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复习资料

《发酵工程》复习资料
《发酵工程》复习资料

发酵工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1、发酵: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统称为发酵。

2、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生长与代谢活动,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工业规模生产的技术。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发酵)为主,所以习惯上也称为微生物工程。

3、发酵工程研究的内容

(1)工业生产菌种的选育。(2)最佳发酵条件的选择和控制。(3)生化反应器(发酵罐)的设计。(4)产品的分离、提取及精制等过程。

4.获得一种发酵产品应具备的条件

1)适宜的微生物; 2)保证或控制微生物进行代谢的各种条件;3)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设备;4)精制成产品的方法和设备

1、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

1)简单平板分离法:变色圈、抑菌圈、透明圈(水解圈)、生长圈法。 2)稀释分离法

3)平板划线分离法 4)涂布分离法 5)毛细管分离法6)小滴分离法

2、几种鉴别圈的概念和鉴别的原理

(1)透明圈: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酶作用的底物或其他物质(都能使培养基产生浑浊)培养微生物,能够利用此底物的酶的产生菌得以生长或微生物能利用此种物质,则在其菌落周围形成一个透明的圈,叫透明圈,也叫水解圈。

(2)变色圈:在菌体筛选中直接用显色剂或指示剂掺入培养基中或喷洒已生长的菌落的培养基表面,由于培养基中所筛选出的微生物产生酸或碱性物质从而使培养基的pH值降低或升高,由于显色剂在不同pH值条件下显色不同,从而形成围绕菌落周围的变了颜色的圈叫变色圈。。

(3)抑菌圈:有害菌与能够产生抑菌物质的微生物菌种一起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时,则在产生抑菌物质的微生物菌落周围产生一个透明的圈(即有害微生物不能生长的形成的圈)叫抑菌圈。

(4〉生长圈:利用某些具有特殊营养要求的微生物为工具菌(如营养缺陷型菌株)若分离的微生物能在一般的培养条件下(缺乏上述营养要求的物质)生长而合成该物质,则能使工具菌生长,则在分离的微生物的菌落周围形成工具菌的生长圈,这种圈叫生长圈。

3、种子扩培的概念

种子的扩大培养就是把保藏的菌种,即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再经过扁瓶或三角瓶和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后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的纯种培养过程。

4、种子扩培的的一般步骤

(1)在砂土管或冷冻干燥管内保藏的菌种以无菌的方式接至适合的斜面培养基上,进行活化培养。(2)将生长良好的斜面的孢子或菌丝体转种到扁瓶固体培养基或药瓶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完成实验室种子制备。(3)将扩大培养的孢子或菌丝体接种到一级发酵罐,制备生产用种子。(4)制备好的种子转种至发酵罐中进行发酵。

5、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如何保证种子的质量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1)培养基:原材料质量即用于制备种子的原材料质量。一般要碳源少些,氮源多些,有利于菌体的培养。但要进行优选和对比试验确定。(2)pH值:要适宜。以利于获得最大比生长速率和适当的菌体量,同时最后一级种子的培养基要与发酵培养基的pH值接近。(3)培养条件:温度尤其是斜面的培养温度;斜面的湿度。(4)通气与搅拌:种子罐培养时的通气量。(5)培养时间。(6)斜面冷藏时间:越长其生产能力下降越多。(7)接种量和接种龄。

如何保证种子的质量 1.菌种稳定性的保持 1)生产上每年都应进行一次菌种复壮。复壮方法:即对菌株进行自然分离。将保藏菌株溶于无菌的生理盐水中,逐级稀释,然后在培养皿琼脂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培养,长出菌落,选择形态优良的菌落接入三角瓶进行液体摇瓶培养,检测出生产率高的菌种备用。2)控制传代次数:避免不必要的移种和传代,尽量降低菌种衰退的机率,将必要的传代降到最低水平。

2.无杂菌检查:在种子制备过程中,每移种一次均需要进行种子是否染菌的检查。以便在出现问题后,查找原因。方法: 1)种子液显微镜观察。2)无菌试验:显微镜观察,或将种子涂在平板上划线培养、斜面培养、酚红肉汤中培养,观察有无异常菌落,定时检查,防止漏检。3)对种子液进行生化特性分析:主要是取样测定其营养消耗的速度、pH变化、溶氧利用情况、色泽、气味是否异常等。

1、微生物代谢调节:是指微生物的代谢速度和方向按照微生物的需要而改变的一种作用。

微生物代谢的控制:是指运用人为的方法对微生物的代谢调节进行遗传改造和条件的控制,以期按照人们的愿望,生产有用的微生物制品。

提高初级代谢产物的方法:

1)使用诱导物。 2)除去诱导物——选育组成型产生菌。改变菌株的遗传特性,除去对诱导物的需要。

3)降低分解代谢产物浓度,减少阻遏的发生。4)解除分解代谢阻遏——筛选抗分解代谢阻遏突变株:

①直接以末端代谢产物为底物来筛选抗阻遏突变株。②选育结构类似物抗性菌株。5)解除反馈抑制——筛选抗反馈抑制突变株:①选育对末端产物有抗性的突变株②选育营养缺陷型。6)防止回复突变的产生和筛选负变菌株的回复突变株:①选育双重营养缺陷型。②可在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结构类似物,以防止抗结构类似物的高产菌株的回复突变株的增殖。③利用高产株和回复突变株对抗生素敏感性的不同,加适量抗生素防止回复株增殖。④负变菌株的回复突变株可用来提高代谢产物的过量产生。7)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8)筛选抗生素抗性突变株。9)选育条件抗性突变株。10)调节生长速率:改变培养条件如温度、供氧量等以控制生长速率,能获得一定效果。11)加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掌握初级代谢产物的合成与微生物生长的动力学关系类型。在生产中如何利用此理论?

类型:按照产物生成与菌体生长是否同步分类:生长关联型 (Ⅰ型)、生长无关联型(Ⅱ、Ⅲ型)

(1)生长关联型:产物形成与生长有关,如酒精、某些酶等。

(2)非生长关联型:产物的形成速度与生长无关,只与细胞积累量有关。如,抗生素。

生产中的应用:如果生产的产品是生长关联型(如菌体与初级代谢产物),则宜采用有利于细胞生长的培养条件,延长与产物合成有关的对数生长期;如果产品是非生长关联型(如次级代谢产物),则宜缩短对数生长期,并迅速获得足够量的菌体细胞后延长平衡期,以提高产量。

·按照菌体生长、碳源消耗和产物形成的变化分类:I型、II型、III型

2、微生物的次级代谢:是指存在于某些生物中,并在它们一定的生长时期内出现的,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提高次级代谢产物的方法:1)补加前体类似物。 2)加入诱导物。 3)防止碳分解代谢阻遏或抑制的发生。 4)防止氮代谢阻遏的发生:①避免使用高浓度的铵盐做氮源以防止氮代谢阻遏的发生。

②使用亚适量(对菌体生长)的磷酸盐。 5)筛选耐前体或耐前体类似物的突变株。 6)选育抗抗生素突变株。 7)筛选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株。 8)抗毒性突变株的选育

3.反馈抑制:是指合成途径的末端产物对前段的某一个酶(往往是代谢途径的第一个酶)活性的抑制。种类:直线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和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

分解代谢物阻遏:指细胞内同时有两种分解底物(碳源或氮源)存在时,利用快的那种分解底物会阻遏利用慢的底物的有关酶合成的现象。

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并非由于快速利用的甲碳源本身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通过甲碳源(或氮源等)在其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代谢物所引起的阻遏作用。

3、微生物代谢调节的途径有哪些?

初级代谢调节的方式:1)酶活性的调节: ①酶活性的激活:前体激活和代谢中间产物的反馈激活。②酶活性的抑制:主要是反馈抑制。包括直线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和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 2)酶合成的调节:①酶合成的诱导 A 同时诱导。B 顺序诱导。②酶合成的阻遏。酶合成反馈阻遏的两种类型:A、末端代谢产物阻遏。B、分解代谢产物阻遏。3)能量负荷调节。

次级代谢的调节:1)初级代谢对次级代谢的调节。 2)碳源代谢产物的调节。 3)氮代谢物的调节作用。

4)磷酸盐的调节。 5)细胞膜透性的调节。

1、培养基的概念:是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的,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发酵工业常用的培养基类型:

(1)按原料的纯度进行分类: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2)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分类: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3)发酵工业中实验室常用的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4)发酵生产中常用的培养基:孢子培养基(斜面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

2、发酵培养基营养基质的选择应遵循什么原则?

