、铁苋菜及禾本科的多种杂草和作物.年发生代数和越冬方式不详.幼虫白色,在植物根部取食,土壤中化蛹,羽化后为害植物地上部分.从玉米苗期到成株期都可为害,每年6月下旬到8月上旬为成虫为害玉米盛期,特别是玉米抽雄前.4.防治方法及补救措施①清除田间地边的杂草.②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喷药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铁甲虫Dactylispasetifera铁甲虫(Dactylispasetifera(Chapuis)属鞘翅目龟叶甲总科铁甲科.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6毫米,头胸部暗褐色,鞘翅蓝黑色,前胸背板及鞘翅上部均生有黄褐色或黑色长刺,作有序排列.幼虫体长约7.5毫米,扁平,乳白色,腹部末端有1对尾刺,腹部2—9节两侧各生一浅黄色瘤状突起,背部各节具一字型横纹.2.为害状以成虫和幼虫取食叶片,成虫咬食叶肉后形成长短不一的白色枯条斑,幼虫在叶片内潜食叶肉,留下表皮,一张叶片上可有虫数十头,全叶变白干枯,造成减产甚至绝收.3.发生规律 1年1—2代,以成虫于寄主或杂草上越冬,气温达17—18℃时,开始活动为害.成虫有趋绿、趋密性和假死性,清晨行动迟钝.成虫有在嫩绿、长势旺的玉米上群集为害的习性.4.防治方法及补救措施①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20%杀虫双水剂1000倍液、20%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于傍晚或清晨喷雾防治.②早期摘除有幼虫或卵的叶子.灯蛾Grain Moth灯蛾为鳞翅目灯蛾科的一类昆虫.常见的有红缘灯蛾(Amasactalactinea Cramer) 、红腹灯蛾(Spilarctia subcarnea(Walker)和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等.1.形态特征大多体型为中小型,老熟幼虫体长21—60毫米,幼虫具有成簇的长刺毛,成虫身体和翅颜色鲜艳,并有醒目斑纹.2.为害状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者造成缺苗断垄或将玉米苗几乎全部吃光,叶片仅留叶脉.也取食花丝,甚至吃掉穗顶嫩粒.3.发生规律 1年1—3代,以蛹越冬,翌年5—6月开始羽化,卵成块产于叶背,幼虫三龄前群集为害.老熟后入浅土或于落叶等被覆物内结茧化蛹.4.防治方法及补救措施防治最佳时期在幼虫四龄前,以化学防治为主.①采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②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③清除田间杂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两岸及渠道旁发生较重。蝼蛄趋光性,对炒香的 豆饼、麦麸等有强烈趋性。
蛴螬
铜 绿 丽 金 龟
暗 黑 鳃 金 龟 大黑鳃金龟
毛黄鳃金龟
蛴螬
症状与识别 蛴螬常咬断玉米根茎,
使幼苗枯死,使成株玉米
的根系受损,引起严重减产,蛴螬危害断口 整齐。成虫金龟子,在玉米灌浆期危害果穗, 特别是玉米苞叶包得不紧的果穗,金龟子成 群聚集危害,受害严重的果穗从穗尖往下有 1/3子粒被啃食。
害玉米等的幼苗,为害刚播种或已发芽的种子,咬 食出土后的幼苗根茎,造成缺苗断垄,或将根茎扒 成乱麻状,造成植株死亡或发育不良。
蝼蛄
发生规律
在黄淮地区3-4月 开始活动,5月上旬 至6月中旬为第一次 为害高峰,以后随气温升高转入地下活动。
9月形成第二次为害高峰。 10月中旬后入土越冬。喜潮湿、低洼、水浇地,沿
体长0.89毫米,宽0.53毫米,体表出现白蜡粉。
耕葵粉蚧
发生规律。在黄淮平原地区一年发生 3代。第一代4~6月中旬,以若 虫和雌成虫在小麦茎基部吸食汁液。 第二代在6月中旬~8月上旬,主要为害夏玉米幼苗,该代发生时
间长、为害严重。 第三代于8月上旬~9月中旬为害玉米或高粱。 9月~10月雌成虫产卵在玉米根茬上或土壤中残存的秸秆上越冬。
蛴螬
大黑鳃金龟:成虫黑色 或黑褐色,具光泽;2年 1代,以成虫或幼虫在土 中越冬。 暗黑鳃金龟:成虫暗黑色或红褐色,无光泽,前
胸背板前缘具有成列的褐色长毛;1年1代,以幼 虫在土中越冬,少数以成虫越冬。 铜绿丽金龟:成虫背面铜绿色,有金属光泽; 1 年1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
地老虎
俗称土蚕、地蚕。属鳞翅目 夜蛾科。常见的有小地老虎、 大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八字 地老虎。