(1)提供基本成分和合适的比例;(2)有利于减少原料单耗;(3)有利于提高产物浓度;(4)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合成速度;(5)减少副产物生成;(6)方便产物的分离和纯化;(7)原料价格低廉、质量稳定、取材容易;(8)有利于提高氧的利用率,降低能耗;(9)有利于减少“三废物质”。

3、如何确定培养基成分、用量?即培养基的优化1、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成分。 2、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出较适宜的培养基成分。3、金属及非金属离子的确定。

4、各成分最适浓度的确定。

1、干热灭菌:将金属制品或清洁玻璃器皿放入电热干燥箱内,在160~170℃下维持1~2h后,即可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在这种条件下,可使细胞膜破坏、蛋白质变性、原生质干燥,以及各种细胞成分发生氧化。灼烧:是一种最彻底的干热灭菌方法,但它只能用于接种环、接种针等少数对象的灭菌。

湿热灭菌:利用饱和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

(1)常压法;低温维持法;高温瞬时法;间歇灭菌法;(2)加压法。

2.液体培养基灭菌方法:(1)分批灭菌(又叫实消)。(2)连续灭菌(又叫连消)。

设备灭菌:发酵设备的灭菌包括发酵罐、管道和阀门、空气过滤器、补料系统、消沫剂系统等的灭菌。通常选择0.15~0.2MPa的饱和蒸汽进行灭菌。

(1)发酵罐的灭菌: A空消;B实消。

(2)空气过滤器的灭菌:在发酵罐灭菌之前就要进行灭菌。排出过滤器中的空气,从过滤器上部通入蒸汽,并从上、下排气口排气,保持压力0.174MPa维持2h,。灭菌后用空气吹干备用。

(3)补料罐的灭菌:温度根据料液不同而异,如淀粉料液,121℃,保温30min;尿素溶液,121℃,保温5min。

(4)消泡剂灭菌:121℃,30min。

补料管道、消泡剂管路可与补料罐、发酵罐同时进行灭菌,但保温时间为1h。移种管路灭菌一般要求蒸汽压力为0.3~0.45MPa,保温1h。上述各管路在灭菌前,要进行气密性试验,以防泄露。

发酵罐灭菌:(1)空罐灭菌(空消)。方法:一般从管道通入蒸汽,使罐内压力为0.147MPa,维持40min,灭菌结束,关闭蒸汽,在保温结束后,关键是随即通入无菌空气,使容器保持正压(0.098MPa),防止形成真空而吸入带菌的空气。

(2)实罐灭菌(实消,分批灭菌):将培养基置于发酵罐中用蒸汽加热,达到预定灭菌温度后,维持一定时间,再冷却到发酵温度,然后接种发酵的灭菌方法,又称分批灭菌。发酵罐、种子罐等和培养基一起的灭菌。操作要求: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不留死角,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它包括升温、保温、降温三个阶段。

3、分批灭菌的概念:将培养基置于发酵罐中用蒸汽加热,达到预定灭菌温度后,维持一定时间,再冷却到发酵温度,然后接种发酵的灭菌方法,又称分批灭菌。

连续灭菌的概念:就是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在向发酵罐输送的同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的过程,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

实消的概念:将培养基置于发酵罐中用蒸汽加热,达到预定灭菌温度后,维持一定时间,再冷却到发酵温度,然后接种发酵的灭菌方法,又称分批灭菌。发酵罐、种子罐等和培养基一起的灭菌。

4、固体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主要采用旋转蒸煮锅(灭菌蒸汽压力0.098MPa,维持20~30min)进行灭菌。主要用于固体曲、固体发酵原料的灭菌。

设备:旋转蒸煮锅

灭菌规程:?

5、过滤除菌的设备:(一)采风塔(二)粗过滤器(三)空气压缩机(四)空气贮罐(五)空气冷却器(六)气液分离器(七)空气加热器原理:微粒随气流通过滤层时,滤层纤维所形成的网格阻碍气流前进,使气流出现无数次改变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绕过纤维前进。这些改变引起微粒以对滤层纤维产生惯性冲击、阻拦、重力沉降、布朗扩散、静电吸引等作用而把微粒滞留在纤维表面上。

6、空气净化流程:1)吸气口吸入的空气先经过压缩前的过滤。 2)进入空气压缩机(先升温至120~150℃)。 3)冷却(20~25 ℃),除去油、水,再加热至30~35 ℃。 4)最后通过总过滤器和分过滤器除菌,获得洁净度、压力、温度和流量都符合要求的无菌空气。

7、空气除菌的方法:

1)加热杀菌:利用空气压缩时所产生的热量进行灭菌。2)辐射杀菌:2537?波长的紫外线具有极强烈的杀菌效力,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微生物的DNA分子产生的胸腺嘧啶的二聚体,导致细胞死亡。 3)静电除菌:利用静电引力来吸附带电粒子而达到除尘灭菌目的。对于一些直径小的微粒,所带电荷小,不能被吸附而沉降。 4)过滤除菌:是使空气通过经高温灭菌的介质过滤层,将空气中的微生物等颗粒阻截在介质层中,而达到除菌的目的。

1、发酵方法的分类1)液体发酵与固体发酵。2)厌氧发酵与好氧发酵。3)分批发酵与连续发酵。

4)单一发酵与混合发酵。 5)固定化发酵技术

2、分批发酵:是指在一封闭系统内将细胞和培养液一次性装入反应器内,进行培养,细胞不断生长,产物不断形成,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整个反应物取出的发酵方式。

连续发酵:新鲜培养基料液连续输入发酵罐,并同时以相同速度放出含有产品的发酵液,使发酵罐内料液量维持恒定,微生物在近似恒定状态(恒定的基质浓度、恒定的产物浓度、恒定的pH、恒定菌体浓度、恒定的比生长速率)下生长的发酵方式。

补料分批发酵的概念:又称半连续发酵或流加分批发酵:是指在分批发酵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发酵方式。

3、发酵工艺控制的目的及内容1)工艺条件控制的目的:就是要为生产菌创造一个最适的环境,使我们所需要的代谢活动得以最充分的表达,从而生产出过量的代谢产物。2)发酵工艺控制的主要内容:营养基质和菌体浓度、温度、pH值、通气和搅拌、泡沫、二氧化碳、发酵终点的判断。

4、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产热因素:生物热、搅拌热、通气热。散热因素:蒸发热、辐射热

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的影响:a.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不同微生物不同、同一微生物不同培养条件不同。b.影响各种酶的反应速率和酶的特性。c.影响发酵液的物理性质。d.影响生物合成的方向。

最适发酵温度的选择和控制:a.在发酵的整个周期内仅选一个最适培养温度不一定好。b.温度的选择要参考其它发酵条件。c.温度的选择还应考虑培养基成分和浓度。总之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通过实验和实际生产过程研究其规律性,最终有效提高产物的产量。

5、发酵过程的溶氧变化规律及控制

发酵过程的溶氧变化规律:

1)发酵前期:由于微生物大量繁殖,需氧量不断大幅度增加,此时需氧超过供氧,溶氧明显下降。

2)发酵中后期,溶氧浓度明显地受工艺控制手段的影响,如补料的数量、时机和方式等。

3)发酵后期,由于菌体衰老,呼吸减弱,溶氧浓度也会逐步上升,一旦菌体自溶,溶氧就会明显地上升。溶氧的控制措施:

1)调节通风与搅拌。2)限制基础培养基的浓度,使发酵器内的生物体浓度维持于适当水平;并以补料

方式供给某些营养成分而控制菌体生长率和呼吸率。3)改善发酵液的黏度。

6、发酵过程中pH对发酵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pH影响酶的活性。2)pH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状态。3)直接影响代谢过程:pH影响培养

基某些营养物质和中间代谢产物的解离,影响微生物对这些物质的利用,从而引起菌体代谢过程的不同,使代谢产物的质量和比例发生改变,影响代谢产物的合成。

7、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1)碳源种类和浓度碳源种类:快速利用碳源(分解代谢产物阻遏)、缓慢利用碳源。碳源浓度:不同微生物不同,同一微生物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如培养基中碳源含量超过5%时,细菌生长不良;酵母和霉菌可耐受200g/L的葡萄糖浓度。

(2)氮源的种类和浓度:氮源种类和浓度对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产生影响,不同的产物,需要不同的氮的浓度不同。·不同种类的氮源对发酵的影响:速效氮:有利于菌体的生长、不利于某些代谢产物的合成;迟效氮:可延长次级产物的分泌期、提高其产量。但过量时也易促进菌体生长。·氮源的浓度对发酵的影响:1)过高时导致细胞脱水死亡;2)过低菌体营养不足,影响产物合成。3)不同的发酵所需氮源浓度不同,各有一个合适的C/N比;4)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所需氮源浓度不同:菌体生长阶段、产物合成阶段。

(3)磷酸盐的浓度:磷酸盐的浓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合成有一定影响;

菌体生长和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所需浓度相差悬殊:菌体生长所需的磷酸盐浓度为:0.32~300mmol/L;次级代谢产物所允许的最高浓度为:1mmol/L。

8、发酵终点的检测与控制

1)判断发酵终点时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类型的发酵,要求达到的目的不同,因而对发酵终点的判断标

准各有不同。

2)一般终点判断标准归纳起来有两个:即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成本)

主要检测有:产物浓度、过滤速度、氨基酸、菌丝形态、DO(溶氧)、pH值、培养液的外观、粘度等。发酵终点的控制:?如以提高总的生产率就要缩短发酵周期,就要在产物合成速率较低时结束发酵。

9、直接状态参数包括哪些?

直接状态参数:包括:物理参数、化学参数、生物参数

1、物理参数:(1)温度、(2)压力、(3)搅拌转速、(4)搅拌功率、5)空气流量、6)粘度、(7)浊度

2、化学参数(1)pH 、(2)基质浓度、(3)溶解氧(DO)浓度、(4)氧化还原电位、(5)产物浓度、

(6)尾气O

2浓度和CO

2

浓度、

(7)其它参数:菌体RNA, DNA含量,以及ATP, ADP, AMP体系,NAD(P)-NAD(P)H

体系。

3、生物参数:菌(丝)体浓度(生物量biomass)

10、发酵过程参数检测的方式

1、利用仪器进行在线检测所用仪器:传感器。

用于测定:罐温、压力、空气流量、电机显示搅拌转速等,以及测量状态参数pH、溶CO2和溶氧等。2、从发酵罐中取样品进行离线检测

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湿化学法、分光光度、原子吸收、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核磁共振(NMR)等。

测定参数:发酵中的基质(糖、脂质、盐、氨基酸)、前体和代谢产物质(抗生素、酶、有机酸和氨基酸)以及菌量等。

1、发酵异常现象、原因、防治

1)消耗缓慢(菌体生长差)。原因:产生菌孢子和种子质量不好、发酵条件差、培养基质量差(灭菌不当)等。措施:补充合适的氮源,或磷酸盐,提高发酵温度。

2)pH异常。原因:培养基原料差、灭菌不彻底、加糖过于集中等。措施:可通过加酸或碱调节。最好加入一些生理酸性或碱性盐或缓冲液来调节。

3、溶氧水平异常。原因:染菌。染菌的种类:好氧菌、厌氧菌。措施:检查无菌空气、管道是否渗漏。4)泡沫过多。原因:种子过嫩或过老,致使菌体生长差、代谢速度慢,蛋白质胶体物质多。培养基灭菌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培养基成分受到破坏。措施:接种优质种子、对培养基进行合理灭菌。

5)菌体浓度过高或过低。原因:由于温度、氧气、培养基、种子质量、菌体自溶等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或感染噬菌体等,导致发酵液中微生物的浓度过高或过低。

微生物的浓度过低,发酵液转稀:指发酵尚未进入放罐阶段,发酵液就变稀。(1)原因:感染噬菌体、培养条件不合适。(2)措施:防噬菌体、控制合适培养条件。

未知的其它原因:可补充氮源促菌丝生长,或补充碳源也可。

微生物的浓度过高,发酵液过浓:(1)原因:氮源过多,菌丝生长快、浓度大,从而降低发酵液中溶解氧的浓度,影响发酵正常进行。(2)措施:补入大量的水。

2、工业生产中检查发酵染菌的方法(一)显微镜检查:细菌用革兰氏染色,必要时进行芽孢染色和鞭毛染色,霉菌、酵母菌可直接观察。(二)肉汤培养检查法:(1)液体培养基的检查:将需要检查的样品接入经灭菌,并经过检查无菌的肉汤培养基中,放置37℃和27℃分别培养24h,进行观察,并取样镜检。(2)无菌空气的检查:将葡萄糖酚红肉汤培养基装在吸气瓶中,灭菌后,37℃培养24h,若培养液未变浑浊,表明吸气瓶中的培养液是无菌的,把过滤后的空气引入吸气瓶中,培养后,若培养液变混或变黄色,表明空气中仍有杂菌,说明过滤系统有问题。(三)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1)平板划线培养:固体平板置培养箱中37℃,保温24h,检查无菌即可使用。将需要检查的样品在无菌的平板上划线,分别置37℃、27℃培养,以适应嗜中温和低温菌的生长,一般在8h后即可观察。培养后,若出现与生产菌株形态不一的菌落,表明可能被杂菌污染。(2)噬菌体检查——双层平板培养法:底层同为肉汁琼脂培养基,上层减少琼脂用量,先将灭菌的底层培养基溶后倒平板,凝固后,将上层培养基溶解并保持40℃,加生长菌作为指示菌和待测样品混合后迅速倒在底层平板上,置培养箱保温经12~20h观察有无噬菌斑。(四)发酵过程的异常现象观察法:1)溶解氧水平异常变化显示染菌。2)pH异常变化显示染菌。3)排气中CO2异常变化显示染菌。

3、生产过程中杂菌污染的途径(原因)

发酵中染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无菌空气带菌、设备渗漏、种子带菌、灭菌不彻底、操作失误和技术管理不善等。

4、如何防止生产中的染菌问题1)严格按操作工艺进行 2)投产前进行整个发酵系统的无菌测试。

3)严格工人的管理 4)加强在线检测技术 5)定期对设备维修

1、种子罐:

发酵罐的概念:是为一个特定生物化学过程的操作提供良好而满意的环境的容器。

发酵罐的容积实验室发酵罐:1~50L;中式发酵罐:50~5000L;生产规模的发酵罐:5000L以上。

2、发酵罐的类型

1)按微生物生长代谢需要分类:好氧发酵罐和厌氧发酵罐

2)按照发酵罐设备特点分类:·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非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

3)按容积分类:实验室发酵罐: 1~50L;中试发酵罐:50~5000;生产规模的发酵罐:5000L以上。

常用的机械通风发酵设备:包括循环式,如伍式发酵罐,文氏管发酵罐,以及非循环式的通风式发酵罐和自吸式发酵罐等

厌氧发酵设备基本结构

1)能封闭;能承受一定压力;有冷却设备;罐内尽量减少装置,消灭死角,便于清洗灭菌。

2)它的容积常大于50m3,H:D=1~2,罐的上、下部都是锥形的。

3)上部有物料口,冷却水口,CO2和气体出口、人孔和压力表开口等。

4)温度控制采用罐内蛇管和罐外壁直接水喷淋相结合,排料管在罐的底部。

1、下游加工的目的意义:发酵液中杂质含量较多,代谢产物的浓度较低,低浓度的发酵产品不能直接

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或产品。要获得合格生化产品,保证发酵产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并且不浪费其它有用的物质。必需对需要的生化产品进行分离和纯化等下游加工。

2、下游工程加工流程和方法

1)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A、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 B、杂蛋白的除去 C、菌体细胞和细胞碎片的去除D、色素及其它物质的去除E、调节适宜的pH值和温度

2)发酵产物的固液分离,方法:A、离心分离B、过滤

3)细胞破碎,方法:(一)化学法酸热法、化学渗透法(二)机械法、匀浆法、研磨法、超声波法、球磨破碎法(三)其它破碎方法:冻结-融化法(亦称冻融法)、干燥法、酶溶法

4)细胞碎片的分离方法:离心分离法、两水相萃取法。

5)发酵产物的初步纯化方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固相析出分离法(如沉淀法)、溶剂萃取法、膜过滤法

6)发酵产物高度纯化方法:沉淀、超滤、层析、电泳、高效液相

7)精制方法:结晶法、色谱分离(层析分离)、离心法、膜分离法

8)成品加工方法:干燥、冷冻干燥、浓缩、无菌过滤、加稳定剂等。

发酵工程的“三废”:废渣、废气和废水。

1.废渣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物质:1)废菌体。2)未被代谢的悬浮固体。3)原料。4)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多种生理活性物质。5)预处理发酵液时加入的重金属或凝聚剂等成分。

2.废气主要有: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有机物。

3.废水:主要是经提炼后的废发酵液。如蒸馏回收溶媒后的残余液、离子交换后的废液,以及染菌倒罐的废液等。废水主要含有的物质:有机物、悬浮固体。一般不含重金属和剧毒的化学物质。废水的特点:污水量大、有机物含量丰富。BOD数值超标。一般无毒,但对环境污染大。