小麦”双种双收的地块,该虫为害重、虫量大、虫口密度高。因 此,有条件的地块应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采取禾本科作物与棉花、 大豆、花生、甘薯等作物间作或轮作,或旱田变水田的方式,以 破坏该虫的适生环境,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耕葵粉蚧
(2)加强田间管理,以压低虫口密度。 ①玉米适期播种,不能过早或过晚。 ②及时清除田间及周边禾本科杂草,缩小该害
条纹地下害虫为害状——地下部耕葵粉蚧危害与识别 玉米耕葵粉蚧,属同翅目,
粉蚧科。该虫是近年来新发 生的一种害虫,呈逐年加重 趋势。 耕葵粉蚧除为害玉米外,还 为害小麦、高粱等禾本科作 物和杂草。
耕葵粉蚧
危害与识别 主要在玉米苗期至拔 节期为害,由于其早 期在根部危害,不容 易被发现,尤其大部分农民不认识该虫,且玉米
玉米主要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段爱菊 洛阳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玉米害虫的主要种类
地下害虫 钻蛀性害虫 食叶害虫 刺吸性害虫 叶甲类害虫
玉米害虫的主要种类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
金针虫
地老虎
蛴螬
地下害虫
蝼蛄
耕葵粉蚧
地下害虫为害状——地上部
茎被咬断
萎蔫
地下害虫为害状——地上部
开裂
丛生
心叶萎蔫
翌年4月中下旬气温17℃左右时开始孵化。1龄若虫活泼,没有分 泌蜡粉保护层,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2龄后开始分泌蜡粉,在 地下或进入植株下部的叶鞘中为害。
耕葵粉蚧
防治方法 由于该虫嗜食禾本科作物 及禾本科杂草,因此在防 治策略上应采取生态控制 与药剂防治相结合,最大 限度地压低虫口密度的综合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换茬以破坏该虫的适生环境。通过观察,“玉米-
耕葵粉蚧
形态特征 ①雌成虫。体长3~4.2毫米, 宽1.4~2.1毫米,长椭圆形而 扁平,两侧缘近似于平行,红 褐色,全身覆一层白色蜡粉。 ②雄成虫。雄成虫体长1.42毫米,宽0.27毫米,身体纤弱,全体
深黄褐色。 ③卵。长0.49毫米,长椭圆形,初橘黄色,孵化前浅褐色,卵囊
白色,棉絮状。 ④若虫。共有两龄,一龄若虫体长0.61毫米,无蜡粉;二龄若虫
金针虫
属鞘翅目,叩头虫科。 主要有沟金针虫、细胸金
针虫、褐纹金针虫。 金针虫主要危害植物根部、
茎基、取食有机质。幼虫 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主要 为害小麦、玉米、高粱、 谷子、甘薯、甜菜、棉花 及各种蔬菜和林木幼苗等。
金针虫
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金针虫约3年1代。6月中下旬成 虫羽化,活动能力强,对刚腐烂 的禾本科草类有趋性。6月下旬 至7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幼虫喜 潮湿的土壤,一般在5月份10厘 米土温7~13℃时为害严重,7月 上中旬土温升至17℃时即逐渐停 止为害。
其中,以小地老虎危害玉米 最为普遍而严重,玉米幼苗 被害,形成缺苗、缺窝,往 往需要多次补苗,严重者甚 至改种。
地老虎
地老虎一般以第一代幼虫
为害严重,各龄幼虫的生
活和为害习性不同。
1、2龄幼虫昼夜活动,啃 食心叶或嫩叶;
田间危害状
3龄后白天躲在土壤中,夜出活动为害,咬断幼苗基部 嫩茎,造成缺苗;
金针虫
危害 金针虫以幼虫在土壤中危害植物幼 苗根茎部。危害时,可咬断刚出土 的幼苗,也可侵入已长大的幼苗根 里取食危害,被害处不完全咬断, 断口不整齐,如丝状。
金针虫幼虫还能钻蛀较大的种子蛀 成孔洞,被害植株则干枯而死。成 虫则在地上取食嫩叶。
蝼蛄
危害与识别 蝼蛄是咬食作物根茎部的多食性地下害虫,可为
虫的适生场所。 ③及时中耕灭茬,消灭虫源,使土质疏松、墒
情好,提高寄主抗病力。 ④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复合肥等,促
进寄主根系发育,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对害 虫有抑制作用。
耕葵粉蚧
化学防治 对发生该虫的 玉米田,最有 效的方法是采 取药剂灌根处理:用48%乐斯本、50%辛硫磷
800~1000倍液灌根,重点喷玉米下部叶鞘处 和茎基部,并使药液渗到玉米根茎部。
的受害症状与玉米缺钾或缺水缺肥相似,极易造 成诊断失误,从而导致为害加重,造成严重减产。
耕葵粉蚧
该虫以雌成虫及若虫在近 地面的叶鞘内及根茎部刺 吸寄主的汁液,呈现白粉 絮状聚集为害,受害玉米初期叶鞘发黄,叶片从叶
尖、叶缘开始发黄,自下而上逐渐卷曲、干枯,生 长缓慢;重者使植株短小细弱,根部有许多小黑点, 肿大,根茎部变粗、茎基部发黑,根尖变黑腐烂, 严重时不能结穗,甚至整株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