康复治疗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康复治疗技术考试试卷 班级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脑性瘫痪:指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 伤综合征。 2、OT:指应用与日常生活及职业有关的各种作业活动或工艺过程,指导残疾者或部分 恢复功能的患者参与选择性活动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3、关节松动术:是指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之内,完成的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 法操作技术。 4、ADL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5、肩-手综合征:脑卒中的一种并发症,,表现为突然的手部肿痛皮温升高,掌指关节、 腕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外周神经受损的三种类型是(),(),()。 2.中频脉冲电疗法包括()、()、()。 3.正常人握力指数应大于(),正常人捏力应为握力的()。 4.CVA分()、()、()三期。 5.三叉神经分为()、()、()三支。 6.运动处方内容包括()、()、()、()。 7.最大吸氧量正常人在()时最大。 8.上臂假肢最好保留()的长度 答案:1. 神经失用轴索断裂神经断裂 2.音频电疗法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 3.50 30% 4.痉挛期软瘫期恢复期 5. 眼支上颌支下颌支 6.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度 7. 20岁 8. 18cm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分,共30分) 1.高频电疗法的频率是(B) 2.直流电疗法中哪一极下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A) A.阳极 B.阴极 C.阴阳极下皆降低 D.阴阳极下皆升高 3.以直流电促进骨折愈合时,放入骨折处的电极为( A) A.阳极 B.阴极 C.阴阳极下皆可 D.阴阳极下皆不可 4.镇痛作用较好的低频电流频率是(*D) 5.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导入皮下的离子一般在皮下(B) B1cmC2cmD3cm 6.关于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人工心脏起搏器属于FESB刺激膈神经可以调整呼吸.C.刺激膀胱有关肌肉可以改善排尿功能D.适用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患者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康复医学 名词解释: 1、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尽管有的病理变化无法消除,但经过康复,仍然可以达到个体最佳生存状态。 2、医学康复:或称医疗康复,是指通过医学或医疗的手段来解决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或者说是通过医学的手段来达到康复的目的。 3、康复治疗: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专科治疗手段,最大限度的改善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 4、旋转轴:骨骼会在一个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围绕关节旋转,而轴的位置就在关节的凸面.(例如:肩关节在三个平面上运动即有三个旋转轴.屈曲和伸展沿外轴即冠状轴旋转,外展和收沿着前后即矢状轴进行,旋和外旋沿着垂直轴进行.) 5、原动肌:在运动的发动和维持中一直起主动作用的肌肉. 6、拮抗肌:指与运动方向完全相反或发动和维持相反运动的肌肉. 7、固定肌:为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的动力作用,需将肌肉近端附着的骨骼充分固定,起这一作用的肌肉为固定肌. 8、协同肌:一块原动肌跨过一个单轴关节可产生单一运动,多个原动肌跨过多轴或多个关节,就能产生复杂的运动。这就需要其他肌肉收缩来消除某些因素,这些肌肉可辅助完成某些运动,称为协同肌。 9、等收缩:在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力基本不变,可产生关节的运动。 10、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基本不变,表现为肌力增高,但不产生关节的运动。 11、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可变,但关节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等速收缩也分为向心性和离心性收缩,等速收缩产生的运动称为等速运动。 12、作业治疗: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的和有意义的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以发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及贡献社会。 13、言语治疗:通过各种手段对有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目的:改善言语功能,使患者获得最大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14、构音障碍:指因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造成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瘫痪、肌力异常和运动不协调等而出现的发声、发音、共鸣、韵律等异常。表现为发声困难,发音不准,声响、音调及速度、节律等异常和鼻音过重等言语听觉特征的改变。 15康复辅具:疾病和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需一些专门的器具来加强其减弱的功能或代偿其丧失的功能,这些器械统称为功能性辅助器具或康复辅助器具,简称康复辅具。作用:矫治畸形、弥补功能缺陷、预防功能进一步退化。 16、假肢:用于弥补截肢者肢体缺损,代偿其失去的肢体功能而专门制造、装配的人工肢体。 17、矫形器:是装备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体外器具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矫正四肢、躯干的畸形、或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病并补偿其功能。 18、助行器: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工具。分类:无动力式助行器、功能性电刺激助行器、动力式助行器。 19、生活辅具:指为不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学习和工作的患者设计制作的专门器具。 20、肌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即在做被动运动时,所显示的肌肉的紧度。正常的肌力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平衡运动,使关节

隧道工程期末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1.隧道的构成及分类 隧道构成:主体建筑物(洞身衬砌、洞门) 附属建筑物(通风系统、照明系统、防排水设备、安全设备)隧道分类:按用途(交通、水工、市政、矿山隧道) 按底层(岩石、土质隧道) 按所处位置(山岭、城市、水底隧道) 按施工方法(钻爆法、明挖法、机械法、沉埋法隧道) 按断面形式(圆形、矩形、马蹄形隧道) 按开挖断面大小(特大断面、大断面、中等断面、小断面、极小 断面隧道) 按长度(特长、长、中长、短隧道) 2.隧道洞口位置的选用原则 总原则:早进洞、晚出洞;目的:确保施工、运营的安全 具体原则: 1.洞口应尽可能设在山体稳定、地质较好处,不应设在排水困难的沟谷低洼 中心 2.洞口应尽可能设在线路与地形等高线正交处 3.隧道洞口的路肩设计标高,应高于洪水设计标高 4.边坡、仰坡不宜开挖过高,以保证洞口安全 5.当隧道穿过悬崖陡壁时,可贴壁进洞 6.当洞口地形平缓时:由于选定洞口位置有较大的伸缩范围此时,此时应结 合洞外填方路堑施工难易、路堑排水支农要求、弃碴场地、施工力量及机械设备等情况全面考虑 7.注重环境保护 3.选择越岭隧道的位置主要以什么作为依据? 平面位置与立面位置的选择 (1)平面位置的选择——选择垭口 (2)立面位置的选择——选择高程 4.隧道位于曲线上的缺点以及隧道坡度折减(原因及要求) 隧道位于曲线上的缺点: ⑴建筑限界加宽,增大开挖土石方量,增加衬砌圬工量; ⑵断面变化,支护和衬砌尺寸不一致,技术复杂; ⑶空气阻力加大,抵消部分机车牵引力; ⑷通风条件变坏; ⑸钢轨磨损增大,养护工作量增加; ⑹施工测量困难,精度降低。 坡度折减原因: ⑴列车车轮与钢轨面间的粘着系数降低; ⑵洞内空气阻力增大。 注: ⑴上坡进洞前半个远期货物列车长度范围内,也要折减; ⑵限制最小坡度:≥3‰。 5.隧道净空与界限关系 机车车辆限界—基本建筑限界—隧道建筑限界—隧道净空

康复治疗师考试试卷与答案1学习资料

康复治疗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疗法中属于低频电疗法的是 A 功能性点刺激B. 调制中频电C. 干扰电疗法D. 音乐电疗法 2. 低频电疗法的频率为 A.1-10 KHZ B.0-1KHZ C1-100KHZ .D.1-10KHZ 3. 下列不属于低中高频电疗法的是 A. 超刺激电疗法 B. 干扰电疗法 C. 共鸣电疗法 D. 高压交变电场疗法 4. 直流电疗法中哪一极下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A. 阴极 B. 阳极 C. 阴极与阳极都可以 D. 阴极与阳极都不可以 5.下列选项中属于直流电疗法中电泳的是 A. 阳极下Na+,K+相对较多,水分向阳极迁移 B. 阴极下Na+,K+相对较多,水易向阴极迁移 C. 阳极下Ca2+,Mg2+相对较多蛋白质向阳极迁移 D. 阳极下Ca2+,Mg2+相对较多,蛋白质向阴极迁移 .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阳极下产碱, 阴极下产酸 B. 阳极下产酸, 阴极下产碱 C. 阳极与阴极下均产酸 D. 阳极与阴极下均产碱 7.直流电治疗静脉血栓电极放置为 A. 并排放在静脉血栓处 B. 并置于静脉血栓两侧 C. 阳极放在病灶处 D. 阴极放在病灶处8.直流电促进骨折愈合时的最适电流 A. 10μA B. 15μA C. 20μA D. 25μA 9.镇痛效果较好的低频电流频率为 A.10Hz B. 100Hz C. 257Hz D. 300Hz 10.Bernard 电疗法指 A. 感应电疗法 B. 电兴奋疗法 C. 间动电疗法 D. 干扰电疗法11.音频电疗法的频率为 A.1-10KHz B. 1-12KHz C. 1-15KHz D. 1-20KHz 12.对高频电疗法的叙述是错误的是 A. 小剂量的USW 非热量效应明显 B. 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的非热效应越明显 C. 作用于神经肌肉时亦可引起肌肉收缩 D. 小剂量超短波有刺激骨髓造血的功能 13. 红外线的主要生物学效应为

康复治疗技术复习资料.doc

第一节运动治疗概论 一、选择题 1.进行被动运动时,()项动作时不正确的。 A.在进行过程中可对关节稍加牵拉 B.在活动最后应对关节稍加挤压 C.进行被动运动时可允许有轻微的疼痛 D.瘫痪患者被动运动顺序应从肢体远端至近端 E.身体不参与活动的部分应给予适当支托。 2.靶心率(THR)是指()。 A.与运动中绝不能超过的最高强度相当的心率 B.与运动应该达到的适宜强度相当的心率 C.亚极量负荷时的心率 D.运动终止后5min吋的心率 E.以上都不是 3.下面()项最能反映辅助主动运动。 A.患者完全借助外力的辅助才可完成 B.患者借助自身其他肌肉替代完成 C.患者主动最人努力地用力后,外力辅助下完成的运动和动作 D.患者的肌力已能独自完成运动时,进一步借助外力帮助完成的运动 E.辅助主动运动的力量来源完全由治疗者提供 4.罹患关节主动活动不充分时应做()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A.被动性 B.辅助主动性 C.主动性 D.辅助性 E.强迫性 抗阻运动适用于()级肌力的患者。 A.0级D. 3?4级 B. 1?2级 C. 2~3级E.4~5 级 6.肌力训练适用于()瘫痪。 A.强肓性 B.痉挛性 C.瘡症性 D.任一种 E.迟缓性 7.简化计算的运动靶心率为()。 A. 170-年龄 B. 180-年龄 C. 190-年龄 D. 200■年龄 E. 220■年龄 8.运动处方的最核心部分是()0 A.运动方式 B.运动强度 C.运动持续时间 D.运动频度 E.运动程序 9.当肌力2?3级时应()0 A.以口主主动运动为主 B.以辅助主动运动为主 C.以被动运动为主 D.以摆动运动为主 E.以水屮运动为主

隧道工程复习

一、名词解释 1、隧道: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使用于地表面以下的条形建筑物,其空洞内部净空断面在2m^2以上者均为隧道。 2、垭口:当线路必须跨越分水岭时,分水岭的山脊线上总会有高程较低处,称之为垭口。 3、隧道净空:隧道衬砌的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 4、建筑限界:是指隧道衬砌等任何建筑物不得侵入的一种限界。 5、衬砌内轮廓线:是衬砌的完成线,在内轮廓线之内的空间为隧道的净空断面。 6、衬砌外轮廓线:指为保持净空断面的形状,衬砌必须有足够的厚度(或称最小衬砌厚度)的外缘线。该线又称为最小开挖线。 7、实际开挖线:为保证衬砌外轮廓,开挖时往往稍大,尤其用钻爆法开挖时,实际开挖线不可避免的成为不规则形状。 8、洞门:是隧道两端的外露部分,也是联系洞内衬砌与洞口外路堑的支护结构。 9、明洞:采用明挖法修筑的隧道结构。 10、围岩: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岩体。 11、围岩压力:是指隧道开挖后,围岩作用在隧道支护上的压力,是隧道支撑或衬砌结构的主要荷载之一。 二、填空 1、隧道按用途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与(矿山隧道)。 2、隧道按断面面积分为(特大断面隧道)、(大断面隧道)、(中等断面隧道)与(小断面隧道)。 3、隧道按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为(山岭隧道)、(水底隧道)与(城市隧道)。 4、隧道的特点(隐蔽性)、(施工环境差)、(条形建筑物)与(大量涌水)。 5、隧道勘察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查)与(详细勘察)三个阶段。 6、可行性研究勘察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与(桥隧可行性研究现状)。 7、详细勘察的步骤为(前期的准备工作)、(沿线地质勘察)、(试验)、(整理资料)与(编写详勘报告)。 8、隧道勘察的主要方法有(收集研究既有资料)与(调查与测绘)。 9、隧道勘察的主要手段有(挖探)、(简易钻探)、(钻探)与(地球物理勘探)。 10、隧道的纵坡有(单向坡)与(人字坡)两种;纵坡不小于(0.3%),不大于(3%);控制纵坡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通风问题)与(排水问题)。 11、隧道断面设计主要解决(内轮廓线)、(轴线)与(厚度)三个问题。 12、道路隧道结构构造由(主体构造物)和(附属构造物)两大类组成;主体构造物通常指(洞身衬砌)和(洞门)构造物。 13、衬砌结构的类型有(直墙式衬砌)、(曲墙式衬砌)与(复合式衬砌)等。 14、洞门的形式有(端墙式洞门)、(翼墙式洞门)、(环框式洞门)、(台阶式洞门)与(遮光棚式洞门)。 15、常用的永久衬砌形式有(整体衬砌)、(复合式衬砌)、(拼装衬砌)与(锚喷衬砌)等4种。 16、围岩分级的指标有(单一的岩性指标)、(单一的综合岩性指标)与(复合指标)几种。 17、工程地质调查主要采用(直接观察)与(访问当地群众)的方法。 18、我国隧道排防水采用(“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 19、隧道通风大体分为(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两种方式。机械通风又分为(纵向通风方式)、(半横向通风方式)、(全横向通风方式)与(组合通风方式)四种。 20、围岩压力按作用形态分为(松散压力)、(形变压力)、(膨胀压力)与(冲击压力)。

发酵工程填空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填空题 第一章 1.发酵工业的发展经历了(自然发酵),纯培养技术的建立,(好气性)发酵技术的建立,人工诱变育种,(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的建立,开拓新型发酵原料时期,与(基因操作)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发酵工程技术等六个阶段 2.工业发酵方式根据所用菌种是单一或是多种可以分为单一(纯种发酵)和(混合)发酵。 3.微生物培养(发酵)方式,可以分为(分批培养)(发酵),(连续培养)(发酵),补料分批培养(发酵)三种类型。 4.(发酵工程)是连接生物技术上下游过程的重要枢纽;(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一个主要途径。 5.发酵工程发展史可分为三个发酵技术阶段:在 1910 以前为(自然)发酵技术阶段;深层培养生产青霉素属于(近代)发酵技术阶段;现代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就是以(基因工程)为首要标志。 第二章 1.常用工业微生物可分为:(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四大类。 2.在培养基中掺入可溶性淀粉、酪素或 CaCO3 可以分别用于检测菌株产(淀粉)酶、产(蛋白)酶或产(酸)能力的大小。 3.(自然选育)是指对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未经人工诱变或杂交处理的情况下)进行分离和纯化,择优选取微生物菌种的方法。 4.工业微生物育种的基本方法包括自然选育、(诱变育种)、代谢控制育种、(基因重组)和定向育种等;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基因工程技术而进行的诱变育种称为(杂交育种)。 5.由于自发突变的作用而引起某些优良特性变弱或消失的现象称(菌种衰退)。 6.常用菌种保藏方法有(斜面)、沙土管、(液体石蜡)、真空冷冻等保藏法等。 7.(自然选育)方法简单易行,但获得优良菌种的几率小,一般难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8.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稀释法)、划线法、(单细胞)挑选法、选择培养基分离法等方法。 9.富集培养目的就是让(目的菌)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10.工业微生物菌种可以来自(自然分离),也可以来自从微生物菌种保藏机构与(工业单位)获取。 11.从自然界(获得目的菌的)分离和筛选微生物菌种,一般分为采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初筛和复筛)等步骤。 12.(透明圈)法在固体培养基中渗入溶解性差、可被特定菌利用的营养成分,造成浑浊、不透明的培 养基背景,所筛选的菌落周围就会形成透明圈。 13.(变色圈)法在底物平板中加入指示剂或显色剂,使所需微生物能被快速鉴别出来。 14.(生长圈)法将待检菌涂布于含工具菌并缺少工具菌营养物的平板上培养,若能合成平板工具菌所需的营养物,在该菌株的菌落周围工具菌便会形成一个混浊的生长圈。 15.(富集培养):是根据微生物生理特点,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将样品加到培养基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目的微生物迅速生长繁殖,数量上占了一定的优势,从中可有效分离目的菌株。 第三章 1.氨基酸,蛋白质,核苷酸,核酸,多糖,脂肪酸,维生素等,是各种不同种生物所共有的(初级代谢产物)。 2.抗生素、生长刺激素、维生素、色素、毒素、生物碱是由特定物种在特定阶段产生,且受环境影响很大的(次级代谢产物)。 12.发酵动力学主要内容为(细胞生长)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及产物形成动力学。 13 微生物调节其代谢采用调节(酶活性)、(酶合成量)、细胞膜的透性的三种方式。 第四章 1.实验室中配制固体培养基要加(0.2%~0.7%)琼脂或 5~12 %明胶等剂,(1~2%)培养基的琼脂用量则为半固体 2.天然的(孢子)培养基主要有:麸皮培养基、小米培养基、大米培养基、玉米碎屑培养基等。 3.(种子)培养基有供菌体大量繁殖的营养基质,营养成分要求比较丰富和完全,能维持稳定的(p H),最后一级的种子培养基的成分最好能较接近(发酵)培养基。 4.(发酵)培养基常用分批补料的方式来满足生长和合成两阶段不同的代谢需求。 5.发酵培养基的成分中必包含(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五大营养要素,还根据需要添加前体和产物促进剂。 6.工业上常用(葡萄糖)为淀粉水解糖,但要达到一定的质量指标。 第五章 1.(高压蒸汽灭菌法)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是灭菌效果最好、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 2.经5~7 分钟后受紫外线照射的空气,才能使氧气产生(臭氧)。因此消毒时间应从灯亮 5-7 分钟后计时。 3.30w 的紫外线灯管有效照射距离为(25~60),时间为(25~30)分钟

康复治疗考试题

1.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地位哪一个不正确( C ) A.现代医学由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和康复医学构成。 B.综合医院必须加强康复医学科建设。 C.康复医学尚未纳入临床医学一级学科。 D.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强调“六位一体”,其中康复是一个重要内容。 E.康复医学更接近于新医学 2.关于康复论述不正确的是(B ) A.康复是一种观念、指导思想 B.康复工作在疾病后期进行 C.康复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 D.康复要求残疾者本人,其家庭及所在社区均参与康复服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E.康复必须渗透到整个医疗计划内 3.现代医学是由哪几部分组成:(D) A,残疾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 B,康复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C,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 D,康复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E ,康复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 4.康复的内涵哪个不正确(A) A,采用单一措施 B,以残疾者和病人的功能障碍为核心 C,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 D,以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E,使残疾者达到自立,成为社会的整体,有较好的生活质量 5.关于医疗康复与康复医学的概念(E) A.两者是相同的 B.前者以残疾人为对象,后者以病人为对象 C.前者限于康复治疗,后者还包括评定和预防 D.前者用药物、手术方法,后者用物理/运动疗法 E.前者是全面康复的一个侧面,后者是医学的一个分支 6.世界卫生组织1981年修订的康复定义最重要的是增加(E) A.教育的措施 B.职业的措施 C.社会的措施 D.康复工程的措施 E.使残疾人不受歧视地成为社会的整体 7.康复医学的三大原则是(B) A.治病救命、增进健康、恢复功能 B.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C.预防为主、中西结合、综合治疗 D.躯体康复、心理康复、社会康复 E.生命在于运动、预防重于治疗、改善生存质量 8.残疾包括:(C) A,残损,残障B,残能,残障C,残损,失能,残障D,残损,残能E,残疾,残能

隧道工程(自考复习资料)

新奥法:奥地利隧道施工法,是奥地利工程师布希维首先提出来的。以控制爆破为开挖方法,以 喷射混凝土和锚杆作为主要支护手段,通过检测控制围岩的变形,动态修正设计参数和变动施工 方法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锚喷支护技术基础上总结 和发展起来的。 锚喷支护:是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结构组合起来的支护形式。 喷射混凝土是利用高压空气将掺有速凝剂的混凝土混合料通过混凝土喷射机与高压水混合喷射到 岩面上迅速凝结而成的。 实际开挖线:为保证衬砌外轮廓,开挖时往往稍大,尤其是用钻爆法开挖时,实际开挖线不可避 免的成为不规则形状,因为比衬砌外轮廓线大,有成为超挖线。衬砌内轮廓线:衬砌的完成线在 内轮廓之内的空间,即为隧道的净空断面。衬砌外轮廓线:外保持净空断面的形状,衬砌必须有 足够的厚度的外缘线,也称为最小开挖线。 墙效应:隧道边墙给驾驶员带来的唯恐和冲撞的心里影响。 隧道净空: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包括隧道建筑限界通风及其他所需的断面积。 支护结构通常分为初期支付(一次支护)和永久支护(二次支护、二尺衬砌)。一次支护是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加固岩体和阻止围岩的变形、坍塌而设置的临时支护措施(木支护、型钢支护、 锚喷支护等。)二次支护是为了保证隧道净空和结构的安全而设置的永久性衬砌结构,有整体衬砌、复合衬砌、拼装衬砌、锚喷衬砌等。 围岩压力:隧道开挖后,围岩作用在支护上的压力,是隧道支撑和衬砌结构的主要荷载之一。其 性质、大小、方向以及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对正确进行隧道设计和施工有很重要的影响。 空间效应:洞室在掘进过程中,由于受到开挖面的约束。使开挖面附近的围岩不能立即释放其全部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开挖面的空间效应。 弹性抗力:约束着衬砌变形的围岩,相应的产生被动抵抗力,即为弹性抗力。 隧道: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使用于地表以下的条形建筑物,其空洞内部净空面积在2平方米以上者均为隧道。 曲墙式衬砌:对于Ⅳ级以下围岩中,水平压力较大,为了抵抗较大的水平压力把边墙也做成曲线 形状,当基础条件较差时,防止衬砌沉陷,抵抗底鼓压力,使衬砌做成环形封闭结构可以设置仰 拱。 直墙式衬砌:通常用于垂直围岩压力大、水平围岩压力小的情况,一般用于ⅠⅡ级围岩,有时也 用于Ⅳ级。 隧道亮度曲线:沿隧道轴线,由入洞外的接近段、过渡段、中间段直至出口段,司机在白天所需 要的路面亮度变化曲线,称为亮度曲线。 纵向式通风:从一个洞口直接引入新鲜空气,由另一个洞口把污染空气排出的方式,与自然通风 原理是相同的。 半衬砌:拱圈直接支承在坑道围岩侧壁上时,称为半衬砌。 越岭隧道:从一个水系进入另一个水系,路线为穿越分水岭而修建的隧道。 简答题 新奥法施工的原则: 1.少扰动; 2.早喷锚; 3.勤测量; 4.紧封闭。分全断面法、台阶法、分部开挖法。 隧道综合治水的原则:为避免和减少水的危害,我国隧道工作者总结出“截、堵、排相结合”的 综合治水原则,并以模筑混凝土衬砌作为防水(治水)的基本措施。 截:在隧道以外将地表水和地下水疏导截流,使之不能进入隧道工程范围内; 堵:以衬砌混凝土为基本防水层,其他防水材料为辅助防水层,阻隔地下水,使之不能进入隧道 内的防水措施,必要时可采用注浆堵水措施。 排,认为设置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出隧道。 结合,就是因地制宜、综合考虑、适当选择治水方案、做到技术可行、费用经济、效果良好、保

第三章 工业发酵菌种

第三章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 微生物发酵工业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现代工业,它是以培养微生物进行发酵为主。而在这个过程中,优良的菌种是一个现代化的发酵工业必不可少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他如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先进的设备,则是为了更充分发挥优良菌种的性能而设计的。 第一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选育 第二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改良 第三节发酵工业中菌种的退化 第四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第五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扩大培养 第一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选育 一般来说,从自然界直接分离到的菌种,不能立即适应实际的生产需要,只有通过选育,才能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改进产品质量直至简化工艺。在微生物发酵工业中生产菌种的选育方法有:?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选育 ?菌种的改良 第一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选育 一、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二、微生物常规育种 三、根据代谢的调节机理选择高产突变菌株 一、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从自然界分离新菌种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采样 2、增殖培养 3、纯种分离 4、性能测定 1、采样 采样地点的确定要根据筛选的目的、微生物的分布概况及菌种的主要特征与外界环境关系等,进行综合、具体地分析来决定。如果不了解某种生产菌的具体来源,一般可以从土壤中分离。 ①、确定选好地点 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壤几十克,盛入预先消毒好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情况等,以备查考。 ②、尽快分离 一般土壤中芽孢杆菌、放线菌和霉菌孢子忍耐不良环境能力较强,不太容易死亡。但一般应尽快分离。

③、酵母菌或霉菌类微生物采样 酵母菌或霉菌类微生物,它们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比较多,一般又喜欢偏酸环境,所以在普通植物花朵、瓜果种子及腐植质等上面比较多。 2、增殖培养 收集到的样品,如含有所需的菌种较多,可直接进行分离。如果样品含有所需要的菌种很少,就要设法增加该菌种的数量,进行增殖(富集)培养。 富集培养: 富集培养就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之间的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出特定的环境条件,使仅仅适应于这种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的微生物的分离方法。人们能够利用这种方法很容易地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要的特定微生物。富集的条件可根据所需分离的微生物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多个方面进行选择,如温度、紫外线、高压、光照、氧气、营养等许多方面。 3、纯种分离 通过增殖培养还不能得到微生物单一的纯种,有必要进行分离纯化,来获得纯种。 这是因为生产菌种在自然条件下通常是与各种菌混杂在一起的。 纯种的分离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划线法和稀释法。 ①、划线法 ①、划线法——是将含有菌样的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有规则的划线培养。 ?扇形划线法、 ?方格划线法 ?平行划线法等 菌样经过多次从点到线的稀释,最后经培养得到单菌落。 ②、稀释法。 是通过不断地稀释使被分离的样品分散到最低限度,然后吸取一定量注入平板,使每一微生物都远离其他微生物而单独生长成为菌落,从而得到纯种 ③、两种方法的比较 ③、两种方法的比较 ?划线法简单较快; ?稀释法在培养基上分离的菌落单一均匀,获得纯种的机率大,特别适宜于分离具有蔓延性的微生物。 为了提高筛选的工作效率,除增殖培养时应控制增殖条件外,在纯种分离时,培养条件对筛选结果影响也很大,一般可通过: ?控制营养成分 ?调节培养基PH ?添加抑制剂

传统康复考试试题讲解学习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康复”的主要目的是解决(D ) A.疾病预防 B.治愈疾病 C.治疗残疾 D.功能障碍 E.卫生保健 2.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手段不包括(C) A.针灸 B.气功 C.作业治疗 D.推拿 E.拔罐 3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A) A.皇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诸病源候论 D.脾胃经 E.五十二病方 4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两大特点是(A ) A.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 B.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C.脏象学说 D.元气学说 E.经络学说 5.中医七情不包括(D) A.喜 B.怒 C.忧 D.痴 E.思 6.传统康复独特的治疗原则不包括(C ) A.调整阴阳 B.协调脏腑 C.药物治疗 D.调理气血 E.扶正祛邪 7.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理论基础(A) A.先秦 B.唐 C.宋 D.明 E.清 8,。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起源最早追溯与( D ) A.解剖学 B.病因学 C.病机学 D.中国传统哲学 E.病理学 二.多选题 9.指导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核心思想的(AB ) A.整体康复 B.辨证康复 C.综合康复 D.全面康复 E.早期康复 10.传统康复医学的理论与康复技术的学术繁荣时期为(BDE) A.唐 B.宋 C.明 D.金 E.元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十二经循行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D ) A.胸部 B.头面部 C.上肢部 D.手足部 E.下肢部 2.以“手足、阴阳、脏腑”命名的是(C) A.十二别经 B.十五络脉 C.十二经脉 D.奇经八脉 E.十二皮部 3.小肠经和心经衔接于( B ) A.无名指 B.小指 C.中指 D.食指 E.拇指 4.下列穴位中,不属于足阳明胃经的是(C ) A.足三里 B.天枢 C.中脘 D.丰隆 E.内庭 5.足三阳经在躯体的分布规律是(E ) A.太阳在前,阳明居中,少阳位后 B.阳明在前,太阳居中,少阳位后 C.少阳在前,太阳居中,阳明位后 D.太阳在前,少阳居中,阳明位后 E.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位后 6,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C) A.足阙阴肝经与手阳明大肠经 B.手阙阴心包经与手太阳小肠经 C.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 D.足少阳胆经与手阙阴心包经 E.足太阳脾经与手太阳肺经 7.患儿男,7岁。夜睡后不知排尿,常在尿床后方完全清醒,尤其当阴雨天活冬季加重,常每夜遗尿2~3次,怕冷,近3年症状加重。若选取下列穴位治疗,最佳的是(A ) A.气海 B.关元 C.中极 D.水分 E.阴陵泉

隧道工程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打印版】

1.水工隧道:引水隧洞、尾水隧洞、导流隧洞、泄洪隧洞、排沙隧洞 矿山隧道:运输巷道、给水巷道、通风巷道 2. 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的总要求: (1)查明隧道通过地段的地形地貌、底层岩性、构造; (2)查明隧道是否通过煤层、膨胀性地层及有害矿体等; (3)查明不良地质特殊地质对隧道通过的影响,特别是洞口位置及边坡仰坡影响; (4)查明隧道附近井、泉的分布情况,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水质来源; (5)对深埋隧道做隧道地温升温预测; (6)综合分析岩性、构造、地下水分析围岩级别; (7)在隧道洞口需要接长明洞,查明洞底工程地质条件; (8)查明横洞、平行导坑、竖井、斜井等工程地质条件。 3. 地层、岩性调查时要特别注意软弱岩层和特殊岩层的分布和厚度。 4.岩体的基本工程性质: ①岩体是处于一定的天然应力作用之下的地质体; ②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均匀; ③岩体是由结构面分割的多裂隙体; ④岩体具有各向异性; ⑤岩体具有可变性。 5. 初始应力:天然应力这种状态是指岩体在天然状态下所具有的内在应力,可称之为岩体的初始应力,也称地应力。 6. 岩体的初始应力主要是由于岩体的自重和地质构造作用和地质低温作用引起的。地温在深部岩体中作用明显。 7. 岩体中的结构面按成因可以分为:(1)原生结构面(2)构造结构面(3)次生结构面 8. 风化作用普遍存在,风化作用随着深度逐渐减弱,改变了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不同风化程度的岩体物理力学性质不同。 9. 风化岩石按风化的剧烈程度分为若干级:全风化带W4、强风化带W3、中风化带W2、弱风化带W1核微风化带(新鲜)五带。

10.岩石的质量指标:RQD=求和li/L*100% 12.不同岩体条件中开挖隧道后岩体所表现出的性态分为:充分稳定、基本稳定、暂时稳定和不稳定四种。 13.围岩分级的基本要素:(1)与岩性有关(2)与地质构造有关(3)与地质状况及岩性综合因素有关。 14. 以岩石强度为基础的分级方法分为:坚石、次坚石、松石和土。 15. 以岩石质量为指标的分级方法--RQD法 RQD=(10cm以上岩芯累计长度)/(单位钻孔长度)*100% 16.综合多因素提出的分级方法: 岩体质量--Q分级法 Q=RQD/Jh*Jr/Ja*Jw/SRF 17. 目前铁路隧道围岩分级采用以围岩稳定性为基础的分级方法。 18. 围岩基本分级应由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因素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基本质量指标BQ,综合进行初步分级。 19. 根据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Rc分为5级:极硬岩、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 Rc>60 30~60 15~30 5~15 Rc<5 20.隧道级别修正:围岩级别应在基本分级的基础上,结合隧道工程的特点,考虑地下水状态、初始地应力状态等必要的因素进行修正。 22.地下水对围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软化围岩;②软化结构面;③承压水增加滑动力,使围岩失稳。 23.风化作用的影响:隧道洞深埋深较浅,应根据围岩受地表的影响状况进行修正。当围岩为风化层时应按风化层的围岩基本分级考虑。围岩仅受地表影响时,应较相应围岩降低1~2级。 24.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用岩体完整性系数Kv表示 第三章隧道线路及断面设计 1.选择越岭隧道的位置主要以选择垭口和确定隧道高程两大因素为依据。 2.越岭线上选址:宁长勿短、宁深勿浅、避免洞口深挖

(完整版)发酵工程与设备习题答案

第一章 1.简述发酵工程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它是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技术学的原理,大规模(工厂化)培养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生产生物量或产物的科学。发酵工程可分为上游工程、中游工程和下游工程。 生产微生物细胞(或生物量); 生产微生物的酶;●生产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产基因重组产物;?将一个化合物经过发酵改造其化学结构——生物转化。 2.什么叫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在哪些生长时期形成的?其与初级代谢产物有什么关系? 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原料通过次级代谢合成的,对自身无明确生理作用的代谢产物叫次级代谢产物。关系:先产生初级代谢产物,后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初级代谢是次级代谢的基础;次级代谢是初级代谢在特定前提下的继续与发展。 3.发酵过程有哪些组成部分? 用于菌种扩大培养和发酵生产用的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发酵罐和辅助设备的灭菌;●足量的高活性、纯培养的接种物;?在适宜条件的发酵罐中培养菌体生产产物;?产物的提取和纯化;?生产过程的废物的处理。 第二章 1.发酵工程菌株的选育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自然选育:自发突变率低,变异程度较轻微,变异过程十分缓慢;自发突变不定向,负向变异可能性大,正向变异可能性小 诱变育种:方法简单,快速,收效显著。 原生质体融合:打破种属间的界限,提高重组频率,扩大重组幅度。 杂交育种:使不同菌株的优良性状集中在重组体中,扩大变异范围,具有更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基因工程育种:按人们的愿望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定向变异。 2.发酵工程对菌种有何要求?菌种的分离和筛选基本流程是怎样的? 要求:能大量高效合成产物;发酵培养基原料廉价;培养条件容易控制;易于液中提取产物;不易污染其它杂菌和噬菌体;无毒无害;性能稳定,不易退化

康复治疗系物理治疗学考试题答案

康复治疗系物理治疗学考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持续性被动活动(CMP):是利用机械或电动活动装置,是肢体能进行持续性,无疼痛,在○1 一定范围内的被动活动。 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卧→坐→站→行走。 向心性收缩:指在肌力训练中,是肌肉产生向心性收缩的一种训练方式。 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状 态。 步行周期:是指完成一个完整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指自一侧腿向前迈步该足跟着地时 起至该足跟再次着地时止所用的时间,称为一个步行周期 神经发育疗法: 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Kabat —Knott—Voss技术(又称PNF技术),这些技术具有以下共同特 点。①治疗原则,以神经系统作为治疗重点对象,将神经发育学、 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法则应用到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治 疗中。②治疗目的,把治疗与功能活动特别是日常生活活动(ADL) 结合起来,在治疗环境中学习动作,在实际环境中使用已经掌握 的动作并进一步发展技巧性动作。③治疗顺序,按照头-尾,近端 -远端的顺序治疗,将治疗变为学习和控制动作的过程。在治疗中 强调先做等长练习(如保持静态姿势),后做等张练习(如在某一 姿势上做运动);先练习离心性控制(如离开姿势的运动),再练 习向心性运动(如向着姿势的运动);先掌握对称性的运动模式, 后掌握不对称性的运动模式。④治疗方法,应用多种感觉刺激, 包括躯体、语言、视觉等,并认为重复强化训练队动作的掌握、 运动控制及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⑤工作方式,强调早期治 疗、综合治疗以及各相关专业的全力配合如物理治疗(PT)、作业 治疗(OT)、言语治疗(ST)、心理治疗以及社会工作者等的积极 配合;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主动参与,这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素。 联合反应:是脑卒中后的一种非随意性的运动和反射性的肌张力增高。如当 健侧肢体用力过度时,患侧肢体出现相应的动作,这种反应称为 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脑卒中后患侧肢体出现的一种不可控制的特定运动模式,即当一 个关节试图活动时,相连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随之活动,在用 力活动时表现更为突出。 关节挛缩:关节外软组织痉挛、收缩而致关节活动受限者称为关节挛缩。 关节松动技术: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中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治疗师在患者环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手法操作技术,临床上用来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疼痛、活动受限或僵硬等,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等特点 二、填空题

隧道工程复习资料(网上)

隧道工程复习资料 1.隧道的定义及分类? (1)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平方米的洞室。(2)(一)交通隧道 1.铁路隧道 2.公路隧道 3.水底隧道 4.地下铁道 5.航运隧道 6.人行地道(二)水工隧道 1.引水隧道 2.尾水隧道 3.导流隧洞或泄洪隧洞 4.排沙隧洞(三)市政隧道1.给水隧道2.污水隧道3.管路隧道4.线路隧道5.人防隧道(四)矿山隧道1.运输巷道2.给水巷道3.通风巷道1.选择越岭隧道位置的两大因素:选择哑口、确定隧道高程。 2.河谷线上,隧道位置选择多年实践总结一条经验:“宁里勿外”意思是河谷线上,隧道位置稍向内靠为好。 3.隧道洞口位置选择的原则:早进晚出. 4.隧道洞口位置选择的依据:1.洞口不应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在一般情况下垭口沟谷在地质构造上是最薄弱的环节,常会遇到断层带、古坍方冲积土等不良地质。2.洞口应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如断层、滑坡、岩溶及避开地表水汇集处。3.当隧道线路通过岩壁陡立,基岩裸露处时,最好不刷动或少刷动原生地表,以保持山体的天然平衡。4.减少洞口路堑段长度,延长隧道,提前进洞。 5.洞口线路宜于等高线正交。当线路位于有可能被水淹没的河滩或水库回水影响范围以内时,隧道洞口标高应高出洪水位加破浪高度,以防水灌入隧道。7.为确保洞口稳定安全,边坡及仰坡均不宜开挖过高。当洞口附近遇有水沟或水渠横跨线路时,可设置拉槽开沟的桥梁或涵洞,以排泄水流。9.当洞口地势开阔,有利于施工场地布置时可利用弃渣有计划有目的的改造洞口场地,以便布置运输通道、材料堆放场、生活用房等。 5.隧道内线路纵断面设计的内容、坡道形式?答:(1)就是要选定隧道内线路的坡道形式、坡度大小、坡段长度和坡段间的衔接等。(2)单面坡和人字坡 6.隧道净空:指隧道衬砌的内轮廓所包围的空间。隧道建筑限界:指包围“基本建筑界限”外部的轮廓线。基本建筑限界:指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和设备均不得侵入的轮廓线。机车车辆限界:指机车车辆最外轮廓的限界尺寸。四者关系:铁路隧道净空是根据隧道建筑限界确定的,而隧道建筑限界是根据基本建筑限界制定的,基本建筑限界又是根据机车车辆限界制定的。 7.限界:是一种规定的轮廓线,这种轮廓线以内的空间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所必需的。建筑限界:是建筑物不得侵入的一种限界。 8.掌握单双线铁路曲线隧道加宽的原因及加宽值的计算方法原因:1)车辆通过曲线时,转向架中心点沿线路运行,而车辆本身却不能随线路弯曲,仍保持其矩形形状,故其两端向曲线外侧偏移,中间向曲线内侧偏移。2)由于曲线外轨超高,车辆向曲线内侧倾斜,使车辆限界上的控制点在水平方向上向内移动了一个距离。 9.掌握铁路曲线隧道与直线隧道衬砌的衔接方法并用图示表示见书P28。 1.掌握隧道衬砌的主要方式及适用条件,复合式衬砌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方式:(一)整体式混凝土衬砌1)直墙式衬砌:适用于地质条件比较好,以垂直围岩压力为主而水平压力比较小的情况,主要适用于Ⅰ~Ⅲ级围岩。2) 曲墙式衬砌:适用于地质较差,有较大水平围岩压力的情况,适用于Ⅳ级及以上的围岩,或Ⅲ级围岩双线。(二)装配式衬砌:目前多在使用盾构法施工的城市地下铁道和水底隧道中采用。(三)锚喷式衬砌:在围岩整体性较好的军事工程、各类用途的使用期较短及重要性较低的隧道中广泛使用。(四)复合式衬砌:是目前公路、铁路隧道主要的结构形式。复合式衬砌主要由锚喷支护和混凝土衬砌组成。 2.掌握隧道洞门的类型作用类型:洞口环框、端墙式洞门、翼墙式洞门、柱式洞门、台阶

发酵工程知识点

第一章发酵工程概述 一、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特定的形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是将传统发酵与现代的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发酵技术。 二、发酵工程简史: 1590 荷兰人詹生制作了显微镜 1665 英国人胡克制作的显微镜观察到了霉菌 近代发酵工程建立初期1864 巴斯德灭菌法 1856 psateur 酵母导致酒精发酵 19世纪末Koch 纯种分离和培养技术 三、发酵工程技术的特点 (1)主体微生物的特点 ①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速度快、代谢能力强,容易通过人工诱变获得有益的突变株; ②微生物酶的种类很多,能催化各种生化反应 ③微生物能够利用有机物、无机物等各种营养源 ④可以用简易的设备来生产多种多样的产品 ⑤不受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等优点 (2)发酵工程技术的特点 ①发酵工程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数十个反应能够在发酵设备中一次完成 ②反应通常在常温下进行,条件温和,耗能少,设备简单 ③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 ④容易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⑤发酵过程中需要防止杂菌污染 (3)发酵工程反应过程的特点 ①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的 ②原料来源广泛,通常以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 ③反映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形式进行(同(2)①) ④发酵分子通常为小分子产品,但也很容易生产出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四、发酵工程的一般特征 ①与化学工程相比,发酵工程中微生物反应具有以下特点: 作为生物化学反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没有爆炸之类的危险,不必考虑防爆问题,还有可能使一种设备具有多种用途 ②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加入少量的各种有机或无机氮源,只要不含毒,一般无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